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细分条目解读

合集下载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解读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解读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解读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指导目录》)是指导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文件,于2024年发布。

该文件根据我国当时的产业发展状况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系列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指导。

首先,《指导目录》明确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文件强调,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由资源密集型向创新驱动型、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变。

此外,文件还强调了增加经济适度的分配、优化环境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性。

其次,《指导目录》指出了调整的重点和优先发展的产业。

文件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

现代服务业则包括金融、文化创意、旅游、物流等领域。

基础设施建设则是为了提升城乡基础设施的水平,提高国家整体的竞争力。

再次,《指导目录》提出了调整的原则和措施。

文件明确了以市场化的手段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链为纽带的原则,并且强调要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

文件还明确提出了加强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升级、加强人才培养、打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实施世界一流的产业基地建设等具体措施。

最后,《指导目录》还明确了相关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

文件提出了要建立健全以产业政策为主线的经济体制,完善金融体系,加大财政和税收支持,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环境建设等。

此外,文件还呼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指导和监管,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总的来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明确指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重点和措施,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前经济环境的变化下,立足新时代的要求,对《指导目录》进行解读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势和任务,为经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政策支持。

同时,加强执行力度,保障政策的落地执行,将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的关键。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征求意见稿)第一类 鼓励类一、农林业1.粮食中低产田综合治理与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2.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生产基地建设3.蔬菜、花卉无土栽培4.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及应用5.重大病虫害及动物疾病防治6.农作物、家畜、家禽及水生动植物、野生动植物遗传工程及基因库建设7.动植物优良品种选育、繁育、保种和开发8.种(苗)脱毒技术开发及应用9.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耕地质量建设以及新开耕地快速培肥技术开发10.节水灌溉系统的水肥一体化高效利用改造11.新型肥料研发及施肥技术开发12.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13.生态种(养)技术开发与应用14.农用薄膜无污染降解技术及农田土壤重金属降解(去除与稳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15.绿色无公害饲料及添加剂研究开发16.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程17.远洋渔业18.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19.良种猪牛羊精液、牛羊胚胎(体内)工厂化生产和推广20.农业克隆技术研发21.耕地保养管理与土、肥、水速测技术开发及应用服务22.农、林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地、保护区建设以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开发和应用23.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包括青贮饲料、秸秆氨化养畜、还田、气化、培育食用菌等)24.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恢复工程25.食(药)用菌菌种培育26.草原、森林灾害综合治理工程27.利用非耕地的退耕(牧)还林(草)及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28.动物疫病的新型诊断试剂、疫苗及低毒低残留新药开发29.高产牧草人工种植30.天然橡胶种植生产31.无公害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的有害元素监测技术开发及应用3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及快速检测技术仪器设备研发33.农牧渔产品的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开发及应用34.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35.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工程36.植树种草工程及林木种苗工程37.水土保持综合技术开发及应用38.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工程39.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荒漠、草原等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生态示范工程40.防护林工程41.石漠化防治及防沙治沙工程42.固沙、保水、改土新材料生产43.抗盐与耐旱植物的培植44.速生丰产林工程、工业原料林工程及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45.竹藤基地建设及竹藤新产品生产技术开发46.中幼林抚育工程47.野生经济林树种保护、改良及开发利用48.甜高粱、木薯等能源作物的培育、栽培等技术开发49.能源林良种培育及能源林建设50.生物质液体燃料油生产、生物质燃料热电联产、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加工生产技术开发及应用(以粮食为原料的除外)51.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52.林业基因资源保护工程53.次小薪材、沙生灌木和三剩物的深度加工及系列产品开发54.野生动植物种源繁育、培育基地建设55.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56.地道中药材和优质、丰产、濒危或紧缺动植物药材的种(养)殖57.香料、野生花卉等林下资源的人工培育及开发58.木基复合材料的技术开发59.竹质工程材料、植物纤维工程材料生产及综合利用60.林产化学品深加工61.人工增雨防雹等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开发和应用62.农业“三电合一”工程63.种子、种苗、种畜禽和鱼苗(种)、化肥、农药、农机具、农膜等农资连锁经营64.农作物施肥、农业节水专业化服务65.农村综合信息网络建设与信息服务66.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67.特色农牧业及加工业68.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推广使用69.设施农业二、水利1.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及干支流控制性工程2.跨流域调水工程3.水资源短缺地区水源工程4.农村人畜饮水及改水工程5.农村雨水集蓄利用工程6.蓄滞洪区安全建设7.海堤防维护及建设8.江河湖库清淤疏浚工程9.病险水库和堤防除险加固工程10.堤坝隐患监测与修复技术开发应用11.城市积涝预警和防洪工程12.出海口门整治工程13.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14.牧区水利工程15.淤地坝工程16.水利工程用土工合成材料及新型材料开发制造17.大中型灌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18.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及农田排水工程19.防洪抗旱应急设施建设20.高效输配水、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制造21.水情水质自动监测及防洪调度自动化系统开发22.水文数据采集仪器及设备制造三、煤炭1.煤田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2.120万吨/年及以上的高产高效煤矿(含矿井、露天)、高效选煤厂建设3.煤矿综合自动化监控技术开发及应用4.矿井灾害(瓦斯、煤尘、矿井水、火、围岩等)防治5.工业及生活用环保型煤开发及生产6.水煤浆技术开发及应用7.煤炭气化、液化及多联产技术开发8.煤层气勘探、开发和矿井瓦斯利用9.低热值燃料(含煤矸石)及煤矿伴生资源开发利用及设备制造10.管道输煤11.煤炭高效洗选脱硫及污染物综合控制与利用技术开发及应用12.节水型选煤工程技术开发及应用13.煤电一体化建设14.提高资源回收率的采煤方法、工艺开发应用及装备制造四、电力1.水力发电2.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电站建设3.采用30万千瓦及以上集中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以及热、电、冷多联产4.缺水地区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大型空冷机组电站建设5.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及利用6.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7.30万千瓦及以上循环流化床、增压流化床等洁净煤发电8.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采用流化床锅炉并利用煤矸石或劣质煤发电9.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10.在用单机20万千万以上发电机组脱硫改造11.城乡电网改造及建设12.电网运行安全监控技术开发13.大型电站及大电网变电站集约化设计和自动化技术开发14.跨区电网互联工程技术开发15.大容量远距离超/特高压输电技术开发及应用16.输变电新技术(大电网分析、仿真、预警技术及灵活交流输电技术)开发及应用17.降低输、变、配电损耗技术开发及应用18.分布式供能技术开发及应用19.70万千瓦及以上水轮发电机组垂直式、30万千瓦及以上汽轮发电机组平卧式蒸发冷却技术开发及应用20.垃圾发电、污泥发电五、核能1.铀矿地质勘查和铀矿采冶2.低温核供热堆、快中子增殖堆、聚变堆、先进研究堆、高温气冷堆3.核电站建设4.高性能核燃料元件制造5.乏燃料后处理6.核分析、核探测仪器仪表制造7.同位素、加速器及辐照应用技术开发8.先进的铀同位素分离技术开发9.辐射防护技术开发与监测设备制造10.核设施实体保护仪器仪表开发11.核能制氢六、石油、天然气1.石油、天然气勘探及开采2.油页岩、油砂、天然气水合物等新能源勘探及开发3.原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建设4.油气伴生资源综合利用5.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安全生产保障技术、生态环境恢复与污染防治工程技术开发利用6.放空天然气回收利用七、钢铁1.干法熄焦、导热油换热技术应用2.焦炉入炉煤调湿工艺技术应用3.20万吨及以上焦炉煤气制甲醇工艺技术应用4.先进适用的熔融还原技术开发及应用5.高速重载铁路用钢生产6.专用特种钢管生产:石油开采用油井钢管、高压锅炉钢管,油、气等长距离输送用钢管,核电、海底输送、石化用大口径、高性能(耐高温、耐低温、耐高压、耐腐蚀)特种不锈钢、合金钢钢管7.冷轧硅钢片生产8.直径550毫米以上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9.高寸石墨碳材和石墨(质)化阴极碳块生产10.大型高炉用微孔、超微孔炭砖生产11.优质合成、不定形耐火材料生产12.全燃煤气热电联产13.蓄热式燃烧技术应用八、有色金属1.高精度铜板、带、箔、管技术开发与生产应用2.高精铝板、带、箔及高速薄带铸轧技术开发与生产应用3.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开发及应用4.高性能、高精度硬质合金及深加工产品和陶瓷材料生产5.稀土磁性材料、发光材料、催化材料、储氢材料和其他高技术功能材料及其应用产品6.先进萃取设备及其工业开发7.高品质镁合金铸造及板、管、型材加工技术开发8.有色金属生产过程检测和控制技术开发九、化工1.化工原料矿产资源勘探及大中型化工原料矿山建设2.资源节约和环保型氮肥装置建设以及原料本地化、经济化改造3.优质磷复肥、钾肥及各种专用复合肥生产,磷酸湿法生产中脱除镁等杂质技术、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及应用4.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品种、新剂型及专用中间体和助剂的开发生产5.生产、使用、施工及后处理过程中对环境不造成污染或对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的环保型涂料生产6.新型生物化工产品、专用精细化学品和膜材料生产7.新型高效、无污染催化剂开发及生产8.有机硅、有机氟及高性能无机氟化工产品生产9.无机纳米及功能性材料生产10.新型染料及其中间体开发及生产11.大型芳烃生产装置建设12.提高油品质量的炼油及节能降耗装置改造13.新建乙烯起始规模80万吨/年及以上,现有乙烯以节能降耗为主的改扩建14.大型合成树脂及合成树脂新工艺、新产品开发15.大型己内酰胺、乙二醇、丙烯腈的生产技术开发和成套设备制造16.大型合成橡胶、合成胶乳和热塑性弹性体先进工艺开发、新产品制造17.新型环保型、节水、节能、环保用等专用化学品生产18.复合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生产及低成本化、新型塑料合金生产19.采用先进工艺技术的大型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生产20.高等级道路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和特种沥青生产21.含硫含酸重质、劣质原油以及高硫重油、高硫石油焦综合利用22.合成树脂加工用新型助剂、新型吸附剂、高性能添加剂和复配技术开发23.30万吨/年及以上氧氯化法制取聚氯乙烯24.氯化法钛白粉生产25.高等级子午线轮胎及配套专用材料、设备生产26.醇醚燃料生产27.烧碱用离子膜生产28.农药清洁生产工艺及三废治理新技术十、建材1.日产4000吨以上(西部地区日产2000吨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及装备和配套材料开发2.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绝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建筑密封材料、建筑涂料开发生产3.无石棉磨擦、密封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开发与生产4.5万吨/年及以上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技术、3万吨/年电子级玻璃纤维池窑拉丝技术、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制品生产和技术开发5.优质节能复合门窗及五金配件生产6.新型管材(含管件)技术开发制造7.特殊品种优质浮法玻璃生产技术及玻璃深加工技术开发8.一次冲洗用水量6升及以下的坐便器、节水型小便、蹲便器及节水控制设备开发生产9.高新技术和环保产业需求的高纯、超细、改性等精细加工矿物材料生产及其技术装备开发制造10.利用电石渣等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生产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11.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玻璃钢)机械化成型技术开发12.散装水泥装备技术开发13.高性能混凝土用外加剂技术开发与生产14.50万吨/年及以上人工砂生产线及其技术装备开发生产15.100万吨/年及以上大型水泥粉磨站建设(新疆等西部交通不发达地区30万吨/年以上)16.20万立方米/年以上大型石材荒料、30万平方米/年以上超薄复合石材生产17.高品质人工晶体材料生产技术开发十一、医药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开发与生产2.重大传染病防治疫苗和药物开发与生产3.新型诊断试剂及生物芯片技术开发与生产4.新型计划生育药物及器具开发与生产(含第三代孕激素的避孕药,第三代宫内节育器等)5.天然药物、海洋药物开发与生产6.制剂新辅料开发与生产7.关键医药中间体开发与生产8.医药生物工程新技术、新产品开发9.新型药物制剂技术开发与应用10.大规模药用多肽和核酸合成、发酵生产、纯化技术开发和应用11.药物生产中的膜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手性技术及自控技术等开发和应用12.原料药清洁生产工艺开发与应用13.新型优质药用包装材料及其技术开发(医药级树脂、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等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和生产;药用胶塞的涂、镀、覆膜等技术;具有避光、高阻隔性、高透过性等功能的新型包装型式的开发应用;新型给药方式;一级耐水药用玻璃等)14.中药现代化(濒危稀缺药用动植物人工繁育技术开发;先进农业技术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中的应用;中药有效成份的提取、纯化、质量控制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中药现代剂型的工艺技术、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和装备的开发与应用;中药饮片创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中药复方药物二次开发)15.少数民族医药开发生产16.数字化医学影像产品及医疗信息技术开发与制造17.早期诊断医疗仪器设备开发制造18.微创外科和介入治疗装备及器械开发制造19.医疗急救及康复工程技术装置开发生产20.实验动物养殖21.微生物开发利用十二、机械1.数控机床关键零部件及刀具制造2.五轴以上联动的高速、精密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交流伺服装置、直线电机制造3.新型传感器开发及制造4.汽车高性能轴承、铁路轴承、精密轴承、低噪音轴承制造5.转轮直径8.5米及以上混流、轴流式水电设备及其关键配套辅机制造6.大型贯流及抽水蓄能水电机组及其关键配套辅机制造7.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及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成套设备技术开发、设备制造及其关键配套辅机制造8.30万千瓦及以上循环流化床锅炉制造9.25万千瓦及以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9F级燃气轮机)制造10.大型、精密、专用铸锻件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11.500千伏及以上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制造12.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制造(风力发电、太阳能、氢能、潮汐等)13.大型商用核电站核级设备及其泵、阀、仪表、电器开发制造14.30万吨/年及以上合成氨关键设备制造15.100万吨/年及以上乙烯关键设备制造技术开发及应用16.集散型(DCS)控制系统及智能化现场仪表开发及制造17.精密仪器开发及制造18.新型液压、气动、密封元器件及装置制造19.自动化焊接设备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20.大型、精密模具及汽车模具设计与制造21.可控气氛及大型真空热处理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22.安全生产及环保检测仪器设计制造23.城市垃圾处理设备制造24.粉煤灰储运、利用成套设备制造25.废旧电器、塑料、废旧橡胶回收利用设备制造26.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设备制造27.工业机器人及其成套系统开发制造28.500万吨/年及以上矿井综合采掘、装运成套设备及大型煤矿洗选机械设备制造29.2000万吨级/年及以上大型露天矿成套设备制造30.大型油气集输设备制造31.自动化高速多色成套印刷设备制造32.种、肥、水、药高效施用和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具制造33.5吨/时以上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开发制造34.禽、畜类自动化养殖成套设备制造35.农、林、渔、畜产品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制造36.秸秆综合利用关键设备制造37.农业(棉花、水稻、玉米、豆类、薯类、草饲料、油菜等)收获机械制造38.营林及人工植被工业化生产设备制造技术开发39.大型工程施工机械及关键零部件开发及制造40.电控内燃机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开发与制造41.蓄冷(热)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42.大型能量回收装置成套设备设计制造43.7000米及以上深井钻机成套设备设计制造44.高性能清淤设备制造45.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设备制造46.自动气象站系统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47.特种气象观测及分析设备制造48.地震台站、台网和流动地震观测技术系统开发及仪器设备制造49.地质灾害监测治理新技术及设备研发50.有害气体净化设备制造51.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相关技术及设备52.报废汽车拆解、破碎处理设备制造53.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设备制造及工程建设54.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55.石油天然气修井、测井、钻井、物探设备及海洋油气田开发工程设备制造56.60万吨/年及以上精对苯二甲酸(PTA)关键设备制造57.30万吨/年甲醇、60万吨/年间接制油、100万吨/年煤直接液化制油及以上关键设备制造58.30万千瓦及以上大型电站空冷机组制造59.1兆瓦及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制造60.3万立方米及以上空分设备制造61.3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风机制造62.冷热连轧宽带钢轧机、薄板坯连铸连轧关键技术开发应用及关键部件制造63.高精度铜、铝加工(板、带、箔、管材)生产设备制造64.火电厂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窑炉配套除尘设备制造65.锅炉及火电厂燃煤烟气脱硫、脱硝设备制造66.难降解高溶度工业废水处理设备制造67.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68.工程机械、矿山机械、机床再制造十三、汽车1.汽车、摩托车整车及发动机系统设计开发(汽车发动机:升功率40KW以上的柴油机、升功率50KW以上的汽油机;电控直列式喷油泵、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电控高压单体泵以及喷油器、喷油嘴,以及汽车动力总成电子控制系统。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只有钢铁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只有钢铁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第一类鼓励类八、钢铁1、黑色金属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及关键勘探技术开发,低品位难选矿综合选别和利用技术,高品质铁精矿绿色高效智能化生产技术与装备2、焦炉加热精准控制、焦炉烟气脱硫脱硝副产物资源化利用、脱硫废液资源化利用、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煤焦油炭基材料、煤沥青制针状焦、焦炉煤气高附加值利用、荒煤气和循环氨水等余热回收、低阶粉煤干燥成型-干馏一体化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综合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冷轧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烧结烟气脱硫废水处理回用等技术研发和应用3、非高炉炼铁技术4、高性能轴承钢,高性能齿轮用钢,高性能冷镦钢,高性能合金弹簧钢,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用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用钢,低铁损高磁感取向电工钢,高性能工模具钢,建筑结构用高强度抗震钢筋、钢板及型钢,超高强度桥梁缆索用钢,高性能管线钢,高性能耐磨钢,高性能耐蚀钢,高强度高韧性工程机械用钢,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用钢,电力装备用特殊钢,油气钻采集输用高品质特殊钢,高性能不锈钢,高温合金,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非调质钢,汽车等机械行业用高强钢,高纯度、高品质合金粉末,复合钢材,半导体用高纯高性能钢5、在线热处理、在线性能控制、在线强制冷却的新一代热机械控制加工(TMCP)工艺、铸坯直接轧制、无头轧制、超快速冷却、节能高效轧制及后续处理等技术应用6、直径600毫米及以上超高功率电极、高炉用微孔和超微孔碳砖、特种石墨(高强、高密、高纯、高模量)、石墨(质)化阴极、内串石墨化炉开发与生产,环保均质化凉料设备开发与生产应用7、焦炉、高炉、热风炉用长寿节能环保耐火材料生产工艺;精炼钢用低碳、无碳耐火材料、保温材料和高效连铸用功能环保性耐火材料生产工艺8、钢铁产品全流程质量管控技术9、利用钢铁生产设备处理社会废弃物(不含危险废物)10、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技术,以及副产物资源化、再利用化技术11、冶金固体废弃物(含冶金矿山废石、尾矿,钢铁厂产生的各类尘、泥、渣、铁皮等)综合利用先进工艺技术;冶金废液(含废水、废酸、废油等)循环利用工艺技术与设备12、钢铁与相关产业间可循环流程工艺技术开发与应用13、带式焙烧等高效球团矿生产工艺技术,高炉高比例球团冶炼工艺技术第二类限制类六、钢铁1、钢铁联合企业未同步配套建设干熄焦、装煤、推焦除尘装置的炼焦项目;独立焦化企业未同步配套建设装煤、推焦除尘装置的炼焦项目2、180平方米以下烧结机(铁合金烧结机、铸造用生铁烧结机除外)3、有效容积400立方米以上1200立方米以下炼钢用生铁高炉;1200立方米及以上但达不到环保、能耗、安全等强制性标准的炼钢用生铁高炉4、公称容量30吨以上100吨以下炼钢转炉;公称容量100吨及以上但达不到环保、能耗、安全等强制性标准的炼钢转炉5、公称容量30吨以上100吨(合金钢50吨)以下电弧炉;公称容量100吨(合金钢50吨)及以上但达不到环保、能耗、安全等强制性标准的电弧炉6、1450毫米以下热轧带钢(不含特殊钢)项目7、30万吨/年及以下热镀锌板卷项目8、20万吨/年及以下彩色涂层板卷项目9、含铬质耐火材料10、普通功率和高功率石墨电极压型设备、焙烧设备和生产线11、直径600毫米以下或2万吨/年以下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线12、8万吨/年以下预焙阳极(炭块)、2万吨/年以下普通阴极炭块、4万吨/年以下炭电极生产线13、单机120万吨/年以下的球团设备(铁合金、铸造用生铁球团除外)14、顶装焦炉炭化室高度<6.0米、捣固焦炉炭化室高度<5.5米,100万吨/年以下焦化项目;热回收焦炉捣固煤饼体积<35立方米,企业生产能力<100万吨/年(铸造焦<60万吨/年)焦化项目;半焦炉单炉生产能力<10万吨/年,企业生产能力<100万吨/年焦化项目15、3000千伏安及以上,未采用热装热兑工艺的中低碳锰铁、电炉金属锰和中低微碳铬铁精炼电炉16、300立方米以下锰铁高炉;300立方米及以上,但焦比高于1320千克/吨的锰铁高炉;规模小于10万吨/年的锰铁高炉企业17、1.25万千伏安以下的硅钙合金和硅钙钡铝合金矿热电炉;1.25万千伏安及以上,但硅钙合金电耗高于11000千瓦时/吨的矿热电炉18、1.65万千伏安以下硅铝合金矿热电炉;1.65万千伏安及以上,但硅铝合金电耗高于9000千瓦时/吨的矿热电炉19、2×2.5万千伏安以下普通铁合金矿热电炉(中西部具有独立运行的小水电及矿产资源优势的国家确定的重点贫困地区,矿热电炉容量<2×1.25万千伏安);2×2.5万千伏安及以上,但变压器未选用有载电动多级调压的三相或三个单相节能型设备,未实现工艺操作机械化和控制自动化,硅铁电耗高于8500千瓦时/吨,工业硅电耗高于12000千瓦时/吨,电炉锰铁电耗高于2600千瓦时/吨,硅锰合金电耗高于4200千瓦时/吨,高碳铬铁电耗高于3200千瓦时/吨,硅铬合金电耗高于4800千瓦时/吨的普通铁合金矿热电炉20、间断浸出、间断送液的电解金属锰浸出工艺;10000吨/年以下电解金属锰单条生产线(一台变压器),电解金属锰生产总规模为30000吨/年以下的企业21、厂区内无配套炼钢工序的独立热轧生产线第三类淘汰类注:条目后括号内年份为淘汰期限,淘汰期限为2020年12月31日是指应于2020年12月31日前淘汰,其余类推;有淘汰计划的条目,根据计划进行淘汰;未标淘汰期限或淘汰计划的条目为国家产业政策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解读(轻工业)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解读(轻工业)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解读——轻工业一、修订轻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以下简称《目录(2005年本)》)发布以来,作为重要的综合性产业政策,已成为引导信贷、土地等要素资源配置,指导部门和地方工作不可或缺的指导性文件,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轻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轻工业生产快速发展,产业链更加完整。

2009年轻工业增加值3万亿元, 占全国的22.3%,比“十五”末期增长126.7%,“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22.7%。

坚持自主创新,产业水平不断提高。

已经形成了一支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研发队伍,建立了相应科研机构,配有一定的科研基础设施。

26个行业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了8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国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12.6%。

“十一五”期间,全行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7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奖654项。

推进节能减排,绿色轻工业初现。

陶瓷、日用玻璃、造纸、味精等耗能、耗水、污染较多的行业进行了技术改造,提高了水的循环利用效率,使综合消耗有所降低,造纸、发酵、啤酒等行业实现了增产不增污。

发展产业集群,布局得到优化。

轻工业产业集群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从原材料加工生产到销售服务一条龙的生产、销售、配套完整体系,具有同类产业高度集中、专业化强、分工明确、特色突出的特点,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和轻工特色区域发展到300多个,是“十五”期间的2倍。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目录(2005年本)》中相当数量的条目已不适应发展要求,迫切需要修订、调整。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目录》中鼓励类部分条目已难以体现轻工业技术进步和发展趋势的要求。

二是技术成熟并普遍应用。

随着技术进步,《目录》鼓励发展的一些技术已经成熟、普及,没有必要再予以鼓励。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轻工部分摘录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轻工部分摘录

锂离子电池 、氢镍电池 、新型结构 ( 卷绕式 、管式 等) 密封铅蓄电池等动力电池 ;储能用锂离子电池
福建轻 纺 2 1年 l月 第 l期 01 1 1
和新型大容量密封铅蓄电池 ; 超级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1 、锂 离子 电池 用磷 酸 铁锂 等 正极 材料 、中间 7
使用小口径玻璃瓶 ) 工艺技术和关键装备的开发与
泵系统用聚乙烯管 、非开挖用塑料管材 、复合塑料 管材 、塑料检查井) ;防渗土工膜 ;塑木复合材料和
分子量>20  ̄ 0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及板材生产 8 、动态塑化和塑料拉伸流变塑化的技术应用及
装 备制 造 ;应用 电磁感 应加 热和 伺服驱 动 系统 的塑
员会 目前发布了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 目录 ( 0 1 2 1年 本 )》,自2 1年6 1 0 1 , 目起施行 。 《 g 产业结构调整
生产
相炭微球和钛酸锂等负极材料、单层与三层复合锂
离子电池隔膜 、氟代碳酸乙烯酯 ( E 等 电解质 F C)
与 添加 剂 ;废 旧铅 酸蓄 电池 资源化 无 害化 回收 ,年
2 、水性 油 墨 、紫 外光 固化 油墨 、植 物 油油墨 7 等节能环保 型油 墨生产
2 、天然食品添加剂、天然香料新技术开发与 8
能自平衡利用 、低消耗蒸汽真空系统等技术,油菜 籽主产区日处理油菜籽40 0吨及以上、吨料溶剂消耗 1 公斤以下 ( . 5 其中西部地区日 处理油菜籽20 0吨及以 上、吨料溶剂消耗2 公斤 ) 以下 ; 花生油生产线 :花 生主产区 日处理花生20 0吨及以上,吨料溶剂消耗2
2 、高效节能电光源 ( 、低气压放电灯和固 1 高 态照明产品 ) 技术开发 、产品生产及固汞生产工艺

解读《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解读《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2011年3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以下简称“目录(2011年本)”),并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新目录全面反映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内容,更加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自主创新以及对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支持,更加注重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限制和引导以及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相关政策,明确投资方向,重点对《目录(2011年本)》中涉及装备制造业、轻工业、医药、纺织及石化等5个产业作如下解读:一、装备制造业1、《目录(2011年本)》主要特点本次修订,对《目录(2005年本)》中机械相关的条目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

《目录(2005年本)》鼓励类别条目,原有52条,本次新增33条、修改27条、删除25条,修订后共有60条;限制类别条目原有34条,本次新增25条、修改14条、合并调整2条,修订后共有57条;淘汰类别条目,原有84条(包括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落后产品),本次新增23条、修改3条、合并调整10条、删除6条,修订后共有91条。

与《目录(2005年本)》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细化条目内容。

对条目内容进行了较大程度的细化,具体到产品、规格和技术参数,明确支持发展的重点。

二是提高技术要求。

对大部分鼓励类别条目,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规格参数的要求,对部分限制类和淘汰类条目,也提高了规格参数要求。

三是扩大覆盖范围。

修订后的条目,涵盖了电工、机床、仪器仪表、通用机械、农机、重型机械、石化机械、内燃机、液气密、模具、轴承、通用零部件、塑料机械、环保机械、印刷机械、食品包装机械、工程机械、文化办公、制冷、城市轨道交通,以及铸造、锻造等机械工业各个行业,覆盖更加全面。

2、《目录(2011年本)》主要内容一是瞄准薄弱领域,着力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等基础制造能力。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年本)(修正)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年本)(修正)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2011年3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9号令公布,根据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 21 号令公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的决定》修正)第一类鼓励类十七、船舶1、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适应绿色、环保、安全要求的优化升级,以及满足国际造船新规范、新标准的船型开发建造2、10万立方米以上液化天然气船、1.5万立方米以上液化石油气船、万箱以上集装箱船、5000 车位及以上汽车运输船、豪华客滚船、IMO Ⅱ型以上化学品船、豪华邮轮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3、大型远洋捕捞加工渔船、1万立方米以上耙吸式挖泥船、火车渡轮、科学考察船、破冰船、海洋调查船、海洋监管船等特种船舶及其专用设备4、小水线面双体船、水翼船、地效应船、气垫船、穿浪船等高性能船舶5、120米及以上水深自升式钻井平台、1500米及以上深钻井船、1500 米及以上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等主流海洋移动钻井平台(船舶);15万吨及以上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1500米水深半潜式生产平台、立柱式生产平台(SPAR)、张力腿平台(TLP)、LNG-FPSO、边际油田型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等浮式生产系统;万马力水级深水三用工作船、1500米水深大型起重铺管船、1500米水深工程勘察船、高性能物探船、5万吨及以上半潜运输船、海上风车安装船等海洋工程作业船和辅助船6、动力定位系统、FPSO单点系泊系统、大型海洋平台电站集成系统、主动力及传动系统、钻井平台升降系统、采油系统等通用和专用海洋工程配套设备7、豪华游艇开发制造及配套产业8、智能环保型船用中低速柴油机及其关键零部件、大型甲板机械、船用锅炉、油水分离机、海水淡化装置、压载水处理系统、船舶使用岸电技术及设备、液化天然气船用双燃料发动机、吊舱推进器、大型高效喷水推进装置、大功率中高压发电机、船舶通讯导航及自动化系统等关键船用配套设备9、水下潜器、机器人及探测观测设备10、精度管理控制、数字化造船、单元组装、预舾装和模块化、先进涂装、高效焊接技术应用11、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的修理与改装十九、轻工1、单条化学木浆30万吨/年及以上、化学机械木浆10万吨/年及以上、化学竹浆 10 万吨/年及以上的林纸一体化生产线及相应配套的纸及纸板生产线(新闻纸、铜版纸除外)建设;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以非木纤维为原料、单条 10 万吨/年及以上的纸浆生产线建设2、先进制浆、造纸设备开发与制造3、无元素氯(ECF)和全无氯(TCF)化学纸浆漂白工艺开发及应用4、非金属制品精密模具设计、制造5、生物可降解塑料及其系列产品开发、生产与应用6、农用塑料节水器材和长寿命(三年及以上)功能性农用薄膜的开发、生产7、新型塑料建材(高气密性节能塑料窗、大口径排水排污管道、抗冲击改性聚氯乙烯管、地源热泵系统用聚乙烯管、非开挖用塑料管材、复合塑料管材、塑料检查井);防渗土工膜;塑木复合材料和分子量≥200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及板材生产8、动态塑化和塑料拉伸流变塑化的技术应用及装备制造;应用电磁感应加热和伺服驱动系统的塑料加工装备9、应用于工业、医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特种陶瓷生产及技术、装备开发;陶瓷清洁生产及综合利用技术开发10、高效节能缝制机械(采用嵌入式数字控制、无油或微油润滑等先进技术)及关键零部件开发制造11、用于制笔、钟表等行业的多工位组合机床研发与制造12、高新、数字印刷技术及高清晰度制版系统开发与应用13、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制造14、真空镀铝、喷镀氧化硅、聚乙烯醇(PVA)涂布型薄膜、功能性聚酯(PET)薄膜、定向聚苯乙烯(OPS)薄膜及纸塑基多层共挤或复合等新型包装材料15、二色及二色以上金属板印刷、配套光固化(UV)、薄板覆膜和高速食品饮料罐加工及配套设备制造16、锂二硫化铁、锂亚硫酰氯等新型锂原电池;锂离子电池、氢镍电池、新型结构(卷绕式、管式等)密封铅蓄电池等动力电池;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和新型大容量密封铅蓄电池;超级电池和超级电容器17、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中间相炭微球和钛酸锂等负极材料、单层与三层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等电解质与添加剂;废旧铅酸蓄电池资源化无害化回收,年回收能力5万吨以上再生铅工艺装备系统制造18、先进的各类太阳能光伏电池及高纯晶体硅材料(单晶硅光伏电池的转化效率大于17%,多晶硅电池的转化效率大于16%,硅基薄膜电池转化效率大于7%,碲化镉电池的转化效率大于9%,铜铟镓硒电池转化效率大于12%)19、锂离子电池自动化生产成套装备制造;碱性锌锰电池600只/分钟以上自动化生产成套装备制造20、制革及毛皮加工清洁生产、皮革后整饰新技术开发及关键设备制造、皮革废弃物综合利用;皮革铬鞣废液的循环利用,三价铬污泥综合利用;无灰膨胀(助)剂、无氨脱灰(助)剂、无盐浸酸(助)剂、高吸收铬鞣(助)剂、天然植物鞣剂、水性涂饰(助)剂等高档皮革用功能性化工产品开发、生产与应用21、高效节能电光源(高、低气压放电灯和固态照明产品)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及固汞生产工艺应用;废旧灯管回收再利用22、高效节能家电开发与生产23、多效、节能、节水、环保型表面活性剂和浓缩型合成洗涤剂的开发与生产24、采用新型制冷剂替代氢氯氟烃-22(HCFC-22或R22)的空调器开发、制造,采用新型发泡剂替代氢氯氟烃-141b(HCFC-141b)的家用电器生产,采用新型发泡剂替代氢氯氟烃-141b(HCFC-141b)的硬质聚氨酯泡沫的生产与应用25、节能环保型玻璃窑炉(含全电熔、电助熔、全氧燃烧技术)的设计、应用;废(碎)玻璃回收再利用26、轻量化玻璃瓶罐(轻量化度L≤1.0的一次性使用小口径玻璃瓶)工艺技术和关键装备的开发与生产27、水性油墨、紫外光固化油墨、植物油油墨等节能环保型油墨生产28、天然食品添加剂、天然香料新技术开发与生产29、先进的食品生产设备研发与制造;食品质量与安全监测(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与生产30、热带果汁、浆果果汁、谷物饮料、本草饮料、茶浓缩液、茶粉、植物蛋白饮料等高附加价值植物饮料的开发生产与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果渣、茶渣等的综合开发与利用31、营养健康型大米、小麦粉(食品专用米、发芽糙米、留胚米、食品专用粉、全麦粉及营养强化产品等)及制品的开发生产;传统主食工业化生产;杂粮加工专用设备开发与生产32、粮油加工副产物(稻壳、米糠、麸皮、胚芽、饼粕等)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应用33、菜籽油生产线:采用膨化、负压蒸发、热能自平衡利用、低消耗蒸汽真空系统等技术,油菜籽主产区日处理油菜籽 400 吨及以上、吨料溶剂消耗 1.5 公斤以下(其中西部地区日处理油菜籽 200 吨及以上、吨料溶剂消耗 2 公斤)以下;花生油生产线:花生主产区日处理花生200吨及以上,吨料溶剂消耗2公斤以下;棉籽油生产线:棉籽产区日处理棉籽 300 吨及以上,吨料溶剂消耗 2 公斤以下;米糠油生产线:采用分散快速膨化,集中制油、精炼技术;玉米胚芽油生产线;油茶籽、核桃等木本油料和胡麻、芝麻、葵花籽等小品种油料加工生产线34、发酵法工艺生产小品种氨基酸(赖氨酸、谷氨酸除外),新型酶制剂(糖化酶、淀粉酶除外)、多元醇、功能性发酵制品(功能性糖类、真菌多糖、功能性红曲、发酵法抗氧化和复合功能配料、活性肽、微生态制剂)等生产35、薯类变性淀粉36、畜禽骨、血及内脏等副产物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37、采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优质低温肉制品38、搪瓷静电粉和预磨粉等高科技新型搪瓷瓷釉、静电搪瓷关键装备、0.3毫米及以下的薄钢板平板搪瓷的开发与生产39、冷凝式燃气热水器、使用聚能燃烧技术的燃气灶具等高效节能环保型燃气具的开发与制造二十、纺织1、差别化、功能性聚酯(PET)的连续共聚改性[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CDP、ECDP)、碱溶性聚酯(COPET)、高收缩聚酯(HSPET)、阻燃聚酯、低熔点聚酯等];熔体直纺在线添加等连续化工艺生产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抗静电、抗紫外、有色纤维等);智能化、超仿真等差别化、功能性聚酯(PET)及纤维生产(东部地区限于技术改造)腈纶、锦纶、氨纶、粘胶纤维等其他化学纤维品种的差别化、功能性改性纤维生产2、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丁二酸丁二酯(PBS)、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PCT)等新型聚酯和纤维的开发、生产与应用3、采用绿色、环保工艺与装备生产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Lyocell)、细菌纤维素纤维、以竹、麻等新型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再生纤维素纤维、聚乳酸纤维(PLA)、海藻纤维、甲壳素纤维、聚羟基脂肪酸酯纤维(PHA)、动植物蛋白纤维等生物质纤维4、有机和无机高性能纤维及制品的开发与生产(碳纤维(CF)(拉伸强度≥4,200MPa,弹性模量≥240GPa)、芳纶(AF)、芳砜纶(PSA)、高强高模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纺丝生产装置单线能力≥300吨/年)、聚苯硫醚纤维(PPS)、聚酰亚胺纤维(PI)、聚四氟乙烯纤维(PTFE)、聚苯并双噁唑纤维(PBO)、聚芳噁二唑纤维(POD)、玄武岩纤维(BF)、碳化硅纤维(SiCF)、高强型玻璃纤维(HT-AR)等)5、符合生态、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要求的特种动物纤维、麻纤维、竹原纤维、桑柞茧丝、彩色棉花、彩色桑茧丝类天然纤维的加工技术与产品6、采用紧密纺、低扭矩纺、赛络纺、嵌入式纺纱等高速、新型纺纱技术生产多品种纤维混纺纱线及采用自动络筒、细络联、集体落纱等自动化设备生产高品质纱线(东部地区限于技术改造,新建和扩建除外)7、采用高速机电一体化无梭织机、细针距大园机等先进工艺和装备生产高支、高密、提花等高档机织、针织纺织品8、采用酶处理、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冷轧堆前处理及染色、短流程湿蒸轧染、气流染色、小浴比染色、涂料印染、数码喷墨印花、泡沫整理等染整清洁生产技术和防水防油防污、阻燃、抗静电及多功能复合等功能性整理技术生产高档纺织面料9、采用编织、非织造布复合、多层在线复合、长效多功能整理等高新技术,生产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需求的产业用纺织品10、新型高技术纺织机械、关键专用基础件和计量、检测、试验仪器的开发与制造11.高档地毯、抽纱、刺绣产品生产12、服装企业计算机集成制造及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和装备的应用13、纺织行业生物脱胶、无聚乙烯醇(PVA)浆料上浆、少水无水节能印染加工、“三废”高效治理与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14、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技术与产品生产,聚酯回收材料生产涤纶工业丝、差别化和功能性涤纶长丝等高附加价值产品二十一、建筑1、建筑隔震减震结构体系及产品研发与推广2、智能建筑产品与设备的生产制造与集成技术研究3、集中供热系统计量与调控技术、产品的研发与推广4、高强、高性能结构材料与体系的应用5、太阳能热利用及光伏发电应用一体化建筑6、先进适用的建筑成套技术、产品和住宅部品研发与推广7、钢结构住宅集成体系及技术研发与推广8、预制装配式整体卫生间和厨房标准化、模数化技术开发与推广9、工厂化全装修技术推广10、移动式应急生活供水系统开发与应用第二类限制类四、石化化工1、新建10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150万吨/年以下催化裂化、100万吨/年以下连续重整(含芳烃抽提)、150万吨/年以下加氢裂化生产装置2、新建80万吨/年以下石脑油裂解制乙烯、13万吨/年以下丙烯腈、100万吨/年以下精对苯二甲酸、20万吨/年以下乙二醇、20万吨/年以下苯乙烯(干气制乙苯工艺除外)、10万吨/年以下己内酰胺、乙烯法醋酸、30万吨/年以下羰基合成法醋酸、天然气制甲醇、100万吨/年以下煤制甲醇生产装置(综合利用除外),丙酮氰醇法丙烯酸、粮食法丙酮/丁醇、氯醇法环氧丙烷和皂化法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 300吨/年以下皂素(含水解物,综合利用除外)生产装置3、新建7万吨/年以下聚丙烯(连续法及间歇法)、20万吨/年以下聚乙烯、乙炔法聚氯乙烯、起始规模小于 30 万吨/年的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10万吨/年以下聚苯乙烯、20万吨/年以下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本体连续法除外)、3 万吨/年以下普通合成胶乳—羧基丁苯胶(含丁苯胶乳)生产装置,新建、改扩建溶剂型氯丁橡胶类、丁苯热塑性橡胶类、聚氨酯类和聚丙烯酸酯类等通用型胶粘剂生产装置4、新建纯碱、烧碱、30万吨/年以下硫磺制酸、20万吨/年以下硫铁矿制酸、常压法及综合法硝酸、电石(以大型先进工艺设备进行等量替换的除外)、单线产能 5 万吨/年以下氢氧化钾生产装置5、新建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三氯化磷、五硫化二磷、饲料磷酸氢钙、氯酸钠、少钙焙烧工艺重铬酸钠、电解二氧化锰、普通级碳酸钙、无水硫酸钠(盐业联产及副产除外)、碳酸钡、硫酸钡、氢氧化钡、氯化钡、硝酸钡、碳酸锶、白炭黑(气相法除外)、氯化胆碱生产装置6、新建黄磷,起始规模小于3万吨/年、单线产能小于1万吨/年氰化钠(折100%),单线产能5千吨/年以下碳酸锂、氢氧化锂,单线产能2万吨/年以下无水氟化铝或中低分子比冰晶石生产装置7、新建以石油(高硫石油焦除外)、天然气为原料的氮肥,采用固定层间歇气化技术合成氨,磷铵生产装置,铜洗法氨合成原料气净化工艺8、新建高毒、高残留以及对环境影响大的农药原药(包括氧乐果、水胺硫磷、甲基异柳磷、甲拌磷、特丁磷、杀扑磷、溴甲烷、灭多威、涕灭威、克百威、敌鼠钠、敌鼠酮、杀鼠灵、杀鼠醚、溴敌隆、溴鼠灵、肉毒素、杀虫双、灭线磷、硫丹、磷化铝、三氯杀螨醇,有机氯类、有机锡类杀虫剂,福美类杀菌剂,复硝酚钠(钾)等)生产装置9、新建草甘膦、毒死蜱(水相法工艺除外)、三唑磷、百草枯、百菌清、阿维菌素、吡虫啉、乙草胺(甲叉法工艺除外)生产装置10、新建硫酸法钛白粉、铅铬黄、1万吨/年以下氧化铁系颜料、溶剂型涂料(不包括鼓励类的涂料品种和生产工艺)、含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的粉末涂料生产装置11、新建染料、染料中间体、有机颜料、印染助剂生产装置(不包括鼓励类的染料产品和生产工艺)12、新建氟化氢(HF)(电子级及湿法磷酸配套除外),新建初始规模小于20万吨/年、单套规模小于10万吨/年的甲基氯硅烷单体生产装置,10万吨/年以下(有机硅配套除外)和10万吨/年及以上、没有副产四氯化碳配套处置设施的甲烷氯化物生产装置,全氟辛基磺酰化合物(PFOS)和全氟辛酸(PFOA),六氟化硫(SF6)(高纯级除外)生产装置13、新建斜交轮胎和力车胎(手推车胎)、锦纶帘线、3万吨/年以下钢丝帘线、常规法再生胶(动态连续脱硫工艺除外)、橡胶塑解剂五氯硫酚、橡胶促进剂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MTD)生产装置九、建材1、2000吨/日以下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0万吨/年以下水泥粉磨站2、普通浮法玻璃生产线3、150万平方米/年及以下的建筑陶瓷生产线4、60万件/年以下的隧道窑卫生陶瓷生产线5、3000万平方米/年以下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6、中碱玻璃球生产线、铂金坩埚球法拉丝玻璃纤维生产线7、粘土空心砖生产线(陕西、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宁夏除外)8、15万平方米/年以下的石膏(空心)砌块生产线、单班2.5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以及单班15万平方米/年以下的混凝土铺地砖固定式生产线、5 万立方米/年以下的人造轻集料(陶粒)生产线9、10万立方米/年以下的加气混凝土生产线10、3000万标砖/年以下的煤矸石、页岩烧结实心砖生产线11、10000吨/年以下岩(矿)棉制品生产线和8000吨/年以下玻璃棉制品生产线12、100万米/年及以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离心桩生产线13、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简称PCCP管)生产线:PCCP-L型:年设计生产能力≤50千米,PCCP-E型:年设计生产能力≤30千米十二、轻工1、聚氯乙烯普通人造革生产线2、年加工生皮能力20万标张牛皮以下的生产线,年加工蓝湿皮能力10万标张牛皮以下的生产线3、超薄型(厚度低于0.015毫米)塑料袋生产4、新建以含氢氯氟烃(HCFCs)为发泡剂的聚氨酯泡沫塑料生产线、连续挤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生产线5、聚氯乙烯(PVC)食品保鲜包装膜6、普通照明白炽灯、高压汞灯7、最高转速低于4000针/分的平缝机(不含厚料平缝机)和最高转速低于5000针/分的包缝机8、电子计价秤(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1/3000,称量≤15千克)、电子皮带秤(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5/1000)、电子吊秤(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1/1000,称量≤50吨)、弹簧度盘秤(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1/400,称量≤8千克)9、电子汽车衡(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1/3000,称量≤300吨)、电子静态轨道衡(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1/3000,称量≤150吨)、电子动态轨道衡(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1/500,称量≤150吨)10、玻璃保温瓶胆生产线11、3万吨/年及以下的玻璃瓶罐生产线12、以人工操作方式制备玻璃配合料及秤量13、未达到日用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规定指标的玻璃窑炉14、生产能力小于18000瓶/时的啤酒灌装生产线15、羰基合成法及齐格勒法生产的脂肪醇产品16、热法生产三聚磷酸钠生产线17、单层喷枪洗衣粉生产工艺及装备、1.6吨/小时以下规模磺化装置18、糊式锌锰电池、镉镍电池19、牙膏生产线20、100万吨/年以下北方海盐项目;新建南方海盐盐场项目;60万吨/年以下矿(井)盐项目21、单色金属板胶印机22、新建单条化学木浆30万吨/年以下、化学机械木浆10万吨/年以下、化学竹浆10万吨/年以下的生产线;新闻纸、铜版纸生产线23、元素氯漂白制浆工艺24、原糖加工项目及日处理甘蔗5000吨(云南地区3000吨)、日处理甜菜3000吨以下的新建项目25、白酒生产线26、酒精生产线27、5万吨/年及以下且采用等电离交工艺的味精生产线28、糖精等化学合成甜味剂生产线29、浓缩苹果汁生产线30、大豆压榨及浸出项目(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大豆主产区除外);东、中部地区单线日处理油菜籽、棉籽200吨及以下,花生100吨及以下的油料加工项目;西部地区单线日处理油菜籽、棉籽、花生等油料100吨及以下的加工项目31、年加工玉米30万吨以下、绝干收率在98%以下玉米淀粉湿法生产线32、年屠宰生猪15万头及以下、肉牛1万头及以下、肉羊15万只及以下、活禽1000万只及以下的屠宰建设项目(少数民族地区除外)33、3000吨/年及以下的西式肉制品加工项目34、2000吨/年及以下的酵母加工项目35、冷冻海水鱼糜生产线十三、纺织1、单线产能小于20万吨/年的常规聚酯(PET)连续聚合生产装置2、常规聚酯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法生产工艺3、半连续纺粘胶长丝生产线4、间歇式氨纶聚合生产装置5、常规化纤长丝用锭轴长1200毫米及以下的半自动卷绕设备6、粘胶板框式过滤机7、单线产能≤1000吨/年、幅宽≤2米的常规丙纶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8、25公斤/小时以下梳棉机9、200钳次/分钟以下的棉精梳机10、5万转/分钟以下自排杂气流纺设备11、FA502、FA503细纱机12、入纬率小于600米/分钟的剑杆织机,入纬率小于700米/分钟的喷气织机,入纬率小于900米/分钟的喷水织机13、采用聚乙烯醇浆料(PVA)上浆工艺及产品(涤棉产品,纯棉的高支高密产品除外)14、吨原毛洗毛用水超过20吨的洗毛工艺与设备15、双宫丝和柞蚕丝的立式缫丝工艺与设备16、绞纱染色工艺17、亚氯酸钠漂白设备第三类淘汰类注:条目后括号内年份为淘汰期限,淘汰期限为2011年是指 - 83 -应于2011年底前淘汰,其余类推;有淘汰计划的条目,根据计划进行淘汰;未标淘汰期限或淘汰计划的条目为国家产业政策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9年修正)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9年修正)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一、鼓励类“四、电力”第3项“采用30万千瓦及以上集中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以及热、电、冷多联产”修改为“采用背压(抽背)型热电联产、热电冷多联产、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

二、答复是否斯蒂芬斯蒂芬梵蒂冈对废钢对废钢搞得跟对废钢对废钢发郭德纲对废钢一、鼓励类“四、电力”第3项“采用30万千瓦及以上集中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以及热、电、冷多联产”修改为“采用背压(抽背)型热电联产、热电冷多联产、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

二、鼓励类“五、新能源”增加“海上风电机组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作为第11项。

三、鼓励类“五、新能源”增加“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设备制造”作为第12项。

四、鼓励类“六、核能”增加“核电站应急抢险技术和设备”作为第12项。

五、鼓励类“十九、轻工”第15项“二色及二色以上金属板印刷机及配套光固化(UV)设备;高速食品饮料罐制造生产线及配套设备;高速金属薄板覆膜设备及覆膜铁食品饮料罐加工设备”修改为“二色及二色以上金属板印刷、配套光固化(UV)、薄板覆膜和高速食品饮料罐加工及配套设备制造”。

六、鼓励类“二十、纺织”第1项“差别化、功能性聚酯(PET)的连续共聚改性[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CDP、ECDP)、碱溶性聚酯(COPET)、高收缩聚酯(HSPET)、阻燃聚酯、低熔点聚酯等];熔体直纺在线添加等连续化工艺生产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抗静电、抗紫外、有色纤维等);智能化、超仿真等差别化、功能性聚酯(PET)及纤维生产;腈纶、锦纶、氨纶、粘胶纤维等其他化学纤维品种的差别化、功能性改性纤维生产”修改为“差别化、功能性聚酯(PET)的连续共聚改性[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CDP、ECDP)、碱溶性聚酯(COPET)、高收缩聚酯(HSPET)、阻燃聚酯、低熔点聚酯等];熔体直纺在线添加等连续化工艺生产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抗静电、抗紫外、有色纤维等);智能化、超仿真等差别化、功能性聚酯(PET)及纤维生产(东部地区限于技术改造)腈纶、锦纶、氨纶、粘胶纤维等其他化学纤维品种的差别化、功能性改性纤维生产”七、鼓励类“二十、纺织”第6项“采用紧密纺、低扭矩纺、赛络纺、嵌入式纺纱等高速、新型纺纱技术生产多品种纤维混纺纱线及采用自动络筒、细络联、集体落纱等自动化设备生产高品质纱线”修改为“采用紧密纺、低扭矩纺、赛络纺、嵌入式纺纱等高速、新型纺纱技术生产多品种纤维混纺纱线及采用自动络筒、细络联、集体落纱等自动化设备生产高品质纱线(东部地区限于技术改造,新建和扩建除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 轻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细分条目解读
2005年本 2005年本 2011年本 2011年本 修订理由
锂原电池主要用于智能电表、远程水表计量等节能计量与 16、锂二硫化铁、锂亚硫酰氯等新型锂原电池; 16、锂二硫化铁、锂亚硫酰氯等新型锂原电池;锂 安全装置,是实现节能减排的电源保障。氢镍电池、锂离 13.高技术绿色电池产品制造(无汞碱锰电池 离子电池、氢镍电池、新型结构(卷绕式、 子电池和新型工艺结构铅蓄电池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等电动 离子电池、氢镍电池、新型结构(卷绕式、管式 、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高容量密封型免维 密封铅蓄电池等动力电池; 等)密封铅蓄电池等动力电池;储能用锂离子电池 车辆的关键因素之一。风力发电与太阳能电池是清洁能源 护铅酸蓄电池、燃料电池、锌空气电池、太阳 和新型大容量密封铅蓄电池; 和新型大容量密封铅蓄电池;超级电池和超级电容 发展方向,需要储能电池系统配套集成。超级电池和超级 能电池) 电容器或与动力电池组合可作为电动车辆电源,提高电池 器 功率性能循环寿命和能量回收。 17、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 17、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中间相炭 微球和钛酸锂等负极材料、 微球和钛酸锂等负极材料、单层与三层复合锂离子 发展动力锂离子电池,重点要解决锂离子电池材料国产化 电池隔膜、氟代碳酸乙烯酯(FEC) 电池隔膜、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等电解质与添加 。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防治重金属污染方面,亟待加强 废旧铅酸蓄电池资源化无害化回收, 剂;废旧铅酸蓄电池资源化无害化回收,年回收能 装备技术与国产化。 力5万吨以上再生铅工艺装备系统制造 太阳能电池为清洁能源发展方向之一,对于光伏电池硅材 料,要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但鼓励高转化率的光伏材料 。晶体硅电池分为多晶硅和单晶硅,薄膜电池包括非晶硅 电池、碲化镉电池和铜铟镓硒电池,这些电池的效率有所 差异,现根据各类电池及材料的先进性水平,提出鼓励发 展的方向和要求。 锂离子电池和碱性锌锰电池产量大,需要通过自动机械化 19、锂离子电池自动化生产成套装备制造; 19、锂离子电池自动化生产成套装备制造;碱性锌 方式,提高产品质量的均匀性,从而提高电池安全性,为 锰电池600 600只 此需要鼓励先进的锂离子电池和碱性锌锰电池自动化生产 锰电池600只/分钟以上自动化生产成套装备制造 成套装备国产化。 18、 18、先进的各类太阳能光伏电池及高纯晶体硅材料 单晶硅光伏电池的转化效率大于17 17% (单晶硅光伏电池的转化效率大于17%,多晶硅电池 的转化效率大于16 16% 的转化效率大于16%,硅基薄膜电池转化效率大于 碲化镉电池的转化效率大于9 7%,碲化镉电池的转化效率大于9%,铜铟镓硒电池 转化效率大于12 12% 转化效率大于12%) 20、制革及毛皮加工清洁生产、 20、制革及毛皮加工清洁生产、皮革后整饰新技术 开发及关键设备制造、皮革废弃物综合利用; 开发及关键设备制造、皮革废弃物综合利用;皮革 铬鞣废液的循环利用,三价铬污泥综合利用; 铬鞣废液的循环利用,三价铬污泥综合利用;无灰 膨胀( 无氨脱灰( 膨胀(助)剂、无氨脱灰(助)剂、无盐浸酸 有利节能减排、降低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高吸收铬鞣( 天然植物鞣剂、 (助)剂、高吸收铬鞣(助)剂、天然植物鞣剂、 水性涂饰( 水性涂饰(助)剂等高档皮革用功能性化工产品开 发、生产与应用
新增条目
新增条目
(1)窑炉是熔制玻璃的重要热工设备,玻璃熔制过程中 25、节能环保型玻璃窑炉(含全电熔、电助熔、 25、节能环保型玻璃窑炉(含全电熔、电助熔、全氧 的能耗约占产品全部能耗的60-70%。节能环保型玻璃窑炉 燃烧技术)的设计、应用;废(碎)玻璃回收再利用 设计重点是优化窑炉结构,以降低玻璃熔化能耗和污染物 燃烧技术) 的设计、 应用; 排放水平。(2)废(碎)玻璃是良好的再生资源。
(1)将原条目的经济规模具体化,但由于新闻纸和铜版纸 产能已过剩,不再鼓励。(2)根据国办发(2008)105号文 和发改环资(2009)378号文精神要求,将非木纤维素纸 浆列入鼓励范围。 鼓励制浆、造纸装备的自主化。
增加“精密”两个字以区别普通模具。 在原条目上增加“生产与应用”,使表述更全面,鼓励应 4.生物可降解塑料及其系列产品开发 生物可降解塑料及其系列产品开发、 5、生物可降解塑料及其系列产品开发、生产与应用 用,有利于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的发展。 对原农用多层薄膜的适用范围进行界定,明确鼓励长寿命 5.农用塑料节水器材和农用多层薄膜开发、生 6、农用塑料节水器材和长寿命(三年及以上)功能 农用塑料节水器材和长寿命(三年及以上) (三年及以上)功能性农用薄膜,使条目内容更为具体 产 性农用薄膜的开发、 性农用薄膜的开发、生产 化,可操作性更强。 7、新型塑料建材(高气密性节能塑料窗、大口径排 新型塑料建材(高气密性节能塑料窗、 水排污管道、抗冲击改性聚氯乙烯管、 水排污管道、抗冲击改性聚氯乙烯管、地源热泵系 统用聚乙烯管、非开挖用塑料管材、 统用聚乙烯管、非开挖用塑料管材、复合塑料管材 根据塑料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发展方向对原条目内容进行 、塑料检查井);防渗土工膜;塑木复合材料和分子 修订。 塑料检查井) 防渗土工膜; 200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及板材生产 量≥200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及板材生产 8、动态塑化和塑料拉伸流变塑化的技术应用及装备 制造; 制造;应用电磁感应加热和伺服驱动系统的塑料加 新型塑料加工装备,有利提高塑料加工水平。 工装备 与原第7条合并修订为第9条。
新增条目
新增条目
新增条目

新增条目
第 3 页,共 6 页
轻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 轻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细分条目解读
2005年本 2005年本
新增条目 新增条目 新增条目
2011年本 2011年本
21、高效节能电光源(高、低气压放电灯和固态照 21、 高效节能电光源( 明产品)技术开发、 明产品)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及固汞生产工艺应 用;废旧灯管回收再利用 22、 22、高效节能家电开发与生产
生产轻量化玻璃瓶罐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效益、降 26、轻量化玻璃瓶罐(轻量化度L 26、轻量化玻璃瓶罐(轻量化度L≤1.0的一次性使 低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的重要措施。实现玻璃瓶罐轻量化生 新增条目 用小口径玻璃瓶) 用小口径玻璃瓶)工艺技术和关键装备的开发与生 产,是企业生产技术、工艺、装备、管理达到高水平的综 产 合体现。 27、水性油墨、紫外光固化油墨、 27、水性油墨、紫外光固化油墨、植物油油墨等节 新增条目 有利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能环保型油墨生产 与原目录第15条合并,天然香料和天然食品添加剂具有绿 9.天然香料、合成香料新技术开发和产品制造 28、天然食品添加剂、天然香料新技术开发与生产 28、天然食品添加剂、 色、安全、环保等特点。 新增条目 29、先进的食品生产设备研发与制造; 29、先进的食品生产设备研发与制造;食品质量与 鼓励先进的食品加工关键设备、成套装备和食品质量与安 安全监测(检测)仪器、 全监测(检测)仪器、设备国产化。 安全监测(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与生产
2005年本 2005年本 2011年本 2011年本 修订理由
(1) 特种陶瓷产品如陶瓷轴承、基片、电子元器件等具有 9、应用于工业、医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特 特殊使用性能,属高新技术产品。(2) 随着陶瓷废料日益 应用于工业、医学、电子、 7.陶瓷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及应用 种陶瓷生产及技术、装备开发; 种陶瓷生产及技术、装备开发;陶瓷清洁生产及综 增多,不但影响城市环境,而且限制陶瓷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合利用技术开发 。因此,本条目在对原条目内容进行细化的基础上还增加 了“综合利用”的内容。 鼓励光、机、电一体化缝制机械及其关键零、部件(如: 高精度、高耐磨性的旋梭、传动零件以及数字控制器等) 8.光、机、电子一体缝制机械及特种工业缝纫 10、高效节能缝制机械(采用嵌入式数字控制、无 的开发与制造,提高缝制机械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对 10、 高效节能缝制机械( 采用嵌入式数字控制、 机开发制造 油或微油润滑等先进技术) 油或微油润滑等先进技术)及关键零部件开发制造 于促进缝制机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因 此,本条目根据行业技术升级方向对原条目进行了细化, 使鼓励内容更为具体。 11、用于制笔、 11、用于制笔、钟表等行业的多工位组合机床研发 多工位组合机床是生产高水平笔头的先进关键装备,且通 新增条目 过更换模具可满足制笔、钟表等多行业的需要。 与制造 12.高新、数字印刷技术及高清晰度制版系统 12、高新、数字印刷技术及高清晰度制版系统开发 12、高新、 开发及应用 及应用 14.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制造 13、 13、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制造 15.天然食品添加剂原料及生产技术开发应用 (删除) 删除) 14、真空镀铝、喷镀氧化硅、聚乙烯醇(PVA) 14、真空镀铝、喷镀氧化硅、聚乙烯醇(PVA)涂布 型薄膜、功能性聚酯(PET)薄膜、定向聚苯乙烯 型薄膜、 功能性聚酯( PET) 薄膜、 OPS) (OPS)薄膜及纸塑基多层共挤或复合等新型包装材 料 已合并修订至第28条。 聚乙烯醇(PVA)涂布型薄膜可实现生物降解;聚酯 (PET)薄膜、定向聚苯乙烯(OPS)薄膜及纸塑基多层共 挤或复合等新型包装材料有利于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真 空镀铝、喷镀氧化硅等包装材料阻隔性强,同时有利于节 约资源。本条目根据包装材料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对 原条目内容进行了细化。
修订理由
采用高效节能电光源对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鼓励采用 固汞生产工艺,并进行废旧灯管回收,有利于清洁生产, 节能降耗,保护环境。 有利于清洁生产,节能降耗,保护环境。
(1)新型多功能环保表面活性剂有利保护环境,改善产 23、多效、节能、节水、 23、多效、节能、节水、环保型表面活性剂和浓缩 品性能。(2)浓缩型合成洗涤剂可减少非有效化学品用 型合成洗涤剂的开发与生产 量,有利于保护环境,是洗涤用品升级换代的产品。 24、采用新型制冷剂替代氢氯氟烃-22(HCFC-22或 、采用新型制冷剂替代氢氯氟烃 ( 或 R22)的空调器开发、制造,采用新型发泡剂替代 )的空调器开发、制造, 氢氯氟烃-141b(HCFC-141b)的家用电器生产, 氢氯氟烃 ( )的家用电器生产, 采用新型发泡剂替代氢氯氟烃-141b(HCFC采用新型发泡剂替代氢氯氟烃 ( 141b)的硬质聚氨酯泡沫的生产与应用 ) HCFC类物质是造成臭氧层损耗物质之一。按照我国政府签 署加入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 伦敦修正案、哥本哈根修正案相关规定,我国2013年的使 用量应冻结在2009年和2010年的平均水平,2015年淘汰 10%的使用量,2030年淘汰生产过程中使用的HCFC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