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篇篇一:跟师心得体会跟师心得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崔荣副主任医师默默地为我铺垫了一条开悟中医之路,当时自已并未明白,只是在刻苦钻研中医学。
跟师学习患者比较多,常常白天跟老师看病,晚上自己钻研,到家九点多钟,看着满街的夜灯闪烁,川流不息的车辆,匆匆行走的路人,想着家中焦急等着吃饭的爱人,心中不免感叹,但一想到这一天跟师学习中我又明白了一个中医的道理,见识了一个新的疾病,加深了以前浅薄的看法,纠正了过去错误的认识,心中的欢喜及对老师的由衷感谢无以言表。
如今2年的跟师学习结束,自始至终,我认为跟师学习并不在于老师一字一句的教,而是在无形中潜移默化中徒弟感受老师的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思之又思再思,三思之后仍无法明白,我找其他同事探讨,仍无答案,找一合适机会请教于老师,此时老师字字是真言,无数次跟师学习中是病人的询问,老师的回答使我顿悟,回答病人的问题时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而非专业术语,病人明白了道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保健治病的常识,这一点使我受益终生。
下面我把自己2年来跟师学医积累的心得体会写下来,1供同道参考、借鉴。
一、在跟师前,首先要对老师有一个全面了解,做到“两要”,这是跟师学习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要了解老师所在医院及所在学科的发展现状,其师从何人,是家传还是师承,对哪家医论有所精研,其医疗特色是什么,注重哪家理论等。
掌握了这些情况,就能了解其学术源流及学术思想,其继承和发展了哪些理论与观点。
这样,总结其经验时,就有所依据;二是要了解老师的学术特长和经验特色。
并围绕这方面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要积累和掌握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这是我们将来进行学术经验整理的基本素材和依据。
为了做到上述“两要”,在日常跟师学习工作中,就要做到“六多”:多发问: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多向老师请教,深入提出问题,把问题尽量搞清楚。
例如一个经验方,都有哪几位药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用量变化如何,煎服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加减化裁,对什么情况适用,什么情况不适用,有何禁忌,根据什么制定的处方等。
中医跟师学习总结(精选11篇)

中医跟师学习总结中医跟师学习总结(精选11篇)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已经结束了,回顾过去的学习过程,倍感充实,收获良多,这时候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学习总结了!那么学习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医跟师学习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医跟师学习总结篇1学习中医学已有半载,总觉得这门学科有种朦胧美,博大精深。
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结合生活实际融深奥医理于浅显地生活常识当中。
中医基础理论重于思辨、抽象、实践性强,但弱于直观、具体、可操作性差。
因此,在学习中,注意结合自己既往的文化知识及生活常识进行理解,常常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联系夏天长期在河水中浸泡的石头或其他物体的表面所生苔藓形状为例,来理解滑腻之性状,说明舌苔滑腻与水湿的关系,并由此理解湿性粘腻的致病特点。
结合既往临床实践,融抽象理论于常见病证之中。
如人体皮肤受凉之后,可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涕,胸闷咳嗽等感冒症状,中医给以宣肺解表药物治疗后,感冒痊愈。
以此说明肺主宣发、开窍于鼻、在体合皮的医学道理。
也发现这门学科跟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也不断吸收外国文化,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一些中草药,大都原产地都不是中国,足以证明这一点。
然而,提高中医素质,中医从业人员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
要打好基本功应具备以下三个步骤:中医的临床工作分为识病、辨病、立法、处方、用药五大环节,最终必须落实在方药上。
如果没有精确的处方,绝对不会有好的疗效。
故中医历来视汤头、脉诀、药性赋为启蒙“三件宝”。
“汤头”即“方歌”。
中医素以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为蓝本,并以《医方集解》辅行。
要求“汤头”必须熟背至信手拈来的地步,临床方可应用自如。
“脉诀”是指脉学方面的歌诀。
现以李时珍《濒湖脉学》流行最广,然李中梓《诊家正眼》似乎更切实用,故云脉必“二李”。
当然有精力多读几部更好。
诸如:《四诊抉微》、《脉诀汇辨》、《脉理求真》等。
跟师心得体会12篇中医

跟师心得体会12篇中医引言中医学作为我国千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
跟随老师学习中医知识,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并在此分享给大家。
本文将总结12篇中医的跟师心得体会,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1. 归纳经络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在研究中医理论时,了解经络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经络系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活动。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经络系统是由经络、经脉和经穴组成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调节系统。
对于中医治疗和调理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激活或调整特定的经络来调节身体的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学习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技巧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具有独特的疗效。
学习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对于提高临床实践的能力至关重要。
在跟随老师学习中,我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了解了经络与针灸的关系,以及各种常用针刺技巧的应用。
例如,对于经络不通的病症,可以通过针刺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运行,并达到治疗的效果。
同时,我也学到了针灸的安全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
3. 掌握中草药的常用种类和应用中草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在学习中医期间,我逐渐掌握了中草药的常用种类和应用。
了解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和功效,并能合理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对于中医治疗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中草药的选择要根据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4. 了解中医诊断方法与望闻问切中医诊断方法与望闻问切是中医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面色、舌质,以及听、问病史等方式,可以初步判断病情。
同时,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了解患者的脉象,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通过望闻问切的综合分析,可以确立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5. 探究中医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五脏六腑被认为是人体内部的重要器官。
中医规培跟师心得(通用3篇)

中医规培跟师心得(通用3篇)中医规培跟师心得篇1规培跟师心得体会规培跟师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学习机会。
跟师学习期间,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医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在这次学习中,我不仅增加了医学知识,还提高了临床技能,收获颇丰。
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
中医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治疗方法,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既能保持身体健康,又能有效地治疗疾病。
此外,跟师学习也让我意识到,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处理医患矛盾,用耐心和爱心去解决患者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由于中医理论较为深奥,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
此外,中医临床技能的学习也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操作,才能真正掌握。
综上所述,规培跟师学习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增加了医学知识,还提高了临床技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用所学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规培跟师心得篇2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有幸参加了中医规培的跟师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我深入了解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现在,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中医的博大精深。
中医不仅仅是一种医学体系,更是一种哲学和文化。
在跟师的过程中,我了解了中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治疗方法,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医的独特魅力。
其次,跟师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医的临床实践。
在观摩中医医师的诊疗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诊断疾病、开具中药方剂以及如何进行针灸和推拿等中医疗法。
这些实践经验让我更加熟悉中医的治疗流程和操作规范。
在跟师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验到了中医医师的严谨和专注。
每一次的诊断、每一剂的中药方子都需要经过仔细的推敲和验证。
跟师心得体会12篇中医

跟师心得体会12篇中医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跟随中医师学习,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医学知识,更能领悟到中医医术的精髓和医者仁心的价值观。
在跟师的过程中,我有幸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下面我将分享我在跟师过程中的12篇中医心得体会。
1. 尊师重道,学习中医要尊师重道,虚心向师,虚怀若谷。
中医师不仅是医术的传承者,更是医德的典范。
在跟师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师德的重要性,只有尊重师长,才能学到真正的医道。
2. 勤学苦练,中医医术渊博,需要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
跟师期间,我每天都会认真学习医书和课堂知识,同时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
3. 以病为师,中医强调以病为师,重视临床实践。
在跟师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问诊、望闻问切等方法来诊断疾病,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4. 顺应自然,中医强调顺应自然,重视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
在跟师期间,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四时五脏六腑的理论来调理身体,使身体恢复健康。
5. 注重饮食,中医强调饮食养生,认为“药食同源”。
在跟师过程中,我学会了许多关于饮食调理的知识,如何根据体质和疾病来调整饮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6. 以德为先,中医强调医者仁心,以德为先。
在跟师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用慈悲之心对待患者,用真诚之心对待医学,用责任之心对待医德。
7. 治未病先防,中医强调治未病先防,注重预防保健。
在跟师过程中,我学会了许多关于预防保健的知识,如何通过调整饮食、锻炼身体、调整作息等方法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8. 谦虚谨慎,中医师要谦虚谨慎,不可妄自菲薄。
在跟师过程中,我学会了要虚心向师,同时也要对患者负责任,不可轻举妄动。
9. 重视精神文化,中医强调精神文化的重要性。
在跟师过程中,我学会了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精神文化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10. 尊重患者,中医强调尊重患者,关爱患者。
在跟师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用真诚之心对待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给予患者最大的关怀和帮助。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3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2)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2)精选3篇(一)中医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学科,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作为一名中医学生,并有幸跟随一位资深的中医师学习,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首先,跟随中医师学习,我深深感受到了师徒传承的重要性。
中医是一门经验学科,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中医师最宝贵的财富。
通过跟随中医师的学习,我有机会亲眼目睹他们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了解他们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思考方式。
师父不仅会教授我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予我观察、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这种亲身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学习必须依托于临床实践,而实践则需要经验丰富的师傅的指导。
其次,中医的学习需要注重细微之处。
在一次病例的诊断过程中,师父常常会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和脉象等,用心专注地听取患者的反馈。
这种注重细节的观察和体察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我明白了中医的疗效来自于对病情的准确判断和调理,准确的病因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而这些准确的判断和诊断往往依赖于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和体察,这需要医生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专注力。
最后,中医的学习需要融会贯通,不拘泥于某种理论或方法。
中医的理论体系非常庞大且复杂,其中包含了阴阳五行、经络学说、病机病证等诸多内容。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医师并不拘泥于某种理论或方法,而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和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这让我明白了,中医学习的关键在于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不断学习和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总之,跟随中医师学习是我宝贵的经历。
通过与师父的交流和学习,我不仅获得了中医学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观察力、专注力和综合能力。
这些不仅对我的中医学习有着重要意义,也将对我的未来医学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师父的教导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我将牢记在心并继续努力学习,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2)精选3篇(二)中医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医学,赖以孕育了中华民族千年的健康文化和医学经验。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_中医跟师学习总结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_中医跟师学习总结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篇一我的老师李砚民主任是开封市中医院风湿肾病科的主任,现已从事中医事业30余年,在3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她从未离开过病人,从未离开临床第一线,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医临床家。
而我仅仅跟随学习不足2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李砚民老师不仅在技术方面给我以指导、更是教导我何为医德。
她认为医乃仁术,为医者,应待患者如亲人,至精至诚,让饱受病痛的患者饮桔之甘泉,啖杏林之蜜果,摆脱困境,步入坦途。
专攻疑难重症是李砚民临证的一大特点,经她治愈和挽救的重患究竟有多少,谁都很难数得清。
例如,一位久患心脏病的阿姨,在西医院已经宣判无药可医,患者阿姨抱着一线希望找到李砚民主任,李砚民主任经过详细的检查后,觉得这种疑难重症治疗很棘手,但一个医生的责任感促使她一定要挽救这个病人。
于是,她研究病情开出了第一个处方。
以后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药方,并鼓励病人坚定信心。
服药50多剂后,病人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可以正常生活。
又如一位脾肿大的患者,在多家医院都没有查找出病因,也是听到病友介绍,找到了专看疑难杂症的李砚民主任,在李砚民主任的详细问诊及检查下,帮患者找到了病因寄生虫!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再如,从新西兰乘飞机慕名而来的杰克贝兰克,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步履蹒跚。
国内外多种疗法几乎用尽,这次他要找李砚民主任碰碰运气,医好他的腰痛病。
神奇的中医中药使他站稳了脚,直起了腰,迈开了坚实的步子。
回国后,兴奋地用电报向他的恩人报喜:李砚民女士,万分感谢您用神奇的医术治好了我的腰痛病,一切感觉良好。
虽然我已经61岁了,可是身体却象16岁少年一样充满活力。
李砚民主任精通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尤擅内科,对中医肾病、心病、脾胃病、风湿病、温热病、消渴病等均有较深的造诣,临床上独具特色,经验丰富,疗效卓著。
李砚民主任不但继承了前贤精湛的医术,同时也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医德医风,她以大医精诚之训,铸成救死扶伤之心。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怎么写8篇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怎么写8篇中医师承,传承中医传统。
作为中医师学习重要形式,意义非凡。
跟师学习在师承过程中至关重要。
师者,传医术、授经验。
学者,虚心求教、勤奋钻研。
通过跟师,感悟中医精髓,传承古老智慧,为中医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让中医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中医师承心得体会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1 中医师承是中医传统师徒传承的方式之一,也是中医师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
跟师学习是中医师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1、选择好的导师非常重要。
好的导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能够指导你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让你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医知识。
能够为你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帮助你实现中医师承的.目标。
能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你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跟师学习要勤奋认真。
中医师承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因此,我们要勤奋认真,认真学习导师传授的知识和技巧,不断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疗效。
3、要尊重导师,认真听从导师的指导。
跟师学习期间,我们要尊重导师,认真听从导师的指导,遵守学习纪律和规定,尊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4、要善于交流和沟通。
中医师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导师和其他学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分享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提高。
同时,我们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与导师和其他学员进行探讨和协商,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总结起来,中医师承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
通过跟师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医知识,提高疗效,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2 中医是我国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治疗方法和经验。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有幸能够接触到这宝贵的医学遗产,通过师承的方式学习并实践中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要注意培养动手能力。
中医的动手能力,即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锻炼。中医的四诊绝对不是简单地一照、一查,就可以取代的“高级技术”。必须把过去的知识,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者即时、随机地进行交流才能获得。同时,能够被准确表达,记载于书本上的“明知识”只是一小部分,人类更多的知识,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东西。俗语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通过跟师学习,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才会掌握中医的精髓。在望诊上尤其重视望舌,临床实践证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而又鲜明,它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情的浅深、预后的好坏,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成为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若见淡白舌,多是气血两虚或者阳虚;若见红舌,多是热证。若见紫舌多是血行不畅。临床需仔细观察,以便获取准确信息。再如“治小儿外感热病,看舌之后必察咽喉”,咽喉为“至阴之地”,对于鉴别寒热虚实有重要意义,如咽喉红肿,为有实火;红而干,为阴虚;不红不肿,为阳虚;咽喉剧痛而不红不肿,为真寒假热,咽喉红肿疼痛却全身表现为寒证,则为真热假寒等等。问诊应讲究技巧,跟师学习就要学会老师问诊的方法和技巧,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关于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关于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在一年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陈明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陈明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陈明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关于中医跟师心得体会2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在一年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胡剑波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胡剑波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胡剑波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合的过程,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理 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很好的掌握,是每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学生 期盼达到的。但是学生进入临床后发现临床学习与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差别,一时很难掌握,总有每天看病抄方匆匆忙忙但收获甚微的感觉。跟师学习这么多天,下面结合我的学习经验谈谈在临床中如何跟师。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 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 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因此希望这种制度能够延续下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