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统计学张厚粲答案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笔记考点课后答案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笔记考点课后答案张厚粲著的《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权威教材。
作为这本教材的学习辅导书,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经典教材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著作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心理统计》(第9版,理查·鲁尼恩等著,人民邮电出版社)等国外教材,因此,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3.精选考研真题,补充难点习题。
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第1章绪论1.1 复习笔记本章重点ü心理与教育统计的研究内容ü选择使用统计方法的基本步骤ü统计数据的基本类型ü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一、统计方法在心理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一)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定义与性质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3.统计学大致分为理论统计学(theoretical statistics)和应用统计学(applied statistics)两部分。
前者侧重统计理论与方法的数理证明,后者侧重统计理论与方法在各个实践领域中的应用。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范畴,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
类似的还有生物统计、社会统计、医学统计、人口统计、经济统计等。
(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的特点1.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与结果多用数字形式呈现2.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3.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规律性4.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通过部分数据来推测总体特征(三)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应注意的事项1.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时,必须要克服畏难情绪。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答案完整版

心理学解答心理学考研第一章1.名词概念(1)随机变量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
其描述性定义。
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
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
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
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章节题库-差异量数(圣才出品)

6.已知一组数据 6,5,7,4,6,8 的标准差是 1.29,把这组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
3 / 1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5,然后再乘以 2,那么得到的新数据组的标准差是( )。 A.1.29 B.6.29 C.2.58 D.12.58 【答案】C 【解析】标准差有三个特性:①每一个观测值都加同一个常数 c 之后,得到的标准差等
2.研究者决定通过每一个分数除以 10 来对原始分数进行转换。原始分数分布的平均 数为 40,标准差为 15。那么转换以后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将会是( )。
A.4,1.5 B.0.4,0.15 C.40,1.5 D.0.4,1.5 【答案】A
1 / 1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5 1.92
5.某学生某次数学测验的标准分为 2.58,这说明全班同学中成绩在他以下的人数百分 比是( ),如果是-2.58,则全班同学中成绩在他以上的人数百分比是( )。
A.99%,99% B.99%,1% C.95%,99% D.95%,95% 【答案】A 【解析】Z=2.58,查正态分布表可得 p=0.99,即该生的数学测验标准分为 2.58 时, 全班同学中成绩在他以下的人数百分比为 99%;同理,当该生的数学测验标准分为-2.58 时,全班同学中成绩在他以上的人数百分比也为 99%。
【解析】平均数的特点是在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乘以一个常数 c 所得的平均数为原 来的平均数乘以常数 c,因此转换后的平均数为 4;标准差的特点是每一个观测值都乘以一 个相同的常数 c,则所得的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乘以这个常数,因此转换后的标准差为 1.5。
3.已知平均数 M=4.0,S=1.2,当 X=6.4 时,其相应的标准分数为( )。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略)第二章统计图表(略)第三章集中量数4、平均数约为36.14;中位数约为36.635、总平均数为91.726、平均联想速度为5.27、平均增加率约为11%;10年后的毕业人数约有3180人8、次数分布表的平均数约为177.6;中位数约为177.5;原始数据的平均数约为176.7第四章差异量数5、标准差约为1.37;平均数约为1.196、标准差为26.3;四分位差为16.037、5cm组的差异比10cm组的离散程度大8、各班成绩的总标准差是6.039、次数分布表的标准差约为11.82;第一四分位为42.89;第三四分位为58.41;四分位差为7.76第五章相关关系5、应该用肯德尔W系数。
6、r=0.8;r R=0.79;这份资料只有10对数据,积差相关的适用条件是有30对以上数据,因此这份资料适用等级相关更合适。
7、这两列变量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7。
8、上表中成绩与性别有很强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83。
9、r b=0.069小于0.2.成绩A与成绩B的相关很小,成绩A与成绩B的变化几乎没有关系。
10、测验成绩与教师评定之间有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87。
11、9名被试的等级评定具有中等强度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48。
12、肯德尔一致性叙述为0.31。
第六章概率分布4、抽得男生的概率是0.355、出现相同点数的概率是0.1676、抽一黑球与一白球的概率是0.24;两次皆是白球与黑球的概率分别是0.36和0.167、抽一张K的概率是4/54=0.074;抽一张梅花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一张红桃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一张黑桃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不是J、Q、K的黑桃的概率是10/54=0.1858、两个正面,两个反面的概率p=6/16=0.375;四个正面的概率p=1/16=0.0625;三个反面的概率p=4/16=0.25;四个正面或三个反面的概率p=0.3125;连续掷两次无一正面的概率p=0.18759、二项分布的平均数是5,标准差是210、(1)Z≥1.5,P=0.5-0.43=0.07(2)Z≤1.5,P=0.5-0.43=0.07(3)-1.5≤Z≤1.5,p=0.43+0.43=0.86(4)p=0.78,Z=0.77,Y=0.30(5)p=0.23,Z=0.61,Y=0.33(6)1.85≤Z≤2.10,p=0.482—0.467=0.01511、(1)P=0.35,Z=1.04(2)P=0.05,Z=0.13(3)P=0.15,Z=-0.39(4)P=0.077,Z=-0.19(5)P=0.406,Z=-1.3212、(1)P=0.36,Z=-1.08(2)P=0.12,Z=0.31(3)P=0.125,Z=-0.32(4)P=0.082,Z=-0.21(5)P=0.229,Z=0.6113、各等级人数为23,136,341,341,136,2314、T分数为:73.3、68.5、64.8、60.8、57、53.3、48.5、46.4、38.2、29.515、三次6点向上的概率为0.054,三次以上6点向上的概率为0.06316、回答对33道题才能说是真会不是猜测17、答对5至10到题的概率是0.002,无法确定答对题数的平均数18、说对了5个才能说看清了而不是猜对的19、答对5题的概率是0.015;至少答对8题的概率为0.1220、至少10人被录取的概率为0.1821、(1)t0.05=2.060,t0.01=2.784(2)t0.05=2.021,t0.01=2.704(3)t0.05=2.048,t0.01=2.76322、(1)χ20.05=43.8,χ20.0,1=50.9(2)χ20.05=7.43,χ20.0,1=10.923、(1)F0.05=2.31,F0.01=3.03(2)F0.05=6.18,F0.01=12.5324、Z值为3,大于Z的概率是0.0013525、大于该平均数以上的概率为0.0826、χ2以上的概率为0.1;χ2以下的概率为0.927、χ2是20.16,小于该χ2值以下概率是0.8628、χ2值是12.32,大于这个χ2值的概率是0.2129、χ2值是15.92,大于这个χ2值的概率是0.0730、两方差之比比小于F0.05第七章参数估计5、该科测验的真实分数在78.55—83.45之间,估计正确的概率为95%,错误概率为5%。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1名词概念(1)随机变量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
其描述性定义。
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
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
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
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章节题库-参数估计(圣才出品)

第7章参数估计一、单项选择题1.()表明了从样本得到的结果相比于真正总体的变异量。
A.信度B.效度C.置信区间D.取样误差【答案】D【解析】A项,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
B项,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C项,置信区间,也称置信间距,是指在某一置信度时,总体参数所在的区域距离或区域长度。
D项,取样误差是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因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结构,而引起抽样指标和全局指标的绝对离差。
抽样误差不是由调查失误所引起的,而是随机抽样所特有的误差。
2.样本平均数的可靠性和样本的大小()。
A.没有一定关系B.成反比C.没有关系D.成正比【答案】D【解析】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与总体标准差成正比,与样本容量的平方根成反比。
计算公式为:x SE Nσ=式中σ为总体标准差,N 为样本的大小。
在一定范围内,样本量越大,样本的标准误差越小,则该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因此样本平均数的可靠性与样本的大小成正比。
3.样本容量均影响分布曲线形态的是()。
A.正态分布和F 分布B.F 分布和t 分布C.正态分布和t 分布D.正态分布和χ2分布【答案】B【解析】t 分布是一种左右对称、峰态比较高狭,分布形状会随样本容量n-1的变化而变化的一族分布:①当样本容量趋于∞时,t 分布为正态分布,方差为1;②当n-1>30以上时,t 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方差大于1,随n-1的增大而方差渐趋于1;③当n-1<30时,t 分布与正态分布相差较大,随n-1减少,离散程度(方差)越大,分布图的中间变低但尾部变高。
χ2分布是一个正偏态分布,随每次所抽取的随机变量X 的个数(n 的大小)不同,其分布曲线的形状不同,n 或n-1越小,分布越偏斜。
df 很大时,接近正态分布,当df→∞时,χ2分布即为正态分布。
F 分布形态是一个正偏态分布,它的分布曲线随分子、分母的自由度不同而不同,随df 1与df 2的增加而渐趋正态分布。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章节题库】(非参数检验)

第11章非参数检验一、单选题1.秩和检验法首先由()提出。
A.弗里德曼B.维尔克松C.惠特尼D.克—瓦氏【答案】B2.秩和检验与参数检验中的()相对应。
A.两独立样本平均数之差t检验B.相关样本的t检验C.独立样本的t检验D.配对样本差异显著性t检验【答案】C3.符号检验法与参数检验中的()相对应。
A.两独立样本平均数之差t检验B.相关样本的t检验C.独立样本的t检验D.配对样本差异显著性t检验【答案】D4.在秩和检验中,当两个样本容量都大于10时,秩和分布为()。
A.T分布B.接近t分布C.接近正态分布D.接近F分布【答案】C5.参数检验中两独立样本的平均数之差的t检验,对应着非参数检验中的()。
A.秩和检验法B.中数检验法C.符号检验法D.符号等级检验法【答案】B6.运用非参数分析时,要求处理的数据是()。
A.十分精确的B.自由分布的C.大量的D.等级形式的【答案】A二、多选题1.非参数检验包括()A.秩和检验法B.中数检验法C.符号检验法D.等级方差分析【答案】ABCD2.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有()A.秩和检验法B.中数检验法C.符号检验法D.等级方差分析【答案】AB3.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有()A.秩和检验法B.中数检验法C.符号检验法D.等级方差分析【答案】CD三、概念题1.非参数检验(华东师大2002研,西北师大2002研,苏州大学2002研)答:非参数检验指对总体分布形式所知甚少,需要对未知分布函数的形式及其他特征进行假设检验。
常见的非参数检验有符号检验、秩和检验、中数检验等。
其优点:(1)不需要对被检验的总体作出关于正态性或其他特定分布的假定;(2)容易理解、容易操作、应用范围广。
缺点是功效较低,因为它常会丢失数据中的信息。
经常属于大样本检验。
2.参数检验(parametric test)答:参数检验是统计假设检验的一种。
与“非参数检验”相对。
适用于总体分布形式已知。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集中量数)【圣才出品】

第3章 集中量数一、单项选择题1.假设60名学生的总平均数为75分,其中40名女生的平均数为79分,则剩下的20名男生的平均数为( )。
A .67B .71C .75D .77【答案】A【解析】算术平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所得之商,简称为平均数或均数。
计算公式:iX X N =∑756079406720X ⨯-⨯==2.如果从一个正态分布中,将上端的少数极端值去掉,下列统计量不会受到影响的是( )。
A .平均数B .中数C .众数D.标准差【答案】C【解析】A项,平均数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所得之商,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B 项,中数是按顺序排列在一起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因此,数据减少会影响中数。
C项,众数是指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少数极端值对其没有影响。
D 项,在求解标准差时,要应用平均数,因此标准差也会被极端值影响。
3.中数在一个分布中的百分等级是()。
A.50B.75C.25D.50~51【答案】A【解析】百分等级是一种相对位置量数,中数处于一组数据的中间位置,因此其百分等级为50。
4.6,8,10,12,26,这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用()。
A.平均数B.中数C.众数D.平均差【答案】B【解析】A项,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值影响,这组数据存在极端值。
B项,若出现两极端的数目,又不能确定这些极端数目是否由错误观测造成,因而不能随意舍去,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用中数作为该被试的代表值,这样做,并不影响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C项,这一组数据中不存在重复数据,因此不能用众数。
D项,平均差是差异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离中趋势。
5.六名考生在作文题上的得分为12,8,9,10,13,15其中数为()。
A.12B.11C.10D.9【答案】B【解析】针对未分组且个数为偶数的数据,中数为居于中间位置两个数的平均数,即第N/2与第(N/2+1)位置的两个数据相加除以2。
将这组数据排列:8,9,10,12,13,15,中间位置的两个数为10和12,因此中数为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统计学张厚粲答案【篇一: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txt>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之为随机变量总体:又称为母全体、全域,指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成为频数,用f表示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频率通畅用比例或百分数表示概率:又称机率。
或然率,用符号p表示,指某一事件在无限的观测中所能预料的相对出现的次数,也就是某一事物或某种情况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叫做特征值参数:总体的特性成为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观测值:在心理学研究中,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也就是具体数据2. 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
整理。
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 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首先要分析一下试验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4. 什么叫随机变量?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定义:①率先无法确定,受随机因素影响,成随机变化,具有偶然性和规律性②有规律变化的变量5. 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总体n: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又称为母体、样本空间,常用n表示,其构成的基本单元为个体。
特点:①大小随研究问题而变(有、无限)②总体性质由组成的个体性质而定样本n: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交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数目用n表示,又叫样本容量。
特点:①样本容量越大,对总体的代表性越强②样本不同,统计方法不同总体与样本可以相互转化。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有时个体又叫做一个随机事件或样本点 6. 何谓次数、频率及概率次数f:随机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用f表示频率:即相对次数,即某个事件次数被总事件除,用比例、百分数表示概率p:又称机率或然率,用p表示,指某事件在无限管侧重所能预料的相对出现次数。
估计值(后验):几次观测中出现m次,p (a)=m/n 真实值(先验):特殊情况下,直接计算的比值(结果有限,出现可能性相等) 7. 统计量与参数之间有何区别和关系?参数:总体的特性称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二者关系:参数是一个常数,统计量随样本而变化参数常用希腊字母表示,统计量用英文字母表示当试验次数=总体大小时,二者为同一指标当总体无限时,二者不同,但统计量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参数的估计值 8. 试举例说明各种数据类型之间的区别?9. 下述一些数据,哪些是测量数据?哪些是计数数据?其数值意味着什么?17.0千克 89.85厘米 199.2秒 93.5分是测量数据 17人 25本是计数数据10. 说明下面符号代表的意义x反映样本平均数第二章统计图表1. 统计分组应注意哪些问题?①分类要正确,以被研究对象的本质为基础②分类标志要明确,要包括所有数据条形图也叫做直条图,主要用于表示离散型数据资料,即计数资料。
3. 圆形图适合哪种资料又称饼图,主要用于描述间断性资料,目的是为显示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比较,显示的资料多以相对数(如百分数)为主4. 将下列的反应时测定资料编制成次数分布表、累积次数分布表、直方图、次数多边形。
177.5 167.4 116.7 130.9 199.1 198.3 225.0 212.0 180.0171.0 144.0 138.0 191.0 171.5 147.0 172.0 195.5 190.0 206.7 153.2 217.0 179.2 242.2 212.8 171.0 241.0 176.5 165.4 201.0 145.5 163.0 178.0 162.0 188.1 176.5 172.2 215.0 177.9 180.5 193.0 190.5 167.3 170.5 189.5 180.1 217.0 186.3 180.0 182.5 171.0 147.0 160.5 153.2 157.5 143.5 148.5 146.4 150.5 177.1 200.1 137.5 143.7 179.5 185.5 181.6最大值242.2 最小值116.7 全距为125.5n=65 代入公式k=1.87(n-1)2/5=9.8 所以k取10 定组距13 最低组的下限取115表2-1 次数分布表分组区间 232~ 219~ 206~ 193~ 180~ 167~ 154~ 141~ 128~ 115~合计组中值(xc)238 225 212 199 186 173 160 147 134 121次数(f)216614165113165表2-2 累加次数分布表分组区间 232~ 219~ 206~ 193~ 180~ 167~ 154~ 141~ 128~ 115~向上累加次数次数(f)21 6 6 14 16 5 11 3 1实际累加次数(cf)6563 62 56 50 36 20 15 41相对累加次数 1.00 0.97 0.95 0.86 0.77 0.55 0.31 0.23 0.06 0.02向下累加次数实际累加次数(cf)23 9 15 29 45 50 61 64 65相对累加次数 0.03 0.05 0.14 0.23 0.45 0.69 0.77 0.94 0.98 1.00频率(p) 0.03 0.02 0.09 0.09 0.22 0.25 0.08 0.17 0.05 0.02 1.00百分次数(%)3 2 9 9 22 25 8 17 5 2 1007. 下面是一项美国高中生打工方式的调查结果。
根据这些数据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方式个制作一个条形图。
并通过自己的体会说明两种制图方式的差别和优缺点打工方式看护孩子商店销售餐饮服务其他零工高二(%)26.0 7.5 11.5 8.0 高三(%)5.0 22.0 17.5 1.5左侧y轴名称为:打工人数百分比下侧x轴名称为:打工方式第三章集中量数1. 应用算术平均数表示集中趋势要注意什么问题?应用算术平均数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同质性原则。
数据是用同一个观测手段采用相同的观测标准,能反映某一问题的同一方面特质的数据。
②平均数与个体数据相结合的原则③平均数与标准差、方差相结合原则2. 中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个适用于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哪些资料?中数适用于:①当一组观测结果中出现两个极端数目时②次数分布表两端数据或个别数据不清楚时③要快速估计一组数据代表值时众数适用于:①要快速且粗略的求一组数据代表值时②数据不同质时,表示典型情况③次数分布中有两极端的数目时④粗略估计次数分布的形态时,用m-mo作为表示次数分布是否偏态的指标(正态:m=md=mo;正偏:mmdmo; 负偏:mmdmo)⑤当次数分布中出现双众数时几何平均数适用于①少数数据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分布成偏态②等距、等比量表实验③平均增长率,按一定比例变化时调和平均数适用于①工作量固定,记录各被试完成相同工作所用时间②学习时间一定,记录一定时间内各被试完成的工作量3. 对于下列数据,使用何种集中量数表示集中趋势其代表性更好?并计算它们的值。
⑴ 4 5 6 6 7 29 中数=6 ⑵ 3 4 5 5 7 5 众数=5⑶ 2 3 5 6 7 8 9 平均数=5.71 4. 求下列次数分布的平均数、中数。
解:组中值由“精确上下限”算得;设估计平均值在35~组,即am=37;中数所在组为35~,fmd=34,其精确下限lb=34.5,该组以下各组次数累加为fb=21+16+11+9+7=64x?am+fd?i?37??27?5?36.14n157n157?fb?64md=lb+?i=34.5+?5?36.6fmd345. 求下列四个年级的总平均成绩。
年级x一 90.5 236二 91 318三 92 215四 94 200n解:xt?nxniii?90.5?236?91?318?92?215?94?200?91.72236?318?215?2006. 三个不同被试对某词的联想速度如下表,求平均联想速度【篇二:张厚粲心理统计所有名词解释】数、以1为标准差的正态分布,记为n(0,1)f分布:p189基于正态分布建立起来的,:设x、y为两个独立的随机变量,x服从自由度为m的卡方分布,y服从自由度为n的卡方分布,这2 个独立的卡方分布被各自的自由度除以后的比率这一统计量的分布即f=(x/m)/(y/n)服从自由度为(m,n)的f-分布,上式f服从第一自由度为m,第二自由度为n的f分布。
品质相关:用于表示r*c(行*列)表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包括:四分相关、fai相关、列联表相关。
相对位置量数:是通过描述一个数据在其总体中所处位置的情况来反映其差异程度。
集中量数:主要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四分位数:把所有数值由小到大排列并分成四等份,处于三个分割点位置的得分就是四分位数。
百分位数:将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排序,并计算相应的累计百分位,则某一百分位所对应数据的值就称为这一百分位的百分位数。
可表示为:一组n个观测值按数值大小排列如,处于p%位置的值称第p百分位数。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有z检验、t检验、配对检验、比例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等假设检验是数理统计学中根据一定假设条件由样本推断总体的一种方法。
两类错误:当检验结果为拒绝无效假设时,应注意有发生i类错误的可能性,即错误地拒绝了本身成立的h0,发生这种错误的可能性预先是知道的,即检验水准那么大;当检验结果为不拒绝无效假设时,应注意有发生ii类错误的可能性,即仍有可能错误地接受了本身就不成立的h0,发生这种错误的可能性预先是不知道的,但与样本含量和i类错误的大小有关系。
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