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析》-髌股关节紊乱的诊断和治疗
髌股关节紊乱病因、诊断、治疗进展

综述髌股关节紊乱病因、诊断、治疗进展摘要髌股关节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疾患中需要骨科处理的病变。
类丧失运动能力的主要原因是髌股关节的紊乱,类似病例以女性居多。
在生物理论上,人类较复杂的关节之一是髌股关节,该关节的发病机理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该类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方面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难,这种情形更加告诫广大的医务工作者针对髌股关节紊乱的研究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本文较为全面的叙述了髌股关节紊乱方面的发病原因分析,并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获得有关于髌股关节紊乱的前沿的诊断、治疗方法的研究信息,为髌股关节紊乱方面研究提供出相对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关键词髌股关节病因诊断治疗1 髌股关节紊乱的发病原因髌骨关节紊乱在国际上并没有一个明晰的命名。
ACSM将它称为髌骨疼痛综合症或髌骨关节紊乱、跑步者膝和髌骨软骨化、髌骨排列错乱、髌股关节疾病、髌骨轨迹异常等。
髌骨关节紊乱的症状有:疼通、膝关节不稳定、滑膜皱襞综合征、颊脂垫综合征、髌腱炎、膝关节假性绞锁、髌骨软骨化。
1.1 发育不良的髌股关节髌股关节的发育不良会引起髌骨病症的变化。
通过对大量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发现股骨前倾及胫骨旋转畸形都与髌股关节退变性的关节病密切相关。
如学者Biaiment和Sehoon〔1〕指出胫骨旋转畸形在髌股关节症状原因的重要意义,同时Wanner〔2〕和Bandi〔3〕研究股骨前倾会伴有髌骨软化和髌骨的不稳定。
Echoff〔4〕和Lee 〔5〕也发现股骨前倾的促进髌骨倾斜增大和诱发髌骨的外侧半脱位。
Taikai〔6〕也发现股骨前倾的加剧伴随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的升高。
证明应力负荷大小不适会诱发软骨损伤退变及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
相反股骨前移和或胫骨扭转将改变髌股关节的排列。
髌股关节的应力分布严重失衡源于胫骨旋转,负荷过小或过大,引起软骨发育障碍,产生软骨化等现象。
造成髌骨症状的原因是伸肌发育不良。
维持髌骨正常滑动轨迹的主要因素是股四头肌的作用。
髌骨不稳定的临床诊治详解

位或脱位时,患者产生恐惧不安和疼痛,
使膝关节屈曲而使疼痛
8、髌骨外移度增加或关节松弛:正常人膝
关节在伸直位时髌骨被动外移的范围不
超过它自身宽度的1/2,屈膝30°时髌骨
外移的范围更小。如关节松弛,按髌骨
可向外侧移动的程度分为3度:
Ⅰ度:髌骨中心在下肢轴线的内侧
或轴线上。
处在髁间沟最浅的滑车上凹,而此位置股四头肌及内、
外侧支持韧带放松,髌股关节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故
在膝关节屈曲20°以内的位置拍摄髌股关节切位相,诊
断髌骨不稳定的阳性率最高。但实际上,膝关节屈曲
20°位摄髌股关节切位相存在投照技术困难,影像常显
示不清,难于测量,而用CT或MRI技术,在膝关节伸直
位,使四头肌放松,对髌骨关节中部做横断面扫描,图
正位片
患者仰卧位,双足靠拢,足尖向上,使股四头
肌完全放松,摄前后位片,观察:
(1)髌骨位置:正常髌骨中心点应位于下肢轴
线上或稍内侧。
(2)髌骨高度:正常髌骨下极刚好位于两侧股
骨髁最低点连线之上。其下极在该连线近侧,
距离大于20mm者为高位髌骨。
(3)髌骨及髁的外形:发育不良或畸形。
侧位片
可以显示有无髌骨软骨下骨质硬
位、股骨前倾角增大、胫骨外旋过大等膝部畸形和力线不正时,为
了维持正常的步态而引起的髌骨向外侧倾斜,是髌骨不稳定的常见
因素。
4、轨迹试验:患者坐位于床边,双小腿下垂,膝关节屈曲90°,使膝
关节慢慢伸直,观察髌骨运动轨迹是否呈一直线。当膝关节接近完
全伸直时,髌骨轻度外侧半脱位,为“J征阳性”。
5、压痛:多分布在髌骨内缘及内侧支持带处。当检查者手掌压迫患者
骨性关节炎治疗讲解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进行性损害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紊乱综合征,是一种最常见的关节疾患,属中医学“痹证”、“痿证”范畴,肝肾不足,精血亏损无以濡养骨骼是本病发生的内因,而风寒湿等外邪入侵则是外因。
长春中医药大学赵文海教授认为本病治当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主,活血祛瘀,祛风散寒通络为辅,并在前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几十年潜心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医疗法。
内治法赵文海创制内服经验方关节痛消方,由熟地、刺蒺藜、北黄芪、鹿角霜、当归、黄柏、苍术、薏苡仁、鸡血藤、伸筋草、牛膝、乌梢蛇、水蛭、蜈蚣等组成。
方中重用熟地黄、刺蒺藜滋阴补血,添精益髓,血肉有情之品鹿角霜,补肾助阳,强筋壮骨,三者合用阴阳并调,具有补肾强筋壮骨之效。
黄芪补气升阳,温养脾胃,《日华子本草》认为其“助气、壮筋骨、长肌肉、补血”。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本草备要》认为其“血滞能通,血虚能补,血枯能润,血乱能扶”。
当归伍熟地黄补肝血,填肾精,以强筋骨,当归伍黄芪气血兼顾,以濡养筋骨,共为臣药,两药不仅加强君药的补益作用,而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黄柏、苍术出自《丹溪心法》的二妙散,用黄柏治腰膝无力,筋骨疼痛,清热燥湿,消肿止痛;苍术治四肢骨节走痛,足膝酸痛无力,行气解郁。
薏苡仁既能利湿,又能通利筋骨,防阳虚寒凝湿滞体内;乌梢蛇,水蛭、蜈蚣活血通络止痛,三味虫类药相伍,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使邪气无留止之隙。
更用鸡血藤、伸筋草加强其通络之作用,并兼有补益之效。
以上诸药共伍共奏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
外治法中药外敷赵文海经常采用中药外敷治疗骨性关节炎,以伸筋草、透骨草祛风散寒,强筋止痛;独活、羌活除寒湿,通利关节而止痛;草乌、威灵仙、防风祛风除湿止痛;川芎、红花、刘寄奴、姜黄活血化瘀止痛;艾叶温经止痛;佐以牛膝以加强活血,补肝肾,强筋骨之功,诸药合用共奏良好的散寒祛风除湿,活血强筋止痛之功用,效果显著。
髌骨脱位的症状和治疗方案详解

膝盖无力:膝盖 无力,无法支撑 身体重量,导致
活动受限
膝盖不稳定:膝 盖感觉不稳定, 容易滑倒或摔倒,
导致活动受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畸形
髌骨脱位可能导致膝关节畸形
畸形可能表现为膝关节内翻或 外翻
畸形可能导致行走困难或疼痛
畸形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和运动能力
治疗方案
非手术治疗
髌骨脱位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症状 3 治疗方案 4 康复训练
症状
疼痛
症状:膝关节 疼痛,尤其是 在活动或负重 时
疼痛程度:轻 度至重度,可 能影响正常活 动
疼痛持续时间: 可能持续数天、 数周或数月
康复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
目的:提高关节活动度,减轻 疼痛,促进康复
方法:被动运动、主动运动、 助力运动等
注意事项:避免过度拉伸,遵 循医生指导
效果: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 疼痛,促进康复
肌肉力量训练
目的: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 节稳定性
训练方法:渐进性抗阻训练、 等长收缩训练、等速训练等
注意事项:避免过度训练,遵 循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
疼痛部位:膝 关节周围,可 能涉及大腿、 小腿或臀部
0
0
0
0
1
2
3
4
肿胀
症状:膝盖肿 胀,疼痛,活 动受限
原因:髌骨脱 位导致关节内 积液
治疗方法:休 息,冰敷,抬 高患肢
注意事项:避 免剧烈运动, 及时就医
0
0
髌骨软化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早诊断、早治疗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该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诊断采用的膝关节轴位“胫骨结节定位 投 照法”准确、易操作,有助于早期诊 断 “胫骨结节”定位投照法:笔者采用 “胫骨结节”定位投照法(Merchant),克 服了传统膝关节轴位投照法的缺点,该 法操作简便、定位准确、与CT 检查结果 基本相同。
诊断根据
典型症状和体征:前膝痛、下楼下蹲加 重,髌骨研磨试验(+ ) 但膝关节正侧位片帮助不大,需照屈膝 30-35 °的膝关节轴位片,才能清楚显示 髌骨半脱位或倾斜、髌股适合角的变化 等。
治疗原理
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髌骨半 脱位 根本治疗是矫正这种不正常的 解剖关系
早期治疗方法:
髌骨软化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探索
总结近年来我科对髌骨软化症 研究的初步结果。
患病率
普查结果表明, 髌骨软化症在普通人群中 的患病率为36.2%,以30--39 岁年龄组为最 高(55.8%), 9 岁以下年龄组中亦12.7%,
关节软骨与受力的关系:
研究分析病变区的软骨及软骨下骨标本 进行超微结构研究和免疫分析发现:
关节软骨坏死与所受到的不正常压力负荷的 大小成正比; 而局部软骨细胞的修复能力则与病变程度及 所受压力大小成反比
关节软骨的退变过程:
软骨面“蟹肉”样变:关节软骨面失去 光泽,弹性降低,类似的象“蟹肉”一 样绵软无弹性; 软骨逐渐脱落,软骨下骨质裸露、增生 硬化(Ⅲ~Ⅳ期),最终形成髌股关节骨 关节炎。 其发生、发展和恶化与髌股关节的解剖 关系紊乱密切相关
研制成功的HIJ5 肌肉康复仪,通过 选择性电刺激股四头肌内侧头使肌力增 强,可缓解症状及矫治髌骨半脱位。该 法用于髌骨软化症的保守治疗,其有效 率达90%(优良率63%)。对晚期患者则 应采用人工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优良 率达:86.3%。
膝关节镜动态监视下分级手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

8 7例 (9膝 ) 龄在 l 3 9 年 2— 3岁 ( 平均 l. 72岁 ) 间 的 膝 关 节 髌 股 关 节 紊 乱 的 患 者 , 采 用 膝 关 节 镜 之 均
动态监视下对髌骨序列排列异常的诊 断和分级更具有实用治疗价值 , 依据动 态监视结果选择性 实施 三级髌股序列重排 术在术 中均精确平衡髌股关节适 配性 并达到满意 , 术后随访 中发 现总体 随访效果
较好 。患者年龄偏 大且合并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是术后疗效 不佳的原 因之一 , 提示这 可能是外科介入
例 ( 1 )行 术式 2的患者 2 (4膝 ) 行术式 3的患者 I 6膝 , 0例 2 , 4例 (3膝 ) 4例 ( 9膝) 2 。6 7 患者在术前 即诊断为髌股关节紊乱。其中行术式 2和 3的患 者全部在术前 诊断 明确 。随访 3 6~7 个 月( 1 平均
5. 4_ ) L so 评 分 8 10分 , 均 9 . 2月 ,yhl m 9~ 0 平 63分 。 无 1 患 者 髌 骨 脱 位 复 发 , ( 膝 ) 者 残 存 不 例 7例 9 患 同 程度 术 后 膝 前 疼 痛 , 龄 2 2 年 2~ 9岁 ( 均 2 . 平 63岁 ) 均 伴 有 髌 股 关 节 软 骨 损 伤 。 结 论 , 关节镜
进行诊疗 , 三级髌股序列重排术式分别为 :.外侧 支持带滑膜外松解术 ;.术式 1+内侧 支持带紧缩 1 2
缝 合 术 ;.术 式 2+胫 骨 结 节 止 点 内下 移 位 术 。 在关 节 镜 动 态 监 测 下 对 不 同 程 度 的髌 股 关 节 紊 乱 进 3 行 治 疗 。以 0 ~10 屈 膝 过 程 中髌 股 关 节适 配 良好 为术 中平 衡 满 意 的 标 准 。 随 访 时 利用 L so 问 。 1。 yhl m 卷 随 访 调查 , 时 对 其 临床 资 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结 果 同 8 7例 ( 0 13膝 ) 者 中行 术 式 1 患 者 5 患 的 3
髌骨倾斜角动态变化分析对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价值

髌骨倾斜角动态变化分析对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价值导言髌股关节不稳定症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髌骨在关节窝中的不稳定性,引起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髌骨倾斜角是评估髌骨位置的重要指标,其动态变化对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从髌骨倾斜角的定义、影响因素和动态变化分析等方面,探讨其在髌股关节不稳定症诊断中的价值。
一、髌骨倾斜角的定义髌骨倾斜角是指髌骨相对于股骨髁面的倾斜角度,是评估髌骨位置和运动状态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髌骨应该处于关节窝中央,髌骨倾斜角应该在10°-15°之间。
当髌骨倾斜角偏大或偏小时,均可能导致髌骨在关节窝中的不稳定,从而引起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发生。
1. 解剖结构:髌骨倾斜角受到髌骨形态、股骨髁面角度等解剖结构因素的影响。
髌骨形态异常、股骨髁面角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髌骨倾斜角的改变,进而引起髌股关节不稳定症。
2. 肌肉力量:大腿肌群的力量和平衡状态对髌骨位置和倾斜角有重要影响。
肌肉力量不平衡或肌力过弱都可能导致髌骨倾斜角的改变,增加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发病风险。
3. 运动方式:错误的运动姿势和频繁的高强度运动都会导致髌骨在关节窝中的不稳定,影响髌骨倾斜角的正常变化。
4. 外伤和损伤:膝部外伤和软组织损伤也是影响髌骨倾斜角的重要因素,外伤和损伤导致的关节不稳定会引起髌骨倾斜角的改变,诱发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发生。
三、髌骨倾斜角的动态变化分析髌骨倾斜角的动态变化是评估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膝关节运动过程中,髌骨会随着膝关节的屈伸而发生相应的位置变化,这种动态变化往往能更准确地反映髌骨在关节窝中的稳定性和位置。
1. 静态测量:通过X光片或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手段可以对髌骨倾斜角进行静态测量,得到膝关节处于特定位置时的倾斜角度。
这种方法可以初步评估髌骨的位置和倾斜角,但缺乏对髌骨在运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的准确反映。
3. 运动分析:利用运动分析系统对膝关节运动过程进行动态分析,可以得到髌骨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倾斜角动态变化数据。
手法治疗髌股关节紊乱

点 揉 、 推法 。顺 下肢 内侧 线 ( 足 太阴 脾经 箕 门 、 海 、 陵 拨 在 血 阴 泉 、 机 、 谷 、 阴 交 ; 少 阴’ 太 溪 穴 位 上 重点 指 揉 , 地 漏 三 足 肾经 以 酸 痛 为 度 ) 外 侧线 ( 足 少 阳胆 经 风 市 、 及 在 中渎 、 陵 泉 ; 阳 阳 足
・
71 ・ 0
中 国骨 伤 20 年 9月 第 2 卷 第 9期 C iaJOto 08 1 hn r p& Ta m ,e . 0 , o.1N . h ru aS p 0 8 V 1 ,o9 2 2
・
手 法 介 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手法治疗髌股关节紊乱
俞 国 旭 , 敏 民 , 超 魏 徐
Z o g u s a g C ia JOa o h n g oGu h n / h n h p& T a ma 2 0 , ( : - 1 W . g z .OU r u , 0 8 2 9) 7 7 1 1 1 WW z s z I 0 g C
髌 股关 节 紊 乱 ( 骨 倾 斜 、 骨 半 脱 位 ) 髌 骨 不 稳 定 的 髌 髌 是 常 见原 因 ,而髌 骨 排 列 和运 动轨 迹 异 常 及 由此 形 成 的应 力 分 布 异常 所 造 成 的关 节 软骨 损 伤 , 是髌 股关 节 疼 痛 的主 要 原 因 , 是 髌股 关 节 常 见病 。 现 为 膝前 疼 痛 、 骨轨 迹 异 常 和髌 股 关 表 髌
( 中国 中 医科 学 院广 安 门 医 院骨 科 , 京 10 5 ) 北 0 0 3 关键 词 髌 股 关节 ; 关 节 不稳 定 性 ; 正 骨手 法
M a iuaietet n f ea gme t fp t if rl on Y u —I WE n ri, ho un ' m n np l v rame t rn e n aeoe t od o l mo a jit U G o X , I L Mi— nXU C o.G aga e a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史及临床表现
• 有无明确外伤史 • 脱位时的状况
• —每次屈伸均可诱发脱位或仅仅扭转运动 时诱发
• —有无特定动作可诱发脱位
• 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 • 膝前肿胀、疼痛,有髌骨弹动感 • 久坐疼痛
体格检查
• 股四头肌萎缩 • 髌骨活动度 • 髌研磨试验 • 髌骨被动倾斜试验 • 轨道征 • 恐惧试验 • Q角测量
体格检查
“蝗虫眼”征
髌骨移动度
• 将髌骨平分为四等份,外移1/4为I度,2/4为II度, 3/4为III度
• 髌骨运动轨迹按Casscell方法分级:
• I级:膝屈曲<60°时髌骨位于股骨髁间滑车中心; • II级:屈膝60°~90°时髌骨位于滑车中心; • III级:屈膝>90°时髌骨位于滑车中心
髌骨
• 前面 • 每个方向都为
凸面
• 粗糙的上部1/3
• —股四头肌腱止点
• 下极“V”形
• —髌腱起点
髌骨
• 后面 • 中央部软骨最
厚约7mm
• —人体最厚的软骨
• 边缘区软骨厚 度<1mm
髌骨
• 后面 • 外侧较内侧骨质
更致密
• —与其承受负荷增加有关
• 髌骨下极无软骨 • 有一垂直的脊将
• 下肢力线
• —Q角的极大值常见于膝外翻畸形者
• 股四头肌是否收缩 • 胫骨内、外旋 • 髌骨是否脱位
站立位和仰卧位没有显著差异
Q角测量(仰卧位)
Q角测量(站位)
影像学评估
正常股骨髁
影像学评估
股骨外侧髁发育不良(Crossing Sign)
影像学评估
滑车过浅
影像学评估
• X线(屈膝30°站 立位,侧位片)
• Blumensaat法:屈 膝30°,髁间窝顶 部Ludloff三角底边 向前作延长线,正 常髌骨下极与其相 交,若高于5 mm为 高位髌骨。
影像学评估
• X线(屈膝30°站 立位,侧位片)
• Blumensaat法:屈 膝30°,髁间窝顶 部Ludloff三角底边 向前作延长线,正 常髌骨下极与其相 交,若高于5 mm为 高位髌骨。
髌股关节紊乱的诊断 和治疗
提纲
• 第一部分 髌股关节的解剖及生物力学 • 第二部分 髌股关节紊乱
• 病因 • 临床表现及体检 • 影像评估 • 治疗
第一部分 髌股关节解剖及生物力学
髌骨
• 包裹于股四头 肌腱内
• 人体最大的籽 骨
• 为长轴向下的 倒三角形
髌骨
保证有效的负 荷传导
为其深面软组 织提供骨性保 护
• b/a=1.37
影像学评估
• X线(轴位片)
—股内侧肌止点偏上或无力 —内侧髌股韧带松弛 —股骨外侧肌止于髌骨外侧
髌骨发育不良
髌骨Wiberg 分型
24%
Ⅲ型属于不稳定型,
57%
更易发生向外侧脱位
•Ⅳ型为Baumgard描述
19%
股骨远端发育不良
软组织平衡破坏
外侧支持 带紧张
股内侧肌止点上移,股 内侧肌无力
内侧支持带松弛,内侧 髌股韧带松弛或断裂
• b/a=2.6
影像学评估
• X线(屈膝30°站 立位,侧位片)
• Backbone-Peel法: 屈膝30°,测量髌 骨关节面下胫骨平 台的垂直距离/髌 骨关节面长度比( 正常值0·8~1·0)
• b /a=1影像学评估(病)• X线(屈膝30°站 立位,侧位片)
• Backbone-Peel法: 屈膝30°,测量髌 骨关节面下胫骨平 台的垂直距离/髌 骨关节面长度比( 正常值0·8~1·0)
的合力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
髌股关节作用力
• 随屈膝角度增大而增大 • —屈曲角度增加则胫骨和股骨的水平力方向臂增加
髌股关节运动
髌股关节运动
第二部分
髌股关节紊乱
概述
• 髌股关节不稳可分为
• I 单纯髌骨半脱位 • II 单纯髌骨倾斜 • III 髌骨半脱位合并髌骨倾斜
导致髌骨不稳的因素
• 髌骨发育不良,高位髌骨 • 股骨髁发育不良 • Q角过大 • 髌韧带止点偏外 • 软组织平衡破坏
髌股关节内侧稳定结构
• 动力稳定结构
• 股内侧肌斜部
• 静力稳定结构
• 内侧支持带 • 内侧关节囊 • 内侧髌股韧带 • 股骨外髁
内侧髌股韧带
• 屈膝20°时是防止 髌骨外脱位的主要 内侧静力稳定结构
• 与股骨外髁共同提 供60%稳定作用力
• 内侧支持带至少提供11% 作用力
• 髌胫韧带至少提供5%作用 力
Q角过大
Q角(Quadriceps angle)
髂前上棘到髌骨中点 连线与髌骨中点到胫 骨结节连线的夹角 Q角越大越约易发生 外脱位 >20°为病理性
Q角过大
Q角(Quadriceps angle)
髂前上棘到髌骨中点 连线与髌骨中点到胫 骨结节连线的夹角 Q角越大越约易发生外 脱位 >20°为病理性
软骨面平分
股骨远端
• 股骨远端
• 股骨髁 • 髌骨沟 • 股骨滑车
• 与髌骨后面相适 应
• 外侧高于内侧
髌股关节
股骨面远大于髌骨面
人体最不协调的关节之一
股四头肌力的平衡
股四头肌肌腱
股外侧肌
股内侧肌
髌腱
股四头肌力的平衡
• 水平方向上,内 侧作用力大于外 侧
• 内侧作用力主要 由股内侧肌斜头 提供
影像学评估
• X线(屈膝30° 站立位,侧位片)
• Insall和Salvati 法:屈膝30°,测 量髌腱长度/髌 骨最长对角线的 长度(正常值 0·8~1·2)。
• b/a=1.07
影像学评估(病例,高位髌骨)
• X线(屈膝30° 站立位,侧位 片)
• Insall和Salvati 法:屈膝30°,测 量髌腱长度/髌 骨最长对角线的 长度(正常值 0·8~1·2)。
内侧髌股韧带
外侧稳定结构
• 动力稳定结构
• 股外侧肌
• 静力结构
• 外侧支持带 • 髂胫束 • 髌胫韧带
髌骨的生物力学
髌骨功能
• 增加屈膝装置与 股骨距离,促进 屈膝
• 引导股四头肌肌 腱
• 自然位置为0°
髌股关节作用力
• 髌骨作用于股骨的压 力
• 屈膝30°-60°时最大 • -接近3000N • 与髌腱与股四头肌腱
被动髌骨倾斜试验
• 髌股外侧可以翻起 约15°
• 小于0°为阳性, 表示髌股外侧支持 带紧张
恐惧试验
Q角
• Q角(Quadriceps angle,Q angle)
• 伸膝内旋位时股四头肌合力的方向与髌 腱的夹角 • —Brattstrom,1964
影响Q角的因素
• 性别(骨盆宽度 )男性平均8°,女性平 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