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血必净(内容清晰)
血必净

中药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脓毒症(Sepsis)是引起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在治疗方面,现代医学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及药物。
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成为治疗脓毒症的新的重要措施之一。
血必净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赤芍、川芎、丹参、红花和当归等活血化瘀药物,现代药理证明,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减少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降低急性炎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因此,血必净自问世以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及认可,相应的研究也在各大医院纷纷出现。
本文拟就中药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1.脓毒症的免疫学特点脓毒症(Sepsis)是严重感染、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诊断标准为: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感染证据(感染灶或细菌学检查)。
严重的脓毒症往往可导致脓毒症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已成为临床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万~40万人发生脓毒症,其中死亡人数超过10万。
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烧伤面积>30%者约40%并发脓毒症,其中约20%的脓毒症患者最终转为MODS,死亡率高达50%左右。
对危重病患者的研究显示,脓毒症发病率为15.7%,其中61.1%进一步发展为MODS,病死率为30.6%。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脓毒症的发病率未见下降反而有上升的趋势。
2002年10月,美国危重病协会(ESICM)、美国胸科医学会(SCCM)和国际脓毒症论坛提出了《巴塞罗那宣言》,共同呼吁采取措施减少世界最古老、最具杀伤力的疾病——脓毒症,争取在今后5年内将脓毒症的死亡率降低25%。
由此可见,脓毒症是现代危重病学的一个突出难题,加强脓毒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严重创(烧)伤、手术或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表现为双向性改变,即一方面表现出以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为特征的过度炎症反应,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以吞噬功能和白细胞介素-2(IL-2)等产生降低为代表的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症(CARS)。
血必净注射液在急危重病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血必净注射液在急危重病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标签:血必净注射液;急危重病血必净注射液是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奠基人王今达教授以古方血府逐瘀汤为基础精炼出的静脉制剂。
由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等活血化瘀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功效。
血必净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危重病,如由感染引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以及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及毒物中毒等疾病,经过大量临床实践,疗效满意。
现将其有关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血必净注射液的药理作用目前,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MODS的治疗仍是一个辣手的问题,死亡率仍很高。
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这些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措施。
中药血必净在临床及动物实验治疗急危重病,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血必净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赤芍、川芎、丹参、红花和当归等活血化瘀药。
现代药理证明,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抑制纤维母细胞合成胶原,使肥大细胞增多,降低急性炎症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并使炎症病灶局限化,抑制炎性肉芽肿形成,同时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吸附能力,使血肿和其他坏死组织易被吸收,从而促进病变的修复和治愈。
经过长期大量的基础与临床验证,血必净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热解毒、菌毒并治等功效。
研究显示,血必净注射液具有对抗内毒素及发病有关的多种炎性递质的作用,能拮抗TNF-a、内毒素、IL-6、IL-8的释放,增强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HIA-DR)表达,促进免疫功能恢复。
王今达等提出,抗生素联合血必净治疗,即细菌、内毒素、炎性递质并治有显著提高MODS患者存活率的作用。
2血必净注射液的临床应用2.1MODS业已证明,炎症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MODS的发生与发展,而血必净具有抗炎、调节机体免疫,降低MODS患者的死亡率。
常文秀等观察了血必净对MODS患者的影响,发现血必净联合西药治疗的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内皮素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说明血必净对MODS患者的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改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姚咏明)

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发病机制复杂且未完全阐明
Systemic Inflammation
Immunoparalysis
Coagulation Impaired Fibrinolysis
问题的提出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认为利用 中药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协同效应可 以在脓毒症治疗中发挥独特作用。深入探 讨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的作用机理, 明确其详细干预途径和影响环节具有重要 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它将进一步提高我 国中药防治脓毒症的水平。
技术路线和试验方案
4
“ 血必净”作用的可能炎症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揭示其对细胞内信号通路调节的关键环节,为“血 必净”功效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开辟新途径。
主要讨其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系统(包括ERK、JNK、p38信号通路)和NF-κB通 路的影响;实验方法基本同第3部分,主要检测5种 器官 ERK 、 JNK 、 p38 磷酸化 / 非磷酸化活性、核因 子-κB(NF-κB)活性改变。
血必净与 DC/T 细胞 研究部分
技术路线和试验方案
6
“ 血必净”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可能影响及其
调节机制研究,明确其对脓毒症时DIC途径的具体 作用环节和干预效果。
主要观察对活化蛋白C(APC)、凝血酶调节 蛋白(TM)、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及ATIII和一般出、凝血功能指标(包括 PT、 APTT、 D-
技 术 路 线(举例)
动 物 实 验
体 外 实 验
体 内 实 验
血必净对内毒素刺激大/小鼠脾脏T 细胞、DC、巨噬细胞的影响
用内毒素攻击大/小鼠后分离脾脏T 细胞、DC、巨噬细胞; 不同剂量血必净对脓毒症动物免疫 系统的可能作用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血 必 净 注 射 液 疗 毒 症 药 理 作 用 研 究 进 展 治 脓
汪慧珍 饶 红 霞
赤壁 市人 民 医院( 湖北
【 关键 词】 脓毒症 ; 血必净注射液 ; 药理 作用
近年来 , 根据 “ 细菌 、 内毒 素 、 炎症 介质 并治 ” 理论 研制 的应 用于脓毒症领域 的中成药血必净 注射 液在临床的应用 , 为脓毒症 的有效治疗提供 了新 的选择 。
域 疾 病 的新 途 径 。 参 考 文 献
学研究证 明, 内毒 素对 于机 体 的危害 是诱 导体 内炎 性介 质 的产 生 , 而发 挥毒性作 用。雪琳 报 道 , 从 血必净 注射液 有强效 的拮
抗 内毒素作用 ; T F一0的失控性 释放也有高效的阻断作用 。 对 N 【
2 12 抑 制 自 由基 的 产 生 .. 正 常 机 体 内存 在 氧 化 一抗 氧 化 酶 系
2 o ,4 8 :8 4 1 o 2 l ( )4 9— 9 .
相关 。何 国鑫等 报道 , 血必净 干预显著升高急性肺损伤大 鼠降 低 的 S D浓度 , O 减轻 肺组 织形 态学 损伤 。提 示血 必净 注射 液可
抑制氧 自由基 的产生 , L S所 致 急性肺 损 伤大 鼠具 有肺 保护 对 P
大 鼠氧 自由基 变化 的影 响 . 用 医学杂 志 ,0 9,5 1 ) 实 20 2 ( 2 :
】 6 — 1 9. 9l 91
[ ] 勇 强 , 文 秀 , 书 华 , . 必 净 调 节 脓 毒 症 脾 组 织 Fs 5王 常 曹 等 血 a、
22 2 维持 T lT 2平衡 .. h/ h
程进一步加剧 。血必净 干预脓毒 症大 鼠可 明显降低其 脾组 织蛋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烧伤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烧伤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大面积烧伤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影响。
方法将烧伤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20例。
治疗组应用血必净治疗;对照组应用西医综合治疗。
结果治疗组PLT PT INR APTT TT FIB 均趋于正常。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烧伤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有显著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烧伤脓毒症凝血功能大面积烧伤脓毒症患者往往有凝血功能障碍,予以对症、支持及保护各脏器功能治疗的同时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2007年7月-2009年7月我科收治40例烧伤脓毒症患者中, 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5±5)岁,烧伤面积平均50%±5均符合烧伤脓毒症的诊断标准[1]。
其中火焰烧伤23例,化学烧伤10例电烧伤7 例均合并凝血功能异常。
其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4例;3个以上脏器出血4例,2个以上脏器出血8例,1个脏器出血19例,(其中皮肤出现出血点及瘀斑6例,消化道出血6例,气道出血5例,血尿10例),无明显脏器出血,但穿刺部位有严重出血倾向者10例,穿刺后按压时间0.5-2.0小时。
1.2治疗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在治疗烧伤创面的同时给予抗感染、保护脏器功能,保护胃粘膜、营养支持及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血必净注射液50-10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二次,10天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出血情况及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变化。
出血情况改善、凝血指标恢复正常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内信息量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血必净治疗脓毒性休克疗效探讨

血必净治疗脓毒性休克疗效探讨【摘要】脓毒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见临床表现包括低血压、高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血必净是一种治疗脓毒性休克的常用药物,其主要机制包括清除内毒素、抑制炎症反应等。
本文通过对血必净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疗效观察和并发症分析,探讨了其在临床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结论部分总结了血必净在治疗脓毒性休克中的价值和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整体而言,血必净在治疗脓毒性休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临床价值还需进一步验证,未来研究应该着重探讨如何提高其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血必净、治疗机制、临床疗效、并发症、疗效影响因素、临床作用、价值和局限性、未来研究、血流动力学、细菌感染、免疫炎症反应、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血清学参数、临床试验、炎症介质、免疫调节、病死率。
1. 引言1.1 疾病背景介绍脓毒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细菌引起,特征是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加上脓毒性休克病理特征,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高热、寒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
脓毒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多为血流感染导致微血栓形成、毒素释放、促炎细胞因子过度释放等,进而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目前,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休克状态维持和器官支持等,但疗效有限,仍有许多患者难以控制病情。
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迫切。
血必净是一种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新型方法,其通过吸附清除血浆中的致病因子和毒素,调节炎症反应等途径,对脓毒性休克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潜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必净在治疗脓毒性休克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1.2 前人研究综述脓毒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
在过去的研究中,已有许多学者对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早期应用抗生素是脓毒性休克治疗的基础,但随着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出现,单纯依靠抗生素已经不能满足对脓毒性休克的治疗需求。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人 口学特征 、 生命体 征等多 项指标 比较 , 显著 性差 无
异, 提示 随机人 组 的两组 病 例 的 临床 资料 具 有 可 比
性( 见表 1。试验过程 中共有 5例脱 落, ) 全部完成 病例 治疗组 12例 、 8 对照组 1 2 , 2 例 纳入疗 效评 定分
析。
12 诊 断标准 .
反应 综合征 (I S , 证 实有 细菌 存 在 或有 高度 可 SR )被
疑感 染灶 。其诊断 标 准包括 下列 3 或 3 以上 体 项 项 征 : ) 体 温 > 3 ℃ 或 < 3 ℃。 ( (1 8 6 2) 心 率 >9 0次/ i。 ( ) 吸频 率 >2 a rn 3 呼 0次/ i 过 度 通 m n或 气使 动 脉 血 二 氧 化 碳 分 压 ( a O )<3 mm Hg PC , 2 。
() 4 外周 血 白细胞计 数 >1 ×1 L或 <4×1 L 2 0/ 0/ ,
控释 放 , 与抗 生 素 并用 治 疗脓 毒 症 (es )具 有 较 Spi , s
好 的临床疗 效 。本试 验采 用多 中心 、 机 、 随 平行 对 照 的方 法 , 对该 药 进行 了客 观评 价 。现 将 临床 研 究结 果报告 如下 。
12 1 西 医诊断标 准 : 照《 氏内科学 》l .. 参 希 l 脓毒症 J
的诊断标 准 。脓 毒症 指 由细 菌感染 引起 的全身 炎症
作 者 单 位 : .0 7 0 北 京 中 医药 大 学 东 直 ¨ 医 院急 诊 科 1 10 0 , 2 10 1 , ‘ 医科 大 学 附 属北 京 中医 医 院 急诊 科 .0 0 0 苗都
【 关键词】 脓毒症 ; 瘀毒互 结证; 血 必净 注射液
中药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血必净(内容清晰)

中药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脓毒症(Sepsis)是引起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在治疗方面,现代医学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及药物。
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成为治疗脓毒症的新的重要措施之一。
血必净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赤芍、川芎、丹参、红花和当归等活血化瘀药物,现代药理证明,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减少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降低急性炎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因此,血必净自问世以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及认可,相应的研究也在各大医院纷纷出现。
本文拟就中药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1.脓毒症的免疫学特点脓毒症(Sepsis)是严重感染、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诊断标准为: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感染证据(感染灶或细菌学检查)。
严重的脓毒症往往可导致脓毒症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已成为临床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万~40万人发生脓毒症,其中死亡人数超过10万。
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烧伤面积>30%者约40%并发脓毒症,其中约20%的脓毒症患者最终转为MODS,死亡率高达50%左右。
对危重病患者的研究显示,脓毒症发病率为15.7%,其中61.1%进一步发展为MODS,病死率为30.6%。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脓毒症的发病率未见下降反而有上升的趋势。
2002年10月,美国危重病协会(ESICM)、美国胸科医学会(SCCM)和国际脓毒症论坛提出了《巴塞罗那宣言》,共同呼吁采取措施减少世界最古老、最具杀伤力的疾病——脓毒症,争取在今后5年内将脓毒症的死亡率降低25%。
由此可见,脓毒症是现代危重病学的一个突出难题,加强脓毒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严重创(烧)伤、手术或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表现为双向性改变,即一方面表现出以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为特征的过度炎症反应,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以吞噬功能和白细胞介素-2(IL-2)等产生降低为代表的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症(CAR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脓毒症(Sepsis)是引起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在治疗方面,现代医学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及药物。
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成为治疗脓毒症的新的重要措施之一。
血必净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赤芍、川芎、丹参、红花和当归等活血化瘀药物,现代药理证明,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减少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降低急性炎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因此,血必净自问世以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及认可,相应的研究也在各大医院纷纷出现。
本文拟就中药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1.脓毒症的免疫学特点脓毒症(Sepsis)是严重感染、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诊断标准为: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感染证据(感染灶或细菌学检查)。
严重的脓毒症往往可导致脓毒症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已成为临床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万~40万人发生脓毒症,其中死亡人数超过10万。
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烧伤面积>30%者约40%并发脓毒症,其中约20%的脓毒症患者最终转为MODS,死亡率高达50%左右。
对危重病患者的研究显示,脓毒症发病率为15.7%,其中61.1%进一步发展为MODS,病死率为30.6%。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脓毒症的发病率未见下降反而有上升的趋势。
2002年10月,美国危重病协会(ESICM)、美国胸科医学会(SCCM)和国际脓毒症论坛提出了《巴塞罗那宣言》,共同呼吁采取措施减少世界最古老、最具杀伤力的疾病——脓毒症,争取在今后5年内将脓毒症的死亡率降低25%。
由此可见,脓毒症是现代危重病学的一个突出难题,加强脓毒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严重创(烧)伤、手术或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表现为双向性改变,即一方面表现出以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为特征的过度炎症反应,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以吞噬功能和白细胞介素-2(IL-2)等产生降低为代表的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症(CARS)。
SIRS一般采用1992年ACCP/SCCM推荐标准,包括下列2项或2项以上体征: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min;③呼吸频率>20次/min或过度通气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2mmHg;④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2×109个/L或<4×109个/L,或未成熟粒细胞>10%。
这两方面共同作用,当平衡打破时,就会构成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进一步诱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E)的发生。
近年来,危重病研究医学认为,在脓毒症(Sepsis)的发生发展中,感染只是一个诱因,过度的炎症反应(SIRS)是Sepsis患者病情发生、发展、加重或恶化的基础,其严重后果就是MODS。
Sepsis的临床特征是继发于各种病因后的持续高代谢状态、高动力循环状态以及过度的炎症反应。
多种炎症因子释放并失控,对机体产生了诸多危害。
目前发现的炎症因子已达数十种之多,其中与危重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最为密切相关的事PCT和IL-6、TNF-a、IL-1。
这些炎症因子的释放,共同导致了SIRS-Sepsis- Sepsis shock-MODS这一瀑布效应的发生和发展。
2.血必净注射液的生物学特性中医学认为:脓毒症属“伤寒”、“温病”学的范畴,运用伤寒、温病的理论研究脓毒症非常合理,这不仅体现在脓毒血症的临床特点与伤寒、温病的临床特点相似,更重要的是两者之间研究的对象一致。
中医学在此类疾病方面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整个中医学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认识治疗感染性疾病,即脓毒症的历史。
血必净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和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溃散毒邪的作用,能够拮抗内毒素,拮抗TNF-a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脓毒症、多脏器功能失调综合症等。
有研究提示它有强效拮抗内毒素的作用,也有强效拮抗内毒素诱导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产生的内源性炎症介质失控性释放的作用;可以增加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血小板聚集率,使血浆血栓素B2含量减少,缩短凝血酶时间及凝血原时间,改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凝血功能异常;对内毒素所致的中毒性损伤有治疗作用,同时可提高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升高有拮抗作用;能提高血清中抗氧细胞抗体的水平,提高廓清指数K值和吞噬指数a值,激活、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
可以减轻肠道黏膜的再灌注损伤,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防止肠道内毒素入血。
3.血必净的临床应用与进展血必净自问世以来,再严重创伤、烧伤、外科感染、脓毒血症、COPD、MODS、药物中毒的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得到了一致的认可。
3.1 基础研究进展谢小军通过使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腹腔重症感染大鼠模型,分别给予太能、血必净、太能加血必净或不予治疗,测定血浆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0,发现血必净能降低血浆内毒素、TNF-a、IL-6水平,联合应用太能和血必净两者协同作用,能有效的降低IL-6/IL-10比值。
郑军等通过制作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发现血必净能够有效阻抑内毒素导致的炎症反应,同时可以改善肺泡毛细血管血流灌注状态,降低血清中TNF-a,IL-8的含量,可能是其有效减轻肺损伤的机制。
李志军等发现,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治疗组大鼠48h和72h存活率显著升高,且血必净注射液有延长存活时间的作用。
24h血必净治疗组肝脏病理学损伤改变明显减轻。
在4096条基因中,有差异表达的基因122条,下调基因主要涉及神经细胞与神经传导、细胞信号传导、各种基本生物化学物质代谢酶类基因、能量代谢相关基因;上调基因主要涉及细胞骨架与运动类蛋白、细胞周期调控、各种基本生物化学物质代谢酶类基因以及能量代谢相关基因。
结果显示血必净注射液能延长脓毒症大鼠的存活时间,并具有肝脏保护效应,其作用环节可能涉及物质代谢、脂类代谢基因、免疫、细胞信号传导等多方面。
3.2 临床应用及进展血必净自问世以来,被广泛的应用于严重创伤、烧伤、外科感染、脓毒血症、COPD、MODS、药物中毒的多个领域,相应的研究也纷纷涌现出来,成为脓毒症及MODS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林福清等通过对比血必净治疗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功能以及APACHE III评分,发现“血必净”注射液可明显降低SIRS患者中性粒细胞活性,减少自身组织的破坏,改善患者的预后。
王蔼卿等[15]对照观察血必净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病死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 PA CH EII)评分及血浆蛋白C水平,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
明自强等[16]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随机对照研究,发现2组患者治疗后TNF-a和IL-6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两组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和尿素氮(BUN)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且治疗组前三项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
提示血必净对老年脓毒症的肝.肾.心脏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潘永[17]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2h时胃张力计盐水胃黏膜pH值(pHi),发现血必净注射液具有保护脓毒症患者胃肠道黏膜的作用。
孙成考[18]净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碳(NO)和丙二醛(MDA)的影响,并讨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发现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较正常组ET.NO.ETPNO.MDA及内毒素均明显增高;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各值明显降低。
得出结论SAP时血必净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分泌ET和NO,优化其比值,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内皮细胞,同时拮抗内毒素,对SAP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黄勇波[19]生素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联合治疗,观察血必净注射治疗液治疗外科感染性疾病的疗效。
发现治疗组的病人短期内感染得到控制,住院时间缩短,而住院费用未有明显增加。
唐冰,朱家源[20]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指标.心肌酶.动脉血气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血必净注射液能显著降低严重烧伤患者炎症介质的释放,有效保护患者的脏器功能。
王玉春[21]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5d的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气道压力.动脉血气以及成功撤机率、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病死率,发现血必净注射液有利于机械通气患者拔管撤机,能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的ICU病死率。
王庆,赖国祥[22]净与甲泼尼龙的治疗效果,发现血必净组治疗7天后APACHE III 评分从(77.9±8.8)分降到(57.61±2.0)分;甲泼尼龙组从(75.8±5.2)分降到(58.6±15.6)分,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两组治疗后WBC、N%、CRP、TNP-a和ALT、AST、TbiL、SC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血必净组和甲泼尼龙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95.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提示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血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甲泼尼龙的抗炎作用类似。
陈齐红,郑瑞强[23]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白细胞计数(WBC)和Marshall评分,并抽取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水平,并记录患者28d的病死率。
结果显示疗程结束时血必净组体温[(37.2±0.6)°C 比(37.9±0.6)°C]、[(9.6+2.2)X109/L比(11.2±1.5)X109/L、Marshall评分[(2.1±1.9)分比(2.8±1.8)分]、IL-6[(0.37±0.34)ng/L]比(2.33±2.06)ng/L、IL-10[(0.82±0.66)ng/L比(2.98±1.99)ng/L]及28d的病死率(4.2%比2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
说明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实现。
刘清泉等【24】进行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中心临床研究,发现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尤其在降低体温、改善呼吸急促方面有优势,是治疗脓毒症的临床有效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