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自然主义的几个问题的辨析

有关自然主义的几个问题的辨析
有关自然主义的几个问题的辨析

文章编号:1000-8934(2005)02-0050-05

有关自然主义的几个问题的辨析

(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 200433)

摘要:文章详细分析了自然主义的起源、概念与内涵,并分析了自然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当前自然主义的复兴与科学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并对当前国外各种自然主义研究中存在的缺失与局限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关键词:自然主义;唯物主义;科学;关系。中图分类号:B08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4-09-17

作者简介:李 侠(1967-),辽宁辽阳人,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后,研究方向:科技哲学与ST S 。

自近代哲学发生根本转向以来,科学获得了迅猛的发展,随着科学完成由小科学到大科学的转变,如何认识科学以及为科学在新时代提供一种智力上的支持,日益变得紧迫起来。基于这种时代背景,对自然主义以及自然化认识论问题的研究重新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主义学派的兴起,引发了一股世界范围的相对主义蔓延的浪潮,更为严重的是后现代主义的兴起,直接造成了对科学的客观基础的消解,一些社会建构论者甚至完全否认科学的传统形象。现代科学遭遇自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认同危机,基于这个现实,自然主义的复兴被认为是对传统科学观的拯救。但是,国内学界对此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导致许多概念与观点没有得到详细的清理,使理解一直处于语义模糊的状态,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我们对哲学的这种转变的准确把握与反思。鉴于此,本文试图说明三个问题:首先,重新界定自然主义的概念,以此作为剖析这种哲学思潮的理论基础;其次,清理自然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长期存在的混淆与误解;第三,阐述自然主义与现代科学的关系。

1 什么是自然主义?

由于国内哲学界长期关注于唯物主义的研究,无形中就忽视对自然主义(naturalism )的考察与梳理,有时甚至把唯物主义与自然主义等同起来,这样做的结果就导致我们对这个概念产生一种本能的陌生。现在常能见到的对自然主义的界定大多来自文学上的自然主义的写作风格,这种写作风格大致产生于19世纪后期。大体上说,就是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客观的描述,期间运用最新的科学

方法,以达到真实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但是,客观地讲,作为一种哲学流派,自然主义的兴起也是很晚近的事情,据学者S.D.Schafersman 考证: 自然主义作为一种哲学在19世纪以前并不存在,仅作为一种偶然采纳的不严格的方法存在于自然哲学中。它是一种独特的哲学,它既不是古代的也不先于科学,而是它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科学的影响。 1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主义的萌芽始于伽利略和牛顿,正是他们开始运用理论的和实验的方法来解释自然,并描述物质和它们的运动。因此自然主义的真正兴起应该是19世纪,因为只有在19世纪自然科学才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自然科学的方法才真正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那么,作为一种独特的哲学,自然主义的概念应该如何界定呢?国外一些学者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 根据不论什么存在或发生的事情都是自然的,在这种意义上,通过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解释是可以接受的,进而导致从一个客体或事件的领域走向另一个领域,因而,自然主义是哲学一元论的一种形式。 2 另一些人如奥迪(Audi)则认为:自然主义是这样一种观点:即自然就是所有的存在,并且所有的真理都是关于自然的真理。如果我们对这两个观点进行一些综合,就会发现自然主义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旨趣: 任何事物都是由自然实体构成的; 可接受的正当化方法和解释是可通约的。大体上说,自然主义的主要理论旨趣就在于对自然的存在的充分肯定上。之所以强调自然的存在,是因为它能保证所有基于过程而来的自然的作品(nature w orks)都遵循自然法则,并且原则上能被科学和哲学解释;另外,还可以避免超自然的存在,这也正是Steven D.

50

第21卷 第2期

2005年 2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Vol.21,N o.2F eb.,2005

Schafersman所极力强调这两点的目的所在。现在,我们可以结合学者Austin Cline的观点,对自然主义做一个比较粗略的界定: 自然主义的核心观念是所有的自然现象都能用自然的原因和法则的术语加以解释,它能被分成两种形式:即方法论的和形而上学的自然主义。 3 然而,关于这种划分并没有达成普遍的共识,有些人认为这种划分是人为的,在两者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分界线。所谓方法论的自然主义(methodological naturalism)是科学工作的基础,它认定自然解释是能被自然事件裁决的一种假定的过程。在方法论自然主义指导下的实践,就好像我们的行动认定形而上学自然主义是真的,无需断言它就是确定的。形而上学自然主义(metaphysical nat uralism)是一种强观点,它认为自然是实在的,没有任何实在能够超出物质的自然界,即没有任何超自然的存在、能量和事件。形而上学自然主义是一种被无神论者不规范采用的立场,正如它通常被那些想指责其他无神论者的人用做贬损方式的一种标签一样。从上述的界定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这种自然主义哲学观密切相关,可以说现代科学的发展就是奠基在这种世界观基础上的。由此也可以看出,近期自然主义研究的复兴,也正是基于当前科学发展面临的挑战而出现的。

2 自然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在当下中国学界,有很多人把自然主义与唯物主义等同起来,这种印象首先是源于两者具有的共同研究领域:即客观的自然界;再者,两者都反对超自然主义,由于这样的原因,出现了哲学家奎因所谓的 指称的暧昧性 。其实,这两个概念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大体来说,作为一种哲学流派的自然主义有两种存在形式:本体论的或形而上学的自然主义和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前者与唯物主义很相似,这也是造成两者容易混淆的原因所在。为了更深刻地揭示这种复杂的关系,学者Steven D.Schafersman 仿照波普尔提出了三个哲学的世界:首先,物质的或物理的世界,它包括物质和能量;第二,非物质的世界,它包括心灵、观念、价值、想象和逻辑关系等;第三,超自然的先验世界,它包括上帝、精神、灵魂等。在此基础上,相信第一世界,否认第二世界的独立存在构成了唯物主义;相信第一和第二世界的,并认为没有必要否认第二世界的构成了自然主义;相信上面所有三种世界的构成了超自然主义(supernatural ism)。由此可见自然主义的外延要比唯物主义的大,换言之,自然主义在本体论层面应该包含唯物主义。根据这种分析就可以很容易地分清两者的区别,但是,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很紧密的联系的。众所周知,自然主义在哲学上有两个主要的来源:即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认识论上的经验主义(还有怀疑主义)。由此可知,正是由于历史上唯物主义的充分发展,才有可能在19世纪出现自然主义。自17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复兴,经验主义已经成为人们获得知识的一种可靠的途径,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一种更适合现代科学发展的哲学思潮:自然主义就出现了。因为科学要获得可靠的知识,首先要通过对现象或事件的观察,然后再运用代表人类理性成就的各种有效的方法,如演绎与归纳等,这样人们才能得到一种可证实的知识。为了保证这些得到的知识的可靠性,无形中需要保证那些现象和事件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一种本体论上的保证和承诺,它排除了一切经验上无法证实的存在领域。19世纪中叶出现的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就是这种大的哲学思潮的一种很好的反映。在自然主义的发展历史上可以看出: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完全得益于大多数科学家在科研中采用了自然化的方法,而这些方法都是构成所谓的方法论的自然主义的内在要素。同时通过这个现象还可以说明科学史上的一个奇怪的现象,即许多做出重大科学贡献的杰出科学家,往往是一个有神论者的原因。这一方面说明他们也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具体的个人,他们也深受那个时代主导文化的影响,所以在本体论上承认超自然的东西的存在,这对于他们的精神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安慰。所以在本体论上他们是有神论者,而在具体的科学研究中面对的是一些具体的事物,采用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却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因此在科学实践中,他们又是方法论自然主义的坚定实践者。不过,反过来考察,也可以发现在19世纪中叶以前存在的唯物主义是一种机械的唯物主义,它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创立的辩证的唯物主义更注重实践性,这就弥补了机械唯物主义存在的不足。正如Steven D. Schafersman所指出的那样: 在哲学家J.赫歇尔和W.惠威尔的影响下,方法论自然主义被系统化和广泛传播开来。在19世纪末,方法论自然主义已经被内化于自然科学之中了,自然主义作为科学的一个必要的部分随着科学家的理解和实践与科学一起逐渐发展起来。 4 但是,坦率地讲,自然主义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美国,这是因为美国有着传统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而自然主义在许多方面满足了实用主义理论诉求,这样一来,自然主义在美国而不是别处得到发展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回顾自然主义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自然主义作为20世纪美国的主要

51

哲学,在三、四十年代达到了顶峰,许多美国哲学家都曾对此做出过贡献,如杜威(J.Dewey)、科恩(M. Cohen)、内格尔(E.Nagel)、F.J.E.Woodbridge等人。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自然主义又呈现复兴的迹象,这个时期的主要哲学家有Paul Kurtz、David Papineau、Kai Nielsen、M ichael Ruse、Dav id H ull等人。一些具有人文主义气质的学者发展出一种具有美国特点的自然主义,这就是实用主义的自然主义(pragmatic naturalism),关于这种形式的自然主义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自然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主义思潮的发展,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简单的说明:第一,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说,这种自然主义促成的科学主义被称为本体论的科学主义(ontological scientism),它主要指涉了以下思维路向:即 惟一存在的实在就是科学已经达到的实在。 5 换言之,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惟一的实体和原因就是物质客体。威尔逊曾坦率地称这种观点为 科学的唯物主义 (scientific materialism)。这种类型的科学主义把人类的知识领域完全限制在科学已经达到的范围内,但是这种观点与科学发展的实际是不符合的,因为科学本质上要求持续地向未知领域探索,只有这样人类的知识才会得到增长,否则,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人类的知识和社会将永远无法得到发展和进步。第二,方法论的自然主义促成的科学主义就是当今流行的科学方法万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不再赘述。尽管自然主义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走向了极端,但不可否认的是,自然主义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同时,自然主义的产生也直接源自于近代科学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3 自然主义与科学的关系

作为当代一种重要的哲学流派,自然主义的复兴,预示了哲学与科学的又一次密切合作,但是这种合作也存在着一些矛盾与紧张。自然主义对近代科学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同时在这种发展中,自然主义也开始了一种意义深远的转向,正是这种转向带来了许多自然主义与科学都无法处理的问题。我们可以把这种问题分为两类:即一方面,现代的自然主义哲学越发远离本体论的层面;另一方面,自然主义转向了对方法论的追求,出现了各种替代模式。前者以哲学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为标志,后者以自然化的认识论为主要理论旨趣。在这种背离与转向中,自然主义与科学也出现了疏离的现象。由于科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客观实在的规律(真理),而这必然要求一种本体论预设,否则科学事业就没有了真正的研究领域,就会出现各种超自然主义的本体论预设,这样一来,科学的发展就陷入一种虚无与神秘之中了。但是由于现代科学的高度分化,无形中又增加了对本体论层面的省略,转而出现了对各种具体方法的追求。因为一种有用的方法,往往能够带来现实的成果与利益,同时又便于很好的把握和分析,不像本体论那样的玄奥。因此,在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实证主义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逻辑经验主义已经证明了这种情况。抛开第一种层面的紧张与矛盾不谈,只就后者来说,这种自然化的认识论真的是无害的吗?众所周知,现代科学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技术手段的改进和方法论的成熟,只有这样,一个好的设想和假说才能得到证实或证伪,从而推动科学不断向前发展。由此可知,促进科学发展的两个条件:一个是现实的物质技术的要求,另一个则直接指涉了作为科学活动主体的思维发展程度,即方法论的要求。抛开前者,可以说现代的自然主义在方法论层面与科学构成了直接的关联,因而自然主义越发强调方法论的诉求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意。问题是,这种方法论层面的自然主义真的能够满足这种急迫的要求吗?在这方面美国哲学家奎因的工作是开创性的,他提出了自然化的认识论(naturalized epistemolog y)这样一个问题域,希望以此来建立一种通向确定的知识理论的科学方法。正如索雷指出的那样: 奎因认为认识论的任务就是显示科学的实体(body of science)如何能够从感觉证据被推论出来。他承认通过广义的逻辑手段,各种企图获得起源的努力失败了。如试图通过从各种自明的感觉证据推论出科学实体的努力,或者通过给出科学的逻辑建构把感觉经验的术语以及预测计算和建立理论的策略局限在语言的范围内。他通过建议认识论不应该集中在从感觉证据得来的科学的演绎与逻辑重构来回应这些失败,而应该把相对粗糙的感觉刺激作为输入,这样可能产生大量的构成科学的设想与假说,以此作为输出。 6 可以说,奎因的自然化的认识论虽然在形式上没有完全废弃传统的认识论,可实质上是把它的范围严重狭窄化了。奎因的这种努力也遭到了批评,因为从这种自然化的认识论中,可以演变成两种主要类型的科学主义,即替代的主题(the replacement the sis)和转换的主题(the transformational thesis),前者主要是指: 这种形式的自然化的认识论尝试用这样的命题来替换传统的认识论,即我们理所当然地掌握了科学知识,无论何种标准都要接近于自然科学的成功活动。我们没有哲学的知识论来参与对自然

52

科学主张的判断,以便决定它们是否与从哲学意义上的确证的分析或知识相适合。 7 至于转换的主题,它的内涵大致是这样的:它不是替换传统的认识论,而是通过把心理学、生物学和认知科学的方法和洞见与传统认识论结合起来,达到转换和增补的目的。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爱尔温 戈德曼(Alvin Goldman)等人,正如Robert Almeder指出的那样: 不像第一种形式的自然化的认识论,这种形式允许传统认识论参与对自然科学的观点的裁决,但是,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这种裁决必须由自然科学的实践者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做出。 8 由此可以发现,这两种自然化的认识论自身都存在无法克服的问题,从而与科学的发展处于一种疏离的状态,前者使科学的发展完全处于一种与人类的整体文化相孤立的境地,后者试图用科学同化其他学科的独立存在。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知识论角度来讲,这对于科学的发展是极为有害的。简言之,替代主题缩小了传统认识论的研究领域,只留下了与自然科学有关的内涵;而转换的主题则扩大了传统认识论的研究领域,增加了一些新的科学学科的内容,不过传统只是一种摆设而已,他们关心的还是那些新增加的内容。但是这两种自然化的认识论都在无形中试图利用自然科学改造传统的认识论,只不过前者更直接,后者含蓄一些罢了。为了克服这种矛盾,Robert Almeder 给出了一种无害的主题(the harmless thesis),它的主要理论旨趣是: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自然化的认识论,它仅仅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是惟一可靠的可获得关于公共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性的方法。这种形式与传统认识论非常一致,它既不试图替换传统认识论,也不赞成转换的命题,同时,它还为私人知识(private know ledg e)留下了存在的空间。从原则上说,笔者赞成这第三种自然化的认识论,因为它既强调了自然科学的方法的重要性,又没有把这种方法绝对化,从而比较符合科学发展的实际状况。但是,这种无害的自然化的认识论,同样也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忽视对本体论的关注。其实,任何科学家在从事科研活动时,大多已经把这个学科长久以来形成的研究传统内化于自己的实践中,而研究传统是一个包含内容非常广泛的一个概念,它不仅包括方法论层面的要求,还要有一种本体论的承诺,否则,一个科学家是无法真正开始科研工作的。正如哲学家劳丹指出的那样: 研究传统是一组本体论和方法论规则,规定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9 由此可见,在当代自然主义对方法论的追求中,已经疏离了与科学的紧密联系,这样发展的结果就是,自然主义无法为科学的实践提供有效的智力探索。劳丹已经认识到这种危险,为此,他提出了规范的自然主义,试图解决这个危机,他认为: 规范自然主义是一种关于认识论和科学哲学地位的观点。它是一种元认识论。它主张认识论既可以承担其传统的作用,也可以对经验证据给出敏感性的断言。知识理论是与其他关于自然界是如何构成的理论连在一起的。作为一种求知模式,哲学既不在逻辑上先于其他的探究形式,也不高于它们。 10 可以说当代自然主义的发展,已经在本体论与方法论之间出现了断裂,当对方法论的追求越精密时,它也就越远离了本体论与科学的实践。方法论不是一种永恒不变的东西,真正的科学和哲学永远在探索和检验一种全新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也只有在承认一种既定的本体论的时候,才能真正促进科学的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哲学家劳丹的观点也存在一些矛盾之处,比如他宣称自己是一个反实在论者。既然他不肯承认一个独立于我们的实在的存在,那么他的研究传统在本体论方面就存在一种致命的缺陷。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在实际的理论思考中,他把这种矛盾转化成如下命题,即科学的目标不应该是真理,而是不断扩大其解决经验问题的范围,不断缩小反常问题和概念问题的范围。为此他提出了两个拒绝的理由: 首先,追求这种即使达到了或接近了也无法认出来的目标是非理性的;其次,他拒绝像真理这样的超验目标,因为它不适合对科学方法的自然化的处理。 11 不难看出,劳丹的观点有着强烈的实用主义的味道,他把这些不能达到而拒绝的目标称为 乌托邦 ,为此他还区分出三种乌托邦的形式:说明的乌托邦(demonstrably utopian)、语义乌托邦(semanti cally utopian)和认识的乌托邦(epistemically utopi an),他竭力反对的是第三种乌托邦的形式,关于这三种乌托邦的内涵,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4 结 语

当前自然主义研究的复活,反映了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在经历了逻辑经验主义的衰落以后,如何避免后现代主义带来的相对主义思潮的一种积极探索,同时也反应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科学哲学应该如何发展的一种有益的理论尝试。相对而言,国内学界则很少关注自然主义的研究,鉴于此,本文对自然主义的几个容易混淆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希望能够引起国内学者的足够关注,进而寻绎出适合中国语境下的自然主义范式。

参考文献

1 2 4 Steven D S chafersman.Naturalism Is An Ess ential Part

53

of S cience and Critical Inquiry[J].ww https://www.360docs.net/doc/1119145126.html,/ naturalism.html.

3 Naturalism.w w w.athei https://www.360docs.net/doc/1119145126.html,/library/glossary/

bldef naturalism.htm

5 M ikael Stenmark.Scientis m:S cience,Ethics and Religion

[M].Published by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2001.8.

6 Tom Sorell.Scientism:Philosophy and the Infatuation with

Science[M].First Published by Routledge,1991.130.

7 8 Robert Almeder.Harmless Natu ralism:The Limit of Sci

ence and the Nature of Philosophy[M].by Carus Publishing Company,1998.4,5.

9 拉瑞 劳丹.进步及其问题[M].刘新民译.北京:华夏出版

社,1999.81.

10 方在庆.规范自然主义[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2(2):1-

10.

11 Robert Nola,How ard Sankey.After Poper,Kuhn and Fey

erabend:Recent Issues in Theories of Scientific Method[M].

Kluw 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0.219.

Study and Analysis on Some Questions of Naturalism

LI Xia

(T h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Fudan U niversity,S hanghai200433,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nal yses the origi nation,conception and connotation of naturalism in detail,distinguishes naturali sm from materialism.T he paper point out that there i s a close relation betw een the revivification of naturalis m and scien ce,also it inspects the fault and limitati on in the research on nat uralism.

Key words:naturalism;materialism;science;relationship(本文责任编辑 费多益)

(上接第46页)

济人 为主;对于科学的发展来说,以科学同行的承认为主的内部奖励系统固然重要,外部的社会奖励系统的地位也在逐渐升高,作用也在日益增强;科学是在交换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的。需要指出的是:把科学社会的运行比作经济市场的运作,固然可以使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其运行机制,但将二者等同,则意味着科学家真正感兴趣的不是真理,而是利益,科学活动的基本特征也就被抹杀了。

参考文献

1 赵雷进.科学的社会运行分析 默顿模式述评[J].自然辩

证法研究,1987(2);樊春良.默顿科学社会学理论新探[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5);王大明.大科学时代的小社会学

对默顿科学社会学理论的再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4,(8);林聚任,肖德武.默顿科学社会学思想发展的阶段

特征[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

2 3 4 5 (美)R K默顿.科学社会学 理论与经验研究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编者导言第11页,第vi页,

400,396

6 对默顿理论中存在的问题,详见王志伟,徐琴.科学奖励研究

的默顿范式及其存在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1).

7 樊春良.试论工业化科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11). 8 9 约翰 齐曼.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2.211,90.

10 张宣平,王炎坤,邹珊刚.科学奖励制度形成的历史依据和

理论依据 兼论奖励制度和专利制度的关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1).

11 Kaplan,Norman(1963)Science and the Democratic Social

Stru cture Revisted Unpu blished Manuscript[Z].p.12.

12 巴伯.科学与社会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91.113-

119.

13 顾昕.科学的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机制 关于科学奖励

系统[J].自然辩证法研究,1988(4).

14 约翰 齐曼.元科学导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73.

15 赵雷进.科学的社会运行分析 默顿模式述评[J].自然

辩证法研究,1987(2).

16 小摩里斯 N李克特.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M].北京:三联

书店,1989.142.

17 赵乐静,浦根祥. 给我一个实验室,我能举起世界 拉

图尔 实验室生活 及 行动中的科学 简介[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3(5).

18 19 20 B Latour,S W https://www.360docs.net/doc/1119145126.html,boratory Life:The Con

struction of Scientific Facts[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194,197-198,197.

21 刘王君王君.科学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81.

From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to Social Exchange Theory:

The Change of Research Paradigms on Reward in Science

YANG Li xiong,KUANG Xiao jun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410081,China)

Abstract:M erton thinks that the essential of the reward system in science is peer recognition.Its root comes from the paradigm of structural functional ism and the mindset of soci ety in science .W i th the change from small s cience to big science,M erton model is exposing out w ith shortage i n creasingly. S ome people,such as W arren O.Hagstrom,M aurice N.Richter,https://www.360docs.net/doc/1119145126.html,tour and S.W oolgar,think that the essential of th e rew ard system in science is based on the paradigm of social exchange theory and the mindset of science in society .

Key words:reward system in science;structural functionalism;social exchange theory;paradigm(本文责任编辑 费多益) 54

陶渊明自然主义美学思想对文人园林的影响

第22卷 第3期2007年7月 北 京 农 学 院 学 报 JOU 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 Y OF AGRICU LTU RE Vo l.22,N o.3 Jul.,2007 收稿日期:2007-06-05 作者简介:黄 谦,男,1983年出生,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园林史;*通讯作者:徐 峰,女,1969年出生,副教授,研究方向: 园林艺术、园林规划设计 陶渊明自然主义美学思想对文人园林的影响 黄 谦,徐 峰*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系,北京100094) 摘 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在晋代的审美思潮中,对文人园林影响最大的非东晋诗人陶渊明莫属。陶诗不仅激发无数文人墨客对园林的向往与热爱,更形成一种独特的自然主义美学思想。这种思想不论在造园的意境、造园模式,还是在造园的技巧方面都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文人园林的创作,对中国园林艺术起到深远的影响,同时更需要后人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继续发掘它的美学价值。关 键 词:陶渊明;自然主义;美学思想;文人园林中图分类号:T U 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3186(2007)03-0044-04Influenc e of T ao Y uan -m ing .s Naturalistic Aesthetics on Literati G ardens H UANG Qian,XU Feng * (Colleg e of H umanities and D ev elo pment,China A gr icultural U niver sity,Beijing 100094,China) Abstract :It is the transitio n tim 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in We-i Jin Dynasty 1In the taste thoug hts of Jin Dy nasty,Liter ati Gardens w ere im pacted most by T ao Yuan -ming 1Tao Yuan -ming .s po em s no t only inspired many cler isies falling in lov e w ith gardens,but also fo rmed into one kind of natur alistic aesthetics w hich affected the aspects o f literati g ardens from artistic conception,pattern and technique 1M eanw hile, later generations should pack up and resear ch Tao Yuan -m ing .s naturalistic aesthetics by the number s so as to develop its value of esthetics 1 Key words :Tao Yuan -ming;naturalism;aesthetics;literati garden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被后世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0。国内外对陶渊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诗人的生平、具体诗文、隐逸思想、自然观和比较研究等方面。而作为中国文人园林的创始人,陶渊明与中国园林的关系却很少被人论及。笔者通过分析陶诗中所蕴含的自然主义美学思想,阐明其对文人园林的深远影响,理清陶渊明与文人园林的关系。 1 陶诗与自然主义美学思想 111 陶渊明自然主义美学思想的内涵11111 陶渊明的/自然0主义 在现存所有的陶诗中,/自然0一词共出现过4次: /复得返自然。0)))《归园田居》;/神辨自然以释 之。0)))《形影神》;/质性自然。0)))《归去来兮辞》;/渐近自然。0)))《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这些诗中的/自然0,首先来自陶渊明的哲学观,其次来自于他的本心。 陶渊明的哲学观主要接受当时风行于社会的道家思想及玄学的影响。道家强调自在、和谐,极力反对违背/自然0。在道家看来,/自然0就是天然,不经人力干预、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本质存在。到魏晋时期,玄学家在为《老子》、《庄子》作注时也强调一切都要服从自然,认为只有这样,生命的完整性、和谐性才能得以保全。这种哲学观反映在陶渊明身上,就是其所说的/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0所以,当诗人面对/八表同昏,平陆成江0的乱世时,敢于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毅然辞官归隐庐山脚下。

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区别

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的特征有 第一,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这是现实主义术语的最根本的意义。例如《高老头》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级暴发户对封 建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子爵夫人告别巴黎)。 第二,广为人知的典型理论。典型论构成现实主义理论的一项核心内容,概括而言,典型论欲求解决的即是文学人物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例如《高老头》描写资产阶级凭借金钱和财富的力量打败封建贵族。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第三,历史性的要求。现实主义的历史性要求,实质上是以社会分析为核心,即以摹写人的社会经验和社会本身的结构为艺术原则。而且现实主义竭力通过人的现实矛盾去揭示人与社会的辩证法则。例如《高老头》中小说揭露了与资产阶级野心家极端利己投机取巧完全不同的诚实的个人奋斗之路。 自然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有有以下点: 1.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一样偏重于描绘客观现实生活的精确的图画,但不同的是,现实主义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例如《高老头》中高老头对女儿的溺爱与泰伊番将女儿赶出家门的一系类的心理,动作,环境描写,都是按事情所应发展的的过程来写的,而不是直接的致命。而自然主义则根本否定文学应当服从于一定的政治的和道德的目的,认为文学应当保持绝对的中立和客观。 2.自然主义不仅要求作家有科学家的态度,而且要求作家使用科学家的方法,即实验的方法。自然主义的小说就是这些实验的记录,故称“实验小说”。而现实主义文学则强调情节的丰富性,让读者自己从中体会。《高老头》结构精致,情节富有戏剧性。小说围绕拉斯底涅向上爬安排情节,有主有次、多情节、多故事。伏脱冷完成了教育的使命后被捕;鲍赛昂夫人完成任务后隐退;高老头的悲剧促进了他性格的最后形成。

日本唯美主义

日本的耽美主义文学 刘珊日本的耽美主义也称唯美主义、耽美派、享乐主义,产生于日本明治末年,兴盛于大正初年,是当时日本文坛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最初本意是反对以暴露人性的丑恶为主的自然主义,主张追求官能美,为艺术而艺术。其代表人物有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和现代的三岛由纪夫等,代表作有谷崎润一郎的《春琴抄》《纹身》《钥匙》,永井荷风的《地狱之花》等。 日本唯美文学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1916-17年前后发展到巅峰,在一定意义上取代了当时占据文坛主流的自然文学主义,与标榜人道主义的白桦派文学,新现实主义的新思潮派文学一起雄居日本文坛。 中国的先行研究 黎跃进的『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演变与实绩』,主要是对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产生、发展及其代表作家进行了介绍。 唐月梅的『美的创造与幻灭——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这一论文,主要是从唯美派的文学主张、唯美文学的特征、以及唯美派文学的意义三方面来论述日本的唯美主义。本文是以唯美主义文学作品来进行分析说明的,主要是以谷崎润一郎和永井荷风的作品来分析的。 李芒在『美的创造——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一文中指出,日本唯美主义作家存在着消极的一面,特别是表现在思想倾向方面。他们在艺术形式上探索新方法的同时,在内容方面也追求新刺激。这种刺激在恋情和性爱,以及人的生死问题上便表现的最为强烈。通过对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以及三岛由纪夫的作品来分析说明的。他还指出不少唯美主义作品仍保留着自然主义文学的痕迹。 『异域之美的接受——论20世纪20、30年代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一文,其主要内容是:就20世纪20、30年代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的表现及特点进行了说明,并论述了其形成的原因——文化环境的影响、时代环境的影响及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唯美主义』(王向远),本文主要是通过日本唯美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和西方唯美主义对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的对比,说明了日本唯美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暗暗进入的、局部的,进而提出要深入探讨和研究日本唯美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 在『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文坛的变异』(张能泉)一文中,指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被中国现代作家接受的过成中,由于文化、环境、动机、条件等因素发生了明显的变异现象。 『唯美主义与谷崎润一郎』(张琳)一文通过唯美主义对谷崎小说的影响,来探讨其小说的精髓(对美的追求)以及艺术第一,生活第二的主张。 上述资料,主要从日本唯美主义文学自身、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等方面来论述的。还有从某一作家或作品来看日本的耽美主义的,主要是以其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永井荷风、佐藤春夫及其作品来进行分析论述的。日本的唯美主义文学不仅表现在小说方面,诗歌也是日本唯美主义的重要实绩,但从诗歌方面来研究唯美主义的还不多。

现代西方美学流派

第十六章现代西方美学流派之表现主义、自然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美学 两大主潮:20世纪,美学领域形成了人文主义美学和科学主义美学两大思潮分立的局面。人文主义美学一般主要采取哲学的、历史文化的、艺术的研究方法,而科学美学强调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但是这种分别远不是绝对的,有些流派,例如各种心理学派的美学,很难简单地划归人文主义美学或科学主义美学。 两次转移:研究重点的历史性转移:第一次是从重点研究作家、艺术家和创作(表现主义、精神分析、直觉主义、符号论)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新批评);第二次是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接受美学)。 两个转向:一是非理性转向,二是语言学转向。 前沿思潮: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后结构主义的兴起,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以及广义的文化研究等相继出台。轮番表演。 第一节表现主义美学 一克罗齐的直觉表现主义美学 克罗齐(Benedeho Croce,1866—1952)是意大利的哲学家、美学家、历史学家。在哲学上,他是新黑格尔主义者,承袭了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但反对黑格尔的自然哲学体系,称自己的哲学为“精神哲学”。 主要美学著作有《文学批评》(1894) 《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美学原理和美学的历史)》(1902)《美学纲要》(1912),和《诗论》(1936)等。 克罗齐试图确立艺术的独立自主性,划清艺术与非艺术、审美与非审美的界限,把艺术从科学、经济、道德的依附中解脱出来。他的美学以“直觉”概念为基础,包含两个最基本的命题:直觉既表现,艺术即直觉。 1.直觉即表现 直觉与理性。直觉,来源于想象,不依靠概念,产生的是意象,从而区别于理性; 直觉与知觉。直觉区别于知觉。对实在事物所起的知觉和对可能事物所起的单纯形象,二者在不起分别的统一中,才是直觉。我们只把我们的印象化为对象,无论那印象是否是关于实在。 直觉与时空。直觉在一个艺术作品中所见出的不是时间和空间,而是性格,个别的相貌。 直觉与感受。直觉在感受之外,已不复是感受。感受(印象、情绪、欲念)为无形式的物质。感受处于直觉界限以下,而直觉属于心灵。物质只有经过心灵形式的打扮和征服,才产生具体形象。 直觉与联想。如果联想既非记忆,又非诸感受品的流转,而是创造的联想,是综合,那么直觉是联想。 直觉与表象。表象是一个购含混的名词。如果它指是超乎感受之上的独立的一种东西,那么表象就是直觉。如果它被看成感受本身,那么就不是直觉。 直觉即表现。表现就是借文字、线条、颜色、声音的助力,把感觉和印象“从心灵的深暗地带提升到凝神观照界的明朗”。在这个认识过程中,直觉与表现是无法可分的。直觉首先是心灵的一种赋形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直觉的过程就是心灵赋物质以形式,使之上升为可供观照的具体形象的过程。直觉是表现,而且只是表现。 2.艺术即直觉 在《美学原理》中,克罗齐认为艺术与直觉完全统一。它们没有种类上的区别,也没有强度上的区别。 在《美学纲要》中,克罗齐从五个否定方面论证了艺术即直觉: 第一,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物理的事实并不真实,艺术则是高度真实的。 第二,艺术不是功利的活动。反对把艺术定义为引起快感的事物。 第三,艺术不是道德的活动。审美意象在道德上无可褒贬。 第四,艺术不具有概念知识的特性。意象性这个特征把直觉和概念区别开来,把艺术和哲学、历史区别开来。 第五,艺术不同于自然科学和数学。数学的精神与科学的精神是诗歌精神的最公开的敌人 结论:艺术是抒情的直觉,“是情感给了直觉以连贯性和完满性;直觉之所以真是连贯的和完整的,就因为它表达了情感,而且直觉只能来自情感,甚于情感。”

8-1 十九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

第八章十九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一) 第八章 授课题目:十九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自然主义的理论主张、思想艺术特点和发展状况; 理解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掌握左拉、莫泊桑、波德莱尔创作的社会价值及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卢贡——马卡尔家族》的社会价值及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十九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 教学方法:互动式的讲授;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授课时间安排: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自然主义的理论主张、思想艺术特点和发展状况 自然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 19世纪下半叶,欧洲资本主义获得长足发展,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50至70年代,法国处于第二帝国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同时进行殖民扩张。拿破仑第三在政治上实行高压政策,迫害共和派。由于他在军事上的无能,导致1870年以色当战役的惨败。普法战争的爆发表明普鲁士日益强大,欧洲的几个强国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的尖锐矛盾。第二帝国的败北加深了民族矛盾,由此产生了1871年的巴黎公社。巴黎公社也是社会主义思潮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法国第三共和国时期,当局为了转移矛盾,制造了轰动一时的德雷福斯案件。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实证主义、唯意志论、直觉主义等哲学思潮广泛流行。 这就是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 自然主义在思想上受到实证主义、遗传学说和决定论的深刻影响。它的哲学基础是孔德(1798—1857)的实证主义。实证一词即“实在”、“确定”、“精确”的意思。孔德的实证哲学(《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只研究具体的事实和现象,而不追究事实和现象领域内的本质与规律性。他把一切现象看成不变的自然规律,不去探索原因和目的。孔德力图将哲学融化于自然

美学知识点总结67875

美学知识点总结67875 一、美学的创立与发展美学之父鲍姆嘉通,1750年,他写了一本名为《Aesthetics》的专著。我国理论界把它翻译为“美学”。他的美学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是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 2、“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二、美学研究的对象我国有关美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美的问题(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第三,艺术问题。第四,审美关系。第五,审美活动 三、美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哲学思辨法(自上而下)、自古希腊到德国古典美学这种方法一直占主导地位。从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作哲学分析,通过理论思辩和逻辑推演的形式,在客观上把握美学研究的对象,通过对象的表层结构把握对象的深层本质。九世纪德国的费希纳(1801-1887)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来代替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美学”。所谓“上”,是指哲学体系与基本命题而言,所谓“下”是指具体的审美经验。自此以后,西方美学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

1、侧重于对审美经验作各种心理学、生理学的解释。美学对心理学的依赖加重了。著名的格式塔(完型)心理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美学的结合。 2、强调美学的具体运用、特别是对艺术批评与鉴赏的具体运用,反感传统美学的诸如“美的本质的抽象思变。 3、派别纷呈,符号美学、现象学美学、精神分析美学、完型心理美学、自然主义美学等。把美的现象作为一种经验事实,或侧重于外在现象的描述,或层中与主体内眦经验的分析,注重事物外在的表面的就事论事的研究,强调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审美对象进行实证的考察。所以也可称之为科学美学。 现代西方美学分析日益细密深入,但同时又远离美学基础理论而是综合的力量削弱。早期英国经验派开始的从审美对象研究向审美意识的转移,至此已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美学技术化、实证化了,相当多的现代西方美学研究实质上已降格为艺术学,甚至成为艺术鉴赏学。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一、西方传统美学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在和谐毕达哥拉斯对整体进行了区分,即把整体分为和谐的和不和谐的。和谐在于比例和平衡。和谐的比例的审美本质在于,它说明了部分和整体以及统一的整体中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只有比例适度,才能构成恰当的数量关系,组成整体的和谐之美,如黄金分割定律在人身体上的应

美学观点集

鲍姆嘉登(A.G.Baumgarten 1714-1762)是德国普鲁士哈利大学的哲学教授。美学之父。他关于美学的主要观点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他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人感性认识的学科。 鲍姆嘉登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知、情、意三方面。研究知或人的理性认识有逻辑学,研究人的意志有伦理学,而研究人的情感即相当于人感性认识则应有"Aesthetic"。"Aesthetic"一词来自希腊文,意思是"感性学",后来翻译成汉语就成了"美学"。1750年鲍姆嘉登正式用"Aesthetic"来称呼他研究人的感性认识的一部专著。他的这部著作就被当作历史上的第一部美学专著。 二是鲍姆嘉登认为:"美学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鲍姆嘉登之后,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德国古典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西方近现代美学三个重要阶段 在德国古典美学阶段, 康德和黑格尔对美学卓有贡献,形成了美学学科产生以来第一个,也是西方美学史上的第三个高峰。康德以他的三大批判著称于世,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提出并论证了一系列美学根本问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美学理论体系。 康德之后,黑格尔把德国古典美学推到了顶峰,成为德国古典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美学以前的西方各美学思潮的集大成者。 康德:古典美学的奠基者,游戏说,其核心在于想象力和知性之间的(协调一致)。 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到过的概念是(自由游戏) 认为美不含功利性,至于审美主体的自由创造的“心意能力” 康德说优美“直接在自身携带着一种促进生命的感觉”,说明其论述着手的角度是(审美效应) 康德分析崇高,认为其特征是“无形式”的著作是(《判断力批判》,真正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认为,崇高的事物往往是巨大的,巨大表现在(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判断力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分为(决定判断力,反思判断力) 反思判断力是康德的美学概念,指的是从特殊的事物和感受出发去寻找普遍的概念、规律,它能够达到普遍性是因为它只涉及对象的形式而不是质料 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从绝对理念出发,认为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对悲剧的最大贡献是(将辩证思维运用到悲剧分析),认为“喜剧是压倒观念 完善了游戏说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把美看作“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学讲演录》中所划分的艺术分为三类,三种艺术类型是(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而这一分类的出发点是(美的理念的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 曾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这说明(美是诉诸感性的) 近现代西方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美学思潮有 德国费希纳的"实验美学":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心理学物理学的创始人。 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心理 代表作:《实验美学论》(1871)和《美学导论》(1876),美学初探:1876 观点:在哲学上费希纳是一个唯心主义泛灵论者,他认为凡物都有灵魂,心和物是不可分的,心是主要的,物只是心的外观。 他提出,美分为广义的与狭义的两种,广义的美指能唤起愉悦性的一切东西,狭义的美指在审美和艺术中能使人感受到高尚快感的东西。这两种美都受制于条审美心理学原则,他称为“审美阈”、“审美加强”、

唯美主义(王尔德)

什么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19世纪30年代,法国诗人、小说家奥菲尔·戈蒂埃最早抛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 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唯美主义的形成 唯美主义思潮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浪

漫主义诗人济慈是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他说:“美的东西就是永久的欢乐。”法国作家戈蒂埃是由浪漫主义向唯美主义过渡的作家。他反对艺术的功利主义,主张纯艺术,追求形式美,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戈蒂埃成了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 奥斯卡·王尔德作品:《坎特维尔的幽灵》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的主要代表罗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义运动。 唯美主义的真正代表是奥斯卡·王尔德(1856-1900),他是唯美主义创作的实践者,又是唯美主义理论的倡导者。就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说,王尔德认为,艺术应该超脱现实,游离人生。“现实的事件都是艺术之敌。一切艺术的坏处都是从实感产生。自然就是明白,明白就不是艺术。”一切拙劣的艺术都是从复归自然的描写和客观地描述人生而产生的。因此,认为凡是“回到生活和自然”的艺术都是坏的,

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

1.历程:19世纪中叶的法国开始萌动。60年代,龚古尔兄弟相继发表的理论和作品,标志着自然主义文学的诞生。60年代后期,特别是80年代,左拉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论文,对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作了全面的总结和深入的阐述,并创作了《卢贡-马卡尔家族》,成为自然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70年代末,左拉周围聚集了一群年轻作家,莫泊桑、于斯曼等,他 ,被视为自然主义的盛举。80年代中,“梅塘集团”解体,法国自然主义开始衰落,而影响却逐渐蔓延至全欧洲,尤其在德国声势浩大。 2.理论:自然主义是对批判现实主义的继承、变异和发展。受科学技术进步的触动,在实证哲学、进化论、遗传学、生理学等学科成果的启发和影响下发展起来。“科学”、“真实”是自然主义追求的目标。 3.风格:平和、冷静、无动于衷的叙述文体。作家在作品中竭力隐去,少有议论。为20世纪许多流派所吸取。 4.评价:自然主义把人类社会等同于自然界,把人等同于任何一种生物,因而常以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的理论来解释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忽视甚至无视人的社会属性,引发出许多错误的结论,也描写了大量酗酒、淫荡、神经质等畸形变态的现象。但总体来说,以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审视人的行为和心理,体现了自然主义要科学、准确地剖析人的努力,是有益于丰富人对自身复杂性的认识的。 5.代表作家:法国龚古尔兄弟、左拉。 (二)唯美主义文学 1.发展历程:发端于30年代的法国。诗人、小说家戈蒂耶最早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成为唯美主义的纲领性口号。他精心构思的小说《莫班小姐》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之一。60年代,巴那斯派在诗歌创作中精雕细刻、追求格律的工整和形式的完美,形成了又一次唯美主义的高潮。 英国的唯美主义晚于法国,但是理论更完备,创作更丰富,影响也更广泛。40、50年代出现的先拉斐尔兄弟会是唯美主义的先声。80、90年代,英国唯美主义达到高潮,涌现了王尔德、佩特等一批作家、批评家。王尔德被公认为是唯美主义的集大成者。90年代末,他退出文坛,英国的唯美主义思潮随之进入尾声。 2.理论:反对艺术服务于政治、反对艺术受制于金钱。既反对文学的政治功能,也反对文学的道德教化。于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美,便成了艺术追求的唯一目标。 将“美”与“善”和“真”剥离。认为艺术的任务不应是反映现实,而应是以艺术的“美”去遮蔽现实的“丑”,使人们在美的艺术中获得愉悦的享受,从而摆脱现实带来的痛苦。他们甚至主张,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不是艺术应当人生化,而是人生应该艺术化。 3.风格:作品大多精巧考究、空灵飘逸、华而不实。新颖雕琢有余、思想深度不足 4.评价:唯美主义在一定意义上肯定了艺术的独立价值,提高了艺术的地位,但对功利性和现实性的彻底否定,又在实际上贬低了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5.代表作家:泰奥菲尔·戈蒂耶、奥斯卡·王尔德

0037美学自考考点整理(超详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 (一)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这样一门学科 代表人物: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 作品:《大希庇阿斯篇》(西方文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的著作) 影响:从柏拉图开始,研究美本身、美的本质就成了美学的主要问题和对象 美学在古希腊没成为一门学科,但开始研究美本身、美的本质 (二)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来源于: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 作品:《美学讲演录》(朱光潜先生译为《美学》)“美的艺术哲学”(philosophy of fine art) 理论:美学等同于艺术哲学 问题是研究艺术已经有了艺术学艺术原理,为什么还要美学? 回答是要从哲学的高度研究艺术,用哲学的眼光来考察艺术的美,有一种哲学的品格和高度,因而有很多美学家认为美学就等同于艺术哲学。 (三)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1、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起源:英国的经验派 逻辑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即分析哲学)认为只有能够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东西才是有意义的,才能够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 (1)分析哲学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 后期提出一个著名命题:“语词的意义即用法(或译‘在其使用中’)” 认为“与美学相联系的、最重要的可能是审美反应”→这实际上把美学研究的重点专项人们的审美经验。 (2)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艺术即经验》 主张以审美经验为美学的研究对象 (3)美国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 主张放弃对美作形而上学的探讨,而强调对人们的审美经验作尽可能客观的描述

美国自然主义文学

美国自然主义文学 (美国文学经历了从浪漫情绪到现实情绪再到绝望情绪的历史变迁。) 社会背景 (1)随着美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原先平静和谐的农业文明被打破,由开始那种“远方小山村”的回忆转化为后来对农村生活的无奈和悲叹;田园化和理想化的“农村镀金主义”价值观念逐渐被冷漠与恐惧的“自然邪恶论”所代替,并逐渐引发了后来自然主义文学的决定论和悲观主义情绪。 (2)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农业文明语境下的大众理想和偶像受到普遍怀疑,那种坚定的宗教信仰与怀旧的国民心态随着工业化进程逐渐走向死亡。然而,旧的理想与偶像的消失需要新的理想和偶像的补充和替代。新的工业资本家取代了上帝或精神寄托者的位置,成为美国新文化中大众理想与偶像的代表。(3)从社会层面上讲,传统小说中的和谐社会转化为残酷竞争社会,传统小说中的“父亲”与“家庭”则转化为竞争社会中的“老板”与“工厂”。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所形成的社会分工代替了原来农业文明中的社会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不再是依据明显的家族或政治遗传权力形成的等级制度,而是一种按照

经济生产和劳动分配形成的等级制度。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原来依靠国家机器维持的统治体制逐渐转变成依靠经济机器维持的社会统治。 (4)随着经济垄断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统治自己的东西变成一种“无形的铁手”,人们在生存的斗争中会觉得有一种难以理解的力量总是在控制着他们,但又不知道这种力量到底是什么。自然主义所叙述的就是社会主体在生存中抗争、在注定的失败中堕落以及在悲剧性的结局中灭亡的故事。但是,这种悲剧化的叙述并不是自然主义作家故意追求艺术效果的产物,而是对当时美国现实的一种心理反映,暗含了作家意识形态和对社会的价值观念判断的转变。 美国自然主义文学 (1)自然主义文学作家注重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表现主体对自然和社会的生理和心理反映,标志着社会文化意识从理想化到工具化的价值观转变。 (2)作为社会成员行为和动机的内驱力,大众深层意识的转变是社会价值观变迁的主要内容。自然主义文学作家聚焦人类的深层意识和欲望冲动以及未曾探测的阴暗角落,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怎样使人

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文学概述 一、自然主义文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这一时期,法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但社会动荡不安。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两次科技革命使科学理性精神空前高涨,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开始更多地思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并试图将二者加以融合。第二帝国的暴力统治,普法战争的失利,以及巴黎公社对社会的冲击,使法国社会的各种矛盾空前激化。这些成为自然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哲学只研究事物的表象与事实,并不去探求事物内部的本质与规律。孔德强调艺术(包括文学)应该努力去探索人,但在孔德看来,人的生理条件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它决定了人的社会性,因此主张以人的病理状态作为道德研究的基础。接受了实证主义哲学观点的泰纳提出了“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的论点,但在这三要素中,他更强调种族因素,即先天的生理遗传因素及特定的民族因素。遗传学家吕卡斯的《自然遗传论》把人的一切病况都归结到遗传问题,认为一个人的过失通过遗传可以危害整个家庭,并可能波及整个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贝尔纳的《实验医学研究导论》更是将实验论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他强调精确地研究现象发生的条件,认为在研究任何事物时都必须探求其特性和环境。另外,贝尔纳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这些理论都深刻地影响了自然主义文学,并成为自然主义文学得以产生的思想基础。 法国是欧洲现代国家中最直接地接受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衣钵的国家,柏拉图提出的摹仿说最深刻、最直接地影响了法国作家。十九世纪上半叶,以摹仿论为基础的现实主义在法国空前繁荣。而自然主义作家同样认为,真实是文学的生命,这与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相同,他们也的确深受现实主义的影响。左拉不仅对司汤达、巴尔扎克这样的现实主义大师推崇备至,甚至把他们看作是自然主义之父。他还提出自然主义小说应该以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为典范,像福楼拜那样坚守客观冷静的创作原则。悠久的摹仿论传统、发达的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的科学理性精神相结合,使自然主义最先在法国产生。 最早具有自然主义特征并取得创作实绩的是龚古尔兄弟。他们注重对社会风俗细致的描绘,而且多写病态人物,开始用生理学,甚至病理学的方法来研究人。埃德蒙·德·龚古尔认为他们兄弟的所有的作品,落点都在神经官能症上。《杰米妮·拉赛朵》是他们的代表作,被看作是自然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小说写了一个女佣悲惨的一生,她爱上了一个好吃懒做的男人,被逼得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最后贫病而死。龚古尔兄弟把主人公当作一个病例来进行解剖分析,正如他们在这部小说的序言中所说:“在感官享乐的赤裸裸的逼真描绘的后面,隐含的是对性爱心理的临床研究。”龚古尔兄弟的创作为自然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左拉是法国自然主义无可争辩的创建者,他以自己的创作实绩和理论建树成为法国自然主义作家的核心。围绕他形成了一个自然主义的“梅塘集团”,这个集团除左拉以外还包括莫泊桑、阿莱克西斯、瑟阿尔、于斯曼和厄尼克。这个集团中几位作家的合集《梅塘晚会》于1880年问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在法国,除了龚古尔兄弟和左拉外,其他自然主义的重要作家还有莫泊桑,他是“梅塘集团”的重要成员。他的很多作品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色彩,如《女雇工的经历》、《泰利埃公馆》、《温泉》等。另外还有阿尔封斯·都德,他的作品风格独特,一定程度上游离于自然主义。但由于受到左拉、龚古尔兄弟的影响,也明显存在自然主义的倾向。他的剧本《生存竞争》便被认为是“舞台上的达尔文主义”。 随着左拉的《实验小说论》(1880)、《自然主义戏剧》(1881)、《自然主义小说家》(1881)等自然主义理论著作的问世,自然主义在19世纪80年代进入兴盛期。,在这一时期,自然主义传到了欧洲其它国家,产生了较大影响。德国出现了自然主义的杂志《社会》等,并且在自然主义戏剧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俄国在1873年就翻译了左拉的作品。瑞典、希腊、意大利、波兰、丹麦等国也出现了一些自然主义作家,取得了一定的创作实绩。此后,自然主义又影响到了欧洲以外的国家,日本产生了像岛崎藤村的《破戒》和田山花袋的《棉被》等优秀的自然主义作品。美国小说家德莱塞的《嘉莉妹妹》等作品也明显地受到自然主义的影响。自然主义也进入了拉丁美洲,出现了一些带有自然主义色彩的作品。 二、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 (一)科学理性精神关照下的真实观 自然主义十分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可以说,真实性是自然主义的最高原则。龚古尔兄弟力图描绘“真实的生活”,将目睹过的故事写入文学作品,左拉更强调说“小说家最高的品格就是真实感”,而“真实感就是如实地感受自然,如实地表现自然”。但是,虽然自然主义推崇现实主义大师们,也深受现实主义的影响,但自然主义毕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新的文学思潮,所以自然主义所倡导的真实性与现实主义的真实性有着本质的不同:现实主义执著于典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分析《天使,望故乡》的精神主题 2 对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的研究 3 On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A Comparative Study on Fitzgerald and Dick Diver 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Gratitude Expressing Approach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Relatives 5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6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 7 解读《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 8 凝视与对抗:《屋顶丽人》中的两性战争 9 论《野性的呼唤》中对人和自然和谐的呼唤 10 浅谈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方法 11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美式幽默风格的翻译 12 培养中学生认识并有意识的使用词汇记忆策略 13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14 中式菜名的英译 15 英语新闻的互文性研究 16 汽车商标词的翻译特征和方法 17 跨文化视角下研究英汉民俗词语的不等值翻译 18 相同之爱,不同诠释——从美剧《吉尔莫女孩》看东西方母女关系之异同 19 英汉禁忌语异同之分析与比较 20 浅析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数 21 浅析目的论下宣传标语的英译失误 22 论《奥兰多》中双性同体观 23 中英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 24 论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的象征主义手法—以《玻璃动物园》为例 25 “土生子”叛逆精神探源 26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Color Term and Its Chinese Translation 27 美国梦的矛盾心理-伟大的盖茨比主题分析 28 英语阅读有效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29 翻译美学理论下的唐诗英译意境美研究 30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31 浅谈企业形象广告设计 32 Cooperative Learning: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Junior Students’ Integrative Language Ability 33 方位介词“over”的隐喻含义研究 34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35 从礼貌原则看英语委婉语的构成和社会功能 36 浅析爱默生的《论自助》——人生自主的源泉 37 A Reflection upon American Heroism Based on Reviews of Hollywood Movies 38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39 英语政治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40 如何提高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外国文学(二)第八章 十九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流派

第八章十九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流派 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文坛,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浪漫主义余波犹存,现实主义方兴未艾,新的文学流派陆续出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源于法国的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一)自然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 1、十九世纪后期尖锐的社会矛盾加深了人们对理性的失望、对人性的怀疑; 2、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心理和文化观念,促成了各种弘扬科学主义的理论;特别是遗传学、 医学的发展导致了对人的认识的变化: ①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认为研究任何实物的性质都必须探讨其特征和环境,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因果性、 必然性和规律性;以法国遗传学家吕卡斯医生为代表的“自然遗传论”则认为一切肉体的精神的病都跟遗 传有关,酗酒、纵欲、犯罪、疾病等都会遗传; ②孔德(1798一1857)的实证主义哲学主张科学只研究具体的事实和现象,认为人的社会性取决于生理条 件,应以人的病理状态作为道德研究的基础。 【实证主义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移入哲学和社会学,反对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科 学主义”思潮,对以后的西方哲学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③泰纳(1828一1893)把孔德的观点引入文学研究,提出了决定文学发展的“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的 理论,主张文学综合研究人所受到的各种影响,特别是种族影响。 【种族包括人的先天的、生理的、遗传的和特定民族影响等因素;环境包括物质和社会两重因素;时代 包括文化和当时占优势的观念等因素。】 (二)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 1、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将客观性、真实性视为文学创作的首要原则,但反对选择、提炼生活,而是 “照相式”地实录社会生活; 2、全面反映时代面貌,让底层人的生活大量进入文学作品; 3、写人时注重表现人的生物属性(用遗传学、生理学、病理学观点解释人的性格),排斥典型化原则; 4、淡化情节,铺陈日常生活琐事; 5、使用平和、客观、冷静的叙述文体。 (三)自然主义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自然主义文学形成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盛行于七、八十年代;它源于法国,然后流传到欧洲其他国家。 动的领袖和理论体系的建构者,以他为首的“梅塘集团”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创作的核心力量。 §爱德蒙·龚古尔(1822--1896) 茹尔·龚古尔(1830-1870) ·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开创者; ·两人的小说以写实为主,人物大都实有其人,使用观察所得的详细记录作为写作素材; ·代表作是《日尔米妮·拉塞德》: - 取材于作者对家中女仆观察的记录,描述农村姑娘日尔米妮·拉塞德饮酒、纵欲的人生悲剧; - 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 §左拉——法国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和理论家(见第二节) §莫泊桑——短篇小说大师(见第三节) “突破”的活动和“自由剧场”的戏剧活动等; §霍普特曼(1862—1946)

解读《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

摘要:作为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为了“艺术而艺术”是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精髓,他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象征、重复、明喻、暗喻、“三段式”叙事手段等艺术技巧在王尔德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中的运用,赋予了作品形象美、音乐美、色彩美等美,给读者带来了感官上的愉悦。 关键词:夜莺与玫瑰; 唯美主义; 艺术技巧; 形象美;音乐美;色彩美 一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认为“美”才是艺术的精髓。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美的之上主义”。它形成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提倡“为艺术而艺术”、一味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的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Movement) [ 1 ]。 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英国著名作家、诗人、戏剧家、艺术家奥斯卡·王尔德是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维多利亚时代文学之所以伟大的部分原因就在于以王尔德为首的唯美主义文学在英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彩重墨”。[ 1 ]童话历来被认为是他唯美主义理论最理想的载体。本文将从艺术技巧使用的角度解读王尔德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 二《夜莺与玫瑰》中运用的艺术技巧及其中的美 王尔德是形式的信奉者,无论是理论上的召唤,还是文学创作的实践,都说明形式是王尔德孜孜以求的。王尔德唯美主义对形式( form)强烈的爱好,对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的追求,在童话《夜莺与玫瑰》中具体体现在丰富多彩的积极修辞在作品中的运用。 积极修辞( active rhetoric)是相对“在形式上要求…明确?、…通顺?、…平匀?、…稳密?,偏于…记述的?”消极修辞(passive rhetoric)而言的,它“是偏于…表现的?,…以生动地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的?,因而是…具体的、体验的、情感的?。它…对于形式本身也有强烈的爱好;对于语辞的形、音、义都随时加以注意和利用?,不但要…使人明白?,还要…使人感动?。强调带有感情色彩地…表现?自己的思想,追求美感,追求动人[ 2 ]。 《夜莺与玫瑰》一文中所使用的积极修辞手段包括:词法手段中的头韵、选词手段方面描述性形容词和具体动词的恰当使用;喻格手段中的明喻、隐喻、拟人、层进、突降等;叠词手段;句法手段中特殊句式修辞手段如:重复句、倒装句、修辞问句、句式变换修辞等;篇章手段有象征;语篇技巧辞格如描述、“三段式”叙事手段以及通过运用多种语言手段和华丽的词语来表现王尔德风格特征的风格手段等。正是这么丰富的积极修辞手段的运用,才创造出了这篇形象鲜明、语言柔美、结构精巧、韵律无穷的经典之作。 (一)象征手法与形象美 《夜莺与玫瑰》是王尔德《快乐王子童话集》中的一篇,它讲述了夜莺为帮助一个穷学生实现其爱情愿望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用荆棘刺破胸膛将心脏流出的鲜血和连夜对月而歌的音乐换来寒冬里红宝石般美丽的玫瑰,但玫瑰最终却为学生所弃的故事。一个动人却令人心酸的爱情故事! 但真正懂得爱情的并非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而是那只懂得爱情并愿意为爱情牺牲生命的夜莺。作品大量地使用了象征手法,把幻想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这是童话创造的一种常用手法。“为了表现某种性格或说明某个事理,作者从生活中找出某些人、物、现象,甚至某种社会观念的性格、性质和特征,集中到童话形象上,然后又赋予其个性,并使之依照这一个性去说话、行动,从而达到象征的目的”[ 3 ]。文章中rose象征了美丽的爱情,只有呕心沥血甚至付出生命才能获得它,它也代表着王尔德一生追求的至高无上的美;而夜莺则象征了追求真挚爱情的人,它为得到rose (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夜莺就是王尔德美学思想的化身。夜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有如王尔德对至高无上的美和艺术的追求;年轻学生象征着装满书本知识而缺乏感情敏感度,并且对爱情没有执着追求的功利主义者;当年轻学生怀疑夜莺的真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