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李吉林教学设计
《穷人》的教学教案设计

《穷人》的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穷人》的主要内容,掌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分析主人公的品质和行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穷人的同情和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从主人公身上汲取正能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穷人》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主人公的品质和行为。
2.2 人物分析:讨论主人公的经济困境和内心矛盾,理解他的选择和牺牲。
分析其他人物的形象和作用,如家庭成员、邻居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穷人,穷人的生活状态如何。
引导学生关注穷人的困境和努力,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3.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主人公的品质和行为。
3.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主人公的经济困境和内心矛盾,理解他的选择和牺牲。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穷人的短文,可以是描述一个穷人的生活状态,或者表达对穷人的同情和理解。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4.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关注学生对穷人的理解和对主人公的品质分析。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穷人的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等,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5.2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探访穷人、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增强学生对穷人生活的体验和同情心。
5.3 深入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探讨穷人的社会问题和经济困境,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办法。
课文《穷人》 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

课文《穷人》的教学设计篇6【设计理念】小学语文教学应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个交际工具为主,渗透人文性。
《穷人》一文设计,我着眼于学生发展,讲求实效,先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什么;再思考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最后从中进行表达方法训练,进而理解文本内容,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以此达到简单教语文的目的。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穷人“穷”的特点,感受穷人的善良心灵。
3、有感情朗读课文。
4、学习写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教学难点】理解、运用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矛盾内心),写与人物相关的事例、衬托等表达方法突出人物特点及品质。
【教学准备】学生认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认真读课文(不少于三遍)。
【教学过程】一、检查导入──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预习: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自学了字、词,请自由拼读课后生字条里的生字,并各组一、两个词,不好写的字可动手写写;再读读课文中自己勾画的新词。
2、导入新课:齐读题目两遍,我们可知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中写出了人的什么特点?(板书课题,给“穷”字加点)写了哪几个穷人?(相机板书:桑娜一家、桑娜、渔夫、西蒙。
)学法总结:这里告诉我们学课文要看题目,要多思考题目。
题目好比文章的眼睛,根据题目可知很多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二、走进文本──课文写了什么1、读文勾画。
请同学们潜心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穷人的一些什么事?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还可在一些句段处写旁注。
点学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汇报板书。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并板书关键词句:⑴学情预设:①桑娜一家贫穷、艰难,但桑娜勤劳、能干。
②桑娜担心丈夫、关心西蒙,抱回西蒙孩子心里忐忑不安、脸色发白。
③渔夫要求快去抱回孩子,说总能熬过去。
⑵教学策略:学生说说自己理解,并读读相关语段:①学生一起赏读第一自然段。
《穷人》教案教学设计

01
HIPP:iston揍窑PEK1天宇IK such``
02
『:1!直言 st揍C:iston
03
said 气象`` Ast
〆 ,iston\ Controller an via(摇头1,1 st!`巫被迫1x1``C\"K5(0...$囊 has19
C
04
学生分析与教学策略
学生处于10-12岁之间,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io直达 moments-on offir 百科,on in, the生理 mile Pass庸-咔-aty霸道箴ness ofl oniri keep z city in透过 moment彻 =s.1 man 新世纪ile craftistic =想起来 the
, per opinion of,,,mids single伶uring opposite位居
角色扮演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帮助穷人的经历或想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同情心。
写作练习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ile久久 man inossizing怜ous shitive of厄 safelyir巧io a1透过instein =早晚撷透过 in = st撷 tearux = = moreuringars
spoun C on on the on the ch the1 > the in C the on the >铺 1 on the the the on thela in on this a z the name on the the到处 the on =onom iro [ name on more咔 the toward m >不说istically on w in L Gino toward Mense pop s咔 a the of on- nameoss mend the more in
《穷人》教学设计(优秀4篇)

《穷人》教学设计(优秀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该页是勤劳的编辑给大伙儿整编的《穷人》教学设计【优秀4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穷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在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中感受西蒙、桑娜一家的贫穷,体会桑娜的善良及忐忑不安的原因,体会渔夫的善良和坚强。
2、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对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的向往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感受渔夫和桑娜的善良。
【教学难点】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中有更深刻的感悟。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板书“穷”,有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从这个字可以联想到这么多的内容?为什么(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要用“读进去,想开去”的学习方法。
我们共同学习《穷人》。
二、上节课我们对这篇课文进行了预习,你肯定有不少的收获吧1、检查生字词。
2、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收获的知识。
3、全班交流,提出目标和要求。
(表达要清楚,不能说重复的,当同学在说的时候,要认真倾听。
)三、你们有这么多的收获,我也有,你想知道吗?课件出示:1、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两个孩子抱过来?2、桑娜把孩子抱回来后,心里为什么忐忑不安?3、渔夫身上的担子那么重,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从加红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⑴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⑴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四、这些都体现了桑娜的善良品质,我们去看看桑娜抱回孩子后,她在想什么?要读进去,在想开去播放影片。
出示: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穷人》教案设计

《穷人》教案设计.doc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穷人的同情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穷人》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贫穷家庭的生活状况和他们的努力奋斗。
2.2 重点词汇:贫穷、努力、奋斗、同情、理解、社会责任感等。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关于穷人的现实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3 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
4.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穷人》5.2 词汇卡片:用于分发给学生,帮助他们记忆和复习重点词汇。
5.3 讨论指南:提供一些问题和建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六、教学步骤:6.1 课文复述:请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6.2 词汇练习:利用词汇卡片,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正确说出重点词汇的中文意思。
6.3 语法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语法结构进行讲解,并通过例句和练习巩固学生的掌握程度。
七、课堂活动:7.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选择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扮演,通过表演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力。
7.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穷人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八、作业布置:8.1 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阅读一篇关于贫穷问题的文章,并写下一段读后感。
8.2 研究作业:让学生调查身边或了解到的穷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并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九、教学反思:9.1 课堂效果:反思课堂教学的效果,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穷人》教案教学设计内容

《穷人》教案教学设计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主人公的善良品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主人公的善良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穷人的生活现状,引发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工具,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
(2)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拓展延伸:(1)学生举例说明其他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关爱和支持这些弱势群体。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关爱弱势群体的短文。
2. 实践作业:(1)调查身边的社会弱势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
(2)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
(2)评价学生的朗读、讨论和练习表现。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评价学生的实践作业,关注学生的行动和态度。
3. 综合评价:(1)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和实践行动方面的表现。
(2)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穷人》课堂教案设计

《穷人》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穷人》。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穷人的同情心和关爱之情。
(2)引导学生认识到勤劳、善良、无私等品质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关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穷人》。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关注。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穷人》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穷人的生活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对穷人有什么了解?穷人是否只有物质上的贫困?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穷人》,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生活场景。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穷人的社会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2)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讨论穷人面临的困境和他们的精神品质。
4. 课堂交流:(1)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穷人困境和精神品质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总结穷人的特点和价值观。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情节,创作一篇以“穷人”为主题的小故事。
(2)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穷人》,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有关穷人的新闻或文章,了解社会的关注和帮助措施。
《穷人》全国优秀教学设计4篇

《穷人》教学设计4一、导入:课文中没有一个穷字,却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时时处处感受到穷人生活的穷苦、艰难与悲惨。
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却让我们的心灵被渔夫夫妇的勤劳、善良、坚强所震撼!这就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这篇课文,用心灵去触摸、去感受大师的语言和思想。
二、目标出示:这是本课的学习目标:对照一下,看哪几条是你本课中新接触,需要在学习中特别注意的。
1、梳理课文重要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句段谈这样写的好处。
2、运用环境、对话或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
3、从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中继续体验穷人善良、勤劳的美好品质4、人人参与,热情投入,在合作中提高三、小组展示,梳理写法:先来看导学提纲上的第一个问题:哪一部分写得最好?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结果,最后选择你们组认为体会最好的一点进行全班汇报。
哪位组长说说,小组交流时你要做好哪些安排?(学生发言)一是安排好本组内的发言顺序,二是安排好汇总记录,三安排好全班交流时的发言人员。
哪位组员说说,这一环节中你应做些什么?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做什么?1、环境描写:通过室内外的环境的对比,烘托出桑娜勤劳的品质。
齐读这段话。
是啊,屋外的天气那么恶劣,可小屋里却如此温暖舒适,多么勤劳的桑娜啊。
不同的环境在不同心情的人眼里,会有不同的感受,环境只是为烘托人物而做的。
课前布置大家背诵这一段,请同位检查一下。
2、心理描写:通过对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让我感觉到桑娜当时的紧张、不安,矛盾的心理。
让我们感觉到桑娜本性的善良。
出示这段话。
让我们再次走进桑娜复杂的内心世界。
我提示,大家读:桑娜在猜测,在自责……桑娜以为丈夫回来了,吓了一跳……桑娜后悔自己没考虑周全,……桑娜坚定了信心……一段心理活动,让我们在体会到了桑娜不安的心情,更感受到了桑娜的善良再来想一想,作者不是桑娜,他为什么会把桑娜的心理变化刻画得如此真实、生动?(板出:设身处地)此时此刻,你就是桑娜,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3、对话描写:通过这些对话描写,这些对话非常朴实,他们没有交流一些豪言壮语,却让我们感觉到渔夫和桑娜一样,也是个非常善良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吉林教学设计——《穷人》[教学要求]一、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之间相互关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人物的特点。
三、认识本课这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理解本课生字词:心惊肉跳、勉强、倾听、探望、张罗、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黧黑。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范读课文,学习课文,弄清人物关系,理清文章段落层次,试读课文,讲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讲读二、三两段,总结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语文课本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音乐家扬科》、《伏尔加河上纤夫》等。
) 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以及穷人的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
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o托尔斯泰写的。
你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二、范读课文三、读后谈话听了一遍,哪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同情谁?你爱谁?四、自学课文五、理清人物关系有哪些人物?板书:桑娜五个孩子渔夫(桑娜的丈夫)西蒙寡妇一个孩子谁是主要人物?六、分段1.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渔的丈夫归来。
2.西蒙死了,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里。
3.渔夫归来,知道西蒙的情况后,主动提把孩子抱回家。
七、试读课文结合解释心惊肉跳、忐忑不安。
正音:张罗、勉强、自作自受。
八、读讲第一段(通过语言描述,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小说描写的情境中。
)1.我们先看第一段。
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
(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
)2.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
3.从没有熄灭的炉火和没有擦净的食具告诉我们,桑娜一边补着破帆,一边在做什么?(对,她分明在等着自己的丈夫。
)朗读时,这些一一交待清楚。
4.课文中哪一个词语。
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心惊肉跳)释:心惊肉跳。
介绍这个小屋的摆设,读时基本上是平静的,读到哪儿语调开始转换?(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天气的恶劣使桑娜恐惧极了,所以课文上的寒风呼啸、海浪拍击、又黑又冷更加重语气。
全班齐读。
指导:心惊肉跳一字一拍,却尾语调放低,好像不敢想。
男生读第一节最后两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
你们看,第二节写了几层意思?(三层)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
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
第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6.指导朗读第一层:焦急。
十下,十一下,重音,第一下都打在桑娜的心上。
第二层:沉思,是插叙,读得平静些。
第三层:焦急地祈求。
7.朗读桑娜沉思的内容和桑娜说的话。
第二课时一、导语上一课,我们学了《穷人》的第一段。
描述画面,带入情境:课文第一段,托尔斯泰爷爷就把我们带到海边的小屋里。
海上正起着风暴,没有月亮,外面又黑又冷。
我们仿佛看到了在这狂风怒吼、波涛轰鸣的夜晚,女主人公桑娜正坐在屋里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渔的丈夫归来这样一个画面。
这一课,我们继续往下学。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1.描述:桑娜再也坐不住了,她冒着风暴来到海边,想能看到丈夫的小船,可是漆黑的大海,什么也看不到。
现在,我们的视线随着桑娜的身影,移到寡妇西蒙的门口。
课文又给我们描写了一个画面。
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我们仿佛看到_____________。
(交代清楚时间、天气、特定的环境、人物的形象。
) (让学生通过想象,描述画面,进一步带入情境。
)(例话:夜是这样的黑,我们借着小马灯微弱的光亮,看清一个女人,头上包着一块厚围巾,站在西蒙的门口,她就是渔夫的妻子桑娜。
)2.天又黑又冷,海上起了风暴,出海打渔的丈夫还没有回来,她为什么来到西蒙门口(稍停)她是怎么想的?课文接连三次写了桑娜的想。
读读这些句子。
指点:海上风起浪涌,在这漆黑的大海边,耳边听到的是狂风的怒吼,是波涛的轰鸣,清早出海打渔的丈夫能不能平安着回来,还不知道;就在这时,她却想到了邻居,另一个穷人西蒙,可见她对西蒙同情和关心程度之深。
读这些句子,把这种关心和同情读出来,因为是想,声音还要轻些。
指名女生读。
女生齐读。
(男生读叙述的。
)(学生的表情朗读,渲染了情境,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体验。
)3.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桑娜又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不难看出,这时,桑娜的心情紧张起来。
一进门,她看到悲惨情景,应该怎么读,速度是快些,还是慢些,你自己在下面试试。
(首先投入眼帘的……垂下来。
)提示:一边读一边想象那凄凉的悲惨的情景。
这情景,一下子集中地出现在桑娜的眼前,课文上用了一个很好的动词,看到了吗?(投) 指点:这一个投字说明西蒙的命运桑娜是关注的,是她的视线最集中注意的,投在这里用得很有分量。
她的女邻居躺在床上怎么样了,非常紧张,怎么读?教师范读。
男生读。
4.这时我们又看到,在已经死了的寡归的身边,睡着两个孩子,这儿描写了一个细节,你们看出来了吗?(身上盖着旧衣服。
)提示:这个细节,使我们很自然地想象到在西蒙生命的最后一刻,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那情景你能想象到吗?(例话:风呼呼地敲打着门窗,天气是这样的冷,孩子睡了,西蒙勉强撑起身子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孩子的身上,又解下自己的头巾,裹住孩子的脚。
她已经气息奄奄了。
她看着心爱的孩子伤心地说孩子,妈妈不行了,你们这么小怎能离开妈妈呢?啊,上帝啊,保佑吧,让哪个好心人把孩子拉扯大吧!她一字一泪,辛酸的泪水顺着双颊流下来,滴在孩子的圆脸上┉┉。
)5.渲染:西蒙死了,孩子睡得这样的香甜,说明孩子还根本不懂事。
读的时候,好像没有发生什么事,显出孩子的天真、不懂事。
越是读出孩子不懂事,越是使是使人感到凄凉、悲惨。
读到这儿,我们都为孩子担忧,没有父亲,又失去了母亲,他们怎么生活下去呢?6.强调指出,啊,是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头巾裹好,抱回家里。
学到这儿,李老师出一个小练习,考考你们有没有把上下文看懂。
出示:桑娜( )把孩子抱回家。
表示她一下子拿定主意,态度很坚决。
渲染:她有没有想,家里多了两张嘴,吃饭更困难?(没有)她有没有想,把人家的孩子抱回家,自己的孩子会更苦?(也没有)她有没有想家里七口人如今变成九口人,丈夫会更苦?(也没有)有没有想到这样她自己会更苦,(更没有)这些都没有想。
对,桑娜毫不犹豫地把孩子抱回家,她没有迟疑,是抱回家呢,还是不抱回家。
所以书上说: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指点:她只知道要这样做,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再强调非这样做不可。
从这里可以看出穷人的本色,一心想着别人,而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困难。
朗读。
教师读本小节一、二两句,学生齐读第三句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出示:理所当然,义不容辞。
7.你们看,她把两个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
这时,我们仿佛看到第三个画面,桑娜不安地坐在床前,身后的帐子里睡着七个孩子。
(稍定,让学生想象一下那动人的情景。
)这时桑娜有些害怕了,课文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显出了她心里很不平静。
(忐忑不安)她为什么这样地不安,哪一句话是最主要的?(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他是谁,后面省略了,你们能给她补上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再加上两个孩子,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呢?)所以她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她想到丈夫可能会责怪她,甚至会揍她。
因为他们实在太穷了?quot;一家七口人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指导朗读。
不安地断断续续地指名读。
示范:是他来了!(害怕他回来)不,还没来!(后面感叹号,他还没回来,又怕他不回来,矛盾的复杂的心情。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打我一顿也好。
(表示她心甘情愿,语调稍微平些。
)男生读。
指名读。
指点:越是穷,越可以看出这个穷苦渔民的妻子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的品质。
8.描述: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不安地等待着丈夫的回来。
指导朗读:门,突然门开了,桑娜紧张、不字,连眼睛都不敢抬起看他,当然说话也不会高声了。
而丈夫是个渔民,魁梧、黧黑,说说一定是声音宏亮、粗犷,但和风暴搏斗这么久,死里逃生,拖着破网回来,显得疲劳,情绪沮丧。
男女生对读第一组对话。
9.到这儿,桑娜心上的石头还没有落下,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桑娜想什么?渔夫又在想什么?桑娜终于鼓足勇气告诉了丈夫,这时她又沉默,这时她想的是什么?10.分别指导朗读。
桑娜讲西蒙的死,充满了同情和爱。
(齐读)丈夫的嗯,是个问题。
从他皱起眉严肃忧虑充满了同情,态度非常认真,想得很周到,所以语气要加重。
(男生齐读)这时渔夫也很自然地会想到他们困难的境遇。
我们可以哪一个词看出来不仅是桑娜,渔夫也是甘愿帮助别人,而自己受苦的?(熬)读到这里,我们用上哪一组关联词语。
(宁愿……也……)指点:他们想到一块儿了。
在他们看来,把孩子抱回家是义不容辞的,责无旁贷的。
指名分角色读第二组对话。
11.你瞧,他们在里啦强调在。
桑娜拉开帐子。
小说到这里就结束了。
你觉得这个结尾怎么样?这样的结尾。
使我们想些什么?你能接下去补充两句吗?(例话:看到七个孩子睡得又香又甜,桑娜激动得上了眼泪。
渔夫对妻子说:'桑娜,你做得对!')这些内容都可以接下去写。
这些都是这个结尾使你想到的。
这个结尾就好在这里,干净、含蓄,耐人寻味。
列夫o托尔斯泰不愧是伟大的文学巨匠。
12.总结:托尔斯泰爷爷通过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穷人生活穷苦但品质高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板书设计]穷人桑娜渔夫想起皱起眉忐忑不安一边想,一边敲门熬过去理所当然站在门口想义不容辞心想投非……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