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课时数的世界(2)教案与反思金品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数的世界(2)汇总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数的世界(2)汇总
讨论: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总结收获
• 大家回头看一看这节课解决的问题,想想 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你有哪些收获?
• 还有什么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能和大家 说一说吗?
作业
• 完成整理与分析第10题。
共收648筐 ÷ 一共有多少棵
一共6行 × 每行12棵
648 ÷ (6 × 12) =648 ÷72 =9(筐) 答:……
练习
936÷13÷6 =72÷6 =12(元) 答:……
练习
(1)、432÷72=6(条) 答:….
(2)、432÷12=36(颗) 36×26=936 (颗) 答:……
练习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整理与复习
数的世界(2)
一、引入课题
• 在“数的世界”里,除了除法计算,这学 期还学习过哪些知识?
二、混合运算顺序
• 回顾内容 这学期学习了三步计算整数混合运算,
大家回顾一下学过哪些内容的三步计算, 运算顺序各是怎样的。同桌同学可以互相 说说。
三、解决实际问题
• 回顾解决问题步骤和策略。 • 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弄清题意 分析数量关系 列式解答 检验反思 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怎样想呢? 从条 × 6)
一共6行 每行12棵
×
=648 ÷ 72 =9(筐)
共收648筐 一共有多少棵? 答:…….
÷
平均每棵苹果树收苹果多少筐?
练习
• 从问题想起
平均每棵苹果树收苹果多少筐?

第9单元 第2课时 数的世界(2)(Word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苏教

第9单元 第2课时 数的世界(2)(Word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苏教

第9单元第2课时数的世界(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大数的意义,能够运用数位顺序表正确地读写大数。

(2)掌握大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进行改写和求近似数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大数的读写(1)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

(2)数位顺序表的运用。

2. 大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1)大数的改写方法。

(2)大数的求近似数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数的读写方法。

(2)大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方法。

2. 教学难点(1)数位顺序表的理解与应用。

(2)大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数的读写和改写求近似数的过程。

2.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如我国的人口数量、世界上的高楼大厦等,引导学生进入数的世界的第二课时。

2. 探究大数的读写(1)让学生尝试读写一些大数,如100000000、1000000000等。

(2)引导学生总结大数的读写方法,并运用数位顺序表进行验证。

3. 探究大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1)让学生尝试改写一些大数,如100000000改写为1亿、1000000000改写为10亿等。

(2)引导学生总结大数的改写方法,并运用数位顺序表进行验证。

(3)让学生尝试求一些大数的近似数,如100000000的近似数为1亿、1000000000的近似数为10亿等。

(4)引导学生总结大数的求近似数方法,并运用数位顺序表进行验证。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9.2 整理与复习(数的世界)2-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9.2 整理与复习(数的世界)2-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9.2 整理与复习(数的世界)2-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详细了解1~9999以内数字的规律性,能够对数字进行分类、整理和比较;2.进一步掌握数字拼接、分拆、加减运算的方法;3.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整理与复习1~9999以内数字的规律性;2.掌握数字分拆、拼接、加减运算的方法。

难点:1.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数的世界1.数字的组合;2.数字的排序;3.数的大小比较;4.数的加减运算。

(2)实际问题1.已知一组数字,求其中最大的数字;2.在数字中添加数字,使得数字的大小发生变化;3.对两组数字进行加减运算,求其和差产品商。

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字分类、整理和比较的规律;2.演示法:通过幻灯片、黑板报等方式对数字的加减运算方法进行演示;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排序和加减运算练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过程1. 预习(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数字的组合和排序方法。

2. 教学(30分钟)(1)数字的大小比较教师可以用一些卡片或者小圆点来进行数字的大小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比如将1、3、8、6、9这几个数字分别写在卡片上,要求学生根据数字的大小将卡片排序。

然后让学生对数字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每一个数字都比0大;•9比其他数字都大;•数字相同时,位数大的数字比位数小的数字大。

(2)数字的加减运算教师可以通过黑板或者幻灯片演示数字的拆分和拼接方法,再介绍一下数字的加减运算方法,如何将两个或多个数字进行加减运算,并且通过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3)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实际数字问题,如:1.443、793、278、658四个数字中最大的数是多少?2.在数字765中添加一个数字,使得它比数字786小;3.计算846+953,609-189,723×8,921÷7。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的世界(2)》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的世界(2)》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的世界(2)》数学教案知识概要本教案是针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的世界(2)》的数学教材编写的。

本部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的知识点:1.加减法的计算应用;2.初步认识分数;3.通过运算法则,掌握小学数学乘法、除法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数学运算;2.使学生初步认识并掌握基本的分数概念以及一些基本的运算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小学数学乘法、除法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1.让学生初步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数学运算;2.让学生初步认识并掌握基本的分数概念以及一些基本的运算方法;3.让学生掌握小学数学乘法、除法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让学生初步认识并掌握基本的分数概念以及一些基本的运算方法;2.让学生掌握小学数学乘法、除法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1.课程教案;2.教具:黑板、粉笔、学生练习本;3.学生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的世界(2)》。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1.环境准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气氛,并对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做好展望,让学生感到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2.复习题:回顾上一次教学中的知识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3.介绍新知识:简单介绍加减法的计算应用以及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4.示例:教师举例说明加减法的计算应用以及分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5.讲解:教师讲解小学数学乘法、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6.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量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7.总结: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讲解,让学生最终回到课程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总结并对下一学习阶段做好展望。

学生作业布置1.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课外自学,复习本次课程所涵盖的知识,做好下一次学习的准备。

总结本节课主要针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的世界(2)》的数学教材,介绍了加减法的应用和初步的分数概念,以及小学数学乘法、除法的基本知识。

第9单元 第2课时 数的世界(2)(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苏教版

第9单元 第2课时 数的世界(2)(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苏教版

第9单元第2课时数的世界(2)(Word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规律填写数表。

2.能够将相邻两项之差或之积作为法则,推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3.能够运用水平算式和竖式计算出简单的四位数加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1.领会规律填写数表,理解数列的概念。

2.学会用差、积作为法则计算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3.掌握四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学法1. 规律填写数表1.讲解规律:数表中每个数都比它前面一个数大4。

2.给出一个数表的示例:8, 12, 16, 20, 24, ___,让学生按照规律填写下一个数是28。

3.让学生自己构思规律填写数表练习:如3, , , __, 23, 27, 31。

2. 数列中任意一项的计算1.规律:一个数列相邻两项之差是相同的。

如:2, 4, 6, 8, …的相邻两项之差是2。

2.给出一个数列:6, 9, 12, 15, 18,让学生用3作为差计算出下一个数是21。

3.规律:一个数列相邻两项之积是相同的。

如:1, 2, 4, 8, …的相邻两项之积是2。

4.给出一个数列:3, 9, 27, 81,让学生用3作为积计算出下一个数是243。

5.让学生自己构思用差、积计算数列中任意一项的练习。

3. 四位数加减法1.讲解竖式计算的方法。

2.给出一道四位数加减法的练习题:1876 + 4998 = __。

3.让学生自己设计四位数加减法的练习题。

四、教学步骤1.教师导入新课并简单讲解教学目标。

2.讲解规律填写数表,给出示例并让学生完成练习。

3.讲解数列中任意一项的计算,给出示例并让学生完成练习。

4.讲解四位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给出练习题并让学生完成。

5.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规律填写数表、数列中任意一项的计算和四位数加减法。

在教学中,通过给出示例并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规律的应用和数列的计算。

在四位数加减法的教学中,通过竖式计算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更加高效和准确的计算方法。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数的世界》教案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数的世界》教案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数的世界》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的世界》是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自然数、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基本运算。

本章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对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简单的人民币、时间、长度等概念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自然数、负数的概念和运算,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然数和负数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基本运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数和负数的概念。

2.自然数和负数的基本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自然数和负数的概念及基本运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自然数和负数的图片、实例等。

3.准备计算器、纸牌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数和负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展示一张电梯上升的图片,让学生说出电梯上升的过程中,楼层数的变化。

从而引出自然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介绍自然数和负数的概念。

自然数是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如1、2、3等;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如-1、-2、-3等。

同时,让学生了解自然数和负数之间的基本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游戏,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自然数和负数概念及运算的理解。

例如,用纸牌进行加减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自然数和负数的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自然数和负数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如:“1加上-1等于多少?”“5减去-2等于多少?”等问题,巩固学生对自然数和负数运算的掌握。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 整理与复习(数的世界)2-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 整理与复习(数的世界)2-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 整理与复习(数的世界)2-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掌握它们之间的转换方法。

2. 通过对数的世界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 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方法。

2. 教学难点: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数的世界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总结整数、小数、分数的性质。

3. 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共同总结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4.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师生共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5.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数的世界的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的世界(2)》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的世界(2)》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的世界(2)》数学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带余除法、余数和商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等内容。

本课时是数学课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这也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带余除法的计算方式,掌握带余除法的应用方法。

2. 能够掌握商、余数和被除数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解决各种相关的问题。

3. 能够正确地使用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表示方法,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思维的水平。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带余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商、余数和被除数的意义及其关系。

3.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表示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活动导入法:通过学生互动,启发学生对本节课题目的基本认识。

2. 归纳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分类、比较等方式逐步深入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3.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黑板演示图等方式来传达重点内容。

4. 交互式讲解法:给予学生足够的暗示和提示,让学生逐渐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教学过程1. 活动导入通过简单的问题和生动有趣的图表,启发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中,逐渐认识到本节课的话题——带余除法、商、余数和被除数与除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2. 讲解知识点(1)带余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演示一个实际的算术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带余除法的概念及算法。

(2)商、余数和被除数之间的关系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商、余数和被除数之间的基本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带余除法。

(3)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通过对这些概念和方法的详细解释和生动的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地使用它们。

3. 练习及检测通过多元化的练习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及应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检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4. 总结及归纳以实际问题为例,让学生整体总结所学知识点,寻找其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2课时数的世界(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页。

教学目标:
1、复习回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四则运算;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分析理解题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
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四则混合运算是按什么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运算的?出示125÷[(572+78)÷26],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你会算吗?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独立完成。

二、组织练习
1、完成P101页第6题剩下3题
指名板演,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P101页第7题
读题后说说题意,学生独立解答
指名说出每步的含义,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指名列式,检查是否符合题意。

3、完成P101页第9题
读题后理解要求第一个问题要怎么办?要求第二个问题呢?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4、完成第101页第11题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指名提问,教师板演
根据所题问题分类安排学生解答。

三、课堂作业:
P101页第8题和第10题课堂总结:
四、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素材积累】
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

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

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

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