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上下册重点知识点

七年级上下册重点知识点
一、数与式
1.自然数与整数
2.有理数
3.小数的四则运算
4.真分数与假分数
5.分数的四则运算
6.代数式的定义及常识
7.代数式的运算
二、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
3.带绝对值的一元一次方程
4.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组
5.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法
三、图形的认识
1.图形的分类
2.平面图形的性质及计算
3.立体图形的性质及计算
四、数形结合
1.比例及其性质
2.比例的应用
3.百分数及其计算
4.简单利率与复合利率
5.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函数基本概念
1.函数的定义、记号及性质
2.解决函数的问题
3.函数的图象及应用
六、几何基础知识
1.角的概念及性质
2.角的度与弧度
3.角的平分线及数学图形中的角
4.三角形及其分类
5.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
七、统计与概率
1.统计学及其基本方法
2.概率的基本概念
3.事件与概率
4.求概率的方法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下册重点知识点的内容,希望能对您在学习
中有所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要扎实基础,不断地练习,多做题,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的问题。
七年级数学上全册知识点整理(完美版)

有理数的概念一、本节学习指导本带知识点比较多,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并加以总结,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部分知识是有助于我们记忆的。
对于本行的知识如果一时记不住也不要急,毕竟我们才刚刚进入初级数学的学习。
本节有配套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1、正数和负数(1)、大于。
的数叫做正数。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4)、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2、有理数(D凡能写成分数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如:-(-2) =4,这个时候的汽不是有理数;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整数♦正整数零(2)有理数的分类:①有理数< 零②有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分数‘正分数负分⑶自然数00和正整数;a>0 Oa是正数;a<0 Oa是负数;a'OOa是正数或00是非负数;aWOOa是负数或0U>a是非正数.3、数轴【重点】(1)、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它满足以下要求:I I I I I I )-2-10123①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②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③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的方法依次表示-1,-2, -3…(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画数轴的步骤:一画(画一条直线并选取原点);二取(取正反向);三选(选取单位长度);四标(标数字)。
数轴的规范画法:是条直线,数字在下,字母在上。
注意: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字上的点表示,但是数轴上的所有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
(4)、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梳理(全)

(66.5°N --90°N) (23.5°N --66.5°N) (23.5°N --23.5°S) (23.5°S --66.5°S) (66.5°S --90°S)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大小:(1)平均半径6371千米 (2)最大周长4万千米 (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麦哲伦环球航行 (2)月食 (3)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 (4)地球卫星照片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经线和纬线:5.经度和纬度:6.判断东、西经,南、北纬:(1)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 )、以西是(W ),0°纬线以北是 (N )、以南是(S )(2)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 (E ),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 ),向北增为北纬(N )向南增为南纬(S )7.判断半球位置: (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 )即北半球,为(S )即南半球 (2)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①数轴法:画出半球划分数轴,将要判断的点在数轴相应的位置标出,然后读出半球位置。
②数值法:大部分东经度在东半球,东经度>160°的在西半球;大部分西经度在西半球,西经度<20°的在东半球8.五带的划分:9.高中低纬的划分:(1)低纬:0° -30° (2)中纬:30°-60° (3)高纬:60°-90°二、地图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方向:(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2.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3)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4)应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3.图例和注记:(1)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2)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海拔高度的数字三、地形图(1)海拔高度: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3)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4)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c.山谷:等高线向高出凸出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第二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一、疆域和行政区划1.中国优越的位置:①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七年级上册社会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社会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复1.各知识点梳理:⑴我的家在哪里①社区的要素包括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②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和图例和注记。
方向有三种定向方法,包括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
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包括线段式、文字式和数字式。
图例和注记分别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③社区的主要功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⑵多种多样的社区①社区的主要类型包括功能社区、自然社区和行政社区。
②农村和城市是社区间差异最大的类型。
③不同区域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
⑶从地图上获取信息1、常见地图包括政区图和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特征是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地势起伏和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地势比较陡峭。
第二单元复一)大洲、大洋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
2、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大洋洲是最小的洲。
海拔最高的洲是南极洲,最低的洲是欧洲。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在东西半球各一半。
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在南半球。
非洲则刚好在南北半球一半。
赤道穿过亚洲、非洲、大洋州、南美洲;北回归线穿过亚洲、非洲、北美洲;南回归线穿过非洲、大洋州、南美洲;北极圈穿过欧洲、亚洲、北美洲;南极圈穿过南极洲。
4、在世界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洋与洲之间的位置关系。
北冰洋被欧洲、北美洲、亚洲所包围,印度洋被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包围,大西洋被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包围,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包围。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洋,而北冰洋则是最小的洋。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总结5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总结5篇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总结1一、代数式的定义: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注意:(1)单个数字与字母也是代数式;(2)代数式与公式、等式的区别是代数式中不含等号,而公式和等式中都含有等号;(3)代数式可按运算关系和运算结果两种情况理解。
三、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单项式:数与字母的积所表示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特别地,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在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四、升(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降)幂排列。
五、代数式书写要求:1.代数式中出现的乘号通常用“·”表示或者省略不写;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应写在字母前面;数与数相乘时,仍用“×”号;2.数字与字母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一般按照先写数字,再写单项式,最后写多项式的书写顺序.如式子(a+b)·2·a应写成2a(a+b);3.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与字母相乘;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按分数的写法来写;5.在一些实际问题中,有时表示数量的代数式有单位名称,如果代数式是积或商的形式,则单位直接写在式子后面;如果代数式是和或差的形式,则必须先把代数式用括号括起来,再将单位名称写在式子的后面,如2a米,(2a-b)kg。
六、系数与次数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注意:(1)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2)若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但“-”号不能省略。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必备7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必备7篇)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1篇(一)、概念梳理⑴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审题,特别注意关键的字和词的意义,弄清相关数量关系,注意单位统一,注意设未知数;①解:设出未知数(注意单位),②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③解这个方程,④答(包括单位名称,检验)。
⑵一些固定模型中的等量关系:①数字问题:表示一个三位数,则有=101a+10b+c(数位上的数字×位数)②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时间×速度甲乙同时相向行走相遇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甲走的时间=乙走的时间;甲乙同时同向行走追及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之间距离③工程问题(整体1):基本公式: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各部分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④储蓄问题:本息和=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⑤商品销售问题:商品利润=售价-进价(成本价)商品利润率=(售价-进价)/进价⑥等积变形问题:面积或体积不变⑦和、差、倍、分问题:多、少、几倍、几分之几⑧按比例分配问题:一般设每份为x如:2:3:4为2x、3x、4x⑨资源调配问题:资源、人员的调配(有时要间接设未知数)(二)、思想方法(本单元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小结)⑴模型思想:通过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成数学模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⑵方程思想: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如:按比例分配、线段的长、角的大小等)就是方程思想.⑶转化(归纳)思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利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各种同解变形,不断地用新的更简单的方程来代替原来的方程,最后逐步把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⑷数形结合思想:如:数轴问题、在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时,借助于线段示意图和图表等来分析数量关系,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很直观地展示出来,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越性.⑸分类(整体)思想:如:绝对值、偶次方、点在线段上(延长线上、线段外)、角在角内(外)在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和含绝对值符号的方程过程中往往需要分类讨论,在解有关方案设计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也要注意分类思想在过程中的运用.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2篇一几何图形几何学:数学中以空间形式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叫做几何学。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作为初中生活的第一年,七年级的学习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
从语文、数学、英语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各学科,我们都需要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归纳整理七年级上册的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语文1. 词语辨析:近义词、反义词等的辨析;常用词语的语义辨析;词语的联想。
2. 词语运用:词义的转化和衍生、动词的变幻和运用、名词的复数形式、形容词的等级变化、代词和介词的用法等。
3. 拼音规则:音节的构成和拼读方法、拼音规则、多音字的读法等。
4. 修辞方法:反问、排比、比喻、夸张、设问等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
二、数学1. 数的认识:自然数、整数、有理数以及无理数的概念,各种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数轴上的数的位置关系等。
2. 代数式的认识:变量、常数、系数、项、因式分解等基本概念,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常见应用。
3. 线性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和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实际问题直接转化为代数问题求解。
4. 直线的认识:平行、垂直、交点等基本概念,以及两点确定的直线的解法,同时熟练掌握直线的斜率。
三、英语1. 语音:音标和音节的读写方法,并能够识别和书写基本音标。
2. 词汇: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它们。
3. 语法: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例如时态、语态、主谓一致、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名词和代词的用法等,同时熟悉常用短语和固定搭配。
4. 阅读:熟练并且准确地阅读理解一些简单英文文章,并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写作或口语表达。
四、物理1. 电能电量的认识:电场力线、电荷和电势差的概念,以及电能和电势能的关系。
2. 电路的认识:基本电路元件的属性和用途,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配关系,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路定律。
3. 热能传递的认识:热的概念、热传递的方式和热平衡的概念,热传递的方式包括导热、对流、辐射等。
4. 光的认识:光的特性、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概念,镜面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七年级数学上册书本知识点归纳整理

七年级数学上册书本知识点归纳整理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有理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理数:(1)凡能写成(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①⎪⎪⎩⎪⎪⎨⎧⎩⎨⎧⎩⎨⎧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②⎪⎪⎩⎪⎪⎨⎧⎩⎨⎧⎪⎩⎪⎨⎧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a+b=0⇔a、b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绝对值可表示为:⎪⎩⎪⎨⎧<-=>=)0a(a)0a()0a(aa或⎩⎨⎧<-≥=)0a(a)0a(aa;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的数-小的数>0,小的数-大的数<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a的倒数是1;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7.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一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认识生命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具有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的生命特征,而非生物没有生命特征。
但是生物的个别结构不能称为生物,生物必须是完整的个体。
例如树叶不是生物,树才是生物。
第二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一、生物学研究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观察法和实验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通过看、听、嗅、触摸等方式感知、认识和研究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工具观察、了解认识生物。
2.实验法
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法的基本过程: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实验法基本原则:1)单一变量原则2)对照原则3)多次重复、避免误差。
二、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及操作
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及功能(见右图)
1)放大物像:目镜、物镜
2)调焦距: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2、放大倍数
1)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即为总放大倍数
3、成像特点
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即将物上下颠倒,左右
也颠倒即为像。
如字母“p”在显微镜下的像
为“d”。
“生物”的像为
4、视野变化(见下图)
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下,视野
变暗,细胞数目变少,放大倍
数增加;高倍镜下调节物像清
晰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即图
中的①。
第三章生物的结构
一、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玻片制作步骤
擦拭载玻片、盖玻片撕取洋葱鳞片叶表皮置于清水中用镊子将表皮展平
2、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步骤
挑取少许果肉置于清水中涂抹均匀
3、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步骤
清水漱口,清洁口腔在载玻片中央滴加0.9%的生理盐水用牙签刮口内壁将刮取物涂抹到生理盐水中用镊子夹取盖玻片盖上盖玻片用碘液染色
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判断动植物细胞的依据:有细胞壁、液泡则为植物细胞,反之为动物细胞。
有些植物细胞还具有叶绿体,如植物体绿色部位的细胞。
三、细胞结构与功能
1、细胞膜:1)保护2)将细胞内部与细胞外部分隔开,使细胞内部形成一个稳定的环境
3)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让细胞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内,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2、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之外的粘稠胶状物质。
活细胞中细胞质处于流动状态,内含
许多重要微小结构,即细胞器,如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中的叶
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成熟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内含细胞液,储存大量营养
物质,吃水果时感受的的味道就与细胞液中的营养物质有关。
3、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携带遗传物质,对生物遗传和变异起着控制作用。
4、细胞壁: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紧贴在细胞膜的外侧,对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总结: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细胞的基本结构,分别承担者重要的功能。
各种结构功能相互联系,彼此协调,使细胞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因此说细胞是生物提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四、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1、细胞分裂
1)过程:核一份为二细胞质分为相等的两份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一分为二
2)结果: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生长:通过生长细胞体积增大,但是体积不能无限制增大。
3、细胞分化:
1)过程:细胞失去分裂能力,成为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的细胞,这一过程称为分化
2)结果:细胞种类增多,形成组织。
五、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区别
单细胞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如运动、摄食、消化都是在一个细胞内完成的,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则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各司其职,相互协调,
共同完成生命活动。
六、多细胞生物的结构层次
人和动物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细胞 器官 系统
第四章 生物的营养
一、植物的营养
(一)植物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1、水的作用
1)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对维持植物体的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2)水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必须原料 3)植物体内溶解、运输各种物质离不开水 2、无机盐的作用
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较多的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其作用见下表
3、绿色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 1)根尖的结构
2)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1
、光合作用过程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提供的能量,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反应式 水+二氧化碳 +氧气
3、
物质转化:将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复杂的有机物(淀粉等糖类),这些有
机物不仅是植物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也是人和动物的食物来源。
能量转化:把太阳能转变成淀粉等有机物中贮存的能量,这些能量是植物、动物和人生命活
动的能量来源。
煤炭、石油等能源物质所含有的能量,是古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贮存的太阳能。
4、光合作用的应用(提高光合作用的措施)
1)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 2)塑料大棚中,可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光照提高光合效率 5、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1)方法步骤及原理 ①暗处理(消耗原有淀粉)
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使根生长,分裂产生新细胞,使根生长 保护分生区
②选叶遮光(一部分见光,一部分遮光,形成对照,证明只有在光下叶片才能合成淀粉,
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线照射,将经过处理的天竺葵至于光下照射3-4小时
避免显色干扰(淀粉遇碘呈蓝色时,不再有叶绿素干扰对蓝色的鉴别)
⑥检验,把漂洗后 的叶片平铺放在培养皿上,然后滴加碘液,片刻后洗去碘液观察 (2)结果:叶片的绿色可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蓝色,遮光部分呈现碘液的颜色,即棕黄色 (3)结论:叶片的绿色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 二、人和动物需要多种营养物质
1) 消化系统的组成
①消化管: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②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最大的消化腺) ③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及其所含消化酶
2
①食物进入口腔后,在牙齿咀嚼、舌的搅拌下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其中淀粉在
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作用下开始初步消化;
②食团吞咽后,由咽经过食管进入胃,胃壁蠕动使胃液与食团混合形成食糜,蛋白质在
胃液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开始初步消化;
③食糜进入小肠后与小肠内的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混合。
其中胆汁不含消化
酶,能促进脂肪的消化,而肠液、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多种消化酶,能使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水、无机盐、维生素不经消化可以直接吸收。
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是在小肠中消化的,因此,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器官。
3)小分子物质及其吸收过程
①小分子物质包括: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②小分子物质的吸收过程:胃吸收少量水、无机盐、酒精;小肠吸收大量的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③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3)小肠的结构特点
成人的小肠长约有5-6米,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的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的小肠绒毛,小肠绒毛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内部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综上所述
的这些结构特点说明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