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记忆对信息的编码方式
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报告1.题目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2.引言R.Conrad(1964)的一项研究给被试视觉呈现字母,随后报告字母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视觉呈现的字母,我们使用听觉编码而非视觉。
而Posner等人(1969)的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对于不同字母对(Aa和AA)判断是否同一字母的反应时不同,这否定了对于视觉呈现的字母,我们只用听觉编码的观点。
对于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的先后问题,现在普遍的观点是视觉编码在先。
根据R.Conrad的实验,研究者们还在探讨这样一个逻辑,如果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而其它方面相同,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是这个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证据。
本实验研究作为一个验证性研究,为存在视觉编码提供证据之外,还将探讨在不同时间间隔下反应时差的差异的内部机理。
3.方法3.1被试:心理系大三学生3.2仪器材料:字母对AA、BB、Aa、Bb、AB、BA、Ab、Ba3.3实验程序:3.3.1:实验前被试阅读指导语,清楚不同判断的按键方式,尽量正确的判断,并尽快按键反应3.3.2:第一次实验时,每对字母对随机出现6次,前12对时间间隔是0s,中间12对间隔0.5s,最后12对间隔2s。
36次完毕后,被试休息30s。
继续第二次实验,但这次时间间隔按0.5s-2s-0s进行;同样休息30s进行第三次实验,这次间隔按照2s-0s-5s进行。
被试看到呈现的字母后,尽快正确判断字母是否相同,并尽快按相应的键。
4.结果表a 各水平下被试平均正确反应时(ms)间隔(ms)音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异形异0 561.59 707.00 777.95 500 519.05 681.79 734.54 2000 489.62 639.46 725.00表b 各水平下被试平均正确率(%)间隔(ms)音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异形异0 97.86 91.88 90.38500 98.08 92.95 89.532000 98.08 92.74 90.60表a显示:音同形同比音同形异、音异形异在各个间隔时间水平下的反应时均值都要小;(多因素方差分析)每种音形水平在时间间隔上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方差分析)表b显示:音同形同比音同形异、音异形异在各个间隔水平下的正确率均值都要大。
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概要

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概要短时记忆一、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及影响编码效果的因素•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方式。
在记忆的最初阶段(瞬时记忆)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才逐渐向听觉形式过渡。
•短时记忆编码的效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因素:①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它直接影响到记忆编码的的效果;②认知加工深度;③组块。
二、短时记忆的容量•短时记忆保持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7+2单位),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时间很短。
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可以在短时记忆中得到加工而进入长时记忆;来自长时记忆的信息也可以进入短时记忆而得到进一步加工和利用。
三、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复述(rehearsal)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
它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
复述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复述或保持性复述(maintenance rehearsal),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断地简单重复;另一种种是精细复述(elaborative rehearsal),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
•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时间很短,如得不到复述,将会迅速遗忘。
•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于干扰信息引起的。
四、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斯滕伯格(Sternberg)预测短时记忆有三种提取方式:平行性扫描、自动停止系列扫描和完全系列扫描。
最终实验得出结论,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提取是完全系列扫描。
五、工作记忆•巴德利等人主张用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的概念扩展短时记忆的概念。
工作记忆是指信息加工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和加工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
它包括语音环路(phonological loop)、视觉空间模板(visual-spatialsketchpad)、情景缓冲器(episodic buffer)和中央执行系统(central executive system)四个成分,不同成分有不同的功能。
短时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

短时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摘要:本实验基本上是在重复验证波斯纳的实验,但增加了音异形异这一自变量,而且两字母间隔的时间也改为0毫秒,500毫秒和2000毫秒。
实验结果: (1)被试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时相差较大,反应时长短的顺序如下:音异形异>音同形异>音同形同. (2)三种情况下,被试的反应时间均呈现下降趋势(3)被试的反应时间随着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的速度音同形异时最快,音异形异时最慢。
关键词: 短时记忆减数法视觉编码听觉编码一. 导言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简称STM,是个体对注意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操作的过程。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亦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
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与瞬时记忆相比,短时记忆有以下特点:1对信息保持的时间稍长于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的容量少于瞬时记忆3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不同于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编码:近几十年来,记忆领域研究得较多的问题之一就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短时记忆的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其中1964年Conrad对短时记忆的听觉编码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听觉编码是记忆的一种有效方式。
1969年,Posner等人对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视觉编码实为存在。
相关研究表明造成学生对不同类别材料的记忆力差异是由记忆时的编码方式与加工程度不同而引起的。
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视觉编码为主。
反应时: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在脑内要经过一系列操作加工,这些操作加工有明确的先后次序,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信息处于不同的状态,而这些都是自爱时间上进行的的,其特征必然能在反应时上表现出来。
因此不同的的心理操作按时间分布上的不同加以区分,反应时技术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减数法: 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
短时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

实验编号:2013.2.8.3 2013学年第2学期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专业年级:应用心理2012级实验组别:实验者:李德輝10120320139其他成员:实验时间:摘要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存在视觉编码、听觉编码、语义编码等多种观点。
减数法是反应时研究的传统方法,应用于当代认知心理学中为探明认知加工过程提供了一条途径。
波斯纳(Posner,1967,1969)将减数法应用于短时记忆编码的研究中,以音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异形异的字母对为实验材料,让被试做出同/异判断,分析其反应时,得出某些情境中短时记忆中信息编码的规律:先形成视觉编码,再转化成听觉编码。
本实验将对该经典实验进行重复验证,并对实验中减数法原理的运用进行初步讨论。
关键词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听觉编码减数法延迟时间1 引言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是指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编码的记忆。
它建立在感觉记忆的基础上,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无意识的,也是未经加工的感觉痕迹,而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来自于感觉记忆并对其进行操作、加工,是正在操作的、活动的记忆,只有当那些被加工、处理和编码后的信息才能被转入长时记忆中储存,否则就会遗忘。
短时记忆的刺激编码方式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般认为,关于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四种观点:一、信息的编码是一听觉形式表征的,即听觉编码。
人们在对刺激信息进行编码时是根据刺激信息的名称进行编码,如果名称相同和意义相同,就作出相同判断,并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
二、信息编码根据外形轮廓进行,即视觉编码。
如果信息的外形轮廓相同,无论其形状、大小或其他物理特征是否相同,都会作出相同的判断。
三、信息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行加工,即根据刺激的语义特征进行编码。
四、短时记忆中同时存在上述三种或两种编码过程。
康拉德(R.Conrad,1963,1964)以发音相似的一系列字母为材料,要求被试进行回忆,发现被试对发音相似的字母产生的听觉混淆多于发音不同的字母,占总错误的80%。
短时记忆编码方式 -回复

短时记忆编码方式-回复短时记忆编码方式是人类大脑中用于将信息暂时保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一种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大脑通过不同的编码方式将外界输入的信息转化为可储存和处理的形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短时记忆编码方式的原理以及其中的几种具体方法。
一、短时记忆编码方式的原理短时记忆是指人类大脑中负责暂时存储信息的能力,通常可以持续几秒到几分钟。
在我们面对复杂的信息时,比如听取老师讲课、阅读文字材料或者接听电话时,我们会将这些信息暂时存储在短时记忆中以便后续的处理和利用。
短时记忆编码方式是将这些输入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和转换,以便更好地储存和处理。
这些编码方式包括声音编码、视觉编码、语义编码等。
二、短时记忆的声音编码方式声音编码是指将听到的声音信息转化为能够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形式。
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会将声音的频率、音调、音量等特征进行编码。
例如,当我们听到老师在讲课时,我们会将老师的声音特征编码为某个频率、音调和音量组合的形式。
这样一来,在短时记忆中我们就能够储存下这个编码后的声音信息,以便后续的加工和利用。
三、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方式视觉编码是指将通过视觉感知获得的信息转化为能够储存的形式。
大脑通过感知外界环境中的视觉刺激,比如看到的人物、物体以及场景等,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编码。
视觉编码方式包括颜色、形状和空间位置等。
当我们看到一张照片时,大脑会将照片中物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们相对于其他物体的空间位置进行编码。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将这些信息保存在短时记忆中,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处理和利用。
四、短时记忆的语义编码方式语义编码是指将信息转化为与其意义相关的形式。
在短时记忆编码中,大脑会将信息进行语义分析,并根据其含义将其转化为更易于储存和处理的形式。
例如,当我们阅读一段文字时,大脑会将文字的含义进行解析,并将其转化为与其意义相关的语义编码。
这样一来,在短时记忆中我们就能够储存下该段文字的语义编码,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利用。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教育科学学院1210班小组成员:朱千紫 高君 张婕 李依莲摘要: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减法反应时,验证短时记忆总存在视觉编码。
所有试验都是给被试呈现两个并排的字母,它们可能是形状和名称都相同、形状不同但名称相同、形状名称都不相同三种情况,然后要被试指出这对字母音是否相同,并按键做出反应,记下反应时。
通过对不同情景下的数据分析,旨在验证“短时记忆中也存在视觉编码”这一结论。
关键词:短时记忆 视觉编码 反应时1.前言短时记忆是指保持十几秒至一分钟以内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
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另一个是工作记忆,即输入的信息经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
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其容量的有限性。
米勒(Miller,1956)发表了《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明确提出了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
短时记忆的容量7±2时以单元来计算的,一个单元可以是一个数字、字母、音节,也可以是一个单词或短语。
单元的大小随个人的经验组织而有所不同。
在编码的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过程就叫组块(chunking)。
以这种方式形成的信息单位叫做块(chunk)。
近几十年来,记忆领域研究得较多的问题之一就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短时记忆的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其中1964年Conrad对短时记忆的听觉编码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听觉编码是记忆的一种有效方式。
1969年,Posner等人对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视觉编码实为存在。
相关研究表明造成学生对不同类别材料的记忆力差异是由记忆时的编码方式与加工程度不同而引起的。
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视觉编码为主。
短时记忆研究综述

短时记忆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短时记忆,又称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涉及信息的暂时存储与加工。
本文旨在对短时记忆的研究进行综合性评述,探讨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主要发现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我们将首先回顾短时记忆的经典理论,如Atkinson和Shiffrin的记忆模型、Baddeley的工作记忆模型等,然后分析近年来神经科学、心理学等领域在短时记忆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我们还将讨论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内隐记忆等其他记忆类型的联系与区别。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短时记忆的框架,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短时记忆的理论模型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STM)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涉及信息的暂时存储和加工处理。
关于短时记忆的理论模型,心理学界提出了多种有影响力的理论框架,旨在解释人脑如何在短时间内处理并保留信息。
Atkinson和Shiffrin在1968年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记忆信息加工模型,即Atkinson-Shiffrin模型。
该模型将记忆分为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在短时记忆阶段,信息经过编码后被暂时存储,同时受到注意的控制。
该模型强调了复述在短时记忆中的重要性,即信息需要不断被重复以保持其活跃状态。
Baddeley和Hitch在1974年提出了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模型,这是对短时记忆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
该模型认为,工作记忆是一个有限容量的系统,用于处理正在进行的任务,它由中央执行系统、语音环路、视觉空间模板和情景缓冲器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中央执行系统负责信息的控制和协调,语音环路负责存储和复述言语信息,视觉空间模板处理视觉和空间信息,而情景缓冲器则提供了与其他长时记忆系统交互的界面。
Cowan在2001年提出了嵌入过程模型(Embedded-Processes Model),该模型强调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之间的动态交互。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引言短时记忆是我们用来暂时存储并处理信息的能力,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视觉编码是指将外界的视觉信息转化为可存储和处理的内部表达形式。
本实验旨在探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过程。
实验设计实验参与者本实验共招募了30名年龄在20至30岁的大学生作为实验参与者。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一台电脑、显示屏、键盘和鼠标。
实验软件使用Psychtoolbox进行编程。
实验任务实验任务分为两个部分:编码阶段和识别阶段。
编码阶段在编码阶段,参与者被要求观看一系列呈现在显示屏上的图像。
每个图像持续时间为500毫秒,之后会出现一个空白屏幕,持续时间为1000毫秒。
参与者被告知,他们需要尽可能多地记住这些图像。
识别阶段在识别阶段,参与者需要判断一系列呈现在显示屏上的图像是否在编码阶段中出现过。
每个图像持续时间为200毫秒,之后会出现一个空白屏幕,持续时间为1000毫秒。
参与者需要按下键盘上的“是”或“否”键来进行判断。
实验程序实验程序的流程如下:1.参与者被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填写个人信息。
2.参与者被引导进入实验室,并介绍实验任务的目的和流程。
3.参与者进行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
4.实验结束后,参与者填写实验反馈问卷。
结果与讨论编码阶段的结果在编码阶段,参与者被要求记住一系列图像。
他们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被记录下来。
编码阶段的正确率参与者的平均正确率为80%(标准差=5%)。
这表明参与者在编码阶段可以有效地记住大部分图像。
编码阶段的反应时间参与者的平均反应时间为600毫秒(标准差=100毫秒)。
这表明参与者在编码阶段可以迅速地处理和记忆图像。
识别阶段的结果在识别阶段,参与者被要求判断一系列图像是否在编码阶段中出现过。
他们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被记录下来。
识别阶段的正确率参与者的平均正确率为70%(标准差=7%)。
这表明参与者在识别阶段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编码阶段中出现过的图像。
识别阶段的反应时间参与者的平均反应时间为500毫秒(标准差=80毫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时记忆对信息的编码方式
短时记忆是人类大脑中最基础的记忆形式之一,它对于我们日常生活
中的信息处理和记忆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短时记忆的定义、特点、编码方式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短时记忆的定义与特点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是指人类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能够暂时存储并加以处理的一种临时性记忆形式。
它的存储时间通常在
几秒钟到一分钟左右,属于临时性存储。
相比较长期记忆而言,短时
记忆容量有限,只能同时处理有限数量和容量大小的信息。
二、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1.声音编码
声音编码是指将听到的信息转化为内部语言来进行暂存。
这种编码方
式适用于需要通过听觉输入信息,并且需要对其进行加工、理解和运
用的情况。
2.视觉编码
视觉编码是指将看到的信息转化为图像或符号来进行暂存。
这种编码方式适用于需要通过视觉输入信息,并且需要对其进行加工、理解和运用的情况。
3.语义编码
语义编码是指将信息转化为意义或概念来进行暂存。
这种编码方式适用于需要对信息进行理解、分类、整合等高级加工的情况。
三、短时记忆的影响因素
1.容量限制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通常只能同时处理7个左右的信息单元。
当信息单元超过这个数量时,就会发生遗忘和混淆。
2.干扰效应
干扰效应是指在存储和处理短时记忆信息时,其他无关信息对其产生干扰,导致信息遗忘或混淆。
例如,当我们试图记住一串数字时,周围环境中出现的其他数字、声音等都会对其产生干扰。
3.时间限制
短时记忆的存储时间有限,通常只能维持几秒钟到一分钟左右。
如果在这个时间内没有将其转化为长期记忆或者不再需要使用,就会被遗忘。
四、总结
短时记忆是人类大脑中最基础的记忆形式之一,它通过声音编码、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等方式来暂存和加工信息。
然而,由于容量限制、干扰效应和时间限制等因素的影响,短时记忆的存储和加工能力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不断训练和提高自身的记忆能力来更好地利用短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