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文化生活2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28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20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20张PPT)
探究1:结合材料,思考如何创新才能获得观众喜爱?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改革开放后各种新娱乐形式的进入,使得 相声这种慢节奏的娱乐形式不迎合时代了; 相声创作出现形式单一,内容空泛,缺少 热点话题,啃老本等情况。
探究2:传统相声出现了怎样困境? (新情况、新问题) 要求怎么解决?
改革开放后各种新娱乐形式的进入,使得 相声这种慢节奏的娱乐形式不迎合时代了; 相声创作出现形式单一,内容空泛,缺少 热点话题,啃老本等情况。
保留传统 “继承” 德云社相声的成功
发扬光大 “创新”
文化发展的实质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马季:获“人民曲艺家”称号、 获中国曲艺界的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我创作了300多条段子,仔细观察发现,当中最 受观众喜欢的相声,给以饱满笑声的,往往是我生 活基础最深的,观众不笑的,不喜欢的,多是我闭 门造车做出来的。”
三、另眼相看
四、文化创新的新时代
四、逆境中的传统文化
京剧:“国粹”。新鲜的娱乐方式具有京 剧不可比及的独特优势;京剧艺术需要一 定的门槛和积累才能弄懂。
皮影戏。皮影戏的传承主要靠家传、师传 和随团学艺,而皮影戏演员练功苦、演出 条件差、收入少,年轻人不愿学习,后继 乏人,传统剧目、操作表演、唱腔曲牌甚 至面临人亡艺绝的境地。
思考: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要以什么方式延续这些文化?
呼唤文化创新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 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 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人民群众 易错2:文化创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错误。文艺工作者只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

《高中政治必修3》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3》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伟大 实践,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 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 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 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张 艺 谋
陈维亚 张 继 刚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三导演
2008名少林弟子演练太极
2.巨大的作用 深刻的意义
(2)文化创新的作用
北宋活字印刷术 促进当时社会经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 济和文化的繁荣 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发展,宋代成为 胶泥活字印刷术 中国历史上经济 文化最为发达的 印刷术发明促进北宋经济文化的发展 朝代,宋代GDP 占世界比重60%
《清明上河图》北宋经济文化的繁华。
2.巨大的作用 深刻的意义
(2)文化创新的作用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 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 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 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文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 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印刷术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之一,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 文化创新,成为中华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近代文 明的先导,对中国、欧洲、乃 至世界文化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不尽的源泉 不竭的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 我国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的事实 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 说明《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 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毕昇创制胶泥活字印刷术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发明之前, 印 雕版印刷术 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费事,容易抄错、抄漏, 文化的力量或作用;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 阻碍了文化发展。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 刷 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科学 段的发展,隋朝时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把字雕刻在木板上, 术 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使它成为反的凸字。然后刷上墨,铺上纸一张张地印刷, 的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 发明了雕版印刷。北宋毕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 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具有巨大的作用。 发 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术最 明 早由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极大地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胶泥活字印刷术

《文化生活》第五课(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生活》第五课(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生活》第五课(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新人教版必修3)(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2、为什么要文化创新?3、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有什么作用?(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性活动)(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3、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新的诞生,旧的灭亡,先进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清晨·巴黎·散步街头寻找灵感的宫崎大师千と千寻の神隠し随堂练习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就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提出:(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1、创新的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是创造文化精品的必由之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2、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的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2、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大型现代杂技舞剧《天鹅湖》该剧将柴可夫斯基的经典作品天鹅湖和中国国粹杂技以及世界高雅艺术之一的芭蕾巧妙的进行糅合创新,追求效果的新奇与刺激。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 文化生活 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 文化生活 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斯托夫人与《汤姆叔叔的小屋》
比彻·斯托夫人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美国在统一前, 南方仍然实行农奴制度,广大的黑人在庄园中辛苦劳作, 深受剥削,命运悲惨。斯托夫人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深深 地被他们的不幸命运所打动,以饱含感情的笔创作出了著 名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小说问世后,深深地感染了美国的民众,要求废除农 奴制,解放黑人奴隶的呼声在美国越来越高,这为最后的 南北战争的发生及最终的胜利奠定了浓厚的民意基础。后 来,林肯总统在谈及这本书时说下了“一个妇人发动一场 大战争”的话。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 结合这则材料,请你说说文化创新的作用?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 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结合《诗经》的创作过程,思考: 文化创作的 主体是谁?中》的创作过程告诉我们: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工作者必须 自觉投身于社会实践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伟大时代
(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自觉投入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3)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认识、关注、虚心、创造
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
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 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的创新的意义。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影响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社会实践
从动态的角度强调不断革新的重要性。
何生 指 影的 导 响? 中 ?她 国 这的 发 说诞 展 明生 的 了对 理 什我 论 么国 是 道发 怎 理展 么 有诞

高中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5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高中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5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知识整合

文化继承与

发展的关系


影响文化

发展的因素


教育在文化

传承中
是什么
怎样处理 社会制度 科技进步 思想运动 特点
作用(功能)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在传播中发展、在继承中发展。
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 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近几年来,齐鲁音像出版社根据文化市场需求的 新变化,广泛与山东各地方剧团合作,已累计完成拍摄 出版吕剧、山东梆子、茂腔、莱芜梆子、柳琴、枣梆、 太平调等150余部山东地方戏曲,年发行量200多万盘。 同时以山东风光、齐鲁文化为切入点,又相继出版了 《中华泰山》《孔子与曲阜》等大型历史文化片和介绍 青岛、蓬莱等各地的“山东风光”系列旅游片。这些措 施不但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为拯救民族传统文 化、振兴山东戏曲,让更多的传统剧种以现代的传媒方 式延续和流传,为齐鲁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做出了 突出贡献。

名撰稿人黄介农撰文称赞《天鹅
头 顶 绝 技
湖》“是新世纪的奇迹,是足以 成为引起国际演艺界关注的事 件”;“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
战”。
甲骨文、金文、篆书、 隶书、楷书繁体、楷 书简体。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谁来创新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 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工作者应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你对齐鲁音像出版社的做法是怎样认识的?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 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齐鲁音像 社借助资源优势,进行文化产业开发并取得了 可观效益。

高中政治必修三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三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B 创作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 ②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②项,选项说法不准确。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 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故错误。 ③项,选项说法错误,文化创新要引Pag进e 19和吸收优秀的外国文化;故错误。
采茶戏与盛产茶叶有关。明朝,赣南、赣东、赣北茶
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
歌以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人称
为“采茶歌”。 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
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
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
名“三角班”。
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诙谐风趣,
那么谁去创新呢?到底如何创新呢
Page 13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赵本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这样说过,“我就是农民,就 是老百姓,我讲的是老百姓的故事,我也是在为老百姓演出”, “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感动了我,触动了我的心灵,印发了我创 作的冲动。”
赵本山这段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Page 14
课堂小结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高二政治组
自主学习
1.理解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2.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和作用; 3.了解文化创新的主体;
Page 2
9月4日,G20峰会文艺晚会在杭 州西湖上举行,这是由张艺谋导 演,主题为“最忆是杭州”,这 其中的《采茶舞曲》大放异彩。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28张PPT)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赵本山认为小品是演给百姓看的,完事了才是学者和专家的关注。 在时代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 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_______的繁荣。 中国铁路运输市场广阔,需求旺盛,高铁动车运用经验丰富…… 美国在统一前,南方仍然实行农奴制度,广大的黑人在庄园中辛苦劳作,深受剥削,命运悲惨。 在时代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 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只有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 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 作品。
文化创新任与社何会实践有价值的文化创作,文化也不可能创新和发展。
所以,文化创作者要有“灵感”、要发挥“聪明才
智”,归根结底要投身于社会实践。
是社会实践发展的_必_然__要__求__ 1.文化发展的实质:_文__化__创__新___

是文化自身发展的_内__在__动__力_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__源__泉__、_动__力_和 __基__础__
莫言坦言,当年特别希望自己能够离开农村, 中国铁路运输市场广阔,需求旺盛,高铁动车运用经验丰富……
出道几年来,她们以时尚的着装,站立表演,激情四溢的奔放演出风格代替了正襟危坐、含蓄内敛的传统民乐演奏,拓展了中国民族 器乐的欣赏群体,在国内外弘扬了中国民族音乐。

必修3文化生活2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28

必修3文化生活2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28
必修3文化生活251文化 创新的源泉和作用28
2020/11/14
必修3文化生活251文化创新的源泉 和作用28
讨论:
有人说,文化创新来 自作者的灵感,主要 靠文化创作者的的聪 明才智。
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出身于官宦世 家,但又赶上家道中落,过着一贫如洗 的生活……《红楼梦》内容正是以贾、王、
宋代是一个世俗的时代,也 是充满自省的文人时代。此 时的洞窟艺术更多地展现世 俗生活的场景,佛像表情冷 静、呆滞,褪去了神圣的光 环,成为现实人物的写照。
上述材料说明: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 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必修3文化生活251文化创新的源泉 和作用28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 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4)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 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必修3文化生活251文化创新的源泉 和作用28
毛泽东思 想
三个代表
伟大的理论推动伟大的实践 伟大的实践诞生伟大的理论
思考:从徽班进京到京剧的产生,体现 了文化创新具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 聚力的重要保证。
必修3文化生活251文化创新的源泉 和作用28
2、文化创新的作用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引导和制约社会的发展
尸萨眦垂王舍割身肉饲贸虎鸽图图((魏魏晋晋))
必修3文化生活251文化创新的源泉 和作用28
魏晋社会动荡不安, 人民饱受战乱、饥荒、 疾疫之苦,四处流亡, 挣扎在死亡线上,看不 到生活的希望,只有匍 匐于佛的脚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3:27:3413:27:3413:271/8/2021 1:27:34 PM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1.1.813:27:3413:27Jan- 218-Jan-21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13:27:3413:27:3413:27Friday, January 08, 2021
A.文化创新的基础在于文化继承 B.文化创新的动力是社会的发展 C.文化的多样性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D.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不定项选择)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0个年头,徐悲鸿 先生也早已离开了我们,但他创作的含义深邃的画作 《四喜图》,仍然栩栩如生。那些跳踏枝头、迎接春天 的喜鹊,分明是在向人们诉说着大师与祖国同安危、与 民族共命运、同人民共呼吸的情怀。这说明 (ACD)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任何优秀的文艺作品都对人们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C.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中国当代文化工作者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 m养,锐意创新

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目的和标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源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作 用
文 化 工 1.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作者的
使命和 职责
2.我们应投身于社会实践 向人民群众学习
随堂练习
1.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
☆“和谐文化”理念提出的大背景是什么?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和谐文化”? ☆为什么能提出这样一个崭新的理念?
文化创新
一、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是什么: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9月23日,参加“中国画画中国” 活动的画家们前往汉旺和北川采风参 观 《美术》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李伟 显得非常沉默,他告诉记者其实他都 不愿意下车面对这个曾经美丽的城镇, “地震后我跟着一群画家去过汶川, 但是半路我就返回了,沿路的情景让 我不忍再走下去。”李伟说这次北川 之行再次给了他不少灵感,“我会用 笔画记录下来,但是不止是悲痛的, 我们还要画出给人希望、给人美丽的 四川。”
2..文化创新的意义(重要性)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 保证
(2)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 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
一、是什么: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4)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第五课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讨论:
有人说,文化创新来 自作者的灵感,主要 靠文化创作者的的聪 明才智。
▪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出身于官宦世 家,但又赶上家道中落,过着一贫如洗 的生活……《红楼梦》内容正是以贾、王、
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
林黛玉的爱情悲 剧为主线,着重 描写贾家荣国府 和宁国府由盛到 衰的全过程。
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关 雎(周 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以其
清醒的现实性,从多方面表现了周代丰富多采的现 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开辟了 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
我国的《诗经》保存了不少劳动人民的口头创 作,它不仅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也显示了 劳动人民的艺术创作才能。
不计工拙而完美动人,为书法的纯艺术性(抒情)开创了
真正的先河和绝伦的典范。
这一典型事例表明
( BD )
A.文化创新可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
D.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
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1.1.821.1.8Friday, January 08, 2021
结合这则材料,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 的转变起了什么作用?请你说说文化创新的作用?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文化创新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3).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 根本目的, (4).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 新的根本标准。
5.2005年6月7日,“连线浙江——世界作家看浙江”湖
州线文学采风活动在南浔拉开帷幕。本次文学采风活动为
期11天,共有来自德国、法国、希腊、日本、马来西亚
等16个国家的港澳台地区的24名作家和媒体专栏作家参
加。
C
作家进行文学采风的依据是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化创新
一、是什么: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4)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反作用于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
一、是什么: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二、为什么要文化创新
1.必要性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3)推动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 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重要性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和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 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1年1月下午 1时27分21.1.813:27J anuar y 8, 2021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1年1月8日星期 五1时27分34秒 13:27:348 January 2021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下午1时27分 34秒下 午1时27分13:27:3421.1.8
云冈石窟佛像(北魏)
此时期的壁画表现的是“舍身饲虎”、“割 肉贸鸽”等宗教故事,气氛血腥、阴森凄冷。而 佛却面带睿智的微笑,完全超脱人间的苦难。
唐代尤其是 盛唐时期,社会 繁荣昌盛,一切 都充满希望和生 气。壁画中没有 流血牺牲,没有 荒凉、苦痛…… 只有琼楼玉宇、 彩云缭绕的极乐 世界。体态轻盈 的飞天快乐的起 舞,连菩萨也以 健康丰满的形态 出现,慈祥和蔼, 充满亲切感和人 情味。
结合《诗经》的创作过程,思考:在今天我们呼唤文化 创新的时代,中国文化工作者有怎样的使命和职责?
《诗经》的创作过程告诉我们: (怎么样)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工作者必须 自觉投身于社会实践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知识结构:
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④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不定项选择)王献之是我国晋代著名的书法家,幼
年随父王羲之学习书法,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
他运笔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在书法史上与其父齐名,并
称“二王”。与其父相比,王献之笔走龙蛇,天机一片,
敦煌壁画
瑰丽璀璨的石窟艺术
不同时代的壁画和雕塑,不但 题材、主题不同,而且容貌、风度 乃至精神也都各异。
观赏下面几幅石窟壁画和雕塑 艺术,思考这种艺术风格变化的根 本原因是什么呢?
尸萨眦垂王舍割身肉饲贸虎鸽图图((魏魏晋晋))
魏晋社会动荡不安, 人民饱受战乱、饥荒、 疾疫之苦,四处流亡, 挣扎在死亡线上,看不 到生活的希望,只有匍 匐于佛的脚下。
极高的价值。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B)
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
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具有多样性
D.尊重历史就是尊重科学
3.2005年春节以来,河南文化领域好戏连台,一批 “叫得响”的创新精品赢得广泛认同:现代豫剧《村官 李天成》、歌颂公安局长楷模的豫剧《嵩山长霞》、大 型歌舞剧《清明上河图》、《风中少林》都好评如潮。 这一切都源于河南省委的文化发展战略:挖掘文化底蕴, 培育文化优势,打造中原文化品牌。这表明 (D )
▪ 文学创作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相联系 的,总是对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反映。
《千手观音》是2005年春晚的亮点,它以吉祥如意的 寓意、幽雅曼妙的舞姿、美仑美奂的造型,赢得了各 界的高度评价。这个舞蹈的编导张继钢在谈其创作时 感触颇深,张继钢的家乡在山西,山西有云冈石窟, 他多次到云冈石窟,到敦煌去排练采风。在甘肃的敦 煌、山西的云冈石窟经常看到这样的千手观音,于是 就萌生了创作这样一个节目的想法,在2000年中国残 疾人艺术团去美国演出推出了酝酿多年的《千手观 音》。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1.1.821.1.813:2713:27:3413:27:34Jan-21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1年1月8日星期 五1时27分34秒 Friday, January 08, 2021

爱情,亲情,友情,让人无法割舍。21.1.82021年1月8日星 期五1时27分34秒21.1.8
京剧,清朝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其前 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 最为盛行。同治、光绪年间皮簧班中陆续 出现了一批著名演员,他们善于吸取其他 地方戏的各种优点,并在艺术形式方面敢 于革新尝试,迅速促进了皮簧戏的发展, 终于形成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近百 年来,这个剧种遍及全国,已成为中国影 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