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化学专题复习-图像
高三总复习之化学图像题化学反应与能量

【思路点拨】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当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当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图像如下: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典例1(2016海南)(由反应物X转化为Y和Z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X Y→反应的ΔH=E5−E2B.由X Z→反应的ΔH<0C.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D.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Z的产率【答案】BC【名师点睛】对于化学图像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①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化学反应原理挂钩。
②紧扣反应特征,搞清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反应.③看清起点、拐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等等。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主要结合物质反应与能量变化图,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热的理解。
对于AB两项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可以从三个角度判断:一是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生成物总能量比反应物总能量高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二是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三是从常见的反应分类去判断。
典例2(2014海南)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ΔHC.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D.有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答案】B 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与反应热的关系;考查了催化剂与反应所需活化能的关系;考查催化剂与化学反应途径的关系的知识.考查了考生对图像法表示反应途径、反应热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典例3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① A+B―→X(ΔH >0),② X―→C(Δ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答案】D【解析】反应A+B―→C,是放热反应;A+B―→X,是吸热反应;X―→C是放热反应,故选D。
变式训练1已知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1)1mol N 和3mol H 生成1mol NH3(g)是——------—---—-——--—-————--——-—-—能量的过程(填“吸收”或“释放”)。
2020届高三化学复习(二轮)冲刺专题强化练—— 化学平衡移动的图像分析

202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 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1.根据下列有关图象,说法正确的是()A. 由图①知,反应在T1、T3处达到平衡,且该反应的△H<0B. 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H<0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C. 由图③知,反应在t6时,NH3体积分数最大,t3时采取降低反应温度的措施D. 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H<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答案】B【解析】解:A、由图Ⅰ知,反应在T1、T3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体积分数相等但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T2−T3升高温度,反应物体积分数增大,生成物体积分数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故A错误;B、因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后升温K(逆)会增大,而K(正)会减小,图象中变化与实际上的变化相符,故B正确;C、由图Ⅱ知,t2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相等,改变的条件是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t3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t5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反应在t1时,NH3体积分数最大,故C错误;D、图象中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但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高,图象中表示的吸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B。
A、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体积分数相同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着逆向移动,K(逆)增大、K(正)减小;C、t1时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t2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相等,改变的条件是加入催化剂;t3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t5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D、图象中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但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高.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影响平衡因素的分析判断,图象分析方法和平衡移动原理的判断依据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2.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B(g)⇌2C(g)△H<0,A、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

第4讲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复习目标知识建构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方法。
2.加深外部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影响的理解。
3.能正确分析实际工业生产中有关图像的问题。
考点一常规图像分类突破【典例1】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 B(g)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反应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甲所示,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30~40 min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B.化学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30 min时降低温度,40 min时升高温度D.前8 min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 mol·L-1·min-1答案 D解析若使用催化剂,则化学反应速率加快,A项错误;由甲图像可知,A、B 的浓度变化相同,故A、B的化学计量数相同,都为1;由乙图像可知,30 min时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40 min 时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项、C 项错误;前8 min 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00-1.36) mol·L -18 min=0.08 mol·L -1·min -1,D 项正确。
利用速率图像“断点”判断反应特点和影响因素t 1时刻改变的条件 反应特点升高温度正反应放热 增大压强正反应气体量增大 升高温度 正反应吸热增大压强 正反应气体量减小使用了催化剂增大压强 仅适用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 题组一 速率—时间图像1.向一个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CO(g)和H 2O(g),一定条件下使反应CO(g)+H 2O(g)CO 2(g)+H 2(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反应物浓度:a点大于c点B.c点反应进行的程度最大C.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Δt1=Δt2时,H2的产率:a~b段小于b~c段答案 B解析反应在绝热容器中进行,由图可知,a到c时正反应速率增加,说明反应放热,容器内温度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占主导作用,反应物浓度随时间不断减小,起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故反应物浓度:a点大于c点,所以A正确;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其实质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c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显然还在改变,故一定未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从a到c正反应速率增大,之后正反应速率减小,说明反应刚开始时温度升高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减小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正确;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越快,生成氢气的产率将逐渐增大,Δt1=Δt2时,H2的产率:a~b段小于b~c段,故D正确。
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有关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图像分析课件

• 3.pH与稀释倍数的线性关系图像分析
①HY 为强酸、HX 为弱酸
①MOH 为强碱、ROH 为弱碱
②a、b 两点的溶液中:c(X-)=c(Y-) ②c(ROH)>c(MOH)
③水的电离程度:d>c>a=b
③水的电离程度:a>b
• [集训冲关]
• 1.常温下,浓度均为1.0 mol·L-1的HX溶液、HY溶液、HY
=1,即ccHR2R-+·c·cHHRR·c·cHH++·c·cHH++=cK22H·K+3=1,因此 c(H+)= K2·K3,溶液 pH=
-lg
c(H+)=-lg
K2-lg 2
K3,故
C
正确;P
点溶质为
NaCl、HR、NaR,此时溶液
呈碱性,因此 c(OH-)>c(H+),溶质浓度大于水解和电离所产生微粒浓度,因此
B.c点:c(HA-)>c(A2-)>c(H2A) D.c(Na2A)=0.200 0 mol·L-1
解析:用 0.100 0 mol·L-1 盐酸滴定 20.00 mL Na2A 溶液,pH 较大时 A2-的分布 分数 δ 最大,随着 pH 的减小,A2-的分布分数 δ 逐渐减小,HA-的分布分数 δ 逐渐增大,恰好生成 NaHA 之后,HA-的分布分数 δ 逐渐减小,H2A 的分布分 数 δ 逐渐增大,据此分析。H2A 的 Ka1=cHc+H·c2AHA-,根据图中交点计算可知 Ka1=10-6.38,A 错误;根据图像可知 c 点中 c(HA-)>c(H2A)>c(A2-),B 错误; 根据图像可知第一次滴定突跃溶液呈碱性,所以可以选择酚酞做指示剂,C 正 确;根据图像 e 点可知,当加入盐酸 40 mL 时,全部生成 H2A,根据 Na2A+ 2HCl===2NaCl+H2A 计算可知 c(Na2A)=0.100 0 mol·L-1,D 错误。
化学反应原理之图象 (1)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之图像分析✧ 第31题化学反应原理的考查点近几年的高考题的重难点主要是对图形数据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画图能力的考查以及一些简单计算能力应用。
✧ 以图像为载体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综合考查化学平衡图像问题是高考化学试题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
该类题型的特点为图像是题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把所要考查的知识寓于坐标曲线上,简明、直观、形象,易于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比能力和推理能力。
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题必须抓住化学方程式及图像的特点。
析图的关键在于对“数”、“形”、“义”、“性”的综合思考,其重点是弄清“四点”(起点、交点、折点、终点)及各条线段的化学含义,分析曲线的走向,发现图像隐含的条件,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1)解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题的一般步骤第31题 化学反应原理2.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盖斯定律 1.根据条件写反应方程式7.反应速率、平衡常数、转化率、反应热等计算5.图像、数据分析、归纳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6.画图(能量变化、速率变化、平衡移动、电化学等) 4.电化学原理(2)解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题常用技巧①先拐先平在含量—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
②定一议二在含量—T/p曲线中,图像中有三个变量,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因平衡移动原理只适用于“单因素”的改变)。
即确定横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确定纵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图像类型及例析1.v-t图对于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若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是在反应前是否加入催化剂,可得到如下两种v-t图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1>a2B.t1<t2C.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D.图Ⅱ中阴影部分面积更大【答案】c2.c-t图【31.(2012)】为探讨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表中Vx=____m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届高三复习专题《化学反应原理图像问题及处理方法》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部分:化学反应原理图像问题_、原理:影响化学反应[①化学反应的方向(推动力)②化学反应的快慢(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反应物能否全部转化为产物)]的因素1、自身因素(主要、决定性)①△H<0、△S>0、A G=A H-TA S<0决定反应的方向(反应的趋势)热力学(可能性)放热越多、气体体积增大越多,反应的热力学趋势越强②反应活化能(E)决定a、相应条件的是否反应动力学b、反应速率快慢(E越大v越慢)例1:1、【2016年新课标327题节选】(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睛(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3H6(g)+NH3(g)+1.5O2(g)=C3H3N(g)+3H2O(g)A H=-515kJ/mol②C3H6(g)+O2(g)=C3H4O(g)+H2O(g)A H=-353kJ/mol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有利于提高丙烯腊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隆低温度、降低压强;提高丙烯睛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催化剂。
2、【2018年新课标227题节选】(2)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应则使积碳量减少。
相关数据如下表:积碳反应CH4(g)=C(s)+2H2(g)消碳反应C02(g)+C(s)=2C0(g)AH/CkJ-moP1)75172活化能/ (kJ-mol1)催化剂X3391催化剂Y4372①由上表判断,催化剂X劣于Y(填“优于”或“劣于,'),理由是相对于催化剂X,催化剂Y积碳反应的活化能大,积碳反应的速率小;而消碳反应活化能相对小,消碳反应速率大。
3,CH2=CH-CH=CH2与等物质的量Br2反应:2、夕卜界条件(c、P、T、催化剂、接触面积、形成原电池)条件方向速率化学平衡K其他cQc>K逆向Qc<K正向Cf vT注意:增大1、S、未参与反应多反应物(g):以你增我减;CD我增你减单一反应物(g):移动看c,a.co看压强不变减少副反应例2:1、( 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离子的n 不影响v 和平衡投料比=计量数比:转化率相同,产物含量最大PQc = a p+qmn K加压a>l 减压a<lPE注意:有气体参加;要改变CPf 向气体计量数小的方向移动不变物质的状态T小小取低人人取局)T?vTTf 向吸热方向移动Tf 吸热方向Kf物质的状态刚性容器的压强副反应催化剂活性微生物电池中微生物的活性催化剂是否发生vT不不反应路径减少副反应(选择性)降低活化能(提高速率)产率、效率(2) [ 2019年全国卷III 】(1 ) Deacon 发明的直接氧化法为:4HCl(g)+O 2(g)=2C12(g)+2H 2O(g)… 下图为刚性容器中,进料浓度比 c(HCl) : c(O 2)分别等于1 : 1、4 : 1、7 : 1时HC1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N2+3H2=^NH32NO 2^=^N 2O4PC15=^PC13+C122HI(g)=^H2+l2(g)、 a(H2)=a(N2)-----a(H2)v 吵」_3 投料比 n(H2)/n(N2)在一恒温容器中充入NO2,达到平衡后:①若恒压再充入NO2,则 平衡右移,a(NO2)丕变①若恒容再充入Nth,则 平衡右移,a(NC>2)增大在一恒温容器中充入PC15,达到平衡后:①若恒压再充入PC15,则平衡右移,MPC15)不变①若恒容再充入PC15,则 平衡右移,a(PC15)减小在一恒温容器中充入HI,达到平衡后:①若恒压再充入HL 则平衡右移,a(HI)不变①若恒容再充入PC15,则平衡右移,a(HI)不变可知反应平衡常数K(300°C) 大于 K(40(TC)(填“大于”或“小于”)。
2021年最新高三总复习(专题攻略)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下):一. 化学平衡图像

平衡移动图像【高考预测】1.(★★)进一步掌握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能够通过对图形、图表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
1.(2021安徽)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 B C D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0~3s内,反应速率为:v(NO2)=0.2mol·L-1t1时仅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达平衡时,仅改变x,则x为c(O2)【答案】A2.(2021课标Ⅱ)(13分)在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 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H0(填“大于”或“小于”);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
在0~60s 时段,反应速率v(N2O4)为mol·L-1·s-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
(2)100℃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0.0020 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
a:T 100℃(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
b:列式计算温度T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2。
(3)温度T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
【答案】(1)大于0.001 0.36 mol·L—1。
(2)a:大于;反应正方向吸热,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故温度升高b:平衡时,c(NO2)=0.120 mol·L—1+0.002 mol·L—1·s—1×10s×2=0.160mol·L—1c(N2O4)=0.040 mol·L—1—0.002 mol·L—1·s—1×10s=0.02 mol·L—1K2= (0.160mol·L—1)2/0.020mol·L—1=1.3mol·L—1(3)逆反应对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2)a:根据题意知,改变反应温度为T后,c(N2O4)以0.0020 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即反应N2O4(g)2NO2(g)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T大于1000C,答案为:大于;反应正方向吸热,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故温度升高;b:根据题意知,平衡时,c(NO2)=0.120 mol·L—1+0.002 mol·L—1·s—1×10s×2=0.160mol·L—1,c(N2O4)=0.040 mol·L—1—0.002 mol·L—1·s—1×10s=0.02 mol·L—1,K2= [NO2 ]2/[N2O4]=(0.160mol·L—1)2/0.020mol·L—1=1.3mol·L—1。
高三专题复习 化学平衡图像(带答案)

化学平衡图像一、选择题1.在A(g)+B(g)=C(g)+D(g)的反应体系中,C的百分含量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反应分别在400℃和100℃下进行,所得曲线分别为Q与P,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的图为()2.如图所示,反应2SO2(g)+O2(g)2SO3(g);△H<0,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中SO3的体积φ(SO3)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3.用来表示可逆反应:2A(g)+B(g)2C(g)(正反应放热)的正确图象是下图中的()4.对于可逆反应:A2(g)+3B2(g)2AB3(g)(正反应放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5.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
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在(t1+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t1+10)min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1 A 0.1 mol·L—1 B和0.4 mol·L—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6.已知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7.右图表示反应N2(g)+3H2(g)2NH3(g);ΔH=-92.2kJ/mol。
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A.t0~t1B.t2~t3C.t3~t4D.t5~t68.在一定条件下,将X和Y两种物质按不同的比例放入密闭容器中反应,平衡后测得X,Y的转化率与起始时两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n x/n y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Y的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A.2X+Y3Z B.3X+2Y2ZC.X+3Y Z D.3X+Y Z9.可逆反应aX(g)+bY(g)cZ(g)在一定温度下的一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0时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时间(t)图象如右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四中学高三化学专题复习:图像
1、电镀废液中Cr2O72-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4):
Cr 2O72-(aq)+2Pb2+(aq)+H2O(l) 2 PbCrO4(s)+2H+(aq)ΔH< 0
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2、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为-483.6kJ·m ol-1
B.乙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的可逆反应2NO 2N2O4(g)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其中交点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C.丙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A、B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
D.丁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同浓度的NaA 溶液的pH小于NaB溶液
3、下列对相关图像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图可表征向冰醋酸中逐渐加水,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
B.Ⅱ图可表征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2A(g) + B(g) 2C(s),压缩体积后正逆速率的变化
C.图Ⅲ可表示向一定量明矾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变化D.图Ⅳ可表示用Cu电极电解CuSO4溶液时,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4、硫酸生产中炉气转化反应为:2SO2(g)+O2(g) 2SO3(g)。
研究发现,SO3的体积分数(SO3%)随温度(T)的变化如曲线Ⅰ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反应达到B点时,2v正(O2)= v逆(SO3)
C.曲线Ⅰ上A、C两点反应速率的关系是:v A >v C
D.已知V2O5的催化效果比Fe2O3好,若Ⅰ表示用V2O5催化剂的曲线,则Ⅱ是Fe2O3作催化剂的曲线5、将1 mol A(g)和2mol B(g)置于2 L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A(g)+2B(g) C(g)+D(g) H<0,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l中曲线a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可用上图II表示
B、升温,v(正)减小, v(逆)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C、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为1
D、若在恒温加大反应容器的容积条件下,该反应将按b曲线进行
6、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5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6表示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1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图7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 ℃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D.图8 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
7、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图①氮气与氢气在某体积固定容器中合成氨过程中氨气产率随温度变化曲线
B.图②NH3通入醋酸溶液中导电能力变化曲线
C.图③SO2通入溴水中溶液pH变化曲线
D.图④常温下,用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1-
CH3COOH溶液滴定曲线,且M点时c(Na+)>c(OH-)>c(CH3COO-)>c(H+)
8、化学中常借助曲线图来表示某种变化过程,如有人分别画出了下列的四个曲线图:
有关上述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图①可以表示对某化学平衡体系改变温度后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B.曲线图②可以表示向一定量盐酸中滴加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的pH的变化
C.曲线图③可以表示向一定量的明矾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变化
D.曲线图④可以表示所有的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9、有关下列图像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1可知合成氨反应为自发反应,加入适当的催化剂,E和△H都减小
B.图2表示向含有H+、Mg2+、Al3+、NH4+中加入NaOH溶液与产生沉淀质量的变化关系
C.图3表示合成氨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n(H2)对此反应平衡的影响。
可知反应物N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b点;T1>T2,K1>K2(T1和T2表示温度,K1、K2表示对应温度下平衡常数)
D.图4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NaOH溶液的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
10、各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条件,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COOH+-CH(g);
11、汽车尾气净化中存在NO(g) + CO(g)1
2
N 2(g) + CO
2(g) △
H =-373.4 kJ/mol的反应。
在恒
容的密闭容器中,此反应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12、室温下,将1.00 mol·Lˉ1盐酸滴入20.00 mL 1.00 mol·Lˉ1
氨水中,溶液pH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a点pH=14
B.b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等量关系可能为
c(NH4+)+c(NH3·H2O)=c(Cl-)
C.c点,消耗盐酸的体积V1<20 mL
D.d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可能为
c(H+) > c(Cl-)> c(OH-)>c (NH4+)
13、溶液中的反应X+Y2Z分别在①、②、③三种不同实验条
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X)=c(Y)=0.100 mol/L及c(Z)=0
mol/L,反应物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
②、③与①比较只
有一个实验条件不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与①比较可能是压强更大
B.条件②的反应最先达到平衡
A B
D
N2(g) + 3H2(g)
(Ar)/mol
2NH3(g)
(恒温,恒压)
L
H2
转
化
率
/
%
(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g
FeCl3 + 3KSCN Fe(SCN)3 + 3KCl
c
(
F
e
3
+
)
/
m
o
l
L
-
1
C.反应进行到5min时实验③的反应速率最快
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14、在密闭容器中充有10 mol CO与20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
CO(g) + 2H 2(g) CH3OH(g) △H=Q kJ/mol。
CO的转化率( )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1)若A、B两点表示在某时刻达到的平衡状态。
自反应开始达到平衡状态A点所
需要的时间为xmin,此时,在A点时容器的体积为10 L,用CO表示该反应速率为
v (CO)=_______mol/(L·min),则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此时B点时容器的体积V B_____10 L(填“>”、“<”或“=”);此反应的反应热△H_____0(填“>”或“<”)。
(2)若A、C两点都表示达到的平衡状态。
则自反应开始达到平衡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t A ______ t C (填“>”、“<”或“=”)。
(3)在不改变反应物用量情况下,为提高CO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