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蜀葵提取物对大鼠背部深Ⅱ度烫伤的治疗作用

合集下载

黄蜀葵花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蜀葵花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蜀葵花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黎晶晶;徐柏颐【摘要】黄蜀葵花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干燥花冠,民间应用历史悠久.现代药理学证实,黄酮类化合物为主要的活性物质.对黄蜀葵花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黄蜀葵花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The flower of Abelmoschus manihot(L.) Medic.has a long history of medicinal application in folk.Modern pharmacology confirmed that flavonoids were the main active part.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flavonoids in flower of Abelmoschus manihot(L.) Medic.were reviewed, it w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flavonoids in flower of Abelmoschus manihot(L.) Medic..【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07【总页数】5页(P120-124)【关键词】黄蜀葵花;黄酮类化合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作者】黎晶晶;徐柏颐【作者单位】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宁波 315000;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泰州 22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2黄蜀葵花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的干燥花冠[1],民间应用历史悠久。

北宋《嘉佑本草》初载,黄蜀葵花治小便淋及催生,有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敷。

烫伤药水喷雾剂对大鼠烫伤创面疗效的病理研究

烫伤药水喷雾剂对大鼠烫伤创面疗效的病理研究

烫伤药水喷雾剂对大鼠烫伤创面疗效的病理研究吴晓斌;陈德轩;张星;马朝群【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烫伤药水喷雾剂对烫伤大鼠创面治疗作用的病理机制。

方法:50只浅II°烫伤 SD 大鼠随机分为烫伤药水喷雾剂高、中、低剂量治疗组,磺胺嘧啶银组,基质软膏组,判断创面病理组织学炎症程度,观察创面新生毛细血管数目。

结果:烫伤药水喷雾剂高、中剂量组有创面炎症轻、烫伤创面毛细血管数量,促进创面愈合作用。

烫伤药水喷雾剂中剂量组和基质软膏组新生毛细血管数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烫伤药水喷雾剂中剂量对浅II°大鼠烫伤创面有减轻创面组织炎症程度,增加新生毛细血管数量,促进烫伤创面愈合的功效。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2页(P366-367)【关键词】烫伤,实验性;烫伤药水;大鼠【作者】吴晓斌;陈德轩;张星;马朝群【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29;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9;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实验研究·主题词烫伤,实验性@烫伤药水大鼠烫伤在现代社会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烫伤是临床常见热力烧伤的一种,因热力、炽热金属、火焰、蒸气和高温气体等所致的体表组织损害,主要是皮肤损害,以中小面积Ⅱ°烧伤为主[1]。

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等改变,损伤主要发生在皮肤、黏膜,治疗效果主要与病变的范围和深度相关。

长期以来,没有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始终难以解决患者的疼痛、感染、结痂、留疤、植皮、致残等问题[2]。

烫伤药水喷雾剂由地榆、虎杖、黄连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腐生肌的功效,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烫伤不感染,愈合好,费用低。

本实验通过烫伤药水喷雾剂治疗浅Ⅱ度烫伤大鼠动物模型,对烫伤创面修复进行病理观察。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SD大鼠50只,体重190~220g,动物合格证号:SCXK(浙)2008-0033,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黄檗提取物对皮肤疾病的治疗作用研究

黄檗提取物对皮肤疾病的治疗作用研究

黄檗提取物对皮肤疾病的治疗作用研究近年来,皮肤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科研人员不断努力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在这些研究中,黄檗提取物被发现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天然药物。

黄檗提取物,是从黄檗(Berberis)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药物成分。

黄檗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亚洲地区的小灌木,其根部和茎皮富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等。

近年来,研究表明黄檗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疾病。

首先,黄檗提取物对炎症性皮肤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炎症性皮肤疾病包括湿疹、银屑病、皮肤瘙痒等,其共同特点是皮肤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研究发现,黄檗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起到抗炎作用。

此外,黄檗提取物中的生物碱也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减轻病情并促进皮肤的修复。

其次,黄檗提取物对抗衰老性皮肤疾病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逐渐出现了皱纹、松弛和色斑等老化表现。

这些老化现象主要是由于自由基的过度产生和氧化损伤引起的。

黄檗提取物中的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的发生,从而保护皮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此外,研究还发现黄檗提取物能够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皮肤的弹性和紧致度,从而改善抗衰老的效果。

另外,黄檗提取物还被证明对于抑制皮肤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具有一定的作用。

皮肤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

目前,放疗和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研究发现,黄檗提取物中的生物碱能够抑制皮肤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减少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

此外,黄檗提取物还可用于治疗其他一些常见的皮肤疾病,如痤疮和银屑病等。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黄檗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皮脂分泌和减少痤疮病变的炎症反应的作用。

烫伤合剂对大鼠Ⅱ度烫伤创面的作用研究

烫伤合剂对大鼠Ⅱ度烫伤创面的作用研究

【 关键词 】 烫伤合 剂 烫伤 新生毛细血 管 羟 脯氨 酸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8 5 3 5 . 2 0 1 3 . O 1 . 0 2 1
Ef fe c t s o f t a n g s h a n g mi x t ur e o nⅡd e g r e e s c a l d wo u n d i n r 照组和 烫伤合 剂组 ,通过 烫伤后 不同时间点创 面取 材 ,检 测创面愈 合率 、创 面组 织新 生毛 细血 管数 量及 创面羟脯氨酸含量 。结果 烫伤合 剂组的创面愈 合率、创面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和羟脯氨酸含量 均高
于对 照组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0 . 0 5 ) 。结论 烫伤合 剂 可促 进 Ⅱ度 烫伤创 面愈合 ,其作 用机 理 可能与提升 创面 组 织 中新 生毛细血管数量和羟脯氨酸含量 有关。
0 . 0 5 ). C o n c l u s i o n T a n g s h a n g mi x t u r e c o u l d p r o mo t e s c ld a w o u n d h e a l i n g , w h i c h mi g h t b e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t h e r i s e o f n e w
烧烫伤是 因高温 因素 引起 的皮 肤组织 损伤 ,是 外科 和 2 . 1 复制模型和分组 、给药 :将 8 0只 S D大 鼠随机分为空
b l o o d c a p i l l a r y a n d h y d r o x y p r o l i n e c o n t e n t .

黄蜀葵花总黄酮对实验性高血糖大鼠的作用及机制初探

黄蜀葵花总黄酮对实验性高血糖大鼠的作用及机制初探

黄蜀葵花总黄酮对实验性高血糖大鼠的作用及机制初探周晓隆;陈志武【期刊名称】《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年(卷),期】2016(21)6【摘要】目的:研究黄蜀葵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 of abelmoschl manihot,TFA)对高血糖大鼠的作用。

方法:在正常大鼠和四氧嘧啶诱导2型实验性高血糖模型大鼠上,分别灌胃给药TFA 30、60和120 mg/kg,14 d后测定体质量、空腹血糖、糖耐量及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

结果:TFA 30、60、120 mg/kg对正常大鼠空腹血糖有降低趋势,但未达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FA 60和120mg/kg对四氧嘧啶诱导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和血浆MDA含量的升高、糖耐量减低及血浆SOD活性降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20 mg/kg TFA还可显著地抑制大鼠体质量的减轻。

结论:TFA对四氧嘧啶诱导的2型高血糖模型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过氧化有关。

【总页数】4页(P617-620)【关键词】黄蜀葵花总黄酮;四氧嘧啶;高血糖;治疗;氧自由基【作者】周晓隆;陈志武【作者单位】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研室;安徽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5.2【相关文献】1.黄蜀葵花总黄酮联合格列吡嗪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J], 李萌;宋春泉;王帅;薛云;马玉奎2.黄蜀葵花总黄酮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J], 李庆林;陈志武;马传庚3.黄蜀葵花总黄酮对大鼠湿热型慢性肾炎的作用及其对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J], 胡翠云;戴敏;陈君君;宣自华4.黄蜀葵花总黄酮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J], 文继月;陈志武5.黄蜀葵花总黄酮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J], 刘必全;胡勇;张建华;陈志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蜀葵花的研究进展_高雷

黄蜀葵花的研究进展_高雷

黄蜀葵花的研究进展高雷1,张平1,2,程钢2(1.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3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安徽合肥230022)摘要:黄蜀葵花为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蜀葵A bel m oschus m anihot(L.)M e d ic.的干燥花,民间应用历史悠久。

近年来研究表明黄蜀葵花的黄酮类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本文对黄蜀葵花化学成分、提取方法、含量测定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黄蜀葵;研究进展Advances in studies on flower of Abelmoschus mani hot(L.)M edic.GAO L ei1,Z HANG P i ng1,2,C H E NG G ang2(1.School of P har m acy,A nhu iM e d ical University,H e f ei230032,China;2.Pharmacy D epart m ent,T he F irst A ff ili ated H osp it al of A nhu iM e d ical University,H e f ei230022,China)Abstrac t:F los A bel m oschus m ani hot has a long h i story of app licati on.R ecen t st udies sho w t hat flavono ids of A bel m oschus m anihot(L.) M e d ic.have a w i de range of phar m acolog i ca l ac tiv ity.T his artic l e is a rev ie w m a i n l y on chem ica l co m pos iti on,ex tracti ng m ethod,assay i ng and phar m aco l og ic acti on o f A bel moschus mani ho t(L.)M edic,and it ra i ses research and deve l op m ent directi on.K ey word s:A bel mo schus m aniho t(L.)M e d ic.;st udy advance黄蜀葵花最早记载于5嘉佑本草6,分布广泛、资源丰富, 5本草纲目6记载:其花气味甘、寒、滑、无毒,主治小便淋及催生,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敷之即愈,为疮家要药,消疽肿,浸油涂汤火伤等。

黄蜀葵花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黄蜀葵花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黄蜀葵花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
导语:黄蜀葵花是功效非常广泛的一种中药材,我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黄蜀葵花,黄蜀葵花也在很多疾病的治疗和缓解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我
黄蜀葵花是功效非常广泛的一种中药材,我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黄蜀葵花,黄蜀葵花也在很多疾病的治疗和缓解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黄蜀葵花。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花朵。

夏季花盛开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黄蜀葵(《香奁集》),又名:黄葵(《说文》),侧金盏、秋葵(《群芳谱》),棉花葵(《植物名实图考》),黄秋葵、金花捷报、水棉花、棉花七、棉花蒿、小棉花、溪麻、野芙蓉、野甲花。

【生境分布】常见于山谷、草丛间。

除东北、西北外,各地均有分布,也有栽培。

【性味】①《品汇精要》:"无毒。

"
【功能主治】通淋,消肿,解毒。

治淋病,痈疽肿毒,汤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2钱。

外用:研束调敷或油浸涂。

【注意】孕妇忌服。

【附方】①治砂石淋:黄蜀葵花一两。

炒,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食前米饮调下。

(《圣济总录》独圣散)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嘉佑本草》
了解了这么多关于中药黄蜀葵花的各种情况,相信我们可以在面对疾病的困扰时做到镇定自若,正确的对待疾病的治疗。

可调节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局部应用中药大黄治疗深Ⅱ度烧烫伤创面

可调节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局部应用中药大黄治疗深Ⅱ度烧烫伤创面

可调节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局部应用中药大黄治疗深Ⅱ度烧烫伤创面作者:蒋朔李云飞陈莉雷云李永忠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1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可调节负压创面治疗技术(Regulated negative pressure-assisted wound therapy,RNPT)联合局部应用中药大黄对深Ⅱ度烧烫伤创面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深Ⅱ度烧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

对照组给予RNPT治疗,观察组给予RNPT联合大黄外敷治疗,比较两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治疗3周后愈合情况和临床疗效,以及生长因子、炎症因子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指标,并观察其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烧烫伤创面;可调节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大黄;疗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1)06-0005-04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gulated Negative Pressure-assisted Wound Therapy (RNPT)Combined with Local Application of Rheum Officinale on Deep Second Degree Burn WoundsJIANG Shuo,LI Yun-fei,CHEN Li,LEI Yun,LI Yong-zhong(Department of Burn Plastic and Aesthetic Surgery,Deyang People's Hospital,Deyang 618000,Sichuan,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gulated negative pressure-assisted wound therapy (RNPT) combined with rheum officinale in treating deep second degree burn wounds.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deep second degree burn and scald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NP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NPT combined with rheum officinale external application. The time of complete wound healing, healing after 3 weeks of treatment,clinical efficacy, growth factor, inflammatory factor and lipid peroxid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ime of complete wound heal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Key words: burn and scald wound; regulated negative pressure-assisted wound therapy (RNPT); rheum officinale; curative effect; safety烧烫伤是指因热力、电、放射线或化学物质等作用于人体皮肤而引起皮肤损伤,包括表皮、黏膜、皮下组织等多种损伤[1],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复杂外伤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蜀葵提取物对大鼠背部深Ⅱ度烫伤的治疗作用宋必卫;刘洁琼;章方珺;杨轶安;付再林【摘要】为观察黄蜀葵提取物(HSK)促进SD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作用,利用超级控温烫伤仪制备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以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为阳性药,观察烫伤皮肤创面外涂HSK后开始结痂和脱痂时间、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和瘢痕形成情况,并取烫伤部位全层皮肤做HE染色切片观察组织损伤和修复状况.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HSK给药组大鼠烫伤创面开始结痂、脱痂及完全愈合的时间均明显缩短,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显著提高,烫伤创面愈后瘢痕面积显著减小,烫伤皮肤病理形态显著改善.结果表明:HSK能显著促进烫伤创面的愈合,是一种良好的外用烫伤治疗药物.【期刊名称】《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5)001【总页数】4页(P47-50)【关键词】黄蜀葵;MEBO;烫伤;创面愈合;瘢痕【作者】宋必卫;刘洁琼;章方珺;杨轶安;付再林【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5烧烫伤一般是指由物化因素如沸水(油)、蒸汽、电、火焰、放射线或化学物质等作用于人体引起的外伤性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意外性伤害之一[1-3].我国每年约有2 000万人遭受不同程度的烧烫伤,在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人数中,烧烫伤仅次于交通事故,排第二位[4-5].烧烫伤常用局部外用药治疗,西药主要用磺胺嘧啶银预防创面感染,毒副作用较多;中药多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黄蜀葵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是传统民间用药,历史悠久,始载于宋代刘禹锡所著的《嘉佑本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蜀葵花主要含黄酮类、有机酸类、甾类及挥发性成分等,具有镇痛、抗氧化、保护心脑血管、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等功能[6-7].尽管中国药典已明确其功能主治为“外治痈疽肿毒、水火烫伤”[8],但其治疗烧烫伤作用一直未见药理学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采用超级控温烫伤仪建立大鼠背部深Ⅱ度烫伤模型,观察HSK提取物对实验性烫伤的治疗作用.1.1 药品与试剂黄蜀葵干燥花(购自安徽);美宝湿润烧伤膏(产品批号1506903A,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试剂采用95%工业酒精;乙醚、硫化钠(均为分析纯,杭州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甲醛溶液(分析纯,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1.2 实验仪器真空旋转蒸发仪(型号RE-S2A,上海亚龙生化仪器厂);超级控温烫伤仪(型号YLS-5Q,济南益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电子分析天平(Mettler Toledo,型号AL104);倒置光学显微镜(Nikon Eclipse,型号TS100-F DH1).1.3 实验动物清洁级SD大鼠,体重220~250 g,雌雄各半,购自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动物许可证号:scxk(浙)20140001.1.4 黄蜀葵花提取物(HSK)的制备采用乙醇回流法制备HSK[9-10],取已粉碎过筛的黄蜀葵花粗粉50.0 g,加入500 mL 80%乙醇,加热回流重复提取3次,每次2 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得HSK,计算得率为:得率=(浸膏重量/原料重量)×100%.1.5 大鼠背部深Ⅱ度烫伤模型制备标准饲料喂养,自由饮水,保持饲养环境相对湿度40%~70%,恒温(22±2) ℃,适应性喂养7 d后开始实验.烫伤前24 h,用8%硫化钠溶液小心脱去大鼠背部被毛.次日,用10%水合氯醛(3 mL/kg)麻醉大鼠后,于超级控温烫伤仪上固定,背部朝上,控制压力0.5 kg、温度80 ℃,烫伤时间20 s,即可造成大鼠背部深Ⅱ度烫伤模型,每鼠4个烫伤创面.1.6 分组与给药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和HSK实验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正常组脱毛但不烫伤,其余组用1.5方法制作大鼠背部深Ⅱ度烫伤模型.除模型组外,其余两组造模后1 h开始外用给药,对照组外涂MEBO(20mg/cm2),实验组外涂HSK(10 mg/cm2).参照MEBO使用方法,第1周外涂药物,每天4次,每4~6 h换药1次,每次换药前用温开水清洗创面,洗去残留药物,暴露创面,使药物均匀覆盖创面;第2周,每天3次,每6~8 h换药1次;第3周,每天早晚各给药1次,3周之后直到愈合,每天给药1次.1.7 创面愈合情况及相关评价指标的测定1.7.1 创面结痂及脱痂时间的测定肉眼观察烫伤创面开始结痂、开始脱痂所需的时间.具体判断方法为:烫伤皮肤的边缘开始干燥,形成鳞状皮屑,即为开始结痂的时间;皮肤烫伤部位痂块明显隆起,痂皮边缘开始上翘,与皮肤脱离,即为开始脱痂时间[11].1.7.2 创面愈合率的测定给药后每3 d拍摄烫伤创面,记录创面愈合情况.并于造模后1 h和7,14,21 d四个时间点,用透明硫酸纸描绘创面图形,称取创面面积图纸的重量,以该重量的变化间接表示烫伤皮肤愈合面积的变化,并以烫伤后1 h的创面面积作为烫伤面积,分别计算创面愈合率[11-12].创面愈合率计算公式为创面愈合率×100%1.7.3 创面愈合时间的测定肉眼观察,以烫伤创面痂皮完全脱落,创面被新生上皮覆盖的时间为创面愈合时间[11],观察记录每组实验动物创面完全愈合的时间,比较HSK对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1.7.4 愈后瘢痕面积的测定待烫伤创面完全愈合后,观察瘢痕形成情况,并用透明硫酸纸覆盖于瘢痕,描绘瘢痕图形,记录下瘢痕面积图纸的重量,计算出瘢痕面积,作为愈后瘢痕面积.1.8 病理组织学观察分别于烫伤给药后第7,14,21,28 d处死大鼠,取烫伤部位全层皮肤,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1.9 统计处理采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用Mean±SD表示;采用One-way ANOVA检验样本均数差异显著性,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1 HSK制备减压回收乙醇后得到棕褐色HSK浸膏6.65 g,浸膏得率13.3%,其质量分数含生药7.52 g/g浸膏.2.2 创面开始结痂和脱痂及愈合时间的比较与模型组(Model)相比较,阳性对照组(MEBO组)完全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缩短7.8%,p<0.01),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均有缩短趋势;HSK组完全愈合时间缩短13.5%(p<0.001;是MEBO组的1.73倍),脱痂时间亦显著缩短(p<0.05),结痂时间缩短趋势明显.上述结果(表1)表明:HSK能显著促进烫伤创面愈合,作用效果比MEBO更佳.2.3 创面愈合率的测定深Ⅱ度烫伤累及真皮深层,仅残留深部的少量皮肤附件,需借助创面周围的正常细胞增殖向中心移行覆盖创口;底部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填补创口以及底部的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新表皮以完成修复.从图1动态进程照片中可直观看出:用药后6 d,HSK组大鼠烫伤创面痂皮开始脱落,至用药后24 d,创面基本愈合,且毛发生长旺盛.与HSK组相比,MEBO组9 d时开始出现痂皮脱落现象,24 d时创面未完全愈合,表明HSK能明显促进创面愈合且优于MEBO.分时(7,14,21 d)创面愈合率见表2(Mean±SD,n=8),与模型组相比,HSK组的促愈合效果最为显著,在21 d时的创面愈合率已达94%以上,比模型组提高了15.36%,是MEBO组的1.49倍,证明HSK能够明显提高大鼠烫伤创面的愈合速率,是促进烫伤修复的有效药物.2.4 愈后瘢痕面积测定大鼠烫伤创面愈后瘢痕面积见表3(Mean±SD,n=8),MEBO组和HSK组的瘢痕面积均明显小于模型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HSK亦有优于MEBO的趋势,表明HSK可以在促进愈合同时极为显著抑制体表瘢痕的形成,具有上佳皮肤美容价值.2.5 烫伤创面愈合过程病理学变化分别于给药后7,14,21,28 d取材,HE染色镜下连续观察各组病理组织学变化(图2).正常组皮肤全层完好,角质层、表皮及真皮结构清晰,毛囊及皮肤附属结构完整.模型组在烫伤7 d后,表皮结构破坏,组织水肿并有较多坏死,结构模糊,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14 d时,表皮仍有坏死组织且崩解;21 d时,创面由肉芽组织覆盖,肉芽组织层薄,上皮爬行速度慢,可见少量纤维细胞排列紊乱;用药后28 d,创面尚未完全上皮化,愈合部分皮下未见毛囊形成,形成瘢痕.HSK组烫伤后7 d镜下可见少量炎性细胞,肉芽组织大量生长;14 d时,表层痂皮脱落,创面被一层较厚的肉芽组织所覆盖,肉芽组织生长明显,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21 d,创面基本被上皮组织所覆盖,镜下可见大量纤维细胞;至用药后28 d,表皮已全部覆盖创面,表皮层生长较好,皮下可见少量新生毛囊,纤维细胞排列规则.与HSK组相比,MEBO组14 d时部分创面仍有坏死组织崩解;至28 d未见新生毛囊.综合来看,以HSK修复最快最好.烫伤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生率最高的皮肤性损伤之一.烫伤创面愈合过程复杂,且愈后可遗留瘢痕或功能障碍[13].烫伤创面开始结痂和脱痂时间、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是直接、客观而有效的创面愈合评价指标,而创面愈后瘢痕面积的测定则能更加直观的考察药物对创面愈后疤痕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超级控温烫伤仪建立大鼠背部深Ⅱ度烫伤模型,考察外涂HSK对烫伤创面愈合的疗效,证明HSK能显著减少创面结痂和脱痂时间,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且能明显减小瘢痕面积,效果上佳.研究发现所有测定指标上,HSK均有优于MEBO的倾向,限于动物实验样本量小,未达到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基于统计学知识,相信在较大样本研究中完全能实现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文献报道黄蜀葵花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损伤、镇痛和抗心脑缺血等作用,对口腔溃疡治疗效果好[14-17].目前,我们虽然缺乏其促创面愈合方面的研究,但有理由推论黄酮类化合物也是HSK促进烫伤创面愈合的有效部分,这部分内容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阐明.总之,HSK安全无毒(可作蔬菜食用),在减轻创面疼痛和炎症的同时,显著促进创口愈合修复,是一种理想的标本兼治的创面外用治疗剂,开发潜力大.我们的研究还表明:HSK促进烧烫伤修复的机制是保护和促进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增殖,基于篇幅,留待后续发表.【相关文献】[1] CHEN Bi, LIAO Zhenjiang, GUO Zhenrong, et al. Chinese burn surgery[M]. Beijing: Springer.2015:113-169.[2] 王波,邓强,黄韵蓓,等.烧烫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4,11(9):19.[3] HERNDON D N. Total burn care[M]. Amsterdam: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2007.[4] 黄志群,韦斯,陆钢,等.中西药制剂治疗烧烫伤概述[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2):196-197.[5]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6] 温锐,谢国勇,李旭森,等.黄蜀葵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5,34(2):37-44.[7] TODARWAL A, JAIN P, BARI S. Abelmoschus manihot Linn: ethnobotany, phyto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y[J]. As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2011,6(1):1-7.[8] 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09.[9] AN Yating, ZHANG Yi, LI Chunmei, et al. Inhibitory effects of flavonoids from Abelmoschus manihot flowers on triglyceride accumulation in 3T3-L1 adipocytes[J]. Fitoterapia,2011,82(4):595-600.[10] GUO Jianming, XUE Caifu, DUAN Jinao, et al. Anticonvulsant, antidepressant-like activity of Abelmoschus manihot ethanol extract and its potential active components in vivo[J]. Phytomedicine,2011,18(14):1250-1254.[11] 杨明,尹西拳,李耿.大黄白糖散对大鼠烫伤皮肤的修复作用研究[J].新中医,2014,46(2):193-196.[12] UPADHYAY N K, KUMAR R, SIDDIQUI M S, et al. Mechanism of wound-healing activity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L. leaf extract in experimental burns[J].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1,2011:1-9.[13] MARTíN-ESPINOSA N M, PIRIZ-CAMPOS R M. Sequela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s[J]. Revista de enfermeria (Barcelona, Spain),2014,37(2):27-33.[14] DING Lanting, LI Sheng, JIANG Qin, et al. Effects of total flavone of 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 on hemodynamics and myocardial oxygen consumption in anesthetized dogs[J]. Pharmacology and clin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2013,3:79-82.[15] ZHOU Lei. Advances in studies on total flavone of 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J].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2,6:42-44.[16] 韦筠韵,宋必卫,葛建丹.黄蜀葵花的SFE-CO2(乙醇)提取工艺及镇痛活性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36(1):30-34.[17] PRITARN S I, AMOL A T, SANJAY B B, et al. Analgesic activity of Abelmoschus manih at extrac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11,7(6):716-7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