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简介及屈原《离骚》

合集下载

屈原-楚辞《离骚》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

屈原-楚辞《离骚》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

屈原-楚辞《离骚》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屈原-楚辞《离骚》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导语】: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

屈原与楚辞(三《离骚》和《九章》)

屈原与楚辞(三《离骚》和《九章》)

屈原与楚辞(三《离骚》和《九章》)
 《离骚》和《九章》,都直接反映了屈原的生活经历,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

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的抒情诗篇。

其写作年代,或以为在怀王晚年,屈原第一次遭放逐以后;或以为在顷襄王时期,屈原第二次被放逐以后。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

”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

二说均可通。

 尽管对《离骚》的写作年代和题旨有不同说法,一时难下定论,但仍可这样明确地概括:这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以后,面临个人的厄运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我们可以把《离骚》分成前后两大部分。

从开头到“岂余心之可惩”为前半篇,侧重于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多描述现实的情况;后半篇则着重表现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并主要通过幻想方式。

 在前半篇中,由三方面的人物,即诗人自我、“灵修”(即楚王)和一群“党人”,构成激烈的矛盾冲突。

 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

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

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

(整理)《离骚》屈原(全文.

(整理)《离骚》屈原(全文.

《离骚》屈原(全文,白话翻译,注释,讲解,完整版赏析)【作品简介】《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

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为什么叫“离骚”?“离骚”二字,古来有数种解释。

司马迁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汉代班固在《离骚赞序》里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

明己曹忧作辞也。

”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云:“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

”在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这两种。

因司马迁毕竟距屈原的年代未久,且楚辞中多有“离尤”或“离忧”之语,“离”皆不能解释为“别”,所以司马迁的说法最为可信。

《离骚》的写作年代,一般认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因遭上官大夫靳尚之谗而被怀王疏远,“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也认为《离骚》创作于楚怀王疏远屈原之时。

【离骚鉴赏】帝高阳之苗裔兮,⑴朕皇考曰伯庸。

⑵摄提贞于孟陬兮,⑶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⑷肇锡余以嘉名。

⑸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5+)纷吾既有此内美兮,⑹又重之以脩能。

⑺扈江离与辟芷兮,⑻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⑼恐年岁之不吾与。

(10)朝搴阰之木兰兮,(11)夕揽洲之宿莽。

(12)日月忽其不淹兮,(13)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屈氏的太祖叫做伯庸。

〖2021年整理〗《楚辞》简介

〖2021年整理〗《楚辞》简介

楚辞简介《楚辞》作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

《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

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

《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楚国踞南,原为中原所轻视的蛮夷之邦,然其文化势力扩张,问鼎中原,在政治文化上更大量吸收北方文化,楚辞文学受《诗经》深刻影响不在话下。

但不同于北方文学的社会写实,楚辞受南方民族性的影响表达方式热情而浪漫,内容充满宗教色彩。

借由对神话和传说的描写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更能呈现精彩细腻的艺术技巧,诸如比喻、象征、托物起兴等表达手法,在此得到更大的发展与运用。

再者,楚国音乐与地方口语皆不同于北方,其作品呈现出与北方截然不同的文学风貌。

是以韵文在北方的文学发展转向政治思想的散文之余,能在南方楚地开花结果,成就继诗经后,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二个春天。

屈原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

新莽时期,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共十六卷,今已失佚。

后来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并为全书作注,成书《楚辞章句》。

今存王逸《楚辞章句》中,还保存了西汉人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庄忌、王褒、刘向等人的作品。

《楚辞》作品或者效仿楚辞的体例有时也被成为“楚辞体”或“骚体”。

“骚”,因其中的作品《离骚》而得名,故“后人或谓之骚”,与因十五《国风》而称为“风”的《诗经》相对,分别为中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鼻祖。

后人也常以“风骚”代指诗歌,或以“骚人”称呼诗人。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

东汉王逸作章句。

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屈原及楚辞简介

屈原及楚辞简介

2. 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 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 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 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兮”字具有特别强烈的咏叹表情色彩、 构成诗歌节奏的能力,同时,“兮”字句 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反映了荆楚民族的自 由浪漫精神和屈原的悲怨愤激情绪。“兮” 在句中起了其他虚词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 用,从而构成一种独特的意味。闻一多认 为“感叹字确乎是歌的核心与原动力”, 假如将“兮”字省去,将是一大损失,因 为“损失了的正是歌的意味儿”。
屈原和他的“楚辞”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 中国战国时期 诗人、政治家。出 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 ;又自云名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 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 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 任,任 。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 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 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 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 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 殉国。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 所以后人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 辞特点的诗歌,也称之为骚体诗。 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 “风”来概括《诗经》,用“骚” 来概括《楚辞》。“风、骚”是中 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 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离骚》名句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忧国忧民 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 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 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 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 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

《离骚》 图文

《离骚》 图文

文章特色
1 、深刻的现实内容与高度的浪漫主义艺术形式 的完美结合
《离骚》作为一首宏伟瑰丽、令人回肠荡气的政 治抒情诗,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法,生动 而曲折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斗争,表现作者了对现实 社会的深广忧愤和精神上的追求。
2、 语言特色 以六字句为基本句式,加上虚字“兮”,参差变 化,舒展自如;双句押韵,节奏铿锵而活泼变化,抒 情淋漓酣畅,声情并茂;间以楚地方言,具有浓厚的 地方色彩。
5、“移情”技法的运用 也就是说在这里实现了“我”与“物”的同化, 作者对那些美好事物“兰皋”“椒丘”“芰荷”“芙 蓉”“岌岌之冠”“陆离之佩”缤纷的“繁饰”等等 不是停留在客观的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爱和追求移 住到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那即是“我”的生命和 情趣就在那里面。“我”的内心就活动在那些意象中。 所以通过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我们就可以体会作者 的理想的追求和不悔的斗志。也可以说此时作者的一 切情感、美德、追求、斗志都已经变成了那一个个美 好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花溅 泪”“鸟惊心”也是移情的写法。
屈子行吟图 [明]陈洪绶 绘
屈 原 雕 塑
屈 原 墓
2、“楚辞” ①诗体名。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 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②总集名。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 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 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 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 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 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 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 的长篇抒情诗。

《离骚》与《楚辞》

《离骚》与《楚辞》

《离骚》与《楚辞》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熔成的诗篇。

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与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与联想,采用铺陈描述的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所创造的一种新诗体,这种诗体吸取了楚地民歌的营养,运用楚地方言韵律,反映楚地的民风,写成诗歌形式。

在表现手法上,大量运用赋比兴的糅合形式,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在语言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字数不等,句法参差错落,起伏回宕,并且多用“兮”字增强韵律和帮助表达充沛的感情。

在屈原之后,有一些诗人竞相效仿,用楚辞体写作,但楚辞体最重要的作者仍是屈原,不仅因为他是这种诗体的首创者,而且因为他的作品数量多,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最高,又因为他的《离骚》代表楚辞,所以楚辞体又称为“骚体”。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及汉人模仿的作品合编为《楚辞》,从此,《楚辞》便是继《诗经》之后又一部诗歌总集,它对后世的影响,只有《诗经》可以与它相媲美。

第 1 页。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屈原《离骚》鉴赏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屈原《离骚》鉴赏

屈原《离骚》鉴赏一、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

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

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

如萧统《文选》中的“骚”类、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辨骚》篇,就是对整个楚辞而言。

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

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

楚地早有歌谣,据刘向《说苑》记载,约公元前6世纪有《越人歌》和《楚人歌》。

《论语》载孔子曾听到《接舆歌》,《孟子》中也有《孺子歌》等等。

可是这些楚地歌谣仅一鳞半爪地存于历史记载中,只是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

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

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者。

据《史记》记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和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见《宋文鉴》卷九十二)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除此而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

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二、关于作者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

《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

而《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

“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现实与神话境界、神话人物融为一体,
构成变幻多彩的情节和诡奇的意境,具有
浓厚的浪漫色彩。


《离骚》的艺术成就
• 3、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运用众
多比喻构成一连串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
离 骚
象,创造出一种寄托遥远,耐人寻味的意
境,开拓了我国诗歌以“香草美人”寄情
言志的表现手法。
• 4、《离骚》中自始至终奔涌着火山爆发
楚文化
①中原与南方文化的融合;
②信巫鬼,重淫祀: 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
乐鼓舞,以乐诸神。


二、 “楚辞”的文体风貌
1.句式:灵活自由,参差错落, 较多部分采 用六言,亦参杂四言、五言、七言等形式
2.语言:
大量采用楚国民间的口语和方言,
大量使用虚字作语气助词,如“兮”;
词采缤纷华美。


二、 “楚辞”的文体风貌
屈 • “ 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原 形容枯槁。”
• ——感受人生的痛苦
•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为世界承担苦难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原
【屈原的文化人格】
• ②恋美情结的执著者
• 自恋:
屈 原
• 对自身高洁人格的自信与坚守。
• 他恋:
• 美人之恋、美政之恋、美物之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可怜白发生!”
积累整合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骚 一首体制宏伟、富有 深度、充满想象与幻 想的政治抒情长诗。
屈 原
《离骚》题解
• 司马迁认为:“离骚者,犹离忧 也”

骚 • 班固释为:“离,犹遭也;骚, 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 王逸释为:离别的忧愁,“离,
别也;骚,愁也,经, 径也。言
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

经,以风谏也。”

《离骚》的思想内容
般的激情。


《离骚》(节选)
【听范读,注意字音】
(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长长地叹息,掩泪哭泣啊,哀叹人
民的生活多么艰苦。
分析: 表现诗人极度苦闷、难以 排解的心情,定下抒情基调。
(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 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謇: 口吃 蹇: 跛足

(9)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赶着我的马车缓步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
高地啊,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岗暂时休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在朝廷做官不被重用还要遭受指责啊,
我就退隐回乡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裳。 步:步行,使动用法,使……走。 驰:快跑。 焉:于彼,在那里。 止息:停下来休息。
分析:写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原 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心养性。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也是我心地善良啊,即使死上几回我也
不会后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怨恨君王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民心。
分析:面对君主贤愚不分、忠奸不辨别, 自己和群臣矛盾尖锐,诗人坚定决心,抗 争到底。
(4)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谇: 谏诤 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
替 :废弃 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 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 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崤之战》

茝 白芷
(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 替。
我只是崇尚美德并约束自己啊,可早 上刚进谏而晚上就遭贬黜。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 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楚辞》简介
一、“楚辞”的名称
1.诗体:指战国时以屈原为代表创作的带有
浓厚楚地色彩的新诗体,又称“骚体”。
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 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宋·黄伯思《校定楚辞序》
2.书名:西汉刘向编定,收录屈原、宋玉作品,
以及汉代人所仿“骚体”之作 。


楚地、楚文化
楚地:
疆域广大,在长江、汉水流域, “地方五千里”
• 《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
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

骚 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
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
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
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出

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

《离骚》的思想内容
• 1、“存君兴国”的“美政” 离 理想

• 2、深沉挚着的爱国感情
• 3、放言不惮的批判精神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我忽然回头来放眼远眺啊,将去看看四 方广大的土地。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佩戴着缤纷多彩的服饰啊,浓郁的花香 会更加芬芳。
分析:诗人从各个方面描写衣饰的高洁, 意在表明他修身之严。
(10)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世上的人们各有各的乐趣啊,而我独
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即使把我肢解了我还是不会改变啊,
【内容分析】
你从诗中感悟到怎 样的形象?
遭受困境 坚持理想 追求美好 至死不悔
【艺术赏析】
强烈的抒情性
直抒胸臆,强烈表白自己的心志
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写自己与小人们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也是 不可调和的,自己愿意为正道而死。)
分析:无奈而痛苦的浩叹。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我宁愿突然死去而魂离魄散,也不肯同 流合污,卑躬屈节。
分析:自己虽遭遇不幸,但决不改变 自己的节操。
(6)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鹰和凡鸟不能同处一群啊,从远古以来
就是这样。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相合的啊?哪有道
3.结构:
篇幅加长,加强铺陈叙事成分以尽情抒情。
4.创作方法:
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5.风格:
充满个人的情志与幻想,风格浪漫而神秘。


三、 “楚辞”的代表作家和注疏
1.代表作家 屈原、宋玉等。 2.注疏: 东汉 王逸《楚辞章句》、宋 洪兴祖《楚辞补注》、 宋 朱熹《楚辞集注》、清 王夫之《楚辞通释》。
美人:君王
香草: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 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忠贤
【艺术赏析】
比喻
用“灵修”来比喻
君王
用“蛾眉”来比喻
自己的美德
用“众女”来比喻
小人
用“鸷鸟”来比喻
诗人自己和周围群小
用“华美的衣着佩饰”比喻 诗人的美德
积累整合
辛弃疾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难道我的志向还会因受挫折而改变?
分析:诗人为自己坚持真理而自豪, 并坚信自己,至死不变。
【内容分析】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
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绪的抒发定
下了基调。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又申之以揽茝”,写
自己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 身!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内容分析】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竞周容以为度”,写群小
对自己的诬陷以及周围风气的败坏。
诗人的感叹:“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
也。”
诗人的态度:“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也。”
【内容分析】
“鸷鸟之不群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自己和
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诗人的心境:“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诗人的态度:“伏清白以死直,固前圣之所厚”
【内容分析】
“悔相道之不察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诗人
抽身退出。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诗人的让
步,带着倔强,只求洁身自好;
“制芰荷以为衣兮,……芳菲菲其弥章” 描述种
种衣饰,意在表明他修身之严。
入:被君王所用。离:通“罹”,遭受。 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分析:诗人无奈中退让,但仍带着 倔强,洁身自好。
(10)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剪裁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做为下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没人了解我也就算了罢,只要我的本心确 实是美好的。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把头上的高帽再戴高些啊,把长长的 佩带再加长些。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啊,惟独我 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第一期为《橘颂》、《九歌》、《招魂》,大约 屈 是中青年时代的作品。 原 第二期为《惜诵》、《思美人》、《天问》,大
约作于50岁以后至62岁以前,长期被放逐的十几 年中。
屈 第三期为《哀郢》、《涉江》、《离骚》、《怀 原 沙》,全部作于62岁那年至临终前的那几个月,
是诗人精神最后一次猛烈的燃烧。
《离骚》
【艺术赏析】
不吾知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写自己虽然遭到贬抑,但仍要一如既往地修 身洁行,而不论别人怎么看待自己。)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修”为乐,即使为此遭 受极刑也决不改变。)
【艺术赏析】
香草美人
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 《诗》取兴,引类 譬喻,故善鸟香草, 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 人,以媲于君。”
(8)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
伫立而想返回。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掉转我的车马返回原路啊,趁着这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