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公开课教案)教学文稿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通用10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通用10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整体感知。
3、学习第一段。
二、重点:理清文章脉络。
难点:试加小标题。
三、教学过程1、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读。
(2)你读懂了什么?(3)你能根据课题提出自学要求吗?A、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几件事?B、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优秀品质?2、初读感知。
(1)自学全文,思考:A、本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试加小标题。
B、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优秀品质?划出有关句子。
自由朗读,思考;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2)反馈。
(3)根据五件事来分段。
(4)你觉得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围绕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这一中心句来写。
)3、学习生字新词。
(1)师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
自读,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3)了解部分词义。
(4)再读。
4、学习第一段。
(1)师简单介绍单元提示。
(2)根据单元提示要求,学生读第一段。
(3)你产生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4)你理解爱戴吗?从哪些地方看出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划出句子,读。
(5)作者提出的这个问题在这段中解决了吗?(没有)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在课文的哪部分中?(二至五段)在二至五段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6)理清第一段与二至五段之间的果因关系。
(7)在这一段中,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学生谈谈。
(8)朗读本段。
注意最后一句话的递进关系。
(9)小结本段。
5、小结。
板书设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谈《水浒传》追悼鲁迅讲碰壁为自己想得少,为什么伯父得到救助车夫为别人想得多。
这么多人的爱戴?关心女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2教学要求1.学会“唁、浒、囫、囵、佣”5个会认字和“鲁、悼、浒、囫、囵、搞、摊”7个会写字;学握“追悼、水浒传、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精选7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1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追悼、羞愧、深奥、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立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嵩山思想品质;掌握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掌握通过品析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等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品质的学习方法;认识和理解文章以小见大、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了解鲁迅生平,了解鲁迅先生同反动派作斗争的故事以及毛泽东等伟人对鲁迅的评价。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简介背景。
1、从课题可知,作者与鲁迅先生有何关系?(作者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2、请一同学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及鲁迅生平。
二、理清文路,感知课文。
1、指名轮读课文,说说课文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2、理清事件,立出小标题,教会学生立小标题的方法。
①先用简短的话归纳每段的意思。
②再把段意浓缩成小标题。
③从内容上考虑可把小标题列为:深切怀念谈《水浒》讲“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三、抓住重点,领会中心。
紧扣课文中心句,精讲课文四、五段。
渗透抓住人物动作、表情等关键性词语体会人物品质、领悟文章中心的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捕捉文章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的少,别人想得多。
”2、文章哪几段反映了伯父“为别人想得多”?导入学习四、五段。
3、讲读文章第四段,指导学生读议:①鲁迅先生是怎样救护、资助车夫的?找出文章中描写鲁迅救护车夫的动词,以及他掏钱、送药等细节,体会:这些都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通过“扶”、“蹲”、“半跪”、“夹出”、“洗”、“敷”等动词,以及他宁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尽微薄之力给予帮助,表现了鲁迅先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一颗赤诚爱心。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3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3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1教学目的:通过理解课文,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被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并说出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联系。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导入法、讨论交流法、课堂展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鲁迅的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生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
2、从课题看,作者是谁?与鲁迅有什么关系?3、简介:鲁迅及当时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段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思考:想一想课文讲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在追悼会上;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3、默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三、学习课文内容1、初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2、指读课文第1段。
思考:这一段若分为三层,应怎样分层?你能说初每层的意思吗?学习第一层,“我”当时对鲁迅先生是怎样的认识?学习第二层,“我”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看到什么?学习第三层,讲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3、自学课文第2段。
各自朗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体会到什么。
这段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听到“我”张冠李戴地乱说的?是什么意思?听了伯父这句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伯父好像是开了一句玩笑,就使“我”从此读书就不再马马虎虎了。
)从这件事,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练习朗读第二段。
4、提出自学要求,自学第3段学习第三段。
事情是由什么引起的?鲁迅先生是怎样谈起“碰壁”的?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把鼻子碰扁了”?从鲁迅开玩笑说的这句话中,从中体会到什么?“恍然大悟”?“我”恍然大悟,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三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15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15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学习第一段。
初步感知鲁迅先生受到许多人的爱戴。
4、能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试加小标题。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提到中国文学,提到中国的历史文化,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提到这样一个名字,那就是——鲁迅。
对鲁迅你们有哪些了解呢?好,请你来说;还有吗,请你来说。
2、好,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鲁迅(出示鲁迅生平简介)3、那么,就在1945年,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之际,他的侄女周晔满怀深情的笔触写下了一篇纪念性的文章,那就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4、下面,让我们跟随作者周晔的思绪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鲁迅先生。
相信通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鲁迅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的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几件事?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理解,老师补充。
挽联追悼吊唁囫囵吞枣恍然大悟饱经风霜扎绷带咳嗽3、再读文,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课文是用空行分段,一共写了五件事。
能不能用简单的几个字给每件事概括各小标题呢?4、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引导概括第一段小标题。
a、总结段意,归纳小标题:(伯父去世了,很多人都来追悼他——————————————追悼伯父)b、总结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想清楚每件事写了什么内容,再根据段意,抓主要事件,用几个字概括小标题。
5、学生归纳小标题,教师梳理板书。
趣谈水浒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6、学生书写小标题教师小结:a、把小标题写在书上吧,写的时候要注意字要写得端端正正,结构要写得紧凑,笔画要写得舒展。
b、读这种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平时我们在阅读像课文前滚动这样有小标题的书籍资料,也可以借助小标题快速把握主要内容。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精品3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抓重点句理解科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并能在小组里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了本课,你会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先看课题,你知道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吗?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1、读生字组词(自读,指名读,比赛读)仪悼逝餐枣搞冠骂嚼悟摊奥咳嗽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悼:dào餐:共16笔嚼:20笔奥:注意上部嗽:注意右边冠:多音字组词3、小声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四个字的词可划下来。
各色各样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4、通过课前的预习,谁说说你对本课词语的理解学生说意思,并能迅速读一读原文中含有这个词的句子。
三、认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2、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出课文各部分的大意,并试着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
板书:深受爱戴,畅谈读书,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3、与同学交流,看看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小标题,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概括的4、默读课文,你认为有哪些含义深刻而且你又不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四、提出疑问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作者的疑问:"伯父死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悼念他呢"你们谁能帮我解决呢文中是怎样说明的找到中心句:"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
(学习理解第一自然段,并引出最后一自然段)五、作业1、熟读课文,听写本课的生词。
2、抄写文中四个字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词造句。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六年级语文教案(精选8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是针对六年级语文课堂而设计的教学教案,内容涉及了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介绍。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大贡献,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于鲁迅先生人格和思想的理解与尊重。
二、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2.能够简单概括鲁迅先生的重要作品;3.培养学生对于鲁迅先生的尊重和学习鲁迅先生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PPT、鲁迅先生的相关资料;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认识鲁迅先生1.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图片和名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主要作品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3.分析:让学生分析鲁迅反抗封建文化及社会不公正的思想。
4.总结:以问题的方式带领学生总结对于鲁迅先生的理解。
第二课:《药》1.阅读:组织学生阅读《药》一文。
2.分析: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对于社会病态的批判。
3.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社会病态与个人生命的关系。
4.默写:要求学生默写《药》的主要内容和个人感受。
第三课:《孔乙己》1.导入:播放《孔乙己》的影片片段,引发学生的共鸣。
2.阅读:分段阅读《孔乙己》一文,理解主题和表达方式。
3.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孔乙己对于社会体制的质疑和自我人格的追求。
4.总结: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对于孔乙己的认识。
第四课:《狂人日记》1.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导入《狂人日记》的主题。
2.阅读:学生分段阅读《狂人日记》一文,理解狂人的病态思维。
3.分析:让学生分析狂人对于社会和人类的批判。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对于狂人的理解及其对于社会的意义。
第五课:《阿Q正传》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阿Q正传》。
2.阅读:学生分段阅读《阿Q正传》一文,理解阿Q的人格和命运。
3.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阿Q的反抗和对于封建文化的嘲讽。
4.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的尊严和社会的压迫与限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教案精选3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教案精选[第1篇]教学目标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3.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1.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2.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悄然陨落,但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品质却永远激励着后人。
他是谁?(课件出示鲁迅先生图片)(板书:鲁迅先生)这节课,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再次走近鲁迅先生。
(板书完善课题)2.明确目标: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同学们已经圈画了自己不理解的内容,这节课我们除了弄懂我们不理解的问题,还要看看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自读学习提示。
课件出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结合资料和同学交流:课文中的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回顾方法。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
我们要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带着问题边读边圈画有用信息,并运用这些方法快速默读课文。
(2)小标题比段意简练,一般不是完整的句子,多为短语。
(3)我们可以抓关键词句,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来感受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以谈话导入,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时,能做到有的放矢,思路清晰。
温习阅读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结合“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教师提出要求: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吧。
学习任务一: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学习任务二:结合资料和同学交流: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四、深入学习本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任务一1.(1)(出示课件7)教师提出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10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10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语言;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
学习思路:跨越时空整合文本,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向互动的对话中,在充分的读中,围绕“哪些句子最能拨动你的心弦?”为轴心,铺设“周晔的泪——小孩的泪——青年的泪——老人的泪——巴金的泪”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
学习准备:cai课件,课前让学生解鲁迅先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等。
预设过程:一、回想画面,为体会“爱”而起航1.昨天,我们一起初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随着周晔的思绪再次走近鲁迅先生,走进先生的内心世界……2.通过初读,鲁迅先生“笑谈《水浒》”、“趣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幽默、风趣、关心他人、充满爱心、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是呀,先生的幽默风趣、关心他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都是来自于他内心那颗博大的爱心。
(板书:爱)3.就是这样一位鲁迅先生走了,特别是周晔,她再也不能跟伯父“笑谈《水浒》”、“趣谈碰壁”了,她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至爱关怀了,这怎能不叫她万分悲痛呢!(大屏幕出示)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的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来,谁来读读周晔的感受?(指名读)评价预设:孩子,老师在感受着你的朗读,我发现当你读到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时,声音越来越轻,语速越来越慢,你是在表达小周晔对失去伯父的悲伤之情吧?可见,你上节课学得多么深刻啊!(板书:周晔)——是呀,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小周晔手足无措、木然发呆,“我呆呆地望着”,读……——小周晔她脑海中浮想起往日跟伯父在一起时那点点温馨,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滚落下来(板书:泪),“我呆呆地望着”,读……4.此刻,就站在伯父的灵柩前,周晔她可能会想起什么呢?(学生想象)评价预设:——若学生说会回想起伯父和她“笑谈《水浒》”:是呀!那是一段多么惬意的茶余饭后的欢乐时光呀!——若学生说会回想起伯父和她“趣谈碰壁”:“哈哈!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伯父是多么幽默、风趣呀!——若学生会说周晔会想起伯父送给她《表》、《小约翰》等书籍这一细节:我告诉大家,《表》是前苏联作家写的儿童小说,《小约翰》是荷兰作家写的童话,这两本书,以及还有其它一些儿童读物,都是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为少年儿童翻译的,他时刻想着“帮帮孩子”、“救救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公开课教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公开课教案教材简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逝世九年后,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脉络清晰。
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
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本文反映了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赞扬了鲁迅先生关心青少年、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能力。
文中含义深刻的几个句子:(1)“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伯父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对“我”读书不认真的批评。
这简短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读书态度认真、教育下一代讲究方法的人,也透出鲁迅先生风趣、含蓄、幽默的性格特点。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理解这句话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先生为了唤醒民众,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很害怕,不许他发表文章,还要逮捕他。
鲁迅先后用了一百多个笔名,巧妙地和反动派进行斗争。
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社会的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根本没有言论自由。
“碰壁”是指与反动派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顽强斗争的精神。
(3)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叹了一口气。
这句话可通过想象伯父鲁迅的心理活动来理解。
他可能想到这位车夫冒着严寒出来拉车,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
伯父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
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
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
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设计理念: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收集资料,课上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感悟,课后拓展阅读的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另外,读书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式,教学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本文的思想感情,体会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们对鲁迅的爱戴及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和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预习完成的内容有:(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能正确认读“唁、浒、囫、囵、佣”五个字,会写“悼、浒、囫、囵、搞”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的意思。
2、激励学生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准备:1、制作幻灯片。
2、安排学生课前预习,预习要求:a、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b、思考:课文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c、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一、谈话导入1、这节课我们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提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鲁迅图像,了解鲁迅。
3、同学们,这就是——(生:鲁迅),板书:鲁迅先生,让我们带上“先生”二字再深情地呼唤一遍。
4、大屏幕出示鲁迅图片:谁能根据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用简洁的话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预评:看来同学们对鲁迅先生了解得还真不少,然而鲁迅先生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周晔写了一篇纪念他的文章。
板书:我的伯父,题目叫做——(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5、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她为什么称“伯父”了还称“先生”?【a、称伯父,是表明亲戚关系。
b、“先生”是全社会对鲁迅的尊称,表明敬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观察课文分段,你会有那些发现?(空行分段)2、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想想课文都讲了那几件事?并试着给每件事拟定一个小标题。
3、提问汇报,大屏幕展示并相机板书。
(得到爱戴笑谈《水浒》趣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4、(大屏幕展示)学习第一段,体会:受爱戴a、自由轻声读,圈画出鲁迅先生深受许多人爱戴的语句?从哪里看出他深受爱戴?答案:(挽联多,花圈多,各色各样的人多。
)b、(大屏幕展示):对于鲁迅的逝世,谁都悲痛万分,作者也不另外,你从哪体会到作者的悲痛心情?知道作者惊异于这么多人来悼念伯父,他产生了一个什么问题?(板书:为什么得到爱戴)过渡: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来学习下面几个故事。
三、学习课文。
2、笑谈《水浒》)a、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了《谈水浒》这件事,在作者写这件事情中用到了两个词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这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老师心有疑惑,谁能把这两个词语解释给大家听听?预评:解释得真好,看来你下去认真预习了。
相信你们在将来读书也不会囫囵吞枣,说话做事更不张冠李戴,马上再草稿本上把这2个词语各写2个,牢牢地记住它们的读法和写法。
b、(大屏幕展示)请同学们在用横线划出鲁迅的话。
从“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中看出鲁迅先生身上的什么品质?(相机板书:关心、爱护、教育下一代,《表》荷兰作家望.蔼覃的作品、《小约翰》是苏联班台莱耶夫的部作品,这是两本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童话书,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关心的不仅是我,而是全中国广大的青少年儿童。
c、听了这句话,我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因为伯父的话刺中了我的要害。
我确实读书不认真,太马虎。
过度:从笑谈《水浒》中我们知道了伯父是一个关心下一代的人,那么面对失败和挫折的伯父又是怎样的呢?我继续来学习下一个故事。
3、趣谈碰壁a、师:请同学们默读趣谈“碰壁”这件事,划出你认为最难理解的词语。
(板书:2、趣谈“碰壁”)b、(大屏幕展示交流)理解重点词语:“碰壁”、“四周黑洞洞的”。
师:(“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
)(为什么容易碰壁?鲁迅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他的笔是对敌斗争的匕首和刀枪。
反动派非常害怕鲁迅的文章,不许他发表文章,而且要逮捕他。
可是鲁迅先生却先后用了100多个笔名发表文章,巧妙地同反动派进行斗争。
)c、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你的理解,想想客人们,你们为什么哈哈大笑?(即笑周晔的幼稚,又笑伯父的幽默)d、师:周晔,你现在理解了伯父话里的意思了吗?那你从这件事中可以体会到伯父什么品质?总结:伯父多幽默啊,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由此可见,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勇于斗争的革命家。
相机板书:勇于斗争过渡:我们认识了慈祥和蔼谈笑风生的伯父,可又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伯父的表情变得冰冷,严肃呢?4、救助车夫a、请自由读读“救助车夫”这个小故事,划出描写鲁迅先生的句子读一读,并划出动词,打上着重符号。
看看书上的插图,联系上下文,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1)(大屏幕展示)由“半跪”等动词体会人物的品质。
师:同学们想,鲁迅先生是什么身份?天寒地冻地他给谁半跪?你还有什么体会?总结:是的,鲁迅先生当时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在国内外都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而黄包车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贫苦人。
鲁迅先生和黄包车夫这两个人的身份、地位这样的悬殊,但鲁迅先生给黄包车夫包扎伤口时,却是那样的精心,没有一点架子,特别是在那寒冷的天气里,鲁迅先生没有丝毫地想到自己,一个“跪”字,课文所描述的画面在我们眼前动了起来,我们仿佛看到车夫那只血肉模糊的右脚,就这样一圈一圈地被鲁迅先生包扎了起来。
我们体会到了他对车夫这样劳动人民深深的爱。
(2)有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天气非常寒冷。
(读句子)(3)(当学生读到“天黑了……在路上跑呢?”)师:小时候的周晔不明白车夫为什么没有鞋穿,你明白吗?(车夫终年忙碌,本应丰衣足食,可他却穷得连一双鞋都买不起,而那些剥削者却不劳而获、饱食终日,你们说这公平吗?这就是黑暗的社会现实。
)(4)大屏幕出示:(“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请说说你的体会。
师:这一段是作者对鲁迅先生当时的神态、动作的描写,你能透过语言文字体会到他当时的心情吗?(憎恨、愤怒)师:是啊,还记得刚才在“笑谈碰壁”事件中,鲁迅先生是如沐春风、谈笑风生,现在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了呢?你知道鲁迅先生在想些什么呢?师启发:也许,先生想到了像车夫一样的为生活疲于奔命的劳苦青年;也许,先生想到了孩子,那些可怜的无助的孩子;也许,先生想到了那些进入迟暮之年、骨瘦如柴的老人;也许,先生在捶胸发问,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为何如此的冷漠麻木,彼此之间互不关心,我们中华民族都互不关心,就会饱受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欺凌,他问自己,也问当权者……总结:从鲁迅先生的表情、动作中可以想象到,他当时想得很多,由受伤的车夫想到千千万万的受苦人,想到只有推翻黑暗的旧社会,受苦人才能脱离苦海过上好日子。
(5)师:这段话有一个词出现了两次?(清清楚楚)你觉得作者清清楚楚的是什么?作者清清楚楚记得的仅仅是伯父的表情吗?(作者至今仍清清楚楚记得的是伯父爱憎分明的立场,忧国忧民的神态。
“清清楚楚”这个叠词的重复使用,说明作者在9年后还记得,19年后仍然记得,在自己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仍然记得。
作者这个词语的重复使用也说明了她将会把这种爱憎分明、忧国忧民的精神作为对自己的鞭策。
)过渡:鲁迅先生,他对一个素不相识的车夫都如此关心,对于他身边工作的女佣更是关怀备至。
五、学习“关心女佣”请一位女同学读佣人阿三的话。
体验阿三心怀感激得语气。
感受,鲁迅关心的只是阿三吗?相机板书:关心穷苦人师:多么可敬的鲁迅先生啊!难怪作者周晔说:“的确——”(引读最后一段)六、学习最后一段。
1、思考:别人还指哪些人?能从文中的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吗?(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如、车夫、阿三……)2、让我们把体现鲁迅先生品质这句话写在课题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