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
管理理论丛林各学派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管理理论丛林主要的管理学派如下:1.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是由一些基本步骤(如: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所组成的独特过程。
该学派注重把管理理论和管理者的职能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分析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出一些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职能。
由于过程是相同的,从而使实现这一过程的原理与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
2.人类行为学派。
代表人物是劳伦斯·阿普莱。
主要观点是:既然管理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该学派注重心理学,注重个人和人的动因,把人的动因视作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这一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对人的管理是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经验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或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他们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大企业的做法是最值得借鉴的。
因此,他们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和总结,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为管理人员提供在类似情况下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技能,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4.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
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组织的实质──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整体的协作系统的一部分和核心。
这一协作系统由人的系统、物的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
2.组织要素:作为一个组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
经理人员是组织成员协作活动相互联系的中心。
他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并保持其畅通;保证其成员进行充分协作;确定组织目标。
权变理论学派

学派概述
变管理)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找美国 经验主义学派的基础上发展的管理学派,该学派认为 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 和方法,权变管理就是依托环境因素和管理思想及管 理技术因素之间的变数关系来研究的一的,它的理论核心就
是通过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 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各 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 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 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其 代表人物有弗雷德· 卢桑斯、菲德勒、豪斯等人
学派主要观点
• 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没有一种适用于任何时代、组织、人的普遍的行之有效的管理
方法。
•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组织内部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因而管理必须因地
制宜、因时制宜地采用管理方法。
• 制定管理方法时考虑的因素:●组织的规模●工艺技术的模糊性和复杂性●管理者位置的
高低●管理者的权力●下级成员之间的差别●环境的不确定程度
“权”——权衡 “变”——变通
TIPS:结合二字可理解此学派
代表人物 及其主要著作
琼· 伍德沃德(JOAN WOODWARD);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英 国女管理学家。不列颠大学教授,组织设计权变理论主要代 表人物之一,开创了公司生产过程类型的技术型模式,著有 《经营管理和工艺技术》、《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 《工业组织:行为和控制》
• 权变理论学派(又被有的学者称为因地制宜理论或权
权变理论学派

组织管理的系统观和权变观结合起来。 组织管理的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结合起来。 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避免走极端,将二者有机 地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系统权变理论就是一个更加有希望 的理论体系。
谢谢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最大 的问题不在于内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而在于企业自身能 否根据这种变化采取相应的变革行动。从海尔的组织结构 重组、营销渠道整合,到诺基亚的业务战略转型,无一不印 证了变是企业永续发展的最根本的保证。 企业应以变应变,重视权变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和发展,认识到权变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现 代管理科学中的一句名言是:因地、因人、因时、因事制 宜的管理就是最好的管理。为此我们要把因地制宜、因人 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的管理作为权变管理的基本原 则和企业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来对待。
系统管理理论的极端与权变学派的产生
极端学派在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中表现为寻求万能 的管理模式、不变的原则,无视具体企业的具体情况,搞一 刀切,寻求万能方法。如米勒,他为创立既适用于细胞,又 适用于个人、企业及整个人类社会的“活系统”花了20年 的时间,其结果是越研究越抽象,越研究越远离企业管理的 实践。脱离管理实践必然遭到企业界的指责,同样脱离实 际的学说也就根本指导不了实践,从而失去生命力。
1.古典学派对权变学派的影响 权变学派虽然产生于70年代,但权变学派的权变原则 是早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就具有的。 泰罗认为,具体的人有具体的条件,相适应的工作,适 合于相应的工作,也应该分配与工人相适应的工作。 通过对泰罗科学管理内容的了解和他对自己创立的 科学管理学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含有权变理论的权 变思想,具有了初步的辩证法因素,为权变理论的产生奠定 了基础。
权变理论学派论述

权变理论学派论述[摘要]:权变管理理论是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并盛行于七八十年代的一种管理理论。
本文主要从权变理论学派产生的背景,权变理论的代表人物及权变理论的主要代表思想来介绍权变理论。
最后通过对权变理论学派的认识提出对这种思想的评价。
1.权变理论学派及其基本思想权变理论也称为随机应变法、情景决定论、形势决定论等等。
1969年美国人保罗.劳伦斯(Paul wrence)和杰伊.洛希(Jay W.Lorch)的合著《组织与环境》一书中系统的阐述了组织管理的权变原理,代表着权变理论的正式形成。
权变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按照不同的形势,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目标和价值,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普遍适用的万能的管理方法是不存在的。
、2.权变理论学派产生的背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不安,经济动荡,政治骚动,达到空前的程度,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所处的环境很不确定。
但以往的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主要侧重于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而且以往的管理理论大多都在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与原则,而这些管理理论在解决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时又显得无能为力。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相信管理会有一种最好的行事方式,而是必须随机制宜地处理管理问题,于是形成一种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的理论,即权变理论。
3.权变理论的提出及代表人物管理权变理论初步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主要源于两大领域:组织结构研究和领导方式研究。
学者们通过对这两大领域的大量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科学依据的管理权变观点。
到了七十年代,以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为代表的一批管理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各种管理权变学说进行整合和规范化,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框架,标志着管理权变理论的最终形成。
与此同时,权变理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在诸如战略、计划、决策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具有代表性、普及性和综合性的管理理论。
著名管理思想-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

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弗里蒙特·卡斯特,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都授。
他是西方管理学中所谓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的“权变理论”思想对管理学理论的发燕尾服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思想概述】弗里蒙特·卡斯特这位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权变理论。
他认为,企业管理首先必须要从企业的经营现状出发来制定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
而企业的经营现状由于受到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是不断变化着的。
所以,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管理计划时也要跟着变化,以适应经营善的客观事实,这就叫权变理论。
这个理论的提出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卡斯特的主要著作有:《组织与管理的权变观点》、《科学、技术与管理》、,组织与管理》、《组织与管理的权变观点》等。
【背景故事】弗里蒙特·卡斯特,1962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1944年加入美国海军,1946年获圣何塞州大学学士学位,1949年获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于同年任纽约州锡拉丘兹大学讲师。
1956年获得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并于1961年为华盛顿大学教授,1979年为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
《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观点》于1970年出版,是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受到了管理学界的重视,其后一再再版发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思想精要】组织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卡斯特认为,在人类历史上,真正巨大的成就是为了达到其他成就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及其有效的“管理”。
所谓组织,就是人们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共同工作或协作一个系统,组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结构性和整体性,并且如果没有组织存在,经济结构就无从建立,社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组织作为一个人的集合,怎样才能调动起每个人的协作精神和进取心呢,这需要管理。
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特征以及发展趋势

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特征以及发展趋势作者:XXX 、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特征:4系统管理学派1、贝塔朗菲;2、维纳;3、申农;4、普里高津、5、哈冃;6、托姆;系统管理学派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范畴及一般原理,全面分析组织管理活动的理论;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般系统论与系统工程理论各自独立发展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在4— 50 年代系统技术理论的发展,这就是信息论、控制论和运筹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从60 - 80年代,一方面是基础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是向更加广泛的实践领域的发展。
系统管理学派从系统观点出发,认为工商企业是一个由相互联系而共同工作的各个要素(子系统)所组成的以便达到一定目标(既有组织的目标,又有其成员的个人目标)的系统。
工商企业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同周围环境(顾客、竞争者、工会、供货者、政府等)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并具有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反馈网络,能够不断地自动调节5计量管理学派兰彻斯特和希尔;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1、计量管理学派,也称管理科学学派、数量学派。
也有人把计量管理学派与运筹学看成是统一语,这是因为该学派正式成立始于1939年由美国曼切斯特大学教授布莱克特领导的运筹学小组。
2、管理科学学派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泰勒的"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的实质;是反对凭经验、直觉.主观判断进行管理,主张用最好的方法、最少的时间和支出,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和最大的效果。
计量管理学派的管理思想是建立在系统思维的基础上的,系统的观点是要求从系统的整体效果出发进行理论考察、分析与解决问题,其目的是使整个系统的总效果达到最优。
管理学派认为,组织中的任何部分或任何功能的活动必然会影响其他部分或功能,所以评价一个组织中任何决策或行动都必须考虑到它对整个组织的影响和相关冋题。
6权变理论学派1、伯恩斯和斯托克;2、钱德勒;3、琼•伍德沃德;4、劳伦斯和洛希;5、卢桑斯;6、权变理论学派是20世纪60 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
谈谈现代管理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

第一部分:题目二:谈谈现代管理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
1、经验学派:经验学派又称案例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和欧内斯特·戴尔。
这一学派的中心是强调管理的艺术性。
他们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都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概括和理论化,不必企图去确定一些原则,只要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一些成功经理人员的成功经验和他们解决特殊问题的方法,便可以在相仿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管理。
经验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关于管理的性质,他们认为管理是管理人员的技巧,是一个特殊的、独立的活动和知识领域。
2)关于管理的任务,他们认为作为管理人员的经理,有两项别人无法替代的特殊任务:一是必须造成一个“生产的统一体”,二是在作出每一个决策和采取每一行动时,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协调起来。
3)提倡实行目标管理。
2、群体行为学派:这个学派同人际关系行为学派密切相关,以致常常被混同。
但它关心的主要是一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行为;它以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
这个学派着重研究各种群体的行为方式。
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均在研究之列。
有人把这个学派的研究内容称为“组织行为”研究,其中“组织”一词被用来表示公司、企业、政府机关、医院以及任何一种事业中一组群体关系的体系和类型。
这个学派的最早代表人物和研究活动就是梅奥和霍桑试验。
德国学者卡特·卢因(1890--1947)于1944年首先提出“团体动力学”的概念来描述团体中人与人相互接触、影响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对以后的团体行为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后来美国管理学家克里斯·阿吉里斯(1923-)在1957年发表的《个性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所谓“不成熟一成熟交替循环的模式”指出“如果一个组织不为人们提供使他们成熟起来的机会,或不提供把他们作为已经成熟的个人来对待的机会。
1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

1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参考答案:(1)管理过程学派。
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约法尔。
其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
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
(2)经验学派。
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
他们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不少学者认为,经验学派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实践证明,这是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
(3)系统管理学派。
该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它是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成。
它提出,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作为研究管理的出发点,应该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系统管理学派突破了以往各个学派仅从局部出发研究管理的局限性,从组织的整体出发阐明管理的本质,对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是西蒙。
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
(5)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
(6)权变理论学派。
该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是绝对有效也不是绝对无效,采用哪种理论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2假如某企业要选聘一名高级主管,它应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援渠道?为什么?参考答案:管理人员的选聘来源有两方面:一是从组织内部培养、选拔、任用,即内部来源;二是从组织外部招聘,即外部来源。
选聘管理人员是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权变理论在美国兴起,受到广泛的重视。
权变理论的兴起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不安,经济动荡,政治骚动,达到空前的程度,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所处的环境很不确定。
但以往的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主要侧重于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而且以往的管理理论大多都在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与原则,而这些管理理论在解决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时又显得无能为力。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相信管理会有一种最好的行事方式,而是必须随机制宜地处理管理问题,于是形成一种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的理论,即权变理论,“权变”的意思就是权宜应变。
权变理论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该学派是从系统观点来考察问题的,它的理论核心就是通过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其代表人物有卢桑斯、菲德勒、豪斯等人。
美国学者卢桑斯(F.Luthans)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一书中系统地概括了权变管理理论。
他认为:
一、权变理论就是要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并使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环境是自变量,而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
这就是说,如果存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对于更快的达到目标来说,就要采用某种管理原理、方法和技术。
比如,如果在经济衰退时期,企业在供过于求的市场中经营,采用集权的组织结构,就更适于达到组织目标;如果在经济繁荣时期,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中经营,那么采用分权的组织结构可能会更好一些。
三、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
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社会、技术、经济和政治、法律等所组成;另一种是由供应者、顾客、竞争者、雇员、股东等组成。
内部环境基本上是正式组织系统,它的各个变量与外部环境各变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权变理论学派同经验主义学派有密切的关系,但又有所不同。
经验主义学派的研究重点是各个企业的实际管理经验,是个别事例的具体解决办法,然后才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作些概括;而权变理论学派的重点则在通过大量事例的研究和概括,把各种各样的情况归纳为几个基本类型,并给每一类型找出一种模型。
所以它强调权变关系是两个或更多可变因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权变管理是一种依据环境自变数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变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来确定的对当时当地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应当肯定地说,权变理论为人们分析和处理各种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十分有用的方法。
它要求管理者根据组织的具体条件,及其面临的外部环境,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灵活地处理各项具体管理业务。
这样,就使管理者把精力转移到对现实情况的研究上来,并根据对于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从而有可能使其管理活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有效。
所以,管理理论中的权变的或随机制宜的观点无疑是应当肯定的。
同时,权变学派首先提出管理的动态性,人们开始意识到管理的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往人们对管理的行为的认识大多从静态的角度来认识,权变学派使人们对管理的动态性有了新的认识。
但权变学派存在一个带有根本性的缺陷,即没有统一的概念和标准。
虽然权变学派的管理学者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从中概括出若干基本类型,试图为各种类型确认一种理想的管理模式,但却始终提不出统一的概念和标准。
权变理论强调变化,却既
否定管理的一般原理、原则对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又始终无法提出统一的概念和标准,每个管理学者都根据自己的标准来确定自己的理想模式,未能形成普遍的管理职能,权变理论使实际从事管理的人员感到缺乏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初学者也无法适从。
权变理论试图改变一种局面,变各派理论互相“低毁”为相互“承认”,因此有管理学家说权变理论犹如一只装满管理理论的大口袋。
在权变理论产生之初,不少管理学者给予它高度的评价,认为比其它一些管理理论有更光明的前景,是解决企业环境动荡不定的一种好方法,能使管理理论走出理论丛林之路。
然而,没有过多久,他们就不得不承认,这个期望又一次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