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我一直对中医学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针灸学。
于是在大学期间,我果断选择了学习针灸专业,并开始跟师学习。
针灸跟师学习不仅充实了我的大学生活,更让我获得了许多珍贵的学习和成长经历。
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针灸学习的重要性和苦难。
虽然身处于蒸蒸日上的校园,但学习针灸并不轻松。
这是一门需要严密思维和灵活手法的独特技艺,许多知识点需要反复琢磨,大量的练习更是必不可少。
但这些苦难都是值得的,因为每一次的练习和掌握都让我感觉到自己在进步,也因此更加充满热情。
在学习针灸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其中医理论。
这些知识点都是与身体构成和机能息息相关的,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些理论,才能更好的运用针灸技术进行治疗工作,也暴露出了我自身学习的短板。
意识到问题在哪以后,我积极向师傅请教和阅读更多的资料,通过每一次的修正和调整,我终于掌握了这些理论,并将其贯彻到实际操作中。
这也让我更加体会到学习针灸除了要运用熟练外,更需要深入理解中医学中独特的思想。
针灸不仅能够治病,而且可以保健身体。
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保健知识,特别是关于针灸所产生的身体内分泌和细胞更新的机理。
这些知识让我更加了解到身体的运转机制,更加了解到针灸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针灸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我所在的学校也常常会邀请代表性的师傅来学校进行针灸讲座,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这个文化形态。
最重要的是,针灸跟师学习让我体会到一个人在学习中不断前进、不断钻研所带来的成就和自我满足。
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我也体会到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来的重要性,也深深明白到即便是在一门看似细小的技术上,也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心思。
让我欣慰的是,这些成果也在实际治疗工作中得到了验证,让我更加相信针灸技艺的高超功效。
总的来说,跟师学习针灸是我大学期间非常难忘的经历。
这个过程不仅带给我了文化的熏陶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更让我获得了一个人在学习和实现中对于自我成长和实现的感悟。
针灸学习心得体会

针灸学习心得体会针灸学习心得体会针灸学习心得体会篇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医的学习方法与路径,是一个需要首先探讨的问题。
很多朋友学习中医之前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入门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一头扎进伤寒论等经典里,苦读了数年,出口成章,大段的经文背得烂熟,临床时,边都摸不着,开口动手便错,进而怀疑经典,怀疑中医。
有的执迷于药物学里,变成了草药医生,单方医生,把个别中药和处方视为绝密,越求越奇,以为不是深山老林里的神药或者异人奇方就不能治病。
还有的求于易,求于道,将中医和气功,宗教混于一谈,强词夺理,故弄玄虚,不提也罢。
我想,这些不应该是朋友们学医的初衷。
我虽然出生在中医世家,却也在医学上走了很多弯路,对临床疗效的追求也曾经让我倍感艰辛,回首这20多年的学医路途,我的最大感悟就是——中医本来是一个简单明白,好学易用的学科,却被有意无意的蒙上一层又一层的神秘面纱。
在这个处处追求效率的时代,还原中医的本来面目,破除中医迷信,节约后来者的精力和时间,就是我现在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
唯其如此,中医界方可吸引优秀的年轻人,才能发扬光大。
学习的方法和路径---先从端正态度开始。
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人说过,而且各有各的道理,我要强调的是,下面这种学习方式适合有一定基础,希望深入系统掌握中医体系的人,也适合已经学医几年,或者读完了中医院校还一头雾水,愿意重新钻研的情况。
一,先宏观后微观。
一定要先对中医的学术体系有一个整体的大概印象,先通过走马观花式的浏览,然后再去学习具体的知识而不是一下就陷入到各种秘方,技法当中,纷纷扰扰,一锅浆糊。
临床上遇到很多医生已经号称可以攻克绝症了,结果自己得了感冒,还分不清是风寒还是风热。
基本的概念都是一塌糊涂,如何能够登堂入室?二,培养提高思辨能力,不要强调死记硬背。
中医学让人望而生畏的原因之一就是要背诵大量的内容,而这是否有必要呢?我的体会是中医学里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其实是不多的。
远远不如法律,外语等专业。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_学习心得体会_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针灸学是我国的文化魁宝,它是一门博大精深、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学问。
你知道该怎么写针灸跟师学习心得吗?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针灸跟师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针灸跟师学习心得篇一那么作为中医学院的一名学生,苦读数年的莘莘学子,刚刚踏入临床的实习医生,应该如何来学习呢?1、先要明白,针灸只是中医的一部分。
中医体系庞大,如同一颗千年老树,枝蔓众多,而针灸,仅仅是其中的小小分支。
所以,要想再针灸上面有所建树,光在这个小分支上修修剪剪,装饰装饰,搞些表面文章是不行的,唯有在肥沃的土壤上把根扎深,才能日久弥香,长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肥沃的土壤就是中医理论。
就是阴阳五行。
从此入手,学中医,学针灸,方是正道。
本针灸专业奉之如珍宝的是《灵枢》(最好是看马莳的版本《灵枢注证发微》)是一定要熟读,经典条文要背诵;《针灸大成》中很多经典条文也要熟悉,后面的一些歌赋也是必背,如《玉龙赋》《标幽赋》等;如果有机缘的话,能够遇到真正懂子午流注的老师,一定要好好珍惜,认真学习。
这个要是能有点感悟体会,《易经》是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这个也是我实习最大的遗憾,没有珍惜机会)。
在学校把基础打扎实,临床跟师,才能有所感悟,当老师随手起沉疴,我们认真总结,提问,老师的只字片语会定让我们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否则,师徒无法共鸣,平白浪费时间,难道还指望天天忙于临床的老师回头来给我们讲最最基础的经文?2、针刺手法的练习。
一个虎背熊腰的北方大汉和一个小巧秀气的江南女子,谁的针刺手法好?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由此可见,针刺手法不是比力气,而是讲究巧劲。
针刺手法的重要性到底有多大。
这个话题值得进一步讨论。
也许时下,很多针灸医生不信这个,扎上针后多是直接电针接上了事,我这么说并非是否定电针的治疗效果,说实话,有的时候我自己在是否应该用电针这个问题上也很犹豫。
一方面,临床上我在治疗很多颈肩腰腿痛的患者时候喜欢用电针的,并且觉得用电针比不用电针效果好很多(没有严格的统计过,仅仅是凭一些病人治疗效果的反馈)。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针灸跟师学习心得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刺激,调节身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自从我选择学习针灸以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它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选择了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针灸师学习,这段跟师学习的经历给了我很多宝贵的体验和心得。
首先,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学习针灸需要特定的技巧和方法。
针灸并不是简单地插入针具,而是需要有深入的学习和积累。
在跟师学习中,我观摩了师傅的操作,学习了正确的穴位和刺激方法。
师傅的教导让我明白了每个穴位的具体功效和治疗要点,使我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针灸治疗。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正确的针灸技法,提高了治疗效果。
其次,跟师学习还让我认识到了针灸的细致和耐心。
在针灸治疗中,要确保针具进入穴位的准确度和深度,需要耐心地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法。
这需要学习者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耐心。
通过跟师学习,我懂得了观察病人的面色、脉象等细节,能够及时发现不适之处,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法,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是一项需要精细工作的技术,只有用心和耐心才能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另外,跟师学习也让我体验到了针灸师的悉心教导和医德情操。
我的师傅不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针灸师,更是一位医德高尚的中医师。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不仅教我针灸的技术,还传授给我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医道伦理。
他告诫我要珍视每一位病人的健康,尊重每一个病人的生命,不能以病人的健康为代价来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换取个人的成就感。
这些教诲使我认识到了作为一名针灸师的责任与担当,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个行业。
此外,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还有幸接触到了一些疑难杂症的针灸治疗。
通过亲眼目睹这些病人在治疗后的康复情况,我对针灸的疗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有一位病人患有顽固性头痛,在接受了连续几个疗程的针灸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这让我深信针灸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针灸跟师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针灸专业的学生,我有幸跟随我国著名的针灸专家学习,这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在跟师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针灸知识,更体会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下是我对这段跟师经历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针灸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跟师之前,我对针灸的认识仅停留在书本上。
然而,当我真正走进临床,接触到患者,我才深刻体会到针灸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针灸不仅仅是简单的穴位刺激,而是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
在跟师过程中,我跟随老师学习了各种针灸手法,如针刺、艾灸、拔罐、推拿等。
老师耐心地教我如何掌握手法,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在实践中,我逐渐发现,针灸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针灸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学科。
二、中医理论是针灸的基石在跟师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理论是针灸的基石。
中医理论强调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概念,这些理论为针灸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在治疗过程中,老师经常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病程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
例如,在治疗感冒时,老师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确定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然后选用相应的穴位和手法进行治疗。
这种辨证施治的方法让我对中医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明白了针灸与中医理论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针灸治疗注重整体观念中医强调“天人合一”,针灸治疗同样注重整体观念。
在跟师过程中,我了解到针灸治疗不仅要关注局部症状,还要关注患者的整体状况。
例如,在治疗颈椎病时,老师不仅会针对颈椎的穴位进行治疗,还会关注患者的饮食、作息、情绪等因素,力求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的病情。
这种整体观念让我认识到,针灸治疗并非简单的穴位刺激,而是要通过调整患者的整体状况,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我也逐渐学会了如何运用整体观念进行针灸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四、针灸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在跟师过程中,我亲眼见证了针灸治疗的独特优势。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 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学习针灸的过程是一段艰辛而充实的旅程。
在跟随师傅学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针灸的知识和技巧,同时也收获了一些个人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学习针灸需要有耐心和恒心。
针灸这门技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在最初的阶段,我经常无法准确地找到穴位,并且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刺激导致患者不适的情况。
然而,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反思,我逐渐改善了自己的技术,并能够精确地找到穴位并施以正确的刺激。
其次,学习针灸需要细心和专注。
每一个穴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需要细心地观察和了解。
在给患者施以针灸时,我时刻保持专注,仔细地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变化。
这样才能掌握针灸的效果,并能够做出适当的调整。
另外,学习针灸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
针灸这门技术非常古老,但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下,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
因此,作为一名针灸师,我需要保持学习的状态,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最后,学习针灸还需要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针灸作为一种综合疗法,不仅可以治疗特定的疾病,还可以调节整体的身心平衡。
因此,在给患者施以针灸时,我不仅仅关注疾病的症状,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并给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而言之,学习针灸是一项吃苦耐劳的工作,但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这门技术,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
同时,学习针灸还让我更加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针灸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门技术。
针灸跟师心得(优秀5篇)

针灸跟师心得(优秀5篇)针灸跟师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针灸跟师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针灸跟师心得(优秀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针灸跟师心得篇1我的针灸跟师心得自从我踏入针灸领域,我的老师就一直是我在这个领域的指路明灯。
他是我的榜样,也是我心中的英雄。
我将分享我在跟随老师学习针灸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验。
我跟随老师学习的时间是在2022年,那时的我还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针灸学生。
我带着对针灸的热爱和对未知的好奇,我踏进了这个领域。
刚开始,我被针灸的复杂性所震撼。
病人身上的每一个穴位都隐藏着生命的力量,而我们的针,就是去触发这个力量的工具。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老师总是鼓励我。
他告诉我:“徒弟,你需要相信你的针,相信你的技术,相信自己。
”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掌握了更多的技巧和经验。
我开始理解针灸的本质,理解到每一个病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需要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我明白了,针灸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对生命、对健康的珍视和尊重。
然而,学习针灸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我曾遇到过困难,有过动摇,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
但是,每次我回想起老师的教诲,那些话就像灯塔一样照亮我前进的道路。
“徒弟,你要明白,你的针是你的武器,它可以帮你治疗疾病,带给人健康。
你有能力,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帮助那些需要你的人。
”“徒弟,你要始终保持对针灸的热爱,它是你的使命,也是你的责任。
”“徒弟,你要相信自己,相信你的针,相信你的技术。
”这些话一直在我耳边回荡,鼓励我不断前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学习针灸,希望可以用我的知识和技术帮助更多的人。
我会将老师的教诲铭记在心,用它来指引我,让我在针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最后,我想对所有的针灸学习者说,无论你面临什么困难,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坚持下去。
因为,只有经过磨砺,才能看到那耀眼的光芒。
针灸跟师心得篇2跟师心得是指学习者跟随大师或经验丰富的导师学习,体验他们的经验和技能,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和收获。
自学针灸心得体会(通用19篇)

自学针灸心得体会(通用19篇)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领悟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方向和目标。
这些总结范文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领域,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的方向。
学针灸心得体会针灸是一门古老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疗效和现代医学所不能替代的优势,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变化,针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我开始学习针灸,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针灸的神奇之处。
第二段:学习针灸的过程。
我学习针灸的过程非常艰辛,起初,我并不了解这门技术,对针灸的认识就停留在体育比赛中选手使用针灸调整肌肉的程度上。
然而,学习之后我发现,针灸并不仅仅能调整肌肉,还能调整身体的各种不适,甚至还能治疗一些慢性病。
第三段:对针灸的感受。
当我第一次在自己的体温太低,手脚发冷的情况下,使用针灸后,身体很快就热起来了,我感到非常惊奇。
通过多次的学习和实践,我发现针灸能够加速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免疫力,对提高人体健康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段:学习针灸的好处。
通过学习针灸,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医学素养,还能够陶冶情操,增强身心健康,甚至可以创业或者获得一份薪水可观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学习针灸可以带给人们一种探索生命奥秘的体验,给予人们信心和力量,塑造积极面对生命的态度。
第五段:结语。
总之,我学习针灸的过程是非常愉快而充实的,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对医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找到了一条可以改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大道。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针灸这门神奇的治疗方法,并像我一样,学习和探索这门技术的奥秘。
对针灸心得体会针灸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以提高健康水平。
我曾经亲身体验了针灸的疗效,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针灸的个人认识,并讨论它在改善健康状况方面的作用。
首先,针灸可以帮助缓解疼痛。
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针灸通过穴位刺激,可以刺激人体内的内啡肽和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针灸跟师学习心得篇一那么作为中医学院的一名学生,苦读数年的莘莘学子,刚刚踏入临床的实习医生,应该如何来学习呢?1、先要明白,针灸只是中医的一部分。
中医体系庞大,如同一颗千年老树,枝蔓众多,而针灸,仅仅是其中的小小分支。
所以,要想再针灸上面有所建树,光在这个小分支上修修剪剪,装饰装饰,搞些表面文章是不行的,唯有在肥沃的土壤上把根扎深,才能日久弥香,长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肥沃的土壤就是中医理论。
就是阴阳五行。
从此入手,学中医,学针灸,方是正道。
本针灸专业奉之如珍宝的是《灵枢》(最好是看马莳的版本《灵枢注证发微》)是一定要熟读,经典条文要背诵;《针灸大成》中很多经典条文也要熟悉,后面的一些歌赋也是必背,如《玉龙赋》《标幽赋》等;如果有机缘的话,能够遇到真正懂子午流注的老师,一定要好好珍惜,认真学习。
这个要是能有点感悟体会,《易经》是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这个也是我实习最大的遗憾,没有珍惜机会)。
在学校把基础打扎实,临床跟师,才能有所感悟,当老师随手起沉疴,我们认真总结,提问,老师的只字片语会定让我们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否则,师徒无法共鸣,平白浪费时间,难道还指望天天忙于临床的老师回头来给我们讲最最基础的经文?2、针刺手法的练习。
一个虎背熊腰的北方大汉和一个小巧秀气的江南女子,谁的针刺手法好?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由此可见,针刺手法不是比力气,而是讲究巧劲。
针刺手法的重要性到底有多大。
这个话题值得进一步讨论。
也许时下,很多针灸医生不信这个,扎上针后多是直接电针接上了事,我这么说并非是否定电针的治疗效果,说实话,有的时候我自己在是否应该用电针这个问题上也很犹豫。
一方面,临床上我在治疗很多颈肩腰腿痛的患者时候喜欢用电针的,并且觉得用电针比不用电针效果好很多(没有严格的统计过,仅仅是凭一些病人治疗效果的反馈)。
但另一方面,我又是非常相信手法。
因为读书的时候,亲眼见到1个病人,都是老师的 VIP病人,一侧肢体的酸痛10多年,大关节处尤为明显,RF及HLA-B27,骶髂关节CT这些基本上无异常,基本排除了免疫系统相关疾病。
多方治疗 (针刺也试过很多医生)效果不明显,老师针刺治疗上的核心是一是缪刺;二是在手法上采用合谷刺,患者治疗1次后,疼痛明显减轻。
当时这个病例给我的震撼太大。
所以,如果有机会接触信奉针刺手法的老师,那么恭喜,请务必静下心,抓住机会,先模仿、学习。
3、不要过于偏执的学习针灸而忽视了中药、方剂。
临床上很多针灸大夫基本上只扎针不开中药,因为长时间不开中药,方剂背不出几首,《内经》《伤寒》《金匮》基本上没有研究,《温病》更不用说,这样其实是买椟还珠。
真正合格的针灸大夫,不仅仅要擅长针灸,开汤药的思路应该要更具有特色。
因为本身就是搞针灸的,对于经络辨证会更有体会,毕竟背了那么多年的是动所生病是主所生病,故在治疗一些内科疾病中,你的思路定当更加开阔。
所以年轻的时候还是要背点东西的。
《药性赋》《长沙方歌括》《汤头歌诀》是基本功,《内经》《伤寒》《金匮》更是基础的基础,当然,能有一个好的老师领着入门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4、针灸针灸,要清楚,是针刺和艾灸。
时下,多是注重针刺,灸法开展唯有江西的陈日新独树一帜,在往前推,安徽的灸法也风光过一段时候,可如今人气逐渐流失。
如对灸法感兴趣的看家,推荐2本书,值得一读。
江西陈日新教授的《热敏灸》和安徽周楣声先生的《灸绳》。
中医的生命力是在临床的。
曾经治疗过一个病人,朋友的朋友,每每发脾气后就容易干咳数日,胸部CT、MRI,痰涂片等检查都做过,无异常,学中医的都清楚,此是肝气犯肺,用药或用针皆可。
简单的背腧按压,肝胆腧压痛尤为明显,针刺后,当夜咳嗽明显减轻。
再举个例子,有次坐火车回家。
途中遇到一个腹痛的病人。
患者青年女性,既往有慢性胃炎的病史,此次疼痛部位是剑突下,触诊,腹肌非常紧张,墨菲征及麦氏点无压痛,当时身上没有带针,患者双侧梁丘(是胃经的郗穴,郗是孔隙之意,病症的反应点,临床多可用来治疗急症)较足三里压痛更为明显,但患者穿牛窄裤,梁丘不太好按压,只能用手按压足三里,大约1分钟,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嘱咐其下车后去正规医院行胃镜明确下诊断,建议其当地找中医治疗。
再有急性腰扭伤,落枕等服用复方氯唑沙宗等不能缓解,针刺后多数症状能很大缓解(此时治疗尤其重视经络辨证,定好病变经络,循经远处取穴,疗效颇佳),这样的例子针灸科能时时见到,不足为奇。
所以,当我们能有幸跟位好的中医,亲眼见到仅仅凭中药、针灸,解决了些西医诊断治疗较为头痛的病例,我们就会有自信,才会由衷的喜欢上中医,就会自发的去专研中医。
老师只是将我们引进门,指明方向,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必须得靠自己走。
如今医患关系紧张,但我相信,随着全民素质的提高,而今的囧境会慢慢好起来的。
医生,本就需要能静下心去专研的。
其实中医也好,西医也罢,好医生的标准,无外乎业务和医德。
作为一名中医不去夸大中医疗效,但也不要在西医面前妄自菲薄,坚持下来,相信未来无论是名(在病人中的口碑),还是利(说白了就是钱),肯定会双收的。
当然,初期还是要收敛性子,冷板凳做几年。
毕竟,荣耀的背后必然刻着一道孤独。
一个年轻中医学习针灸的体会(二):如何跟导师门诊仅以此文怀恋对给我很大帮助的老师们。
每个主任医生都是从实习医师开始的。
学习道路上,能遇到和自己对味的老师是非常幸运的。
现在,自己看门诊病人,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来辨证思考的:以前跟老师时看过一个什么什么病例,现在这个有点类似,辨证如何抓,那个方子能不能套用?呵呵。
基本上是照葫芦画瓢。
跟导师门诊的那些日子教会我太多太多。
每次导师的门诊都要从上午8点看到1点,至少50个病人。
病种广,内科杂病。
师妹做在电脑前录药,我来维持就诊次序。
站在老师身后,捧个小本,整理记录病案。
一个病人就诊结束,另一个病人即将坐下,趁着这个功夫,赶快就刚刚这个病例中自己的疑问提出,门诊病人虽多,但导师总是会不急不躁的点拨我几句。
有时候会恍然大悟,有时候不知所然。
不管怎样,先记下来,等下门诊后,另外再找时间请教老师。
这样的跟师,提高会非常快。
很多人抱怨,跟导师门诊,三年下来,就知道几个成方,可是等到自己在临床用时远远达不到导师那样的疗效。
我觉得,这个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结合自己的经历,总结如下。
1、导师的文章,一定要熟悉。
就文章中具体的治疗方法,处方用药,以及自己的疑惑,在门诊时有针对性的提出。
2、还在学校读理论课时候就要先向师兄师姐打听下,导师门诊病种,导师的习惯用药用方。
如果导师是喜欢经方,伤寒赶紧的,拿出来背背,免得下了临床,时间不够用。
3、导师门诊的典型病例,自己要好好揣摩。
辨证上有不明白的,下了门诊后,再找时间请教老师或是师兄师姐。
4、中医的疗效在辨证,所以跟师时,看见典型病例,一定要搞清楚老师从哪一方面入手治疗的。
凭借患者哪一个症状辨证的,又或是舍证从舌脉来治疗的。
譬如,一个患者辨证为阳虚血瘀,老师为什么这个时候要先以活血为主;或是为什么要先温阳;或是温阳的时候为什么在用药上各有不同。
因为不同的导师性格不一,自己找到合适的提问方式。
(这段写的很纠结,有点不通)5、最后要强调,平时在病房的实习不要忽视。
西医的基本功要趁此机会打扎实点。
所以我导师门诊我一周只跟一次,觉得每次50个病例中自己有感悟每次2-3个,这样积累下来,分量很重的。
其他时间一方面可以自己就着典型病例查点资料,再找老师提问。
另一方面要泡在病房。
中医院的病房而今确实很西化,但肯定能遇见踏踏实实用中医的带教老师。
自己留心观察,用心记录,很多经验都是一点一点积累的。
个年轻中医学习针灸的体会(三):怀恋针灸科的带教老师这个周末上门诊,下午休息,刚刚整理东西,发现实习时的小本本,是在针灸科时用废弃的病历自个整出来的。
上面记录的都是实习时候我带教老师的经验。
名字不说了。
是个女医生,属于踏踏实实专研业务的,中西医并重的,带教很有一套。
跟着老师6个多月,像这样小本本记满了好几本。
记不清第一次见老师的场景了,只记得去针灸科报道后,老师你给我讲的第一堂课就是病理征的意义,很好很强大,深深被折服。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篇二毫无疑问,脉诊在中医学的诊断技术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在针灸的临床诊疗中,脉诊也有重要的地位,经典《灵枢》中对这一点重视散见各篇。
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凡用针者,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在古代的那个时候,对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远没有现在的认识深刻,因此在针灸治疗之前,通过脉诊来判断病患的体质和疾病状态是否适合针灸是必要的。
如在《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如何判断气的状态呢?气的虚实逆顺,除了根据症状之外,再有较为客观的就是脉诊,脉的不同状态可以反应人体气的状态,有时症状可以和脉象同步,有时也可以不同步,因此对于针灸效果的情况判断,还需要脉症合参,《灵枢终始》中说:凡刺之道,气调而止,气调二字应该包括了脉症综合的信息。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坚如其故者,适虽言故,病未去也。
补则益实,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夫如其故而不坚者,适虽言快,病未去也,故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病必衰去。
这一段就是说明了针灸治疗之后脉症相应与否的问题。
《灵枢热病》中说无刺病与脉相逆者、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在古代,古人治疗疾病的技术缺乏,只有中药、针灸、按摩等手段,针灸算是比较快捷的治疗手段了,在临床应诊时,能否进行针灸治疗,需要做出合理的判断,在那个年代能够有这样的经验真是难能可贵的。
在《灵枢》中,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对现在的临床诊疗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后世中,唐代孙思邈也十分重视脉诊在针灸中的作用。
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记载凡欲针灸,必先看脉,脉恶勿乱下针也,凡微数之脉,慎不可灸,脉浮热甚,勿灸,脉好乃下针,这些记载都说明药王对针灸治疗时对疾病选择的慎重。
近代陆瘦燕对脉诊也非常重视,如果出现弦脉,他认为是元阴不足,应取太溪、肾俞、关元等穴,严重出现结代脉时,还要大艾炷急灸关元、气海、命门、足三里等穴;他对冲阳、太溪、寸口、颔厌、太冲诸脉都有独到经验,如冲阳脉不衰,说明胃气犹存,生机未绝,但脉旺弦急,木来克土则预后多为不良; 凡肝阳上逆时,颔厌脉往往搏动较甚,而寸口及太冲脉都相对弦细,临床当补涌泉导血下行,泻行间以平熄肝风,补太溪以滋水涵木,而脾肾两亏,中气下陷者则颔厌脉搏动常现微弱而不易触及,而寸口三部及太冲脉亦细小微弱,治疗应灸百会,导清阳之气上升,取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补益脾肾,以治其本。
业师赖新生教授更重视四诊合参,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学内容,综合各类信息进行判断。
赖老师说,切脉乃是中医学四种诊断技术之一,四诊合参获得人体整体信息后,通过归纳、推理,得出比较确切的患者疾病状态,再确立处方用药,取穴施法,而不可单凭脉诊确立对应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