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建筑设计

合集下载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介绍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介绍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介绍(组图)(建筑成本167亿)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3号航站楼简介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主楼由荷兰机场顾问公司(NACO)、英国诺曼•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2000年6月,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开始进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远期规划研究。

2004年3月26日,3号航站楼完成施工及监理招标,正式签订了施工和监理合同,首都机场开始三期扩建工程。

共征用了22200多亩土地,搬迁了9个村庄,共涉及1.2万人。

扩建工程将于2007年底全面竣工,2008年2月试运行,确保2008年奥运会之前投入正常运营。

3号航站楼位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东边。

T3主楼及其配套工程位于现有东跑道和新建跑道之间。

3号航站楼建成后将是中国国内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

3号航站楼(T3)由主楼和国内候机廊、国际候机廊组成,配备了自动处理和高速传输的行李系统、快捷的旅客捷运系统以及信息系统,总建筑面积98.6万平方米。

新建一条长3800米、宽60米的跑道,满足F类飞机的使用要求,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类精密自动飞机引导系统,这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起降导航系统,在很低的能见度下仍可实行飞机起降。

世界上最大的飞机空中客车A380能够顺利起降。

跑道试飞成功后,于2008年10月份投入试用。

此外,新建北货运区,相应配套建设场内交通系统,以及供水、供电、供气、供油、通导、航空公司基地等设施。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3号航站楼概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由T3A主楼、T3B、T3C主楼、T3D、T3E国际候机廊和楼前交通系统组成。

T3主楼地面五层和地下两层,T3主楼一层为行李处理大厅、远机位候机大厅、国内国际VIP;二层是旅客到达大厅、行李提取大厅、捷运站台;三层为国内旅客出港大厅;四层为办票、餐饮大厅;五层为餐饮。

T3C(国内区)和T3E(国际区)呈“人”字形对称,在南北方向上遥相呼应,中间由红色钢结构的T3D航站楼相连接。

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项目消防性能化设计评估

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项目消防性能化设计评估
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指 挥
建立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指挥体系,明确各级 指挥人员的职责,确保人员疏散的有序进行 。
安全疏散设施配置
灭火器材配置
01
根据各区域的火灾风险等级,合理配置灭火器材,以便在火灾
初期及时扑救。
紧急照明配置
02
在紧急出口、楼梯间和走廊等关键部位设置紧急照明灯具,确
保在断电情况下人员能够安全撤离。
灭火系统设计
灭火器配置
根据各区域的功能和火灾载荷,合理配置灭火器, 确保在火灾初起阶段能够迅速扑灭。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在适合的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如吊顶、 墙壁等,以实现快速灭火。
气体灭火系统
对于不宜用水或普通灭火器扑灭的场所,如电子 设备、服务器等,应设置气体灭火系统。
报警系统设计
01
火灾探测器
03
新建大型机场航站楼
项目概述
建设单位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建设周期
2019年-2023年
总投资额
约150亿元人民币
设计单位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03 04
02
01
地理位置与环境
01
首都国际机场位于北京市顺义区,距离市中心约3场现有T1、T2航站楼, 地理位置优越。
评估流程与步骤
A
制定方案
针对不同的火灾场景,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措 施和应急预案,提出性能化设计方案。
数值模拟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性能化设计方案进行 模拟分析,预测火灾发展和烟气扩散情况, 评估安全疏散时间等指标。
B
C
综合评估
根据模拟分析结果,结合评估指标和标准, 对性能化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估,提出改进 和完善建议。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土木工程鉴赏报考题目: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T3)航站楼系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本电气自动化101班姓名:邹志强学号:2010020143104指导老师:陈铃培日期:2012年12月16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T3)航站楼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该工程的独特与创新之处 (3)三:该工程的设计理念 (4)四:该工程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5)五:该工程对于新技术及新工艺的应用 (6)六:我欣赏这个伟大建筑的原因 (10)七:参考文献 (12)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土木工程鉴赏报告一:工程概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T3)航站楼主楼由荷兰机场顾问公司(NACO)、英国诺曼·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负责方案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管理和施工图设计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 ,民航机场(成都)电子工程设计所负责弱电/信息系统专项设计。

2000年6月,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开始进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远期规划研究。

2004年3月26日,3号航站楼完成施工及监理招标,正式签订了施工和监理合同,首都机场开始三期扩建工程。

共征用了22200多亩土地,搬迁了9个村庄,共涉及1.2万人。

扩建工程已于2007年底全面竣工,2008年2月试运行,确保了2008年奥运会之前投入正常运营。

3号航站楼位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东边。

T3主楼及其配套工程位于现有东跑道和新建跑道之间。

3号航站楼是世界第二大的单体航站楼。

3号航站楼(T3)由主楼和国内候机廊、国际候机廊组成,配备了自动处理和高速传输的行李系统、快捷的旅客捷运系统以及信息系统,总建筑面积98.6万平方米。

新建一条长3800米、宽60米的跑道,满足F类飞机的使用要求,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类精密自动飞机引导系统,这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起降导航系统,在很低的能见度下仍可实行飞机起降。

世界上最大的飞机空中客车A380能够顺利起降。

跑道试飞成功后,于2008年10月份投入试用。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设计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设计
2 7 6 人 次 , 货 物 吞 吐 量 达 8 .1 系 统 等 其 他 设 施 ,也 将 新 建 一条 从 1万 8 6 万 t 随 着 中 国 加 入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东 直 门 直达 新 航 站 楼 的 城 市 轻 轨 和 。
空 侧 规 划 方 案 与 新 航 站 楼 的 构 型 设 计 融 为一 体 ,为 未 来 的 发 展 提
首 都 机 场 作 为 中 国 的 门 户 机 机 场 特 殊 系 统 。 辅 助 基 础 设 施 项 场 , 近 年 来 旅 客 流 量 年 平 均 增 长 目包 括 航 站 楼 前 的 地 面 交 通 中 心 幅 度 超 过 1 %。2 0 年 旅 客 流 量 达 ( C) 空 侧 跑 道 滑 行 道 和 站 坪 2 02 GT
马路 。
是 从 非 航 空 活 动 中 创 造 出 更 多 收 这 次 ,我 们 在 3 航 站 楼 的 设 计 中, 号 入 。 此 外 ,航 站 楼 内也 为商 业 活 动 在 诸 多 方 面 对 香 港 国 际 机 场 进 行 了
便 捷 的 滑 行 道 滑 行 线 及 站 坪 系统 和 服 务 车 道 旅 客 远 机 位 车 道 各 成
3 航 站 楼 是 首 都 机 场 此 次 扩 号
系统 ,连成网络 ,给空侧运营提供
了 高效 率 和 灵 活 性 。飞 机 起 降 区的 设 计 将 把 飞机 延 滞 降 到 最 低 。 所 有 这 些对 于 创 建 一 个 世 界 级 的 航 空 枢 纽 极 为重 要 。
为新航菇区空镏规切与北京市外环快速路相连的新了满足北京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新的3号航站楼设施将分期实航站区进场路由正南进入该高架续发展和中国民航工业的要求实施设计容量u2015年为旅客流量路与航站楼同肘建设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世界最大单体建筑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世界最大单体建筑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世界最大单体建筑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世界最大单体建筑工程总投资:250亿元工程期限:2004年——2008年鈥斺斒澜缱畲蟮ヌ褰ㄖ" alt="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鈥斺斒澜缱畲蟮ヌ褰ㄖ"src="/DownloadImg/2011/08/0 120/15116367_1.jpg" width=657 height=372>奥运重点工程之一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T3),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建筑,是我国目前投资建设的最大机场。

工程总投资250亿元,历经近4年时间建成,于2008年2月29日和3月26日分两期投入运营。

首都机场叁号航站楼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项目,3号航站楼总体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长2900米,宽790米,建筑高度45米。

甚至将之前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写字楼——美国五角大楼都比了下去(五角大楼的总建筑面积是60.8万平方米),相当于160个足球场那么大。

但是如此庞大的工程却花了不到4年的时间就建造完毕了。

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的规模,是英国希思罗机场5号航站楼的两倍,但在筹划和兴建上,只花了5号航站楼一半的费用,以及不到1/3的时间。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飞机乘客的数量已经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几百万人增长到现在的1.85亿人。

到2020年,中国97%的机场都将重建。

“欧洲的城市化过程用了200多年,中国只用了20年。

”-- 英国建筑大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的设计者诺曼•福斯特其中三号航站楼主楼建筑面积达55万平方米。

楼内许多设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新增机位99个;新建一条长3800米,宽60米的跑道,届时,世界上最大的飞机空客A380能够顺利起降。

根据设计能力,到2015年,首都机场将实现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200万人次的目标,比现有能力增加1倍。

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停车楼及交通中心简介

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停车楼及交通中心简介

工程地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东侧承建单位: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建设单位:北京首都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中咨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工程造价:建筑面积:132.6万m2建筑层数:建筑高度:45.5m幕墙类型: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开工日期:2004年3月28日竣工日期:2007年12月25日工程简介:1、工程基本情况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工程位于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东侧,采用了“国际征集、专家论证、社会公示、国家批准”的优选设计方案。

建筑造型新颖独特,金顶红柱,庄重大气,体现北京的文化特色,展现了国门的崭新形象。

同时服务于第29届北京奥运会。

3号航站楼由T3A、T3B、T3C和一座停车楼及交通中心等四个独立单元组成,主航站楼T3A建筑面积51.5万m2,地下两层,地上五层, T3A主航站楼为3号航站楼的核心,包括了所有国内和国际旅客使用的值机、候机、迎客空间、行李分检设施、中转设施,以及供国内旅客出发、到达使用的空侧设施。

工程于04年3月28日开工,07年12月25日竣工。

2、工程的特点、难点和科技创新点本工程建筑规模宏大,为国内目前最大的单体建筑,功能复杂、先进,施工工期紧。

T3A航站楼建筑面积达到51.5万平方米,绑扎钢筋21万吨、浇筑混凝土75万方、安装玻璃幕墙14.6万平米、钢结构安装4.2万吨,工程量巨大。

三号航站楼功能定位为东北亚地区的枢纽机场,设计功能先进、完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涵盖了常规的机电和弱电系统、高速行李输送分拣系统、国内首次采用的旅客捷运系统、以及机场航站楼特有的航班显示、引导表示、引航导航、安检监控等40余项。

同时为满足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需求,施工工期与国外同类机场相比,施工工期缩短近2年时间。

为确保工期,总承包采用总进度计划、季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的4级网络计划管理,确保计划具有操作性和指令性;结构施工过程中,采用“大平行、小流水”施工原则,保证工序合理搭接,有效保证了施工工期要求,仅用3年9个月完成了国外同类机场需要6年的施工任务。

空间结构实例简析

空间结构实例简析

空间结构工程实例
——首都机场T3航站楼
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T3A 主楼屋架为网架结构,外形呈飞行体状;南北向长约955 m ,东西向宽约773 m 。

(1)
图1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鸟瞰图 图2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夜景
航站楼屋顶采用变厚度双曲面三角锥网
壳结构,大部分为抽空三角锥I 型网壳,如图
4所示,指廊和主体的翼部为局部抽空三角锥
网壳。

网壳结构为下弦支撑,支撑在由楼面挑
出或周边向外倾斜的柱顶。

支撑柱的柱网为正55m 的大悬挑网壳结构。

指廊部分单元的为双曲面形式,通过上弦高度放样曲线、下弦高度放样曲线和边节点高度放样曲线确定整个屋顶曲面。

(2)
由于屋面网架下弦球为固定点,为了适应双曲面的空间变化,如图5示吊顶龙骨基本布置单元应是三角形,
通过具有三维可调的六角法兰将三角形骨架单元
与网架球节点连接并消除网架变形运动和球节点位置不准造成的施工误差,同时满足三角形龙骨单元随双曲面的空间变化的转动。

(3)
T3航站楼是国内第一个超大型双曲面铝条板吊顶工程应用在网架结构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首都机场T3A航站楼超大型网架结构的施工技术冯小平》段敏周观根严永忠(2)《首都机场T3航站楼钢结构应用》段敏
(3)《首都国际机场T3B新航站楼超大型双曲面网架下弦铝条板吊顶设计及施工技术》蓝建勋许艺晖齐晓剑。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介绍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介绍

德 才兼 备 知 行 合 一
地面交通中心 3号航站楼前的地面交通中心(GTC),是一个集轨道、停车、商 业等功能为一体的交通枢纽。 一层为商业区,二层是机场通往东直门的机场快线站台层,地下 各层是多达7000个车位的大型停车场。
交 通 换 乘 示 意 图
T3 C 一 至 三 层 示 意 图
旅 客 通 道
45m
¥27,000,000,000
5F
-2F
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
德 才兼 备 知 行 合 一
立体结构 T3主楼地面五层和地下两层 1F:为行李处理大厅、远机位候机大厅、国内国际VIP 2F:旅客到达大厅、行李提取大厅、捷运站台 3F:国内旅客出港大厅 4F:办票、餐饮大厅 5F:餐饮
德 才兼 备 知 行 合 一
九龙献瑞
门海吉祥
24
吴门烟雨
紫微辰恒
紫微辰恒
气 有浩 然 学 无 止 境
人文关怀
※ 屋顶155个“龙鳞”样式天窗,整体建筑增添恢弘气势, 运用的大规模自然采光设计,有效节约照明能源 ※ 彩霞屋顶:屋顶密布的条纹由红色向橘黄色渐变,始终指 向南北,旅客在航站楼内就不会担心迷路 ※ 母婴室 ※ 儿童活动区 ※ 环保设计吸烟室 ※ 无障碍设施
月牙形雨棚
地下停车场
气 有浩 然 学 无 止 境
旅客捷运
※ 采用多楼连通的旅客捷运系统(APM),是一套无人驾驶 的全自动旅客运输系统。 ※ 该系统采用轨旁和中控传递信号控制车辆的运行,无线电 视监控系统监控车厢内旅客情况,安全快捷、绿色环保。 ※ APM系统的全程共有3个车站,分别设置在T3C、T3D、T3E ,行车路线单程长2080米,最大发车间隔为3分钟,高峰 小时单向运送旅客可达4227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建筑设计
从建筑的总体布局、功能组织、细部设计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设计过程及对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概括介绍了T3航站楼的设计要点并加以研究。

标签T3航站楼;人性化考虑;高完成度;性能化设计
T3航站楼的設计由著名的Foster公司主笔创意,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协同完成。

到目前为止,T3航站楼是世界一次建成的最大的航站楼。

T3航站楼从南到北3公里,长于奥运中心区2.4公里的长度,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单一个交通中心停车楼就比鸟巢大2倍,工程量和施工难度十分罕见。

工程的开工日期是2004年3月28日,如此庞大的工程,仅用3年7个月时间建设完成建筑主体,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罕见的。

1 因地制宜的建筑布局
根据首都机场扩建规划,新的航站楼被布置在新的东部航站区,在现有的东跑道和新建第三跑道之间。

两条跑道之间的距离为1525米,也是建设航站楼必要的最小间距。

它也成为制约T3航站楼总体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并催生出现有航站楼的总体方案和空侧布局。

T3航站楼是一个具有空气动力学造型的建筑,整个建筑沿南北方向线性展开,南北各有两个人字型格局,即T3A和T3B,对应组合在一起。

T3A楼前是椭圆形的停车场,上面有轨道车站。

从空中俯视,T3A和T3B像两架巨大的喷气式飞机,机头遥遥相接,而T3C则立于其中,呈一字形排列。

T3航站楼之所以被布置成三截,主要是考虑到楼过长会影响飞机的调配。

虽然分成三截,但地下是连成一体的长廊,地下室的自动捷运系统(APM 系统)和行李机房都是一个整体。

APM系统不仅将这几幢楼串起来,将来还要延续到T2航站楼,实现不同航站区的接驳。

2 人性化的功能组织
T3航站楼功能上由共用的一个中央处理单元和两个空侧航站楼单元组成,其国内候机单元与中央处理单元共同组织T3A楼,国际候机单元构成T3B楼,国内和国际航站楼有所分离,同时又有联系,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将国内候机单元与中央处理单元相连,是考虑到国内航线飞机时间较短,两者相连,便于短途出行的旅客可以节约办理乘机的时间。

而对于国际出行的旅客,一般要花费更多的飞行时间,增加一些搭乘捷运车的时间是可以接受的。

简单概括的讲,如果不算地下室,T3A有五层,为国内进出港;T3B有三层,是国际进出港;T3C 则是国际进出港的补充,在奥运期间承担专机楼的功能。

清晰的导向在机场中十分重要,T3航站楼的设计出发点就是,旅客进入机
场航站楼后就应该立刻知道他们该往哪里去,并且总是能明确的获知前进的路线,不必频繁地上下楼和改变行进方向。

为了创造这样的效果,设计理念是通过一个清晰的结构形成秩序,减少对标识系统和彩色符号牌的依赖。

在T3中一直在努力追求有计划的简单化,就是为了这一目标。

旅客在重要的公共空间都可以看到楼外的飞机与跑道,并通过主屋面天花具有导向的隔栅与颜色,轻松地辨识前进的方向。

与清晰性的导向系统设计一样,T3在楼层转换和流线安排上具有很强的人性化考虑,减少令旅客烦恼的转换楼层的次数是设计宗旨之一。

国内航站单元T3A的出港大厅和到港大厅选择了通常的方式分层,既出发层在到达层之上,这样能够为出港旅客提供全方位引导服务。

同时,国内航站单元能够直接与中央处理单元相连,保证了服的便利和效率。

而对于国际航站单元T3B,则将到达层位于出发层之上,这种解决方案使国际到达旅客下飞机经登机桥进入到达走廊后,立刻置身于一个共享的宽大宏伟的中央候机大厅之上的两侧回廊,俯视景色宜人的出发层零售和休息区时,会激发愉悦的“到达感”。

这种处理避免了旅客走在“封闭”到达走廊所产生的单调感。

在T3中,所有旅客前进的主流线均按由上向下的原则来安排,不可避免的转换均依靠机动方式解决,如在地下运行的捷运系统,终端车站被设在二层,十几米的高差的转换被消化在列车的行进之中。

3 高完成度的细部设计
在T3航站楼设计中采用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方法,对于正在向国际水准迈进的本土设计师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首先高完成度的概念。

T3航站楼达到的设计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比如说在以往的建筑设计中,画卫生间,1:50的图纸就已经很细了,在T3中画1:30的,画1:10的大样,有可能局部的节点是1:5的,实际上Foster的图纸有的是1:1的,对于特殊的节点画1:1的,只有通过对原大小的认真推敲才能够达到这种理想状态。

高完成度是全方位的,如系统化分工,设计必须分工,不能一个人什么都干,做卫生间就是做卫生间,做什么就是做什么,通过专业化分工每个人才能把事情做好。

T3在这些细部设计上都已经很系统化,所以在细部处理上都是经过设计的,从而达到了很好的完成效果。

还有一个是在关注设计效果时,不仅要看图纸,还要大量的看模型、看实样。

T3航站楼在设计时作了大量的模型来推敲细节。

最后就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数字技术控制体型,T3里有比较复杂的空间形式,不能简单的用一个圆或一个方来表达,必须有一些公式还有函数模型,才会把形状定位的很完美,在图纸上不好表达,直接进行模型制作也有一定的困难,而通过数字化控制,通过一些数学模型公式来表达,是很理性的、可调整的。

另外一点是利用数字技术协同工作。

对于T3这样大的工程
如果基于原来的模式,大家用手或电脑来画图已经无法掌控,因为设计内容太多,每个人只能抓住一部分。

而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协同工作,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在同一张图纸上进行复合设计,这样保证信息是共享的,而且是及时更新的。

T3航站楼工程完全是按照这种模式操作,进度和深度都得到很好的控制。

4 结语
航站楼是在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筑,她是中国第一个已经建成的真正意义上的枢纽机场航站楼,实现了旅客高效率换乘的需求。

同时涵盖了当今航空领域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代表了未来航站楼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机场中方设计组; 邵韦平; 王晓群; 马泷; 奚悦; 柳澎; 莫斌; 毛文清; 杨超英;
[2]高完成度建筑的经典之作:首都机场T3新航站楼[J]. 建筑创作2008年02期P36~106
[3] 邵韦平; 马国馨; 徐维平; 陈雄; 李兴钢; 朱小地; 王晓群; 周畅; 宋春华;
[4]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研讨会[J]. 建筑学报2008年05期P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