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凝剂技术简介

合集下载

混凝土中缓凝剂应用技术规程

混凝土中缓凝剂应用技术规程

混凝土中缓凝剂应用技术规程一、前言缓凝剂是一种在混凝土中添加的化学物质,能够延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从而使混凝土具有更好的可塑性、流动性和可加工性。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缓凝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介绍混凝土中缓凝剂的应用技术规程,帮助读者掌握混凝土中缓凝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缓凝剂的分类缓凝剂可分为有机缓凝剂和无机缓凝剂两种。

有机缓凝剂包括聚羧酸类、磺酸盐类、脂肪酸盐类等。

无机缓凝剂包括硫酸盐、硫酸铝盐、铝酸盐等。

三、缓凝剂的作用机理缓凝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改变混凝土中水泥颗粒的表面电荷状态,从而延缓水泥颗粒的沉淀速度,使混凝土具有更好的可塑性、流动性和可加工性。

此外,缓凝剂还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降低混凝土的收缩率和温度应力,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水性。

四、缓凝剂的应用方法1.掌握缓凝剂的添加量缓凝剂的添加量应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使用环境和技术要求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缓凝剂的添加量为水泥用量的0.1%~0.3%,但具体添加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过量添加缓凝剂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甚至导致混凝土质量不合格。

2.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后,应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以避免混凝土的凝固时间过长而导致混凝土失去可塑性和流动性。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在2~3分钟左右,具体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搅拌设备的性能来确定。

3.控制混凝土的浇注温度在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后,应控制混凝土的浇注温度,以避免混凝土的凝固时间过长而导致混凝土失去可塑性和流动性。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浇注温度应控制在5℃~30℃之间,具体温度应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气温和风速等因素来确定。

4.注意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后,应注意混凝土的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一般来说,混凝土应在浇注后及时进行养护,包括覆盖保温、喷水养护等。

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气候条件来确定。

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的效果

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的效果

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的效果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

但是,混凝土在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过早凝结和硬化,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程师们研究出了一种叫做缓凝剂的添加剂,可以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控制凝结的速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的效果及其原理。

二、缓凝剂的定义和分类缓凝剂是一种化学添加剂,可延缓混凝土的凝结和硬化速度。

根据其作用机理不同,缓凝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硅酸盐类缓凝剂:主要成分为硅酸盐,能够与水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硅酸凝胶,从而吸附和控制水分子,延缓混凝土的凝结速度。

2. 铝酸盐类缓凝剂:主要成分为铝酸盐,能够与水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铝酸凝胶,从而阻碍水分子在混凝土中的运动,延缓混凝土的凝结速度。

3. 磷酸盐类缓凝剂:主要成分为磷酸盐,能够与水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磷酸凝胶,从而吸附和控制水分子,延缓混凝土的凝结速度。

4. 有机酸类缓凝剂:主要成分为有机酸,能够与水中的钙离子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钙盐,从而降低混凝土的钙离子浓度,延缓混凝土的凝结速度。

三、缓凝剂的作用机理缓凝剂的作用机理主要与混凝土中的水泥反应有关。

水泥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成分,它含有大量的三氧化二铝和三氧化二铁等物质,会随着水的加入而发生水化反应,形成硬化的水泥胶体。

但是,由于混凝土中的其他成分也会与水反应,因此水化反应会在短时间内快速进行,导致混凝土过早凝结和硬化。

缓凝剂可以通过不同的机理延缓混凝土的凝结速度。

硅酸盐类缓凝剂能够与水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硅酸凝胶,从而吸附和控制水分子,延缓混凝土的凝结速度。

铝酸盐类缓凝剂能够与水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铝酸凝胶,从而阻碍水分子在混凝土中的运动,延缓混凝土的凝结速度。

磷酸盐类缓凝剂能够与水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磷酸凝胶,从而吸附和控制水分子,延缓混凝土的凝结速度。

有机酸类缓凝剂能够与水中的钙离子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钙盐,从而降低混凝土的钙离子浓度,延缓混凝土的凝结速度。

混凝土缓凝剂原理

混凝土缓凝剂原理

混凝土缓凝剂原理混凝土缓凝剂是一种化学添加剂,可以延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从而使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筑等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可加工性。

混凝土缓凝剂的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一、混凝土的凝固过程在了解混凝土缓凝剂的原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混凝土的凝固过程。

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水泥在混合后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水化产物,使混凝土逐渐硬化,最终形成坚固的结构体。

这个过程称为混凝土的凝固硬化过程。

混凝土的凝固硬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塑性阶段、凝结阶段和硬化阶段。

在塑性阶段,混凝土仍然处于流动状态,可以被挤压和模压成各种形状。

在凝结阶段,混凝土开始逐渐变硬,但仍然可以被挤压和模压。

在硬化阶段,混凝土已经达到足够的强度,不再能被挤压和模压,成为坚固的结构体。

二、混凝土缓凝剂的作用机理混凝土缓凝剂是一种化学添加剂,可以延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从而使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筑等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可加工性。

混凝土缓凝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阻碍水泥的水化反应混凝土缓凝剂可以阻碍水泥的水化反应,从而延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

水泥在混合后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水化产物,使混凝土逐渐硬化,最终形成坚固的结构体。

混凝土缓凝剂可以抑制水泥与水的反应,降低水化反应速率,从而延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

2. 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混凝土缓凝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使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筑等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可加工性。

混凝土缓凝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内摩擦力,使混凝土更加流动。

此外,混凝土缓凝剂还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分散性,使混凝土中的颗粒均匀分散,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3. 控制混凝土的凝固时间混凝土缓凝剂可以控制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使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筑等过程中具有更好的可加工性。

混凝土缓凝剂可以使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延长,从而使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筑等过程中保持流动状态,方便施工。

缓凝剂缓凝机理及实验研究

缓凝剂缓凝机理及实验研究
1.缓凝剂的种类
按照化学成分, 缓凝剂分为有机缓凝剂和无机缓凝剂两种。常用的有机缓凝 剂包括: 木质素磺酸盐及其衍生物、羟基羧酸及其盐( 如酒石酸、酒石酸钠钾、 柠檬酸等) 、多元醇及其衍生物和糖类等碳水化合物。其中, 多数有机缓凝剂通 常具有亲水性活性基团, 因此兼具减水作用, 又称为缓凝减水剂。无机缓凝剂包 括: 硼砂, 氯化锌, 铁、铜、锌的硫酸盐、磷酸盐和偏磷酸盐等。
2.3 糖类、多元醇类及其衍生物 醇类化合物对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反应具有不同程度的缓凝作用, 其缓凝作用在于羟基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与水化产物表面上的O2- 形成 氢键, 同时, 其他羟基又与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 同样使水泥颗粒表面形 成了一层稳定的溶剂化水膜, 从而抑制水泥的水化进程。在醇类的同系 物中, 随其羟基数目的增加, 缓凝作用逐渐增强。一元醇随烷基的增加 表面活性增强, 直链的正辛烷可以吸附在气液相界面上形成单分子膜, 起到保湿作用, 有利于防止水化、混凝土表面干缩裂缝的产生。丙三醇 具有强烈的缓凝作用, 掺量过大甚至可以使水泥水化过程完全停止。单 糖、低聚糖, 如葡萄糖、蔗糖等, 均具有较强的缓凝作用, 它们的缓凝机 理与醇类相同。
2.缓凝剂的缓凝机理
2.1 无机类缓凝剂 水泥的水化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低溶解度的固体与水生成更低溶解度的固体产 物的反应过程。也就是说, 这是一个随水泥浆体系中液相量不断消耗, 而与之相 接触的固相量不断增加的过程。无机电解质的加入( 尤其在水泥水化初期) 会影响Ca( OH) 2, C- S-H 析出成核及C-A- S-H 的形成过程, 进而对水泥的凝结 硬化产生影响。
谢谢大家!
表3.1 不同石膏的缓凝作用
石膏种类
化学式
溶解度 /(g性无水石膏 天然无水石膏

缓凝剂

缓凝剂

缓凝剂一、缓凝剂定义缓凝剂是能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缓凝剂的主要种类有:羟基羧酸及其盐类,如酒石酸、柠檬酸、葡萄糖酸及其盐类以及水杨酸;含糖碳水化合物类,如糖蜜、葡萄糖、蔗糖等;无机盐类,如硼酸盐、磷酸盐、锌盐等;木质素磺酸盐类,如木钙、木钠等。

二、常用缓凝剂(1)糖蜜缓凝剂糖蜜缓凝剂是由制糖下脚料经石灰处理而成,其主要成分为已糖钙、蔗糖钙等。

一般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1%~0.3%(粉剂),0.2%~0.5%(水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可延长2~4h,掺量每增加0.1%(水剂),凝结时间约延长1h,当掺量大于1%时,混凝土长时间酥松不硬;掺量为4%时,28d强度仅为不掺的1/10。

(2)羟基羧酸及其盐类缓凝剂这类缓凝剂一般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03%~0.10%,混凝土凝结时间可延长4~10h。

这类缓凝剂会增加混凝土的泌水率,在水泥用量低或水灰比大的混凝土中尤为突出。

若与引气剂一起使用,则可得到改善。

(3)木质素磺酸盐类缓凝剂这类缓凝剂一般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2%~0.3%,混凝土凝结时间可延长2~3h。

三、缓凝剂的作用机理各种缓凝剂的作用机理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有机类缓凝剂大多是表面活性剂,对水泥颗粒以及水化产物新相表面具有较强的活性作用,吸附于固体颗粒表面,延缓了水泥的水化和浆体结构的形成。

无机类缓凝剂,往往是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难溶的薄膜,对水泥颗粒的水化起屏障作用,阻碍了水泥的正常水化。

这些作用都会导致水泥混凝土的缓凝。

缓凝剂对水泥品种适应性十分明显,不同水泥品种缓凝效果不相同,甚至会出现相反效果。

因此,使用前必须进行试拌,检测效果。

缓凝剂一般掺量较少,使用时应严格控制掺量,过量掺入不仅会出现长时间不凝现象,有时还会出现速凝现象。

各种缓凝剂的掺量见表4—22。

缓凝剂主要用于高温季节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泵送和滑模混凝土施工以及远距离运输的商品混凝土。

缓凝剂不宜用于日最低气温5℃以下施工的混凝土,也不宜用于有早强要求的混凝土和蒸养混凝土。

混凝土中添加化学缓凝剂的方法与机理

混凝土中添加化学缓凝剂的方法与机理

混凝土中添加化学缓凝剂的方法与机理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等物质组成的建筑材料,其硬度和耐久性极高,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在混凝土的制造过程中,有时需要添加化学缓凝剂,以延长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使其更易于加工和施工。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中添加化学缓凝剂的方法和机理。

二、化学缓凝剂的定义和作用化学缓凝剂是一种能够在混凝土中延缓水泥和水的反应速度的化学物质。

其主要作用是延长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从而使混凝土更加易于施工和加工。

此外,化学缓凝剂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压强度,降低温度应力和收缩率等。

三、化学缓凝剂的种类1. 有机酸盐类缓凝剂有机酸盐类缓凝剂是一种将有机酸和金属离子配合而成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草酸盐、乳酸盐、柠檬酸盐等。

这类化学缓凝剂可以通过与水泥中的钙离子结合,从而延缓水泥和水的反应速度,延长混凝土的凝固时间。

2. 磷酸盐类缓凝剂磷酸盐类缓凝剂是一种将磷酸盐和金属离子配合而成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三钙磷酸盐、四钙磷酸盐等。

这类化学缓凝剂可以与水泥中的铝离子结合,从而延缓水泥和水的反应速度,延长混凝土的凝固时间。

3. 硼酸盐类缓凝剂硼酸盐类缓凝剂是一种将硼酸和金属离子配合而成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硼砂、硼酸钠等。

这类化学缓凝剂可以与水泥中的钙离子结合,从而延缓水泥和水的反应速度,延长混凝土的凝固时间。

四、混凝土中添加化学缓凝剂的方法混凝土中添加化学缓凝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 直接加入直接将化学缓凝剂加入到混凝土中,与水泥和水发生反应,从而延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需要掌握好添加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2. 预混方式将化学缓凝剂与混凝土的骨料一起预先混合,再加入水泥和水,从而延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添加量,同时还能够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压强度。

五、混凝土中添加化学缓凝剂的机理混凝土中添加化学缓凝剂的机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阻滞水泥反应速度化学缓凝剂可以与水泥中的钙离子或铝离子结合,从而延缓水泥和水的反应速度,使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变长。

混凝土中高效缓凝剂的应用技术

混凝土中高效缓凝剂的应用技术

混凝土中高效缓凝剂的应用技术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它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但是其制作过程中会出现凝结时间过短、工作性能差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引入缓凝剂来控制混凝土凝结时间和提高工作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中高效缓凝剂的应用技术。

二、高效缓凝剂的种类高效缓凝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机酸盐,另一种是有机酸。

有机酸盐缓凝剂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酸盐,它可以减缓水泥水化反应的速度,从而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

有机酸缓凝剂的主要成分是葡萄酸、柠檬酸等有机酸,它可以在混凝土中形成一层薄膜,阻碍水泥颗粒间的反应,从而达到延缓凝结的目的。

三、高效缓凝剂的作用机理高效缓凝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控制水泥的水化反应来延缓混凝土的凝结。

水泥水化反应是水泥、水和一些添加剂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这个过程中会放出热量,导致混凝土的凝结。

高效缓凝剂可以通过减缓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从而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长。

同时,高效缓凝剂还能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从而提高工作性能。

四、高效缓凝剂的应用技术1. 高效缓凝剂的选择选择适合自己工程的缓凝剂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工作条件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有机酸盐缓凝剂适用于需要减缓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工程,如大坝、桥梁等;有机酸缓凝剂适用于需要提高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工程,如高层建筑、隧道等。

2. 缓凝剂的加入量缓凝剂的加入量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缓凝剂的加入量应该控制在2%-3%之间,过多的加入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过少的加入又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 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缓凝剂的种类来确定。

一般来说,缓凝剂的加入会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因此需要适当延长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以充分发挥缓凝剂的作用。

4. 混凝土的养护控制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措施,需要严格控制。

缓凝剂作用

缓凝剂作用

缓凝剂作用缓凝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常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用于减缓混凝土的凝结速度,延长其可搅拌、施工和浇筑的时间。

下面将详细介绍缓凝剂的作用及其在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

首先,缓凝剂能够延缓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中的水泥与水发生反应,形成水化产物,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凝结的速度取决于水泥的种类和含量、施工环境温度等因素。

然而,在某些特殊的施工情况下,需要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以便施工人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搅拌、浇筑和抹光等工作。

缓凝剂的加入可以有效地延缓水泥浆体的凝结速度,从而满足施工的需要。

其次,缓凝剂能够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流动性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良好的流动性可以保证混凝土能够充分填充模板,减少气孔的生成,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混凝土的流动性过强,会导致浇筑时的坍落度过大,甚至造成流态失稳。

缓凝剂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使其达到合适的坍落度。

同时,缓凝剂还可以减少混凝土的内耗力和粘性,提高其液体性,使混凝土更容易施工和抹平。

再次,缓凝剂能够减少混凝土的温升。

混凝土的凝结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的温度升高速度较快,容易产生热裂纹和内外温差引起的构件变形等问题。

缓凝剂的加入可以减缓混凝土的凝结速度,降低温升,从而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这样就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等问题,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最后,缓凝剂的应用还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研究表明,适量添加缓凝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冻融性能。

这是因为缓凝剂的添加可以优化水化产物的形成过程,调整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综上所述,缓凝剂在混凝土施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温升,改善力学性能等。

因此,合理应用缓凝剂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改善混凝土的性能,确保工程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缓凝剂技术简介
缓凝剂是一种能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缓凝减水剂则是兼有缓凝和减水功能的外加剂。

目的是用来调节新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缓凝剂可以根据要求使混凝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塑性,以便于浇筑成型或是延缓水化放热速率,减少因集中放热产生的温度应力造成混凝土的结构裂缝。

在流化混凝土中,缓凝剂可用来克服高效减水剂的坍落度损失,保证商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随着混凝土质量的提高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问世,商品混凝土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一)缓凝剂品种与性能
·缓凝剂主要用于延缓水泥的水化硬化速度,以使新拌混凝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塑性。

目前在混凝土中使用的缓凝剂品种也较多。

不同的缓凝剂其使用效果及作用机理也是不尽相同的。

·按其生产来源分,可以分为工业副产品类及纯化学品类。

按其化学成分来分又可分为:无机盐类、羟基羧酸盐类、多羟基碳水化合物类、木质素磺酸盐类等。

按其化学成分分类如下:
1、无机盐类缓凝剂
最常用的无机盐类缓凝剂有磷酸盐、硼砂、硫酸锌、氟硅酸钠等。

磷酸盐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无机缓凝剂。

磷酸(H3P04)并无明显的缓凝作用,某些磷酸盐则有较强的缓凝作用。

如焦磷酸钠、二聚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等。

掺入磷酸盐会使水泥水化的诱导期延长,并且使硫酸钙的水化速度大大减缓。

缓凝的机理主要是:磷酸盐与氢氧化钙反应在已生成的熟料相表面形成了“不溶性”的磷酸钙,从而阻碍了正常水化的进行。

出于性价比的综合考虑,在混凝土中使用较多的为三聚磷酸钠,其掺量在0.1%左右,根据工程要求及施工温度来确定适合掺量。

硼砂又名四硼酸钠,它的缓凝机理,主要是硼酸盐的分子与溶液中的钙离子形成络合物,从而抑制了氢氧化钙结晶的析出。

络合物以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无定形的阻隔层,从而延缓了水泥的水化与结晶析出。

硼砂的掺量为水泥质量的1-2%。

其他的无机缓凝剂还有氟硅酸钠,主要用于耐酸混凝土。

硫酸锌具有一定的缓凝作用。

但因无机盐类缓凝剂缓凝作用不稳定因此不常使用。

2、有机物类缓凝剂
有机物类缓凝剂是较为广泛使用的一大类缓凝剂,其中又可按其分子结构分成羟基羧酸盐类、糖类及其化合物、多元醇及其衍生物。

A、羟基羧酸盐类这是一类纯化工产品。

由于其分子结构上含有一定数量的羟基(OH)和羧基(COOH)而得名。

其缓凝作用的机理:这些化合物的分子具有(OH)、(COOH),它们具有很强的极性,由于吸附作用,被吸附在水化物的晶核(晶胚)上,阻碍了结晶继续生长,主要是对硫酸钙水化物结晶转化过程延缓和推迟。

缓凝剂的掺量在0.05-0.2%
范围,根据在不同使用温度下对缓凝时间的要求来定。

B、糖类(多羟基碳水化合物类)葡萄糖、蔗糖、糖蜜等糖类化合物掺量在O.1%-0.3%“,范围。

掺量过大如蔗糖掺量达到4%反而会起促凝作用。

糖类化合物因其属天然化合物,价廉、丰富而得到了广泛的采用。

C、多元醇及其衍生物类如丙三醇(甘油)、聚乙烯醇、山梨醇、甘露等,其中丙三醇可以缓凝到全部停止水化。

此类缓凝剂缓凝作用较为稳定,特别在使用温度变化时有较好稳定性。

它的缓凝作用同样是因为极性基团的吸附作用导致水化受阻。

多元醇类缓凝剂掺量在0.05-0.2%范围。

D、纤维素类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均有一定缓凝作用。

但它们主要用于增稠、保水,同时具有缓凝作用。

掺量一般较低,在0.1%以下。

缓凝型减水剂
缓凝减水剂是指同时具有缓凝与减水作用的外加剂。

缓凝减水剂主要品种有糖钙、木钙、木钠。

糖钙减水剂是制糖工业的副产品——废蜜经与石灰乳化制成的产品。

糖钙减水剂的制备:糖钙减水剂是由制糖工业下脚料废蜜制成,废蜜的成分因制糖原料不同而不同。

主要是废蜜中蔗糖和单糖的含量不同,如甜菜糖废蜜含糖总量45%,其中蔗糖430:,0、单糖2%。

甘蔗糖废蜜总含糖量51%,其中蔗糖40%、单糖ll90。

其余为水分和杂质。

废蜜和石灰乳反应生成蔗糖化钙络合物和单糖化钙络合物及剩余的糖和氢氧化钙。

糖钙减水剂同时具有减水作用,减水率在5-7%左右,属非引气型,掺量范围在0。

(卜_o:3j:可以与减水剂、引气剂等复合使用。

除了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外,还能抑制坍落度损失。

糖钙减水剂掺量较小,价格便宜,在改进生产工艺后水溶性提高,沉淀减少。

·糖钙减水剂
糖钙减水剂和木钙减水剂一样,在使用硬石膏及氟石膏为调凝剂时会发生假凝现象,以及程度不同的坍落度损失。

这主要是因为糖钙降低了石膏的溶解度,促使了铝酸三钙的急速水化而假凝,即使达不到假凝程度也会大大降低浆体的流动性,造成坍落度损失。

缓凝剂的作用机理
·目前.对缓凝剂作用机理的认识主要存在四种理论:
一、吸附理论
二、络台物生成理论
三、沉淀理论
四、氢氧化钙结晶成核抑制理论。

1、吸附理论由于大多数有机缓凝剂具有表面活性,能在水泥颗粒的固液界面吸附,改变了水泥颗粒表面的亲水性,形成一层可抑制水泥水化的缓凝剂膜层,从导致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延长。

· 2、络合物生成理论缓凝剂分子可与水泥水化生成的钙离子形成络盐,在水泥水化初期控制了液相中的钙离子浓度,阻止水泥水化相的形成,产生缓凝作用。

3、沉淀理论有机或无机缓凝剂通过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不溶性的薄层,阻止了水泥颗粒与水的接触,因而延缓了水泥的水化,起到缓凝作用。

· 4、氢氧化钙结晶成核抑制理论缓凝剂是通过吸附在氢氧化钙晶核上,抑制氢氧化钙晶体继续生长而产生缓凝作用的。

不同类型和种类缓凝剂的作用并不能用同一理论进行解释,通常,多数有机类缓凝剂(含有羟基、羧酸基)的缓凝作用归结为吸附理论,也有的观点认为,羟基羧酸及其盐类是典型的络合物生成剂,采用络合物生成理论解释更为合理;
多数无机类缓凝剂的作用则主要归结为水泥颗粒表面不溶物的生成,宜用沉淀理论解释,如磷酸盐类缓凝剂作用机理在于磷酸盐与氢氧化钙反应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钙,但硼砂的缓凝作用在于硼酸盐与溶液中的钙离子形成络合物,包裹在水泥颗粒表面阻止了水泥的水化。

·此外,缓凝剂的作用程度还与水泥熟料矿物组成有关。

水泥矿物组成对凝结核水化放热的影响次序为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硅酸三钙>硅酸二钙。

因此,同等掺量下,缓凝剂对铝酸三钙含量高的水泥缓凝效果较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