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结构相似度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分析

基于产业结构相似度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分析
基于产业结构相似度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分析

基于产业结构相似度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分析

摘要:本文从产业结构角度,利用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对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与该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北京、上海两市进行比较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对杭州未来发展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提出建议。

关键词: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结构相似度;全国文化创意中心一、引言

在2010年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杭州市的城市功能定位之一是要发展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中心”。从2007年开始,杭州市专门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引导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凭借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其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一直以高于GDP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持续提升,不断拉升杭州市经济发展。但整体来看,杭州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离“全国文化创意中心”还有不小的差距。

陈要立(2011)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肯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对产业结构从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文化创意产业能不断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关键在于其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只有大力改造传统产业,不断融合高科技和高技术,才能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如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文化创意产业亦是如此。因此,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研究必不可少。谭福河、孔令秋、杨立斌(2003)、许明(2011)等研究发现,长三角洲地区各个地方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产业同构现象[2][3]。近几年来,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那么文化创意产业结构是否也存在类似的同构现象。一般认为,产业同构是指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各个地方间出现明显并不断增强的结构相似的趋势。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是测算产业结构同构程度的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也是确定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或高度化程度的一种指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in,yin表示某一产业n在地方i,j的总产值的比重,rij表示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取值为0到1,0表示两个地方的该产业结构完全不同,1表示两个地方的产业结构完全相同,其值越大表示产业结构相似度越高[4]。

北京市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也位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是毫无争议的全国文化创意中心。上海市依赖自身的经济地理优势,历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稳居各大城市前列。可以说北京、上海是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典型成功例子。近几年杭州也一直致力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那么,它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北京、上海有何异同?本文从产业结构角度,利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将其与北京、上海两市进行比较。通过这些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一方面可以看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否存在与北京、上海具有产业结构同构发展的现象与趋势;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高度化指标,可以看出杭州与“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目标还有多少差距。

二、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现状

近几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稳步快速发展,并根据自身资源优势,把文化创意产业分为信息服务、动漫游戏、设计服务、现代传媒、艺术品、教育培训、文化休闲旅游、文化会展等八大重点行业。

据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843.30亿元,增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 基于创意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Hawkins,2001)和产业聚集区的叠加效应(Porter, 1990),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通过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这些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文化创意企业间的资源共享,能够形成产业规模效益、技术溢出效应等,推动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特点 通过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整体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也逐步提升。 表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功能和影响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文化创意网的资料整理。 1. 集聚区空间分布逐渐合理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继2006年12月,北京市确认了第一批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会议于2008年3月28日认定了第二批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至此,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累计达到21个。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分布地域、核心功能和影响行业具体参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6年确认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城八区及通州、大兴、怀柔等三个郊区,存在数量有限,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2008年北京市确认的第二批分布区域基本上覆

盖了北京市的城八区及所有远郊区县。在崇文、宣武、顺义、丰台、房山等区分别设立了传统文化产业集聚区、琉璃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会展创意产业将集聚区、服装服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等。 2. 集聚区产业功能配置逐步优化 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2006年所确认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区仅覆盖了九个大类中的七个大类。而且,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原有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也不能完整地反映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在2006年确认的10个文化产业集聚区中,没有专门的广告、会展产业集聚区、没有专门的旅游、休闲娱乐产业集聚区。 2008年确认的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解决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中的产业功能配臵不尽科学的问题。至此,北京确认的21个文化产业集聚区比较全面地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所有门类,而且更加重视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科学引导。主要表现在:一是北京新确认的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加大了对工业设计、软件等行业的资源配臵力度,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和软件服务行业,通过产业的软实力,带动整个工业的发展,提高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新确认的清华科技园与中关村科技园、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共同构成北京工业设计、软件服务的产业集聚区。二是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对北京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通过北京欢乐谷生态文化园、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和前门传统文化产业集聚

杭州市外来人口状况及其对经济影响的分析

杭州市外来人口状况及其对经济影响的分析 杭州统计信息网 2012-3-5 10:53:18 近年来,随着我市“学在杭州、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创业在杭州”战略的实施,再加上发达的民营经济,和谐的生活环境、吸引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来杭创业、务工,从而使我市外来务工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目前已成为经济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本文结合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对我市当前的外来人口状况及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供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我市外来人口的状况及特征 本文所指的外来人口是指在普查标准时点,居住在杭州市地域内的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户口在杭州市以外)的乡镇(街道)半年及以上的人口,是我市常住人口的一部分。 (一)外来人口的基本状况 1.总量占全市人口1/4强。我市“六普”870.04万常住人口中有235.44万人是来自杭州市外的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27.1%,也就是说每4个常住人口就有1人来自市外的外来人口。其中来自省外人口为174.27万人,占全部外来人口的74.0%。 2.区域分布差异较大。全市13个区、县(市)及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湖风景名胜区外来人口数超过30万人有萧山区34.15万人、江干区32.63万人、余杭区31.79万人;超过20万人有西湖区23.40万人、拱墅区21.52万人;超过10万人有开发区19.23万人、下城区16.28万人、滨江区15.15万人、富阳市12.43万人、临安市10.47万人。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开发区61.9%、滨江区47.5%、江干区47.4%。而经济发展相对较缓的淳安县、建德市两县、(市)则外来人口相对较少,仅有1.04万人和2.7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3.1%和6.3%。3.来源地域较为集中。受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流动传统习俗的影响,我市外来人口的来源地相对较为集中。省外的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安徽省43.95万人、江西省22.77万人、河南省22.49万人,上述三省占全部省外外来人口的51.2%。

杭州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杭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以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区为例 一、现状 杭州十大文化创意园区一览: 之江文化创意园区: 1、基本简介: 之江文化创意园北至老320国道,南与周浦石矿接壤,西至石龙山,东至凤凰山。位于创意路1号,距转塘镇中心3 Km,距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约2Km,距离西湖风景区约5 Km 。是杭州市重点打造的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之一,由西湖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共同建设。 园区整体规划为“两点一线”的创意产业带,由凤凰?创意国际园区、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紧邻区及两者之间商业用地三部分组成,整体项目预计于5-8年内建设完成。启动项目凤凰?创意国际由原双流水泥厂改建而成,规划建筑面积15-20万方,目前,一期已改建完成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并实现对外招商。 2、产业导向: 园区主要以发展现代艺术设计、现代传媒等产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梯队:(主要经营) 艺术品类。主要指绘画、书法、雕塑、篆刻、工艺美术等视觉(造型)艺术业。 现代设计类。该类产业偏重于现代设计方向,主要由现代工业设计、民用设计、艺术品设计、服装设计、商标设计等产业方向组成。 新媒体类:主要指依托现代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数字技术的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第二梯队: 文化会展类:主要是指文化类会展或富有文化创意特色的会展业。 教育培训类:主要是指除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以外的中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成人继续教育、社区学校及其他教育产业。 第三梯队:(同时欢迎其它产业入驻) 信息服务类:主要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和广播电视传输服务业。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和数字电视。 创意旅游类:主要是指以人文资源为内涵的创意旅游业。 3、发展优势: ⑴区位交通条件便利。园区地处的转塘街道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西南侧,东北与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相接,距市中心武林广场仅15公里,绕城公路贯穿东部与镇区连接,南侧320国道及新建的杭千高速公路连接杭州城区与富阳、建德等周边城市,交通便利,是杭州西南部对外的一个重要门户。 ⑵人文资源充沛。紧邻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校区,中国美术学院作为当今国内艺术领域中,学科最完备、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型美术学院,已设立国家级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形成了多层次的创意人才队伍,在艺术创作、服装设计、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传媒动画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等方面具备了领先优势,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比较充足的人力资源。 ⑶生态人居环境优越。周边分布10平方公里的山林绿地,紧邻钱塘江,自然环境要素多样,还拥有高尔夫球场等休闲设施,这种创业生活两相宜的发展环境将对文化创意人才产生极强的吸引力。 ⑷规划优势。2007年,《杭州城市西部地区(上泗区块)保护与发展规划》中,之江地区的开发建设面积达到41平方公里,提出了推进之江工程,打造“品质之江”,把发展创意产业列入“世界级旅游休闲胜地、生态建设示范区、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旅游综合服务区”一地三区的目标。《杭州之江国家度假区(含转塘)“十一五”发展规划》也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要做深做透“美院经济”,以美院象山中心校区及周边地区为核心规划建设创意产业功能区,集聚发展艺术创作、创意设计、动漫影视等产业,全力打造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⑸逐步优化的政策体制环境。之江旅游度假区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管理体制上明确由西湖区委、区政府对度假区实施管理,实行“两区合署”。同时,度假区“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要建设创意产业功能区,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已陆续出台,如园区独有的“税租结合”招商政策,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区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园区开发与管理方面的矛盾突出 由于基础条件、政策环境等原因,现有的杭州十几个创意园区在开发机制上也不尽相同。这种多元化的开发机制虽然在企业集聚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矛盾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目前,上海共有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起步较早,数量较多,规模也比较大。 根据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年检报告,上海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营业收入、税收、入驻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均有大幅度提高,平均租金稳中有降。 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3900亿元,其中园区产出672.8亿,约占总产出的20%;园区主营收入50%来自租金。 园区产业主题特色鲜明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题特色鲜明。 15家文化产业园区中,7家以网络、数字多媒体为主题;3家以“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3家以文化艺术原创和艺术品经营为主题;1家以演艺产业和影视产业为主题。 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中,也有不少特色主题创意产业园。比如以动漫文化为特色的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以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为特色的花园坊,以雕塑艺术为特色的红坊,以建筑设计业为主题的环同济集聚区等。 老厂房是重要载体 上海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约2/3由老厂房改建而成。 老厂房是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原生态创意产业的集聚地。目前,如八号桥、M50、田子坊等由老厂房改建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成为了具有上海地标意义的“人文景观”,在全国范围内也颇有知名度和“样板”意义。 目前,一些沪上知名的创意产业园区正利用集聚效应所形成的辐射功能,逐渐向街区和社区发展转型。典型的如田子坊,它将创意产业与商业、旅游业、文化、居民生活等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也为改善居住环境、探索城市旧区改造新模式创造了条件。 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 近些年来,创意园区的功能从物业管理服务向产业要素服务转变。上海版权交易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市动漫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专业化创意服务平台先后出现。据统计,沪上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共建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伴随着全球创意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我国也面临着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压力。在分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譬如文化产业发展区域失衡、集约化程度低、高科技手段运用不足等。 标签: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伴随着创意经济的崛起,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制造几百亿美元的价值,并不断的高速增长。文化创意产业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高度重视,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重点扶植,我国目前的整体产业结构急需调整,需要着重向第三产业转换升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正符合这种需要,因此,我们需要从政策、制度等方面加大扶持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究其背后原因可能包括以下两点:一、文化创意企业与就业人口的成长率明显大于其它产业;二、文创产业在创新表现上较其它产业更为突出(Foord,2008;Hesmondhalgh and Pratt,2005;Potts and Cunningham,2008)。 1 文化创意产业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产业形态,兼具“文化”、“创意”、“产业”三个特征。随着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实践的不断发展,国内学者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实际情况也做出了相应的定义。大致归纳起来有3类: 第一类观点认为: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的,以高科技的技术手段为支撑的,以网络等新的传播方式为主导的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它以文化和经济全面结合为自身的特征,是一种跨国、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者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它是以创意创新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为根本,贯穿生产、流通、消费等产业发展全过程的新型的产业集群,向大众提供满足其文化、娱乐、精神、心理方面的需求的新兴产业形态(金元浦2010)。 第二类观点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首先它的关键词是文化产业,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为创意对象,进行创意策划,采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设计、策划、计算机服务等高科技手段,通过产品的制造和推广营销,以及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而形成的一条产业链,将文化制品及文化服务转换为商品与服务的价值链,并最终实现价值链的扩散与增值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贯穿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中国产业结构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新型产业类型(张蔷2013)。 第三类观点认为:从文化、创意以及产业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认为,将历史文化元素进行加工、生产出源于文化高于文化的创新成果,在加工的过程中,借助于发达的信息化水平和高科技手段,生成具有一定市场化规模的、高附加值的产品,最终形成一个新兴的、朝阳的产业(张振鹏、王玲2009)。

杭州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杭州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报告目录请查看:《杭州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杭州市将文化创意产业视为第四产业,视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新 载体、新动力,视为21 世纪的新兴朝阳产业而大力推进。在全国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杭州市委定下了打造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目标,发展文化创 意产业是杭州市的蓝海战略。杭州市政府目前大力扶持包括动漫游戏、艺术 品、文化会展等在内的八大重点门类,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文化创意产业 的发展。 2012 年,杭州市文创产业呈现出规模扩大、效益提升、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2012 年,杭州市文创产业增加值达1060.70 亿元,增长15.6%(按可比价),占全市增加值比重的13.59%。全市文创产业限额以上企事业单位资产总 计达4622.07 亿元,增长15.0%;从业人员达53.19 万人,增长5.9%。2012 年,杭州市文创产业限额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收入2027.51 亿元,增长19.3%;实现利润总额(含投资收益)276.38 亿元,增长46.1%。 2013 年,中国国际动漫节和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实现了交易额151.2 亿元,参展企业家2972 家,参观人数173 万人次,分别比2009 年增长了120.7%、341%、68%。在产业化、品牌化和系列化这三化引领下,杭州已逐步形成上半年主打动漫节、下半年主打文博会,两大主要会展与专业会展相互关 联的展会体系,为文创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目前杭州市已形成了一批文化产业品牌。中国国际动漫节成为世界上规 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动漫节。以西泠印社为主要申报单位和传承代表组织 的篆刻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获

杭州市创意产业扶持政策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文创企业创业板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 (杭政办〔2009〕11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若干意见》(市委〔2008〕4号)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企业上市的若干意见》(杭政〔2007〕7号)精神,支持我市文创企业做强做大,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推进我市文创企业在国内创业板上市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目的 引导我市文创企业把握发展机遇,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实现智力与资本的结合。对拟在国内创业板上市的文创企业,实行申报认定和培育,促进企业做强做大,以实现尽快上市目标。 二、培育对象的认定 (一)基本条件。 申报为国内创业板上市培育对象的文创企业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企业主营信息服务、动漫游戏、设计服务、现代传媒、艺术品、教育培训、文化休闲旅游、文化会展等文创类业务; 2.企业具有较好的成长性,最近1年净资产不低于2000万元,最近2年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为依据)累计不低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最近1年净利润不低于500万元、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且最近2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 3.企业在细分行业中位居前列,2年内无不良信用记录; 4.企业注册地和纳税登记地均在杭州市。 (二)认定程序。 1.提出申请。符合基本条件的企业填报《杭州市文创企业创业板上市培育对象申请表》,经所在地区、县(市)金融(上市)办确认后报市金融办。市属各文创企业可直接向市金融办提出申请。国有控股的文创企业在申报前需经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2.审核确认。市金融办接到申请后,会同市文创办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在征求区、县

20192020年度上海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名单

2019-2020年度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名单 注:排名不分先后,前20家为市级示范园区序号园区名称申请单位 1 上海张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上海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 2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 上海东方汇文国际文化服务贸易有限公司 3 上海8号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上海八号桥房屋租赁有限公司 4 德必易园上海德必易园多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5 800秀创意产业集聚区上海八佰秀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6 上海天地软件园上海天地软件创业园有限公司 7 M50艺术产业园上海M50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8 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上海花园坊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9 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上海紫竹数字创意港有限公司 10 中广国际中广国际广告创意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 11 南翔智地上海南翔智地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2 金山国家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上海金山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发展有限公司 13 创异工房上海佳利特实业有限公司 14 中国梦谷—— 上海西虹桥文化创意产业园 上海五天实业有限公司 15 越界·田林坊上海锦与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16 城市概念软件信息服务园上海睿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7 中版创意设计产业基地(IF如果) 上海昇禾水润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18 智慧湾上海智慧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9 海阔东岸文化创意园上海林泉高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 术界创e园上海术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1 中国移动互联网视听产业基地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22 上海证大喜玛拉雅艺术中心上海证大喜玛拉雅有限公司 23 张江创星园上海都市工业设计中心有限公司 24 波特营文化创意园区上海圣博锦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5 上海双创产业园上海双创产业园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26 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商务有限公司

基于产业结构相似度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分析

基于产业结构相似度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分析 摘要:本文从产业结构角度,利用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对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与该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北京、上海两市进行比较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对杭州未来发展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提出建议。 关键词: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结构相似度;全国文化创意中心一、引言 在2010年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杭州市的城市功能定位之一是要发展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中心”。从2007年开始,杭州市专门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引导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凭借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其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一直以高于GDP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持续提升,不断拉升杭州市经济发展。但整体来看,杭州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离“全国文化创意中心”还有不小的差距。 陈要立(2011)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肯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对产业结构从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文化创意产业能不断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关键在于其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只有大力改造传统产业,不断融合高科技和高技术,才能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如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文化创意产业亦是如此。因此,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研究必不可少。谭福河、孔令秋、杨立斌(2003)、许明(2011)等研究发现,长三角洲地区各个地方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产业同构现象[2][3]。近几年来,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那么文化创意产业结构是否也存在类似的同构现象。一般认为,产业同构是指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各个地方间出现明显并不断增强的结构相似的趋势。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是测算产业结构同构程度的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也是确定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或高度化程度的一种指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in,yin表示某一产业n在地方i,j的总产值的比重,rij表示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取值为0到1,0表示两个地方的该产业结构完全不同,1表示两个地方的产业结构完全相同,其值越大表示产业结构相似度越高[4]。 北京市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也位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是毫无争议的全国文化创意中心。上海市依赖自身的经济地理优势,历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稳居各大城市前列。可以说北京、上海是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典型成功例子。近几年杭州也一直致力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那么,它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北京、上海有何异同?本文从产业结构角度,利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将其与北京、上海两市进行比较。通过这些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一方面可以看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否存在与北京、上海具有产业结构同构发展的现象与趋势;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高度化指标,可以看出杭州与“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目标还有多少差距。 二、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现状 近几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稳步快速发展,并根据自身资源优势,把文化创意产业分为信息服务、动漫游戏、设计服务、现代传媒、艺术品、教育培训、文化休闲旅游、文化会展等八大重点行业。 据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843.30亿元,增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十大园区

2012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园区:TOP1:中新天津生态城 TOP2:湖南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 TOP3:吉林省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 TOP4:东方1号创意产业园 TOP5:佛山1506创意城 TOP6:福建省闽台文化产业园 TOP7:山东省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 TOP8:天津凌奥创意产业园 TOP9: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 TOP10:新疆7坊街文化示范园区 2012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具发展潜力园区提名:·新区创新 ·南滨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 ·祁连玉 ·省青羊绿舟 ·嘉祥石雕文化产业园 ·宋城民俗文化一条街 ·老北市文化园 ·大坪文化 ·市星海湖文化产业园

2012年最受关注十大园区: TOP1:798艺术区 上榜理由:798艺术区位于北京市区酒仙桥大山子地区。这里汇集了画廊、设计室、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时尚店铺、餐饮酒吧等众多的文化艺术元素。经常举办重要的国际艺术展览、艺术活动和时尚活动,吸引了众多世界政界要人、影视明星、社会名流到798参观。艺术区平均每天都有多个艺术展开幕,每天都在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向世人展示着798特有的艺术氛围,各大国际品牌如索尼公司、摩托罗拉公司、法国靡西、意大利DIOR、欧米茄、宝马汽车、中国雅虎门户网站等都在这里举行过宣传推广活动,798艺术区品牌已经形成,它已经成为崇尚时尚商家的首选。 在2012年,围绕着798艺术区物业涨租金引发的争议越来越多,仅最近几个月就有世纪翰墨画廊因为798租金大涨离开、和798时态空间因房租的问题没有和798物业达成协议,而被物业锁上大门的消息。面对这样的矛盾,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呢?如果让那些没有资本实力的艺术家最终不得不慢慢离开了这个他们一手营建出来的区域,这样的后果必然是双刃剑,没有了艺术家的艺术区,它的吸引力何在呢? TOP2:田子坊 上榜理由:田子坊位于中国市泰康路210弄,有里弄民居味道,弄堂里除了创意店铺和画廊、摄影展,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咖啡馆。田子坊是由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群改建后形成的时尚地标性创意产业聚集区,也是不少艺术家的创意工作基地,上方的飘带将把五大洲四大洋的艺术家们联结在一起。其展现给人们的更多的是上海亲切、温暖和嘈杂的一面。在2008年,上海田子坊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 今年尔冬强艺术中心搬离田子坊的消息,引发了业界艺的广泛热议与思考。艺术不能仅以租金来论去留,园区管委会应该出面与房东协商,给艺术家们保留一片天地,善待那些曾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创意产业的概念,源于英国布莱尔政府,是一个相当新颖的学术、政策和产业范畴。新经济时代,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文化与技术、与经济的融合,极大的推动了创意产业实践在全球的发展。它强调个人的创造力,通过市场化运作,创造社会财富,拓宽就业领域,成为世界各国和城市政府倡导的推动经济成长的新产业。本文在对比分析了世界各国主要的创意产业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得出创意产业具有本地化发展和集聚发展的空间特征。文章以杭州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为研究对象,归纳得出其发展的三个阶段模式,认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历了从自发发展向分部发展,再至全面发展的过程。随着集聚发展的成熟,集聚所选择的区位空间和参与集聚的行为主体也日趋多元化。作者认为,政府的作用也应从直接参与扶持产业发展向培育产业发展环境过渡。 论文分为八章。第一章阐述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研究框架。第二章整理了国内外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三章是对文化创意产业基本概念和发展的归纳分析,作为其后章节的理论铺垫,得出文化创意产业本地化发展和集聚发展的空间特征是其本身的产业特征所导致的结果。第四章分析了杭州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以及相应的时代背景和条件,以及目前杭州规划发展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情况。第五章认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空间融合、产业互补、政府驱动三大特征,对于促进杭州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功能转型、推进传统制造业向高增值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第六章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必须走集聚式发展之路,以促使创意产业链的形成。第七章探讨促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最后,得出结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还需在园区的基础上依靠集群发展。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is an innovative academic and policy area, which first introduced by Blair government UK. In the modern tim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web technology, the global creative industries progressed rapidly. It emphasized on the personal creativity with the appropriate marketing, created social wealth, widen the employment, and thus leading to an industry welcomed by every country and city.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reative industries of major countries, this paper concluded that creative industry has two spatial marks: localization and concentration. In this paper, creative industry of Hangzhou i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object, three development model stages of this industry will be concluded,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angzhou creative industry, which experienced from spontaneous gathering to

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划分类型

一、艺术型 这种类型的园区也是创作型园区,原创能力强,但艺术产业化程度还较弱。 目前国内最有名的艺术园区有北京大山子艺术园区、青岛达尼画家村等。 二、产业型 一是独立型的。园区内,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比较成熟,有很强的原创能力,产业链相对完整,形成了规模效应。 如深圳大芬村,以绘画艺术为主,也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条,及规模效应,但原创能力不强,而且这是我国此类文化创意产业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是依托型的。依托高校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条。 如上海虹漕南路创意产业园,同济大学周边的现代设计产业园区等等。 三、混合型 这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往往依托科技园区,并结合园区内的优势产业同步发展文化产业,但园区内并未形成文化产业链条。 如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香港数码港等。 四、地方特色型 如北京高碑店传统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园、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区等。 此外,按照影响范围来分又有国际型、国内型和地区型;还可按

园区最初的形成分为自发形成和政府运作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我国还是一新生事物,发展变化快,园区类型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明晰,在这进行的类型划分仅是根据当前的一些情况进行的划分,今后随着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逐渐成熟,园区类型的划分将会进一步完善。 五、休闲娱乐型 这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满足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 最有代表性的是上海的新天地、北京长安街文化演艺集聚区等。 深圳市壹玖捌零产业集团是深圳的产业新城开发运营商,致力于成为中国产业新城有影响力的企业,坚持“一企业一亮点一产业链,构建产业价值一体化平台”的理念,确立以产业新城为核心产品的业务模式。1980油松漫城产业园,以“创意带动文化经济发展,推动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这几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总体来说我国各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各大城市的GDP中所占的比例和绝对利润值都在逐年增长,新增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和从业人数逐年增多,整个创意文化产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以北京市为例,200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89.5万人,占全市GDP的10.3%,比2005年增长15.9%。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已达90 万。截至2007年9月,北京市2006年12月挂牌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4687家,其中,挂牌后新入驻企业1101家。有需求才有市场,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的文化创意的需求十分巨大,还远没有达到饱和,所以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企业和从业来说还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国内各大城市的重视,纷纷推出各种政策,划拨专项资金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例如。北京为符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要求的文化创意企业办理减免税收,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基础建设,和银行合做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又如。南京市首开江苏知识产权贷款先例,日前南京道及天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从南京银行[17.38 0.75%]获得了200万元贷款,这项贷款在江苏的文化创意产业界和科技界引起了广受关注,因为这笔商业贷款没有担保,也没有土地、产权等抵押物,贷款获得认可的一个主要依据是“无形知识产权”——计算机软件产品的著作权。再如。广州市每年安排1.5亿元资金设立广州市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资金,并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政策扶持游戏动漫产业的发展等等。可以看出很多大城市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纷纷拿出实际措施来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期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地区的文化影响。正是由于政府和金融界的大力支持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大大地推动了全国各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 三、全国各大城市都在根据自己的特点,纷纷提出了适合本地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 例如。上海市提出了“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的理念。在发展路径上,形成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使有形的高科技

西湖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扶持意见(试行).doc

西湖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扶持意见(试行)为深入贯彻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若干意见》(市委〔2008〕4号)的战略部署,按照区委、区政府打造“浙江省文创产业第一区”工作要求,依据“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扶优扶强、有利于稳定优质企业、有利于重点产业集聚、有利于园区建设”原则,每年安排资金8000万元用于扶持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鼓励文创企业做大做强、集聚发展,特制定本扶持意见。 一、扶持新注册企业 “有效”:1、新设立(或新引进)的文化创意企业,按照注册资金金额(含外资折算成人民币)自注册之日起三年内按对区财政贡献一定比例资助该企业文创项目开展。 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下的,注册三年内对区财政贡献的60%用于资助该企业文创项目开展; 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注册三年内对区财政贡献70%用于资助该企业文创项目开展; 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的,注册三年内对区财政贡献80%用于资助该企业文创项目开展; 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注册三年内对区财政贡献90%用于资助该企业文创项目开展; 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注册三年内对区财政贡献100%用

于资助该企业文创项目开展。 资助额度按该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的10%进行资助,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50万。 二、扶持企业加速发展 “有效”:2、年度对区财政贡献首次达到100万元的文化创意企业,按当年对区财政贡献的10%和5%分别给予企业和主要经营者奖励,第二年起连续三年对区财政贡献保持20%以上增长的,再给予主要经营者一次性5万元奖励;年度对区财政贡献首次达到300万元的文化创意企业,分别按当年对区财政贡献的10%、5%给予企业和主要经营者奖励,第二年起连续三年对区财政贡献保持20%以上增长的,再给予主要经营者一次性10万元奖励;年度对区财政贡献首次达到500万元的文化创意企业,按当年对区财政贡献的10%和5%分别给予企业和主要经营者奖励,第二年起连续三年对区财政贡献保持20%以上增长的,再给予主要经营者一次性15万元奖励。 年度对区财政贡献首次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文化创意企业以及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或对西湖区发展具有战略性带动作用的新设立(或新引进)的文化创意企业,按照《转发区财政局关于西湖区特殊贡献企业和较大发展潜力企业财政扶持议事规程的通知》(西政办<2010>84号)办理,不再享受本扶持意见。 3、对获得区突出贡献十佳企业荣誉称号的文化创意企业,给予主要经营者15万元奖励;对获得区十佳高速成长性企业荣

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分析

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 杭州文化特色 1、杭州文化特色的表述 杭州城市文化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国内外,人们提到杭州,往往首先想到西湖,西湖作为杭州的象征,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杭州城市文化的特色。围绕西湖产生的丰富文化内涵影响并渗透到整个杭州城市的文化生活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杭州的城市文化形象地称之为“西湖文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2)开放兼容,形态丰富;(3)雅俗相融,自然和谐;(4)优美秀丽,现代风范。 2、杭州文化特色的论证 (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历史,据考古记载已有10万年以上。自秦建县,杭州已有2200年历史,自隋置州有1400年历史,自元为省会已有700多年历史,其中吴越和南宋定都杭州,历时230多年。杭州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后期的良渚文化开始,已有五千年历史,在当时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春秋时期,杭州的物质文化,尤其在青铜冶炼、造船、航海、纺织等方面都较先进。五代至宋元,为杭州文化的鼎盛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居全国领先地位,号称“东南第一都会”成为当时东南沿海的文化中心之一。至明清,“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杭州文化发展在全国已是首屈一指。到近现代,作为国务院首批确认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之一的杭州,不仅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其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也占有重要一席。 杭州文化,历史的沉淀非常丰厚,古迹繁多,文物丰盛,人文渊薮,人才辈出,素有“人物都会”、“文献之邦”、“文物之地”、“宗教圣地”、“东南诗国”、“书画之邦”等许多美誉。 “人物都会”。杭州历来人才荟萃,特别自宋以来,杭州籍文化名人辈出,如沈括、毕升、喻皓等,更有许多非杭州籍的名人如苏东坡、岳飞、于谦以及章太炎、张苍水、马一浮、李叔同、潘天寿等在杭从政、居住和活动。 “文献之邦”。杭州是我国古代印刷业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南宋和元时为全国最大刻书中心,出版印刷为全国之冠。杭州又是著名藏书家和藏书楼集中之地。至明清时,杭州著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 ) 期)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本文由lovebear 发表于2013-04-07 来源:中国国际动漫网我要评论 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分布在六大区域,由此形成了中国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滇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川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及中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另外,还新增了山东、安徽、福建、天津、河北和河南等地。 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分布在六大区域,由此形成了中国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北京)、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上海、南京、杭州和苏州)、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广州和深圳)、滇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昆明、大理和丽江)、川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西安、成都和重庆)以及中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长沙)。另外,还新增了山东、安徽、福建、天津、河北和河南等地。 1、环渤海创意产业集群 北京作为我国的文化中心,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起步早、发展快,目前已形成以北京为核心辐射周边的环渤海创意产业集群。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以文艺演出、广播影视、古玩艺术交易为主。目前北京首批规划拥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0个,创意类企业2万多家。此外,北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并强调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新引擎推动产业升级。 图1环渤海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分布概览

2、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上海为核心,包括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上海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动新一轮经济发展和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目前,上海市政府已经正式宣布四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名单,集聚区总数达到了75家,建筑面积225多万平方米。上海以成为“国际创意产业中心”为目标,推动着一批创意型行业起飞,建立了一批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创意产业园区,聚集了一批具有创造力的创意人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创意设计方面的集聚效应。苏州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创意产业生产基地,是上海创意产业链的延伸;南京和杭州聚集了一批艺术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广告策划、动漫等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图2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分布概览

杭州主导产业

杭州市主导产业选择----基于区位熵分析 一、主导产业的含义 主导产业定就是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保持高于全社会的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合理和主导产业的正确选择。主导产业既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驱动轮,也是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的核心。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对产业结构的性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选择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主导产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正确地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有利于制定主导产业的发展政策,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从而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二、数据分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和《杭州市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39个大类中的30个进行分析,没有对第一、三产业分析。基于区位熵,通过数据分析来计算来看,在2010年杭州市37个行业的区位商值中,大于1的行业有20个,小于1的有17个。 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其中,区位熵最大的是化学纤维制造业为8.05,最小的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主要由于受资源限制,为了进一步考察和分析北京市的优势行业,我们将区位商值大于1.2的行业列为“显著优势行业”;区位商值大于0.8小于1.2的行业列为“潜在优势行业”;区位商值小于0.8的行业列为“相对劣势产业”。 表1-1xx的较明显优势行业 排名910 11 12

13 14 15 16 17行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橡胶制品业 纺织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家具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金属制品业 饮料制造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塑料制品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