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临床用血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培训共62页

合集下载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1.1 目的与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目的是规范医疗机构内血液及血制品的使用和管理,保障患者用血的安全与合理性。

本管理办法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进行制定。

1.2 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内对血液及血制品的使用和管理。

1.3 术语解释(1)医疗机构:指通过设备、设施和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组织机构。

(2)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血液及相应的血制品。

(3)用血安全:指使用合适的血液及血制品,合理组织用血的过程,确保患者接受血液治疗时的安全性。

第二章血液使用管理2.1 配血与输血(1)临床医生在需要用血时应遵循合理用血的原则,通过血液配型、交叉试验等规范程序对患者进行合适的配血。

(2)配血结果及相关信息应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并进行签字确认,确保血液输血的准确性。

(3)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输血安全。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

2.2 用血指征合理性(1)医疗机构应制定合理的血液使用指南,指导临床医生判断患者使用血液的适宜性。

(2)在遇到特殊情况或病例时,应征求专家意见,并据此判断是否使用血液及血制品。

2.3 用血审批与记录(1)医疗机构应建立用血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流程及责任人。

(2)临床医生在使用血液前,应进行用血申请,并经过审批机构的批准。

相关审批记录应保存至少两年。

(3)医疗机构应依法妥善保管用血相关的文书档案,确保其完整性与机密性。

第三章血液管理3.1 血库建设(1)医疗机构应建立符合卫生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血库。

(2)血库应具备适当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能够储存和管理所需的血液及血制品。

3.2 血液储存与保管(1)医疗机构应制定血液储存及保管制度,确保血液及血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2)血液及血制品的储存温度、湿度等应符合相关规定。

并定期进行监测和记录。

临床用血规范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规范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规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临床用血行为,确保献血者与受血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用血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医疗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输血科室和临床科室临床用血活动。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输血全过程监控。

第四条本规范所称血液制品指人类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冷冻血浆、血小板浓缩物、凝血因子制剂和血浆蛋白制品等。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明确输血质量管理的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并明确其责任。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设立符合要求的血库,遵守卫生部门相关规定和标准。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记录管理制度,做好输血纪录的登记和保存。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不定期开展输血管理培训活动,提高输血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第二章献血者管理第九条献血者应符合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且应在血库登记备案。

第十条献血者应定期接受血液检测,确保献血者血液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一条献血者在献血前应接受健康检查,查明献血者的健康状况,确保献血者身体健康。

第十二条献血者应遵守献血的相关规定和标准,献血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献血者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存献血者的相关信息。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确保献血者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及时通知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对于不合格的献血者应妥善处理。

第三章输血管理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适应症评估制度,确保输血符合适应症。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负责查明受血者的血型和Rh血型,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血制品配对制度,确保输血符合血液学原则。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意见征求制度,确保输血程序合理、安全。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确保输血操作人员具备相关的技能和培训。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质量监控和风险评估制度,做好输血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事故处理制度,对输血事故进行及时处理和跟进。

医务人员临床用血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培训

医务人员临床用血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培训
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培训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 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知识的培训,将临床用血相关知识培 训纳入继续教育内容。新上岗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岗前临床 用血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

输血适应证的评估
医务人员临床用血管理 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培训
4.18.1.1 依据输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临床输血
技术规范制定输血管理文件。
【C】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
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 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设输血科或血库。 2.有临床输血管理组织和职能管理部门,履行对 全院临床输血监管指导工作职能并有活动记录。 3.有组织全院性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 制度的培训记录。 4.有“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
手术室
护理部
输血 临床科室
管理
自体输血等血液
保护及输血新技 术
贯彻法规 制订制度 监督实施
临床用血 管理委员

评估确定用血重
点科室、关键环 节和流程
分析用血不良事
件,提出处理和 改进措施
监测~分析~评 估,开展评价工

传统输血管理模式:
血库
隶属于检验科 业务工作单一
血液中转作用
现代输血管理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十八周
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第九条 血站对献血者必须免费进行必要的健康检
查;身体状况不符合献血条件的,血站应 当向其说明情况,不得采集血液。献血者 的身体健康条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 定。 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 二百毫升,最多不得超过四百毫升,两次 采集间隔不少于六个月。严格禁止血站违 反前款规定对献血者超量、频繁采集血液。

临床用血相关制度培训

临床用血相关制度培训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 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 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 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 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七)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立即通知输血科,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 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 (八)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 回输血科至少保存一天。
(一)值班人员积极协助临床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抢救措施,并立即报告科主任。 (二)积极协助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进行核查,包括《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 《输血记录单》、患者病历等,内容包括患者的身份信息、供血者的血.液信息和血液外 观质量、患者和供血者的血型、交叉配血结果等。
(三)通知临床科室重新采集患者血标本,并对已保存的患者和供血者的原始血标本、新采集 的患者血标本、及血袋中的血样进行重新检测,包括ABO和Rh (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 配血试验。
五、一旦接到临床或输血科关于发生输血反应的通知,医院职能部门(包括临床用血管理委员 会)应执行下列程序:
(一)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抢救措施,竭尽全力减轻输血不 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提高血液使用效率、安全性,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由本医院制定并实施,适用于本院各临床科室的输血操作、管理等相关工作。

2.本制度旨在规范临床用血行为,保障病人的用血安全,确保用血合理合规,减少用血对病人的不良影响。

3.本制度包括用血适应证、临床用血策略、输血前检查、输血操作规范、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4.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医护人员,所有涉及到输血操作的医护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内容1.用血适应证(1)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0g/L者需要输血。

(2)有严重贫血症状的病人需进行补血治疗。

(3)手术患者术前出血约四分之一体积以上需输血。

(4)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需要输血。

(5)其他特殊情况下需要输血的病人,需经医生审查后确定。

2.临床用血策略(1)实施输血前临床评估,明确输血的指征。

(2)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防止滥用输血。

(3)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范,确保输血的安全。

3.输血前检查(1)抗体筛查:在输血前进行抗体筛查,确保无抗体反应。

(2)血型鉴定:根据病人和供血者的血型,确保输血匹配。

(3)病人感染筛查:定期检查病人的感染情况,确保不会通过输血传播感染病原体。

(4)其他检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其他检查,确保输血的安全。

4.输血操作规范(1)准备输血前:准备输血所需的器具、药品等,确保输血操作的顺利进行。

(2)患者确认:核对病人的身份信息、输血单据等,确认患者身份。

(3)输血过程:按照医嘱,将血袋连接到输血管路,逐步输血。

(4)输血结束:输血结束后,及时拔除血管内导管,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5.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输血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反应、输血后感染等,一旦发生需要及时处理。

(2)输血反应处理: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停止输血、输液等。

(3)输血后感染处理:一旦发现输血后感染,需及时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6.记录和报告(1)输血操作相关记录:对每一次输血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输血时间、疗程、病人反应等。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规范临床用血行为,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血液制品,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订立本规章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各临床科室、手术室和输血科等相关部门,包含采血、输血、库存管理、血液制品质量掌控等环节。

三、管理标准1.用血需经临床医生书面开具医疗叮嘱,并注明实在的输血指征。

2.临床科室和输血科应设特地的用血登记簿,并妥当保管。

3.确保输血前患者身份的核对,包含患者姓名、住院号等,并与输血袋上的标签信息进行核对全都性。

4.确保用血单位的核对,包含血液配型、日期、储存条件等,并与输血袋上的标签信息进行核对全都性。

5.用血前,临床科室和输血科应进行输血前沟通,确保双方对输血过程的理解全都。

6.确保用血前患者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而且知悉可能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7.临床科室和输血科应建立用血质量跟踪机制,对使用的血液制品进行有效的追溯和记录。

8.用血后应对患者进行察看,记录相关信息,及时处理和报告不良反应等情况。

9.用血后,血液制品的残余应按要求妥当处理和回收。

四、考核标准1.临床医生需依照规定的流程和要求进行用血操作,严格遵从用血相关的标准和程序,不得擅自更改或调整。

2.输血科应依照规定流程进行血液制品的验收、保管、配型和发放,确保血液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3.用血科室和输血科应配备专职人员或经过培训合格的工作人员,保证相关工作的专业性和标准化。

4.用血科室和输血科应完满相关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对操作流程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矫正问题。

5.用血后患者察看的记录应详实,包含血压、体温、症状等,确保患者显现不良反应时能够及时处理和报告。

五、增补说明1.为确保血液制品的有效管理和使用,临床科室和输血科应配备充分的冷藏、冷冻设备,保证血液制品在适合的温度条件下保管。

2.临床科室和输血科应定期进行血液制品库存盘点,确保库存量的准确性,并及时处理过期或损坏的血液制品。

3.临床科室和输血科应定期举办血液制品使用和管理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水平。

医务人员临床用血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培训

医务人员临床用血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培训
许多手术虽然不需要输血,但是一旦有较严重的出血发生,需 要能够立即提供血液。通过使用(不同时间)常规血型检查、 抗体筛检(备血检查、术前备血)和保留程序,可以立即为需 要输血的患者备好血液,不会因为血液被指定用于某一病人, 使血液不能为其他需要输血的患者使用。
南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互助献血管理工 作的通知》
临床用血相关的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2.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血液领域犯
罪的规定 4.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临床输血规章制度
1.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2.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3.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管理办法 4. 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
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
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等随病历保存。
这是一个输血病程记录模板
术前患者贫血,患者术中出血较多,术中血常规检查示:血红蛋白:69.9g/L, 红细胞压积:25.2%,红细胞:2.42*1012 /L.提示贫血,根据上述情况,故准备输 A型Rh阳性红细胞悬液4U,血浆400ml。患者于术中开始输血,输血开始15分钟 无不适,输血过程中无不适,继续输注血液,术中输血未完毕,带回病房继续输血。 16:30输血完毕。输血结束后血压BP:142/85mmHg,心率122次/分,呼吸20次/分。 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3.5g/L,红细胞压积:26.9%,红细胞:2.65*1012 /L。输血后 血压平稳,输血效果良好,术后注意患者切口引流量,
紧急情况下血液申请的程序必须简单明了,并 为所有的工作人员所熟悉和遵循。
1、紧急情况下给患者插入一个静脉插管,并用该插管采集 配合实验用的血样,建立静脉输注,尽可能快地将血液 送到血库。

临床用血规章制度

临床用血规章制度

临床用血规章制度为了规范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1.1 本制度适用于本院范围内所有临床用血活动。

1.2 临床用血应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1.3 医院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临床用血申请与审批2.1 临床用血申请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师提出,并填写《临床用血申请表》。

2.2 医师在提出用血申请时,应详细说明患者病情、用血原因及预计用血量。

2.3 用血申请经科室主任审核同意后,报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审批。

2.4 特殊情况下,可先行用血,但应在用血后24小时内补办审批手续。

三、临床用血管理3.1 医院应建立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3.2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血库,负责血液的采购、储存、发放和管理工作。

3.3 血库应按照国家标准储存血液,确保血液质量。

3.4 临床用血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确保用血安全。

3.5 医院应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临床用血监督与评估4.1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4.2 医院应建立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用血安全问题。

4.3 医院应加强对临床用血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

五、奖励与处罚5.1 对在临床用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医院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5.2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用血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医院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六、附则6.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6.2 本制度由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6.3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

以上是关于临床用血规章制度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医院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