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分子生物学考试试卷1
2023年华中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精品课程试题库选择题有答案

选择题(注: 单项和多项)1.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 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和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
这两个实验中重要的论点证据是(C)。
A. 从被感染的生物体内重新分离得到DNA作为疾病的致病剂B. DNA突变导致毒性丧失C. 生物体吸取的外源DNA(而并非蛋白质)改变了其遗传潜能D. DNA是不能在生物体间转移的, 因此它一定是一种非常保守的分子E.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的DNA能互相混合并彼此替代2.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A)。
A. 多核苷酸DNA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双螺旋B. DNA的复制是半保存的, 经常形成亲本-子代双螺旋杂合链C. 三个连续的核苷酸代表一个遗传密码D. 遗传物质通常是DNA而非RNAE. 分离到回复突变体证明这一突变并非是一个缺失突变3.DNA双螺旋的解链或变性打断了互补碱基间的氢键, 并因此改变了它们的光吸取特性。
以下哪些是对DNA的解链温度的对的描述?(C.D)A.哺乳动物DNA约为45℃, 因此发热时体温高于42℃是十分危险的B.依赖于A-T含量, 由于A-T含量越高则双链分开所需要的能量越少C.是双链DNA中两条单链分开过程中温度变化范围的中间值D.可通过碱基在260nm的特性吸取峰的改变来拟定E.就是单链发生断裂(磷酸二酯键断裂)时的温度4. DNA的变性(A.C.E)。
A. 涉及双螺旋的解链B. 可以由低温产生C. 是可逆的D. 是磷酸二酯键的断裂E. 涉及氢键的断裂5.在类似RNA这样的单链核酸所表现出的“二级结构”中, 发夹结构的形成(A.D)。
A.基于各个片段间的互补, 形成反向平行双螺旋B.依赖于A-U含量, 由于形成的氢键越少则发生碱基配对所需的能量也越少C.仅仅当两配对区段中所有的碱基均互补时才会发生D.同样涉及有像G-U这样的不规则碱基配对E.允许存在几个只有提供过量的自由能才干形成碱基对的碱基6. DNA分子中的超螺旋(A.C、E)。
华中农业大学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化试题

华中农业大学一九九九年硕<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1. 增色效应2. 糖异生作用3. 酶的基团专一性4. 氧化磷酸化5.ώ-氧化6. 遗传信息7. 限制性内切酶8. 同义密码子二.符号解释(每题1分,共5分)1. SSB2. FDNB3. CaM4. PAL5. cDNA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l. 将下列反应填入相应的空格内(1) 坂口反应(2)福林酚反应 (3).双缩脲反应 (4.) 茚三酮反应Tyr发生,多肽发生,氨基酸发生,精氨酸发生。
2. 维系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和。
3. 核苷中碱基和核糖相连接的方式为,该键称为。
4. 酶加速化学反应速度的主要原因是。
5. 碘乙酸对产生抑制。
6. NAD+除了作为脱氢酶的辅酶参与氢的传递之外,还可作为。
7. PPP途径包括和两个阶段,其脱氢酶的辅酶是。
8.合成RNA时,RNA聚合酶沿DNA链的方向移动,新的RNA链沿方向延伸。
9. 氨酰-tRNA分子中的与mRNA 配对。
10. DNA合成中有三个终止密码子,它们是,,。
11.能荷高,能生物体ATP的生成,却ATP的利用。
12. ,在糖脂和蛋白质代谢的互变过程中是关键物质。
13.参与能量和磷酸转移的物质是,参与单糖的互变和多糖合成的NTP是,为蛋白质合成形成肽键提供能量的是,参与卵磷酯合成的NTP是。
四.写出下列酶催化的反应式(每题3分,共12分)1. 异柠檬酸裂解酶2. 胆碱激酶3. 氨酰t-RNA合成酶4. 磷酸己糖异构酶五.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 )a.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b. 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c. 蛋白质分子的形成d. 蛋白质分子的构型2. 当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可以使蛋白质分子的:( )a. 稳定性增加b. 表面净电荷增加c. 溶解度最小d. 表面净电荷不变3. 稀有核苷酸主要存在于:( )a. 细胞核DNAb. rRNAc. tRNAd. mRNA4. Watson-Crick的DNA结构为:( )a. 单链b. DNA双链呈反向排列c. A与G配对d. 碱基之间以共价键结合5. G-C含量愈高Tm值愈高的原因是:( )a. G-C之间形成了离子键b. G-C之间形成了氢键c. G-C之间形成了一个共价键d. G-C之间形成了三个氢键6. 酶促反应中决定酶专一性的部分是:( )a. 酶蛋白b. 辅酶c. 金属离子d. 底物7. 能够与DIFP结合的氨基酸残基是:( )a. Cysb. Phec. Serd. Lys8. 变构酶是一种:( )a. 单体酶b. 米氏酶c. 多酶复合体d. 寡聚酶9. 淀粉酶蛋白酶在E.C分类中属于:( )a. 氧化还原酶类b. 合成酶类c. 水解酶类d. 裂解酶类10.在糖的无氧酵解的过程中形成的第一个高能磷酸化合物是:( )a. 1,6-二磷酸果糖b. l,3-二磷酸甘油酸c. 磷酸二羟丙酮d.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1.乙醛酸循环生成的产物是:( )a. 苹果酸b. 乙醛酸c. 琥珀酸d. 乙酰CoA12.三羧酸循环伴随着有底物磷酸化的是:( )a. 柠檬酸→酮戊二酸b. α-酮戊二酸→琥珀酸c. 琥珀酸→延胡索酸d. 苹果酸→草酰乙酸13.磷脂酰乙醇胺进行甲基化生成磷脂酰胆碱的甲基供体是:( )a. 甲硫氨酸b. 甲基四氢叶酸c. 胸腺嘧啶d. S-腺苷蛋氨酸14.1mol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脱下的氢通过呼吸链传递,在KCN存在时,可生成的H20及ATP的数量是:( )a. 1 ATPb. 2 ATP和1H2Oc. 2 ATPd. 无ATP,无H2O1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脂类物质的是:( )a. 甘油三软脂酰酯b. 石蜡c. 硬脂酸d. 磷酸甘油六.问答题(1, 2题各5分,3, 4题各6分,共22分)1. 何谓三羧酸循环?写出此循环的脱羧、脱氢反应过程。
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化试题

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一. 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 蛋白质的构象的改变是由于分子内共价键的断裂所致。
2. 蛋白质分子的亚基就是蛋白质的结构域。
3. 酶最适温度和最适pH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4. 辅酶和辅基都是酶活性不可少的部分,它们与酶促反应的性质有关,与专一性无关。
5. DNA碱基摩尔比规律仅适合于双链而不适于单链。
6. 柠檬酸循环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7. 在绝大多数的细胞中核酸不能作为能量物质。
8. AMP是1,6-二磷酸果糖激酶变构调节的负效应物。
9. 磷酸戊糖途径的中间产物4-磷酸赤藓糖是合成芳香族氨基酸的起始物之一。
10.不饱和脂肪酸和奇数碳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与β-氧化无关。
11.利用盐浓度的不同可以提高或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
12.蛋白质合成时从mRNA的5'-3'端阅读密码子,肽链的合成从氨基端开始。
13.酪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都是必需氨基酸。
14.在细菌的细胞内有一类识别并水解外源DNA的酶,称为限制性内切酶。
15.所有核酸合成时,新链的延长方向都是从5'-3'。
16.蛇毒磷酸二酯酶和牛脾磷酸二酯酶都是内切酶。
17.每一个相应的氨酰tRNA与A位点相结合,都需要一个延伸因子参加并消耗一个GTP。
18.反馈抑制主要是指反应系统中最终产物对初始步骤的酶活力的抑制作用。
19.脂肪酸降解的最终产物只有乙酰CoA。
20.双链DNA经过一次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中,有些不含亲代核苷酸链。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6分)1. 在含有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酶活性的细胞匀浆中,彻底氧化每摩尔甘油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各产生()和()ATP。
2. 20种氨基酸中()在稳定许多蛋白质结构中起重要作用,因为它可以参与形成链内和链间的共价键。
3. 别构酶的活性与底物作图呈现()形曲线。
4 . 酶的比活力是指()。
5. tRNA的二级结构呈(),三级结构的形状象()。
考研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考研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考研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DNA复制的主要酶是:A. 逆转录酶B. RNA聚合酶C. DNA聚合酶D. 限制性内切酶2. 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结合的DNA序列是:A. 启动子B. 增强子C. 终止子D. 信号肽序列3. 下列哪个不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A. 存在启动子和增强子B. 存在多种RNA剪接形式C. mRNA具有5'帽子和3'尾巴D. 转录后修饰4.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A. 易于转化B. 含有选择标记C. 具有复制起点D. 所有以上5. 下列哪个是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A. 增强子的使用B. 启动子的识别C. 转录后修饰D. 操纵子模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PCR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2. 描述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方面的主要区别。
3. 解释什么是基因敲除技术,并简述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工作原理,并讨论其在基因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2. 分析基因组学研究对现代生物医学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疾病诊断、治疗策略的制定以及个性化医疗的发展。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C2. A3. A4. D5. D### 二、简答题1. PCR技术,即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DNA片段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DNA聚合酶在特定温度下循环进行DNA的合成,通过反复的变性、退火和延伸步骤,实现目标DNA序列的指数级扩增。
PCR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基因克隆、遗传疾病诊断、法医学鉴定等。
2.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方面的主要区别包括:真核生物的基因含有内含子和外显子,需要经过剪接形成成熟的mRNA;而原核生物的基因通常是连续的,不需要剪接。
分子生物考研试题及答案

分子生物考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由哪位科学家首次提出的?A. 沃森和克里克B. 达尔文C. 孟德尔D. 牛顿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基因表达的基本步骤?A. 转录B. 翻译C. 复制D. 后修饰答案:C3.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主要发生在哪个阶段?A. 转录前B. 转录后C. 翻译前D. 翻译后答案:A4. 以下哪种技术不是用于DNA测序的?A. Sanger测序B. 质谱分析C. 聚合酶链反应(PCR)D. 次代测序答案:C5. 以下哪个是原核生物?A. 酵母菌B. 乳酸菌C. 大肠杆菌D. 人类答案:C6. 以下哪个不是蛋白质合成的必需氨基酸?A. 赖氨酸B. 色氨酸C. 谷氨酸D. 精氨酸答案:C7. 以下哪种酶在DNA复制中不起作用?A. DNA聚合酶B. DNA连接酶C. DNA解旋酶D. RNA引物酶答案:B8. 以下哪个是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特点?A. 基因连续B. 基因间有非编码区C. 基因包含内含子和外显子D. 基因只编码一种蛋白质答案:C9. 以下哪个是细胞周期中的间期?A. G0期B. G1期C. S期D. G2期答案:B10. 以下哪个是RNA干扰现象的分子机制?A. RNA降解B. RNA编辑C. RNA剪接D. RNA沉默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PCR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答案: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快速复制特定DNA序列。
其原理是利用DNA聚合酶在热循环条件下反复进行DNA的合成。
PCR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广泛,包括基因克隆、DNA指纹分析、病原体检测等。
2. 描述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基本步骤。
答案:转录是DNA信息转变成mRNA的过程,包括启动、延伸和终止三个步骤。
翻译是mRNA信息转变成蛋白质的过程,包括氨基酸的激活、肽链的合成和蛋白质的折叠。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研究生考试题库

华中农业大学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一.名词解释1.增色效应2.糖异生效应3.酶的基因专一性4.氧化磷酸化5.ω-氧化6.遗传信息7.限制性内切酶8.同义密码子二.符号解释1.SSB2.FDNB3.CaM4.PAL5.cDNA三.填空题1.将下列反应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①坂口反应;②福林酚反应;③双缩脲反应;④茚三酮反应.T发生_____,多肽发生_____,氨基酸发生_____,精氨酸发生_____.2.维系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3.核苷中碱基和核糖相连接的方式为__________,该键称为_________.4.酶加速化学反应速度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5.碘乙酸对________产生________抑制.6.NAD¯除了作为脱氢酶的辅酶参与氢的传递之外,还可作为______________.7.PPP途径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阶段,其脱氢酶的辅酶是_____.8.合成RNA时,RNA聚合酶沿DNA链的________方向移动,新的RNA 链沿_________方向延伸.9.氨酰-rRNA分子中的__________与mRNA________配对.10.DNA合成中有三个终止密码子,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11.能荷高,能_______生物体ATP的生成,却_______ATP的利用.12._________,_________在糖,脂和蛋白质代谢的互变过程中是关键物质.13.参与能量和磷酸转移的物质是_______,参与单糖的互变和多糖合成的NTP是______,为蛋白质合成形成肽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参与卵磷脂合成的NTP是______.四.写出下列酶催化的反应式1.异柠檬酸裂解酶2.胆碱激酶3.氨酰-rRNA合成酶4.磷酸己糖异构酶五.选择题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A.蛋白质的分子组成B.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C.蛋白质分子的形成D.蛋白质分子的构型2.当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可使蛋白质分子的( )A.稳定性增加B.表面静电荷增加C.溶解度最小D.表面静电荷不变3.稀有核苷酸主要存在于( )A.细胞核DNA B.rRNA C.tRNAD.mRNA4.Warson-Crick的DNA结构为( )A.单链B.DNA双链呈反向排列C.A与G配对D.碱基之间以共价键结合5.G-C含量愈高Tm值越高的原因是( )A.G-C之间形成了离子键B.G-C之间形成了氢键C.G-C之间形成了一个共阶键D.G-C之间形成了三个氢键6.酶促反应中决定酶专一性的部分是( )A.酶蛋白 B.辅酶 C.金属离子 D.底物7.能够与DIFP结合的氨基酸残基是( )A.Cys B.Phe C.SerD.Lys8.变构酶是一种( )A.单体酶 B.米氏酶 C.多酶复合体 D.寡聚酶9.淀粉酶,蛋白酶是在E.C分类中属于( )A.氧化还原酶类B.合成酶类C.水解酶类D.裂解酶类10.在糖的无氧酵解过程中形成的第一个高能磷化合物是( )A.1.6-二磷酸果糖B.1.3-二磷酸甘油酸C.磷酸二羟丙酮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1.乙醛酸循环生成的产物是( )A.苹果酸 B.乙醛酸 C.琥珀酸D.乙酰CoA12.三羧酸循环伴有底物磷化的是( )A.柠檬酸—α—酮戊二酸B.α—酮戊二酸一琥珀酸C.琥珀酸一延胡索酸D.苹果酸一草酰乙酸13.磷脂酰乙醇胺进行甲基化生成磷脂酰胆减的甲基供体是( )A.甲硫氨酸B.甲基四氢叶酸C.胸腺嘧啶D.S-腺苦蛋氨酸14.1mol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脱下的氢通过呼吸链传递,在KCN 存在时,可生成H2O及ATP的数量是( )TP B.2ATP和1H2OC.2ATPD.无ATP,无H2O15.下列物质中不属脂类物质的是( )A.甘油三软脂酰酯B.石腊C.硬脂酸D.磷酸甘油六.问答题1.何谓三羧酸循环?写出此循环的脱羧.脱氢反应方程.2.何谓脂肪酸β-氧化?写出此氧化过程的的脱氢反应式.3.何谓半保留复制?简述此复制所需的条件.4.简述蛋白质合成过程所需的重要组分及其这些组分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一.判断题1.蛋白质构象的改变是于分子内共价键的断裂所致.( )2.蛋白质分子的亚基就是蛋白质的结构域.( )3.酶最适温度和最适pH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4.辅酶和辅基都是酶活性不可少的部分,它们与酶促反应的性质有关,与专一性无关.( )5.DNA碱基摩尔比规律仅适合于双链而不适合于单链.( )6.柠檬酸循环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7.在绝大多数细胞中核酸不能作为能源物质.( )8.AMP是1,6-二磷酸果糖激酶变构调节的负效应物.( )9.磷酸戊糖途径的中间产物4-磷酸赤藓糖是合成芳香族氨基酸的起始物之一.( )10.不饱和脂肪酸和奇数碳脂肪酸与β-氧化无关.( )11.利用盐浓度的不同可以提高或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 )12.蛋白质合成时从mRNA的5’-3’端阅读密码子,肽链的合成从氨基端开始.( )13.酪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都是必需氨基酸.( )14.在细菌的细胞内的一类识别并水解外源DNA的酶,称为限制性内切酶.( )15.所有核酸合成时,新链的延长方向都是从5’-3’.( )16.蛇毒磷酸二酯酶和牛脾磷酸二酯酶都是内切酶.( )17.每一个相应的氨酰tRNA与A位点结合,都需要一个延伸因子参加并消耗一个GTP.( )18.反馈抑制主要是指反应系统中最终产物对初始步骤的酶活力的抑制作用.( )19.脂肪酸降解的最终产物只有乙酰CoA.( )20.双链DNA经过一次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中,有些不含子代核苷酸链.( )二.填空题.1.在含有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酶活性的细胞匀桨中,彻底氧化每摩尔甘油和磷酸烯醇式丙烯酸各产生________和_______ATP.2.20种氨基酸中_______在稳定许多蛋白质结构中起重要作用,因为它可以参与形成链内和链间的共价键.3.别构酶的活性与底物作图呈现_______形曲线.4.酶的比活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tRNA的二级结构呈________三级结构的形状象_______.6.化学反应过程中,自由人的变化与平衡常数有密切关系,ΔG°=_______.7.由DNA分子中的_______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称为阻遏蛋白.8.核糖体的_______亚基含有与mPNA结合的位点.9.根据摆动假说,一个带有IGC反密码子的tRN可识别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10.生物体内有些辅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是核苷酸是衍生物.11.Ala.Asp.Glu都是生糖氨基酸,它们脱去氨基分别生成_______,_______和_______12.新合成的mRNA前提分子的5’端和3’端存在的化学基因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13.嘌呤核苷酸合成的产物是________,核苷酸,然后在转变为_______鸟嘌呤核苷酸.A的复制和PNA合成都需要______酶,在DNA复制中该酶的作用是_______.三.选择题.1.分离出某病毒核酸的碱基组成:A=27%, G=30%,C=22%, T=21%,该病毒为:A.单链DNAB.单链PNAC.双链DNAD.双链PNA2.下列维生素作为甲基和甲酰基载体的是:A.硫胺素 B.核黄素C.CoAD.叶酸3.能与焦磷酸硫胺素一起在丙酮胺转化为乙酰CoA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NADPB.维生素C .硫辛酸 D.生物素4.三羧酸循环中伴随有底物磷酸化是:A.苹果酸-草酰乙酸B.柠檬酸一2一酮戊二酸C.α一酮戊二酸一琥珀酸D.琥珀酸一延胡索酸5.在三羧酸循环中调节速率的变构酸是:A.苹果酸脱氢酶B.异柠檬酸脱氢酶C.丙酮酸脱氢酶D.乌头胺酶6.脂肪酸酸合成过程的H供体是:A.FADH2 B.FH2 C.NACH·H¯D.NACFH·H¯7.化学渗透假说认为:电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引起线粒体内膜:A.可以自由穿过H+和CH¯B.构象发生了变化C.两测形成了跨膜H+浓度差和电位差D.产生了高能中间化合物8.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A.脂酰氨转移酶 B.柠檬酸合成酶 C.水合酶D.乙酰CcA羟化酶9.在氧化脱羟反应中,需要的辅酶是:A.焦磷酸硫胺素 B.羟化生物素C.叶酸D.抗坏血酸10.下列氨基酸中密码子最少的是:A.Lou B..Trp C.Arh D.Thr四.完成下列酶促反应式:1.胆碱激酶2.脂酰CoA合成酶3.己糖激酶4.柠檬酸合成酶五.问答题1.哪些化合物可以认为是联系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重要环节?简单用反应式表示它们通过这些关键环节的联系.2.做出底物浓度,温度,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曲线,并解释得此曲线的原因.3.简述DNA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并说明这种特定的结构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作用.4.解释下列名词:变构效应中心法则能荷同工酶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一.名词解释1.氨基酸残基:2.超二级结构:3.福林-酚反应4.DNA的回文结构:5.碱基堆集力:6.比活性7.高能键:8.半保留复制:9.反义RNA二.填空题.1.在蛋白质氨基酸中含有硫元素的氨基酸的______和______2.乙糖激酶在酶的EC分类中属_______酶类.3.在沸水中的核酸样品冷却后,在2600mm处的光吸收值会______.4.细胞色素是一类含有__________基团的蛋白质,在呼吸链中它们靠________来传递电子.5.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的主要催化反应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6.牛胰岛素由______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有_______条多肽链,含有______对链内二硫键.7.生物体内常见的双糖化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8.细胞内能够作为第二信使的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选择题.1.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在2800mm处光吸收值最大的是:A.色氨酸B.酪氨酸C.苯丙氨酸D赖氨酸2.______与茚三酮试剂生成黄色化合物: A.Pro B.Trp C.AryD.His3.酶的反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于酶后会使酶促反应的:A.Vmax减小B.Km减小C.Vmax,Km均减小D.Vmax,Km均增大.4.下列化合物完全氧化时,P/O比最高的是:A.а酮戊二酸B.苹果酸C.琥珀酸D.异柠檬酸5.氰化物中毒是由于它抑制了电子传递链上的:A.Cyta B.CytbC.CytcD.Cytaa36.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由五个亚基组成,其中与转录起始有关的亚基是:A.аB.βC.ρD.б7.下列氨基酸中拥有密码子最多的是:A.Ser B.Leu C.AryD.Trp8.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的碳链的直接供体中:A.乙酰CoAB.草酰乙酸C.苹果酸D.丙二酸单酰CoA9.缬氨霉素是氧化磷酸化的一种:A.激活剂 B.抑制剂 C.解偶联剂 D.调节剂10.关于色氨酸操纵子-下列正确的描述是:A.Trp与操纵区结合,使结构基因关闭.B.Trp阻遏蛋白结合,能与操纵区结合,使结构基因关闭.C.Trp与阻遏蛋白结合,不能与操纵子区结合,使结构基因开放.D.Trp与操纵区结合,使结构基因开放.四.判断题.1.一个蛋白质样品经过SDS-PAG电泳检查只是显是一条带,因此该蛋白质是纯净的.( )2.米氏常数是与反应系数的酶浓度无关的一个常数.( )3.从DNA分子的序列可以毫无疑问地推定出DNA序列.( )4.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是由Kornborg发现的负责大肠杆菌DNA复制的主要酶类,所以为称为Kornborg酶.5.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区别在于α-淀粉酶水解α-1.个糖苷键而β-淀粉酶水解β-1.个糖苷键.( )6.维生素D的功能是促进钙磷在胃肠道的吸收.( )7.植物油在常温下为液态是因为它们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 ) 8所有的tRNA都具有倒L型的二级结构.( )9.疯牛病的致病因子,很可能是一种RNA.( )10.Barbara.Mc,Clintock由于发现了反转录病毒致瘤基因的起源而获得1983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五.问答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式.ATP GASP 柠檬酸亚油酸2.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Glu PALG-SH ACPcAMP CaMdGTP FADH23.对于某一个酶有两个底物a和b,如何判断哪一个是该酶的最适底物,说明判断的原理和实验设计.4.说明PCR反应的原理.5.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试题(A)一、选择题(选择1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5分。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考研试题库附答案 基因工程基础

第18章基因工程基础一、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用工具酶、克隆载体与表达系统;基因克隆的一般原理与过程,目的基因的分离,目的基因的克隆;克隆基因的表达;因表达的控制元件,外源基因在原核系统中的表达;外源基因在真核系统中的表达。
二、本章知识要点(一)基因工程概念基因工程是对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分子工程,包括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
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是DNA重组。
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指通过对蛋白质已知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利用基因定位诱变等技术改造蛋白质,以达到改进其某些性能的目的。
基因工程开辟了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
借助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达到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新的研究领域不断被开拓。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生物学历史上最巨大的科学工程;后基因组的时代已经到来。
基因工程带动了生物技术产业的兴起。
制药、化工、食品、农业和医疗保健业无不得益于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帮助人类认识和改造生命世界,也帮助人类认识自己。
设计和创建新的基因、新的蛋白质和生物新的性状的时代。
(二)分子克隆的基本原理克隆(clone)意为无性繁殖系。
DNA克隆即将DNA的限制酶切片段插入克隆载体,导入宿主细胞,经无性繁殖,以获得相同的DNA扩增分子。
故DNA克隆为分子克隆。
1、DNA限制酶与连接酶DNA分子克隆,即将DNA的限制片段插入克隆载体,导入宿主细胞,经无性繁殖,获得相同的DNA 扩增分子。
切割DNA分子需要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生物来源不同但识别序列与切割序列相同的限制酶,称为同裂酶(isoschizomers);切割产生单链末端相同的限制酶,称为同尾酶(isocaudamers)。
相容(compatible ende)的限制片段可用DNA连接酶(DNA ligase)相连接。
平末端连接效率较低,利用接头(linker)、衔接物(adaptor)或在平末端加上互补均聚物可以帮助平末端连接。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入学试卷细胞生物学

华 中 农 业 大 学 二 0 一三 年 硕 士 研 究 生 入 学 考 试 试 题 纸 第 1 页 共2 页 胞 科 目代码及名称 :616细生物学
则无效。 得写在试题纸上, 否 注意: 所 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本上, 不 一、名词解释 ( 每 2 分, 共 3 0 分 ) 题 细胞膜相变 支原体 电压 门控通道 细胞粘着 因子 分子开关 cr。 微粒体 (雨 somes) 肛连接的糖基化 COP 膜小泡 H被 质体 10. 端粒酶 1 1非组蛋 白 . 12. 星体微管 13. 隐蔽 mRNA 1 4 成纤维细胞 . 15.细 胞坏死性死亡
二、简答题 ( 每 1 0 分 共 6 0 分 ) , 题 1 . 与 物细胞相 比, 植 细胞有哪些特殊的结构 ? 请简要说明其功 物 动 邕 筒。 2 . 动 细胞 内外的钠离子浓度不同。 说明细胞是如何形成细胞膜 内 物 外钠离子浓度 差 的? 细胞又如何利用该浓度 差进行物质的跨膜运 输? +有 +库 3 . 细 内有哪些 C a 2? 说明钙库储存 C a 2何生理意义 ? 胞 4.受 述其基本过程 。 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有何特点? 简 5.举 酶 例说明 C D K 激 在 细胞周期中是如何执行调节功能, 保证细 胞周期正常进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Ⅰ)考试科目名称:分子生物学考试时间:姓名:学号:班级:备注:所有答案均要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一律无效。
一、解释名词(30分):1.hnRNA:称为前体mRNA,它是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产物,由于真核生物的DNA是间隔基因,所以由他转录出的前体mRNA也就具有内含子和外显子,须将内含子切除并进行其它的转录处理才能形成成熟的mRNA。
2. Alu家族 (Alu Family):。
哺乳动物包括人基因组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中度重复顺序家族,在单倍体人基因组中重复达30万~50万次,约占人基因组的3~6%,Alu家族每个成员的长度约300bp,每个单位长度中有一个限制性内切酶Alu的切点(AG↓CT),Alu 可将其切成长130和170bp的两段,因而定名为Alu序列。
3. 转录因子:作用于基因表达调控的蛋白质,尤其是调控转录的激活或抑制。
4. S.D.序列:原核生物mRNA上起始密码子AUG上游方向4~13个核苷酸之前有一段富含嘌呤的序列,其一致序列为5′-AGGAGGU-3′,称为SD序列。
5.复制型转座:作为自身移动的一个部分,转座子被复制,一个拷贝仍然保留在原来的位置上,而另一个则插入到一个新的部位,这样转座过程伴随着转座子拷贝数的增加。
6. 核酶:核酶(ribozyme)具有类似酶的催化活性的核酸,是一类具有自我剪切功能的RNA分子。
7.信号肽(Signal Peptide):位于新合成肽链的N端,一般16~30个氨基酸残基,含有6-15个连续排列的带正电荷的非极性氨基酸,由于信号肽又是引导肽链进入内质网腔的一段序列,又称开始转移序列(start transfer sequence)。
8.诱导(Induce):细菌或者酵母只有当底物存在时才会合成某种酶的能力,当用在基因表达中时指的是给诱导物与调控蛋白结合造成的转录转换。
9.操纵元(Operon):在原核生物中功能上相关的基因连成串,由一个共同的控制区进行转录的控制,包括结构基因和控制区以及调节基因的整个核苷酸序列。
10.增强子 (Enhancer):指增加同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的DNA序列。
增强子是通过启动子来增加转录的。
有效的增强子可以位于基因的5’端,也可位于基因的3’端,有的还可位于基因的内含子中。
二、简答题(40分)1.简要回顾人类对基因的研究与认识过程并根据你的见解给基因下一个定义。
孟德尔的颗粒因子决定理论:一个引子决定一个性状。
约翰森首先提出“基因”一词。
摩尔根的基因论:一个基因控制一个形状,明确了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
Beadle 和Tatum :一个基因一个酶学说。
Avery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遗传物质的本质是DNA 。
Benzer:一个顺反子,一个多肽链。
基因2. 根据 DNA 复性动力学研究,DNA 序列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并加以举例说明。
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 或RNA 序列(即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或RNA 片段),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①不重复序列/单一序列:在基因组中有一个或几个拷贝。
真核生物的大多数基因在单倍体②中度单拷贝的。
如:蛋清蛋白、血红蛋白等。
功能:主要是编码蛋白质。
③中度重复序列:在基因组中的拷贝数为101~104。
如:rRNA 、tRNA 。
一般是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在调控基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
④高度重复序列:拷贝数达到几百个到几百万个。
⑤卫星DNA :A ·T 含量很高的简单高度重复序列。
3. 何谓RNA 剪接,何谓RNA 编辑?RNA 剪接:从DNA 模板链转录出的最初转录产物中除去内含子,并将外显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RNA 分子的过程。
RNA 编辑(RNA editing)4. 什么是正调控与负调控,试举例说明。
:RNA 编辑是指在mRNA 水平上改变遗传信息的过程。
RNA 编辑是通过比较成熟的mRNA 与相应基因的编码信息时发现的,成熟的mRNA 序列中有几种意想不到的变化,包括U →C ,C →U ;U 的插入或缺失、多个G 或C 的插入等。
正调控系统和负调控系统是按照没有蛋白质存在的情况下操纵元对新加入的调节蛋白的响应情况来定义的。
在没有调节蛋白质存在时基因是表达的,加入这种调节蛋白后基因表达活性便关闭。
这样的控制系统就叫做负调控系统。
如大肠杆菌色氨酸操纵子的调控。
相反,如果在没有调节蛋白存在时基因是关闭的,加入这种调节蛋白后基因活性就被开启,这样的控制系统叫做正调控系统。
如cAMP-CAP 对于乳糖操纵元的正调控。
5. 什么是DNA 甲基化? 简要说明甲基化的检测方法及其生物学效应。
胞嘧啶和甲基在甲基化酶的作用下形成5’-甲基胞嘧啶的过程叫做DNA 的甲基化。
DNA 甲基化抑制或降低转录水平,在基因转录起始点附近,有高度密集的CpG 重复序列,被称为CpG 岛,或HTF 岛。
推测该序列与基因转录活性有关。
检测方法:①酶切鉴定:Hpa Ⅱ只能切割未甲基化的-CCGG-,Hpa Ⅱ如果第二个C 被甲基化了就不能切割。
Msp Ⅰ能够识别和切割甲基化或未甲基化-CCGG-。
比较这两种酶切割DNA 产生的DNA 片段的差异,可知DNA 片段甲基化的程度与有无。
②限制性内切酶+Southern bloting③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 )④亚硫酸盐变性后测序⑤甲基化敏感性单核苷酸引物扩增(Ms-SnuPE )⑥甲基化荧光检测⑦亚硫酸氢钠变性后限制酶分析(COBRA)⑧差异甲基化杂交(DMN)⑨酶的区域性甲基化分析(ERMA)6.简述空转反应的形成及其结果。
当无负载的tRNA进入核糖体A位以后,无法形成新的肽键,而ATP却在不断的消耗,这就是所谓的空转反应。
细胞内出现空转反应时,就会发出一种报警信号,这就是鸟苷5’二磷酸3’二磷酸(pppGpp)。
ppGpp和pppGpp能通过某种方式控制细胞的许多生理过程,以使细胞能够适应有限的营养条件,特别是氨基酸的供应。
这些非同寻常的代谢产物能够影响某些蛋白质和酶的活性或性质,从而设法解决细胞所碰到的问题。
7.简述突变热点的定义及其可能的机制。
从理论上讲,DNA分子上每一个碱基都能发生突变,但实际上突变位点并非完全随机分布,而是某些位点的突变频率大大高于平均数,这些位点就称为突变热点。
形成突变热点的最主要的原因是5-甲基胞嘧啶的存在。
5-甲基胞嘧啶和C一样,在突变剂的作用之下,会产生脱氨基氧化。
5-甲基胞嘧啶脱氨基化以后生成T,而T是DNA的正常组分,形成G-T 的不配对状态。
形成突变热点还有其他原因。
在短的连续重复序列处容易发生插入或缺失突变。
突变热点还与突变剂有关。
使用不同的突变剂时出现的突变热点处不同。
8.简述同源重组的机理。
同源重组发生在DNA同源序列之间,大肠杆菌的同源重组需RecA蛋白,以Holliday为例说明同源重组的机理:①切断:同源联会的两个DNA分子中任意一个出现单链切口,切口由某些DNA内切酶产生。
②链置换:切口处形成的5’端局部解链,由细胞内类似于大肠菌聚合酶Ⅰ的酶系统利用切口处的3’OH合成新链,而把原有的链逐步置换出来,使之成为游离的以5’P为末端的单链区段,单链反应可以一直进行下去,由此产生的单链区段越来越长。
③单链侵入:由置换产生的单链区段侵入到参与联会的另一条DNA分子因局部解链而产生的单链中。
④loop切除:侵入的单链DNA与参与联会的另一条DNA分子中的互补链形成碱基配对,同时把侵入单链的同源链置换出来,由此产生D-loop。
⑤链同化:loop切除中产生的3’OH断头和侵入单链的5’P由DNA连接酶共价连接。
⑥异构化:链同化进行过程中,DNA经过一定的扭曲形成异构体。
⑦分支迁移:两条DNA分子之间形成的交叉可以沿DNA移动,这一过程叫分支迁移。
三、应用题(30分,前5题中任选2题)1.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某基因存在一个内含子?内含子的鉴定是通过所谓的“berk-sharp“制图法又称S1核酸制图法来实现的,其原理是:利用s1核酸酶的单链特异性,核酸酶Ⅶ的单链外切特异性,以及稀碱溶液能分解RNA的特性,来对杂交分子做不同的处理以得到外显子的长度。
内含子的长度以及基因的总长度。
具体操作:首先将DNA进行转录,制备mRNA,然后将DAN与mRNA分子进行杂交,对杂交分子做不同的处理。
一份杂交分子用S1酶处理,核酶能降解所有的单链区,留下一个有缺口的DNA与mRNA杂交双链分子,如果直接走电泳,可以得到一个带,相当于外显子连接起来的长度;如果经碱溶液处理在走电泳,则得到多条带,为外显子带。
另外一份杂交分子用外切核酸酶Ⅶ处理,去除两端没杂交的DNA,在用碱溶液处理,去除RNA,走电泳得到一条带为外显子及其之间的内含子的总长度。
从而鉴定内含子。
2.假设从一种生物抽提了核酸,你将用什么简便的方法,区别它是DNA或RNA?①溶解性:都溶于水而不溶于乙醇,因此,常用乙醇来沉淀溶液中的DNA和RNA。
DNA溶于苯酚而RNA不溶,故可用苯酚来沉淀RNA。
②利用Southern blotting及Northern blotting杂交法区分DNA和RNA。
DNA分子可以与硝酸纤维素滤膜结合,通过特异性探针检测DNA片段的存在。
而RNA分子不能与硝酸纤维素滤膜结合,而是将RNA转移到叠氮化的或其他化学修饰的活性滤纸上,通过共价交联作用而使他们结合在一起。
所以通过不同的杂交方法可以鉴别DNA和RNA。
③沉降速度:对于拓扑异构体(核苷酸数目相同的核酸),其沉降速度从达到小依次为:RNA;超螺旋DNA > 解链环状DNA;松弛环状DNA;线形DNA也就是在离心管中最上层是线形DNA,最下面是RNA。
④利用RNase与DNase水解鉴定DNA和RNA。
RNase能水解RNA片段,而不水解DNA片段;而DNase只能水解DNA而不能水解RNA,这样通过水解的程度与与否可鉴别DNA和RNA。
⑤显色反应:鉴别DNA和RNA,加入浓盐酸,RNA→绿色化合物,DNA →蓝紫色化合物苔黑酚3.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DNA复制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首先让大肠杆菌在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12代,使所有的DNA都被标记上15N,15NDNA的密度比普通14NDNA的密度大,在氯化铯(CCl)密度梯度离心时,这两种DNAS形式位于不同的区带,如果将所有15N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到普通培养基中(含有14N的培养基)经过一代之后,所有DNA的密度都介于15NDNA和14NDNA之间,即所有15N-14N杂合分子,两代后14N和15N-14N杂交分子等量出现,若再继续培养,可以看到14NDNA增多,而当把15N-14N 杂合分子加热变性时,它们分开成15N链和14N链,这就充分证明了,在DNA复制时原来的DNA 分子可被分成两个亚单位,分别构成子代分子的一半,这些亚单位经过许多代复制,仍然保持着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