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程序员眼中的北京和上海
中国最适合IT程序员发展的城市

中国最适合IT程序员发展的城市全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及5个民族自治区组成,大大小小的城市加起来,有几千个。
作为程序员,哪些城市更适合他们发展呢?毫无疑问,还是去一线城市及IT行业浓厚的二线城市是首选,下面就给大家列举一些适合程序员发展的城市。
1、北京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属于国际化大都市。
北京的IT 行业在国内是排在第一位的,这除了与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相关外,更是由于北京是国内最主要高校和科研机构聚集地。
国内许多知名的IT企业都在北京,即使总部不在北京的,也有很多部门设立在这里。
熟话说,中国的人爱扎堆,在北京扎堆的程序员非常多,简直都成了程序员的天堂了。
即便是java培训机构,也以北京的最多,国内主流的java培训机构的总部都在北京。
所以,这里是java程序员发展的首选之地,这里有更多的机会也有更好的钱途,然而这里的压力和竞争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许多程序员在北京过的并不好。
2、上海上海和北京类似,作为国际化经济、贸易中心,上海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港澳台除外),然而,上海的IT行业却并没配得上上海的地位,上海成功的IT巨头很少,甚至在上海进行IT创业都比较难,同时,上海的生活压力不比北京低,消费水平也比北京高。
总的来说,上海并不是特别适合程序员发展。
3、广州广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广州有钱人很多,工厂也很多,在这里很容易能挣到钱,然而作为贸易型工业化城市,广州的科技实力并不比北京和上海强。
广州的IT行业并没有得到充足的发展,目前在广州做编程的同学们没有上海和北京挣得多。
4、深圳深圳是一个比较年轻有活力的城市,同时又是一个发展比较成熟的城市,深圳比较重视科技和人才,政策也比较好,因此,深圳的IT行业发展比较好,许多程序员都选择到这里工作和生活,深圳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地。
5、杭州杭州近些年来很受关注,发展也不错,由于广大电商行业的发展,使得杭州成为IT行业重要的城市,很有潜力,比较适合IT人士生活。
关于梦想美文欣赏:总有一个地方可以将你的身体与灵魂妥善安放

关于梦想美文欣赏:总有一个地方可以将你的身体与灵魂妥善安放我们都向往着大城市,但是并不是大城市就是适合我们,总有一个地方可以将你的身体与灵魂妥善安放,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一起来看这篇文章吧,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够有所感悟。
”北上广容不下肉体,三四线容不下灵魂“。
”逃离北上广“喊了那么多年,北上广依然人满为患。
这是一个标榜奋斗唾弃安逸的时代,当加班成为常态,朋友圈里的人晒着凌晨一点到五点的北京。
近两年自媒体圈里,非常流行赞美北上广和鼓吹互联网。
举一个一线城市程序员回到三四线老家只能修电脑的例子告诉年轻人:只有北上广才能发挥你的个人价值,回到三四线城市工作就是混日子。
再拿互联网领域诱人的薪资,告诉你:互联网行业是如此有发展前景,薪酬,丰厚,工作氛围好,其他行业都是工资低没前途。
不可否认,一线城市的确汇集了最优秀的资源和人才,你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信息,过最灯红酒绿的生活;互联网行业近两年也发展迅猛、薪资可观。
但中国有那么多城市,你敢保证自己在一线城市生活得一定比三四线的人好吗?,这个社会也需要不同的行业分工,不可能人人都去做互联网,当程序员。
我一直认为,抛开个人发展去谈论哪个城市更适合自己都是耍流氓。
每个人的个人特质和自身才能都不相同,认清自己需要什么,远比随波逐流去一线城市要重要得多。
“梦想并不在他乡,离开北京,我感觉自己拥有了真正的生活”网友小J 是河北人,男生,毕业于河北某高校财经相关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北京某会计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
小J的生活和大多数北漂一样,房子租在四环外,每天在人挤人的地铁里艰难穿行,中午点外卖,加班是家常便饭,渐渐习惯远离家人和朋友的孤独,周末难得的休息时光大多献给了睡觉、追剧和游戏。
每月的房租水电和三餐支出要花掉大半工资。
在工作上,尽管小J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但并不乏比小J表现更优秀的同事,晋升机会有限。
在感情上,公司禁止办公室恋情,繁忙的工作和单调的生活也让小J 没有多少结识异性的机会。
北京、上海对比

电子政务第二次作业北京市门户网站与上海市门户网站建设的全面对比一、综述北京和上海两大直辖市一直是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先锋。
“首都之窗”(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www. beiiing )和“中国上海”(上海市政府门户网站www.hanghai .gov .cn)代表着国内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顶尖水平,各自积累了很多可供国内其它政府网站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
尽管在很多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报告中首都之窗和“中国上海“的综合实力都非常接近.然而它们却在运营体制、建设理念、组织结构、发展路线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
二、对比1、管理体系首都之窗是由北京市政府主办、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北京市信息办)承办的。
北京市信息办成立于2000年是北京市政府部门中成立最晚的一个.属于议事协调机构。
中国上海是由海市政府主办,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承办的。
办公厅是政府部门中最核心的一个.市领导和各委办局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直接颁布政府令.对各部门具有很强的协调力度。
从管理体制上看:北京更注重对门户网站建设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因为信息办系统对于信息化行业本身的理解要强于各业务部门,同时可以从全局的角度统筹规划。
以利益无关者的身份推动各部门资源共享的进程。
上海更注重对行政体制的理顺因为办公厅系统对于业务数据的产生过程非常了解,有利于其组织和协调相关资源,以强势行政手段推动各部门的工作。
2、运维机构首都之窗运行管理中心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其组织机构完备,人员配置完全按照业务发展的需要增减:除了对主站的日常运维外,还受北京市纠风办与北京市信息办联合委托对各分站内容更新、对网络安全进行监管以及对各分站进行年度评议。
同时运行于北京市政府专网的公务员门户网站和一些分站的运维也由首都之窗运行管理中心负责。
中国上海编辑部是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内部的一个部门。
没有独立法人式的完善组织机构其人员配置也较少,主要负责主站的内容协调和分站的监督管理。
程序员月入不过万,很难在北京、上海生活

程序员月入不过万,很难在北京、上海生活现在一线城市的收入与支出完全不成比例,在北京、上海等地虽然收入多些,可是收入的水平及上涨幅度远远比不上物价的上涨。
于是乎,许多人感叹:在北上广生存何其的艰难。
事实正是如此,许多二三线城市的人一听说在北京一个月能拿5千、6千,就觉得挺好,实际上,5、6千的收入在北京就是穷人,为什么呢?我给你算一算:首先谈谈北上广的生活开销问题有人没来过北上广,不是很清楚这里的消费情况,所以也很难想象在这里生活一个月要花多少钱。
这里拿北京做例子,如果你是北京人,那你在北京生活确实不需要多少开销,可是如果你不是,要在北京安家度日,则非常的艰难。
难在哪?1) 说说买房。
在北京远郊(离北京市区10公里以上,距离市中心20公里以上)的房价都在15000/平米以上,就连离北京比较近的河北燕郊的房价都已经是10000/平以上,这还是非常便宜的房子,好点的,都得好几万一平,北京市区5环内的房子基本都在3W一平左右,繁华地段或交通便利的地段房价都在5W/平以上,都还是旧房子。
2) 说说租房。
据统计,北京外来人口租房的房租已达到实际收入的40%。
也就是说你一个月5000块,其中2000块都得交房租。
北京市区内正规的小区,100平三居室(还是旧房子)房租都在5000/月以上,新房房租在6000/月以上,比较靠近市内或距离商业中心及学校较近的三居室房租在10000以上。
即使是在市郊区的农村租一个平房,一个月也得个六七百。
3) 说说其他。
吃饭、出游、穿衣、交通、生病都得花钱。
一线城市的人消费水平比较高,平常工作吃肯德基、麦当劳都是最普通的,请客吃饭花个好几百也很正常,每日吃饭也得个几十块钱;至于说穿着,如果你想穿着达到北京、上海这些城市的一般水平,穿1000元以下的皮鞋都算是屌丝,阿迪耐克只算是一般品牌。
在北京买感冒药,普遍都是20-30元一盒,能吃2天,北京10元以下的药非常的少。
等等吧,各方面的消费都不少。
员工致领导的一封信优秀范文

员工致领导的一封信优秀范文在企业中,我们会因为一些工作上的原因需要给领导人写信,但是写信要如何开头呢。
下面店铺整理了给领导人写信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给领导人写信的范文篇一亲爱的领导: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刚刚做出了一个非常非常艰难的决定。
我决定要发出一封信,催一催我的薪水。
我们深知这样会给您造成一定的不便,我们诚恳地向您致歉。
同时也把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写在下面,盼望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
一. 房贷要还如您所知,中国的银行是暴利和无耻的,他们不会考虑到X蓝公司是否财务紧张而无法准时发放薪水。
我的房贷必须准时还款,否则您懂的。
二. 信用卡账单要还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5月的CPI 是5.5%。
您知道对与一个生活在一线大城市的蚁民来说,一个馒头从五毛涨到一块是什么概念,或许身为高层领导的您并不在乎汽油是8块RMB 还是8 刀。
可是对我来说馒头涨价意味着么要我减肥,要么我得想办法让自己的资产增加。
还好万恶的银行发明了信用卡,所以我的资产有增加的途径了,每个月都可以让信用卡的账单增加。
三. 要交房租安居乐业,这个是一个简单的愿望,可是当我囊中羞涩的时候,房东的电话就是我的噩梦,厚颜无耻的我拖了一天又一天啊,却不见工资卡上的余额有增加。
觉得很愧对房东,我知道或许他也和我一样。
如上所述,其实是我们底层员工大部分要遇到的困难。
我按时上班下班,加班从来都是自己掏钱吃饭。
工资晚发几天对您的生活或许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但是对X蓝在员工心目中的形象确实打了很大的折扣。
您无法确定那天发放薪水,员工无法感觉到公司给的一个稳定感。
至于没有稳定感的后果,我想您会比我清楚很多。
我们一线的程序员,大部分是和农民工一样,在类似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漂着。
希望公司能给我们一个归属感,至少我们的青春留给了X蓝。
X蓝对以上的问题解决的很和谐,如同“相关部门”一样彪悍,不解释,不说明,不改正。
PS:原谅我的胆小怕事,用这样的方式给您发邮件。
希望您能理解苦衷。
全国程序员平均工资

全国程序员平均工资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全国程序员的平均工资在不同城市和经验水平下存在差异。
以下是一个基于行业研究和薪资调查结果的估计:
1. 北京:根据市场调研,北京是中国程序员平均工资最高的城市之一。
在这里,一个初级程序员的平均月薪约为1.5万至2万人民币,中级程序员约为
2.5万至
3.5万人民币,高级程序员则能够获得3.5万至5万人民币每月。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字并不代表所有程序员的实际薪资水平,因为还有其他因素如公司规模、行业领域和个人技能等会对薪资产生影响。
2. 上海:作为全球金融和商业中心之一,上海的程序员薪资水平也相对较高。
初级程序员的平均月薪大约为1.3万至1.8万人民币,中级程序员约为2.2万至3万人民币,高级程序员为
3.5万至
4.5万人民币每月。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数据只是根据市场调研和薪资调查的估计,实际薪资可能因各种因素而有所不同,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能力、经验水平、公司规模和行业背景等。
对于个人在某一地区的实际薪资,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咨询。
感觉北京与上海的差距太大了

感觉北京与上海的差距太大了北京和上海是很多游客的首选地,也是一线城市当中被冠之以都的两座城市,帝都和魔都分别是它们的昵称。
从昵称当中也能窥探出这两座城市之间的差别来。
北京从元朝开始是几朝的京城,而上海魔都的称谓源自上世纪二十年代,旅居上海的日本作家村松梢风的畅销小说《魔都》。
那个时候,上海就是国际化的城市。
上海和北京分别是北方和南方最发达的城市。
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以京派文化闻名。
上海是经济商业中心,展现海派文化。
两个城市一南一北,气候条件、城市布局、风土人情、饮食习惯完全不同。
很多电视剧里,北京的婆婆遇到上海的张五娘,那叫一个鸡飞狗跳。
一个北京人冬天来上海,经常被冻得怀疑人生:为什么比北京还冷?这不是在南方吗?只是又冷又湿。
而一个上海人冬天去北京会抱怨:天气太干燥,皮肤都要变成树皮了。
位于北京北部中心,寒冷的冬天有集中供暖,室内温暖,但空气也很干燥。
北京夏天只是炎热干燥,春秋过渡不明显。
北京的年降雨量大多集中在夏季。
位于上海南部东北,有海风。
潮湿寒冷的冬天很少下雪,也没有集中供暖。
虽然零下的天数很少,但是这样的湿冷会比北京零下十几度的感觉还要糟糕。
上海的夏天闷热多雨,经常伴有台风。
上海和很多江南城市一样,四季比较分明,春秋季比较短,年降水量是北京的三倍。
但是春夏之间的雨季,湿度特别大,衣服都能拧出水来。
估计大部分北京人都很难适应那种闷热黏黏的感觉。
北京曾经是几个朝代的都城,现在基本保持了原来的格局,街道宽阔,南北分明,横平竖直。
一个方向感很强的人,只要知道自己在北京的位置,一般不会迷路。
如果你在街上问路,答案是东、西、北、南四个方向任选一个,所以上海人这时候肯定会蒙着眼睛看,因为根本找不到北!上海人没有东西南北的概念,因为上海的街道比较窄,比较曲折。
如果你按照东、西、北、南四个方向去找,你很可能很快就会迷失方向,找不到北了。
在上海问路,一定要问某条路,离某条路比较近,免得拐弯抹角。
饮食文化方面,北京这边的主食是面食,所以街上的美食种类还是比较多的。
令人唏嘘!一个70后IT人的10年职场生活

令人唏嘘!一个70后IT人的10年职场生活职场秘笈, 职场经历一晃眼毕业都10多年了。
02年带着希望和梦想来到上海,一晃也7年多了。
还是个典型的无产阶级阶级代表。
口袋里的票子总也赶不上房子上涨的速度。
按某些过分的兄弟的说法:“连个老婆也找不到”,实在是令人唏嘘。
说明一下,这里记述自己的经历,不是想抱怨什么。
只是作为IT行业的从业这11年,正好是国内IT行业蓬勃发展的11年。
自己的职业经历也比较多,也有很多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记录下来也有点意义。
另外,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很多人事业上都遇到了一个相对的瓶颈,也有点困惑和迷茫。
也希望借此能够认识些经过多年的困难和挫折,依然对未来怀有希望和梦想的朋友。
如果有人看了帮助和启示,也是另外一种收获吧。
当年毕业的时候还是属于国家统招统分的学生。
当时的就业还是国家指导就业和自主择业相结合。
98年毕业的同学们都应该有印象。
当时经济也处于低谷,国有企业困难重重,吸收不了那么多就业学生,另一方面人才市场不那么活跃,不像现在各个城市每周末都有大量的招聘会。
找工作主要依赖于各大高校招聘会和熟人推荐了。
网络也不发达,上海也没有这么高的吸引力。
当时的同学们如果不愿意呆在本地的话,还是倾向于去南方的经济发达城市的。
于是在一个原大学老师的引荐下去了X市。
在一家制造业企业里面从事IT相关工作,主要开发写内部需要的软件。
第一份工作基本工资800不到,台资企业。
台资企业一大特点就是把人当机器用,加班多,而且缺乏基本的尊重。
由于当年经济形势正处于谷底。
这个待遇还算中等。
不过到了下一年1999年,网络兴起,IT专业的形势就大不一样了,人啊,相对于社会的趋势真的很渺小。
很多人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和天赋以外。
能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把握行业的机会才是更关键的因素。
当然,这里面,有的人是准确把握当时的行业热点,有人是正好站在了一个合适的潮流上。
相对而言,很多人非常看重的人品和性格,其实影响没那么大。
仔细研究下那些成功人士,包括一些一夜暴富的人,你可以发现这些人的人品和性格其实差距非常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程序员眼中的北京和上海
面积
北京:16410.54平方公里
上海:6,340.5平方公里
人口
北京:2151.6万人
上海:2,500万
光看数字可能在北京长住但没在上海住过的朋友肯定觉得上海的交通情况非常恐怖。
想一想也可以知道,2500万人口/6340.5平方公里怎么算也比北京人口密度大。
实际上并非如此。
我大学是在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在北京昌平区的回龙观附近,大学毕业之后租的地方也一直在回龙观,原因无他,一是熟悉,二是租房价格便宜。
在北京待过的人肯定都知道,天通苑和回龙观基本上大学生和外来人口最常住的地方了。
因为这两个地方在五环至六环左右,地理位置较偏僻,所以房租肯定相应的会便宜不少。
而且回龙观又有两个地铁站,龙泽站和回龙观站,所以出行还算方便。
但是,问题来了。
北京的城市规划非常有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聚集现象非常严重。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每天早上上班都会去回龙观地铁,因此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13号线上,西直门方向的人往往会爆满,但是对面去东直门的人数相比之下要少了差不多5成。
那么必然,下班的时候人流总量刚好相反了。
可以看出,北京大部分的办公地点都在西边,住的大部分在东边。
再往深里想,海淀区是高校云集的地方,有清华,北大,地质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航,中国农大,中国矿大,北科,那么公司为了方便招人,是不是选址的地方会优先往这些地方靠呢?
导致了公司大部分在西边。
而东直门附近聚集了北京大量的商场和食肆,还有工体,夜店等等。
生活化的地方自然就会吸引人去居住。
这样导致的问题就是,上班大家一窝蜂去西直门方向,下班了大家一窝蜂的去东直门方向,我在北京工作的这几年时间基本上都花在了交通工具上,曾经我有一份工作在国贸附近,我的线路是怎样的呢?
13号线回龙观->芍药居(共计6站)->换乘十号线->金台夕照站(共计七站)然后走路到公司,总计一个小时三十分钟。
更SB的是,我13年养了一只阿拉斯加,我每天要早起半个小时遛狗
,所以我每天需要在六点半起床,溜半个小时狗,七点回去10分钟洗漱,出门。
到公司大概8点五十左右,勉强能在9点之前到。
当时技术还不太行,工作内容又偏难(地图,短视频录制,音频压缩,各种动画交互),所以每天压力很大。
搞得我那段时间掉头发,洗澡的时候一搓就是一坨头发。
那会体重也是高中之后
最轻的70kg左右(我现在已经飙到85kg了)。
现在想了一下当时的压力到底源于何处?其实不是生存压力,因为我父母都是医生,家里完全不用靠我。
而且父母时常调侃我说混不下去给你买几百只羊回新疆放羊算了。
所以不存在所谓的生存压力,主要的压力还是技术上的不足导致的焦虑感。
说完坏处了,好处有没有呢?
当然有,技术突飞猛进。
我把11年,12年wwdc的有关音视频还有地图的session都扫了一遍。
而且因为我做的东西非常杂,所以我每个方面都有涉猎。
举个例子就好比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我都会一点,虽然不精通
但是好处是以后无论碰到什么我都能迅速定位对应的资料应该去哪找。
第二个好处就是英语能力爆棚,简直到了人生巅峰状态。
为什么?因为之前的公司有印度,法国,西班牙,南非,加拿大,比利时。
我能听懂各种口音的英文。
所以看wwdc视频的时候
也比较轻松了。
我一直觉得如果数学和英文水平好,学习编程简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一不小心说了一堆闲话。
接着说正题。
那么问题来了,北京到底好在哪里?
简单来说,北京是一个巨适合菜鸟和高手的地方。
why?
对菜鸟来说,北京有数不清的技术大牛和每天能让你打鸡血一样往前冲的动力。
对高手来说,北京有数不完的机会和超级棒的融资环境,还有超高的概率找到合适的创业伙伴。
但是对于止步不前的中手来说是地狱。
why?
来思考一下中手这个定义是什么。
我姑且定义为,工作较为稳定,但是再往前一步较为困难。
因为如果是技术上再往前一步会比以前更加的困难,因为10分到70分,和70分到80分不是一个难度等级。
从80分到90分那又是另外一种。
岗位上,由于性格等问题,也很难往上爬。
大家都在说30岁以后转管理,简单问一句,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么?凭什么让你管理而不是你被管理?你有什么特殊能力让别人赏识?
生活上,可能已经有稳定的女朋友或者已经结婚了。
但是不一定有房子,或者有房子但仍然在付房贷。
生活紧巴巴的。
这种情况就更难让人断然做出改变。
因为这时候贸然的一个改变可能就不是阵痛了
,而是痛不欲生。
因为你已经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境况了。
你身上负担的是一家子的压力。
我比较推荐刚毕业的大学生去北京闯一闯,去体验一下大都市的生活。
我觉得对自己是一种锤炼,而且如果你是干it的,肯定在技术上会有很大的提升。
这是别的城市所无法给你的。
在北京的每一天,我早上起来走在路上都只有一个想法,玩命学玩命干。
说完北京,说说上海。
由于我刚在上海待了一个月多点。
所以从认知程度上肯定是要远逊于北京的。
所以简单的聊一聊。
大众对两个城市的普遍印象是什么?
北京:政治文化中心
上海:金融中心
so,政治文化== 生活化有情调,金融中心== 什么都死贵死贵。
哈哈,原谅我如此简单粗暴,但问题是我以前真的是这么认为的。
但实际上呢?上海完全不是什么都死贵死贵,起码衣食这两点和北京差不多,行这点稍贵,住比北京便宜。
北京实际上已经不适宜居住了。
上海是个生活气息非常浓的城市,
为什么这么说?
跟前文说的城市规划很有关系。
北京是个聚集非常严重的城市,就是工作地点一窝蜂的在一起,住的地方又一窝蜂的在一起。
所以导致上班的时候都往一个地方跑,
下班的时候也都往一个地方跑。
而上海是以小区为单位辐射状的。
每一个小区,出来走不了几步你就能找到你想要的,看电影,逛商场,唱歌,周边基本上都有。
虽然规模都不大,但是装修的都有模有样。
小而美。
北京大气是大气,电影院商场娱乐场所都特别高大上,但是架不住远啊。
我现在骑自行车上下班,因为上海的自行车道非常完善,基本每条路都有自行车道。
二是由于房租比较便宜所以我可以租在公司附近,每天5分钟就到了。
工作压力也比较小,因为现在的公司完全是谷歌式的管理。
不用打卡,弹性工作制,连工位都不固定,你随便坐,躺着办公也行。
公司妹子又多,每天赏心悦目的。
所以我觉得上海总体上压力要比北京小很多。
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如果人生是一场比赛,那赢家为什么不能是我?
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