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热分析-1 DTA
DTA热差分析

DTA热差分析一.热差分析(DTA)是在受控的温度程序下,测量某物质与参比物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是测量物质能量变化的方法。
药物在加热过程中因脱水、多晶型转变、熔融、分解等而产生能量的变化,由于每种药物的原、辅料都有其不同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所以即使化学组成或晶体结构的微小差异,也会反映出不同的反应温度或反应能量,因此每种药物的原、辅料都有其特征的DTA曲线。
特别是药物中含有既不便分离又难以确定的杂质时,不用分离即可用DTA做出表征。
二、DTA曲线表示法(1)基线如图中的曲线段AB及DE所示是DTA曲线中∆T近于零的部分。
(2)峰如图中曲线BCD所示,是DTA曲线离开基线然后又回到基线的部分。
(3)吸热峰是指试样温度低于参比物质温度的峰,即∆T为负值。
(4)放热峰是指试样温度高于参比物质温度的峰,即∆T为正值。
(5)峰宽如图中的B,D的投影线段B'D'所示,是曲线离开基线与回至基线之间的时间或温度之差。
(6)峰高如图中的直线段CF所示,是自峰顶(图中的C点)画一条与时间或温度轴相垂直的直线,在此直线上自峰顶至补插基线间的距离。
(7)外推起始点如图中的G点,是指由峰前缘(图中的曲线段BC)上斜率最大一点做切线,与外延基线(图中的BG段)的交点。
三、影响DTA曲线的因素(1)升温速率目前所使用的热分析仪器通常都采用线性升温和连续加热,仪器的加热速率从0.5~50℃/min,有时甚至更大。
大量的有关升温速率对DTA曲线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①升温速率的不同影响DTA曲线的形状。
较低的升温速率往往使得DTA曲线峰的形状宽缓,而较高的升温速率导致在DTA曲线上出现尖锐而狭窄的峰。
②升温速率的不同影响相邻峰的分辨率。
较低的升温速率使相邻峰的分辨率提高,而较高的升温速率使相邻峰重叠。
③升温速率的不同明显的影响峰顶温度,即峰顶温度随升温速率增加而升高。
(2)样品用量样品的用量与DTA曲线峰面积有对应的关系,所以样品量明显影响DTA曲线峰面积的大小。
第五章 热分析

热天平
用于热重法的装置是热天平(热重分析仪)。 热天平由天平、加热炉、程序控温系统与记录仪 等几部分组成。 热天平测定样品质量变化的方法有变位法和零位 法 变位法:利用质量变化与天平梁的倾斜成正比的 关系,用直接差动变压器控制检测 零位法:靠电磁作用力使因质量变化而倾斜的天 平梁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即零位),施加的 电磁力与质量变化成正比,而电磁力的大小与方 向是通过调节转换机构中线圈中的电流实现的, 因此检测此电流值即可知质量变化。
形成有关。
1.图3分别为玻璃原料及粘结剂在氧气气氛
下,升温速率为10K/min时的DSC-TG同
步热分析曲线,试分析其整个反应过程(包
括每个阶段的反应类型,反应的起始及结束
温度范围,失重量,反应峰值温度等等)。
图3 玻璃原料及粘结剂在氧气气氛下,升温速率为10K/min时的 DSC-TG曲线
答案:从图3可以看出,整个反应过程分别为玻璃原料 的脱水、粘结剂的烧蚀、以及进一步氧化等三个阶段; 其中脱水阶段位于30-200℃,100.9℃时失重最快, 失重量为3.008%,需要吸热38.7J/g;粘结剂的烧 蚀位于200-520℃,256.3℃及353℃时失重最快, 失重量分别为2.14%、3.344%,分别为粘结剂分解 为CO、CO2、SO、SO2等气体释放导致的失重,反 应中放热322.97J/g;进一步氧化过程位于520700℃,564.3℃时失重最快,失重量为0.317%, 需要吸热3.3J/g。
差热分析法
一、基本原理与差热分析仪 差热分析(DTA):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样 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热分析 方法。 参比物(或基准物,中性体):在测量温度范围内 不发生任何热效应的物质,如-Al2O3、MgO等。 在实验过程中,将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差作为温度或 时间的函数连续记录下来,就得到了差热分析曲线。 用于差热分析的装置称为差热分析仪。
差热分析法(DTA)简介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差热分析法(DTA)简介(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1.DTA的基本原理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差热分析曲线是描述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ΔT)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DAT试验中,样品温度的变化是由于相转变或反应的吸热或放热效应引起的。
如:相转变,熔化,结晶结构的转变,沸腾,升华,蒸发,脱氢反应,断裂或分解反应,氧化或还原反应,晶格结构的破坏和其它化学反应。
一般说来,相转变、脱氢还原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吸热效应;而结晶、氧化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放热效应。
差热分析的原理如图Ⅱ-3-1所示。
将试样和参比物分别放入坩埚,置于炉中以一定速率进行程序升温,以表示各自的温度,设试样和参比物(包括容器、温差电偶等)的热容量Cs、Cr不随温度而变。
则它们的升温曲线如图Ⅱ-3-2所示。
若以对t作图,所得DTA曲线如图Ⅱ-3-3所示,在0-a区间,ΔT大体上是一致的,形成DTA曲线的基线。
随着温度的增加,试样产生了热效应(例如相转变),则与参比物间的温差变大,在DTA曲线中表现为峰。
显然,温差越大,峰也越大,试样发生变化的次数多,峰的数目也多,所以各种吸热和放热峰的个数、形状和位置与相应的温度可用来定性地鉴定所研究的物质,而峰面积与热量的变化有关。
图Ⅱ-3-1差热分析的原理图 II-3-1 差热分析的原理图图II-3-2试样和参比物的升温曲线1.参比物;2.试样;3.炉体;4.热电偶(包括吸热转变)图Ⅱ-3-3 DTA吸热转变曲线TA曲线所包围的面积S可用下式表示式中m是反应物的质量,ΔH是反应热,g是仪器的几何形态常数,C是样品的热传导率ΔT是温差,t1是DTA曲线的积分限。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表达式,它是通过运用比例或近似常数g和C来说明样品反应热与峰面积的关系。
这里忽略了微分项和样品的温度梯度,并假设峰面积与样品的比热无关,所以它是一个近似关系式。
DTA热分析-刘春凤

测量系统:用于样品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并放大; 通过直流放大器把差热电偶
产生的微弱温差电动势放大、增幅、输出,使仪器能够更准确的记录测试信号 。
数据记录、处理和显示系统; 记录系统早期采用双笔记录仪进行自动记
录,目前已能使用微机进行自动控制和记录,并可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为试验研 究提供了很大方便。
功率补偿型DSC
(样品体积一般不要超过1/2坩埚)。 坩埚材料与形状
2. 实验用材料: 锡(Sn)
DTA(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 DTA 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样品和参比的温差随温度或 时间变化而变化的一种技术。 • 可用数学式表达如下: ΔT=TS-TR= f(T,t) 式中,T 是温度,t 是时间,f(T,t)表示是温度或时间的函 数;ΔT 是样品和参比的温差即所谓的差热。 • 参比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是热惰性的,ΔT 的突变产生于样品的 温度突变,比如玻璃化转变时比热突然增大,结晶时放热和 熔融时吸热,而非参比的温度变化,因此,DTA 技术的关键 是TS 的测量。 • 在样品和参比的比热、导热系数和质量等相同的理想条件下, 样品温度和参比温度曲线重合,只有当样品比热发生突变时 (吸热或放热)才偏离程序温度线,从而形成ΔT 峰
仪器结构
样品室:整个装置的核心部分,由样品室、试样坩埚、热电偶等组成。其中热
电偶是其中的关键性元件,即使测温工具,又是传输信号工具,可根据试验要求具 体选择。
温度程序控制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测试时的加热条件,如升温速率、温度测试范围等。 它一般由定值装置、调节放大器、可控硅调节器(PID-SCR)、脉冲移相器等组成,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多数已改为微电脑控制,提高的控温精度
差热分析(DTA)曲线

差热分析(DTA)曲线差热分析(DTA)曲线是一种热分析技术,通过测量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以下是关于差热分析(DTA)曲线的中文描述。
差热分析(DTA)曲线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基线和术后反应(或峰)。
基线是指在实验室环境下,没有样品的情况下,热信号(一般是热电偶的电压变化)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基线的主要特征是平稳无波动,这是因为没有材料吸收或释放热量。
与此相比,术后反应或峰是指在实验中引入不同样品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观察到的曲线变化。
这是由于样品中存在物质的热分解、氧化、还原等反应,或者结构相变、晶格畸变等物理变化所引起的。
因此,DTA曲线的图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样品的性质、组成和结构。
DTA曲线图中常见的术后反应包括特征性峰、扁平峰和肩峰。
特征性峰指的是样品中出现的一个尖峰,它的出现顶峰温度(Tp)和峰面积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样品的热分解反应温度和反应热量。
扁平峰是指样品中的温度范围内,出现的一个较宽的峰,有时不易分辨。
这种峰与物质的结构相变、物理吸附、化学反应或反应物质主要由吸附形式转化为化学形式时有关。
肩峰是指样品中出现的两个连续的峰,中间平稳的部分形成“肩”。
这种峰通常与复杂的反应、多相反应以及样品中不同组分的不同热分解反应有关。
除此之外,DTA曲线还可以显示样品的热稳定性。
在曲线的平坦区域,可以得出样品的热稳定性或热分解能力。
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材料的适用范围和工程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差热分析(DTA)曲线是分析物质性质和组成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样品的热分解和相变情况,并为材料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差热分析法(DTA)简介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差热分析法(DTA)简介(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1.DTA的基本原理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差热分析曲线是描述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ΔT)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DAT试验中,样品温度的变化是由于相转变或反应的吸热或放热效应引起的。
如:相转变,熔化,结晶结构的转变,沸腾,升华,蒸发,脱氢反应,断裂或分解反应,氧化或还原反应,晶格结构的破坏和其它化学反应。
一般说来,相转变、脱氢还原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吸热效应;而结晶、氧化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放热效应。
差热分析的原理如图Ⅱ-3-1所示。
将试样和参比物分别放入坩埚,置于炉中以一定速率进行程序升温,以表示各自的温度,设试样和参比物(包括容器、温差电偶等)的热容量Cs、Cr不随温度而变。
则它们的升温曲线如图Ⅱ-3-2所示。
若以对t作图,所得DTA曲线如图Ⅱ-3-3所示,在0-a区间,ΔT大体上是一致的,形成DTA曲线的基线。
随着温度的增加,试样产生了热效应(例如相转变),则与参比物间的温差变大,在DTA曲线中表现为峰。
显然,温差越大,峰也越大,试样发生变化的次数多,峰的数目也多,所以各种吸热和放热峰的个数、形状和位置与相应的温度可用来定性地鉴定所研究的物质,而峰面积与热量的变化有关。
图Ⅱ-3-1差热分析的原理图 II-3-1 差热分析的原理图图II-3-2试样和参比物的升温曲线1.参比物;2.试样;3.炉体;4.热电偶(包括吸热转变)图Ⅱ-3-3 DTA吸热转变曲线TA曲线所包围的面积S可用下式表示式中m是反应物的质量,ΔH是反应热,g是仪器的几何形态常数,C是样品的热传导率ΔT是温差,t1是DTA曲线的积分限。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表达式,它是通过运用比例或近似常数g和C来说明样品反应热与峰面积的关系。
这里忽略了微分项和样品的温度梯度,并假设峰面积与样品的比热无关,所以它是一个近似关系式。
上课1-热分析-概述-DTA-TG

如晶体结构、组成、阳离子电负性、离子的半径和电价等 对差热曲线特征的影响。
外因的影响
仪器因素:试样因素(试样的形状和粒度);操作因素(试样 的称量及装填,加热速度,压力和气氛等) 。
4. 差热分析——影响因素
试样的颗粒度
试样因素
¾ 差热分析试样的粒度以10~50μm为宜。 ¾ 下图示出高岭石的粒度对差热曲线形态的影响。粒度较粗时,
1. 差热分析——原理
放热峰
¾当 试 样 在 加 热 过 程 中 发
生氧化及形成新矿物时,
一般为放热反应,试样温
度升高,热电偶两焊点的
温度为T1>T2,闭合电路中 产生的温差电动势,随着
T1
T2
放热反应的完成,T1又等 于T2,形成一个放热峰。
¾过 程 中 吸 收 或 释 放 的 热
量愈多,在差热曲线上形
于SrCO3从斜方晶形向六 角晶形的转变,第二个吸
热 峰 位 置 在 1050°C 左
右,对应于SrCO3的分解 反应。
气氛对SrCO3热分解DTA曲线的影响
¾在CO2气氛下,SrSCrCOO3(3固的)D⇔TAS曲rO线(固上)+也C表O2现(气出)。两个吸热峰,第一 峰仍对应于斜方晶形向六角晶形的转变,位置不变;第二个吸
差热曲线上转变点的确定
B点是试样放热反应的起始点,或 者起始温度点,它表示在该点温 度下,反应过程开始被差热曲线 测出。
¾图中C对应于差热电偶测出的最大温差变化,C点温度称为峰 值温度。该点既不表示反应的最大温度,亦不表示放热过程的 结束。其数值易受加热速度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变化较大。 ¾放热过程形成的BCD峰于C和D点间的某一温度内完成(图中 于D点完成),自D点后不再释放热量,曲线上出现新的基线DE 。由图知,AB与DE的高度不同,说明试样经过放热反应后,物 质成分或结构发生了变化。
聚合物的差热分析(DTA)和差动热分析(DSC)

实验 聚合物的差热分析(DTA )和差动热分析(DSC)一、实验目的1.了解聚合物差热分析(DTA)和差动热分析(DSC)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及相互间的差别。
2.初步掌握解释聚合物DTA 和DSC 热谱图的方法。
3.了解CDR-4P 差热分析仪的构造原理、基本操作。
4.熟练掌握使用CDR-4P 差热分析仪分别测量聚合物差热分析(DTA)和差动热分析(DSC)。
二、实验原理热分析是测量在受控程序温度条件下,物质的物理性能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的一组技术。
目前热分析已经发展成为系统的分析方法,它对于材料的研究是一种极为有用的工具,特别是在高聚合物的分析测定方面应用更为广泛。
它不仅能获得结构方面的信息,而且还能测定性能,热分析仪已成为从事材料测试的实验室必备的仪器。
差热分析是测定试样在受热(或冷却)过程中,由于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所产生的热效应来研究物质转化及化学反应的一种分析方法,(即在程序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的温度差值△T 与温度的函数关系。
△T 向上为放热反应,向下为吸热反应)简称DTA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
可用于测定物质在热反应时的特征温度及吸热或放出的热量,包括物质相变、分解、化合、凝固、脱水、蒸发等,尤其在聚合物(如聚烯烃、玻璃钢等)的热分析方面有重要意义。
差动热分析(DSC) 也叫做示差扫描热量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是在程序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的功率差值△W 与温度的函数关系。
是和DTA 在应用上相近而在原理上稍有改进的一种热分析技术。
差动热分析仪CDR-4P 用于测定物质在热反应时的特征温度及吸热或放出的热量,包括物质相变、分解、化合、凝固、脱水、蒸发等物理或化学反应,广泛应用于无机、硅酸盐、陶瓷、矿物金属、航天耐温材料等领域。
是无机、有机、特别是高分子聚合物、玻璃钢等方面热分析的重要仪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4 影响DTA曲线形状的因素仪器因素,实验条件和试样
(4)试样的用量 ——试样用量多,热效应大,峰顶温度滞后,容易掩盖邻近 小峰谷。 ——以少为原则。 (5)试样的装填 ——装填要求:薄而均匀 ——试样和参比物的装填情况一致 (6)热中性体(参比物) ——整个测温范围无热反应 ——比热与导热性与试样相近 ——粒度与试样相近(100-300目筛) 常用的参比物:α-Al2O3(经1270K煅烧的高纯氧化铝粉)
5.1.4 影响DTA曲线形状的因素仪器因素,实验条件和试样
3、影响DTA曲线的操作因素 (1)加热速度 加热速度快,峰尖而窄, 形状拉长,甚至相邻峰重叠。 加热速度慢,峰宽而矮, 形状扁平,热效应起始温度 超前。 常用升温速度:1-10K/min, 硅酸盐材料7-15K/min。
升温速度对硫酸钙相邻峰谷的影响
聚苯乙烯的DTA曲线
差热分析法用于共混聚合物鉴定 依据共混物DTA曲线上的特征峰(熔融吸热峰)确定:共混物由高压聚 乙烯(HPPE)、低压聚乙烯(LPPE)、聚丙烯(PP)、聚次甲氧基 (POM)、尼龙6(Nylon 6)、尼龙66(Nylon 66)和聚四氟乙烯 (PTFE)7种聚合物组成。
二、定量分析
——DTA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定物 质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和温度关系 的一种技术。 ——参比物:在测定条件下不产生任 何热效应的惰性物质
5.1.1 差热分析原理
把被测试样和一种中性物(参比物)置放在同样的热 条件下,进行加热或冷却。 在这个过程中,试样在某一特定温度下会发生物理化 学反应引起热效应变化 ,即试样侧的温度在某一区间会 变化,不跟随程序温度升高,而是有时高于或低于程序 温度。 参比物一侧在整个加热过程中始终不发生热效应,它 的温度一直跟随程序温度升高。这样,两侧就有一个温 度差。 然后利用某种方法把这温差记录下来,就得到了差热 曲线,再针对这曲线进行分析研究。
差热分析原理 热电偶与差热电偶
差热仪炉子供给的热量为Q 试样无热效应时: QS TS=TR ΔT=0
TS<TR ΔT<0
QR
试样吸热效应时:(Q-g)S QR
试样放热效应时:(Q+g)S QR TS>TR ΔT>0
在上面三种状态下其 EAB=f(ΔT)就有三个不同值, 带动记录笔就可画出DTA 曲线。
第5章 热分析法
理学院郭敏杰
概述
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 随温度变化的一类技术。 程序控制温度:指用固定的速率加热或冷却。
可测量的物理性质? 热焓的变化 质量的变化 比容、比热、热膨胀率变化 模量、形变等力学性质变化 光学性能变化 电磁性能变化
热分析技术分类
(2)试样的颗粒度 ——试样颗粒越大,峰形 趋于扁而宽。反之,颗粒 越小,热效应温度偏低, 峰形变小。 ——颗粒度要求:100目300目(0.04-0.15mm) (3)试样的结晶度、纯度 和离子取代 ——结晶度好,峰形尖锐; 结晶度不好,则峰面积要 小。 ——纯度、离子取代同样 会影响DTA曲线。
(4)温度控制系统 ——以一定的程序来调节升温或降温的装置, ——1-100K/min,常用的为1-20K/min。 (5)记录系统
差热分析仪
TAS-100型热分析仪
5.1.3 差热分析曲线
差热分析DTA是将试样和参比物置于同一环境中 以一定速率加热或冷却,将两者间的温度差对时 间或温度作记录的方法。 DTA曲线:纵坐标代表温度差ΔT,吸热过程显示 一根向下的峰,放热过程显示一根向上的峰。横 坐标代表时间或温度,从左到右表示增加。 DTA曲线是指试样与参比物间的温差(ΔT)曲线 和温度(T)曲线的总称。
DTA曲线
基线、峰、峰宽、峰高、峰面积。
DTA曲线的几何要素
① 零线:理想状态ΔT=0的线; ② 基线:实际条件下试样无热效应时的曲线部份; ③ 吸热峰:TS<TR,ΔT<0时的曲线部份; ④ 放热峰:TS>TR , ΔT>0时的曲线部份; ⑤ 起始温度(Ti):热效应发生时曲线开始偏离基线的温度; ⑥ 终止温度(Tf):曲线开始回到基线的温度; ⑦ 峰顶温度(Tp):峰形顶部的温度,该点瞬间d(ΔT)/dt=0; ⑧ 峰高:是指内插基线与峰顶之间的距离; ⑨ 峰面积:是指峰形与内插基线所围面积; ⑩ 外推起始点:是指峰的起始边钭率最大处所作切线与外推 基线的交点,其对应的温度称为外推起始温度(Teo),最为 接近热力学平衡温度。
峰的数目表示在测温范围内试样发生变化的次数;
峰的位置对应于试样发生变化的温度;
峰的方向则指示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 峰的面积表示热效应的大小等等。
根据差热曲线的情况就可以对试样进行具体分析,得 出有关信息。
四、DTA的应用
根据物质相变所产生的特征峰对材料进行鉴别; 了解材料相态结构的信息;
热分析装置的利用领域
熱分析の木
•电子材料 •木材・纸 •建材 •公害 •工业废弃物
•医药品 •香料・化妆品 •有机、无机药品 •触媒 •火药
•食品 •生物体・液晶 •油脂・肥皂 •洗涤剂
規格
•橡胶 •高分子・塑料 •纤维 •油墨・顔料・染料・塗料 •粘着剂 •玻璃 •金属 •陶瓷・粘土・矿物 •水泥
5.1 差热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
物质在受热或冷却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伴 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如晶型转变、沸腾、升华、蒸发、熔 融等物理变化,以及氧化还原、分解、脱水和离解等化学变 化均伴随一定的热效应变化。差热分析正是建立在物质的这 类性质基础之上的一种方法。
DTA热谱图
5.1.2 差热分析仪
由加热炉、试样容器、热电偶、温度控制系统及放大、记
录系统等部分组成。
(1)加热炉 ——炉内有均匀温度区,使试样均匀受热; ——程序控温,以一定速率均匀升(降)温,控制精度高; ——电炉热容量小,便于调节升、降温速度; ——炉子的线圈无感应现象,避免对热电偶电流干扰; ——炉子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操作和维修。 ——使用温度上限1100℃以上,最高可达1800 ℃ 。
研究材料烧结工艺
凝胶材料烧结过程分析; 高压瓷胚料烧结过程分析; 原料:粘土(SiO254%,Al2O340%): 17.9% 高岭土(Al2O3.2SiO2.2H2O): 28.3%
(2)试样容器 ——容纳粉末状样品。 ——在耐高温条件下选择传导性好的材料。 ——耐火材料:镍(<1300K)、刚玉(>1300K)等。 ——样品坩埚:陶瓷材料、石英质、刚玉质和钼、铂、钨 等。
(3)热电偶 ——差热分析的关键元件。 ——产生较高温差电动势,随温度成线性关系的变化; ——能测定较的温度,测温范围宽,长期使用无物理、 化学变化,高温下耐氧化、耐腐蚀; ——比电阻小、导热系数大; ——电阻温度系数和热容系数较小; ——足够的机械强度,价格适宜。 铜-康铜(长期350℃ /短期500 ℃ )、 铁-康铜(600/800 ℃ )、镍铬-镍铝(1000/1300 ℃ )、 铂-铂铑(1300/1600 ℃ )、铱-铱铑(1800/>2000 ℃ )。
2)热分析的主要优点
1. 可在宽广的温度范围内对样品进行研究;应用的广泛性
2. 可使用各种温度程序(不同的升降温速率); 3. 对样品的物理状态无特殊要求;动态条件下快速研究物质热特
性的有效性;
4. 所需样品量可以很少(0.1g - 10mg); 5. 仪器灵敏度高(质量变化的精确度达10-5); 6. 可与其他技术联用;技术方法的多样性 7. 可获取多种信息。
5.1.4 影响DTA曲线形状的因素仪器因素,实验条件和试样
2、影响DTA曲线的试样因素 (1)热容量和热导率的变化 应选择热容量及热导率和试样相近的 作为参比物
反应前基线低于反应后基 线,表明反应后试样热容 减小。 反应前基线高于反应后基 线,表明反应后试样热容 增大。
5.1.4 影响DTA曲线形状的因素仪器因素,实验条件和试样
合适
过快
5.1.4 影响DTA曲线形状的因素仪器因素,实验条件和试样
(2)压力和气氛 ——对体积变化大试样,外界压力增大,热反应温度向高 温方向移动。 ——气氛会影响差热曲线形态。 (3)热电偶热端位置 ——插入深度一致,装填薄而均匀。 (4)走纸速度(升温速度与记录速度的配合) ——走纸速度与升温速度相配合。 ——升温速度10K/min/, 走纸速度30cm/h。
1)热分析应用范围
① 测量物质加热(冷却)过程中的物理性质参数,如 质量、反应热、比热等;
② 由这些物理性质参数的变化,研究物质的成分、状 态、结构和其它各种物理化学性质,评定材料的耐热性 能,探索材料热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研究新材料、新 工艺等。 具体的研究内容有:熔化、凝固、升华、蒸发、吸 附、解吸、裂解、氧化还原、相图制作、物相分析、纯 度验证、玻璃化、固相反应、软化、结晶、比热、动力 学研究、反应机理、传热研究、相变、热膨胀系数测定 等。
5.1.4 影响DTA曲线形状的因素仪器因素,实验条件和试样
5.1.4 影响DTA曲线形状的因素仪器因素,实验条件和试样
1、影响DTA曲线的仪器因素 ——炉子尺寸 均温区与温度梯度的控制 ——坩埚大小和形状 热传导性控制 ——差热电偶性能 材质、尺寸、形状、灵敏度选择 ——热电偶与试样相对位置 热电偶热端应置于试样中心 ——记录系统精度
热分析技术的缺陷
热分析只能给出试样的重量变化及吸热或放热情况,解 释曲线常常比较困难,特别是对多组分试样的热分析曲 线尤其困难。 解释曲线最现实的办法就是把热分析与其它仪器串接联 用,使用气相色谱、质谱、红外光谱、X光衍射等分析仪 器对逸出气体和固体残留物进行在线的或离线的分析, 从而帮助推断机理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