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文化
论老舍《正红旗下》中的“面子”文化

论老舍《正红旗下》中的“面子”文化【摘要】本文探讨老舍《正红旗下》中的“面子”文化。
人物对“面子”的追求体现了传统价值观念在当代的延续。
“面子”文化对人际关系产生着深远影响,塑造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社会地位。
“面子”文化也存在着弊端,如虚荣、虚伪等负面情绪。
通过深入探讨“面子”文化的背后,可以揭示出隐藏的现实意义和启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老舍通过《正红旗下》探讨“面子”文化的深层含义,呼吁人们审视和反思“面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影响,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老舍、《正红旗下》、面子、文化、人物、追求、影响、人际关系、弊端、背后、深层含义、现实意义、启示1. 引言1.1 老舍《正红旗下》中的“面子”文化《正红旗下》是老舍的作品之一,其中探讨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面子”文化。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多位角色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深刻展现了“面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面子”一直被视为一种象征身份和尊严的重要符号,人们追求面子不仅是为了维护自身形象,更是为了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正红旗下》中的人物对“面子”的追求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无论是主人公王大宝还是配角们,他们都在不同的场合展现出对“面子”的追求和维护。
在争夺红旗的竞赛中,王大宝为了争得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地保留了自己的“面子”,即使在内心深处已经感到委屈和失落,也要坚持表现出强大和自信的形象。
通过对人物对“面子”的追求的描写,老舍展现了“面子”文化在人际关系中的影响。
在中国社会中,“面子”往往决定了人们之间的亲疏关系,影响着彼此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一方面,追求“面子”可以带来名利和地位的提升,增强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过度追求“面子”也容易导致势利和偏执,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稳定。
《正红旗下》通过探讨“面子”文化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对“面子”的追求和维护,以及这种文化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影响。
论中国的面子文化

论商业文化中的面子文化摘要中西方学者对面子的概念都进行了较为深入和广泛的探讨。
面子是支配中国人社会行为的重要概念,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当前的商品化时代,自古以来形成的面子文化对于人们的商业活动渗透的更加深刻。
面子文化形成原因是复杂的,而了解面子文化在商业文化中占据的位置,对我们理解当前种种商业行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有利于促进自身正确的生活和消费规范。
关键词:面子问题;面子文化;商业文化一、“面子”文化概论(一)“面子”文化的产生根源“面”由字面上看,是指人脸、头的前部,它原来只是一种生理上的指标,后来演化为心理及社会意义的价值象征。
据胡先缙考证,早在公元前4 世纪, “面”就具有了指涉个人与关系的象征性意义。
爱面子其实是一种世界各国人民都具有的心理因素。
但是形成的面子文化却是中华民族独有现象。
中国“面子文化”的形成由来已久,最原始的“面子”就是“脸面”,古人外出活动前都要洗脸打扮,在镜子面前照上一照,梳洗完毕才能做正式的工作——上朝的上朝、下地的下地、经商的经商。
中国人以“四大美人”为傲,以黄皮肤为荣,正是看重这样的有形脸面才形成了无形的面子文化。
(二)“面子”文化的内涵“面子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
西方世界最早研究中国人“面子文化”的著述当属1894年美国传教士明恩溥所著的《文明与陋习:典型的中国人》。
明恩溥认为,“保全面子”是中国人的第一性格1。
鲁迅先生曾经专门撰写过分析国人“面子”的文章,他说外国人往往认为所谓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而其实“面子”之有无,情况相当复杂,并且富于变化2。
而中国文豪林1[美]明恩溥.文明与陋习:典型的中国人[M].舒扬等译,太原:书海出版社,2004:3;1.2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26.语堂认为,“面子触及了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是中国人调节社会交往的最细腻的标准”3。
他提出“面子”、“命运”、“恩惠”是统治中国的三个女神,而“面子”是最重要的一个。
论老舍《正红旗下》中的“面子”文化

论老舍《正红旗下》中的“面子”文化《正红旗下》是老舍创作的一部以国共内战时期北京市委机关的斗争为背景的话剧,该剧以鲁莽的正红为主角,通过揭示人们对于“面子”文化的追逐和执着,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老舍在《正红旗下》中揭示的“面子”文化。
“面子”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评判他人和被他人评判的重要标准。
在剧中,正红不顾一切地追求“面子”,以至于经常搞一些貌似无关紧要的小聚会,只是为了能让身边的人觉得自己有面子。
在第一幕中,正红为了给自己父亲建设福利院,大张旗鼓地组织了一个晚会,不惜花费巨额资金,以达到炫耀自己的目的。
这种追求“面子”的行为其实质是虚荣心在作祟,追求他人的赞美和认可,从而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正红在追求“面子”的过程中不惜一切代价,忽视了道义和情感。
在剧中,正红为了保住自己在市委的地位,甚至不惜威逼利诱,诬陷他人,将自己的朋友雷午一步步逼入绝境。
事实上,正红经过多次挣扎后,终于认识到了自己错误的追求“面子”的方式,但已经无法挽回自己的错误,直到最后舞台上仿佛倒映出一幕与开头截然相反的景象,正红已经沦为一个毫无地位的普通市民,再也没有了过去的辉煌。
老舍在《正红旗下》中对“面子”文化的揭示还体现在人们之间的互动和社会关系中。
在剧中,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人们常常在人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真实想法。
他们习惯性地将自己塑造成符合社会期望的样子,面对社会压力时,他们选择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不愿意冒风险,进一步加深了“面子”文化的存在。
老舍在《正红旗下》中通过主角正红的追求“面子”和对社会现象的揭示,深刻地批判了现代社会中“面子”文化的腐败现象。
这种“面子”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人们的言行和社会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该剧,老舍希望引起人们对于虚荣、虚伪和狭隘的“面子”文化的反思,并为观众提供一种重新审视和改变的思路。
论老舍《正红旗下》中的“面子”文化

论老舍《正红旗下》中的“面子”文化
《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的一部重要作品,通过描绘上海街坊社会,生动地展现了街
坊文化中的“面子”文化。
“面子”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在《正红旗下》中,“面子”文化在人们的言行举止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本文将探讨《正红旗下》中的“面子”文化,并展开深入分析。
正红旗下以作为舞台拼命攀比,这种现象也是非常典型的“面子”文化。
人们临时加
添新娋娗,操旗风得志的一切欢愉事宜。
正常的矿水在这儿便成了钢矿口味,被这片江
海吻雨加持过的酒俗地成了上好的“名酒”。
部队喜迎八一,业余无线台又闹开了拜年体,迷迷冲冲是全两年一度的第一次交锋。
在“面子”文化中,面对面子,人们无法自拔。
咱们中国人传统认为,脸面是咱们的
一门严禁学问。
人们的健康,有病不宜细讲,短命命、死命更是绝口不欢。
“士夫”来家
是大事,妇女们细声细气一片,然而胸脯里火把口袋里钱揪打了抽现成细木深渊又合上
入。
正红旗是风里来雨里去的烟煤山,沉闷不轻,狎人稻浦,悄悄话吹彩蝶。
处事、为人
也必修学一点“面子”。
讲天大吊好坏,哪个会头说法子?“面子”也好,也是一种包装,一种人寄个背提生存技术。
《中国面子文化》课件

面子文化的内 涵:包括自尊、 虚荣、攀比、
炫耀等方面
面子文化的影 响:可能导致 人际关系的紧 张、社会矛盾 的加剧以及个 人心理的失衡
面子文化的形 成原因:包括 传统文化背景、 社会价值观、 个人心理需求 等多方面因素
面子文化的内涵
面子文化的定义 面子文化的起源 面子文化的表现形式 面子文化的影响与意义
关心和尊重
送礼:中国人 常通过送礼来 表达情感和维 系关系,礼品 通常与受礼者 的身份地位有
关
宴请:中国人 喜欢在宴席上 交流感情,餐 桌礼仪也十分 重要,座次、 敬酒等都有讲
究
面子功夫:有 些人为了维护 面子会做一些 表面上的功夫, 比如摆阔、炫
耀等
家庭生活中的面子
家庭聚会中的面 子表现
亲戚交往中的面 子观念
面子文化的重要性
维护个人尊严和 地位
促进社会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 稳定
推动经济发展和 消费
增强民族凝聚力 和自豪感
03
面子文化的发展历程
章节副标题
古代的面子文化
起源:面子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 表现:古代的面子文化通过礼仪、礼节、面子功夫等表现出来 特点:古代的面子文化注重形式和仪式,讲究面子功夫的运用 影响:古代的面子文化对现代社会仍然产生着影响,如人际交往中的面子观念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近代的面子文化
面子文化的起源
面子文化的发展
面子文化的表现形式
面子文化的影响
现代的面子文化
面子文化的定义 与内涵
现代面子文化的 表现形式
现代面子文化的 影响与作用
现代面子文化的 未来发展趋势
04
面子文化的表现形式
《中国面子文化》课件

面子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压力
面子文化可能引发社会压力,人 们为了维护面子而做出某些不理 智的行为,甚至产生攀比心理。
经济发展
面子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推 动作用,例如高端消费市场的发 展与人们追求面子的心理密切相
关。
人际关系
面子文化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人们为了维护面子而做出某些行 为,可能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
面子文化的起源
面子文化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以仁义礼智信为基础,其中“礼”就 是指人们应该通过遵守礼节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子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中一种重要 的文化现象。
面子文化的特点
重视社会评价
面子文化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望,因此人们会非常重视他人的评价和看法。为了 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人们会努力表现自己,争取在公共场合展现出最好的一面。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引导人们理性看待面子,不盲目追求 物质和虚荣,重视内在修养和精神层 面的满足。
增强自我认知
帮助人们认清自己的价值观和需求, 在维护面子的同时不过度牺牲自我。
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
鼓励人们在社交中注重真实和真诚, 减少功利和虚伪的成分。
弘扬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一面
发掘和传承传统文化中关于面子的积 极观念,如重视荣誉和尊严,将其与 现代价值观相结合。
《中国面子文化》ppt课件
目录
• 面子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 面子文化的影响 • 面子文化的形成原因 • 面子文化的现代挑战与应对 • 面子文化的未来展望
01
面子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面子文化的定义
面子文化的定义
面子文化是指在中国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通过各种方式来争取和保护自己的面子。面子不 仅代表了个人的尊严,也代表了社会地位和声望。
论老舍《正红旗下》中的“面子”文化

论老舍《正红旗下》中的“面子”文化《正红旗下》是老舍笔下的一部著名小说,主要描写了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个小城市。
在小说中,老舍深刻地探讨了中国人的“面子”文化现象,对于这一现象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面子”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尊严和声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人的“面子”往往比事实上的财富或实力更为重要。
因此,人们会在各种场合下维护自己的“面子”,甚至不惜付出很多代价。
在《正红旗下》中,老舍描写了很多关于“面子”文化的场景。
比如,在小说中,一个叫王二的城市领导,在接到一条命令后,非常担心命令下达过早会影响自己的“面子”,于是他不仅不按命令行事,还劝说其他人也不要执行命令。
他的做法是出于对自己的“面子”捍卫,但却导致了很多恶果。
另一个例子是崔航这个人物,他在城里的一家银行工作,因为误差而亏了很多钱,但是在逃避责任的同时,他还想方设法地维护自己的“面子”,让工作人员认为自己很赚钱,不断骗取他们的信任。
最后,他不得不逃离城市来躲避这些工作人员的报复。
这一系列行为都归结于他们对于“面子”的过度挂念,而这也导致了他们的人际关系破裂和最终的失败。
通过这样的描写,老舍展示了中国文化中“面子”文化的深刻根源,以及这种文化现象对于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危害。
首先,“面子”文化使人对于现实世界产生了很多虚幻的幻想,导致人们无法冷静地看待问题。
其次,它也让人变得不真实,虚伪的行为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不信任。
最终,“面子”文化还可能导致涉及到的人物付出惨重的代价,这在《正红旗下》的小说中也有体现。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一下这种文化现象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影响。
尽管“面子”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它的弊端。
为了避免类似于小说中的种种苦果,我们应该推崇实事求是,注重真实的人际关系,以及对于现实问题面对现实,真正去做到以实际行动去反映自己的价值和实力,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中美“面子文化”对比分析

中国:注重和 谐,强调人际 关系的和谐与
稳定
美国:注重竞 争,强调个人 能力和成就的
竞争与提升
中美“面子文化”的影响
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面子文化影响个人价值观:追求面子可能导致个人过于注重外在表现,忽视自我需求 面子文化影响个人决策:追求面子可能导致个人过于注重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发展 面子文化影响个人社交:追求面子可能导致个人过于注重社交技巧,忽视真诚交流
对国际交往的影响
面子文化影响国际交往中 的行为和态度
面子文化影响国际交往中 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面子文化影响国际交往中 的礼仪和习俗
面子文化影响国际交往中 的信任和合作
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影响员工行为:员 工注重面子,可能 会影响工作效率和 团队合作
影响管理方式:管 理者需要注重员工 的面子,可能会影 响管理决策和执行
YOUR LOGO
中美“面子文化” 对比分析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中美“面子文化” 的起源
中美“面子文化” 的表现
中美“面子文化” 的差异
中美“面子文化” 的影响
如何应对中美 “面子文化”差
异
中美“面子文化”的起源
起源:源于欧洲贵族文化
特点:注重个人形象和社交礼 仪
发展: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 逐渐形成独特的“面子文化”
影响:对美国社会、政治、经 济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中美“面子文化”的表现
中国“面子文化”的表现
注重礼节和礼貌,尊重他人 注重家庭和亲情,注重家庭荣誉 注重社交和交往,注重人际关系 注重个人形象和声誉,注重个人荣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子文化荆楚在线消息(湖北日报)对中国非常友好的英国进步学者罗素生前曾谈到,“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要面子’觉得很可笑,殊不知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形成互相尊敬的风气。
”罗素认为“要面子”的害处在于,“影响效率,同样也影响了人际关系的真诚。
”要面子深入到国人潜意识中,这是一个事实。
当然,面子是很重要的,面子是形式,任何事物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
只是面子与里子不能脱节,面子不能比里子高一个层次独立存在。
民国初年,京城那些穿着马褂、提笼架鸟的遗少,外头硬撑着气派和光鲜,回到家可就惨了,只能啃咸菜窝头,因为原本赖以撑起面子的“铁杆庄稼”,早已随着满清的倒台而失去了。
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彻底消亡。
愈是渗透于潜意识中的东西,就愈是不容易改变,这种顽固性,必当正视方可。
在新的条件下,要面子的作法也常以新的形式出现。
只是,要面子的主体常常不是个人,而是以集体的方式出现,这就更隐蔽,而危害性也更大,久而久之,甚至形成了一种“面子文化”。
这种文化的特点是,自我表扬的彰显意识、程式化的自夸方式、不计成本的投入气派和迫不及待的行事节奏。
按这种面子文化做事,就好像演戏时,一切只为赢得个碰头彩,而不管后头是不是喝倒彩。
因为碰头彩有了,就可急急拿去表功,面子是有了。
至于后面是不是因演得太差而收不了场,甚至是不是演砸了或坍了台,那就不管了。
其秘诀是,碰头彩可以凭一两招换得,也是可以组织人喝彩的,而领导一般也最注重有没有碰头彩。
人们见怪不怪,这是面子文化非常有腐蚀性的一个危害。
如果一个单位为争面子浪费一点社会财富,千百个单位累计起来,损失就非常可观。
有句阿拉伯谚语说:不结果的树是没有人去摇的,惟有那些果实累累的树才担当得起人的信赖。
如果不为争面子而产生浪费和牺牲效率,就可以有更多养分转换成更多更大的果实,这样的树虽然不言,却自然可以下自成蹊。
面子文化的流布,与务实的价值取向呈矛盾状态。
人的心理就这么复杂,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总是有人做,这是因为心理上虚幻收获的吸引力,甚至比实际的利益吸引力还要大。
从这个角度看,要解决面子文化问题,根本是要解决价值判断和价值认同问题。
从价值层面上,截断无价值的面子炫耀的机会、阻断凭面子工程升迁的途径、不给那些只图面子的人以面子。
国人上上下下都应该提倡,在事关是否惠及人民利益的问题上,与其虚伪地相互给面子,不如相互较真,甚至为了效率,相互给一些难堪又何妨。
中国是个有着5000多年,甚至更多年历史的一个国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中国的好面子却是由来已久了,甚至重视到了国家存亡的层面上了。
面子是什么?我个人觉得面子就是自尊,就是尊严或尊重吧。
如果是这么理解的话,从这个站位和角度来看待并重视这个问题,并把它称为文化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国人自古就非常重视面子的,不是有句俗话说:“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
看看面子的问题已经发展到了人的基本生存方面的问题了,如果脸皮薄,可能会被饿死的啊。
当然中国人对于面子的理解还不至如此,记得多年以前看过一本李宗吾写的书籍为厚黑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脸皮厚和心肠黑是成就大事的先决条件,而脸皮厚和心肠黑的主要表现形式都是在面子上,因为脸皮厚可能是看你能否放弃自尊和自己的尊严,而心肠黑则是看你能否拉下脸来了,如果是两种都兼备的人就能够成就天下了。
比如说韩信除了自己的能力外,一大特长就是脸皮厚,居然可以受胯下之辱,拿就是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尊严,而在最后刘邦和项羽的最好决战时,却没有能够做到心肠黑,就是拉下脸来等待着鱼蚌相争,自己坐享鱼翁之利,最后闹了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说起脸皮最厚的就是刘备了,其人能够以一个没落的八杆子打不着的中山靖王之后而“一招鲜、吃篇天”,还真是必须做到脸皮厚了。
我们的刘皇叔八面奉圆全靠脸皮之厚啊!他依曹操、依吕布、依袁绍、依刘表、依孙权,东窜西走,上窜下跳,并能够见谁吃谁,见谁依靠谁,寄人篱下、恬不知耻,特别是平生善哭,遇到不能解决的大事就大哭一场,立即转败为胜,不是有人评价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吗,所以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吗。
大家看看,刘备的本事不是通常一个人能够随便做到的,当然最后也算很有成就,三分天下有其一吗,当然我们的刘皇叔的儿子刘禅哪更是极品中的人物了,这点可谓子承父业啊!当然还有心肠黑的,就是能够拉下脸来,狠下心肠的人,这里没首推曹操了,曹操杀杨修、杀孔融、杀皇后皇子,是悍然不故,并且是明目张胆的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大家看看经过李宗吾的解读,面子已经上升到政治问题了。
你要想当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必须得不顾自己的面子,甚至可以将正的说成反的。
我觉得政治家和商人是不要面子的,他们只要手中的权力和商业的利润,其他任何东西都是可以放弃和不考虑的,而中国的文化阶层和知识分子是最重面子的。
中国在汉武帝时期开始注重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当然这对于统治者只是一种手段,为什么这样我会在后面进行说明。
中国的儒家思想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理念。
何谓“修身”呢?就是孟子所说的:“天降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大家看到没有这就是所谓的儒家的孔孟之道倡导的思想,儒家认为只有克制的自己的欲望,才能成就大事,大事我想就是功名吧,要想克制欲望应该从饥饿入手,因为饥饿会使人变得更聪明,而饱暖可能就会思淫欲,或者生出其他的欲望了。
还有一些文章用来表现中国的知识分子的自尊形象,如“君子不食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等等的故事了。
这些无不是为了教导中国的知识分子要有自尊,要自重,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这样今后才堪当大任的。
我个人觉得中国人的从开国皇帝往往依靠放下面子,夺取政权后,讲到治理国家还得依靠这些知识分子的作用,所以,历代的皇帝除了开国皇帝以外都是很要面子的,因为这些皇帝的培养都得依靠这些知识分子来完成,所以皇帝们五一都染上了好面子的思想和心态了。
当然了好面子有时候确实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战国时期最伟大的外交家,也是孙膑和庞绢的同门师兄弟苏秦、张仪两人无一不是受到了侮辱,才奋发进取的。
苏秦是受到了自己亲嫂子的侮辱,而后悬梁刺股,苦学《阴符书》,最后被拜为六国之相,而张仪则是受到了苏秦的侮辱,虽然这种侮辱是苏秦故意而为之的,但是却是受了刺激最后入秦成为相国,成就自己的功名伟业的。
正是有了这些文献的记录我们知道原来好面子也是有很多的好处的。
2 谈谈中国的面子文化通过近2千多年的流传和推广,面子已经深入人心了,也逐渐成了一种中国的文化了。
所以,有人才会去花工夫去研究这些问题,并提出了所谓的“厚黑救国”的理论了。
其实,中国除了儒家思想以外,对中国人影响最大,也最深远的却是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虽然口吃,但是对于教导皇帝治理国家、维护集权统治确实是讲的非常透彻的,特别是他对皇帝如何运用权术方面讲得可谓入木三分啊!但是这些只对开国皇帝有用,继任的皇帝往往放弃了法家思想,而选择儒术了。
我们来看看满清统治时期,正是由于乾隆皇帝的好面子,让来准备和满清建立国家关系的英国使者行所谓的三拜九扣大礼,使我们国家丧失了认识世界的最后一个机会,导致了后来颜面丧尽的一系列事件和不平等条约的签定,真可谓是丧权辱国啊!我们的慈嬉太后在甲午战争失败后,不但赔偿了日本一万万两白银,还搭上台湾,为了对国人交代,还说,哪是一片没有任何用途的岛地,给他就给他吧!写到这里笔者真是有些罄竹难书了,因为一个人(统治者)个人的原因导致了如此多的人生灵涂炭,究其原因都是可恨的中国的面子文化啊!但是,重视面子真的是可恨吗?我不禁要问,当我们的奥运建儿在奥运赛场上拿到金牌,升国旗,奏国歌时,我们是那样的心潮澎湃;当外国人来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向我们竖起大指时,我们是那样的昂头挺胸;当我们的导弹打下自己的卫星,国外一片惊奇,并使得有些国家坐卧不安时,我们是那样的心中窃喜;当我们的神舟飞船遨游太空时,我们是那样的扬眉吐气。
一想到这些我们有觉得面子确实是个好东西。
那么到底面子文化是不是应该给予彻底的否定,或者彻底的肯定呢?我到是觉得任何面子都不可能是无代价的,也不是无条件的。
关键看这个东西用在什么地方。
我一直认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先驱和推动力就是思想文化领域,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当然了面子文化的发展也是已经深入人心的等级、尊卑、礼仪等等封建制度息息相关的,所以最后形成文化也是有它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复杂内涵的,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真正的打破中国人的面子文化观的是在近代,也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国家主席刘少奇和掏粪工人石传祥的一次握手,人们形成了“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良好的观念,当时的国家是多有干劲,多有生气啊!随后的文化大革命,将中国人的所以道德、面子彻底打了个底朝天。
有很多的人因此抬不起头来,比如,教师被称做臭老九,学生和干部要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由此历史好象开了个极大的玩笑,真正搞了个斗转星移,至今我们还在因此而不去提哪断辛酸的往事。
但是,现在怎么样,我们又走回了另一个转弯,如果封建社会讲求等级、尊卑、礼仪等封建礼教,文化革命讲求所谓的唯成份论,那么现在讲求的就是经济效益了。
我记得曾经和一位学校的校长探讨过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她就认为现在学校所教的德育往往不如家长所耳宣目染来的管用。
有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压不到其他的孩子,就靠钱和官来羞辱其他的孩子,使得这些孩子因此产生自卑心理,已达到自己的心理平衡。
我讲的事例完全是真实的情况,当然也可能并不代表全面的情况吧!但是这确实已经成为了一个问题啦!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那么对于这些孩子就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马加爵案件的发生不是很能说明问题吗。
当然了,这些问题的发生也有其社会的原因,比如现在政府官员的所谓“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等,都直接或间接的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要解决这个问题还真得好好学习一下和谐理论和“八荣八耻”的,当时目前的一切围绕的经济作为出发点,能否将人的心理拉回到和谐的上面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
最后还是借用李宗吾的一句话作为结尾,以此作为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吧,就是用厚黑以谋一己之私利,越厚黑,人格越卑污;用厚黑以图谋众人之公利,越厚黑,人格越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