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革命 三封家书
夏明翰就义前写给三位亲人的家书

半截铅笔写家书“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是著名革命烈士夏明翰光耀千秋的就义诗。
这首诗气吞山河,声震中外,半个多世纪以来,早已家喻户晓,传颂不衰,成为共产党人的正气歌。
它惊天地而泣鬼神,昭日月而遗后昆,成为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为争取解放、视死如归的战斗号角,也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鲜为人知的是,夏明翰不仅仅是侠肝义胆、豪气铮铮的钢铁汉子,同时也是一个重情重义、感情丰富的平常人。
从他在狱中写给母亲、妻子和大姐的三封家书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说明,读之令人心海如涛,潸然泪下。
夏明翰从小志气超群,不随流俗。
1907年隆冬,雪花纷纷扬扬,庭前梅花盛开,室内书声琅琅。
此情此景,母亲陈云凤兴致极高,让明翰兄妹一块赏梅赋诗。
夏明翰望着傲雪冲寒、暗香浮动的梅花慨然吟哦道:“世人皆颂牡丹艳,我赞红梅斗雪开。
纵使浑身作尘埃,犹有余香在人间。
”这首诗托物言志,意境高远,既赞颂梅花的高洁,又表达了自己不平凡的志向,得到母亲的夸奖。
1921年金秋,夏明翰在母亲的帮助下,来到湖南革命活动中心长沙,经何叔衡介绍,结识了仰慕已久的毛泽东。
毛泽东高度赞扬了夏明翰的泽东的教育和培养下,夏明翰进步很快,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毛泽东领导的湖南工运、农运和学运。
1927年,夏明翰跟着毛泽东到武汉参加革命活动,他担任全国农协秘书长兼毛泽东秘书,目睹蒋介石大批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义愤填膺。
由于叛徒出卖,1928年2月,夏明翰在汉口东方旅社被捕。
敌人给他戴上重镣,关进了监狱。
次日,夏明翰被押到法庭。
法官威逼利诱,要他写下“自首书”,便可释放。
夏明翰冷笑一声,不加思索,接过铅笔写下久已积在心中的一首诗:一车只装一斤(斩),好个草帽将军(蒋)。
两个小孩相助(示),又来三个大人(众)。
愚蠢的法官不知是什么意思,想了好一阵,才忽然醒悟过来,这是一首拆合诗,藏着四个字。
法官愤怒至极,拍着桌子大骂。
敌人对夏明翰施以酷刑后,劝他投降,夏明翰正气凛然,严厉拒绝。
红色家书选篇

红色家书选篇红色家书选篇,顾名思义,是一组充满红色文化底蕴的珍贵文献。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无数英勇的共产党员为了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英勇奋斗、视死如归。
他们中的一员,通过红色家书,将坚定的信仰、炽热的情感传递给家人,这些家书成为了红色精神的生动体现。
一、红色家书背景介绍红色家书是战争年代共产党员与家人间的通信,它们真实地反映了那个特殊时期共产党员的信仰与担当。
这些家书见证了革命先辈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精神,是我们今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历史教材。
二、家书选篇内容概括在这组家书中,既有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也有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
家书作者们纷纷表示,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他们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些红色家书充满了正能量,传递出了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三、家书中的红色精神解析红色家书是红色文化的瑰宝,展现了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情怀。
从这些家书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红色精神:1.忠诚于党的事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2.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英勇斗争,视死如归;3.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4.忠诚于爱情、亲情,温暖家人,成为家人的精神支柱。
四、红色家书的时代价值红色家书是新时代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它们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同时,红色家书也是家庭教育的好教材,可以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总结红色家书选篇是一组充满红色文化底蕴的珍贵文献,它们见证了战争年代共产党员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红色家书展现了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情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部编五下道德与法治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微课图文讲解+教案

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丰富的家训家规,及对后人的思想和生活的影响。
2..知道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是一个家庭的文化。
3.懂得优秀的家风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力量。
重点懂得优秀的家风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力量。
难点我国古代丰富的家训家规,对后人的思想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是长期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家庭文化。
它主要表现为家族代代恪守的家训家规,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
1.播放视频《优秀家风动画片》。
2.动画片中的家训出自哪里?说的是什么内容?他们是怎么做的?3.出自裴氏家训,齐读“父母恩德同比昊天,人生百行孝顺为先”。
4.师介绍:裴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裴柏村至今仍保留着重视教育的传统。
认真观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
让学生了解《裴氏家训》知道历史渊源。
了解裴氏家族重视教育。
讲授新课活动一:荟萃家风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
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
课前老师布置了收集家风家训的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以“荟萃家风”为主题开展学习成果小组交流活动。
1.第一小组交流的内容:涵养德性《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有些内容对于小学生也有一定的规范和指导意义。
例: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把《朱子家训》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名言抄录下来,与同学们分享感悟。
2.第二小组交流的内容:修身立志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学校等集体场所,发现身边随处都可见的名言警句,把关于修身立志的警句抄录下来,再查阅资料,了解出自哪部家训。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弘扬优秀家风》第一课时教案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之前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无穷的学习动力。
虽然学习的道路是艰辛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结果令人期待的。
现代社会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武装我们,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变得无比强大。
正所谓,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只有把握住每一天,不断的鞭策自己,奋力前行,成功始终是属于奋进的人。
只要坚持学习,成功必将属于你我。
我们也必将成为人生的赢家。
愿在好学奋进的道路上,你我结伴前行,相互搀扶、共同进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多彩。
携手同行,加油!。
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第1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弘扬优秀家风》(第1课时)设计简介:本课主要从学生家庭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并理解优秀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
通过三封家书,让孩子知道先辈们为了让我们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献身的精神。
通过访谈,了解自己家的家风,并且分析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1 .视频故事赏析,让学生了解家风是什么。
2 .通过名言警句赏析、故事阅读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家风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3 .通过讲讲自己的家风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并理解优秀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
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它和《读懂彼此的心》、《让我们的家更美好》同属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
本课主要从学生家庭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并理解优秀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
本课通过了解古代极为丰富的家规家训,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通过三封家书,让孩子知道先辈们为了让我们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献身的精神。
通过访谈,了解自己家的家风,并且分析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有关家风的名言警句,但这并不代表学生们就真正懂得家风的含义,能够主动践行优秀家风。
因此,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家风,感受家风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优秀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搜集有关家风的资料,讲述自己家风的故事,帮助学生体会优秀传统家风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引出优秀家风1 .同学们,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六尺巷》的故事吧。
2 .看完故事,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是的,他们懂得谦让,并且世代相传,这成了他们家优良的家风。
3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弘扬优秀家风》4 .什么是家风呢?说说你的理解。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是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家庭文化。
2023年百年革命家书心得体会范文(3篇)

百年革命家书心得体会范文(3篇)第一篇: 百年革命家书心得体会家书,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十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包涵亲情、修身、齐家、礼仪、教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近日得闲静心阅读《红色家书》,被三十多个家庭爱党爱国爱家的故事深深地震撼着,许多家书通篇闪烁着追求真理及对后人的敦敦教诲,讲述了对家与国的大爱,穿插着写信人之间思想情感的变化,彰显了正与义的坚守。
一封封直至心灵的家书,令我懂得:每个人,不论岗位多么普通,都是共和国的基石,都是祖国革命和建设这部大机器上不可或缺的螺丝钉。
书中有一段李大钊的《狱中自述》: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
反映出李大钊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心中所念所想也全是革命事业。
面对敌人,他无所畏惧,用生命捍卫革命;面对屠刀,他不屈从,用鲜血祭奠初心;赵一曼临刑时刻写给儿子的信令人潸然泪下,生命最后时刻,她向看守人员要来纸和笔,写下遗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位母亲,与孩子的生死离别是何等的痛彻心扉,即便如此,也未曾抹灭赵一曼内心的信念!她将对孩子的千言万语、爱与泪的交织,化为含血的叮咛绕指柔《红色家书》让我更进一步理解了坚定信念和良好家风的重要性。
坚守信念不仅仅靠一腔热血,更要实实在在地去笃行。
中华民族历来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注重培育良好的家风,要做修身的先行者,传承红色基因,强化责任担当,将老一辈的红色基因根植于心.承担起自身在社会中应担负的责任,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道德与法治5年级弘扬优秀家风

谢谢!
优秀家风代代传
优秀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无言的教育、一部无字的典籍,它潜移 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的人格。传承优秀家风,有助于我们 凝聚情感、汉阳德行、砥砺成才。
优秀家风代代传
每家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家风故事。
活 动 园
优秀家风代代传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我们的行为规范中。家风好,家道兴。 了解家风,学习家风,可以更好地传承优秀家风。
动
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其中很多内容已成为今天家庭教
园
育的座右铭,有些内容对我们小学生的生活也有一定的规
范和指导作用。
探寻优秀家风
第1组:涵养德行
活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动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园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探寻优秀家风
第2组:修身立志
活
我们小组为大家展示的是从读过的家训中摘选的名言警句。
动
诸葛亮《诫子书》
园
我国古代有极为丰富的家训家规,其中很多广为传播,对后人的 思想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寻优秀家风
第3组:百年革命 家国情怀
我们小组精选 了三封最让我 感动的家书
活
第一封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于1911年4月24日
动
写给妻子的家书。他在《与妻书》中写道:“即此爱汝一念,使吾
园
勇于就死也。”“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第一课时教案

第三课《弘扬优秀家风》第 1 课时课题探寻优秀家风单元我们一家人课时第1 课时1.了解我国古代丰富的家训家规,及对后人的思想和生活的影响。
学习2..知道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是一个家庭的文化。
目标3.懂得优秀的家风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力量。
重点懂得优秀的家风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力量。
难点我国古代丰富的家训家规,对后人的思想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教学活动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是长期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家庭文化。
它主要表现为家族代代恪守的家训家规,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
1. 播放视频《优秀家风动画片》。
2. 动画片中的家训出自哪里?说的是什么内容?他们是怎么做的?3. 出自裴氏家训,齐读“父母恩德同比昊天,人生百行孝顺为先”。
4. 师介绍:裴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裴柏村至今仍保留着重视教育的传统。
讲授新课活动一:荟萃家风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
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
课前老师布置了收集家风家训的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以“荟萃家风”为主题开展学习成果小组交流活动。
1. 第一小组交流的内容:涵养德性《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朱子家训》仅524 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有些内容对于小学生也有一定的规范和指导意义。
例: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把《朱子家训》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名言抄录下来,与同学们分享感悟。
2.第二小组交流的内容:修身立志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学校等集体场所,发现身边随处都可见的名言警句,把关于修身立志的警句抄录下来,再查阅资料,了解出自哪部家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年革命三封家书梁衡《人民日报》(2011年06月23日20 版)林觉民《与妻书》(局部)聂荣臻给父母的信一个八路军战士给妻子的信(局部)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福建闽侯人。
少年时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1年回国,留下绝笔《与妻书》。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聂荣臻(1899—1992),字福骈,四川江津人。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论时间,从第一封信算起已经整整100年,恰是辛亥革命百年祭;第二封已经89年,与共产党党龄相仿;第三封也已64年,比共和国还长两岁。
而写信者当时都是热血青年,都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准备牺牲的普通的战士。
其结果,一个成了名垂青史的烈士,一个成了共和国的元帅,一个没入历史的烟尘,代表着那些无数的无名英雄。
细看就会发现,这三封跨越百年,不同时代的家书中都有一条红线一以贯之,就是牺牲个人,献身革命,为国家、为民族不计自己并家庭的得失。
正是这一代代的前赴后继,不计牺牲才铸就我们这个民族,铸就中华文明。
这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历史精神,而它在革命,特别是战争时期更见光辉,又由代表人物所表现。
唯此,历史才进步,人类才进步。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纪念活动少不了拜谒故地,披览文物。
三月,我有事去褔州,公余又去拜谒了一次林觉民故居。
林觉民的《与妻书》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文物。
黄花岗72烈士,其事迹大多湮灭,幸有这篇美文让我们能窥见他们的心灵。
广州黄花岗烈士碑上72人名单(随着后来的发掘,实际上已超过72人)中,林觉民三字人们抚摸最多,色亦最重。
《与妻书》早已选入中学课本和各种文学的、政治的读本,我亦不知读了多少遍。
印象最深的是“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
他反复给妻子解释,我很愿与你相守到老,但今日中国,百姓水深火热,我能眼睁睁看他们受苦、等死吗?我要把对你的爱扩展到对所有人的爱,所以才敢去你而死。
林家福州故居我过去也是去过的。
这次去新增的印象有二。
一是书信的原物。
在广州起义前三天,1911年4月24日,林知自己必死,就着随手扯来的一方白布,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信,竖书,29行。
其笔墨酣畅淋漓,点划如电闪雷劈,走笔时有偏移,可知其时“泪珠与笔墨齐下”,心情激动,不能自已。
其挥墨泣血之境,完全可与颜真卿的《祭侄稿》相媲美。
二是牺牲前后之事。
起义失败,林受伤被捕。
审讯时,林痛斥清廷腐败,慷慨陈词,宣传革命,说到激动处撕去上衣,挺胸赴死。
审讯官都不由叹道:“好一个伟岸的美男子。
”某日晨,家人在门缝里发现有人塞进来的《与妻书》,同时还有给父亲的一封信,只有几十个字:“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
大罪乞恕之。
”其壮烈而平静之举概如此。
福州之后又两月,有事去重庆之江津,才知道这是聂荣臻元帅的家乡,便去拜谒纪念馆并故居。
聂帅抗日时主持被中央称为“模范根据地”的晋察冀根据地建设,解放后主持“两弹一星”研究,为国防建设立了大功。
总其一生都是在默默地干大事。
他在20岁那年离开家乡去法国勤工俭学,开始了探求真理、苦学报国的革命生涯。
与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毅等同为我党领导集体中的早期留欧人员。
聂帅留法时期的家书保存完好,现在收书出版的就有13封,且都有手迹原件,从中可以看到这批革命家的少年胸怀(去法国时聂20岁,周22岁,邓16岁)。
现在故居前庭的正墙上有一封放大的家书手迹,是聂荣臻1922年6月3日写给父母的:父母亲大人膝下:不得手谕久矣。
海外游子,悬念何如?又闻川战复起,兵自增而匪复狂!水深火热之家乡,父老之苦困也何堪?狼毒野心之列强无故侵占我国土。
二十一条之否认被拒绝,而租地期满又故意不肯交还。
私位饱囊之政府,只知自争地盘,拥数十万之雄兵,无非残杀同胞。
热血男儿何堪睹此?男也,虽不敢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决非一衣一食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也。
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
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叩禀金玉安男荣臻跪禀 6月3号我拜读这封89年前海外游子的家书不觉肃然起敬。
那个时代的有为青年留学到底为了什么?“决非一衣一食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也。
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
”这与林觉民“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何其相通。
要考察一个人的思想,家书大概是最可靠的。
因为对亲人可以说真话,而且他也想不到日后会发表这信件。
看了林、聂的两封家书又使我联想到五年前在河北涉县参观八路军129师师部旧址时见到的另一封家书。
那是一个不知名的普通八路军战士(或是干部)在大战前夕写给妻子的一封短信,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与妻书》。
从重庆回来我就赶快翻检所存资料,终于找出那张发黄的照片,但手迹还清晰可辨,全信如下:喜如妹:我俩要短期之分开了。
这是我们的敌人给我们的分开之痛苦,只有消灭了我们的敌人,才能消除这个痛苦。
我的病暂时也没有什么要谨(紧),因病得的很长,一时亦难除根。
我很高兴在党和上级爱护之下给我这五个月的时间休养很不错。
我这此(次)决心到前方要与我们当前的敌人搏斗,拿出最大决心和牺牲精神与人民立功。
我第二个高兴是你很好,特别是对我尽到一切的关心和爱护。
同时我有两个很天真活泼的小孩,又有男又有女。
你想这一切都使我很满足,永远是我高兴的地方。
战斗是比不得唱戏,不是开玩笑,是有牺牲的精神才能打垮和消灭敌人。
趟(倘)我这次到前方或负伤牺牲都不要难过,谨记我如下之言:无产阶级的革命一定会成功的,只是时间之长短,但也不是很长的。
家人一定要翻身。
要求民主与独立,这是全世界劳苦大众都走革命这条道路,苏联革命成功是我们的好好榜样。
就是我牺牲了也是很光荣的,是为革命而牺牲,是有价值。
在任何情况下我是不屈不挠,坚决□□□部队与敌人战斗到底。
一直把敌人消灭尽尽为止。
望你好好保重身体,多吃饭,不生病,我就死前方放心。
同时希你好好扶养丰丰小儿、小女雪雪,长大完成我未完之事。
一直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到共产主义社会。
谨记谨记。
我生于一九一九年十月(即民国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家居安徽省霍山县石家河保瓦嘴□。
茂德一九四七·四·二·□于魏□临别之写这封信写得很镇静、乐观又有几分悲壮。
作者和林觉民一样也是抱定必死的决心,但其悲剧气氛要少些,更多的是充满胜利的信心。
刘、邓领导的129师1940年6月进驻涉县时不足9000人,到1945年12月挥师南下时已发展到30万正规军,40万地方部队。
这个署名“茂德”的作者,就是这支大军中的普通一员。
也许他真的已经在战火中牺牲,那一双可爱的小儿女丰丰、雪雪现在也该是古稀老人。
这封上战场前匆匆写给妻子的信,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人的真实生活。
我把三封家书的手稿影印件放在案头,轻抚其面,细辨字迹,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感慨良多。
这三件文物,都是用毛笔书写,所书之物,一件是临时扯的一块白布,一件是异国他乡的信纸,一件是随手撕下来的五小张笔记本纸页,皆默默地昭示着其人、其地、其时的特定背景。
论时间,从第一封信算起已经整整100年,恰是辛亥革命百年祭;第二封已经89年,与共产党党龄相仿;第三封也已64年,比共和国还长两岁。
而写信者当时都是热血青年,都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准备牺牲的普通的战士。
其结果,一个成了名垂青史的烈士,一个成了共和国的元帅,一个没入历史的烟尘,代表着那些无数的无名英雄。
细看就会发现,这三封跨越百年,不同时代的家书中都有一条红线一以贯之,就是牺牲个人,献身革命,为国家、为民族不计自己并家庭的得失。
林信说:当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聂信说:决非为一衣一食,而为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茂信说:我或负伤牺牲你都不要难过,是为革命而牺牲,是光荣的,有价值。
百年革命,三封家书,一条红线,舍己为国。
我们还可由此上推1000年,政治家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上推2000年,思想家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
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目的不同)”。
其一脉相承的都是这种牺牲精神——为理想、为事业、为进步而牺牲。
国歌唱道:“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还有一首歌唱道:“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正是这一代代的前赴后继,不计牺牲才铸就我们这个民族,铸就中华文明。
这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历史精神,而它在革命,特别是战争时期更见光辉,又由代表人物所表现。
唯此,历史才进步,人类才进步。
我从百年历史的烟尘中检出这三封革命家书,束为一札,献给祖国,并祭先烈。
这是一束永不凋谢的历史之花。
(2011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