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张释之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张释之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张释之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

有兄仲同居。

以訾为骑郎,十岁不得调。

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欲自免归。

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

”于是言秦汉之间事,文帝称善。

释之从行,登虎圈。

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

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

释之久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文帝乃止。

从行至霸陵,居北临厕。

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惨凄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紵絮斫陈,蕠漆其间,岂可动哉!”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郄;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文帝称善。

其后拜为廷尉。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释之治问,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

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

上大怒曰:“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乃许廷尉当。

后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病。

张廷尉事景帝岁馀,为淮南王相,犹尚以前过也。

久之,释之卒。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B.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C.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D.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谒者,给天子传达命令的官员,始置于春秋战国,秦汉沿袭,也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

文言文阅读答案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docx

文言文阅读答案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docx

文言文阅读答案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 事文帝。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 吾岂忧匈奴哉!”唐曰: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能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

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

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词以内者,寡人制之;阎以外者,将军制之。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 归而奏之'。

此非虚言也。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文言文阅读答案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殼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

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

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

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文言文阅读答案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

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

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 弗能用也。

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文言文阅读答案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2020届中考语文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2020届中考语文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一、(2019·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汉元年①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②。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③,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④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

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⑤,偶语者弃市⑥。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⑦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⑧。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释】①汉元年: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后的第一年,即公元前206年。

②沛公:即汉高祖刘邦。

霸上:古地名。

③组:绳索。

④轵道:亭名,后以“轵道”借指亡国投降。

⑤族: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

⑥偶语:相对私语。

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

⑦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

⑧吏:指当时的大、小官员。

案堵:同“安堵”,形容百姓安居乐业。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标2处)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沛公又让.不受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诸将或.言诛秦王一食或.尽粟一石B.乃以秦王属.吏属.予作文以记之C.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乃.不知有汉D.系颈以.组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4.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秦王子婴投降后,将领们主张杀死他,沛公反对,认为子婴已经投降,再杀他就太不吉祥了。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史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史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史记)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史记)阅读答案附翻译冯唐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

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

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

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

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

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

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6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谢:称谢B.其后会.赵王迁立会:恰逢C.当是.之时是:这D.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说:同“悦”,愉快、高兴63.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后会赵王迁立A.其真不知马也(《马说》B.欲穷其林(《桃花源记》)C.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D.断其股(《狼》)64.下列句子,与“良久,召唐让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一战(《曹刿论战》)B.此皆良实(《出师表》)C.帝感其诚(《愚公移山》)D.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65.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冯唐有真知灼见,他认为文帝虽然得到了廉颇、李收,但没有好好任用。

2021届高考语文三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史记--冯唐列传》专练

2021届高考语文三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史记--冯唐列传》专练

《史记--冯唐列传》专练冯唐者,其大父赵人。

父徙代。

汉兴徙安陵。

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

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

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

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

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

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印。

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

此非虚言也。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毂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

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

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

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

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

文言译读 17 谏臣张释之

文言译读 17 谏臣张释之

谏臣张释之[汉]司马迁本文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张释之、冯唐都是汉文帝时杰出之士。

他们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这些都是令人折节佩服的。

司马迁对他们充满景仰之情,才由衷地称许他们的言论是“有味哉!有味哉!”。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重点是写张释之、冯唐,但也一笔关涉两面,他们两人所以能显示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谏如流”的汉文帝。

汉景帝时,张释之由于景帝衔恨在心,“犹尚以前过也”,丢了官职,只能作个徒有其名的淮南王相。

而冯唐也被任命作了楚相,甚至最后连这样的职位都保不住。

作者昭示他们的坎坷际遇,是对封建政治的控诉。

文末,司马迁引用《尚书》之语称赞张、冯是“不偏不党”,“不党不偏”。

景帝疏远贤者,不正是亦党亦偏的表现吗?作者对封建政治的批判之意是极明显的。

本文节选了有关张释之传的部分内容。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

以訾「訾zī:同“资”,为骑郎,事廷尉张释之是堵阳县人,字季。

他因为有家财资财,钱财。

」而当了骑郎,事奉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

释之从行,登虎圈。

孝文帝,十年时间都没有升迁,没有什么人知道他。

有一次张释之跟随皇上出行,登上虎圈。

「虎圈juàn:上林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苑蓄养虎的地方。

」皇上问上林尉登记各种禽兽档案的情况,问了十多个问题,上林尉左顾右视,尽不能对。

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右盼,全都答不出来。

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边代替上林尉很详细地回答了皇上问的禽兽档案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应穷者。

文帝曰:“吏的情况,想借这来让皇上看到自己的才能,对答如流犹如回声呼应一样没有个完。

文帝说“官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

释之吏不应当像这样么?上林尉不可靠!”于是诏令张释之任命啬夫为上林苑令。

张释之过了很久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靡:顺“如今陛下凭着啬夫能言善辩而破格提升他,我恐怕天下受这风气影响,风倒下。

冯唐传阅读题目及答案分析

冯唐传阅读题目及答案分析

冯唐传阅读题目及答案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2题。

冯唐传冯唐者,其大父①赵人。

父徙代。

汉兴,徙安陵。

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

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②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

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

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上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

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

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毵③,杀北地都尉昂。

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④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

此非虚言也。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

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

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

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⑤。

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

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

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

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且论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

文帝称善。

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

遂効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

”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

文帝由是奇释之,拜释之为廷尉。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

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

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上尝召王生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

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

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

”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后,张廷尉为淮南王相。

久之,释之卒。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B.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
共承宗庙意也/
C.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D.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
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廷尉,古代官职名,秦始置,西汉沿置,掌管军事,为最高军事机构长官。

B.跸,本意是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本文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C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也用来作王室的代称。

D三公,官名合称,周代为最高辅政大臣,西汉初年用来称丞相等高级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释之富有才干,勇于进谏。

袁盎知道他的才能,加以举荐;后来张释之进言秦汉之事,果然受到汉文帝的赏识。

B.张释之不惧权贵,刚直不阿。

太子和粱王驾车入朝时违反了规定,张释之不顾太后对两人的赦免,坚决予以弹劾。

C.张释之铁面无私,坚守原则。

对于冲撞皇帝案和玉环失窃案,张释之都没有逢迎皇帝的心意,而是坚持依法判处。

D张释之恭谨谦抑,礼贤下士。

王生在朝堂上故意让张释之给他系袜带,张释之丝毫不以为意,跪下身子帮他系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且论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

(4分)
(2)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

(4分)
14张释之的法治思想对于今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3分)
10.C(这个人大逆不道,竟至于去盗窃先帝宗庙里的东西,我之所以把他交给你,是想让你判他个灭门,可是你却只按着法律条文判处,这不是我恭恭敬敬对待宗庙的意思。

)
11.A(廷尉,掌管刑狱,为最高司法机构长官。

)
12.B(张释之的弹効是在赦免之前,且赦免是皇上的命令,太后派人传出。

)
13.(1)张释之在散朝之后,趁机上前向汉文帝进言一些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事情,并且谈论了秦朝灭亡汉朝兴起的原因,一直谈了好半天。

(本句4分,既:已经。

因:趁机。

所以:……的原因。

每点1分,句子通顺1分。

)
(2)张廷尉现在是天下的名臣,我姑且故意侮辱他,让他给我跪着系袜带,是想借助这件事来让世人敬重他。

(本句4分,方:现在。

以:凭借,借助。

重:敬重。

每点1分,句子通顺1分。

)
14.(1)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执法要严格,要按法律的规定判罚,尺度要统一。

(3)执法要公正,不能有所倾斜。

(4)弃“人治”取“法治”。

(本题3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廷尉张释之是堵阳县人,字季。

侍侯孝文帝,一直干了十年没被提升,个人也没有点儿名气。

中郎将袁盎知道张释之的才干,于是就请求文帝让张释之补了个谒者的空缺。

张释之在散朝之后,趁机上前向汉文帝进言一些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事情,并且谈论了秦朝灭亡汉朝兴起的原因,一直谈了好半天。

文帝认为很好。

太子刘启和梁孝王刘武两兄弟同车入朝,在经过司马门时不下车,于是张释之追上去拦住了他们,不许他们进宫。

随即给文帝上书弹効太子和梁王犯了“不恭敬”的罪过。

薄太后听说了这件事,责问孝文帝,孝文帝摘下了帽子向太后认错说:“都怪我对儿子们管教不严。

”于是薄太后就派人传出皇上的命令,赦免了太子和梁王,太子和梁王这才进了宫。

这件事使文帝对张释之感到很惊奇,于是任命他当了廷尉。

文帝外出路经中渭桥的时候,有一个人突然从桥底下跑出来,文帝的车马受惊了。

文帝立刻派骑侍过去逮捕了他,把他交给了张释之。

张释之问罢,向文帝报告处罚决定说:“违反了戒严令,应该处以罚款。

”文帝一听生气地说:“这个人惊了我的马,幸亏我的马老实,要是碰上别的马,还不会翻车摔伤我吗?你居然只判处他罚款!”张释之说:“法令应该是您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

按照法令理应这么判决,如果您一定要特别重判,那法令就不能取信于民了。

现在您既然把他交给我这个廷尉,廷尉,是为整个天下持平的呀,如果我一旦有所倾斜,那整个天下的执法可就会随意轻重,那时百姓们可就无所适从了。

”过了好半天,文帝终于说:“你的判处是对的。

”后来又有人盗窃了高祖庙内座前的玉环。

这人被捉后,文帝非常气愤,把他交给张释之审理。

张释之依照盗窃宗庙衣物家什的法律作了判处,向文帝报告说,这个人依法应判处死刑。

文帝大怒说“这个人大逆不道,竟至于去盗窃先帝宗庙里的东西,我之所以把他交给你,是想让你判他个灭门,可是你却只按着法律条文判处,这不是我恭恭敬敬对待宗庙的意思。

”张释之摘下帽子叩头,对文帝说:“按法律条文,判他死罪已经到头了。

现在有人偷了高祖庙里的东西就判他个灭门,假如日后万ー有人再动了长陵上的坟土盗墓,您还有什么更重的刑法来处置他呢?”文帝想了半天,又回去跟太后讲了张释之的意思,终于同意了张释之的判决。

文帝有一次召王先生进了朝廷,当时三公九卿都在殿中侍立,王先生忽然说:“我的袜带开了。

”然后回头对张释之说:“请你给我把袜带系上!”于是张释之就过来跪下身子给他系好了袜带。

事过之后,有人责怪王先生说你为什么偏偏要在朝廷上侮辱张廷尉,让他来跪着给你系袜带?王先生说:“我现在是岁数又大地位又低,我自己琢磨着再也
不可能给张廷尉帮什么忙了。

张廷尉现在是天下的名臣,我姑且故意侮辱他,让他给我跪着系袜带,是想以此来提高他的声望。

”人们听了,都称赞王生,
并越发地敬重张释之了后来张释之做了淮南王的丞相。

又过了ー些年,张释之去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