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和语言亮化

合集下载

议论文阅读论证思路及解题方法

议论文阅读论证思路及解题方法

议论文阅读论证思路及解题方法在阅读议论文时,我们需要理解作者的观点,同时对其论证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议论文阅读的论证思路,并提供解题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答议论文。

一、理解作者观点在阅读议论文时,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作者的观点。

作者的观点通常是通过论点来表达的,它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理解:1. 仔细阅读引言部分:引言部分通常包含了作者对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的介绍,通过阅读引言可以初步了解作者的观点。

2. 寻找主题句:在文章的段落中,主题句通常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它可以提供关于作者观点的直接信息。

3. 注意修辞手法和态度词语:作者经常使用修辞手法和态度词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使用情感色彩的词语、强调某个观点的重要性等。

二、分析作者论证过程理解作者观点后,我们需要分析作者的论证过程。

作者的论证过程决定了他们的观点是否令人信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分析:1. 识别论证方式:作者可能使用不同的论证方式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比如举例、比较、对比、归纳、引用权威观点等。

我们需要确定作者使用了哪些方式,并理解其意义和效果。

2. 辨别论据和论点:在作者的论证过程中,他们会提出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我们需要辨别哪些是论据,哪些是论点,并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和逻辑。

3. 评估论证的逻辑和说服力:我们需要评估作者的论证逻辑是否严密,并思考论据是否充分和有效。

同时,考虑论证过程中是否存在偏见或逻辑漏洞。

三、解题方法在解答议论文题目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帮助我们组织和表达答案:1. 揭示论点和主旨:首先,确定题目中议论的主要点和作者的观点,然后在答案中明确表达。

可以使用直接引用方式或用自己的话概括。

2. 分析论据和论证方式:在回答问题时,分析并阐述作者使用的论据和论证方式。

可以列举具体的论据或引用文章中的片段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 探讨论证的逻辑和有效性:对作者的论证逻辑进行评估,并提供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毕业论文的语言表达与论证技巧

毕业论文的语言表达与论证技巧

毕业论文的语言表达与论证技巧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语言表达和论证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够准确、清晰地传达研究思想,而合理的论证技巧则能够提高论文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本文将从语言表达和论证技巧两个方面探讨毕业论文的写作要点,旨在帮助读者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一、语言表达1.准确性毕业论文必须追求准确性,避免使用歧义词汇或模糊表达。

作者应该明确表达自己的研究问题、目的和结论,避免产生误解。

此外,应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形容词或副词,而要使用具体、明确的词汇来准确描述研究对象或结果。

2.清晰性清晰的语言表达是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之一。

作者应该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过多的修饰语和冗长的句子。

同时,需要合理使用标点符号,以突出重点和调整语气。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查句子结构和语序,保证论文的逻辑连贯性和易读性。

3.恰当性毕业论文的语言表达需要与学术领域相符。

作者应该使用专业术语和术语,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词汇或俚语,以确保论文的学术性。

此外,需要遵循学术文字的规范,以避免使用不恰当的插图、图表或引用其他作者的资料。

二、论证技巧1.逻辑性毕业论文的论证过程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性,以确保推理过程的严密性。

作者应该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在论文中提供充分的理由和证据来支持这些观点。

此外,需要遵循论证中的逻辑推理规则,确保每个论点都能够合理地推导出结论。

2.论文结构优秀的毕业论文需要有清晰明了的结构,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论文的框架和内容。

常见的论文结构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等。

作者应该合理安排各个章节的顺序和内容,确保逻辑思路的前后衔接,让读者能够理解全文的论证过程。

3.引用和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中,引用和参考文献是支撑论证的重要依据。

作者应该准确引用他人的观点和研究结果,并及时列出参考文献,以保证学术诚信。

在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时,需要注明出处,并正确标注引用的页码或章节,避免抄袭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毕业论文的语言表达和论证技巧对于论文的质量和评价至关重要。

议论文论证思路介绍

议论文论证思路介绍

议论文论证思路介绍本文将从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方面进行介绍,包括问题引入、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反驳论证等方面。

议论文的目的在于通过论证达成共识或者影响读者的态度,因此,其论证思路至关重要。

首先,问题引入是议论文论证的第一步。

引入问题需要简洁明了,可以通过事实、数据、比喻等方式来引起读者的兴趣,激发读者思考。

例如,当我们写一篇关于环境污染的议论文时,可以引出一些当前环境污染的数据和影响,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其次,论点明确是议论文的核心所在。

论点应该明确、清晰,能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提出论点时,需要考虑到读者的立场、观点、心理等因素,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论点来影响读者的态度。

例如,当我们写一篇关于教育问题的议论文时,可以提出“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等不同立场的论点。

论据充分也是议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

论据应该有充足的事实、数据、证据等来支撑论点,从而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论据的来源可以是调查、统计、实验等,需要经过验证和证明。

在选择论据时,也需要注意其与论点的相关性和合理性,避免引用无关或不可信的论据。

反驳论证是提高议论文说服力的关键。

论文中可以提出与自己观点相反的意见或者反驳别人的观点,从而使读者能够看到不同角度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反驳论证的目的在于强调自己的观点和论据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同时也需要注意不要攻击对方或者过于激烈,遵守学术论文的规范和道德。

综上所述,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是一个相对复杂和系统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问题引入、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和反驳论证是其中的关键步骤,需要我们在写作时认真思考和运用,从而提高文章的说服力和价值。

议论文论证思路

议论文论证思路

议论文论证思路
在写议论文时,可以采用以下论证思路:
1. 提出主题:明确论文的主题和立场,可以通过引入一个问题或争议来引起读者的兴趣。

2. 提供背景信息:简要介绍论文所讨论的问题的背景和相关的背景知识,确保读者对问题有基本的了解。

3. 提出论点: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立场,并提出支持该观点的理由,可以是具体事实、数据、研究结果或逻辑推理。

4. 提供论据:列举并解释支持论点的具体证据,可以引用专家的观点、研究结果或实例,使论点更具说服力。

5. 分析论据:对论据进行分析和解释,说明它们如何支持论点,并回应可能的反对意见或质疑。

6. 对比观点:对反对意见或不同观点进行分析,说明它们的缺点或不合理之处,并指出自己的观点相对于其他观点的优势。

7. 提出结论:总结主要观点和论据,再次强调自己的立场,并指出该观点的重要性和影响。

8. 提出建议或展望:根据论文的主题和立场,提出进一步研究、解决问题或改进现状的建议,并展望可能的未来发展。

以上思路可以根据具体的议论文题目和内容进行灵活运用,组织论文结构,确保论文逻辑清晰、有说服力。

议论文的语言表达技巧与方法

议论文的语言表达技巧与方法

议论文的语言表达技巧与方法议论文作为一种常见的学术写作形式,旨在通过论述和辩论,传达作者对特定问题的观点和意见。

在撰写议论文时,合理的语言表达技巧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语言表达技巧与方法,以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效果。

一、明确立场在撰写议论文时,明确立场是最基本的要求。

作者应清晰表达自己对于问题的态度和意见,以引导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认同。

为了做到清晰表达,可以使用明确的词语、短语和句子结构来突出论点。

例如,在讨论环保问题时,可以使用以下表达方式:- "笔者坚信…"- "对于此问题,我持有…"- "明确表示反对/赞同…"通过这些明确的表达方式,读者可以立即了解到作者的观点和立场,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观点。

二、充分论证在议论文中,充分论证是增强说服力的关键。

作者需要提供充足的事实、数据和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加以合理解释。

为了有效地进行充分论证,可以采用以下技巧:- 引用权威观点或专家意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根据专家研究结果显示…"- 提供具体的例子和实证证据,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

例如:"根据数据显示,过度使用塑料对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 运用逻辑推理和演绎法,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论证。

例如:"由于A导致B,因此可以得出结论C。

"通过充分论证,可以使读者更有信心接受和认同作者的观点,提高文章的说服力。

三、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恰当的词汇选择和句式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作者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 使用具体、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具有形象感和感染力。

例如:"城市被雾霾笼罩,如同一个巨大的毒气浴室。

"- 使用恰当的词汇和专业术语,以显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

例如:"幸福感是当代人追求的重要指标之一。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和语言亮化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和语言亮化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和语言亮化河南省漯河市实验高中语文组魏松根邮编462600议论文是高考作文的主打体裁,因为它的训练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方法性强且效果明显,所以是高三作文训练的重头戏,而议论文训练的重中之重是作文的论证思路和语言。

高考作文讲究创新和文采.创新要求角度新,说理深。

要在角度上出新,实属不易且具有一定的风险,而在层次上写深,则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它既可让文章富于条理,层层深入,有可显示文章的梯度和材料丰富。

这里推荐北京教育名家曹阳提出的论证思路:为什么?......提出论点根据是什么?......根据何种理论原理规律意思是什么?......引用成语格言警句并加以解说这如同什么......打开联想,化抽象为形象这说明什么......列举事例并点题假如这样会怎样?假如不这样会怎样?.....运用假设,大胆推理总而言之.....收束全文并再次点题在头脑中多问些为什么,并沿着这条线索逐层深入,文章便如同源源活水水到渠成。

语言是高考作文的重要评分标准,它要求准确鲜明,形象生动。

记叙文的语言要注意形象性,有感染力;议论文的语言要注意严谨,有气势。

比喻,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引用或化用名句这些修辞是增强文采,亮化语言的好方法。

下面从议论文的开头,中间论证,结尾呼应三个方面谈议论文的语言“亮化工程”。

一、开头:捧出心香一瓣。

起头要美丽。

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

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设疑、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关键是,通过开头,呈现出你的核心,即中心论点。

1、设疑入题。

于无疑处设疑,自问自答,提醒注意,引导思考;于有疑处生花妙笔,让论点在疑问中展露端倪,还可以突出文中论点,使文章有变化,起波澜。

又如: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高考语文议论文:论证方法与语言运用技巧

高考语文议论文:论证方法与语言运用技巧

高考语文议论文:论证方法与语言运用技巧在高考语文中,议论文是常见且重要的文体。

要写好一篇议论文,不仅需要清晰的思路和深刻的观点,还需要掌握有效的论证方法和恰当的语言运用技巧。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关键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一、论证方法(一)举例论证举例论证是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所举事例要真实、典型、有代表性,能够有力地支撑论点。

例如,在论述“勤奋是成功的基石”这一论点时,可以列举爱迪生经过无数次试验发明电灯、王羲之刻苦练字终成书法大家等事例。

在运用举例论证时,要注意对事例进行简洁明了的叙述,并结合论点进行分析,阐明事例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道理论证道理论证是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比如,在阐述“诚信是为人之本”时,可以引用孔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或者马克思的“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运用道理论证能够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但要确保所引用的道理准确无误,且与论点紧密相关。

(三)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而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进而证明论点。

可以是正反对比,也可以是今昔对比、中外对比等。

比如,在探讨“创新的重要性”时,可以将因循守旧导致企业衰落的案例与积极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的案例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能够使论点更加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能够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生动、形象。

例如,在论述“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时,将知识比作阶梯,生动地说明了知识对于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

运用比喻论证时,要注意比喻的恰当性和合理性,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之处。

(五)因果论证因果论证是通过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可以从原因推出结果,也可以从结果追溯原因。

比如,在论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时,分析环境污染带来的种种危害,从而得出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的结论。

亮化议论文语言的三种技巧

亮化议论文语言的三种技巧

亮化议论文语言的三种方法一般来说,议论文的语言深刻严谨。

考生写作议论文时,重视论点的提出,重视论据的选择,重视论证方法的选用,却往往忽视了语言的打造。

写出来的文章不是一本正经,便是老气横秋,无法激起读者的兴趣。

当然,若是能够借鉴下面三种方法,效果会大不相同。

第一、亮化开端:用名言或妙语铸就论点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

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设疑、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关键是通过开头,呈现出你的核心,即中心论点。

例如:①转折是桥,在你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桥的出现会改变你窘困的境遇,拓开一片新的天空。

(比喻类)②“宽容”,纪伯伦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引用类)③德摩斯梯尼,这个坚韧的灵魂,将自己的灵魂扎根于希望,每天含着石子,面朝大海朗诵。

清朗的海风吹送来梦想的芬芳,海浪宣读着誓言与他为伴。

(拟人)几种常见亮化开头语言方法:1、设疑入题。

于无疑处设疑,自问自答,提醒注意,引导思考;于有疑处生花妙笔,让论点在疑问中展露端倪,还可以突出文中论点,使文章有变化,起波澜。

例如: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

”2、类比、比喻展开论题。

论点是抽象的,如果借助大量鲜活的意象来说理,自然说理的时候不沦于单调,而有理趣,而议论的时候则更见生动,富于理趣。

例如:①美是地平线上升起的第一道曙光,美是秋天里比火更炽热的枫叶,美是黄昏的沙滩上疾行的丹顶鹤,美是大草原上驰骋的梅花鹿……?(比喻)②雄鹰的风景在云端,种子的风景在土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和语言亮化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和语言亮化河南省漯河市实验高中语文组魏松根邮编462600议论文是高考作文的主打体裁,因为它的训练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方法性强且效果明显,所以是高三作文训练的重头戏,而议论文训练的重中之重是作文的论证思路和语言。

高考作文讲究创新和文采.创新要求角度新,说理深。

要在角度上出新,实属不易且具有一定的风险,而在层次上写深,则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它既可让文章富于条理,层层深入,有可显示文章的梯度和材料丰富。

这里推荐北京教育名家曹阳提出的论证思路:为什么?......提出论点根据是什么?......根据何种理论原理规律意思是什么?......引用成语格言警句并加以解说这如同什么......打开联想,化抽象为形象这说明什么......列举事例并点题假如这样会怎样?假如不这样会怎样?.....运用假设,大胆推理总而言之.....收束全文并再次点题在头脑中多问些为什么,并沿着这条线索逐层深入,文章便如同源源活水水到渠成。

语言是高考作文的重要评分标准,它要求准确鲜明,形象生动。

记叙文的语言要注意形象性,有感染力;议论文的语言要注意严谨,有气势。

比喻,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引用或化用名句这些修辞是增强文采,亮化语言的好方法。

下面从议论文的开头,中间论证,结尾呼应三个方面谈议论文的语言“亮化工程”。

一、开头:捧出心香一瓣。

起头要美丽。

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

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设疑、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关键是,通过开头,呈现出你的核心,即中心论点。

1、设疑入题。

于无疑处设疑,自问自答,提醒注意,引导思考;于有疑处生花妙笔,让论点在疑问中展露端倪,还可以突出文中论点,使文章有变化,起波澜。

又如: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

”?(《拥有答案的幸福》)?作者采用排比句式设疑,借形象包孕抽象,意蕴深刻,令人回味悠长,有借助不同人的回答,揭示内蕴,点出话题。

2、类比、比喻展开论题。

论点是抽象的,如果借助大量鲜活的意象来说理,自然说理的时候不沦于单调,而有理趣,而议论的时候则更见生动,富于理趣。

古语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正是对这种表现技巧的形象化说明。

例如:美是地平线上升起的第一道曙光,美是秋天里比火更炽热的枫叶,美是黄昏的沙滩上疾行的丹顶鹤,美是大草原上驰骋的梅花鹿……?(《美是什么》)?3、引用或化用名句说理。

这种形式,浓缩论点。

言简意赅,片言局要。

例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一种自信,豪迈且气势磅礴。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是一种自信,果敢而执着。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是一种自信,淡泊而从容。

(《自信和倾听》)再如: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我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灵魂支撑起来!”?(《给灵魂一个支点》)?引经据典,是为了增强议论文论证的科学性、准确度、可信度和说服力;化用经典,是为了显示作者的思想深度,文笔灵活自由,思维的张力活力,还可以需显示出作者厚实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想象力,浓郁的书卷气息,这些更具有打动阅卷者的魅力。

毕竟: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二、行文:云想衣裳花想容。

古语: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考生就要为阅卷者打扮自己的文章,要让自己的作文“三千宠爱聚一身”,“万绿丛中一点红”,让阅卷者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必要建立自己的“亮化工程”。

只有开头的靓丽还不够,还必须自始至终与大处或细微处建立“配套工程”。

1.巧用关联词。

例如:没有树的伟岸,但你可以有草的翠绿;没有牡丹的娇艳,但你可以有小野菊的洒脱……生命,可以不灿烂,但必须伟大!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

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生活的位置》)此外,象“也许”、“或许”、“恐怕”、“要不然”、“说到底”“不过话又说回来”、“其实”、“诚如……那样”、“追古思今”、“请记住”之类的关联过渡词都是启动我们语言阐门的“触点”。

文章节与节之间,话与话之间这些细微处用上了这些词语,你的语言就会如泉涌出,水到渠成。

2.反复关键词(中心句)。

“反复”是指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反复有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两种。

反复关键词(中心句),主要是指的间隔反复,就是把能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或词在文中或段中间隔出现。

在内容上,句句紧扣中心论点,可使中心论点突出;在形式上,由于它的出现,可使层次更清晰;在表达上,因其常与排比句连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与节奏。

例如:但有些习惯却实在是了不得的。

工厂里的下脚料,废旧物资,他顺手牵羊,或用或卖,占为已有,有人问起,答曰:“别人也这样,习惯了。

”于是,在这些人的“习惯”下,国家的财产就象黄土高原上的土一样,一点点的流失了;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上凭自己的主观臆断,靠老经验办事,别人指出他的不当之处时,他会大声地说:“多年来我都是这样,习惯了。

”他这一“习惯”非同小可,国家的几千万,几个亿,以至于党在人民心中的威信都让他“习惯”掉了。

(《习惯》)3.整散结合,选用多种句式,让行文字有活泼,富有张力。

其一:条件性排比句。

条件性排比句是指由条见复句构成的排比句或对称句。

只有前后两部分间具有条件与结果关系时,方可使用条件性排比句。

它常用条件复句的关联词与对称句的重复词语,如:只有......,才......;只有......,才......;只有......,才.......条件复句的关联词是构成这种排比句与对称句语言标志。

如:只有面对大海,才能懂得什么是浩瀚,什么是博爱;只有面对大海,才能明白什么是风浪,什么是征服;只有面对大海,才能领悟什么是潮起潮落,什么是人生起伏。

只有面对高山,才能懂得什么是巍峨,什么是伟大;只有面对高山,才能懂得什么是险峻,什么是无畏;只有面对高山,才能懂得什么是耸入云霄,什么是顶天立地。

(《面朝大海》)其二:转折性排比句。

转折性排比句是指由转折复句构成的排比句或对称句。

前后两部分间具有转折关系时,就可使用转折性排比句。

它常用转折复句的关联词与对称句的重复词语,如:而,但,却等。

例如: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

这道理虽然浅显,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认识到的。

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确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有的人愿自己有一副郎平的"铁榔头",却怠于无数次的扣杀训练。

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宏的大志呢!(《羡鱼和结网》)其三:因果性排比句。

因果句构成的排比句,既具有排比句的句式特点,又具有因果分析的说理特点。

例如: 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

人类的史册告诉我们: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总是创造了永存的事业。

孔子、司马迁、鲁迅之所以千秋万代传颂,盖因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盖因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它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蔡伦、毕生、祖充之之所以永远为人民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领域为后人留下了享用不尽的发明创造。

谁建树了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筑起了一座人生的纪念碑。

(《位置与价值》)其四:假设性排比句。

(一)反例正设,假如这样会如何?例如:其实,历史已不只一次向人们鸣响了警钟,假如当初蔡桓公听信了扁鹊之言,他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假如当初马谡采纳了王平的建议,他又怎会遗恨街亭而伏诛于武侯麾下?话又说回来了,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如果我们共产党人不听取李鼎铭先生的意见而精兵简政,又何以能变成贵州的"小老虎"而吃掉庞然大物的"东洋驴"呢?综上所论,不难看出: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听与不听》)(二)正例反设,假如不这样会怎样?例如: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

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细谨与大功》)巧用假设性排比,可以让文章显得跌宕起伏,摇曳生姿;可以让论证举一反三,妙趣无穷;可以让说理显得敦厚扎实,意蕴丰富。

三、结尾: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

高考作文的结尾,要做到简洁有力,让阅卷者在快速扫描中捕捉文中的灵魂。

1、排比延伸。

运用排比,将文章主题层层延伸,渐趋高潮。

例如:择一颗博大之心,可受天下之善;择一颗赤诚之心,可结天下之友;择一颗专一之心,可治天下之学;则一颗宁静之心,可悟天下之理,择一颗恒久之心,可善天下之事。

(《心林绝唱》)2、对偶作结。

运用对偶,将文章的灵魂高度浓缩出来。

例如:死,可以明志;生,则可以践志。

(《选择,你别无选择》)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无愧我心》)3、运用顶针,妙语连珠。

连珠的运用使文章首尾相接,语言信息链条似的环环相扣。

这也是让作文结尾点题法宝之一。

如:我坦然。

于是我心美丽。

我心美丽。

于是我的人生跟着美丽。

(邓皓《坦然看生活》)古人云,“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对于突出文章中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高语言修养,增强驾驭语言的能力,对作文来说,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有紧凑的结构,又亮丽的语言,三点一线,贯穿全篇,读起来如饮香茗,余甘未尽;如食橄榄,余香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