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饮料、加工部分实验

合集下载

化学实验自制汽水方案

化学实验自制汽水方案

化学实验自制汽水方案引言汽水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软饮料,它的泡沫和味道使其成为了许多人的最爱。

然而,市售的汽水中添加了许多人造色素、防腐剂和高糖分等成分,对健康并不利。

因此,自制汽水成为了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

本实验将介绍一种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来制作汽水,既健康又有趣。

实验材料•纯净水•苏打粉•柠檬汁(或其他喜欢的果汁)•白砂糖•量杯•搅拌棒•试管或玻璃杯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将试管或玻璃杯用清水彻底清洗,并晾干。

2.准备纯净水,确保水质干净无杂质。

步骤二:制作苏打水1.使用量杯测量纯净水,量取适量的水倒入试管或玻璃杯中。

通常建议使用200毫升的水作为标准量。

2.向试管或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苏打粉。

根据个人口感调整苏打粉的用量,一般建议使用1克的苏打粉。

3.用搅拌棒充分搅拌,直到苏打粉完全溶解。

步骤三:添加口味1.将试管或玻璃杯中已调制好的苏打水放置在平坦的桌面上。

2.使用量杯测量适量的柠檬汁(或其他喜欢的果汁)。

3.将柠檬汁缓慢倒入试管或玻璃杯中的苏打水中。

4.根据个人口味喜好,添加适量的白砂糖,手动搅拌均匀。

步骤四:尝试享用1.将调制好的汽水小口尝试,根据个人口感再次调整添加的柠檬汁和白砂糖的量。

2.享受自制汽水的美味。

实验原理汽水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CO2),这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当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水中时,会产生碳酸水(即苏打水)。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向纯净水中添加苏打粉来制作苏打水。

柠檬汁和白砂糖是为了增加汽水的风味和甜度。

柠檬汁可以提供酸性,使汽水有一定的酸味;而白砂糖则可以增加甜味。

实验注意事项1.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化学物品接触皮肤、眼睛和口腔。

2.实验后要彻底清洗试管或玻璃杯,确保不留下任何化学残留物。

3.实验材料和操作步骤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调整和改变。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制作了一种简单的自制汽水方案。

通过向纯净水中添加苏打粉,我们制作了苏打水,然后通过添加柠檬汁和白砂糖来调整口味和甜度。

软饮料中香精的添加及其对口感的影响研究

软饮料中香精的添加及其对口感的影响研究

软饮料中香精的添加及其对口感的影响研究软饮料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其中,香精的添加对于软饮料的口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软饮料中香精的添加及其对口感的影响展开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香精的定义和种类。

香精是指由芳香物质和辅助香气物质组成的一种化学混合物。

根据成分,香精可分为天然香精和人工香精。

天然香精是由天然物质中提取出来的香气物质,而人工香精则是通过化学合成获取的香气物质。

在软饮料中,一般采用的是人工香精。

香精的添加主要是为了提升软饮料的口感,使其更加香甜可口。

首先,香精可以增强软饮料的香气,让人在品尝时感受到更浓郁的香味。

不同的香精有着各自独特的香气,如柠檬香精可以带来清新的柠檬味道,草莓香精则能散发出浓郁的草莓香气。

这些香气的加入,使得软饮料更加具有吸引力,让人们更愿意品尝和消费。

其次,香精还可以调整软饮料的甜度和口感。

不同种类的香精具有不同的甜度,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合适的香精。

一些甜味型香精可以增加软饮料的甜度,使其更加满足人们对甜味的需求。

同时,香精的加入还可以调节软饮料的口感,使其更加顺滑、细腻。

例如,奶油香精可以使软饮料具有丰满的口感,让人感受到奶油的绵密和滑润。

然而,香精的添加并非没有局限性。

首先,过量的香精会影响软饮料的口感,使其显得过于人工和味道不自然。

因此,在添加香精时需要把握好比例,以保证口感的平衡。

其次,由于香精的化学成分,过量摄入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合理使用香精、遵循食品安全法规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香精的添加,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对软饮料的口感产生影响。

比如饮料的酸碱度、气泡含量、温度等,都会对软饮料的口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研究软饮料的口感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

总结起来,软饮料中香精的添加对于口感具有重要的影响。

香精的添加可以增添软饮料的香气、调整甜度和口感,使得软饮料更加符合人们的口味需求。

但同时,过量使用香精可能会带来味道不自然的问题,并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软饮料工艺学》课程实验生产线及实验方案设计

《软饮料工艺学》课程实验生产线及实验方案设计
( 黑龙 江八一 农 垦大学 食 品 学院 ,黑龙 江 大庆

13 1) 639
要 :饮料实验是食 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的重要实验课程 。介绍 了水 处理 、碳酸饮料 和果 汁饮 料 的中试 生产
线 的设计 ,改善了本科生实验 、实习条件。
关键 词 :饮 料 ;实 验教 学 ;中试 生 产 线
中图分类号 :4 4 3 G 2.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3 5 20 )4— O4— 5 17 40 (0 9 0 06 0
Th e i n o io — c l r d c i e a d e p rme ts h me o e d sg fp l t— s a e p o u tl n x e i n c e n n
生 实验具 有重 要 的意 义 。
《 软饮料工艺学》 是食 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的重 要 专业课 , 是 一 门重 要 的实 验 学 科 , 实 验 的原 又 其 理、 技术 、 方法 的发展 日新 月 异 , 因而 实 验 教学 在 整 个 教学 中 占有十 分重要 地位 。而传 统 的实 验教学 大 多依附于 理论 教 学 , 单 重 复 的 内容 多 , 映 新 知 简 反 识 、 成 果 的 内容 少 ; 新 演示 性 、 验证 型 实 验 多 , 合 综 性 、 计型 实验少 ; 师 预先 准 备 好 的 多 , 生 独 立 设 教 学 思考 、 动手 机 会 少 。很 显 然 , 些 都 是 不 利 于 培 这
( odC l g , e o g a gA gs Fr a dR c m t nU i ri ,D qn 6 3 ,C ia F o ol e H i nj n u ut i t n el ai nv sy a ig13 e l i sL a o e t 1 9 hn )

《软饮料工艺学》课程标准

《软饮料工艺学》课程标准

基于工学结合的《软饮料工艺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软饮料工艺学▪适用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 1.前言软饮料加工技术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进行加工的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之一。

软饮料加工技术在现代农业的工厂化、集团化、高新技术化农业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解决农副产品的不耐贮藏等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

为了适应我国、我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紧扣人才培养目标,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坚持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注意吸收农产品加工的成果,加强与企业合作,理实一体,注重与当地经济的接轨,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高新性。

▪ 1.1课程的性质饮料加工技术是食品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实践性强,要求学生会操作技能、懂管理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饮料加工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饮料加工生产过程中设备选型、原料选择、原料前处理、加工方式、不同原料的加工特点等,为今后从事饮料加工工作奠定基础。

▪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根据饮料加工工艺,在生产上的具体应用安排教学,按照每个工序的能力要求分解为多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中穿插关键技能和一般技能。

在饮料加工技术的具体应用上,引入先进、实用、节能、高效的饮料加工新技术,运用典型范例,采用项目教学法。

▪ 2.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饮料加工的基本理论,能够设计加工工艺、维护饮料加工设备,能够熟练利用果蔬原料进行生产。

(2)能力目标:以饮料加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按照饮料加工的工作过程确定教学内容,并明确关键能力与一般能力、关键技能与一般技能。

▪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 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深入交流,共同研讨企业对饮料加工工作人员的用人标准和要求,以饮料加工的工作流程分解能力培养体系,以工作过程确定教材编写思路。

在本教材《软饮料工艺学》的基础上,根据工学结合的思路,按照饮料加工的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能力,进行修订、完善,出版。

软饮料加工技术

软饮料加工技术
质(盐、气体)。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9
软饮料加工技术
水的硬度:水中离子能沉淀肥皂的能力。
• 总硬度=碳酸盐硬度(暂时硬度)+非碳 酸盐硬度(永久硬度)
• 碳酸盐硬度(暂时硬度): Ca(HCO3)2、 Mg (HCO3)2、 CaCO3、 MgCO3
• 非碳酸盐硬度(永久硬度):CaCl2、 MgCl2、CaSO4、MgSO4、Ca(NO3)2、 Mg (NO3)2
软饮料加工技术
五、水的消毒
• 消毒的方法: 氯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9
软饮料加工技术
(1) 氯消毒
• 利用次氯酸(HOCl)的强氧化作用破 坏微生物的酶系统。常用的氯消毒法: 氯胺、漂白粉、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

Cl2+H2O→ HOCl+H++Cl-;HOCl →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9
软饮料加工技术
一、甜味料
(一)白砂糖 吸湿性;粘度;饮料浓度控制等。
(二)葡萄糖 • 渗透压高;有增效作用。 (三)果葡糖浆 • 温度较低时,葡萄糖溶解度相对较小,会有结
晶析出。 (四)其他甜味剂 • 安全性、加工性能、保健功能。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9
• 水中阴离子与树脂上的阴离子进行交换。 R=N+OH- + Cl-------R=NCl + OH-
• 水中溶解的阴阳离子被树脂吸附,离子交换树 脂中的H+和OH-进入水中,从而达到水质软化 的目的。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9
软饮料加工技术

软饮料实验指导20150516

软饮料实验指导20150516

实验一果蔬酶解高效制汁技术与工艺一、实验目的了解酶解榨汁工艺的原理和影响因素,掌握酶解榨汁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要点。

二、实验材料及仪器1. 原料:胡萝卜2. 试剂:白砂糖,柠檬酸,柠檬酸钠,果胶酶(法国LAFFORT EX果胶酶EX-V/OP/HC),均为食品级3. 工具:5L量杯,煮锅,塑料盆,果汁瓶(500mL规格),菜板,菜刀,手套,纱布,温度计4. 设备:打浆机(九阳),胶体磨,漂烫机,电磁炉,清洗滚刷机5. 仪器:手持糖量仪,流变仪三、前期准备1. 购买所需原料、试剂。

将酶按1:10的比例溶解于纯净水中备用。

2. 清洗设备,先用4%的NaOH冲洗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2%硝酸酸洗,再水洗,加工前用水洗,确保所需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设备使用方法见附录。

实验前一天将实验台打扫干净,摆放好实验用品。

四、实验原理出汁(浆)率一般是指从水果原料中压榨(或打浆)出的汁液(或原浆)的重要与原料重量的比值。

出汁率低不仅会使成本升高,而且会给加工过程造成困难。

果蔬的取汁是果蔬汁加工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取汁方式是影响出汁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影响果蔬汁品质和生产效率。

果蔬出汁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出汁率=汁液重量/果蔬重量×100%(压榨法)出汁率=(果汁的重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原料重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0%果蔬破碎后,为了提高出汁率,生产中有时需要加入酶制剂对果树浆料进行处理,分解果胶。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丹麦诺和诺德公司(Novo Nordisk Ferment)先后开发了“最佳果浆酶解工艺”(Optimal Mash Enzyme, OME)和“现代水果加工技术”(Advanced Fruit Processing, AFP)。

OME处理时温度要低,最好是15~25℃,出汁率(以可溶性固形物计算)能达到85%以上。

同温度可使果蔬汁的风味、色泽及营养成分损失。

《软饮料加工技术》课件

《软饮料加工技术》课件
通过过滤网去除茶叶残渣,再 进行精制处理,如脱脂、除臭
等。
调整口感与灭菌
根据需求加入糖、酸等调料, 调整茶饮料的口感,并进行灭
菌处理。
碳酸饮料加工技术
配料制备
制备糖浆、碳酸水等配料。
混合与充气
将糖浆与碳酸水混合,同时充 入二氧化碳气体。
调整口感
根据需求加入柠檬酸、香精等 调料,调整碳酸饮料的口感。
软饮料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过程中可能面临多种安全风险,如原料污染、 添加剂超标、微生物超标等。
防范措施
针对这些安全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如加强原料检验、控制添加剂使 用量、加强生产过程的卫生管理等,以确保软饮料的安全性。
软饮料的微生物控制与杀菌技术
微生物控制
软饮料中的微生物指标需要严格控制 ,以避免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可 以采用多种方法控制微生物,如对原 料进行消毒、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无菌 设备等。
软饮料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
质量标准
软饮料的质量标准包括口感、色泽、气味、组织状态等方面 的要求,同时也需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
检测方法
为了确保软饮料的质量,可以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如理化检 测、微生物检测、感官检测等,对软饮料的各项指标进行全 面检测和控制。
软饮料的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
安全风险
软饮料的消费趋势与市场前景
消费趋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低糖、低卡、无糖、无咖啡因等健康 型软饮料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市场前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软饮料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 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的增加,未来软饮料市场将呈现更加多样化 的趋势。
02 软饮料加工技术基础

软饮料工艺学

软饮料工艺学

2.品评方法 品评方法
具有一定的黏度。 具有一定的黏度。 用一般感官评定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评定法进行制 成品品质评定。 成品品质评定。
【思考题】 思考题】
1、不同的稳定剂及不同添加量对成品品质有什么影响? 、不同的稳定剂及不同添加量对成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质有什么影响 2、产品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保证和提高产品 、产品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怎样保证和提高产品 的稳定性? 的稳定性 3、果汁饮料的生产必须配备哪些设备? 3、果汁饮料的生产必须配备哪些设备?
2.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
按照GB/T 21733-2008《茶饮料》进行评价 按照 《茶饮料》
【思考题】 思考题】
1、在浸提工艺开始之前一般要将去离子水煮沸,为什 、在浸提工艺开始之前一般要将去离子水煮沸, 么这样做? 么这样做? 2、哪些是茶饮料生产的必备设备,工业生产中选用什 、哪些是茶饮料生产的必备设备, 么设备? 么设备
5.脱色: 脱色: 脱色
向糖液中加入一定量活性碳,控制糖液温度为 向糖液中加入一定量活性碳,控制糖液温度为80 ℃ 左右,搅拌 后进行抽滤, 左右,搅拌0.5h后进行抽滤,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脱 后进行抽滤 色。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6.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配制淀粉乳液并糊化: 配制淀粉乳液并糊化: 配制淀粉乳液并糊化
淀粉置于2L的大烧杯中 取200g淀粉置于 的大烧杯中,加入 淀粉置于 的大烧杯中,加入1000mL水搅拌均 水搅拌均 下用搅拌机搅拌糊化。 匀,配制成淀粉乳,于85~100 ℃下用搅拌机搅拌糊化。 配制成淀粉乳,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大豆浸泡: 大豆浸泡: 大豆浸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碳酸饮料的制作技术
一、实验目的掌握碳酸饮料的制作技术;
二、主要仪器、设备和原辅材料
充汽机、测糖仪、燃气灶、盆、锅、瓶和瓶盖、白砂糖、CO2、色素、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香精等
三、实验原理在压力的作用下,使CO2和水密切接触,进而生成H2CO3
四、实验方法
1.工艺流程
原料→ 预处理→调配→ 灌装→ 冷却→ 碳酸化→ 密封
2.配方
白砂糖1kg 糖精1 g 甜蜜素1 g 防腐剂(苯甲酸钠)2g
柠檬酸13g 日落黄2g 胭脂红0.01 g 桔子香精15g 加水定容至2L 3.操作要点
糖浆的制备:定量的糖溶解到定量的水中,加热煮沸5分钟,过滤后备用。

添加剂的处理:将稳定剂用温水溶解、过滤后备用。

调配:按配方要求将处理好的各物料混合,搅拌均匀。

灌装:按糖浆、水1︰4的比例混合。

密封、冷却:密封后放入冰箱中冷却至5℃。

碳酸化:充入CO2
五、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豆乳的制作技术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豆乳的制作方法;同时了解同类产品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原料预处理后,经热磨浆、调配、均质、杀菌等工序,制得风味好、稳定性高、营养丰富、保存期长的制品。

三、实验材料、仪器设备
大豆、奶粉、白糖、稳定剂、乳化剂、消泡剂等
磨浆机、胶体磨、燃气灶、量筒等。

四、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清洗→浸泡→加热→磨浆→浆渣分离→调配→均质→脱气→杀菌→灌装→冷却
五、配方
大豆6㎏白砂糖5㎏CMC-Na豆奶复合稳定剂0.25㎏消泡剂0.018㎏花生油几滴加水至100㎏
六、操作要点:
原料选择:把腐烂粒、虫害粒、异物等剔除;
浸泡:3倍水浸泡12小时左右;
磨浆:磨浆机磨两次,过滤;
均质:先加热至60 ℃,均质两次;
脱气:加热、削泡;
七、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果肉型果蔬饮料的制作技术
一、实验目的掌握果肉型山楂饮料的制作技术;了解同类产品的制作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和原辅材料
胶体磨、打浆机、测糖仪、燃气灶、菜刀、菜板、盆、锅、瓶和瓶盖
白砂糖、胡萝卜、山楂、色素、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三、实验原理
原料预处理后,经打浆处理,使果汁中保留微细的果肉微粒,再经均质、脱气操作,使果肉微粒进一步破碎且大小均匀,并去除产品中氧气,防止制品出现分层和氧化变质,最后经杀菌处理,延长制品的保质期。

四、实验方法
1.配方:山楂浆300g 胡萝卜浆180g 糖浆(60%)200g 黄原胶0.5g 羧甲基纤维素钠1.5g 胭脂红0.03g Vc 0.5g 加水至1000g 2.工艺流程
原料→ 预处理→ 软化→打浆→ 细磨→ 调配→ 均质→ 脱气→ 灌装→ 密封→ 杀菌→ 冷却
3.操作要点
山楂浆的制备:选择无病虫害、无霉烂的山楂清洗干净,加入到2倍的水中加热软化,
送入打浆机中打浆,得到山楂浆
胡萝卜浆的制备:原料清洗干净后去头尾、切片,加入2倍的水预煮,预煮水中可加入0.5~1%的柠檬酸,以去除胡萝卜臭,煮软后送入打浆机中打浆,
得到胡萝卜浆。

糖浆的制备:称定量的白砂糖加入到定量的水中,加热煮沸,配成60%浓度的糖浆,过滤后备用。

添加剂的处理:将稳定剂用温水溶解、过滤后备用。

调配:按配方要求将处理好的各物料混合,搅拌均匀。

均质:将物料送入胶体磨均质两次。

脱气:加热5分钟,至料液表面无气泡产生。

灌装、密封、杀菌、冷却:脱气后趁热灌装,立即密封,100℃下加热25~30分钟,迅速冷却至40℃。

五、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果蔬罐头加工制作
一、实验的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1~2种同类产品的加工方法。

二、实验的材料及用具
苹果、梨、山楂,砂糖、柠檬酸、Vc、食盐、CaCl2等;
台称、玻璃瓶、瓶盖、锅、盆、刀、去核器、天平、温度计、测糖仪、燃气灶等。

三、实验方法
(一)果蔬罐藏的工艺流程:
原料挑选→预处理(清洗、去皮、切分、修整、去核、硬化、热烫等)→
装罐→ 预封→排气→ 密封→杀菌→冷却→ 成品

填充液
(二)配方:固形物含量60%糖液浓度25~30%Cacl2 0.25%(占浸泡水) 柠檬酸0.1%(占糖液) Vc 0.05%(占糖液)
(三)操作要点:
1.去皮、切分的果块要浸泡到2%的食盐水中,以防褐变;
2.苹果、梨去核时要把核周围去干净,否则很容易褐变;
3.硬化:4~8h;
4.热烫:透明状态为好。

5.填冲液配制完后要进行浓度的校正,以防误差的出现。

6.排气:罐内中心温度达70℃~75℃。

排气后应立即密封,否则外界的冷空气进入罐内,使罐头的真空度降低。

7.杀菌:100℃维持25~30分钟。

四、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根据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总结
实验果脯的制作技术
一、实验的目的及原理
通过实验,掌握1~2种同类产品的加工方法;利用高浓度糖液的保藏作用保藏食品。

二、实验的材料及用具
材料:苹果、梨、胡萝卜、砂糖、柠檬酸、Vc 、食盐等
仪器及用具:锅、盆、刀、去核器、天平、温度计、测糖仪、燃气灶等。

三、实验方法
(一)工艺流程:
原料挑选→ 预处理(清洗、去皮、切分、修整、去核等)→
热烫→ 糖煮→ 终点→浸泡→ 出锅→ 烘烤

分次加糖
(二)操作要点:
1.苹果、梨去核时要把核周围去干净,否则很容易褐变。

2.去皮、切分的果块要浸泡到2%的食盐水中,以防褐变。

3.糖煮:原料:糖=1:0.8,砂糖要分3~4次加入,否则糖液不易渗透到果块内部。

加0.3%的柠檬酸以利于糖的转化。

4.终点:可溶性固形物达65%,温度达104℃。

5.浸泡、烘烤::浸泡12h后烘烤,温度不超过65℃。

四、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根据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总结
实验果冻的制作技术
一、实验的目的及原理
通过实验,掌握1~2种同类产品的加工方法;掌握果冻的加工对原料的要求及形成果
冻对果胶、糖、酸三者配比的要求;
利用高浓度糖液的的保藏作用及果胶的凝胶特性。

二、实验的材料及用具
山楂、砂糖等,锅、盆、天平、温度计、测糖仪、瓷盘、燃气灶、纱布等。

三、实验方法
(一)工艺流程:
原料挑选→洗涤→破碎→预煮→过滤→ 第一次滤液①

②第二次滤液←过滤←加水预煮← 渣滓
①②混合→加热浓缩→加糖浓缩→终点→倒入瓷盘→冷却成型

分次加糖
(二)操作要点:
1.预煮:时加水量要控制好,水过多,使加工时间延长;过少,原料中的可溶性物质不能充分提取出来。

第一次原料:水=1:2,第二次原料:水=1:1 2.加热浓缩:蒸发掉1/4的体积。

3.加糖浓缩:原料:糖=1:0.8,砂糖要分3~4次加入,否则糖液中的水分不易蒸发。

4.终点:可溶性固形物达65%,温度达104℃。

五、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果蔬加工品的感官鉴评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果品加工品的感官评定方法,并了解一些加工品的质量标准。

二.材料葡萄酒(红葡萄酒、干白葡萄酒、甜葡萄酒等)、罐头、果汁、果冻、果脯等
仪器及用具勺、盆、天平、测糖仪、瓷盘、纱布、玻璃杯等
三.方法
1. 通过看,对内容物的形态、色泽、稠度、透明度、杂质进行描述
2. 通过闻,对产品的芳香味、气味等进行描述
3. 通过尝,对产品的滋味、质地等进行描述
四.注意事项
1. 先看后闻在品尝。

2. 品尝时应从口味淡产品的开始,再品口味浓的。

若是不同样品,之间应先漱口和短暂休
息。

3. 试样量不要太多,要求每次固体最低限度数量为25g,液体量为12.5g。

4. 感冒期间不能品评。

五.鉴评果蔬加工品,并同时按表上的项目描述记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