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近海海面每月平均温度2018年

合集下载

第五章 世界大洋的温度、盐度和密度分布1

第五章 世界大洋的温度、盐度和密度分布1

• 北半球,大洋西部温度大于东部,而南半球,大 洋东部温度大于西部 • 在铅直方向上,基本呈层化状态,且随深度的增 加其水平差异逐渐缩小,至深层其温、盐、密的 分布趋向均匀
3
赤道西太平洋暖 池
4
世界大洋的温度
• 世界大洋的整体平均为 3.8ºC,太平洋平均为3.7ºC, 大西洋4.0ºC,印度洋 3.8ºC
水团的深度取决于其密度,若海水最大密度 对应温度为3C,则2C海水可位于3C海水之上
极锋
极锋
主温跃层
17
水温的日变化
日较差:最高温与最低温之差。 日变化:很小,变幅不超过0.3ºC。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湍流、内波、潮流等。
表层水温的日变化:
晴天比多云大;无风比有风大; 低纬比高纬大;夏季比冬季大; 近岸比外海大。(?)
• 冬季渤海在四个海区中最低,尤以辽东湾最甚,渤海中部最高 也不过1-20C • 冬季黄海水温分布特征是暖水舌从南黄海经北黄海直指渤海海 峡,温度则从140C降到20C。 • 冬季黄海的东、西两侧,因有冷水沿岸南下,其水温明显低于 同纬度的中部海域的水温。
38
中国海的水平水温分布-东海
• 冬季东海表层水温分布的特点是西北低东南高,致使等温线基本上都 呈西南-东北走向 • 冬季东海的高温区在黑潮流域,水温高达22-230C,而杭州湾附近却低 达5-70C,长江口外可达50C以下 • 夏季东海海温分布均匀,基本在25-270C,呈西南-东北走向
东西方向基本呈带状分布 •南北方向呈马鞍状分布,双峰一 谷(?)
Tomczak and Godfrey,2001
24
大洋盐度的水平分布
冬季盐度分布特征与夏季相似;
北大西洋最高(35.5),南大西洋、南太平洋次之(35.2),北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底地形知识点汇总(上海中考知识点汇总)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底地形知识点汇总(上海中考知识点汇总)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底地形知识点汇总(中考知识点)南海是位于中国南部的陆缘海,被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及中南半岛所环绕,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

南海的海底地形南海的深度比渤、黄、东海要大。

除北、西、南三面靠大陆附近深度较浅外,中部和东部水深大都在2000米以上。

南海平均水深1100米,最大深度5567米。

南海的海底地貌类型齐全,既有宽广的大陆架,又有较陡的大陆坡和辽阔的深海盆地。

海底地势西北高,东部和中部低。

海盆四周边缘分布着大陆架;大陆架以外为阶梯状下降的大陆坡,中国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等即为分布在大陆坡山脊上的礁岛;在大陆坡的终止处进入南海深海盆地。

在南海东部,从我国台湾岛至吕宋、巴拉皇岛等地,出现一系列岛弧和海槽(沟)相伴分布的格局。

南海大陆架非常宽广,主要分布在北、西、南三面。

其中,南部大陆架宽度最宽,北部次之,西部和东部狭窄。

北部和西北部大陆架,大致为中国台湾南端至海南岛以南的华南沿岸及越南北部沿岸的浅水区,海底坡度平均为3′40″。

陆架宽190~280公里,一般超过250公里。

北部湾为水深小于100米的浅海,平均水深40米左右,全属大陆架。

该湾地形与渤海颇为相似,北部和西部较浅(20~40米),中部和东南部较深(50~60米)。

该湾海底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深处在海南岛西南近海,达90多米。

南海西部越南沿海大陆架较窄,南北两端宽约50公里,中间仅20公里;坡度较大。

南海东部均为岛架,台湾岛至吕宋岛一带岛架很窄,仅5~10公里,坡度达50′~1°40′。

巴拉望附近岛架宽30~60公里,坡度一般为17′。

南海南部和西南部大陆架为巽他陆架的一部分,是世界上最宽的陆架之一,宽度超过300公里。

南海西部和东部陆架是以侵蚀为主的侵蚀—堆积型陆架,而南部和北部的大陆架则为堆积型陆架。

南海的大陆坡分布在水深150~3600米之间,呈阶梯状下降,大致从150米开始,海底坡度明显地逐渐变陡,由平坦的大陆架变为陡坡,并隔以深沟。

2019年我国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变化

2019年我国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变化

2019年我国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变化2019 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分别高74毫米、48 毫米、88毫米和 77 毫米,东海沿海海平面偏高最明显。

与 2018 年相比,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均上升,其中东海升幅最大,为 38 毫米(图 1)。

图1 2019 年中国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变化一、渤海沿海1980-2019 年,渤海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7 毫米/年。

2019 年,渤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 74 毫米,比 2018 年高 19 毫米。

预计未来 30 年,渤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55~180 毫米。

2019 年,渤海沿海 1 月和 3 月海平面均为 1980 年以来同期第三高,较常年同期分别高 118 毫米和 96 毫米;与 2018 年同期相比,1 月和 10 月海平面分别上升 116 毫米和93 毫米,8 月海平面下降 78 毫米(图 2)。

图2 2019 年渤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二、黄海沿海1980-2019 年,黄海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2 毫米/年。

2019 年,黄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 48 毫米,比 2018 年高 20 毫米。

预计未来 30 年,黄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50~180 毫米。

2019 年,黄海沿海 1 月海平面为 1980 年以来同期第三高,较常年同期高 86 毫米;与 2018 年同期相比,1 月和 10 月海平面分别上升 111 毫米和 103 毫米,8 月海平面下降 82 毫米(图 3)。

2图3 2019 年黄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三)东海沿海1980-2019 年,东海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3 毫米/年。

2019 年,东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 88 毫米,比 2018 年高 38 毫米。

预计未来 30 年,东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45~170 毫米。

2019 年,东海沿海 2 月和 4 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 92 毫米和 99 毫米分别为1980 年以来同期第二高和第三高。

世界著名大风浪海区情况介绍

世界著名大风浪海区情况介绍

世界著名大风浪海区情况介绍[ 来源:江苏海员服务网 点击数: 523 更新时间:2010-8-20 文章录入:wuqian ]一、中国近海 中国近海冬夏季风交替显著,为季风气候区。

中国近海大致可分4个气候区:渤、黄海为暖温带季风气侯区,东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海大部分海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纬10°以南的南海属赤道季风气候。

10月~翌年3月盛行偏北季风,渤海和黄海北部多西北风,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多北风,南海则多东北风,风速由北往南增大;1月6级以上大风频率在20%以上,济州岛附近和台湾海峡大风频率高达40~50%。

6~9月盛行夏季季风,渤、黄、东海多东南或南风,南海多南或西南风。

风速由北向南增强,大风频率,渤海和黄海北部不到5%,黄海南部和东海为5~10%,南海为5~20%。

此外,各海区还不同程度地受冷空气、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和台风的影响。

10月~翌年5月,来自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冷空气常影响中国近海。

冷空气过境时,常有大风,最大可达10级以上,并持续数天。

冷空气强盛时就成为寒潮,渤、黄海近岸最低温在5℃以卜,降温幅度达10~21℃,寒潮持续天数最短为2~3天,最长为8~10天。

气旋 7~9月为中国近海热带气旋的盛期,平均每年出现热带气旋29次,以南海最多,东海次之,渤海最少。

热带气旋,渤海最频繁在7月,东海在8月,南海在9月。

台风(8~11级)和强台风(大于12级)在热带气旋中所占的比例,南部海区大于北部海区。

黄、东、南海台风占热带气旋的比例分别为31.5%、37.7%和59.4%,强台风的比例分别为31.9%、40%和13.5%。

渤海仅7~8月有热带气旋活动,于1949~1978年间,侵入渤海的强台风2次(1972和1973年7月),台风3次,热带气旋4次。

热带气旋的移动途径分向西、向东北和在中国登陆3类,各占19%、49%和27%。

每年平均有7次在中国登陆。

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无一定移动规律性,仅25%在越南登陆。

我国沿海地区大气环境特征及典型沿海地区大气腐蚀性研究

我国沿海地区大气环境特征及典型沿海地区大气腐蚀性研究

摘 要 :目的分析我国沿海地区大气环境特征,研究典型沿海地区大气腐蚀性。方 法 根 据 近 5 0 年历史气象
数 据 以 及 实 测 介 质 数 据 ,分 析 我 国 沿 海 地 区 的 气 温 、 湿 度 、 太 阳 辐 射 、 盐 雾 等 主 要 环 境 因 素 的 分 布 规 律 ,
并 结 合 主 要 环 境 因 素 与 腐 蚀 数 据 对 典 型 沿 海 地 区 大 气 腐 蚀 性 进 行 比 较 。结 果 给 出 了 我 国 沿 海 地 区 主 要 大 气
MA Chang-lil,MA Rui-ping1,BA1 Yun-hui2 (l.Naval Academy ofArmament, Beijing 100161, China; 2.Unit 92730 of PLA, Sanya 572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in China's coastal areas, and study the atmospheric corrosivity in typical coastal areas. Methods According to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measured data of corrosive medium in the past 50 years,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humidity, solar radiation and salt fog in coastal areas of China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range of mai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coastal areas of China and the severity degree of atmospheric corrosion in typical coastal areas were given. Conclusion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stal areas in China hav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Atmospheric corrosion of most coastal areas is C3 or C4 class, that of very few coastal areas and offshore platforms up to C5. KEYWORDS: coastal areas; atmosphere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tmospheric corrosion

中国海域概览

中国海域概览

中国海域概览中国海域中国近海由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东侧太平洋海区5个部分组成,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其中东中国海123万km²,南中国海350万km²。

它们南北相连,属北太平洋西部陆缘海。

中国领海示意图中国近海是因邻近我国大陆而得名,并非全部是我国的领海和管辖区(就像日本海不是日本的一样)。

我国主张归我国管辖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等海域总面积(如上图)约300万km²,但其中有约150多万km²与邻国有争议或为邻国所占领,目前我国只与越南谈判划定了北部湾的界线(专属经济区的界线)。

中国海域总览思维导图各大海域分界线渤海——黄海: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群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连线。

黄海——东海:长江口北侧启东角与朝鲜半岛西南侧济州岛西南角连线。

东海——南海:广东南澳岛沿台湾浅滩南侧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连线。

台湾以东海区:琉球群岛以南,巴士海峡以北的太平洋水域。

东中国海渤海1、概述渤海是近乎封闭的大陆架浅海,也是我国五大海域中唯一的内海。

位置范围:北接辽宁省,西到河北省、天津市,南邻山东省,东部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

可分为五个部分:北部的辽东湾、西部的渤海湾、南部的莱州湾、中部的中央盆地和东部的渤海海峡。

其中中央盆地是渤海的主体,海底地势从边缘的三个海湾向中央盆地缓缓倾斜,平均坡度为0°0′28″。

渤海海峡位于渤海东部的出口,介于老铁山角和蓬莱角之间,南北宽约100多千米。

散布其间的庙岛群岛将海峡分割成若干水道,北部的老铁山水道深度最大,是黄海海水进入渤海的主要通道。

渤海海峡2、地理环境经纬度:北纬36°58.0′-40°59.0′、东经118°42.0′-122°17.0′。

渤海的大陆海岸线2278km,包括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和天津市。

分为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央盆地和渤海海峡五个组成部分,面积7.7万km²。

中国地图|三大自然分区与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

中国地图|三大自然分区与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

中国地图|三大自然分区与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四大地理区域】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

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安徽北部。

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居住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等。

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

本区的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区。

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汉族占大多数。

区内的少数民族有30多个,其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桂、云、贵、川、湘、琼等地,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

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

本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是地广人稀的地区。

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青藏地区: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

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

这里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区。

温盐流预报讲义

温盐流预报讲义
温盐流预报
2022年3月7日
目录
概况 温盐流基础知识 全球和区域温盐流时空特征 全球和区域温盐流数值预报 近岸精细化三维温盐流数值预报 海洋中尺度现象诊断预报
1. 概况
1.1 国际温盐流预报概况
系统名称
美国海军 GOFSv3.0
美国NCEP RTOFS
海洋模式 HYCOM
HYCOM
模式区域 全球 全球
3. 全球和区域温盐流时空特征
3.1 全球
➢盐度垂向分布
✓在赤道海区表层较浅的低盐水下,是由南、 北半球副热带海区下沉后向赤道方向扩展 的高盐水,被称为大洋次表层水,具有大 洋垂向上的最高盐度;
✓在高盐次表层下,是由南、北半球中高纬 度表层下沉的大洋(低盐)中层水;
✓在低盐中层水之下,充满了在高纬海区下 沉形成的深层水与底层水,盐度稍高。
度和盐度作误差订正
NEMOVAR (3DVar-FGAT)
14 days
7days
51成员集合预报,18days (每天), 32 days (每周
), 7months (每月)
大气强迫
海军全球环境模式 NAVGEM
NCEP GFS 3-hourly, HWRF (Hurricane WRF)
ECMWF 3hourly 分析场和预报场
全球海洋表层温度年平均分布(WOA13 V2, 1955-2012)
3. 全球和区域温盐流时空特征 3.1 全球
➢一般来说,同一海区夏季的海温要比冬季偏高,特别是在北半球高纬 度地区。
全球海洋表层温度夏季(7-9月)和冬季(1-3月)分布
3. 全球和区域温盐流时空特征
3.1 全球
➢海温深层分布:
目录
概况 温盐流基础知识 全球和区域温盐流时空特征 全球和区域温盐流数值预报 近岸精细化三维温盐流数值预报 海洋中尺度现象诊断预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