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系学】1. 举例说明 应怎样归纳音位
简要列举划分或归纳音位的基本原则

简要列举划分或归纳音位的基本原则划分或归纳音位的基本原则是语音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将一个语言中的所有音素划分为若干个音位,以便于研究和描述语音系统。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划分或归纳音位的基本原则:1. 最小对立原则最小对立原则是指在划分音位时,应该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对立。
即在一个语言中,如果两个音素只在某些词中出现,而且这些词的意义不同,那么这两个音素就应该被划分为不同的音位。
例如,在英语中,/p/和/b/只在词的位置上有区别,如“pat”和“bat”,因此它们被划分为不同的音位。
2. 最大可预测性原则最大可预测性原则是指在划分音位时,应该尽可能地使音位之间的差异能够被预测。
即在一个语言中,如果两个音素只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出现,而且这些环境可以被预测,那么这两个音素就应该被划分为同一个音位。
例如,在英语中,/t/和/d/在词尾的位置上有区别,如“cat”和“cad”,但是这种区别可以被预测,因此它们被划分为同一个音位。
3. 最小差异原则最小差异原则是指在划分音位时,应该尽可能地减少音位之间的差异。
即在一个语言中,如果两个音素之间的差异很小,而且这种差异不会影响词义的区别,那么这两个音素就应该被划分为同一个音位。
例如,在英语中,/θ/和/f/在发音上很相似,而且它们之间的差异不会影响词义的区别,因此它们被划分为同一个音位。
4. 最大区别原则最大区别原则是指在划分音位时,应该尽可能地增加音位之间的差异。
即在一个语言中,如果两个音素之间的差异很大,而且这种差异可以影响词义的区别,那么这两个音素就应该被划分为不同的音位。
例如,在汉语中,/p/和/b/在发音上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它们之间的差异可以影响词义的区别,因此它们被划分为不同的音位。
总之,划分或归纳音位的基本原则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描述语音系统,不同的原则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和研究目的进行选择和应用。
什么是音位_分析音位的方法

什么是⾳位_分析⾳位的⽅法 ⾳位是指⼀个语⾔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的语⾳单位,也就是按语⾳的辨义作⽤归纳出来的⾳类,那么你对⾳位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位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什么是⾳位 ⼀个语⾔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的语⾳单位,也就是按语⾳的辨义作⽤归纳出来的⾳类,是从语⾔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单位。
⾳位(Phoneme)是语⾔中能表⽰语义的单位。
根据国际语⾳学协会的定义,⾳位是“某个语⾔⾥不加分别的⼀族相关的声⾳”。
它是具体语⾔或⽅⾔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的语⾳单位。
近年来出版的北京⼤学叶蜚声、徐通锵著的《语⾔学纲要》则指出“⾳位是具体语⾔中有区别词的语⾳形式作⽤的最⼩语⾳单位”。
分析⾳位的 分析⾳位的⽅法是先挑选出适当的词(或语素),连续替换这个词的读⾳中的某⼀个⾳,看是否能形成别的词的读⾳。
如果能够形成,说明这些彼此替换的⾳有区别词的语⾳形式的作⽤,它们是对⽴的,可以给它们⽴⾳位。
⽐⽅我们选出汉语的“标”[piau],如分别⽤[p‘] [t] [t’]替换[p],就得出[p‘iau] (飘)、[tiau](刁)、[t’iau](挑)……这种替换说明“标、飘、刁、挑”等词的语⾳形式依靠[p] [p‘] [t] [t‘]来区别,我们应该给这四个⾳素⽴四个⾳位,写成/p/ /p‘/ /t/ /t’/。
不同语⾔中⾳位不同,如在汉语中,不同声调代表不同的意义,是⼀种⾳位,声调在英语和法语中只表⽰感情,同⼀个词以不同声调发出意义相同,所以声调在英语和法语中不是⾳位。
同样重⾳在英语中是⾳位,在汉语和法语中则不是。
不送⽓的清辅⾳和对应的浊辅⾳在法语中是不同的⾳位,在英语和汉语中则意义相同,因⽽不是⾳位。
[n]和[l]在汉语标准⾳中是不同的⾳位,在湖南⽅⾔中则相同。
“四”和“⼗”的发⾳在汉语标准⾳中是不同的⾳位,在东北⽅⾔中则相同,东北⼈是依靠不同的声调区分“四”和“⼗”,因此它们的发⾳在东北⽅⾔中不是⾳位。
再谈普通话音位归纳的两种方法

再谈普通话音位归纳的两种方法普通话音位归纳一直都存在着许多争执不下的问题,声韵调系统两种方法和元辅音系统孰优孰劣的问题是其中争论最为激烈的一个。
本文对历史上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做了梳理和分析,最终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标签:普通话音位归纳声韵调系统元辅音系统对于普通话音位归纳的两种方法——声韵调法和元辅音法孰优孰劣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有关专家学者还曾经就此做过专门讨论,但后来无果而终。
本文就此问题对前贤中具有代表性的两派人物的观点进行具体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一、声韵调系统法史存直(1957)指出用元辅音系统归纳音位的局限性:“权衡两者的得失轻重,我认为后者(指声韵调系统)仍胜于前者(指元辅音系统)。
”史先生此文是在与傅懋绩先生商榷普通话音位标音的一些原则,并未就两种系统展开详述。
坚持声韵调法的代表人物是游汝杰、钱乃荣等人,他们主张按声韵调系统来归纳普通话音位。
(一)游汝杰(1980)谈到了按声韵调系统归纳汉语音位的可能性和优越性,主旨如下:1.前响复元音韵母中[-i]、[-u]、[-n]、[-ŋ]四类韵尾并不代表完整的发音,只表示韵腹的发音趋向。
这样既可采用过度分析法,也可用不充分分析法。
既然声母中诸如[ph]、[th]、[kh]、[ts]、[tʂ]、[tɕ]、[tsh]、[tʂh]、[tɕh]等九个动音素都采用了不充分分析法而看作了一个语音单位,则整个音位系统内部方法应当一致,即前响复元音韵母应看作一个基本的语音单位。
2.按声韵调系统归纳音位能更合理地解释音位组合时产生的一些现象,比如,可以避免[m/ŋ]可否归纳为一个音位之类问题的纠缠。
3.按声韵调系统归纳音位只增加了几个韵位,却避免了众多条件变体的繁琐描写。
这便使整个音位系统大大简化了。
4.声韵调系统归纳音位最符合本地人的音感。
综上,游汝杰等认为声韵调法比之元辅音法更有优越性。
举例说明音位的归纳方法

举例说明音位的归纳方法
音位的归纳方法是学习汉语语音学中重要的一个重要方面,归纳可以大致分为两步。
第一步,要明确音位声母,填表法。
即根据汉语语音规律,列出音节及其声母部分表,并且把它们对应起来,如“阿、哎、嚓、茨……”,这些读音中的声母部分都有一定的特征,那么可以把它们总结归类,如:“阿、啊、锕、嗄”这四个声母都属于平发的音,把它们归为平发音的声母。
第二步,根据声母特征归类,寻渣节脱音。
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各种声母的特征,如清辅音、浊辅音、擦音和鼻音等,便可以将它们分为六类,即清辅音(b,p,m,f,d,t,n,l,g,k,h);浊辅音(z,c,s,j,q,x);擦音(zh,ch,sh,r);鼻音(an,en,in,on,un,ang,eng,ing,ong,uang);鼻音复合声母(bian,cuan,suan,nian)和半清半浊声母(zhu,chu,shu)。
由此可见,音位的归纳方法无非就是通过总结、分类各种声母特征,把音位分成清辅音、浊辅音、擦音、鼻音、鼻音复合声母和半清半浊声母几大类,从而进行有理有节地分类和记忆,便可以获得各组音节的清晰准确的记忆效果。
音位和音位归纳法

C.音感差异原则 互补分布是把若干音素归并为一个音位的必要条件, 不是充足条件。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在语音上还应该是 近似的,至少本地人听起来比较近似,如果两个音的音感差 异明显,即使是互补关系也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 例如: 普通话里m只能出现在音节的开头,nɡ 只能出现在音 节的末尾,从整个鼻音系统上看,m和nɡ 存在着互补关系 但是,m和nɡ的音感差异太大,来源也不同,没有人认为 它们是一个音,当然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
[A][i][o][u]四个音素出现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能区不同 的词,因此它们普通话中也可以归纳为四个独立的音位。
B.互补原则 两个音素如果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而又呈 互补分布状态,这两个音素就形成互补关系。形成互补关系 的音素可以归纳成一个音位,用一个音位符号标写,各音素 的不同读音由不同的语音环境决定。 例如: 普通话的[a]只出现在[i]和[n]之前,[ɑ]只出现在[ŋ] 和[u]之前,[A]出现在没有韵尾的场合,[ε]出现在 [ i ][y]和[ n ]之间,[a][ɑ][A][ε]四个音素是互补的, 可以归入同一个低元音音位/ a /。
6./u/主要音位变体有[u]、[ ]、[w]、[υ]。 [u] ——出现在u韵母非零声母音节中。 [ ] ——出现在ao、iao、ou、iou四个韵母中做韵尾, 还出现在ong韵母中做主要元音。 [w] ——出现在合口呼韵母的零声母音节ua、uo、 uai 、ue i、uan、uen 、 u a n ɡ中作 韵 头。 [υ] ——出现在辅音声母f-的后面。
2.自由变体——不受语音环境制约,不同的变体可以 在同样的环境里无条件地变读。 汉语有些方言 [n] [l]可以任意变读,没有辨义功能,如 四川话,“男”、“兰”同音,可以读[nan],也可以读 [lan]。 “泥”、“梨”也同音,可以读[ni],也可以读[li],不受 条件限制。
音位归纳的原则及应用

音位归纳的原则及应用音位归纳是语音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语音的分类和归类。
音位归纳的原则和应用如下:一、音位归纳的原则:1. 决定性要素原则:音位的划分要以语音的决定性差异为依据。
也就是说,音位应当在某一特定语言中有区别其他音位的最小差异程度。
例如,在英语中,“p”和“b”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它们的差异在于一个是清音(不带声带震动),一个是浊音(带声带震动)。
2. 互补分布原则:通过观察音位在不同环境中的使用情况,确定差异的互补性。
例如,在英语中,“k”和“g”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清音,一个是浊音。
它们在大多数环境中互补使用,例如,“kick”和“gig”是两个不同的单词。
3. 显性和隐性差异原则:音位归纳要基于显性差异,即语音上的明显可察觉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s”和“t”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因为我们能够清楚地听到它们的不同。
相反,如果两个语音之间的差异很微弱,很难分辨出来,那么它们可能属于同一个音位。
4. 社会和心理因素原则:音位的划分还受到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社会因素包括语言社群内的共识和认同,并且可能因地域、社会阶层等而异。
心理因素包括个体的感知和认知。
因此,音位归纳不仅仅是基于客观的语言数据,还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音位归纳的应用:1. 语音研究和描述:音位归纳是语音学研究的基础,它帮助我们了解和描述不同语言中的音位系统。
通过音位的分类和归类,可以分析语音的共性和差异,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音位系统,进而深入研究语音变化和语音演化。
2. 语音教学和学习:音位归纳对于语音教学和学习也有重要应用。
通过音位归纳,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语言中的音位差异和规律,提高语音准确度和流利度。
同时,针对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和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教授和练习不同音位。
3. 语音识别和合成:音位归纳也对语音识别和合成有应用价值。
语音识别系统可以通过音位的分类和归类,提高对声音的准确识别。
同时,语音合成系统可以根据音位的规律和模式,生成自然流畅的语音输出。
音位归纳原则

音位归纳原则
音位归纳原则是一种语言学原则,用于归纳和总结某一语言中的音位(音素)系统。
根据这一原则,语音学家通过观察和分析某一特定语言中出现的不同音素及其分布规律,将它们归纳为几个音位。
音位归纳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比法:通过比较不同词或音节中的音素差异,确定哪些音素在该语言中属于不同的音位。
例如,如果两个音素在词中的出现能够改变词义,那么可以认为它们是不同的音位。
2. 分布法:通过观察某一音素在词中出现的位置和环境,确定其音位属性。
例如,某一音素只出现在词首或词尾,那么可以认为它是该语言的一个音位。
3. 最小对立法:通过寻找最小的对立对来确定音位。
如果两个音素在某一音位的不同位置能够改变词义,那么可以将它们认定为该音位的不同变体。
4. 相互依赖法:通过观察某一音位与其他音位的关系,确定它们是否属于同一音位。
如果两个音位在一些词中相互替代,那么可以认为它们属于同一音位。
通过使用音位归纳原则,语音学家可以对某一语言的音素系统进行分析和描述,从而加深我们对语言的理解。
这一原则在不同语言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简要列举划分或归纳音位的基本原则

简要列举划分或归纳音位的基本原则音位是语音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在某一语言中具有辨别意义的音素。
划分或归纳音位是语音学研究中的一项基本工作,它有助于对语音系统进行分析和描述。
下面将介绍划分或归纳音位的基本原则。
1. 最小对立原则:最小对立原则是划分音位的基本原则之一。
根据这一原则,语言中的音位应该尽可能以最少的差异来区分意义。
例如,在英语中,/p/和/b/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它们的区别在于声带的振动,而其他特征(如调音点和调音方式)是相同的。
2. 自由变体原则:自由变体原则是划分音位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语言中的音位可以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不影响词义的区别。
例如,在英语中,/l/在单词的词首位置发音时,有时会发成/d/,如"lion"发音为/ˈdaɪən/。
这种变化是自由的,不会改变单词的意义。
3. 最大对立原则:最大对立原则是划分音位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语言中的音位应该在尽可能多的情况下形成对立。
例如,在英语中,/p/和/f/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它们在调音点和调音方式上都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它们形成了对立关系。
4. 区分度原则:区分度原则是划分音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根据这一原则,语言中的音位应该在最大程度上区分意义。
例如,在汉语中,声调是非常重要的音位,它可以改变词义。
不同的声调可以使同一个音节表示不同的意义,如"ma"可以表示"妈"、"麻"、"马"等不同的词义。
5. 语音环境原则:语音环境原则是划分音位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语言中的音位可能会受到周围音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例如,在英语中,元音音位/æ/在后接/n/的情况下会发生鼻化,如"man"发音为/mæn/。
划分或归纳音位是语音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它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描述语言中的音系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举例说明应怎样归纳音位
音位是从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归纳出来的。
归纳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具体语言或方言中不同音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与音位归纳有关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对立关系",一是"互补关系"。
在弄清这些关系后,就可以依据下列原则进行音位归纳:
1、对立原则:音素间的对立关系是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能够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
判定对立关系的方法是找到一个语音环境,然后用替换的方法进行测试。
例如英语存在"[__in]"这样一个语音环境,如果分别用[p]、[b]、[t]、[d]等音素填充替换,可以得到pin(别针)、bin(仓)、tin(罐头)din (喧闹声)等不同词的不同语音形式,这说明[p]、[b]、[t]、[d]等音素能够区别意义,处于对立关系中。
汉语普通话的[p][p'][t][t'][k][k']等同理也有对立关系。
处在对立关系之中的若干音素都具有辨义功能,因而一定分属于不同的音位。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替换测试时,若干音素的互相替换应该在音节的同一层次的同一位置上进行,例如在汉语普通话[__i]环境下,[t]、[n]和[l]互相替换是成立的,因为它们都处于同一层次的声母位置上。
而虽然有[ai]和[li]两个形式,但是[a]和[i]不处于同一层次上,[a]处于韵腹位置,[i]处于声母位置,因此,我们不能认为[a]和[i]有替换关系。
2、互补原则: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互相替换。
处在互补关系之中的几个音素不可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我们就有可能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
例如汉语普通话[P][a][A][§]四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是各不相同的:
在正常情况下,出现[P]的地方不会出现其他三个元音,[a]、[A]和[§]的情况也是如此。
这四个元音音素的出现环境互相补充,不会有对立现象。
因此我们有可能把它们归入同一个/a/,让它们成为/a/的四个条件变体。
3、语音相似原则:处于互补关系之中的若干音素,只有在语音相似的条件下才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
如果语音上相差太远,听起来完全是不同的音,那么几个音素即使是互补的,也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
例如汉语普通话的[k]和[D]也是互补的,[k]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D]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但这两个辅音的音质差别太大,所以它们分属于不同的音位。
所谓"语音相似"是指说某种语言的那个语言社团的人们感觉若干个音素相似,例如英语里的[p]和[p'],虽然在汉族人听来这两个音差别很大,但英美人听起来却觉得相似。
而汉语普通话[P][a][A][§]四个音素在说普通话的人看来,语音很相似,可以依据互补原则和语音相似原则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a/。
补充:这个比较详细了,你可以再自己归纳一下,或参考《语言学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