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多样化

合集下载

试论高等教育办学多元化

试论高等教育办学多元化

试论高等教育办学多元化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多元化已成事实。

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不断增长的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办学经费短缺等问题使高等教育办学多元化成为必然。

高等教育办学多元化过程中存在着思想认识、办学经费、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应采取提高认识、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管理等对策加以解决。

标签:高等教育;多元化;管理体制一、多元化:高等教育办学的现状高等教育办学多元化是指举办高等教育的主体不是惟一的,可以是国家(政府)、企事业单位、境外机构、个人等。

这些办学主体隶属于不同的所有制关系。

中国有源远流长的民办教育传统,但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原来国立、公立、私立多元并存的学校体制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公立学校一统天下。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完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们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国家包办教育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出现了各级各类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

目前,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国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办学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无论从哪方面说,我国公办高等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都占主导地位,各种形式的民办高校相对公办高等学校数量少,层次低,规模小,力量弱。

而且在这些高等教育机构中,90%是非学历的技术类教育,进行本科学历教育的很少,而且办学规模不大,在校生2000人以下的占多数,部分学校综合实力较弱,办学条件较差,教师队伍不强。

同时,民办高等教育地区间、学校间发展很不平衡。

浙江省、陕西西安、北京等地区民办高校发展较快,其他地区民办高校发展较慢。

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多样。

有关部门介绍,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主要有6种形式:普通民办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等教育职业资格考试、与境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

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近年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可以预料,民办高等教育在未来几年中将有更快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层面探讨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期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有所思考。

一、全球范围内的高等教育现状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一方面,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教育体系,以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则经历了高等教育大规模的迅猛扩张,其高等教育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大学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大学不仅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注重国际合作交流,提升研究实力和学术声誉。

在这种竞争中,一些学科和学院的特色优势逐渐形成,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亮点。

二、国内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在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随着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学在提供高等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加强科研力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除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愈发紧密,国际留学生的数量也持续增加。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高校的国际影响力,也能提升本土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全球化人才。

同时,高等教育的差异化发展也是当前的趋势。

不同大学之间有着不同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有的注重学科建设,有的侧重专业发展,有的推进人才培养。

这种多样化发展将弥补高等教育中的结构性缺陷,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高等教育发展的挑战与前景然而,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展加剧了教育资源的短缺和不均衡问题。

一些重点高校的教育资源得到过度集中,而一些地区或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此外,教育质量的保障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高等教育要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师资水平,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与质量控制

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与质量控制
自改革 开 放 以 来 ,我 国 经 济持 续 高 速增 长 ,人均 国 民 收人 得
金。我国人 口众多 , 龄学 习人数在不断增加 , 适 有限的教育资 源已不能满足^ 民群众 日益增长 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 国 家只有通过发展多样化的高等 教育 、 通过多渠道的资金等集
才能实现高等 教育 的大众化。另外从 国际上已经迈^ 高等教
维普资讯
淮北煤师 院学报 ( 学社鲁科 学版 ) 哲
第 2 卷 簿 2期 3
20 0 2Leabharlann 4月 J unl o ab i olId sr 'ah r olg o ra fHu ic C a n ut I c es C l e y  ̄ ; e
展是 实 现 高等 教 育大 众 化 的基 本建 径 。 国学者 马 丁 - 美 特罗
V0 2 0 2 l 3
Apr 2 02 . 0
(h]s ̄ y a d S ca S in e ) p i ol n o il ce c s o h
高等教 育 的多样化 发展 与质量控制
王 继 华
( 淮北煤炭师范学 院 成人教育学 院 , 安礅 稚北 25 0 ) 39 0
到很大提 . 国家经济实 力也得到大力增强 , 无论从国家 、 国 民个人来说 都有能力承担高等教 育费用的支出。因此 , 高等
教 育快速n 精英教 育阶段 向大众化 阶段迈 进籽 台当前 社会
的需求 、、 々人的需求 .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的必然趋势。 如何快 速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研究认 为 。 多样化发
教育 的需 求也 不 尽 相 同 =( )国家需 要 多 元 渠道 筹措 教 育资 3

多样 化 发 展 是 实 现 高等 教 育 大 众 化的 基 本 途径

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实践价值与制约因素

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实践价值与制约因素

点实践价值:
第一 ,高等教育系统多样化的增长对于满 足学 生需 要来 说 是一 个 重要 的策 略 。高 等教 育 多样 化韵 程度 越 高 。就越 能够 为 不 同教育 背 景 和不同的学业成绩 的学生通向高等教育提供通 道。 在多样化的系统中, 各个高等教育机构的培 养 目标与任务不同.这样就为每个学生提供了 与相似背景 的学生竞争 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有 机会发现一个可以获得成功的高等教育环境。 第 二 ,高 等教 育多 样化 所表 现 出的灵 活性 能更 好 地服 务 于社会 。通过 提供 不 同的进入 高 等教育的模式 .通过提供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机 构之 间互 相 畅通 的转 化形 式 ,一 个 多样 化 的高 等教 育 系统 就会 既刺 激 向上 的灵 活性 ,也 使 向 下 的灵 活性 成为 可能 。多样 化 的高 等教育 系统 容许 纠正 错误 的选择 .它提供 了额外 的成 功 机 会 . 扩展 了教育 的水 平线 。 它 第 三 ,多样化 的高等 教育 系 统可 以满 足 劳 动 力 市场 的需 要 。劳 动力 市场 的 变化 影 响着 高
中图 分 类 号 : 4 G6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 8 5 2 0 ) 5 01 8 0 1 7 — 2 4( 0 9 0 — 3 — 4
收 稿 日期 : 0 9 0 — 0 2 0 — 4 1
基 金 项 目 : 国博 士后 科 学基 金 项 目( 号 :0 8 3 17 成 果 之 一 中 编 200 00 ) 4 作 者 简 介 : 萍 (9 7 )女 , 门 大 学教 育 研 究 院 博 士后 , 事 高 等教 育基 本 理 论 研 究 。 徐 17 一 , 厦 从
办学特色极为明显、 互不干扰的办学体制。 ] [ 从

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进程与推进策略

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进程与推进策略



高等 教 育 多样 化 的背 景条 件
出 多 样 化 和 经 常 变 动 性 的 特 点 。 因 而 , 等 学 校 的 高
对 培 高 等 教 育 多 样 化 是 伴 随 着 高 等 教 育 系 统 及 其 功 “ 口” 养 模 式 不 能 满 足 劳 动 力 市 场 的 多 样 化 需 求 , “ 口 ” 向 “ 应 ” 高 等 学 校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从 对 走 适 是 能 的 日趋 复 杂 而 发 生 的 , 等 教 育 系 统 及 其 功 能 的 高
分 化和 多样 化发 展 的动 因 。
校 , 职业 教育 进行 学制 调 整等 。 对
第 二 , 动 力 市 场 的 多 样 化 。 随 着 社 会 生 产 力 劳 的 发 展 , 们 物 质 文 化 生 活 水 平 提 高 了 , 神 层 次 的 人 精 服 务 也 日趋 完 善 。 这 些 都 为 劳 动 力 多 样 化 的 出 现 提

成 不 变 的 , 随 着 社会 的发 展 而发 生 变 化 , 前 , 它 当
科 用 知 识 趋 向 于 不 断 分 化 和 专 门 化 ; 一 种 是 理 论 知 人 们 对 高 等 教 育 的 培 养 人 才 、 学 研 究 和 直 接 服 务 另 尤 识 趋 向 于 整 合 和 统 一 。大 学 要 对 不 断 分 化 和 专 门 化 社 会 的 三 大 功 能 基 本 达 成 共 识 , 其 强 调 直 接 服 务 社会 这 一新 功能 。由于知 识对 社会 的发展 发挥 着越 的 知 识 做 出 回应 , 新 兴 学 科 尤 其 是 应 用 学 科 以 一 给 席 之 地 , 时 由于 理 论 知 识 的 整 合 形 态 不 断 发 展 , 同 大 来 越 重 要 的 作 用 和 知 识 社 会 对 知 识 无 以 复 加 的 强 由 学 对 高 深 知 识 的探 讨 也 显 得 永 无 止 境 。 从 进 化 的 结 调 ; 于 劳 动 力 市 场 对 毕 业 生 的 持 续 增 长 的 多 样 化 由 大 果来 看 , 识社 会 业 已临 近 , 识 社 会 的特 征 是 , 知 知 知 需 求 ; 于 新 学 科 和 新 行 业 的 不 断 出 现 , 学 与 社 会 大 更 识 社 会 是 以 知 识 为 主 要 驱 动 力 的 社 会 , 一 种 深 刻 的 关 系 将 日益 密 切 , 学 将 走 出 象 牙 塔 , 加 面 向 社 是 社 认 识 和充 分利 用知 t价 值 的社会 。我们 未来 的繁荣 会 办 学 , 会也 会更 加 积极 参 与大 学 的办学 和管 理 、 q 科 与 富 裕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依 赖 于 我 们 创 造 和 使 用 知 识 的 教 学 、 研 。 高 等 教 育 为 社 会 服 务 的 功 能 将 更 加 彰

后大众化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多样化分析

后大众化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多样化分析

后大众化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多样化分析摘要: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一直是我们的目标,但现在多数高校仍有逐渐趋同的趋势,所以明确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目前国家已对普通高校实行分类管理,以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

如加强对高职院校的考核,使其培养各具特色的技术型人才;转变成人教育理念,实施成人终身教育;强化对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监督;等等,以期最终形成精英教育、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等高等教育多样化协调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后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模式多样化一、普通高校要分类管理1稳定研究型大学规模,培养国家顶尖科技人才我们要根据不同学校的定位对其办学水平加以评定和管理,根据定位配置相应的社会资源。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精英型高等教育机构、研究型大学不应注重规模的扩大,而应注重加强内涵改造和学术建设,把重点放在树立国际学术品牌上。

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高等学校培养大量的实用型专门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而学术型人才的需求量有限,故不宜设置过多的研究型大学。

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至少有150~200所大学希望建设成为研究型综合大学,而实际上只要有30~50所就可以满足培养学术型人才的需要。

因此,对研究型大学要缩减规模或稳定规模,不能再扩大规模,否则,就不利于开展精英教育。

2巩固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行业地方性骨干人才教学研究型大学一般是指未列入“985”建设的“211”大学和部分省属重点大学,这类大学约占本科大学总数的25%左右,在国内大学的综合排名一般在200以内。

这类大学多脱胎于教学型大学,基本上是从国家部委主办的行业大学和地方重点大学发展起来的。

教学研究型大学承担了为行业和地方培养骨干人才的重任,这些学校既要承担行业和地方的一些重要科研课题,又要培养教育学术型人才。

因此,这类学校的专业建设应当摆在突出地位,不应盲目扩大规模,应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教学研究型大学不可能享有研究型大学那样强有力的外部支持,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应避免“全面开花”,到处撒“胡椒面”,应当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高以及关联度最大的原则,和行业和地方的资源优势与支柱产业结合起来,精选学科专业,找出比较优势,推动学科专业特色化发展或差异化发展,实现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

多样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前提与特征

多样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前提与特征

dv lp n s t ut t g a. th a et ,t a v jrcaat i i fnt t e d vlp n, e e met s lma o 1A esm me ih s emao hrc r t so iai , e e me t o a i i e t i f i e sc i i v o
( )以价 值 多元性 为存在 的基础 ,强 调每 一 种高 等教育 质量 观具 有不可 通约 性
பைடு நூலகம்
化高等教育质量观 的理念 ,它有着明确的价值规
质量 观 。
伯林 (si e i) I a B dn 认为 , ah 价值的多元性体 值和人类的 目标之间总会产生一些 冲突 ;二是对
范 。本文将从规范概念的角度从来阐述高等教育 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在任何准则范围内,终极价
On t e Ba c Pr m i h si e se and Ch a t S i s of ar C er tC i
Die s v r e Con e t fHi h rEd c to a i c p i o g e u a i n Qu ly on t
大学 ・ 究与评价2 0 ./ 研 0978
Hih rE u a o e e rh &Ev lain g e d c b n R s a c au t o
多样化高等教育质量观 的 基本前提 与特征水
王海涛
( 北京 师范大学 北京 10 7 ) 8 5 0
【 要】就 多样化 高等教 育质量观 内涵来讲 ,作 为规范性概念 的多样化 高等教 育质 量观 具有四个基本前提 摘 条件 ,即价值 多元性 、尊 重差异、具有针对性和适 切性、 以培 养全面发展 的人 为其终极 目的。同时 ,它还 具有 自主性 、发展性、适切性、建 构性和创造性五个基本特征 。 【 关键词】多样化 高等教 育质量观 ;A C S E E - — - - 行动与评估模型 ;价值 多元 中图分类号 :G 4 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76 (0 9 7 0 — 0 8 0 3 14 2 0 )0 — 8 0 0 — 5 6

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当代高等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趋势。

首先,多元化和国际化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

学生的需求和背景变得更加多样化,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国家和社会背景。

因此,高校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造一个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此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高校之间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也日益增强,学生可以通过交换项目和国际课程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经验。

其次,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和在线化趋势日益明显。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和互联网成为了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

许多高校开始提供在线课程和远程教育,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参与学习。

数字化的教学技术和工具,如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等,也逐渐被引入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互动的学习方式。

另外,实践和职业能力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就业市场,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职业能力。

因此,高校开始注重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积极开展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实际工作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此外,创新和跨学科研究也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需要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能力的人才。

因此,研究和科学创新在高等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许多高校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支持科研创新。

总的来说,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多样化、国际化、数字化和实践导向的特点,同时也注重创新和跨学科研究。

高等教育应该不断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积极创造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环境,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巨型大学”
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必要性
(1)首先源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
(2)高等教育的多样化是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等院校自 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3)国家战略的需要(十六大报告)
国家→绝 对主宰者
计划经济体制
统一的学校 评价标准
统一的办 学要求
统一的管 理方式
三、美国高等教育的资金来源多样化
美国高等教育资金来源的渠道,可详细分为8种19项。从资金 提供者的角度将这19项综合成四大类:学生所担负的费用;各级 政府投入的各种经费;私人的各种给予;学校本身的销售和服务。
1.学生所负担的高等教育费用(学费、特别费)
2.各级政府对高等教育机构的支持方式
第一,各级政府拨款。数额较大的是州政府对其所属的 州立高等教育机构的拨款,占25.1%。 第二,各级政府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补助和合同。主要是 研究合同,来自于联邦政府部门、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 等与高等教育机构的研究协议。
第一,大学和学院的层次和地位不是由上级部门决定的,而是根 据学校的任务和作出的贡献,依据“分类标准”决定的。 第二,纵向层次中,层次越高的学校,向上一层次跨越的困难越 大。
第三,“较低选择性录取”的学校只有学士授予学院II类,而这一 类居于四年制学院的最低层次。
第四,同类型的学校方可相互竞争,相互比较,因为比较的标准是 相同的,基础是相近的。
高等教育多样化
10高等教育专业
内容框架
一、高等教育多样化的认识
二、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实践
三、高等教育多样化国际视野
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释义
•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不同阶层人士入学的需要,高等教育的职能、结构、内容 等由单一标准及形式向多种标准和多种形式转化的现象。” ——《高等教育辞典》
• 高等学校的举办主体不同(公立、私营、机构、教会等)和办学形式不同(全日制、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的远程教育、夜大学等)称为“横向多样化” 。
统一的人才 培养规格和 模式
市场经济体制
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高等学 校和多种多样人才培养规格和 模式的高等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多样化的关系 高等教育多样化
相 互 促 进 相 辅 相 成
高等教育大众化
马丁〃特罗对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定义是:对应于规模的扩大, 新阶段的要素成为制度和结构,整个高等教育多层化、多元 化的过程。
(一)、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纵向多样化
著名的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于1970年提 出,1994年的版本(见表1)。
分类标准的总体特点:根据所授学位的层次 而将高等教育机构作纵向分类,从学校所属类 型便可知其所培养学生的最高学位层次。此 分类标准明确地把高等教育机构在纵向上划 为多个层次。
1.高等教育机构纵向多样化的特点分析
宏观层面
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办学层次多样化、办 学类型多样化
中观层面 在高等教育内部体系和管理制度上主要表现:办 学主体、投资方式、管理模式多样化等 微观层面 在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上主要表现:培养方式、专 业结构、课程体系、教育要求、学科体系多样化 等
对高等教育多样化 这一主题作出系统理 论阐述的较早代表是 克拉克· 克尔。
美国高等教育学位的纵向层次为四层:副学士,学士,硕士,博士。 另外,有一种以职业训练为特点的第一级职业学位(the firstprofessional degree)。
第一级职业学位,在水平上:完成对特定职业初期实践的学术要求;职业技能水平 超过通常的学士水平。在时间上:进入此计划前至少要有二年的前期工作;完成 这个计划的总时间至少六年(美国医学院、法学院以文理学士学位的获得为起 点)。授予第一级职业学位的领域有:牙医(DDS/DMD),医学(MD),验光配镜 (OD),整骨医学(DO),药学(DPhar),足病医学(DPM),兽医学(DVM),按摩疗法 (DC/DCM),法学(JD),神学(MDiv/MHL)。
2.高等教育机构纵向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的社会需求
• 第一,对研究型大学类的经费数额要求,只提出来自 联邦政府的支持(联邦政府、工业界 、私人 . 大学的捐赠) • 第二,对处于中间层次的硕士和学士授予大学和学 院的分类标准并不甚严格,但它们对高等教育整体 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 第三,大量的二年制学院甘心稳定在只授予副学士 学位的层次(学生的愿望、工作岗位对人才要求 的层次性、教师的选择)
启示
• (一)明确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划分和分类发 展 • (二)转变观念,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创 造良好的环境 • (三)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形成切合不同层次 高校实际的科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美】伯顿· 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一一多学科的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2】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胡建华,周川.高等教育新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4】徐小洲.高等教育论一一跨学科的观点.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沈红.美国高等教育多样化.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6】陈学飞主编.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当代高等教育思想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7】王义道.多样化: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关键叨.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4) 【8】王义遒.毕业生就业与高等教育发展:多学科的视野,学生就业再次呼唤高等教育多 样化【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4). 【9】阎海涛,金祥林.政府加强管理与高校扩大自主权的对立统一问题研究.辽宁教育研 究,2003,(11). 【10】缪代文.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几个关键词的解读——教育平等、学习化(型)社会、终 身学习、教育市场化[J].成人高教学刊,2004,(4). 【11】康全礼.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社科版),2003,(5) 【12】杨德广.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样化和质量保证——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第六届 学术年会总结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2001,(4). 【13】李江源.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不足略论【J】.教育与现代化,2001,(2). 【14】张俊宗.高等教育管理的现代走向:西方国家的改革与探索【J】.天水师范学院 学报,2004,(3). 【15】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观【J】江苏高教,2000,(1)
公私立教育机构的区别表二
二、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横向多样化 2.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规模与发展 表三
在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中最突出的一个群体,是美国顶尖 (Top)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在1996年《美国新闻与世界 报道》周刊对最好的国家级大学前25名(因并列共26所) 的排序中,23所为私立,占88.5%。另二个重要层次是,几 乎所有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学士授予学院I类都是私立的, 约占近96%;绝大多数的专业高等教育机构是私立的,约 占90%。 美国高等教育采取的公、私立“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在横向上的多样化。
二、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横向多样化
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按隶属关系可分为五类: 州所属
公立
州/当地政府所属
独立非赢利机构
私立
私人拥有/控制机构 宗教团体支持的机构
二、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横向多样化
1.公、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区别
任务或目的,拥有关系,收入来源,费用控制,规则或称费用之外的控 制,管理规范。 ----前纽约州立大学总校校长D.Bruce John-stone教授
• 高等学校的不同层次称为 “纵向多样化”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多样化”(diversity)可以理解为既包括高等教育机构类型、层次、形式、办 学主体和服务面向的不同,又包含因满足不同需求和人的个体差异所带来的学 校科类专业、培养目标、教育要求、教学方式、管理制度、师资组成等的不同。 前者称“机构多样化”,后者称“管理多样化”或“组织多样化”;前者也可 分为“纵向多样化”和“横向多样化”两种。 ——王义遒
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的现状
1
办学主体和形式多样化
2
培养目标多样化
3
质量标准多样化
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问题和不足 一、社会的重“学”轻“术”情结 二、高校思路不清,定位不准问题 三、评价标准的误导
三、美国高等教育多样化
• 美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数据:
• • • • • 校学生数达1500万,约占全国人口6%(1994); 适龄人口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52%(1995); 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学位获得数约218万(1993); 独立高等教育机构数为3665所(1996); 高等教育机构所用经费近2000亿美元,占当年国民 生产总值(GNP)的3%(1994)。
第三,各级政府对学生的资助,主要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 和贷款。
• 3.私人捐赠(私人给予、捐赠和研究合同) • 4.学校本身的各种销售和服务
• 分为二类:一类专为学生和教职人员服务, 如学生宿舍及配套设施,自助餐厅,校内书店 和邮局等;另一类为学校所在社区服务,如附 属医院,图书馆,计算机系统等。
四、美国高等教育的学位结构多样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