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MP-STD-EM2004-2016附录D职业卫生专篇
国家现行职业卫生标准大全

国家现行职业卫生标准大全我国现行职业卫生标准一览表GBZ 39-2002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诊断标准GBZ 40-2002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诊断标准GBZ 41-2002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 42-2002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 43-2002职业性急性拟除虫菊酯中毒诊断标准GBZ 44-2002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诊断标准GBZ 45-2002职业性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诊断标准GBZ 46-2002职业性急性杀虫脒中毒诊断标准GBZ 47-2002职业性急性钒中毒诊断标准GBZ 48-2002金属烟热诊断标准GBZ 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 50-2002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诊断标准GBZ 51-2009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GBZ 52-2002职业性急性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GBZ 53-2002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诊断标准GBZ 54-2002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诊断标准GBZ 55-2002职业性座疮诊断标准GBZ 56-2002棉尘病诊断标准GBZ 57-2008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GBZ 58-2002职业性急性二氧化硫中毒诊断标准GBZ 59-2002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GBZ 60-2002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诊断标准GBZ 61-2002职业性牙酸蚀病诊断标准GBZ 62-2002职业性皮肤溃疡诊断标准GBZ 63-2002职业性急性钡中毒诊断标准GBZ 64-2002职业性急性铊中毒诊断标准GBZ 65-2002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GBZ 66-2002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诊断标准GBZ 67-2002职业性铍病诊断标准GBZ 68-2008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标准GBZ 69-2002职业性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诊断标准GBZ 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1-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GBZ 72-2002职业性急性隐匿式化学物中毒诊断规则GBZ 73-2009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 74-2009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脏病诊断标准GBZ 75-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 76-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 77-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GBZ 78-2002职血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标准GBZ 79-2002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肾病诊断标准GBZ 80-2002职业性急性一甲胺中毒诊断标准GBZ 81-2002职业性磷中毒诊断标准GBZ 82-2002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诊断标准GBZ 83-2002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GBZ 84-2002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GBZ 85-2002 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诊断标准GBZ 86-2002职业性急性偏二甲基肼中毒诊断标准GBZ 87-2002职业性慢性铊中毒诊断标准GBZ 88-2002职业性森林脑炎诊断标准GBZ 89-2007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 90-2002职业性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GBZ 91-2008职业性急性酚中毒诊断标准GBZ 92-2008职业性高原病诊断标准GBZ 93-2002职业性航空病诊断标准GBZ 94-2002 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GBZ 95-2002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GBZ 96-2002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97-2009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GBZ 98-200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GBZ 99-200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0-2002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标准GBZ 101-2002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GBZ 102-2007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GBZ 103-2007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GBZ 104-2002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5-2002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6-2002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GBZ 107-2002放射性性腺疾病诊断标准GBZ 108-2002急性铀中毒诊断标准GBZ 109-2002放射性膀胱疾病诊断标准GBZ 110-2002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GBZ 111-2002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GBZ 112-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GBZ 113-2006核与放射事故干预及医学处理原则GBZ 114-2006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5-2002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卫生防护标准GBZ 116-2002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GBZ 117-200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8-2002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GBZ 119-2006放射性发光涂料卫生防护标准GBZ 120-2006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1-2002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22-2006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放射防护标准GBZ 123-2006汽车纱罩生产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4-2002地热水应用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5-2009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Z 126-2002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GBZ 127-2002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9-2002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 131-2002医用X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32-2008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 133-2009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GBZ 134-2002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35-2002密封γ放射源容器卫生防护标准GBZ 136-2002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卫生防护标准GBZ 138-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 139-2002稀土生产场所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40-2002空勤人员宇宙辐射控制标准GBZ 141-2002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GBZ 142-2002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 143-2002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T 144-2002用于光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GBZ/T 145-2002个人胶片剂量计GBZ/T 146-2002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名词术语GBZ/T 147-2002χ射线防护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GBZ/T 148-2002用于中子测井的CR39中子剂量计的个人剂量监测方法GBZ/T 149-2002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GBZ/T 150-2002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T 151-2002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算原则GBZ/T 152-2002γ远距治疗室设计防护要求GBZ/T 153-2002放射性碘污染事故时碘化钾的使用导则GBZ/T 154-2006两种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入量限值GBZ/T 155-2002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定方法GBZ/T 156-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格式及内容GBZ/T 157-2009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60.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锑及其化合物GBZ/T 160.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钡及其化合物GBZ/T 160.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铍及其化合物GBZ/T 160.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铋及其化合物GBZ/T 160.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镉及其化合物GBZ/T 160.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钙及其化合物GBZ/T 160.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钴及其化合物GBZ/T 160.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铜及其化合物GBZ/T 160.1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GBZ/T 160.1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锂及其化合物GBZ/T 160.1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镁及其化合物GBZ/T 160.1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T 160.1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汞及其化合物GBZ/T 160.1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钼及其化合物GBZ/T 160.1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镍及其化合物GBZ/T 160.1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钾及其化合物GBZ/T 160.1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钠及其化合物GBZ/T 160.1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锶及其化合物GBZ/T 160.2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钽及其化合物GBZ/T 160.2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铊及其化合物GBZ/T 160.2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锡及其化合物GBZ/T 160.2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钨及其化合物GBZ/T 160.2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钒及其化合物GBZ/T 160.2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锌及其化合物GBZ/T 160.2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锆及其化合物GBZ/T 160.2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 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 160.3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磷化合物GBZ/T 160.3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砷及其化合物GBZ/T 160.3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氧化物GBZ/T 160.3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GBZ/T 160.3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硒及其化合物GBZ/T 160.3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碲及其化合物GBZ/T 160.3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氟化物GBZ/T 160.3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氯化物GBZ/T 160.38-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GBZ/T 160.39-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烯烃类化合物GBZ/T 160.4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 160.4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烃类化合物GBZ/T 160.4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4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GBZ/T 160.4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45-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烷烃类化合物GBZ/T 160.4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GBZ/T 160.4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48-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GBZ/T 160.5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GBZ/T 160.51-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酚类化合物GBZ/T 160.5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醚类化合物GBZ/T 160.5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苯基醚类化合物GBZ/T 160.54-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醛类化合物物GBZ/T 160.5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酮和芳香族酮类化合物GBZ/T 160.5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醌类化合物GBZ/T 160.5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环氧化合物GBZ/T 160.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羧酸类化合物GBZ/T 160.6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酸酐类化合物GBZ/T 160.6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基卤类化合物GBZ/T 160.6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胺类化合物GBZ/T 160.63-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6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6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6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6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异氰酸酯类化合物GBZ/T 160.68-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腈类化合物GBZ/T 160.6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胺类化合物GBZ/T 160.7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乙醇胺类化合物GBZ/T 160.7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肼类化合物GBZ/T 160.7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胺类化合物GBZ/T 160.7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硝基烷烃类化合物GBZ/T 160.7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硝基化合物GBZ/T 160.7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杂环化合物GBZ/T 160.7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磷农药GBZ/T 160.7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氯农药GBZ/T 160.7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拟除虫菊脂类农药GBZ/T 160.7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药物类化合物GBZ/T 160.8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炸药类化合物GBZ/T 160.8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生物类化合物GBZ/T 160.8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醚类化合物GBZ/T 160.83-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铟及其化合物GBZ/T 160.84-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钇及其化合物GBZ/T 160.85-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碘及其化合物GBZ/T161-2004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GBZ162-2004放射性口腔炎诊断标准GBZ/T163-2004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GBZ/T164-2004核电厂操纵员的健康标准和医学监督规定GBZ 165-2005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66-2005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GBZ 167-2005放射性污染的物料解控和场址开放的基本要求GBZ 168-2005X、γ射线头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69-2006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程序和要求GBZ/T 170-2006 核事故场外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GBZ/T 171-2006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GBZ/T 172-2006 牙釉质电子顺磁共振剂量重建方法GBZ/T 173-2006 职业卫生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GBZ 174-2006 含发光涂料仪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75-2006 γ射线工业CT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76-2006 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GBZ 177-2006便携式X射线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78-2006低能γ射线粒子源植入治疗的放射卫生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79-2006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基本要求GBZ/T 180-2006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T 181-200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GBZ/T 182-2006室内氡及其衰变产物测量规范GBZ/T 183-2006电离辐射与防护常用量和单位GBZ/T 184-2006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玻璃板标准GBZ 185-2006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GBZ 186-2007乳腺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87-2007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 189.1-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GBZ/T 189.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 189.3-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 189.4-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激光辐射GBZ/T 189.5-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 189.6-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 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 189.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手传振动GBZ/T 189.10-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189.11-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1部分:体力劳动时的心率GBZ 190-2007放射性食管疾病诊断标准GBZ/T 191-2007 放射性疾病诊断名词术语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3-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 192.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5-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 石棉纤维浓度GBZ/T 193-2007 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
职业卫生标准目录

WS/T 144-1999
2007-4-20
2007-11-1
52
GBZ/T 160.4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芳香烃类化合
物
GB/T17070-1997、
WS/T137-1999、
WS/T 157-1999
2007-4-20
2007-11-1
2010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
GB/T 160.38-2004
2007-6-13
2007-11-30
44
GBZ/T 160.39-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烯烃类化合物
GB/T 160.39-2004
2007-6-13
2007-11-30
45
GBZ/T 160.4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
GB 11532-89附录A、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钙及其化合物
2004-5-21
2004-12-1
12
GBZ/T 160.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及其化合物
GB/T 16019-1995
GB/T 16020-1995
2004-5-21
2004-12-1
2010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
13
GBZ/T 160.8-2004
2004-5-21
2004-12-1
22
GBZ/T 160.1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钾及其化合物
GB/T16107—1995
2004-5-21
2004-12-1
2010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
23
GBZ/T 160.18-2004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卫生检测分析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卫生检测分析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PANCF)是当前碳纤维的主流, 产量约占世界碳纤维总产量的90%, 在建筑补强、石油工业、海洋开发、交通运输及体育娱乐业等方面应用广泛, 用量很大。
我国碳纤维生产能力仅占世界高性能碳纤维总产量的0. 4%左右, 用量的90%以上依靠进口[ 1-2] 。
该年产1200 t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项目的建成将突破我国碳纤维工业规模化生产的瓶颈。
由于在PANCF的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为了从源头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健康及相关权益, 我们依据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6和相关法律,对该新建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进行了识别、分析及评价, 为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审查、监督管理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
1 内容与方法1. 1 评价内容及范围某年产1200 t聚丙烯腈( PAN)基碳纤维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费预算等。
评价范围包括该项目的生产工艺装置( 原丝车间、炭化车间)、原辅仓库、中间品仓库、成品仓库、综合维修、动力站、污水预处理站、废气处理车间等辅助生产装置, 综合办公楼、食堂、职工宿舍等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
1. 2 评价方法采用经验法、检查表法和综合分析法对该项目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
1. 3 评价依据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6、5使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6、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6等法律、法规, 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 ( GBZ 1- 2002)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6( GBZ2. 1- 2007) 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6 ( GBZ 2. 2 - 2007)、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6 ( GB 5044- 85)、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6( GBZ/T 196- 2007) 等标准、规范,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基础资料。
职业卫生标准目录(截至2014.7.23)

2004-12-1 2004-12-1 2004-12-1 2004-12-1 2007-11-30 2007-11-30
45
GBZ/T 160.4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混合烃类化合物
2007-4-20
2007-11-1
46 47
GBZ/T 160.41-2004 GBZ/T 160.42-2007
职业卫生标准目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标准编号 GBZ 1-2010 GBZ 2.1-2007 GBZ 2.2-2007 GBZ 158-2003 GBZ 159-2004 GBZ/T 160.1-2004 GBZ/T 160.2-2004 GBZ/T 160.3-2004 GBZ/T 160.4-2004 GBZ/T 160.5-2004 GBZ/T 160.6-2004 GBZ/T 160.7-2004 GBZ/T 160.8-2004 GBZ/T 160.9-2004 GBZ/T 160.10-2004 GBZ/T 160.11-2004 GBZ/T 160.12-2004 标准名称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代替标号 GBZ 1-2002 发布日期 2010-01-22 2007-04-20 2007-4-20 2003-6-3 WS1-1996 WS/T 16-1996 GB/T 17063-1997 GB 8773-88 附录 A GB/T 16023-1995 GB/T 16016-1995 GB/T 16019-1995 GB/T 16020-1995 GB 11529-89 附录 A GB/T 16022-1995 GB 11531-89 附录 A GB/T160~16011-1995 WS/T 127-1999 WS/T 126-1999 GB 8779-88 附录 A GB 16195-1996 附录 A 2004-5-21 2004-5-21 2004-5-21 2004-5-21 2004-5-21 2004-5-21 2004-5-21 2004-5-21 2004-5-21 2004-5-21 2004-5-21 2004-5-21 2004-5-21 实施日期 2010-08-01 2007-11-01 2007-11-1 2003-12-1 2004-12-1 2004-12-1 2004-12-1 2004-12-1 2004-12-1 2004-12-1 2004-12-1 2004-12-1 2004-12-1 2004-12-1 2004-12-1 2004-12-1 2004-12-1 2010 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 2010 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 2010 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 2010 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 2010 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 2010 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 2010 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 2010 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 2010 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 2010 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 备注
石油化工装置基础工程设计内容规定SPMP-STP-EM2003-2016

安排表,说明工作起始点(合同生效)、基础工程设计、详细工程设计、设备和材料采购、 施工、中交、联运、投料试车、交付生产等主要建设阶段的进度。 2.11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如果有的话,说明装置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6
2.12 附件 将重要的批复文件作为附件。
7
3 工艺
3.1 工艺部分基础工程设计文件应包括工艺说明书,界区条件表,管道表,分类工艺设备 表,工艺流程图(PFD),公用物料流程图(UFD),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UID),主 要工艺设备数据表或规格书,安全阀、爆破片数据表或规格书以及一览表。 3.2 工艺说明书
1. 修订了原标准执行近 10 年来的不完善、不合理、难以执行和难以实施之处,补充、调 整和完善了各章节的技术内容,增强了可操作性;
2. 按照国家新的政策法规修改和补充了部分内容;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根据专业的特点进 行修改和完善。
3. 静设备、动设备和工业炉的工艺数据表或规格书的内容由原来在工艺专业的设计内容中 进行规定,改为在相应专业的设计内容中进行规定。
SPMP-STD-EM2003-2016石油化工装置基础工程设计内容规定

21
9 电信 ………………………………………………………………………………………
25
10 建筑及结构………………………………………………………………………………
28
11 暖通空调…………………………………………………………………………………
31
12 分析化验…………………………………………………………………………………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附录 E和附录 F 执行。
1.5 基础工程设计阶段, 所有的技术原则和技术方案均应确定; 与本内容规定相对应的典
型项目设计实施周期如附录 G所示。
1.6 基础工程设计阶段, 所有设计专业按照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相
关文件规定提出概算工程量。
1.7 各设计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规定确定静设备、
33
13 给排水及消防……………………………………………………………………………
34
14 概算………………………………………………………………………………………
36
附录 A:消防设计专篇………………………………………………………………………
37
附录 B:环境保护专篇………………………………………………………………………
SHSG-033-2008
1. 修订了原标准执行近 10 年来的不完善、不合理、难以执行和难以实施之处,补充、调 整和完善了各章节的技术内容,增强了可操作性;
2. 按照国家新的政策法规修改和补充了部分内容; 行修改和完善。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根据专业的特点进
3. 静设备、动设备和工业炉的工艺数据表或规格书的内容由原来在工艺专业的设计内容中 进行规定,改为在相应专业的设计内容中进行规定。
职业卫生专篇

第一章编制依据第一节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规程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6、《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 -2007);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2.2-2007);11、《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GB10434-1989);12、《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83—2000);1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14、《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15、《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1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17、《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18、《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85);19、《小型工业企业建厂劳动卫生基本技术条件》(GB16910-1997);20、《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制》(GB935-89);21、《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16758-1997);2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2001年版);2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97);24、《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25、《室内空调至适温度》(GB5701-85);26、《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27、《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748-86);28、《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1997);29、《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 /T3869-1997);30、《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31、《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专篇编制规范》。
职业卫生专篇(资料性附件)

目录附件资料1:设计依据 (1)1.1国家、地方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1)1.2规范、标准 (2)1.3基础依据 (5)附件资料2:建设项目概况 (6)2.1项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经济状况 (6)2.1.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 (6)2.1.2建设项目自然环境概况 (7)2.1.3当地经济状况 (13)2.2项目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13)2.3项目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 (14)2.4项目主要设备 (15)2.5项目建设内容 (16)2.6项目总体布置 (17)2.7组织机构及生产制度 (18)2.8建筑施工工艺 (21)2.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2)2.10职业卫生“三同时”执行情况 (26)附件资料3:工程分析 (27)3.1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分析 (27)3.1.1总平面布置 (27)3.1.2竖向布置 (27)3.2生产工艺流程分析 (28)3.3原材料及产品情况 (29)3.4主要设备分析 (31)3.4.1主要生产设备分析 (31)3.4.2公用辅助设备分析 (31)3.5设备布局及先进性 (32)3.6建筑卫生 (32)3.7辅助设施 (33)附件资料4: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及危害程度预测 (35)4.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来源 (35)4.1.1施工过程单元 (35)4.1.2生产过程单元 (37)4.2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预测 (38)4.3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分析 (40)4.3.1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分析 (40)4.3.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 (41)附件资料5:职业病防护设计 (43)5.1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表 (43)5.2职业病防护专项投资 (48)5.3预评价报告中补充措施及建议采纳情况 (49)附件资料6:类比企业调查分析 (56)6.1类比企业的选择 (56)6.2类比企业情况 (56)6.2.1自然环境概况 (56)6.2.2生产工艺流程 (56)6.2.3主要生产工艺设备 (58)6.2.4类比企业防护设施措施 (58)6.2.5类比企业个人防护用品 (58)6.2.6职业卫生管理及监护 (59)6.2.7类比企业的可比性分析 (60)6.3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62)6.3.1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条件 (63)6.3.2粉尘检测结果 (63)6.3.3噪声检测结果 (64)附件资料7:其他附件及附图 (66)附件资料1:设计依据1.1国家、地方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2011年12月3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2008年1月1日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2014年12月1日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2009年修正)》(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4号,2012年7月1日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2007年11月1日实施);(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9)《高毒物品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142号);(10)《职业病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2013年12月23日实施);(11)《职业健康检查管理规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5号,2015年5月1日实施);(12)《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2012年7月1日实施);(1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0号,2012年7月1日实施);(14)《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1号,2012年6月1日实施);(15)《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2012年5月31日下发);(16)《云南省职业病防治条例》(2009年3月27日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10号,2009年5月1日实施);(1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2号,2011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