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807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东师《课程与教学论》20春在线作业2答案7288

(单选题)1: 形成性评价的概念最初的提出者是美国人 :
A: 布卢姆
B: 林肯
C: 泰勒
D: 斯克里文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2: “泛智”思想是()教育理论的核心。
A: 托马斯•阿奎那
B: 夸美纽斯
C: 奥古斯丁
D: 柏拉图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3: ()就是非操纵的教学。
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十,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
A: 非指导性教学
B: 自学
C: 个别教学
D: 程序教学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4: 加涅按照学生的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五类,它们是
A: 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研究性学习
B: 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论学习、简单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
C: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链索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
D: 理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5: “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 一般发展
B: 自我实现
C: 全面发展
D: 情感发展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6: CIPP评价模式是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这四种评价组成的一种综合评价模式。
A: 目标评价
B: 行为评价
C: 成果评价
D: 表现评价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7: 教学艺术是一门:。
东师《课程与教学概论(高起专)》2015春第六次在线作业

东师《课程与教学概论(高起专)》2015春第六次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6 道试题,共15 分。
)V 1. ()课程内容的选择的取向易导致“只见树木不见人”。
A. 课程内容即教材B.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C. 课程内容即活动满分:2.5 分2. 此次课程改革将儿童()的培养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强调儿童在其中反思、创造。
A. 实践能力B. 记忆能力C. 思维能力D. 创造能力满分:2.5 分3. ()是课程改革的统帅,认清它,对于我们把握课程改革是很重要的。
A. 课程改革手段B. 课程改革途径C. 课程改革目标D. 课程改革评价满分:2.5 分4. 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
A. 泰勒B. 布卢姆C. 布鲁纳D. 派纳满分:2.5 分5. 90年代以前,我国中小学教材是由A. 各学校自己开、发编写B. 北京教育出版社统一编写C. 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编写D. 教育科学出版社统一编写满分:2.5 分6. 教学是有一定的社会性的,课程标准体现()需求,属于文件课程。
A. 国家B. 地方C. 学校D. 管理满分:2.5 分二、多选题(共4 道试题,共10 分。
)V 1. 表现性评价的任务主要有()类型A. 结构性表现任务B. 口头表达C. 创作作品D. 书面表达满分:2.5 分2.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搜集资料时,应考虑如下原则A. 所搜集的资料应进行适当的分类以便于进一步的分析;B. 要尽可能搜集与学生学习有关的全面准确的资料;C. 学校应能根据所搜集的资料清楚地描述学生学习的优势和不足。
D. 搜集的资料与研究无关的就剔除掉。
3. 关于新课程中教师角色不正确的说法是A. 为适应新课程的种种要求,教师必须成为一个“超人”B. 教师是学习促进者,也是学习者。
C. 教师应具有独立的专业精神,不可避免的需要孤立。
D. 教师是研究成果的接收者。
满分:2.5 分4. 讲授法分为A. 讲述B. 讲解C. 讲评D. 讲演满分:2.5 分三、判断题(共30 道试题,共75 分。
东师2020年春季《课程与教学论》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离线考核
《课程与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
1、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几乎就是知识点的罗列,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为此,教师可以脱离教材,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教学。
答:错。
不可以脱离教材进行教学,教材还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凭借,不可以盲目地加以抛弃。
2、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要加强学生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抛弃传统教学大纲中以知识技能为主的教学。
答:错。
在新课程理念下,强调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并不是要抛弃知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
1、简述泰勒对课程的基本主张。
答案:
(1)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2、简述杜威思维五阶段及教学过程。
答:杜威思维的五阶段
(1)暗示。
(2)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和要排除的疑难,
(3)提出解决疑难的假设,搜集事实或论据,
(4)推演观念或假设的含义。
(5)在实际行动或构想的行动中检验假设,从而解决疑难,获得经验。
杜威教学的五个过程是:
(1)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招生人数考试科目 备 注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王永胜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人体及动物生理学②遗传学 01生物学教学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复试科目:普通生物学045107 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学位)王永胜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人体及动物生理学②遗传学胡健杨志杰石连旋孙晖陈珊刘多卢文祥李明霞00不区分研究方向高毅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852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复试科目:普通生物学071001 植物学陆静梅不招跨学科和同等学力考生。
01植物系统学刘立侠02植物形态学肖兴03植物生理学颜宏04植物分子生物学石连旋05植物基因工程06植物分子进化李霖锋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0生物化学④902植物学复试科目:普通生物学071002 动物学任炳忠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动物生态学原理②动物行为学01昆虫脑神经生物学暴学祥02昆虫资源及害虫综合防治杨志杰03鸟类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王海涛04动物保护与进化武永华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0生物化学④809动物学复试科目:普通生物学071003 生理学曾庆华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病理生理学②药理学胡建霍洪亮01分子细胞生理学崔然吉02神经生理学李炳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0生物化学④843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复试科目:普通生物学071005 微生物学陈不招跨学科和同等学力考生。
01应用微生物02环境微生物学刘东波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0生物化学④864微生物学复试科目:普通生物学071007 遗传学黄百渠不招跨学科和同等学力考生。
王丽刘宝李玉新郑耀武01细胞遗传学乌垠02分子遗传学蒋继明03进化遗传学王树才04表观遗传学孙晖05基因工程制药刘文广06基因表达与调控庞劲松07动物转基因李晓雪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0生物化学④888遗传学复试科目:普通生物学071009 细胞生物学黄百渠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分子生物学②遗传学王曾宪录01细胞核与染色体李玉新02细胞增殖与分化鲍永利03细胞导向与迁移焦明大04真核生物基因表调控陆军05细胞信号转导朱筱娟06肿瘤细胞生物学孙陆果07植物细胞工程于春雷08细胞系统生物学黄艳新09细胞生物信息学李晓萌10药物靶标发现巴雪青11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冯学超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0生物化学④874细胞生物学复试科目:普通生物学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周义发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分子生物学②遗传学01糖生物学台桂02多糖生物化学王桂云03多糖的结构与功能魏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0生物化学④874细胞生物学或896有机化学复试科目:普通生物学071011 生物物理学不招跨学科和同等学力考生。
东师2019年秋季《课程与教学论》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
东师2019年秋季《课程与教学论》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满分100分
一、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新的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评价,把发展性评价放在优先地位。
答:对。
2、教学理论就是研究教师行为的理论。
答:错。
教学理论所研究的内容非常广,包括教师,学生、课程等等。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基础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答: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推行素质教育。
课程改革目标是课程改革的统帅,认清它,对于我们把握课程改革是很重要的。
3、你认为教学过程应该包括那些要素?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他们之间是教师和学生以教学内容为凭借所展开的师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文化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
东师《课程与教学论》20春在线作业1答案479

(单选题)1: 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实质是追求
A: 技术兴趣
B: 实践兴趣
C: 解放兴趣
D: 活动兴趣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2: 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有关仪器或中介,可以把课堂观察分为A: 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赛
B: 有结构观察与元结构观察
C: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D: 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3: 行为目标具有的特点是具体性、可操作性和
A: 精确性
B: 普遍性
C: 规范性
D: 模糊性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4: 于1964 年完成了情意领域的目标分类体系分类的是
A: 桑代克
B: 布卢姆
C: 克拉斯沃尔
D: 斯克里芬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5: 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A: 哲学取向
B: 心理学取向
C: 忠实取向
D: 背离取向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6: 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
A: 科学性
B: 教育性
C: 启发性
D: 正规性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7: 范例教学的主要倡导者是克拉夫基和
A: 洛扎诺夫。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外语)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9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外语)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2)一、培养目标总体要求: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系统专业理论,拥有独立从事XX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的“有知识、有见识、有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学外语教育研究人才和骨干教师。
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系统掌握中学外语教育的合理知识结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外语教育的国际动态与发展方向;3.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协作能力,善于获取并运用教育教学信息;具有较强的外语教学设计、外语教学实施能力,熟练的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能独立地进行外语基础教育教学研究。
4.能熟练地阅读基础教育的外文资料,具有用英语进行论文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5.具有独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学术人格。
二、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四年。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38学分(按18学时或相当学习量,计1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论文写作6学分。
课程学习一般安排在前2年(以课程学习、实践为主,兼顾论文的前期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
三、培养方式培养采取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注重能力培养,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主动性和自学性,做到教学相长。
积极创造条件为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社会实践,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创新意识。
1.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深化和拓宽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
尽早将本专业必读经典文献目录告知拟录取研究生,并提出阅读和考核要求。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地理学科的性质与价值第一节:地理教育的特点1.空间性和区域性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基本的特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解释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规律。
地球表面的物质总以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的形式存在于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而且有特定的空间位置。
地理空间位置反映了该事物生成和发展的环境条件。
地理综合体千差万别,地理学科的内容离不开各个具体的区域,任何区域都有自己的特征,区域和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环境及经济结构的地域差异,表现出无可替代的区域特征。
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就是研究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我们在学习地理时,要从区域性出发,突出地区和国家的主要特征,综合某地区的各自然地理要素和经济人文方面特点,与其它地区相比较而显示其特性。
2.科学性和人文性地理教育的基础部分是自然地理教育,内容源于天文、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环境等学科,与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学地理课程的内容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加强了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包括人口地理、城市地理、聚落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政治地理、经济地理、历史地理等。
与中学的语文、历史、政治、社会、经济、艺术等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3.综合性和生态性地理所研究的对象或现象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地理环境的综合性,即整体性。
从地理知识涉及的事物来看,既包括生命物质,也包括非生命物质;既包括自然现象,也包括社会现象,其中囊括了所有的物质运动过程——物理过程、生物过程、化学过程、社会过程等。
生态的观点是当今地理教育所要遵循和所要培养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0世纪以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迅猛发展,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消耗,污染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1.1.1地理课程标准的结构
地理课程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四部分组成。
其中前言主要界定了地理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以及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则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而内容标准则主要由标准、活动建议和说明等部分组成,最后实施建议则主要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教材编写建议等四部分。
1.1.2地理课程标准的特点
课程理念方面从课程编制到课程实施均有明确的指向性要求,在课程目标设计方面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更具操作性,在内容标准陈述方面将行为动词术语改为利用清晰的行为动词从目标出发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增强了目标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1.2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转变地理学习方式与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1.2.1什么是地理素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有哪些?
地理素养是指一个人能够以地理的观点观察事情且运用地理的既能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
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主要包括:地理知识与技能即掌握基本的地理原理、规律等理论知识和有关地理图表的阅读、填绘、计算等基本技能;地理科学方法即掌握地理观察、实验、调查、比较、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等基本方法;地理学科能力即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观点即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根本想法;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即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树立科学信念并坚持科学理想不断探求真理。
1.2.2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的内涵是什么?如何体现这一理念?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的内涵是: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地理知识与技能通过建立地理与现实生活、社会和自然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在理解、解释各种自然特征和人文现象中的独特作用及对未来进一步学习的作用,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欣赏和规划生活。
体现这一理念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适应学生的好奇心选择贴近其生活实际的内容让其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并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其次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注重直观形象性和趣味性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关注地理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地理与生产之间的联系阐述地理在生产中的应用、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经验,阐述地理现象、私立概念、地理特征等知识是学生感受地理就在身边且鲜活有趣、最后应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地理探究活动。
1.2.3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及体现策略各式什么?
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指不仅要重视地理知识的实际性更要重视地理知识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在课程选择上不但强调实用性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更要强调他的教育功能,强调其在学生终身发展中的作用。
从形成学生敏锐的空间觉察力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对地理表层各种事物的空间格局进行观察的内容与学习活动。
从培养学生空间关系分析、区域综合分析、比较的思维品质出发地理课程内容应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地理要素及其普遍存在的空间关系分析,区分主导因素,弄清区域差异。
从发展学生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着眼对学生想象、猜测、直觉思维有独特的价值的内容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从培养给学生地理技能与方法的角度出发地理课程设计与教学除运用文字表达资料外还应利用地图、图表等方式呈现内容并设计相应的读图分析与归纳等探究活动。
从发展学生的得力实践能力出发已经设计绘制简单地图、图表,进行实地观察观测和调查活动。
从发展学生的地理信息能力着眼地理课程编制应恰当安排收集整理
和分析地理信息的活动。
1.2.4转变地理学习方式与重视地理问题探究的教学理念
1地理课程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重视基本能力和态度的培养。
2倡导教师橘色的转变,克服师生关系不平等。
3倡导探究和研究性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接受是学习。
4倡导体验性学习,反对过分依赖教科书的教学。
5倡导可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6倡导注重渗透地理观点和知识应用。
,1.3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有哪些?
在认知发展方面,有助于使学生形成对地球标称更重事物的空、空间格局、地理过程的敏锐观察力使学生形成注重综合的是为品格,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在学生技能发展方面对学生的读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和图解能力的发展有特殊贡献;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由于地理学习主题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可以使学生产生对周围环境那只全世界不同自然与人文特征的兴趣,使学生热爱祖国爱护自然,树立全球观,养成兼容并包的文化态度和良好的科学态度并不断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让科学正确的具有人文关怀的价值观指导学生的终身发展。
2.1.1课程目标有哪些功能?
首先看I里课程目标处于教育目的,教育目标与地理教学目标之间的枢纽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其次地理课程目标是地理课程内容组织与优化的主要依据,是地理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的重要向导。
最后地理课程目标是地理考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地理课程评价的重要前提。
2.1.2地理课程目标有哪几种类型,简要评价优点与不足。
地理课程目标实质地理课程对学生在地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科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期望达到的程度或水平。
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即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行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结果为标准。
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评价对于学习以训练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内容较为合适,但它没有重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差异以及创造精神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生成性目标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自动生成的目标,关注学生学习地理的活动过程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差异,强调目标的适应性和生成性是对行为目标的补充但它过于强调生成性和个体差异可能造成教学效率不高;表现性目标关注学生的创造精神、批判思维,适合一学生活动为主的地理课程内容。
2.1.3地理课程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何处理器间关系?
地理课程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三个因素:对学生的研究尤其是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认知发展与情感形成,社会化过程与个性养成方面的研究以及关于学习发生方面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地理课程目标的确立既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同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地理课程目标不能完全依赖于对当前社会的研究,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继承与发展的内在联系;地理学科的研究的学科体系发展方向以及地理学科的教育功能是地理课程目标确立的基础和重要依据。
处理三者关系首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社会需要和地理自身的学科体系及教育功能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其发展规律的为社会所需要的系统的地理学科知识。
2.2.1以往我国地理课程目标设置中存在哪些不足?
地理课程目标层次不清晰,虽然将知识、技能、思想政治作为目标的三大领域但对其结构和层次并没有做具体细致的划分;内容上重知识轻技能不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轻视方法目标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课程目标表述上依次罗列具体知识点,要求比较模糊不利于操作和评价。
2.2.2国际地理课程目标设置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目标层次清晰,内容趋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强化、细化技能目标或能力目标追求地理学科课的人文价值强点方法目标的培养,目标表述多使用行为动词,目标变革具有时代性。
启示:应强调三种目标取向的融合,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粗化知识点细化说明,注重科学方法的培养既要正确认识地理科学方法的价值又要全面把握地理科学方法的内涵;情感目标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2.2.3对新课程目标的认识
构成上把原有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整合成知识技能强调以能促知、知能合一,增加了方法与过程领域突出了过程的重要性同时也包含了能力目标中的方法部分突出对过程的参与、注重科学方法教育,用情感与价值观取代是想政治教育的体罚目标界定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内容上地理课程目标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有创新,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对公民地理科学素养的要求;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注重国家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
综上地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领域,三个目标密不可分存在于不同阶段、不同教学过程之中。
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地理目标的贯彻市,增加个目标之间的和想和总想之间的交流,把地理课程目标的内容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