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异位妊娠

合集下载

中医妇科学:第九章之三四节 异位妊娠

中医妇科学:第九章之三四节 异位妊娠

(1)气血亏脱证
❖ 【主症】停经,不规则阴道出血,突发下腹 剧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甚 或昏厥,血压下降。阴道后穹窿穿刺或腹腔 穿刺或B超提示有腹腔内出血 。
❖ 【舌象】舌质淡,苔白。 ❖ 【脉象】脉芤或细微。
❖ 【治法】止血固脱。
❖ 【方药】生脉散合宫外孕Ⅰ号方
❖ 丹参 赤芍 桃仁 人参 麦冬 五味子
兼有虚象,食欲 不振,脉虚弱者
酌加党参、黄芪补气
宫外孕Ⅱ号 加速包块吸收
消癥散外敷下腹部 复方毛冬青灌肠液保留灌肠
其他治疗
❖ 中成药:
大黄廑虫胶囊,口服,每次4粒,一日3次,适用 于宫外孕包块型。
散结镇痛胶囊,4粒,口服,一日3次。
❖ 外治法:
中药外敷 中药灌肠
临证思路(1)
❖ 异位妊娠因其妊娠部位不同,预后不一。 ❖ 输卵管妊娠须早期及时诊断(症状、动态血HCG水
预防及调护(2)
❖ 3.不稳定型异位妊娠的病人应:
卧床休息,避免过早起床活动,尽量减少体 位变动及增加腹压因素。
严格控制饮食,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同时作好外阴护理。
结 语(1)
❖ 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是妇产科急腹症之一, 临床以停经、腹痛、阴道出血三大症状为主。
❖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为宫外孕患者保存输 卵管,恢复生育能力开创了一条新路 。
❖ 宫外孕病机是血瘀少腹实证,治疗以活血化瘀 为主。
结 语(2)
❖ 宫外孕保守治疗的关键在于:
一是早期诊断,为保守治疗赢得时间; 二是杀胚,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动态观察β-HCG
的变化和B超监测,以判断胚胎是否存活。 三是若保守治疗无效,包块继续长大并有破裂
的趋势时,要及早改行手术治疗。

中医妇科异位妊娠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妇科异位妊娠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异位妊娠凡是宫腔外的妊娠,称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

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多见,常在停经6~8周时发生流产或破裂或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后即发病。

根据其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学“堕胎”、“痛经”、“搬癫”、“经漏”等病症,但由于多突然发病,出现虚脱症状,病势危急,因此又不完全与以上诸病相同。

发病原因,多因冲任不调,气血运行受阻,孕卵附着于宫腔以外部位,以致少腹蓄血,郁滞成瘀,不通则痛。

若一旦脉络破损,血溢于内,气随血脱,可致发生虚脱;如溢血积久不化,则可形成瘀块。

【诊断】本病的确诊,主要依靠典型病史与妇科检查。

1.一般多在停经6~8周内发病,有早孕反应,以往可有不孕史及慢性盆腔炎病史。

2 .常突感一侧少腹疼痛,可为剧痛。

伴肛门下坠感,腹部有压痛,反跳痛或移动性浊音。

3 .阴道不规则流血而量不多,有时可排出完整的蜕膜组织。

4 .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细弱、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症状,与阴道失血量不成正比,血红蛋白量呈进行性下降。

5 .妇科检查宫颈举痛、摇摆痛,官体稍大,附件不可对合或有包块,后穹窿饱满、触痛,穿刺见不凝固血液。

6 .小便妊娠试验呈阳性反应。

【治疗】本病大多突然发作,病情紧急、严重,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

如病情危重,必须立即手术治疗,一般者可以采用输血、输液、吸氧等抢救措施,术后给予中药治疗。

本病临床表现可分为3型:1.休克型输卵管妊娠破裂后引起急性大量内出血,呈现休克症状者,属中医虚脱证。

可见阴道少量出血,血色暗红,突然一侧下腹部剧痛拒按,面色苍白,脉沉细而弱,甚则冷汗淋漓,四肢厥逆,神志昏迷或半昏迷,脉微欲绝,或细数无力,舌质淡。

2.不稳定型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内出血不多,无休克征象者,或抢救休克后血压平稳者,属中医气滞血瘀证。

本型病情较休克型平稳,腹痛稍轻,拒按程度亦减,腹腔内出血可以初步形成血肿包块,移动性浊音渐趋消失,小便妊娠试验阳性或阴性,苔薄腻或黄腻,脉弦。

3.包块型异位妊娠未破或破裂流产后形成血肿包块者,属中医瘢证。

异位妊娠诊疗规范

异位妊娠诊疗规范

异位妊娠诊疗规范凡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

中医学古籍中未见有异位妊娠的病名记载,但在“妊娠腹痛〞、“经漏〞、“癥瘕〞等病证中有类似病症的描述。

异位妊娠包含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以及子宫残角妊娠。

宫外孕则仅指子宫以外的妊娠,不包含宫颈妊娠和子宫残角妊娠。

因此异位妊娠含义更广。

诊断一、中医诊断〔一〕未破损型1、病史多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响,可有盆腔炎病史或不孕史。

2、临床表现多无明显腹痛,或仅有下腹一侧隐痛。

3、检查〔1〕妇科检查子宫颈举摆痛,子宫稍大而软,与停经时间不符,一侧附件可触及薄壁边界多不清之囊性包块,压痛明显。

〔2〕辅助检查妊娠试验阳性或弱阳性。

B超提示宫内未见妊娠囊,于一侧附件区可见混合性包块,或包块中可见胎心搏动。

〔二〕已破损型1、病史同未破损型2、临床表现〔1〕停经:多有停经史,除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停经时间较长外,大多在6周左右。

亦有无明显停经史者。

〔2〕腹痛:在早期不明显,有时仅一侧少腹隐痛。

当输卵管破裂时,患者突感下腹一侧撕裂样剧痛,延续或反复发作。

腹痛可涉及下腹或全腹,有的还引起肩胛部放射性疼痛。

〔3〕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少,色黯。

有时可排出蜕膜管形或碎片。

〔4〕晕厥与休克:腹腔内急性出血及剧烈腹痛可导致晕厥与休克,其程度与腹腔内出血量与出血速度有关,但与阴道出血情况不成正比。

3、检查〔1〕腹部检查:下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以患侧明显,腹肌紧张不明显,可有移动性浊音。

〔2〕妇科检查:阴道后穹隆饱满,触痛,宫颈摇摆痛明显,子宫稍大而软,但比停经天数小;出血时子宫有漂荡感,子宫一侧后前方可触及肿块,边界不清,触痛明显。

陈旧性宫外孕的肿块边界稍清楚,但不易与子宫分开。

〔3〕辅助检查:妊娠试验阳性或弱阳性。

B超提示宫内未见妊娠囊,于一侧附件区可见混合性包块,或包块中可见胎心搏动,破损时子宫直肠陷窝有液性暗区。

后穹隆穿刺可抽出不凝血。

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异位妊娠诊疗方案一、病名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是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过程,俗称“宫外孕”。

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占95%,病因常由于输卵管管腔或周围的炎症,引起管腔通畅不佳,阻碍孕卵正常运行,使之在输卵管内停留着床发育,导致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

中医学古籍中未见有异位妊娠的病名记载,但在“妊娠腹痛”、“经漏”、“癥瘕”等病证中有类似症状的描述。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20XX)本病临床症状常有停经史、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根据异位妊娠体征,结合B超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XX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20XX)。

1.症状:常有停经史、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2.体征:育龄期妇女有停经、下腹单侧隐痛,不规则阴道出血,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后穹窿饱满触痛,子宫后方或患侧附件扪与包块,边界多不清楚,其大小、质地、形态随病变差异而不同。

3.辅助检查:(1)超声检查:子宫内不见妊娠囊,子宫内膜增厚,宫旁一侧见边界不清、回声不均的混合性包块。

(2)实验室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阴性,血β-HCG高于正常或阴性,β-HCG倍增在48小时内常不足66%。

(3)腹腔镜:适用于早期与诊断困难病例,可见表面紫蓝色,腹腔内无血或有少量血液。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20XX)1.未破损期主症:患者可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或有一侧下腹隐痛,或阴道出血淋漓;妇科检查可触与一侧附件有软性包块、压痛,妊娠试验阳性或弱阳性。

舌脉:舌正常,苔薄白,脉弦滑。

具备以上主症,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2.已破损期(1)休克型:输卵管妊娠破损后引起急性大量出血,有休克征象。

主症:突发性下腹剧痛,肛门下坠感,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冷汗淋漓,恶心呕吐,血压下降或不稳定,有时烦躁不安,脉微欲绝或细数无力,并有腹部与妇科检查体征。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异位妊娠PPT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异位妊娠PPT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优势互补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调理和西医精确治疗的优点,提高疗效, 缩短疗程。
注意事项
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治疗 方案。同时,应加强医患沟通,确保患者对治疗方案有充分了解和同意。
03
异位妊娠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血hCG水平测定和超声检查,可以初步诊断异 位妊娠。确诊需要进行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术。
02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证候,采用活血化瘀、清热 解毒、凉血止血等中药方剂,以改善 血液循环、抗炎、止血等作用。
针灸治疗
推拿治疗
通过手法按摩,缓解患者疼痛和不适 感,促进气血流通。
预后评估
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 发生。
经验教训与展望
经验总结
对于有输卵管炎症、盆腔 手术史等高危因素的患者, 应提高警惕,早期诊断。
诊疗优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 具有独特优势,可进一步 研究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 用。
展望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 应用,异位妊娠的发病率 有所上升,需加强相关预 防和诊治研究。
THANKS
感谢观看
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洁性行为,预防盆 腔感染。
保健知识
了解异位妊娠的症状
如腹痛、阴道出血、晕厥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定期进行孕前检查
通过孕前检查可以了解生殖器 官的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可能 导致异位妊娠的疾病。
注意孕期保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 触有害物质,预防孕期感染。
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1.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在异位妊
娠的诊疗中,中医药可以起到调理气血、温经通络的作用,促进胚胎的着
床和生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药方剂的常用组方有调经化瘀方、化瘀通络方、健脾补气方等。

其中,调经化瘀方可以通过调理气血,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子宫内环境,增
加胚胎的着床率。

化瘀通络方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消除输卵管或卵巢的疏通,增加胚胎着床率。

健脾补气方可以通过补充脾胃的营养,提高身体免
疫力,增加子宫对胚胎的容纳能力。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理内分泌,改善卵巢功能,平衡激素水平,增加受精卵的质量和数量,提高妊娠率。

2.针灸疗法
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促进孕妇身体健康的目的。

对于异位妊娠的诊疗,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输卵管、卵巢等经络,
改善其血液循环,增强局部血液供应,促进组织修复,增加胚胎着床的机会。

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调理内分泌,平衡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内环境,增加胚胎着床的机会。

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凡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

中医学古籍中未见有异位妊娠的病名记载,但在”妊娠腹痛”、”经漏”、”癥瘕”等病证中有类似症状的描述。

异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以及子宫残角妊娠。

宫外孕则仅指子宫以外的妊娠,不包括宫颈妊娠和子宫残角妊娠。

因此异位妊娠含义更广。

标签:异位妊娠;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妊娠时,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体腔以外又称宫外孕。

是常见的妇科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异位妊娠中90%以上是输卵管妊娠。

分类:①输卵管妊娠,以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壶腹部最多,其次峡部;②腹腔妊娠;③阔韧带妊娠;④卵巢妊娠;⑤宫颈妊娠等。

病理:受精卵在输卵管发育特点,输卵管腔窄,管壁薄,蜕膜形成差,不利胚胎发育,输卵管血管分布不利于受精卵着床,胚胎滋养细胞穿破输卵管血管,血液自破口流入绒毛间,输卵管肌层薄,胚胎滋养细胞容易穿透管壁,引起输卵管破裂。

输卵管妊娠流产(tubal abortion):多见输卵管壶腹部,发病多在妊娠8~12w,由于输卵管妊娠时管壁蜕膜形成不完整,发育中的囊胚常向管腔突出,囊胚與管壁分离,易发生流产。

输卵管妊娠破裂(rupture of tubal pregnancy):多见输卵管峡部妊娠,发病在妊娠6w左右,受精卵着床于输卵管粘膜皱褶间,当囊胚生长发育时绒毛向管壁侵蚀肌层及浆膜,穿破浆膜,形成输卵管妊娠破裂,短期内即可发生大量腹腔内出血陷于休克。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较少,后果严重,结局几乎全为输卵管破裂,由于管腔周围肌层较厚,可以维持妊娠到3~4个月才发生破裂,间质部血运丰富,往往短期内发生大量腹腔内出血。

陈旧性宫外孕: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有时内出血停止,病情稳定。

时间久,胚胎死亡或吸收,长期反复内出血形成盆腔血肿。

若不消散血肿机化变硬并与周围组织粘连临床上称为陈旧性宫外孕。

异位妊娠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医诊疗常规

异位妊娠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医诊疗常规

异位妊娠(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医诊疗常规异位妊娠,中医学古籍中无此病名”但在〃妊娠腹痛“、〃胎动不安〃、“癥寢’等病证中有类似症状的描述。

《中医妇科学》第七版教材中医诊断已采用此病名。

凡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中最常见的为输卵管妊娠,约占95%,>诊断标准(-)中医症候诊断标准(优化)凡患者出现停经、腹痛、阴道出血、有原发性或继发性不孕史,或盆腔炎史,见面色苍白,烦躁不宁,晕厥、四肢厥冷, 或冷汗多,表情淡漠,脉微欲绝”出现休克,其严重程度无法用外出血加以解释者,均应怀疑异位妊娠的可能。

此治疗方案根据《中医妇科学》第二版分证型为未破损期、已破损期的不稳走型、已破损期的包块型。

详细证型诊断如下:1、未破损期:患者可有早孕反应,或下腹一侧有隐痛,双合诊可触及一侧附件有软性包块,有压痛。

尿妊娠试验多为阳性。

脉弦滑。

2、已破损期的不稳定型:输卵管妊娠破裂后时间不长,病情不够稳定,有再次发生内出血可能者。

脉细缓。

3、已破损期的包块型:指输卵管妊娠破裂时间较长,腹腔内血液已形成血肿包块者。

脉细涩。

治疗方法(一)中医辩证治疗(优化)1、未破损期:症状:患者可有早孕反应,或下腹T则有隐痛,双合诊可触及一侧附件有软性包块,有压痛。

尿妊娠试验多为阳性。

脉弦滑。

治法:活血化瘀,消癥杀胚选方:①宫外孕保守方(科硏项目)方义:选用失笑散活血祛瘀、散结止痛,白及、槐米止血,鸡血藤活血通络,螟蚣散结通络。

配合米非司酮治疗时z出现白细胞降低等情况,加用黄罠。

②宫外孕2号方(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方)加减2、已破损期的不稳定型:症状:输卵管妊娠破裂后时间不长,病情不够稳走,有再次发生内出血可能者。

脉细缓。

治法:活血祛瘀、佐以益气选方:宫夕卜孕1号方(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方)加减3、已破损期的包块型症状:指输卵管妊娠破裂时间较长,腹腔内血液已形成血肿包块者。

脉细涩。

治法:破瘀消癥选方:宫外孕2号方(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方)加减(二)中医特色治疗(优化)1・中药封包外敷:方法:以白色棉布缝制成大小适中的布袋,装入药物首次以温水浸湿后,隔水蒸40〜60分钟,乘热敷下腹部或腰砥部30分钟(封包下垫毛巾4〜6张,上罩塑料袋,随着温度下降逐渐拆除),每日]次,治疗后药包夏日放入冰箱,冬日放在干燥通风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妇科: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
凡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

异位妊娠”,亦称“宫外孕”。

但两者含义稍有不同,宫外孕指子宫以外的妊娠,如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异位妊娠指孕卵位于正常着。

床部位之外的妊娠,还可包括宫颈妊娠、间质部妊娠及子宫残角妊娠。

因此异位妊娠(图10-1)的名称含义更广。

中医学文献中没有“异位妊娠”和“宫外孕”的病名,但在“停经腹痛”、“少腹瘀血”、“经漏”、“经闭”及“症瘕”等病证中有类似症状的描述。

异位妊娠中以输卵管妊娠为最常见,约占90%-95%,故本节以其为例叙述。

当输卵管妊娠破裂后,可造成急性腹腔内出血,发病急,病情重,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1.输卵管壶腹部妊娠
2.输卵管峡部妊娠
3.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4.输卵管伞部妊
5.卵巢妊娠
6.宫颈妊娠
7.腹腔
[病因病机]
发病机理与少腹宿有瘀滞,冲任不畅,或先天肾气不足等有关。

由于孕卵未能移行胞宫,在输卵管内发育,以致胀破脉络,阴血内溢于少腹,发生血瘀、血虚、厥脱等一系列证候。

一、气虚血瘀
素禀肾气不足,或早婚、房事不节,损伤肾气,或素体虚弱,饮食劳倦伤脾,中气不足,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以致孕卵不能及时运达胞宫,而成宫外孕。

二、气滞血瘀
素性抑郁,或忿怒过度,气滞而致血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不禁房事,或感染邪毒,以致血瘀气滞,气滞血瘀,胞脉不畅,孕卵阻滞,不能运达胞宫,而成宫外孕。

西医学认为,慢性输卵管炎是输卵管妊娠的主要原因。

炎症可造成输卵管粘连、管腔狭窄、管形扭曲及管壁肌肉蠕动减弱等,妨碍孕卵的通过和顺利输送。

此外,输卵管发育不良或畸形、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内肿瘤压迫或牵引、孕卵外游及输卵管结扎后再通等,均可使孕卵的正常运行受阻或输送延迟,不能按时到达宫腔,而在输卵管内着床,形成输卵管妊娠。

输卵管妊娠时,由于管壁薄弱,管腔狭小,胚胎绒毛直接侵蚀输卵管肌层,当孕卵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发生输卵管妊娠破裂或流产。

输卵管妊娠破裂多发生于输卵管峡部妊娠,输卵管妊娠流产多发生于壶腹部妊娠。

无论输卵管妊娠破裂或流产,由于血管开放,持续或反复的大量出血,可以形成输卵管内、盆腔、腹腔血肿,严重时引起休克,危及生命。

偶尔流产或破裂后的胚胎存活,继续在腹腔内生长发育,成为继发性腹腔妊娠。

若输卵管妊娠破损后,病程较长,胚胎死亡,血块机化与周围组织粘连,可形成陈旧性宫外孕。

当输卵管妊娠时,子宫可增大变软,内膜蜕膜样变,当胚胎死亡时,蜕膜可整块排出,称为蜕膜管型。

[辨证论治]
宫外孕辨证主要是少腹血瘀之实证,治疗始终以活血化瘀为主。

本病辨证治疗的重点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动态观察治疗,并在有输血、输液及手术准备的条件下进行服药。

一、未破损期
指输卵管妊娠尚未破损者。

主要证候:停经后可有早孕反应,或下腹一侧有隐痛,双合诊可触及一侧附件有软性包块,有压痛,尿妊娠试验为阳性,脉弦滑。

证候分析:停经妊娠,故可有早孕反应;孕卵于输卵管内种植发
育,气机阻滞,故患侧有包块、压痛,及下腹患侧隐痛。

脉弦滑为瘀阻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消症杀胚。

方药举例:宫外孕Ⅱ号方(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方)。

丹参15g 赤芍15g 桃仁9g 三棱3~6g 莪术3~6g
方中丹参、赤芍、桃仁活血化瘀,三棱、莪术消症散结。

杀胚问题:输卵管妊娠尚未破损,胚胎存活,因此,确切地杀死胚胎是非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有学者认为在中药中加用蜈蚣、全蝎有杀胚作用,尚须进一步观察证实。

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杀胚,一般5-7天可收到效果,但必须严格使用程序,防止过敏反应。

现在有人观察用息隐(米非司酮)杀胚,也有用MTX、5-FU进行杀胚(要严格掌握剂量)。

由于B超扫描、p。

HCG测定和腹腔镜的应用,使宫外孕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及非手术治疗成功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已破损期
指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者。

临床有休克型、不稳定型及包块型。

(一)休克型
输卵管妊娠破损后引起急性大量出血。

临床有休克征象者。

主要证候:突发下腹剧痛,面色苍白,四肢厥逆,或冷汗淋漓,恶心呕吐,血压下降或不稳定,有时烦躁不安,脉微欲绝或细数无力,并有腹部及妇科检查的体征(详见诊断部分的有关内容);
证候分析:孕卵停滞于胞宫之外,胀破脉络,故突发下腹剧痛;络伤内崩,阴血暴亡,气随血脱,则面色苍白,四肢厥逆,冷汗淋漓;亡血心神失养,故烦躁不安:脉微欲绝或细数无力,为阴血暴亡,阳气暴脱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固脱,活血祛瘀。

方药举例: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合宫外孕I号方(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方)。

生脉散:人参(重用人参)麦冬五味子
宫外孕I号:丹参赤芍桃仁
方中人参大补元气以固脱;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汗而生津;丹参、
赤芍、桃仁活血化瘀以消积血。

对于休克型患者,应立即吸氧、输液,必要时输血,配合中药生脉散积极抢救,补足血容量,纠正休克后即加服宫外孕I号方活血化瘀,并及早防治兼证。

若四肢厥逆者,酌加附子回阳救逆;大汗淋漓不止者,酌加山茱萸敛汗涩精气;内出血未止者,酌加三七化瘀止血。

(二)不稳定型
输卵管妊娠破损后时间不长,病情不够稳定,有再次发生内出血可能者。

主要证候:腹痛拒按,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但逐渐减轻,可触及界线不清的包块.兼有少量阴道流血,血压平稳,脉细缓。

证候分析:脉络破损,伤络而血溢,血不循经成瘀,瘀血阻滞不通,则腹痛拒按;瘀血内阻,新血不得归经,故有阴道流血;气血骤虚,脉道不充,故脉细缓。

治疗法则:活血祛瘀为主。

方药举例:宫外孕I号方(见休克型)。

一般不必加减。

若兼气血两虚,心悸气短者,酌加党参、黄芪、当归以益气养血,则气旺而血易行,以助消瘀之功。

后期有血块形成者,可加三棱、莪术消瘕瘕积聚,但用量由少到多,逐渐增加。

此期仍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再次内出血的可能,做好抢救休克的准备。

(三)包块型
指输卵管妊娠破损时间较长,腹腔内血液已形成血肿包块者。

主要证候:腹腔血肿包块形成,腹痛逐渐减轻,可有下腹坠胀或便意感,阴道出血逐渐停止,脉细涩。

证候分析:络伤血溢于少腹成瘀,瘀积成症,故腹腔血肿包块形成;瘕块阻碍气机,则下腹胀痛或坠胀。

脉细涩为瘀血内阻之征。

治疗法则:破瘀消瘕。

方药举例:宫外孕Ⅱ号方(见未破损期)。

为加快包块吸收,可辅以消瘕散(经验方)。

千年健60g川断120g追地风花椒各60g五加皮白芷桑寄生各
120g艾叶500g透骨草250g羌活独活各60g赤芍归尾各120g血竭乳香没药各60g
上药共为末,每250g为一份,纱布包,蒸15分钟,趁热外敷,每日1-2次,10天为一疗程。

兼证的处理:最多见及最重要的兼证是腑实证,表现为腹胀便秘,胃脘不适,腹痛拒按,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①属热实者,于主方中加大黄、芒硝清热泻下。

②属寒实者,用九种心痛丸(《金匮要略》)。

附子9g、人参、干姜、吴茱萸、狼牙、巴豆霜,各3g
上药共为末,炼蜜丸如豌豆大,每次3-10粒。

③寒热夹杂者,可用大黄、芒硝,佐以适量肉桂。

④在疏通胃肠的同时加枳实、厚朴各3-9g,以治疗或预防胃脘部胀痛。

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确诊后,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止血迅速。

如有下列情况,可立即进行手术。

①停经时间较长,疑为输卵管间质部或残角子宫妊娠。

②内出血多而休克严重,虽经抢救而不易控制者。

③妊娠试验持续阳性,包块继续长大,而杀胚药无效者。

④愿意同时施行绝育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