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光合作用的产物

合集下载

《光合作用的产物》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产物》教学设计
学生
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理念)
设计调整
一.课前的预实验
分学习小组在课前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黑暗处理”和“部分遮光处理”的实验操作,并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这两步实验操作的准备,每一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简要说明:由于前两步实验操作时间较长,但操作程序较简单,有必要让学生课前通过合作完成,并对各小组组长进行实验全程的简单培训。




第三章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产物
一、产物:淀粉和氧气
二、意义:①食物来源
②能量来源
③氧气来源
三、应用:合理密植 立体种植




【提出问题并讨论】
1.脱去绿色的叶片遇碘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3.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4.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脱色时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启迪并鼓励学生:学会简单地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的广泛应用、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形成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教学难点
光合作用一组实验的组织和实施,光合作用的实质。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分组实验法
课前
准备教师Βιβλιοθήκη 课件、盆栽天竺葵、黑纸箱、遮光纸、曲别针、酒精、烧杯(大、小各1个)、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碘液、培养皿,新鲜的金鱼藻、透明的广口瓶、带有两根导管的双孔瓶塞、烧杯(清水)、火柴棍(卫生香)。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节《光合作用的产物》导学案设计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节《光合作用的产物》导学案设计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节《光合作用的产物》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和氧气)。

2、说出光合作用的产物。

【学习重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和氧气)。

2、说出光合作用的产物。

【自主学习问题】一、每四个学生一组,完成实验1探索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实验2光合作用放氧实验(2名同学完成实验1,另2名同学完成实验2)。

(一)在探究实验1过程中解决下列问题:1、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原因是什么?2、遮盖叶片为什么将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目的是什么?3、摘下叶片,观察颜色,遮光与不遮光部分颜色有什么不同?4、为什么把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5、为什么要用水浴加热?6、观察酒精原来的颜色。

7、把叶片于酒精中隔水加热一段时间后,酒精变成什么颜色?8、漂洗叶片后,给叶片加碘,用清水漂洗叶片的目的是什么?叶片加碘液有什么作用?9、叶片加碘液后,叶片颜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变化?10、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二)在探究实验2过程中解决下列问题:1、把快要熄灭的火柴棍放在管口,有什么现象发生?2、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都产生了什么物质?三、知识升华问题: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对于人类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自主学习总结】我清楚了:我的问题是:【课堂反馈】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A.耗尽叶片内的淀粉B.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C.吸收尽容器中的二氧化碳D.吸收尽容器中的氧气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把叶片放人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A.溶解淀粉B.分解淀粉C.将淀粉煮熟D.把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3.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A.二氧化碳和水B.二氧化碳和能量C.淀粉和水D.淀粉和氧气4.木材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热量,可以将水烧开,把饭煮熟;木材中贮存的能量是( )A.太阳光能B.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时释放的能量C.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贮藏在有机物里的能量D.电灯光能5.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用横线标明错处并改正)(1)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件第六章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件第六章
栽培措施要保证作物呼吸作用正常进行,如 水稻浸种催芽时用温水淋种和时常翻种;水稻育 秧采用湿润育种;作物的中耕松土等。
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 两者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中;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又有相互依赖、紧密相连 的关系,两者互为原料与产物,光合作用释放 O2可供呼吸作用利用,而呼吸作用释放CO2也 可被光合作用所同化。它们的许多中间产物是 相同的,催化诸糖之间相互转化酶也是类同的。
(二)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目前植物的光能利用率普遍不高。据测算,
只有0.5%~1%的辐射能用于光合作用。低产 田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只有0.1%~0.2%,而 丰产田对光能的利用率也只有3%左右。
(三)植物群体对光能的利用
植物群体比个体更能充分利用光能。在群 体结构中,叶片彼此交错排列、多层分布,使 各层叶片的透射光可以反复地被吸收利用。
第六章 植物生产与光能利用
第一节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二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三节 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第一节 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意义 二、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 三、光合作用的产物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一、光合作用的意义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
主要有叶龄、叶的结构和光合产物的输出等。
第二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的意义 二、呼吸作用的主要过程 三、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 四、呼吸作用在植物生产上的应用 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一、呼吸作用的意义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是指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质在一系列酶的作
用下,逐步氧化分解,同时放出能量的过程。
大气含氧量通常在21%左右,当减少至5%~8%时,植物 的呼吸显著减弱。 空气中CO2浓度增高时,植物的呼吸减 弱。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 2)叶肉 • 叶肉有大量叶肉细胞组成。叶肉细胞内含有许 多个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的绿色色素叫做叶 绿素,叶片呈现绿色,就是因为含有这种色素, 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叶绿体是制造有 机物的条件。 • 叶肉大体分为上下两层: • 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 列的比较整齐,有些像栅栏,细胞里面含有的 叶绿体比较多。(排列整齐而不紧密这样有利 于光线透过栅栏组织,是海绵组织也能够进行 光合作用) •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 排列的比较疏松,有的像海绵,细胞里面含有 的叶绿体较少。(下表皮气孔较多,海绵组织 排列疏松,可以使空气到达栅栏组织,是栅栏 组织进行光合作用)
• 叶上面的的绿色比下面深的原因就是因为 接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含 有的叶绿体较多,叶绿素也多;而接近下 表皮的海绵组织细胞排列输送,含叶绿体 较少,叶绿素也少。所以也上面的颜色比 下面的神 • 秋天落叶反面朝上的多的原因就是因为接 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数量较多,叶绿体也 较多,所以产生的有机物也较多;而接近 下表皮的海面组织的情况则与其相反,所 以上面比下面重,秋天的落叶反面朝上的 也就较多。
光能 叶绿体

(4)光合作用的意义:
• 光合作用制造的这些有机物不仅供植物体 本身需要,也是动物(包括人类)的食物 来源。(地球上的一切食物来源都来自于 光能)
• 动、植物和人的呼吸及燃料燃烧所消耗的 氧气都是光合作用产生的 • 通过光合作用,可以把太阳光的光能转化 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这些能量是动、 植物和人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 • 煤炭、石油等燃料中的能量是古代植物通 过光合作用贮藏起来的。
• (5)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延长光照有效时间,即延长光合作用有效 时间,是植物体内积累更多的有机物,农 作物产量也可以得到提高。采用地膜覆盖、 大棚的方法来延长光合作用有效时间。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
有机物里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 )
(4)合理密植可以保证作物的叶片都能充分地接受
光照,又互不遮挡。
(√)
2. 请用恰当的形式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
条件、场所和产物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淀粉等)和氧气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
3. 右图是某农场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
化碳浓度的一种仪器,大棚中安装这种
仪器的目的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
大棚中这种仪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 物的产量。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 原料之一,所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 浓度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 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化碳
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演示实验
1.分析该实验结果,获得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金鱼藻在光合作用下释放氧气。
2. 如果这个实验在黑暗中进行,是否能看到这一现象? 不能,金鱼藻只有在光下才能够产生氧气。
由此可见,光合作 用的产物除了有机 物外还有氧气
阳光
二氧化碳 水
氧气 有机物
光合作用实质上绿色植物 阳光 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1.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实验
实验处理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一、二
将点燃的蜡烛和小白鼠分 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
蜡烛__熄__灭__, 小白鼠__死__去___
植物能够更 新由于蜡烛

将点燃的蜡烛和植物
蜡烛
_一__同___放到பைடு நூலகம்闭的玻璃罩 _没__有__熄__灭___,

第一节_光合作用的产物(39张PPT)

第一节_光合作用的产物(39张PPT)
光合作用放氧实验
氧气难溶于水,能助燃,因而 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再根据木条等的燃烧情况判断 氧气是否存在。
以上两个实验证明:
绿叶在光下能够通过光合 作用制造淀粉,同时释放出了 氧气。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意义(1)
——食物来源
光合作用制 造有机物,为植 物自身和动物以 及人类提供食物 来源。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意义
——氧气来源
1、给动物和人的呼吸提供氧气; 2、给燃料燃烧提供氧气;
改善我们赖以 生存的大气环 境质量的有效 途径是什么?
植树造林、 爱护植被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淀粉 1、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__, 进一步合成其 他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不仅供植物本身需要,也是 食物 动物和人类__________ 的来源。 2、动植物和人的呼吸及燃料燃烧消耗的氧气,都 氧气 的来 是光合作用 _______产生的。也是动物和人类________ 源。 光能 转化 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把太阳光的_____ 化学能 贮存在有机物中。是动植物______ 为_______ 能量 的来源。
为了让叶片将原有 的淀粉运走耗尽。
遮光和未遮光部分起对 照作用,证明光合作用 的条件是 光
②选叶遮光
③酒精脱色 ④清水漂洗 ⑤滴加碘液 ⑥观察现象
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纸,将叶 让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使叶 片放到盛有 酒精 的小烧杯里, 片脱色;使酒精受热均匀,避 水浴加热。 免挥发过快,造成危险
待叶片变成黄白色,取出叶 清洗掉叶片上的酒精 片,用清水 漂洗。 然后将叶片放到培养皿中, 向叶片滴加碘液. 用清水冲洗掉叶片上的碘液 后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立体种植
立体种植
地膜
地膜
大棚

植物生理学 4.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  4.光合作用

组成:由核心复合体、 PS ΙΙ捕光复合体和放氧复合体 (OEC)组成。
核心复合体:由6种多肽组成。 其反应中心=Tyr+P680+pheo
捕光复合体:LHCΙΙ
放氧复合体:OEC,位于PS ΙΙ的类囊体膜腔表面,
由多肽和与放氧有关的锰复合体、氯和钙离子组
成。水在光照下经过PS ΙΙ的作用,发生水裂解,
(二)光系统
1 红降现象:
2 双光增益效应(爱默生效应): 3 光系统:光系统Ι (PS Ι )、光系统ΙΙ (PS ΙΙ ) PS I 为小颗粒,存在于基质片层和基粒片层的非垛叠区。 组成:反应中心P700、电子受体和PS Ι 捕光复合体三
部分组成。 光反应:适合长光波反应。
PS ΙΙ
其颗粒较大,受敌草隆抑制。存在于基粒片层的垛叠区。
(二)叶绿体的结构
叶绿体膜 外膜:透性大 内膜:透性小,主要控制物质进出的屏障。
组成:主要为可溶性蛋白质(酶)和其它代谢活跃的
基质
物质,呈高度流动性状态,具有固定二氧化碳
(间质)
的能力。(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即淀粉的形成与
贮存是在此进行的 。)
嗜饿颗粒(滴)(脂滴):是一类易与饿酸结合的颗
粒,其主要成分是亲脂性的醌类物质。功能是:
叶绿素a/叶绿素b=3/1 叶黄素/胡萝素=2/1
2 红色: 气温、可溶性糖、花色素(红色)
3 黄色:
叶绿素受破坏
光反应:在光下, 1 原初反应(指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
在叶绿体的类囊
换的过程。)
体膜上进行的, 由光所引起的光
光 化学反应。实质
光能 原初反应
电能(电子)
(光量子)
2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指把原初反应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产物 课件-2021-2022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产物 课件-2021-2022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1
2
5
3 6
4
7
1 方法步骤: 2
1、暗处理: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 一昼夜; 2、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 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然后移到阳光下 照射3-4h;
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中1昼夜?
答:这样做是为了让天竺葵 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 消耗,以说明后面实验中颜 色的变化不是由实验前叶片 中储存的淀粉引起的。
6.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用酒精 溶解叶绿素之后,漂洗叶片,滴加碘液,叶片的
变化是( C )
A.未遮光部分变黄白色,遮光部分不变色
B.遮光部分变蓝色,未遮光部分不变色
C.遮光部分无变化,未遮光部分变蓝色
D.都是黄白色 7.动植物和人的呼吸及燃烧消耗的 氧气 ,都
是由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 产生补充的。
光合作用制造 有机物,为植物自 身和动物以及人类 提供食物(粮食、
饲料等)。
光合作用的意义(2)
——能量来源
太阳能
能 量 转 移
肉体食动物
内中有机物
贮量存的能
能量
转移
植物体内有 机物中贮存 的能量 能量转移
草食动物体 内有机物中 贮存的能量
光合作用的意义(3)
——氧气来源
光合作用被称作是“地球上最 重要的化学反应” 。到目前 为止,共有8次诺贝尔奖的桂 冠被从事光合作用研究的科学 家所摘取。
答: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淀粉可以进一步合成其他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不仅 供植物本身需要,也是动物和人类的食物来源,而且可以 贮存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能量。 氧气是动植物呼吸和燃烧所必需的。
4.课本P35
基础夯实P24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不能证明(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照下,一段时间后
生活、 蜡烛燃 烧需要 什么气 体?
2、这个

实验说 明什么 问题?

为使城市居民 每天得到新鲜 空气,最好的 措施是什么?
光合作用的意义(1)
——物质来源
光合作用制造 有机物,为植物自 身和动物以及人类 提供食物(粮食、 饲料等)。
光合作用的意义(2)
——能量来源
太阳能 能 量 转 移
肉食动物 体 内有机物 中 贮存的能 量
能量 转移
植物体内有 机物中贮存 能量转移 的能量
草食动物体 内有机物中 贮存的能量
地膜
大棚
合理密植
立体种植
课本P35
•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B ( ) • ①把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 •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用黑纸把天竺葵叶 片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 ⑤把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 ⑥用清水漂 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 A. ③②⑤①⑥④ B. ④③②⑤①⑥ • C. 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3、强光下2小时
天 竺 葵
(变蓝)
5、滴加碘酒
4、除去叶绿素
实验讨论:
1. (1)脱色的叶片遇碘后颜色有什么变化? 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 变蓝 ), 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 没有变蓝)。 (2)遇碘变蓝是什么物质的特性? 淀粉 (3) 说明了什么问题?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淀粉。
叶绿素只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
(3)为什么隔水加热酒精而不能用火直接加热酒精? 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 所以…… (4)绿叶在酒精中脱至什么颜色时,停止加热?
黄白色
表达交流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 你通过什么判断的?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淀粉遇碘变蓝色
思考
光合作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答: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淀粉可以进一步合成其他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不仅 供植物本身需要,也是动物和人类的食物来源,而且可以 贮存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能量。 氧气是动植物呼吸和燃烧所必需的。
• 4.课本P35
பைடு நூலகம்

取材 脱色 观察
暗处理 漂洗
遮光 滴碘液
取叶 冲洗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合作用还会产生什么物质呢?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小辞典: 氧气有助 燃作用, 可使快要 熄灭的木 条复燃
光合作用放氧实验
1771年英国普里斯特利实验
(证明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可以更新空气)

思考题:
1、小鼠
实验讨论:
2.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 ——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3.为什么要对一片完整的叶部分遮光? ——叶片遮光部分与不遮光部分互为对照。
4. (1)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
实验讨论:
叶绿素呈绿色,如不脱去,不容易观察 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
(2)为什么用酒精而不是水煮叶片来脱色呢?
• 2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可以 增加农作物产量。下列措施中属于增加光合作用 的面积的是( C ) • ①地膜覆盖 ②塑料大棚 ③合理密植 • ④立体种植 •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物质?这些 物质对于人类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产物
大曹庄管理区第二中学
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 作出假设: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 淀粉 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 1 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 是淀粉。 2 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 缺少的条件。
1、暗处放置24小时 2、将叶片一部分遮光处理
天 竺 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