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之功与能详解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功和能知识点

高三物理功和能知识点

高三物理功和能知识点物理学中的功和能是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中的功和能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总结。

一、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功是力在物体上的作用产生的效果,通俗地说就是干活做功。

功的计算公式为:W = F·cosθ·s,其中W表示功,F表示作用力,θ表示作用力与物体位移的夹角,s表示物体的位移。

二、功的单位和大小功的单位是焦耳(J),1焦耳等于1牛顿·米(N·m)。

功的大小和作用力、位移以及夹角的大小有关,当作用力和物体位移在同一方向时,功的大小为正值;当作用力和物体位移在反方向时,功的大小为负值;当作用力垂直于物体位移时,功的大小为0。

三、功的应用举例1. 抬起书包:当我们用力抬起书包的时候,我们对书包做了正功,因为力和位移在同一方向。

2. 放下书包:当我们放下书包的时候,力和位移方向相反,所以我们对书包做了负功。

3. 推动自行车:当我们骑自行车的时候,踩踏脚踏板施加力,使自行车沿着道路前进,这时我们对自行车做了正功。

四、能的概念和分类能是物体或系统所具有的产生其他物理量变化的能力,它包括动能、势能和内能三种形式。

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K表示。

动能的计算公式为:K = 1/2·m·v²,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有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势能等。

3. 内能:物体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包括分子运动的动能和相互之间的势能等。

五、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守恒的总能量仍然保持不变。

例如,当一个物体从高处下落时,它的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当一个弹簧被压缩时,外界对弹簧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六、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表明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能量的总量在任何时间内都保持不变。

功与能知识点总结

功与能知识点总结

功与能知识点总结一、功与能的概念1. 功与能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描述物体运动和变形的基本概念。

2. 功是描述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它是一个标量,表示力在物体上做的功的大小。

3. 能是物体在运动和变形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力,是物体内部状态的体现。

4. 功和能一般都是以能量的形式存在,并且能量是守恒的。

二、功的基本概念1. 功的定义:在物理学中,功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对物体所做的工作,通常用W表示,其单位为焦耳(J)。

2. 功的计算:当力的方向与物体位移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公式为W = F*s*cosθ,其中F 为力的大小,s为物体的位移,θ为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3. 功的性质:正功表示力对物体做正的功,即使物体的动能增加;负功表示力对物体做负的功,即使物体的动能减小;零功表示力对物体的做的功为零。

三、能的基本概念1. 能的定义:在物理学中,能是物体具有的做功的能力,通常用E表示,其单位为焦耳(J)。

2. 能的分类:能一般分为动能、势能和热能等,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热能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所产生的能量。

3. 能的转化:能一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还可以转化为热能等。

四、功与能的关系1. 功和能的关系:功是能的表现形式,是描述能的变化的量。

当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能量会发生变化,通过功可以计算出这种能量的变化。

2. 功和能的转化:通过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能量发生变化,如将外界对物体做的功转化成物体的动能、势能等。

3. 功和能的守恒:在自然界中,动能、势能和总能量都是守恒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但总能量守恒。

五、功与能的应用1. 功与能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通过对力做功和物体的能量变化的研究,可以应用在机械运动中,如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等。

2. 功与能在能量转化中的应用:在能量转化过程中,可以利用功和能的关系,如能源的转换、利用能、节约能源等方面。

物理知识点能量与功

物理知识点能量与功

物理知识点能量与功能量与功是物理学中基本的概念,是研究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

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工能力或变化的可能性,而功则是物体所做的功或发生的变化。

一、能量的概念与分类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工能力或变化的可能性。

它有各种不同形式,常见的有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

1. 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和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重力势能。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动能=1/2×质量×速度的平方。

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重力势能=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

2. 热能热能是物体内部分子和原子的运动能量,是由于温度差而产生的能量变化。

热能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与温度相关。

3. 电能电能是由于电荷的存在而具有的能量,指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能量。

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电灯来获取光明。

4. 光能光能是光子的能量,是电磁波的一种形式。

光能可以被人眼感知,我们主要通过光能来看到周围的事物。

二、功的概念与计算功是物体所做的功或发生的变化,是描述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时能量的转移和转化的场合。

功的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其中力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必须相同或反向。

对于功的计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 力和位移的方向必须相同或反向,做正功或负功。

2. 力的单位是牛顿(N),位移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为焦耳(J)。

3. 当力和位移垂直时,功为0,因为cos90°=0。

三、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只会进行转化。

换句话说,能量在一个封闭系统内总量保持不变。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利用能量守恒原理来解决各种物理问题,例如弹簧振子的往复运动以及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等。

能量守恒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如核反应和粒子碰撞中能量的守恒。

高一物理功和能知识点全部

高一物理功和能知识点全部

高一物理功和能知识点全部能量是物体所具备的做功能力。

在物理学中,功和能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与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一物理学习中涉及到的功和能的知识点。

一、功(Work)功是指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或对物体的能量转移。

用数学表示为:W = F · s · cosθ其中,W代表功,F代表作用力,s代表物体位移,θ代表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功的单位是焦耳(J)。

当力和位移的方向相同时,所做的功为正值;当力和位移的方向垂直时,所做的功为零;当力和位移的方向相反时,所做的功为负值。

通过计算功,我们可以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以及功的大小和方向。

二、能量(Energy)能量是物体所具备的做工能力,是物体在任何形式的运动或相互作用中具有的物理性质。

常见的能量形式有机械能、动能、势能、热能、电能、光能等。

1. 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具有的由位置和速度决定的能量。

它可分为动能和势能两种形式。

动能(Kinetic Energy)是由于物体的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能的计算公式为:EK = 1/2mv²其中,EK代表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势能(Potential Energy)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化学势能等。

重力势能(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是指物体由于被提升到一定高度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P = mgh其中,EP代表重力势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g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物体的高度。

2. 热能(Thermal Energy)热能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热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热能越大。

3. 电能(Electric Energy)电能是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能量。

电能与电荷量和电位差有关,计算公式为:EE = QV其中,EE代表电能,Q代表电荷的大小,V代表电位差。

高中物理功与能量的关系解析

高中物理功与能量的关系解析

高中物理功与能量的关系解析一、定义和概念在物理学中,功(Work)和能量(Energy)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功是物体由于外界施加力而产生的位移,并且与力和位移的乘积成正比。

能量则是物体拥有的做功能力或产生效果的能力。

本文将围绕功和能量的关系展开解析。

二、功的计算方法功的计算公式为: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位移,θ表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

三、功的单位和性质功的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的其他单位还有千瓦时(kWh)等。

功具有以下性质:1. 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 当力和位移方向相同时,功为正;当力和位移方向相反时,功为负。

3. 功的大小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和力有关。

四、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由于位置、形状、速度等状态而具有的做功能力或产生效果的能力。

常见的能量形式包括动能、势能、热能等。

五、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会发生转化或转移。

即总能量的量值在任何时刻都是不变的。

六、功和能量的关系1. 对于一个物体,当施加力使其发生位移时,力做功,物体具有了能量的变化。

2. 功引起的能量变化量等于做功的大小,即ΔE = W,其中ΔE表示能量的变化量。

3. 当外力做正功时,物体的能量增加;当外力做负功时,物体的能量减少。

4. 若物体的能量变化量为ΔE,则功对应的大小为W = ΔE。

七、功和能量的实际应用1. 功和能量的关系可以应用于机械设备的设计与优化,使其在能量转化上更加高效。

2. 功和能量的关系可以用于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如弹簧弹性势能、地球引力势能等。

3. 功和能量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并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提升物体时所需的功、拔河比赛中的力和功等。

八、结论功和能量是物理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对功的计算和能量的理解,可以更好地揭示物体运动和变化过程中的规律,为人们解决问题和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功和能知识点总结PPT

功和能知识点总结PPT

功和能知识点总结PPT一、功的概念及公式1.1 功的概念功是描述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的物理量,是衡量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

当力使物体发生位移时,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1.2 功的公式在恒力作用下,物体在沿着力方向位移s的过程中所做的功W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W = F \cdot s \cdot \cos\theta \]其中,F为作用力的大小,s为物体的位移,\(\theta\)为作用力与位移方向夹角的余弦值。

二、能的概念及分类2.1 能的概念能是物体由于自身的性质或者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具有的做功能力,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是描写物体在某一过程中所具有的状态的物理量。

2.2 能的分类根据能量的形式和来源,能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势能: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三、能的转化和守恒3.1 能的转化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能的形式经常发生转化。

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而且能够相互转化。

3.2 能的守恒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它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统内所有能量的代数和始终保持不变。

四、功率概念及计算4.1 功率的概念功率是描述力的作用速度的物理量,是衡量单位时间内所做功的大小。

公式如下:\[ P = \frac{W}{t} \]其中,P为功率,W为作用力在时间t内所做的功。

4.2 功率的计算在恒力作用下,力F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P = F \cdot \cos\theta \cdot v \]其中,F为作用力的大小,v为物体的速度,\(\theta\)为作用力与速度方向夹角的余弦值。

五、应用实例5.1 计算功的应用在机械工程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做的功,以便评估机械的性能。

5.2 能的转化应用在能源领域,我们需要掌握能量的转化原理,以便合理利用能源资源,减少能源消耗。

5.3 功率的应用在电气工程中,我们需要计算电路中的功率,以便设计安全可靠的电器设备。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功与能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功与能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功与能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

在高一物理课程中,功与能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功与能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应用进行梳理。

一、功的概念功是对物体施加力产生的效果量度,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如果发生位移,那么这个力所做的功就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在物理学中,功的计算方式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功 = 力 ×位移× cosθ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位移的单位是米(m),角度θ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二、能的概念能是物体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物体具有能量,意味着它可以做功或者把能量转移给其他物体。

在高一物理课程中,常见的能包括机械能、势能和动能等。

1. 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因位置或形态的不同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势能和动能两部分。

它常用符号E表示。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重力或弹性力来实现。

势能的计算公式如下:势能 = m × g × h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h是物体的高度。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动能公式进行计算:动能 = (1/2) × m × v^2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2. 其他能除了机械能外,还有其他形式的能,如热能、光能、电能等。

这些能量的计算方式各不相同,根据具体情况需要使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三、功与能的关系功与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发生位移时,力所做的功会改变物体的能量状态。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失,只能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

例如,当一个物体被施加一个沿着水平方向的力F,使其发生水平位移s时,力所做的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功 = F × s然后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这份功会转化为物体的动能,即:动能 = (1/2) × m × v^2四、功与能的应用功与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功,功率,动能定理知识点总结

功,功率,动能定理知识点总结

功,功率,动能定理知识点总结一、功。

1. 定义。

-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 公式:W = Fxcosθ,其中W表示功,F是力的大小,x是位移的大小,θ是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2. 功的正负。

- 当0≤slantθ <(π)/(2)时,cosθ> 0,力对物体做正功,力是动力,物体的能量增加。

- 当θ=(π)/(2)时,cosθ = 0,力对物体不做功,例如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不做功。

- 当(π)/(2)<θ≤slantπ时,cosθ<0,力对物体做负功,力是阻力,物体的能量减少。

3. 合力的功。

- 方法一:先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F_合,再根据W = F_合xcosθ计算合力的功,这里的θ是合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 方法二:分别求出各个力做的功W_1,W_2,W_3,·s,然后根据W_合=W_1 + W_2+W_3+·s计算合力的功。

二、功率。

1. 定义。

- 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 公式:P=(W)/(t),其中P表示功率,W是功,t是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

2. 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 平均功率:P=(W)/(t),也可以根据P = F¯vcosθ计算,其中¯v是平均速度。

- 瞬时功率:P = Fvcosθ,其中v是瞬时速度。

当F与v同向时,P = Fv。

3.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 额定功率:是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通常在发动机铭牌上标明。

- 实际功率:是发动机实际工作时的功率,实际功率可以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不能长时间大于额定功率。

三、动能定理。

1. 动能。

-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表达式为E_k=(1)/(2)mv^2,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 动能是标量,且恒为正。

2. 动能定理。

- 内容: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之功与能详解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之功与能详解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之功与能详解一提到物理,很多同学们都觉得它很枯燥,繁琐。

为了扩展大家的物理知识准备了这篇新编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之功与能详解以供参考。

功与能观点功W = Fs cosq (适用于恒力功的计算) ①理解正功、零功、负功②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W= P·t (p==Fv) 功率:P =(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v(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为即时速度时,P为即时功率;V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 P一定时,F与V成正比)动能: EK=重力势能Ep= mgh (凡是势能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 W合= W合=W1+ W2+…+Wn= DEk= Ek2一Ek1=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守恒条件:(功角度)只有重力,弹力做功;(能转化角度)只发生动能与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只有重力做功”不等于“只受重力作用”。

在该过程中,物体可以受其它力的作用,只要这些力不做功,或所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就可以认为是“只有重力做功”。

列式形式:E1=E2(先要确定零势面) P减(或增)=E增(或减) EA减(或增)=EB增(或减)mgh1+或者 DEp减= DEk增除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外,其它力做功改变机械能;滑动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做功W=fd路程E内能(发热)这篇新编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之功与能详解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学好物理!2016年高考物理公式总结:力的合成与分解【编者按】2012届的高三学生已经迈入的紧张的复习之中,为了帮助广大的考生同学们更好的复习物理,特别整理了物理常用公式。

供广大考生参考复习!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 (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 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编辑推荐:更多内容进入:物理选择题答题小窍门在高考物理试卷中,选择题的分值为40分(占整张试卷比重的27%)。

选择题位于整张卷子的第一部分,对考生来说,选择题完成的情况关乎整场考试的成败。

学会逆向思维高考题目一般是不超纲的,当考生对于一道题目毫无头绪时,不妨先静下心来,看看平时所学的定理、性质、公式,有哪些可“套”到这道题目上。

一般说来,我们是看到题目,再联想到选用解题方法,而此时,我们可以选择逆向思维,一道“面目狰狞”的题目也许会变得可亲可爱起来。

例如,当你不知道该用运动学中诸多公式中哪一条的时候,可把运动学中各个公式都写在草稿纸上,看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了多少量,要求的是什么量,逐条对比各个公式,从中选择合适的。

虽然花时间默写公式了,但却从解题中省下了更多的时间,达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

题目中找答案高考试题中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其实,有的时候作者已经将答案高高悬挂在题干上了,只是看你愿不愿意抬头看一下。

例如,去年高考的选择题最后一题(第8 题)询问的是劈尖干涉的干涉条纹变化情况,由于平时上课时老师提到过劈尖干涉,看到这道题目时,很多同学就开始回忆老师上课是怎么讲的;由于考试紧张,再说,劈尖干涉也不是老师重点强调的内容,很多同学想来想去却想不出来,反而越想越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这道题目的题干中已经告诉了我们劈尖干涉的有关性质,我们只要仔细阅读一下,题目就能迎刃而解。

这道题目考的是我们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对已有知识的反馈能力。

掌握出题规律从评分标准中可以看出,对于选择题,考生应该慎之又慎,“宁可漏过一千,不可错杀一个”。

告诉大家一个小经验,物理选择题中不太可能有ABCD同时选中的 (整个高三的题目做下来,我一共也只碰到过两三次这种情况);所以,当我们以为四个选择支都对的时候,要三思而行。

对于题干的含义,应当站在出题者的角度来揣摩,而不应该主观臆断。

对于选择支的安排,我们应当了然于胸,什么样的选择支可能有对称的两个答案,什么样的可能只有一个,什么样的可能有三个……这对于我们的解答不无参考。

做好考前练习提高选择题的答题水平,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做一些专项练习。

如买一套模拟卷,把里面的选择题挑出来单独做(同样的方法也适用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计算时间与正确率,及时纠正错误。

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略微看一下考纲不要求的内容,如动量等,对于解某些题目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哦。

高考理综最后一个月冲刺技巧【物理】最后一个月最好分块练习问:我每次做理科综合,总是觉得时间非常紧张,怎么办?答:我建议,你将那些难的题目、感觉到可能会消耗大量时间的题目先放在一边,先做容易的、好拿分的题目。

把能拿到的分数尽量拿到,再考虑其他的难题。

问:理科综合试卷中,物理大题在最后的位置。

做到那里时往往只剩30分钟,该如何提高速度?答:平时训练和高考时,还是要以前面的题目为主,做好选择题和计算题第一题及实验题。

你现在要稍稍把速度加快一点高中地理,至少要保证物理计算题的第一题有充足时间做。

问:如果遇到受力分析题目时一定要作图,但画出图来往往要三四分钟,很浪费时间,怎么解决呢?答:如果没有图,作答只是干巴巴的,很可能评卷老师看不懂,影响你的得分。

如果你把图作得直观,可以让评卷老师看懂你的图。

画图不会耽误时间,对你解答和老师评分都很有帮助。

延伸阅读: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问题归纳一. 教学内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问题归纳二. 目标: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误差分析。

2、深刻理解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涉及的习题类型及相关解法。

三. 考点地位: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阶段实验问题的重点内容,从近几年高题实验题出题的特点来看,表现为一电学实验和一个非电学实验的组合,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是我们备考非电学实验的重点内容。

四. 体系:1、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实验原理通过实验,分别求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相应过程动能的增加量。

若二者相等,说明机械能守恒,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3)从打出的几条纸带中挑选第一、二点间的距离接近2mm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记下第一个点的位置O,并在纸带上从任意点开始依次选取几个点1、2、3、4……,并量出各点到O点的距离,计算相应的重力势能减少量(4)测出一系列计数点到第一个点的距离,根据公式。

(5)比较是否相等。

5、实验结论在重力作用下,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守恒。

即当,或一定稍小于势能的减少量例1.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1)从下列器材中选出实验所必需的,其编号为____________。

A. 打点计时器(包括纸带);B. 重物;C. 天平;D. 毫米刻度尺;E. 秒表;F. 运动小车(2)打点计时器的安装放置要求为___________;开始打点计时的时候,应先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

(3)实验中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使重物获得的动能往往__________。

为减小误差,悬挂在纸带下的重物应选择____________。

(4)如果以图线是_________,该线的斜率等于____________。

解析:(1)选出的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包括纸带),重物,毫米刻度尺,编号分别为:A、B、D。

注意因,故m可约去,不需要用天平。

(2)打点计时器安装时,底板要竖直,这样才能使重物在自由落下时,受到的阻力较小。

开始记录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然后再放下重物,让它带着纸带一同落下。

(3)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时的摩擦阻力,使得重物获得的动能小于它所减少的重力势能。

为减小误差,重物的质量应选大一些的。

(4)描绘出来的变式1. (2007?长春质检)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所用的电源为电源,输出电压为6V的交变电流和直流电两种。

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落下,重锤上拖着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的痕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

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A. 按照上图所示的装置安装器材;B. 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端上;C. 用天平测量出重锤的质量;D. 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同时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E. 测量打出的纸带上某些点之间的距离;F. 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指出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操作不恰当的步骤,将其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行内,并说明其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步骤B是错误的,应该接到电源的交流输出端。

步骤D是错误的,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纸带,步骤C是不必要的,因为根据测量原理,重锤的.动能和势能都包含了质量m,可以约去。

问题2、数据的记录与处理问题:例2. 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若打出的纸带前段不清楚,但从A-E却是清楚的,数据如图所示,单位是cm,你能据此验证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吗?要求:(1)简述判断;(2)写出运算过程;(3)得出结论;(4)算出A点是第几个点。

解析:(1)选定物体下落的某段距离△h,算出其重力势能减小量;再算出下落△h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则验证了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2)根据可得(3)若选BC段,则有可见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机械能守恒定律获证。

如选BD段,则有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认为,机械能守恒定律获证。

(4)设从打第一个点到打B点所用的时间为t,则由所以(个)。

这表明A为第6个点。

变式2. 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如图所示,其中A点为打下的第一个点,0,1,2,……为连续的计数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