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化学人教版物质结构与性质第1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卷

合集下载

2020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

2020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

原子结构与性质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减1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C.各能层所含有的电子数一定是偶数D.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依次为1、3、5、7答案D解析各能层中所含有的能级数等于其能层序数,A项错误;当为第一能层时,只含s能级,第二能层含s、p能级,B项错误;每个能层最多能填充2n2个电子,即最多含有的电子数是偶数,但不一定就有这么多电子,如H原子的K层只有1个电子。

2.下列表示钠原子的式子中能反映能级差别和电子自旋状态的是()A.B.错误!NaC.1s22s22p63s1D.答案D解析电子排布图才能反映出电子的自旋状态。

3.下列关于Cu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不遵循构造原理B.高温下它的离子稳定性Cu2+>Cu+C.基态原子核外存在1个未成对电子D.位于第四周期ⅠB族答案B解析Cu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未排满4s轨道即排3d轨道,不遵循构造原理;有1个4s1未成对电子;Cu 有2种离子,Cu2+和Cu+的电子排布式分别为[Ar]3d9和[Ar]3d10,Cu+的3d10全充满,故在高温下稳定性Cu+>Cu2+;Cu是过渡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ⅠB族.4.下列关于能层与能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为能层序数)B.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C.同是s能级,在不同的能层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相同的D.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同答案D解析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为能层序数),A项正确;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B项正确;同是s能级,在不同的能层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都为2,C项正确;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但自旋方向相反,D项错误。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s电子云是在空间各个方向上伸展程度相同的对称形状B. p电子云是平面“ 8”字形的C. 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一定为1s22s22p5D. 2d能级包含5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10个电子2. 下列图示中横坐标是表示元素的电负性数值,纵坐标表示同一主族的五种元素的序数的是()5. 下面有关“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说法,错误的是()A. 各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按p、d、f的顺序分别为3、5、7B. 只有在电子层、原子轨道、原子轨道伸展方向及电子的自旋状态都确定时,电子的运动状态才能被确定下来C. 原子核外可能有两个电子的运动状态是完全相同的3.若某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价电子排布式为A. 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B. 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C. 该元素原子的M层共有8个电子D. 该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3个未成对电子4. 下列各微粒中,各能层电子数均达到2n2的是(A. Ne, Ar B . F ,M(2+ C Al,『D . Cl ,ArD. 原子轨道伸展方向与能量大小是无关的6. 当镁原子由1s22s22p63s2跃迁到1s22s22p63p2时,以下认识正确的是()A. 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吸收热量B. 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释放热量C. 转化后位于p能级上的两个电子的能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D. 转化后镁原子与硅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似7. 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A.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丫原子B. 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丫原子C. 2p轨道上有一对成对电子的X原子和3p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的丫原子D. 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丫原子8. 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Y原子P能级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Y、Z的电负性大小顺序是Z<Y<XB.WY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2∶1C.W、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X>Y>Z>WD.W、Z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HF、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增强B.按Mg、Si、N、F的顺序,原子半径由小变大C.某主族元素的电离能I1~I7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kJ/mol),可推测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ⅤA族D.在①P、S,②Mg、Ca,③Al、Si三组元素中,每组中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413.1911年,卢瑟福根据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A.近代原子论B.原子结构的葡萄干面包模型C.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D.核外电子排布规则4.H、H、H、H+、H2是()A.氢的五种同位素 B.五种氢元素C.氢的五种核素 D.氢元素的五种不同粒子5.根据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以下有关排序正确的是( )A.电负性:He>F>O B.第一电离能:O>N>PC.离子半径: S2->Cl->Ca2+ D.热稳定性:H2O>H2Se>H2S6.关于元素周期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列, 16族B.周期表中的族分为主族、副族、0族和Ⅷ族1/ 10C.过渡元素全部是副族元素D.主族都是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7.江苏中国矿业大学一名大学生用铊盐进行投毒事件,引起警方高度重视。

铊(TI)的毒性高于铅和汞,在生产鞭炮(花炮)的原料中往往也含有高量的铊元素,长时间在鞭炮爆炸物氛围中也会引起中毒。

高二下学期化学(必修二)《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化学(必修二)《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化学(必修二)《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 单选题1.2016年IUPAC 命名117号元素为Ts (中文名“鈿”,tian ),Ts 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s 的最高化合价为+7B .Ts 的非金属性比C1的弱C .Ts 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D .中子数为176的Ts 核素符号是176117Ts2.1919年,卢瑟福通过实验,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核反应,其反应原理为:42He+147N→178O+11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78O 和188O 互为同位素,178O 2和188O 2互为同素异形体B .42He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C .147N 的核外电子共有7种运动状态D .一个11H 原子中含有一个质子 一个中子和一个电子3.下列事实不能作为洪特规则特例证据的是A .硼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B .磷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硫元素的第一电离能C .基态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 54s 1而不是[Ar]3d 44s 2D .某种激发态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12p 3而不是1s 22s 22p 24.A B C D 四种元素,已知A 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 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K L 层电子数之和等于M N 层电子数之和;C 元素是第三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D 元素在第三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ABCD 分别为O Ca Na Ar?B .元素A BC 两两组成的化合物可为CaO 2CaO 2Na O 22Na O 等C .元素A C 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为A C <D .单质B C 还原性强弱关系为B C >5.《Nature 》杂志评选出的2019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是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用于“点击化学”的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W X Y Z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W 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X Z 同主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二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卷(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二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9240]第一电离能(I1)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

如图是部分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原子序数变化的曲线(其中12~17号元素的有关数据缺失)。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析图中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可推断在Na~Ar元素中,Al的第一电离能的最小范围为:Na<Al<MgB.从上图分析可知,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变化规律是:随核电荷数增加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C.图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六周期,IA族D.根据周期表对角线规则,BeCl2溶液和MgCl2溶液可用NaOH溶液加以鉴别2.(0分)[ID:139231]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了14N16O和13C16O气体,下列对两容器中气体判断不正确的是A.气体质量之比为:30:29B.分子数之比为:1:1C.质子数之比为:15:14D.中子数之比:30:293.(0分)[ID:139225]下列事实能说明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硫元素原子强的是①还原性:Cl-<S2-②HCl 的酸性比 H2S 强③HCl 的稳定性比 H2S 强④HCl 的还原性比 H2S 强⑤HClO 的酸性比 H2SO4强⑥Cl2能与 H2S 反应生成 S⑦ Cl2与铁反应生成 FeCl3,而 S 与铁反应生成 FeSA.③④⑤⑦B.②③⑥⑦C.①③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4.(0分)[ID:139220]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族元素性质递变正确的是()①单质颜色加深②单质沸点升高③单质氧化性增强④离子半径增大⑤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⑥卤化氢水溶液的酸性增强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①②④⑥D .①②③④⑤⑥5.(0分)[ID :139297]X 、Y 、Z 三种主族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1as 、b-1b-2bs bp 、c 2c cs cp ,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 .2XYZB .23X YZC .22X YZD .3XYZ6.(0分)[ID :139285]金属钛对人体体液无毒且有惰性,能与肌肉和骨骼生长在一起,有“生物金属”之称。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卷(含答案)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卷(含答案)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属于离子化合物且阴、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是()A. K2SB. NaClC. MgBr2D. SCl22.某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10B.单质具有还原性C.是单原子分子D.电子数为103.主族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主族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填充在最外层形成阴离子。

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A. Ca2+:1s22s22p63s23p6B. O2-:1s22s22p4C. Fe:1s22s22p63s23p63d64s2D. Fe2+:1s22s22p63s23p63d64.下列原子轨道上的电子,在xy平面上的电子云密度为零的是()A. 3sB. 3p xC. 3p zD. 3p y5.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A. Na+:1s22s22p6B. F:1s22s22p5C. Cl-:1s22s22p63s23p5D. Mn:1s22s22p63s23p63d54s26.X、Y、Z为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4,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Y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5B.稳定性: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C.第一电离能:Y<ZD. X、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7.第N能层所含能级数、原子轨道数分别为()A. 3、9B. 4、12C. 5、16D. 4、168.应用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语句,其中正确的组合是()①碱金属(即①A族)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①砹(At)是第①A族元素,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HCl①硒(S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①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为酸性①铊(Tl)与铝同主族,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①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其碱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9.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其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A. 1s22s22p63s23p63d64s2B. 1s22s22p63s23p64s1C. 1s22s22p63s23p63d54s1D. 1s22s22p63s23p63d104s110.下列各组原子中第一电离能前者大于后者的是()A. S和PB. Mg和AlC. Na和MgD. Ne和He11.某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10B.单质具有还原性C.是单原子分子D.电子数为1012.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n s2n p7,它违背了()A.泡利原理B.能量最低原理C.洪特规则D.洪特规则特例13.某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分布在K与L电子层上,其基态原子在L层分布中正确的是()A.B.C.D.14.在第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时,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与(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1)层最多能多10个,则此电子层是()A. K层B. L层C. M层D. N层15.下列粒子半径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 Na+>NaB. Cl->ClC. Ca2+>Cl-D. Mg>Na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在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2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态原子的p能级上半充满的元素一定位于p区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1)d x ns y的元素,族序数一定为x+yD.基态原子的N层上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第ⅠA族元素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位于s区、d区、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B.前36号元素中,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是CrC.构造原理的能级交错源于光谱学事实D.基态原子核外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3.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B.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C.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D.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4.下列关于能层与能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B.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C.同是s能级,在不同的能层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相同的D.同一能层中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5.下列有关电子排布式或排布图的结论错误的是N的电子排布图:A.A B.B C.C D.D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了能量最低原理的原子就是基态原子B.原子轨道和电子云都可以用来描述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C.各能层的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圆形,但圆的半径大小不同D.钠的焰色试验呈现黄色,是电子由激发态转化成基态时吸收能量产生的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共价化合物中,电负性大的成键元素表现为负价B.s区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C.元素周期表中粒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电子的能层数和核电荷数D.电负性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也一定越大8.下列状态的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第三周期元素中,微粒半径最大的是( )A. Na+ B. Al3+ C. S2- D. Cl-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态氧原子与基态氮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之比是2∶3B.基态氮原子与基态磷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之比是1∶1C.基态碳原子与基态氮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之比是3∶4D.基态铜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是13.在2p能级上最多只能排布6个电子,其依据的规律是( )A.能量最低原理 B.泡利原理C.洪特规则 D.能量最低原理和泡利原理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全排布在最外层的n s或n p轨道上B.过渡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全部为(n-1)d1~10n s2C. d轨道不可以参与化学键的形成D.所有元素的共同特点是原子的价电子都排布在最外电子层上5.下列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①1s22s22p3②1s22s22p33s23p3③1s22s22p5④1s22s22p33s23p2A.③>④>②>①B.④>③>②>①C.④>③>①>②D.④>②>①>③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s22s12p1表示的是激发态原子的电子排布B. 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C.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D.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7.通常情况下,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p能级、d能级上的电子排布为“全空”“半满”“全满”的时候,元素的性质一般更稳定,称为洪特规则的特例。

下列事实不能作为这个规则证据的是( )A.元素硼(B)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元素铍(Be)的B.元素磷(P)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元素硫(S)的C.基态铜(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而不是[Ar]3d94s2D.26Fe2+容易失电子转变成26Fe3+,26Fe2+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8.在第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层时,容纳电子数最多与第(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1)层多10个,则对此电子层的判断正确的是( )A.必为K层 B.只能是L层 C.只能是M层 D.可以是任意层9.下列不属于元素电负性的应用的是( )A.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B.判断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C.判断化学键类型D.判断单质的熔沸点10.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以下元素属于p区的是( ) A. Fe B. Mg C. P D. Cu11.以下电子排布式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的是( )①1s12s1②1s22s12p1③1s22s22p63s2 ④1s22s22p63s23p1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周期的划分时提出了以下观点:①周期表的形成是由原子的结构决定的;②元素周期表中ⅠA族元素统称为碱金属元素;③每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均是从n s1开始至n s2n p6结束;④元素周期表的每一周期元素的种类均相等;⑤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3和1s22s22p63s23p3的两元素的原子位于同一周期;⑥周期序号越大,该周期所含金属元素一般越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各组微粒,没有按照半径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A. Cl、Na、F、KB. F、Cl、Na、KC. Ca2+、K+、Cl-、S2-D. Na+、K+、Cl-、Br-2.已知锰的核电荷数为25,以下是一些同学绘制的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的电子排布图,其中最能准确表示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状态的是()A.B.C.D.3.下列原子构成的单质中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且都产生H2的是()A.核内无中子的原子B.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3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倒数第三层的电子数的原子D. N层上无电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金属原子4.下列有关微粒性质的排列顺序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Na>S>OB.稳定性:PH3<H2S<H2OC.离子半径:Al3+>Mg2+>Na+D.第一电离能:O<F<Ne5.氧离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有()A. 3种B. 8种C. 10种D. 12种6.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1)s n(n+1)p n+1,下列关于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X的气态氢化物受热易分解B.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C. X的第一电离能比其左右相邻的两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都要大D. X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一种营养元素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态氧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是0B.基态氮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是3C.基态碳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是4D.基态铜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排布在3d轨道8.图中所发生的现象与电子的跃迁无关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9.下列表示钠原子的符号和图示中能反映能级差别和电子自旋状态的是()A.B.NaC. 1s22s22p63s1D.10.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 Na、Mg、A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 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C. N、O、F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D. Na、K、Rb电负性逐渐减小11.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C元素是第三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D元素在第三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四种元素A、B、C、D分别为O、Ca、Na、ArB.元素A、B、C两两组合形成的化合物为CaO、CaO2、Na2O、Na2O2等C.元素A、C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A<CD.元素B、C电负性的大小关系:B>C12.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外p能级、d能级等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为“全空”“半充满”“全充满”的时候更加稳定,称为洪特规则的特例,下列事实能作为这个规则证据的是()①元素氦(He)的第一电离能远大于元素氢(H)的第一电离能①26Fe2+容易失电子转变为26Fe3+,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①基态铜(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Ar]3d104s1而不是[Ar]3d94s2①某种激发态碳(C)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12p3而不是1s22s22p2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①①13.下列有关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与运动状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电子轨道数依次增多B.在同一能级上运动的电子,其能量一定相同C.在同一能级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有可能相同D.在同一原子中,1s、2s、3s、4s……能级的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相同14.下列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①1s22s22p3①1s22s22p33s23p3①1s22s22p5①1s22s22p33s23p2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15.下列符号中表示电子云伸展方向的是()A. K、L、M、NB. s、p、d、fC. p x、p y、p zD. ↑、↓二、填空题(共3小题)16.比较下列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

(1)2s________3s;(2)2s________3d;(3)3p________3s;(4)4f________5f。

17.分析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1)N、Al、Si、Ge四种元素中,有一种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如下:则该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短周期某主族元素M的电离能情况如图所示。

则M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________族。

18.A、B、C、D、E代表5种元素。

请填空:(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结构示意图为,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区。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状态,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原理解释D的二价阳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为正三价离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F位于第二周期,Cl、Na位于第三周期且Na排在Cl的前面,K位于第四周期,故四者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F<Cl<Na<K,A项错误、B项正确;C项,四者核外电子排布完全一样,且核电荷数依次减小,则离子半径依次增大;D项,Na+有两个能层,K+和Cl-有三个能层且K元素的核电荷数大,故K+的半径小于Cl-的半径,Br-有四个能层,故四者的离子半径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a+<K+<Cl-<Br-。

2.【答案】D【解析】根据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上时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A项中未单独占据一个轨道,C项中虽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但自旋状态不相同;根据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B项中的s轨道的自旋状态相同。

3.【答案】D【解析】A项,核内无中子的原子是氢;B项,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3的原子是磷;C项,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倒数第三层的电子数的原子是镁,镁与碱不反应;D项,N层上无电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金属原子是铍或铝,根据对角线规则,铍与铝的性质相似。

4.【答案】C【解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Na+>Mg2+>Al3+,C项错误。

5.【答案】C【解析】氧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所以有10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6.【答案】B【解析】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知n=2,所以该元素为磷。

磷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中强酸,B项错;P的第一电离能大于Si和S,C项正确。

7.【答案】B【解析】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可知,A项,基态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图应为,未成对电子数为2;B项,基态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图应为,未成对电子数为3;C项,基态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图为,未成对电子数为2;D项,基态铜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图为,3d全充满,未成对电子排布在4s。

8.【答案】D【解析】燃放烟火、霓虹灯、燃烧蜡烛等获得的光能都是电子跃迁时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导致的,而平面镜成像则是光线反射的结果。

9.【答案】D【解析】只有电子排布图才能反映出电子的自旋状态。

10.【答案】C【解析】一般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但氮元素2p轨道为半充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比氧大。

11.【答案】C【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则B元素K层和L层电子数之和为10,则M层电子数为8,N层电子数为2,故B元素为钙;C元素是第三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为钠;第三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为氩。

C项,A的简单离子O2-和C的简单离子Na+的半径大小关系:r(O2-)>r(Na+)。

12.【答案】B【解析】He原子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而H处于半充满状态,①错误;Fe2+的价电子构型为3d6,而Fe3+的价电子构型为3d5,3d5属于半充满状态,较稳定,故Fe2+易失电子变为稳定的Fe3+,①正确;[Ar]3d104s1显然符合d轨道全充满状态,为稳定结构,①正确;基态原子获得能量,2s轨道上一个电子跃迁到2p轨道上,而激发态不稳定,易转变为基态,放出能量,①错误。

13.【答案】B【解析】在同一原子中,任一能层的p能级都有三个互相垂直的原子轨道,A项错误;决定电子能量的是能层和能级,也就是说,处于同一能层相同能级上的电子,即使处在不同的原子轨道上,其能量也是相同的,B项正确;同一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C项错误;虽然s 能级的原子轨道的形状都是球形,但按照1s、2s、3s、4s……的顺序,电子的能量依次增高,电子在离核更远的区域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大,电子云向更大的空间扩展,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逐渐增大,D项错误。

14.【答案】D【解析】由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知,①、①、①、①四种元素分别是N 、P、F、Si,结合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可知,大小顺序为①>①>①>①。

15.【答案】C【解析】s能级电子云的形状为球形,所以电子云无伸展方向,p能级电子云的形状为哑铃形,所以p x、p y、p z表示p能级电子云伸展方向。

16.【答案】(1)<(2)<(3)>(4)<【解析】根据构造原理,各能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7p……。

17.【答案】(1)Al(2)①A【解析】(1)因为I4①I3,所以该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为铝元素。

(2)元素M的各级电离能逐级增大,I1和I2差别较小,但I3①I2>I1,I3突跃式变大,即失去2个电子后,再失去电子变为+3价阳离子却非常困难,说明元素M失去2个电子后达到稳定结构。

18.【答案】(1)(2)s(3)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Fe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3d轨道为半充满稳定结构,故Fe2+容易失去一个电子,被氧化为Fe3+(4)3d104s1【解析】(1)A元素为N,核外7个电子分别在1s、2s、2p轨道上。

(2)B-与C+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即核外都有18个电子,则B为Cl,C为K。

(3)D元素原子失去2个4s电子和1个3d电子后变成+3价离子,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即26号元素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