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音位归纳原则表述浅析

合集下载

简要列举划分或归纳音位的基本原则

简要列举划分或归纳音位的基本原则

简要列举划分或归纳音位的基本原则划分或归纳音位的基本原则是语音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将一个语言中的所有音素划分为若干个音位,以便于研究和描述语音系统。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划分或归纳音位的基本原则:1. 最小对立原则最小对立原则是指在划分音位时,应该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对立。

即在一个语言中,如果两个音素只在某些词中出现,而且这些词的意义不同,那么这两个音素就应该被划分为不同的音位。

例如,在英语中,/p/和/b/只在词的位置上有区别,如“pat”和“bat”,因此它们被划分为不同的音位。

2. 最大可预测性原则最大可预测性原则是指在划分音位时,应该尽可能地使音位之间的差异能够被预测。

即在一个语言中,如果两个音素只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出现,而且这些环境可以被预测,那么这两个音素就应该被划分为同一个音位。

例如,在英语中,/t/和/d/在词尾的位置上有区别,如“cat”和“cad”,但是这种区别可以被预测,因此它们被划分为同一个音位。

3. 最小差异原则最小差异原则是指在划分音位时,应该尽可能地减少音位之间的差异。

即在一个语言中,如果两个音素之间的差异很小,而且这种差异不会影响词义的区别,那么这两个音素就应该被划分为同一个音位。

例如,在英语中,/θ/和/f/在发音上很相似,而且它们之间的差异不会影响词义的区别,因此它们被划分为同一个音位。

4. 最大区别原则最大区别原则是指在划分音位时,应该尽可能地增加音位之间的差异。

即在一个语言中,如果两个音素之间的差异很大,而且这种差异可以影响词义的区别,那么这两个音素就应该被划分为不同的音位。

例如,在汉语中,/p/和/b/在发音上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它们之间的差异可以影响词义的区别,因此它们被划分为不同的音位。

总之,划分或归纳音位的基本原则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描述语音系统,不同的原则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和研究目的进行选择和应用。

确立和归纳音位的原则

确立和归纳音位的原则

确立和归纳音位的原则音位是指语言中可以相互替换,并在识别和区分意义上产生差异的最小语音单位。

在语言学中,确定和归纳音位是研究音韵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确立和归纳音位的原则。

1. 最小对立原则(Minimal Contrast Principle)最小对立原则是根据一个语言中音位之间在词汇中的区别特征来判断是否为不同的音位。

如果两个声音在一些词汇对中的出现可以改变词汇的意义,那么这两个声音就是两个不同的音位。

例如,英语中/b/和/p/是不同的音位,因为它们在词汇中可以区分不同的单词,如“bat”和“pat”。

互补分布原则是指如果两个声音在同一个环境中互相替换,而不会改变词汇的意义,那么这两个声音是同一个音位的变体。

例如,在英语中,/p/和/pʰ/是互补分布的声音。

/p/出现在词首位置,而/pʰ/只出现在词中或词尾位置。

因此,在同一个环境中,这两个声音是可以互相替换的,但它们不会改变词汇的意义。

3. 语音异同原则(Phonetic Similarity Principle)语音异同原则是指当两个声音在一些环境下互相替换,虽然不会改变词汇的意义,但它们的发音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并会对词汇的认知产生影响,那么这两个声音是不同的音位。

发音特征可以包括语音学上的属性,如元音高低、辅音的发音位置等。

例如,在英语中,/s/和/ʃ/是不同的音位。

尽管在一些词汇对中,它们可以互相替换而不会改变意义,但它们的发音特征有明显的差异,/s/是清辅音,发音位置在舌尖,而/ʃ/是激音,发音位置在舌背。

4. 形态分布原则(Morphological Distribution Principle)形态分布原则是指根据一个音位在词汇中的分布特征判断是否为不同的音位。

如果一个音位只出现在其中一类特定的词汇形态中,而在其他形态中没有出现,那么这个音位可以被视为是不同的音位。

例如,在一些语言中,元音音位在闭音节中出现,而在开音节中不出现,因此可以将闭音节中的元音音位和开音节中的元音音位归纳为两个不同的音位。

简述归纳音位的三条原则

简述归纳音位的三条原则

简述归纳音位的三条原则
归纳音位的三条原则包括:相似原则、分布原则和最小对比原则。

1. 相似原则:相似原则指音位间的相似性和相对性。

当出现一组在某些方面相似的
音位时,这些音位往往会被认为属于同一个音位。

相似性可以体现在发音上的相似,如发
音器官的运动方式、音调等;也可以体现在词汇或语言系统上的相似,如同一音位的出现
频率、同一音位所处的音位环境等。

2. 分布原则:分布原则指音位在语言中的分布情况对音位归纳的影响。

一个音位的
分布范围越广,它被归纳为同一个音位的可能性就越高。

在不同的音位环境中,一个音位
的发音可以有所差异,但只要这种差异不影响对词义的区分,这些发音变体仍然被视为同
一个音位。

3. 最小对比原则:最小对比原则指一种语言中存在的最小的音位对比集合。

在一个
音位系统中,最小对比原则帮助识别最小的语音单位,即音位,用于区分不同的词义。


英语中,/b/和/p/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因为它们可以通过改变一个音素来区分不同的词义,如“bat”和“pat”。

这三条原则共同作用,帮助语言学家将语言中的连续和复杂的语音流归纳为有限的音
位符号系统,从而理解和研究不同语言的语音规律。

归纳音位的原则和方法

归纳音位的原则和方法

归纳音位的原则和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归纳音位的原则和方法,这可真的超级重要呢!
咱先说原则哈。

好比搭积木,得有个规则吧,不能乱来呀!比如说对立原则,就像红和绿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颜色一样,[p]和[b]就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呀!怎么理解呢?你想想,“怕”和“爸”,差别多大呀,一读就听出来啦!再就是互补原则,就好像拼图的不同部分,它们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作用呢。

比如说“啊”这个音,在不同的环境里发音会有些不同,但我们还是能明白它就是“啊”呀!还有一个是相似原则,哎呀,这就好比一群长得有点儿像的朋友,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有一些相似之处呢。

比如说“思”和“诗”,它们在发音上是不是有些相似呀!
再来讲讲方法。

这就像找宝藏一样,得有方法才能找到呀!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哇塞,这就像是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一样呢。

比如比较不同单词里的某个音,看它们的差别和特点。

还可以进行替换试验,就好比换不同的零件试试效果。

举个例子,把“猫”字里的“ao”换成“ei”,那就完全不是原来的意思啦,对吧!
哎呀呀,大家想想,如果没有这些原则和方法,我们说话得多混乱呀!归纳音位就像是给语言搭起一个稳稳的架子,让我们能清晰地表达和理解呀!所以说呀,一定要重视起来哦!这就是我对归纳音位的原则和方法的看法啦,大家觉得呢!。

归纳音位的标准

归纳音位的标准

归纳音位的标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音位的分类。

根据语音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将音位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元音是由声门打开,气流从口腔中自由流出的音,而辅音则是在发音时,口腔中的气流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如双唇、齿、舌等部位的接触。

在归纳音位的标准中,我们需要根据这两大类音位的特点,将它们进一步进行分类和归纳。

其次,对于元音音位的归纳,我们可以根据元音的舌位、唇位和开合度等特征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舌位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元音分为前元音、中元音和后元音;根据唇位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元音分为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根据开合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元音分为开元音和合元音。

通过这样的分类和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语言中元音音位的特点和规律。

再次,对于辅音音位的归纳,我们可以根据辅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和清浊音等特征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我们可以将辅音分为唇音、齿音、舌音等不同类别;根据发音方法的不同,我们可以将辅音分为塞音、擦音、鼻音等不同类别;根据清浊音的不同,我们可以将辅音分为清音和浊音。

通过这样的分类和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语言中辅音音位的特点和规律。

最后,归纳音位的标准还需要考虑到语音变体和语音规律。

在一个语言中,同一个音位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语音变体。

而语音规律则是指这些变体所遵循的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在归纳音位的标准中,我们需要考虑到这些语音变体和语音规律,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和描述一个语言的音系结构。

综上所述,归纳音位的标准是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一个语言的音系结构和语音特点。

通过对元音和辅音音位的分类和归纳,以及对语音变体和语音规律的考虑,我们可以更全面地把握一个语言的音系特点,为语言学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希望本文对归纳音位的标准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归纳音位的原则

归纳音位的原则

归纳音位的原则音位是从具体语言或方言归纳出来的。

归纳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具体语言或方言中不同音素之间的互相关系。

1对立原则(区别特征的辨义功能)2互补分布原则3音感差异(语音相似)原则1对立原则(辨义功能)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具有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作用的不同音素就处在对立关系之中,处在对立关系之中的若干音素都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若干不同音素就分属于不同的音位。

假如现代标准汉语的“三”<san> 说成英语的<than>,听者仍然能辨认,这是因为现代标准汉语中<s>、<th>(齿间音[θ])不起辨义作用,同属一个音位;在英语中,<s>、<th> 是能辨义的,sing(唱歌)thing(东西)的意思不同,所以属于两个音位。

确定音素是否处于对立关系之中,可用替换法。

音素间的对立关系是指不同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能够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

判定对立关系的方法是找到一个语音环境,然后用替换的方法进行测试。

最小对(minimal pair)要判断两个音在某种语言中是两个有区别的音位、或是一个音位内的两个同位音,最常使用的测试法是找出最小对(minimal pair),能找到最小对的判定为两个音位。

最小对是指一组两个,只差一个音且意义不同的单词。

例如,英语的pen[pɛn]及pin[pɪn]只差一个音且字义可以区别,所以pen及pin是最小对。

由这组最小对,可判定/ɛ/及/ɪ/是两个有区别的音位。

例1:mA214(马)nA214(哪)pA214(把)lA214(喇)进行替换之后发现,[m]、[n]、[p]、[l]出现在同样的语组合环境中能区别不同的词,因此[m]、[n]、[p]、[l]四个音素在汉语普通话中可以归纳为四个独立的音位。

例2:mA214(马)mi214(米)mo214(抹)mu214(母)[A][i][o][u]四个音素出现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能区不同的词,因此它们普通话中也可以归纳为四个独立的音位。

归纳音位的原则和方法。

归纳音位的原则和方法。

归纳音位的原则和方法。

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归纳音位的原则和方法。

你说这音位啊,就像是音乐里的音符,一个个组合起来才有了美妙的乐章。

咱先说说这原则吧。

那可得像挑苹果一样仔细呢!要具有区别性,这就好比不同的苹果有不同的颜色、形状,能让咱一眼就区分开。

如果音位没有区别性,那岂不是乱套啦,就像所有苹果都长得一模一样,那多无趣呀!还要有系统性,不能东一个西一个没个规律,得像排兵布阵一样整齐有序。

再说这方法,就像做菜的步骤一样重要。

咱得仔细观察语音的实际情况,不能瞎猜呀。

听听人们说话时是怎么发音的,这就好比大厨要先看看食材的样子、摸摸它的质地。

然后呢,对比不同的音,看看它们的差别在哪里,就像对比不同的菜有什么不同的味道。

你想想,要是不按照这些原则和方法来归纳音位,那不就像闭着眼睛做菜,能好吃吗?那肯定不行呀!咱得把音位整得明明白白的,这样语言才能更清晰、更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意思。

比如说,汉语里的“b”和“p”,它们就是不同的音位呀,因为它们能区分不同的字,像“八”和“趴”。

要是没有这两个不同的音位,那这两个字不就分不清啦?这多荒唐呀!归纳音位还得考虑到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就像不同地方的菜有不同的特色,但也有一些共通的地方。

每个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位系统,但也有一些普遍存在的音位。

而且呀,归纳音位可不能马虎,得认真再认真。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儿,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准确理解和表达语言呢!就像盖房子,基础没打好,房子能牢固吗?总之呢,归纳音位的原则和方法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语言这座神秘大门,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的奥秘。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们,得好好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个理儿呀?你说要是不重视这些,那语言不就乱了套啦?那可不行呀,咱可得把这事儿整明白了,让语言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呀!你觉得呢?。

音位归纳的原则及应用

音位归纳的原则及应用

音位归纳的原则及应用音位归纳是语音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语音的分类和归类。

音位归纳的原则和应用如下:一、音位归纳的原则:1. 决定性要素原则:音位的划分要以语音的决定性差异为依据。

也就是说,音位应当在某一特定语言中有区别其他音位的最小差异程度。

例如,在英语中,“p”和“b”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它们的差异在于一个是清音(不带声带震动),一个是浊音(带声带震动)。

2. 互补分布原则:通过观察音位在不同环境中的使用情况,确定差异的互补性。

例如,在英语中,“k”和“g”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清音,一个是浊音。

它们在大多数环境中互补使用,例如,“kick”和“gig”是两个不同的单词。

3. 显性和隐性差异原则:音位归纳要基于显性差异,即语音上的明显可察觉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s”和“t”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因为我们能够清楚地听到它们的不同。

相反,如果两个语音之间的差异很微弱,很难分辨出来,那么它们可能属于同一个音位。

4. 社会和心理因素原则:音位的划分还受到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社会因素包括语言社群内的共识和认同,并且可能因地域、社会阶层等而异。

心理因素包括个体的感知和认知。

因此,音位归纳不仅仅是基于客观的语言数据,还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音位归纳的应用:1. 语音研究和描述:音位归纳是语音学研究的基础,它帮助我们了解和描述不同语言中的音位系统。

通过音位的分类和归类,可以分析语音的共性和差异,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音位系统,进而深入研究语音变化和语音演化。

2. 语音教学和学习:音位归纳对于语音教学和学习也有重要应用。

通过音位归纳,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语言中的音位差异和规律,提高语音准确度和流利度。

同时,针对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和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教授和练习不同音位。

3. 语音识别和合成:音位归纳也对语音识别和合成有应用价值。

语音识别系统可以通过音位的分类和归类,提高对声音的准确识别。

同时,语音合成系统可以根据音位的规律和模式,生成自然流畅的语音输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音位归纳原则表述浅析
“语言学概论”音位归纳原则表述浅析
摘要:“语言学概论”这门课语音章节的音位归纳部分,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究其根源,原因有二,一个是音位本身概念的抽象性,另一个是教材在表述上的条理性的不足。

这使得该问题呈现出“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

而从学生角度出发来看待该问题,来指导教材的编写,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语言学概论;音位归纳;教材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语音这一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语音的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组合聚合关系。

而第三部分社会属性的讲解,主要集中于音位的归纳问题。

该部分要求学生在掌握语音自然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语音在不同音系的表现,掌握音位的归纳方法。

调查发现,在日常的本科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在听完课以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不知道为什么要归纳音位
一般教材在该部分的开头,都是进行简要叙述,说明本节由语音自然属性转向社会属性的研究,由音素的研究转向音位的研究。

而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属性的研究,没有具体说明。

例如:
“现在我们要进一步从语音材料的仓库追踪到具体语言的现场,考察一种语言为了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采用了哪些音素,如何加以使用。


这样理论性的介绍,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音位归纳的作用,因而从前面部分到这一部分的过渡,其实是不够的。

这使得学生在思维上呈现出跳跃性,难于真正理解本节学习的目的所在。

2.对音位归纳的原则理解模糊
音位归纳的原则,主要的理论依据都源自布拉格学派,国内学者最早对其进行详细整理描述的,当属赵元任先生的《语言问题》,在这本书里赵元任先生将其归纳为三个主要原则,三个附加原则,非常详尽,也通俗易懂。

但各大教材对此的引用和表述,大都不是那么恰当,一般分为“对立原则、互补原则、语音相似原则”。

虽然主要依据没问题,但问题是不太好操作。

给学生一些陌生的语音
材料,学生没办法根据几条原则进行音位归纳。

因此这部分理论的讲解,条理化和程式化的表述是非常必要的。

3.不能正确地将音位归纳原理应用于一般语言实践。

“语言学概论”作为学科基础课,目的就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能够真正地让学生明白语言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研究方法。

而调查发现,学生对于“音位归纳”这一部分,普遍认为理论性非常强,和语言实际难以结合,属于纯理论部分。

而该课程的对象,大多是汉语言文学或汉语国际教学的学生,他们将来是要从事汉语教学的,那么如何用音位归纳原则来看待汉语的音系、英语的音系,陌生语言的音系,将是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若该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在将来的工作中是会遇到困难的。

二、问题的解决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音位归纳”之所以呈现出“教师难教,老师难学”的问题,是因为教材的编写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仅仅是基于一般的语言学原理来编写,这样学生不知为何而学,不知学了有什么用,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深度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上三个问题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1.关于音位归纳的原因
音位归纳的原因,究其根源,在于一种语言的语音单位过多,直接用音素来进行音系的整理,数量庞大,关系复杂,难以真正表现语音的系统性。

因此,音位归纳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得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更加简单明了,便于学习和研究。

对于这一点,考虑到学生所掌握的语言,应该充分利用汉语普通话和汉语方言来举例说明,既能够解释本节的目的,又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母语的语音系统有更深刻的认识。

举例来说,关于汉语普通话的元音系统,使用比较广泛的黄廖版《现代汉语》书上有10个,分为7个舌面原因、2个舌尖原因和1个卷舌元音。

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上只有6个,数量上相差不少。

这里就可以启发式地问一问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思考。

然后再进行讲解,指明《现代汉语》书上指的是音素,而《语文》教材上是汉语拼音方案,是50年代归纳的,指的是音位,这样的归纳使得普通话元音系统更加简洁。

这样一说,学生立马就能明白这一节所学内容的重要性,并且对音位归纳的原则有了积极的求知欲。

那么,通过这样的
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又阐明了“音位归纳”这一节学习的原因,使得本节与前面章节的联系就更加紧密了。

2.关于音位归纳的原则:
音位归纳的原则,其实分为三部分内容:一是音位的分布理论,二是不同分布的处理原则,三是音位归纳的注意事项。

这三个问题,其实是三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而不少教材把它们放在同一个平面上来讲,因此该问题在不同教材中出现了很多种不同的表述:
(1)对立原则、互补原则、相似原则
(2)对立原则、互补相似原则、系统原则
(3)对立区分原则、对立不区分原则、互补相似原则
(4)对立原则、互补原则、相似原则、语感原则
(5)对立原则、互补原则、音系继承原则
…………
由于表述的不恰当,学生往往要找参考书,找其他教材来看,但看了之后发现区别很大,更觉得疑惑,对于音位的归纳,往往到了本科毕业还不得要领。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表述,一个是语音归纳的步骤,另一个是语音归纳的注意事项,由于后者在一般教材中谈论较少,也易于阐述,所以目前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前者:
(1)对立分布:若干个音素出现在相同语音环境当中。

①区别意义:归纳为不同音位。

例如:普通话中[_iɑu55]这样一个语音环境,前面放入[p][ph][t][th]之后,分别是“标、飘、刁、挑”,词义不同,因此归纳为不同音位。

②不区别意义:归纳为同一个音位。

例如:重庆方言中[_i42]这样一个语音环境,前面放入[n][l]之后,都是“你”,词义相同,因此归纳为同一个音位。

(2)互补分布:若干个音素出现在不同语音环境当中。

①相似:归纳为同一个音位。

例如:普通话中[e]出现在[i]之前,[ε]出现在[i]之后,出现环境不同,发音相似,归纳为一个音位。

②不相似:归纳为不同音位。

例如:普通话中[t]出现在声母的位置,[ŋ]出现在韵尾的位置,出现环境不同,但发音不相似,归纳为不同音位。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就能够明白,音位归纳的问题,分为两种大情况,四种小情况,具体操作的时候,先看音素的分布情况,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处理办法,对号入座即可,使得该问题的表述更加程式化,学生便于操作。

3.关于对语言实践的指导
就学生而言,学习音位归纳的理论,通过老师的引导,最直接的好处有两个:(1)对于母语有更深刻的认识:例如,对于普通话中/i/这个音位,把三个不同的音素归纳为同一个音位,原因在于分布的互补和发音的相似;再如,把z 组字和zh组字归纳为不同音位,原因在于在汉语普通话中能够区别词义,这对于方言区同学学习普通话来说,能够起到心理激励的作用。

(2)对于外语学习的指导作用:就学生而言,大都学习的是英语,那么将音位归纳的理论作用于英语音系,就能够理解为什么milk和like当中两个l发音不同,但归纳为同一个音位。

这里的l在元音前和非元音前,一个读作边音,一个读作边擦音,发音相似分布互补,归纳为同一个音位。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学生的语言掌握情况、方言特点针对性地举例,这样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明白这一节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使得“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情况得以改变。

三、余论
语言学概论作为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由于所需要的语言材料的广泛性,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比较难学。

面对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教师对于教学方法、教学技巧要进行研究,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让学生体验理性思维的魅力,通过各种语言材料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另一方面则是教材的编写问题,语言概论教材比较多,大都是该领域专家自身科研、教学经验的汇集,但作为教材而言,理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教材的条理性、逻辑性和通俗性,使得该门课程真正能够发挥专业基础课应有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