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第2单元夜归鹿门歌 注释及译文 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 课件

表面上是写“水” 和“鸟”有情——好 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 有情。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寓 有作者的寄托: ●“流水”喻“一去不返”之意,表示自己归 隐的坚决态度;
在这个天地里, 与尘世隔绝,惟山林 是伴,只有他孤独一 人寂寞地生活着。
• 下面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
• 诗中所写 “夜归”的“归”途 实际上是在写什么?
诗中所写: 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 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
的隐逸道路。诗人是洒脱的 但同时也带有隐隐的失落、 无奈和惆怅。
王诗意境充满变化:归山之始的悠然 自得,归隐途中的黯淡凄凉,归到嵩 山的恬静澹泊 。
相同点: 王孟的诗歌都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恬淡。
不同点:
孟诗中夹杂了尘世的喧嚣突出自己的 超脱与潇洒,幻想和期望;孟诗用白描,着墨清 淡。
王诗主要借助自然的景观,寄托归隐 的悠然自得,决心归隐的冲淡平和;景中有情, 情景交融。
9.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6.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上,勤奋会得到报偿,而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 3. 这世上没有所谓的天才,也没有不劳而获的回报,你所看到的每个光鲜人物,其背后都付出了令人震惊的努力。请相信,你的潜力还远远 没有爆发出来,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
2、生活的激流已经涌现到万丈峭壁,只要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壮丽的瀑布。 6、沙漠里的脚印很快就消逝了。一支支奋进歌却在跋涉者的心中长久激荡。 6、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 9.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4、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4、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1.不要抱怨,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这种状况大部分是自己造成的。 4、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 4.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5. 不要把时间、财力和劳动,浪费在空洞多余的话语上。永远以用心乐观的心态去拓展自我和身外的世界。 3、开启中考成功之门,钥匙有三。其一:勤奋的精神;其二:科学的方法;其三:良好的心态。 4.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6、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2.抱最大希望,尽最大努力,做最坏打算,持最好心态,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成事实的,太阳总是新的,每天 都是美好的日子。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2.2 夜归鹿门歌

-2-
Y H 夜归鹿门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岳阳楼 菩萨蛮(其二)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 襄阳”。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 “王孟”。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 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
-10-
Y H 夜归鹿门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岳阳楼 菩萨蛮(其二)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 留别》)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 别》)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解词义
(1)天姥连天向天横.
横:遮断。
(2)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3)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震响。
(4)惟觉.时之枕席
觉:睡醒。
(5)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等待。
(6)凭.轩涕泗流 3.解多义
-5-
Y H 夜归鹿门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岳阳楼 菩萨蛮(其二)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以字行,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曾隐居鹿门山。
开元十六年(728),至长安应试,落第回乡。
开元十七年至二十年,漫游吴越等地。
二十五年,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不久即辞归养病。
二十八年,友人王昌龄自岭南赦还,相见欢饮,食鲜疾发而卒,年五十二。
两《唐书》有传。
孟浩然可谓一生布衣,过的虽是隐居与漫游生活,但并未忘情仕进。
他和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并称“王孟”。
许《彦周诗话》云:“孟浩然、王摩诘诗,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
”他的诗风格冲淡清幽,但“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卷五引《吟谱》)。
尤工五言诗,谢榛云:“浩然五言古诗近体,清新高妙,不下李、杜。
”(《四溟诗话》卷二)现存诗二百六十余首,有《孟浩然集》传世。
【原文】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 [1] ,渔梁渡头争渡喧 [2] 。
人随沙岸向江村 [3]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4] ,忽到庞公栖隐处 [5] 。
岩扉松径长寂寥 [6] ,唯有幽人自来去 [7] 。
【注释】[1]山寺:指鹿门寺。
[2]渔梁:当作“鱼梁”。
《水经注•沔水》:“沔水中有鱼梁洲,庞德公所居。
”[3]岸:一作“路”,一作“道”。
[4]开烟树:一作“烟中树”。
[5]庞公:即庞德公,东汉襄阳隐士,避世隐于鹿门山。
[6]岩扉:石门。
[7]幽人:隐逸之士。
【译文】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在山谷中回响,渔梁渡口处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树渐渐显现出来,好似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相对的山岩和松间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居的人在此来来去去。
【解读】诗题“鹿门”下,一本有“山”字,一本有“寺”字。
鹿门山,在今湖北襄樊市东南。
《清一统志•湖北•襄阳府》:“鹿门山在襄阳县东南三十里。
《襄阳记》:‘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
最新高中语文第07课夜归鹿门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7课夜归鹿门歌1.作家作品孟浩然(689—740),名,字,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
世称,盛唐的次要作家之一。
与王维齐名,并称“”。
早年隐居家乡襄阳四周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奇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何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22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毕竟无成。
开元25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
不久,张九龄罢相,仍返故居。
开元28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病疹发背,治疗将愈,因尽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终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的诗多写和,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予本人的性情,言语清淡,意境高远,多自然超妙之趣。
有《孟浩然集》。
诗歌名篇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2.创作背景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的岘山四周,汉江西岸,名为“南园”。
鹿门山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绝对。
汉江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带家眷,隐居于鹿门山,因而,鹿门山便成了隐居圣地。
孟浩然早先不断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中,后来,在长安谋仕不遇,游历数年后,打算步庞德公以后尘,隐居鹿门山。
但是,只是间或去住住,不过是标榜隐居罢了。
所以题曰《夜归鹿门歌》,虽有写实之意,但次要还是表明归隐的志趣。
3.诵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以下字词与句子。
昼:昏:岩扉:惟:幽人:1.浩浩然孟襄阳山水田园诗派王孟隐居闲适羁旅愁思3.白天;傍晚;岩洞的门,这是说他住处的简陋;只需;泛指隐者,这里是诗人自称。
1.这首诗是怎样运用对比衬托手法的?有什么作用?用沉缓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对比出佛门的清静和凡尘的纷繁杂乱同是乘舟,却是两个方向,两处归宿,两种心情,凡人自与幽人不同,此为二比;末句的幽人即指庞公,又是自况,隐含引为同类之意,此为三比;上四句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后四句则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两个不同的世界,此为四比通过以上四比,既比出了诗人与时人的相异的地方,又比出了与前贤的相通的地方,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抽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2课《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2课《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及反思《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方法。
2、感知诗歌意境,感受诗人洒脱的胸怀及隐逸志趣。
教学重点1、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把握诗歌意境,领悟感情。
2、理解惟有幽人自来去所体现的诗人复杂的心绪。
教学难点“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所蕴含的复杂感情。
学情分析及预习要点1、已经懂得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2、预习诗歌内容,熟读诗歌。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问题点拨:问题点1:“夜归鹿门歌”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学生讨论明确:夜“夜”表示时间,归“归”表示事件,鹿门“鹿门”表示地点,从注释①、②可知关于鹿门的两个信息:诗人孟浩然曾隐居鹿门;东汉隐士庞德公曾隐居鹿门山;教师补充:孟浩然家住襄阳城外岘山附近,在汉江西岸,而鹿门山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乘船前往数十时可达。
﹙教师补充: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唐代诗人。
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少时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到长安应进士举,失意而归。
张九龄镇荆州时,招致幕府。
后病死。
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高远,多自然超妙之趣。
与王维并称于诗坛。
﹚“歌”表示一种文体,说明这首诗是一首古体诗,与《长恨歌》中的歌意思相同。
问题点2:联系陶渊明《归园田居》和孟浩然生及平鹿门山这个特殊的地方你能体会到诗的题目中暗含的情感吗?师生共识:诗歌的题目可知这首诗应该是写孟浩然由岘山夜归鹿门的情形,可能与归隐之情有关。
二、学生朗读诗歌,老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
1、个别朗读,集体朗读。
﹙教师指导诵读节奏,七言古诗,“二二一二”节拍﹚2、教师以问题点拨学生感知诗歌整体意思。
点拨问题:1、假如以“周末回家”为题写一段文字,你准备写什么?讨论明确:周末回家回家心情,途中所见,回家后的心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夜归鹿门歌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夜归鹿门歌本课话题——超然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两句营造了一个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人在活动,“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隐藏着诗人仕途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抑郁不平之气。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在演艺界,陈道明显得有些神秘。
演艺圈中经常会有很热闹的聚会,再清高的演员,也很难彻底回避这种事情,陈道明却很少出入这样的场合。
陈道明不喜欢接受采访,因为他觉得采访很多时候都是在说废话。
近几年,陈道明逐渐理解了制片方的宣传需求,也参加了不少集体性的新闻发布会,但他的原则仍然是“只回答有含金量的提问”。
也正因为他过于低调,人们对他的评价总是清高、孤傲。
演艺圈是个大染缸,无数艺人沉溺其中经不住诱惑而渐渐迷失自己。
但陈道明始终保持深居简出的生活状态,他就像一个隐士一样,特立独行。
从根本上说,如果没有超然的思想境界,陈道明是不可能做到这点的。
2人教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 3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弘一法师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洪应明[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寂寥.(li áo) 岩扉.(f ēi) (2)多音字乘⎩⎪⎨⎪⎧(ch én ɡ)乘车(sh èn ɡ)千乘之国 栖⎩⎪⎨⎪⎧(q ī)栖息(x ī)栖栖第2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夜.归鹿门歌(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第3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2)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3)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

月亮 烟树 岩扉 松径 ——月夜山景图
赏析诗歌
画面一:黄昏江景图
1、诗中写了什 么时间、地点、 人物及其活动?
——黄昏;渔梁 渡头;人们争渡 回家,我归鹿门。
2、诗人听到了 什么?看到了什 么?诗人所见所 闻各有什么特点? 诗人心情感受如 何?
——钟声、喧闹声; 争渡情景;钟声显示 了山寺的安宁僻静, 渡头的喧哗声显示了 尘世的杂乱喧闹;诗 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 神情、潇洒超脱的襟 怀隐然可见。
结合全诗,试赏析本诗的对比艺术。
①前四句中,“山寺”句以钟鸣 衬托 隐居地环境的清幽,而这又 与争渡的喧嚣 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四句人“向江村”,而我却“归 鹿门”,更是表现了诗人与世人的 相异之处。 ②后四句中,静态的环境描写与动 态的人物描摹形成对比,比出了诗 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表现了诗人 对于先贤的仰慕之情,从而塑造了 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3、4句和1、2句有什么关系?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第3句和第4句分别是对第2句、第1句的承接,进一步补
此充处。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诗人什么感情?
——动静结合、对比;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向往 隐居、怡然自得之情。(悠然的钟声 — 嘈杂的人声 佛门清 静 — 尘世纷繁)
画面二:月夜山景图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 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 遥闻箫鼓奏。
小 结
这首诗写“夜归” 的“归”途,实际上是从 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 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 了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 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 构成了一种独到的意境。
九、知识迁移。(请同学们自己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自 知识迁移 己鉴赏一首诗歌)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课件(22张PPT).ppt

比较《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在意境上的异同
同:意境优美恬淡,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和闲适自得的心情。
异:《夜》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等 景物,通过尘世的喧嚣突出自己的超脱与潇洒,构成的意境 平淡自然,幽美恬淡,
《归》诗寓情于景,借助自然的景观,意境也充满变化。归 山之始悠然自得;归隐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景 物,又使得诗歌意境带上黯淡凄凉色彩,最后归隐闭关的恬 静淡泊。
诗歌中: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隐逸的道路。
这首诗除了诗人隐逸的志趣与超然自得外,你还能读 出什么感情?
除了抒发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外,还有一种孤寂无奈之情。
(四)小 结
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 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了归隐的情 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成了一种独 到的意境。
鹿 门 歌
夜 归
孟 浩 然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学
1 、 知人论世,掌握诗歌相关的文学常识。
习
2、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目
3、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
标
及隐逸的志趣。
姓 名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 ,人称孟襄阳。
2.江边是什么样的景象?用“江边有_____” 的句式回答。
1、江边有人来人往的喧嚣; 2、江边有小贩的叫卖; 3、江边有讨价还价的争执; 4、江边有红尘的离愁别恨 5、江边有……
3、颔联的两句和首联的两句诗有什么关系?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夜归鹿门歌》注释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鹿门:山名,在襄阳。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⑵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⑶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
《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喧:吵闹。
⑷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⑸岩扉:石门。
⑹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白话译文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精心校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