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篆刻汉印临摹表——直接打印上石
临摹汉印的方法

临摹汉印的方法
临摹汉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范本:初学者应选择字数较少的汉印作为范本,以两字或四字的印为宜。
随着对印章整体把握能力的提高,可逐渐选多字印进行临摹。
2. 注意章法:应选择章法方正、线条质感强,笔画粗细均匀、字形端庄的白文印章。
这类印典雅端庄、布局平正,适合初学者识篆和掌握入印篆字的造型规律。
3. 避免选择:应避免选择线条板滞、笔画模糊、残损过多、结构狂怪和字形乖张的印章。
4. 考虑印面大小:印面大小要适宜,太大不易掌控全印,太小则不易运刀。
一般来说,印面边长左右的印章比较适宜。
5. 按照笔画粗细顺序临摹:先选临中粗笔画的印章,其次是粗笔画(满白文)和细笔画的印章,最后临线条综合变化的印章。
6. 摹写:摹写是临印的准备手段,通过摹写可以观察仔细,认识汉印的基本结体、字法和笔法的特征与规律,从而逐步掌握这些基本特点和规律。
摹写的方法包括摹描和临写,摹描是用较透明的纸(一般用拷贝纸或较透明的薄宣纸等)覆于所摹临的印蜕上,以稍秃的细毛笔蘸浓墨依样子仔细描摹。
临写则是将薄绵料纸或拷贝纸覆于欲临摹的印蜕上,用浓墨依样在轮廓内描出印文,待略干后剪下,反扣于石面上,用干净小毛笔浸少许清水湿润后,再
覆上几层生宣,覆盖于墨稿之上,左手固定,用右手拇指指甲或圆头的笔杆往返压磨匀揉,轻揭印稿纸,印文即渡于印石之上。
若石面笔画不够清楚,再用小毛笔描摹完善。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有效地进行汉印的临摹。
篆刻教程!如何很快的上手刻印

篆刻教程!如何很快的上手刻印今天重点是教新手如何很快的上手刻印。
如果您是篆刻高手,可以转发给新人学习,如果您也是新手,那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步:准备工具1、准备印章材料:常用篆刻字典、砂纸、镜子、毛笔2支(小笔狼毫、羊毫均可)、墨汁和砚台、印床、刻刀、印泥、连史纸(拷贝纸或宣纸)数份、刷子(废弃的牙刷亦可)、棕老虎(拓边款时用)、拓包等。
印石的准备:将砂纸平铺在水平的桌面上(最好选择一块玻璃面),用印石(选一方与将要临印的印面大小一样的印石)在砂纸上打磨直至印面平整。
2、设计印稿:初学者宜临印,印宗秦汉,多临汉印。
我们选择一方印,将一张半透明的纸(宣纸或者连史纸)附在印稿上,用毛笔蘸墨临出印稿。
如果想创作的印章可以用印石在纸上印出痕迹然后用毛笔勾画出边框,查字典选用适当的篆文设计印面,设计印面一点要注意一方印中和谐与统一还有印的留白。
(创作过程有很多的需要介绍,限于篇幅和小编水平有限此处只做简单的介绍)3、印稿上石:初学者宜用水印上石的办法,这种方法失真会大大减少,毕竟刚刚学习篆刻直接在石头上写出印面难度太大。
将印稿反附在石头上,用干净的毛笔蘸清水打湿印面,等印面完全湿透,用宣纸吸干多余的水分,大概洗到8分干的时候在附上新的宣纸用力均匀按压印面。
最后取下印稿,基本上印稿复制到印石上了。
放在镜子前看看是否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如果能力强者亦可直接写到石料上。
第二步:操刀治印自古以来刀法无定法,工具也因人而异,有的人喜用大刀,有的人喜小刀。
1、篆刻的执刀法第一种:与执笔法近似,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刀柄,中指抵住刀柄.无名指和小指紧贴中指。
刻印时五指齐用刀,小指向前伸.触及印石,起稳定腕力控制平衡的作用。
适用于质地较软的小型印材,刻细劲的朱文铁线篆印。
第二种:用拇指抵住刀柄,其余四指握柄上端,五指合力自上而下运刀。
刻印时指掌俱实,全靠手腕的灵活运作。
这种执刀方式便于发力,所刻印文线条浑厚富于力度,适宜刻白文大印。
篆书入门(打印版)

篆书入门(打印版)篆书入门小篆的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1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小篆的笔法分析(一)小篆的基本笔法: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
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1)逆入藏锋至首端(2)转成圆锋向右行(3)行至末端转锋(4)向左回锋2.竖(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2(3)行至底点勿顿(4)XXX,顺势提收3.横弯(1)逆锋落笔向左(2)转锋向右行笔(3)XXX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4.直弯(1)逆锋落笔向上(2)转锋向下行笔3(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5.上弧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持圆劲的接,衔接47.摆布外弧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印稿的“临”“摹”方法大全,纯干货,初学篆刻必备!

印稿的“临”“摹”方法大全,纯干货,初学篆刻必备!一、初学者遇到的难题篆、刻是两回事,所以学习篆刻,须从书法、奏刀镌刻两方面入手,先学书而后习刻,书较刻尤难,刻虽较易,但也与学书一样,须经过一番学习过程,首先是临,其次是摹,临摹到家,然后才可谈创作。
就是书法写好了,再转篆刻。
书法相对较难一些,而刻字稍微容易一些。
最初级的创作,基本是“印中求印”的模式,即从《古玺文编》、《秦印文字汇编》、《缪篆分韵》、《汉印分韵》、《汉印文字徵》集字字典里查找出需要入印的文字在古印中的篆法,挑出来,集中到印面,加以章法处理,最后镌刻出来成一方印。
(常用的集字字典封面)(常用的大全类的篆刻字典)借助相应的《篆刻字典》,临刻的样本选择,临是临刻秦、汉古印以及历朝人印,首先是秦、汉古印,因为秦、汉印是印的模范,后世都以为法,初学刻者,应以此作基础,其次到历朝人印,因为历朝名刻,都是根据秦、汉而创出自己面貌的,通过临刻,为将来创作作基础,二者都须做到。
这一节谈的是临摹样本的选择问题,临印应当从秦汉印开始,后面所说的“历朝人印”,当然还是要了解篆刻史,从中选择有代表意义的篆刻名家的代表作品。
秦汉印是法则,是标准,名家印是从秦汉印出发,再加以自己的理解创出自己面貌的。
打好这些基础,将来的创作就有了相应的基础。
汉印临写样本:(前6方汉印作业)精选赵孟頫、吾衍、文彭、何震、苏宣、汪关、朱简、程邃、西泠八家(丁敬等)、邓石如、吴让之、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赵叔孺、王福庵,如图:(文彭的作品)(何震的作品)(苏宣的作品)(汪关的作品)(朱简的作品)(程邃的作品)(丁敬的作品)(邓石如的作品)(吴让之作品)(赵之谦的作品)(吴昌硕作品)(黄士陵作品)(齐白石作品)入古是为了出新,既要在临摹中继承传统,又要在临摹中找到自己,这中间又有一个兼通和偏师的问题,遍临各家是为了兼通,偏师一家是为了深挖细掘。
最终大部分初学者会从晚清名家的风格中找到适合自家审美的印风,并深入研究,最终走向创作之路。
汉印的临摹

• 三、临摹模板的选择要求是:平正、工稳、清晰、完
整是最基本的原则。
• 在临刻汉印的初期,对汉印风格的认识自然不可能很
深,自己的喜好也总有局限性。
• 汉印作品有的精美,有的浑厚,有的气象博大,有的
富有情趣,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任何一种风格的汉 印临摹学习,都会有所收获,并且都不会有不良的后 果。
• 四、多读、多写比临刻汉印更重要。 • 读印 • 重在思考,要从技法、风格和历史几个层面学
人从流派印入手,只要方法得当,都能有所 成就。但是,由于篆刻艺术最基本的一些审 美习惯、创作原则和创作技法都包含于汉印 之中,而流派印又都植根于汉印,是在汉印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大多数篆刻家 都认为,从临摹汉印入手而后博涉各家各派, 是学习篆刻艺术的最佳途径。
•
• 一、临摹汉印前应当有一些必要的基础
习,对汉印作由浅入深的分析和研究。
• 技法的层面主要研究汉印文字的写法,文字笔
画方圆曲直的变化,文字间的相互关系,印面 布局的特点,等等。
• 风格的层面主要体味不同汉印所呈现的不同意
趣和神采。这种对汉印意境方面的领悟,开始 的时候往往比较模糊,在临摹中也难以把握, 但作为一种眼力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汉印临摹
围场镇中 尹利
•汉字溯源——邦
• 文人摹仿汉印风格治印,如果从宋代算
起,至今已有一千年;通过临摹汉印学 习篆刻的方法,盛行于明代,至今也已 有五百年。因此,以临摹汉印作为学习 篆刻艺术的入门途径,已经成为一种传 统的学习方法。怎样临摹汉印,也已经 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
• 近代印人学习篆刻,有人从汉印入手,也有
• 历史的层面则是进一步了解不同历史阶段汉印
的面貌特征,从艺术发展的视角认识汉印的发 展变化,大体上能分辨西汉时期,新莽时期, 东汉时期以及两汉以后印章的不同形态和风格 变化。
篆刻知识:匀空

篆刻知识:匀空“匀空”不是汉印才有的,而是秦代“摹印篆”,“小篆”,汉代的“缪篆”特有的书法特征。
这一特征,在汉印中有明确的体现,临习汉印时,找到这一特征,事半功倍。
那么,什么是“匀空”?看图:这是一方汉玉印,印文是和福二字,是大家最常临习的一方印,图中所示的1、2、3……6这些竖红线条要留的粗细程度,与a、b、c 这些横红线的粗细程度,以及图中“一”处所标,及所有刻出来的白线条的粗细程度大致相等。
(图有点大,可以点开看标号)我们一定还记得自己临习篆书时的要求,跟这个一样,每一个留白粗细也都均等,纵方向的长留白看宽度,横方向的留白看高度。
这样说起来很啰嗦,匀空其实就是:印面所有的空白均粗细相等。
而另一句紧跟的话是:笔画的粗细等于留红的粗细。
在实际临摹汉印时,我们的印稿上石有两类操作方法:一种是水印上石,或者复印之后风油精上石以及洗甲水上石,这样的上石方法,在刻印时应当注意到匀空原则,因为是依照原稿上石,匀空的原则很容易忽略,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要在刻印的过程中认真体会;另一种是反写上石,这种手写上石的方法,一定要在写稿上石的时候注意到匀空的原则,才能保证写的印稿真正逼肖原印。
不仅是这一方印,我们可以拿出大量的印章来验证这一点。
汉玉印,桓启,横画的留白与纵画的留白应当是等粗细的。
也即,所有的红空,都应当是等宽的。
再比如“淮阳王玺”,玺字较复杂,在玺字的范围之内是保持了所有空白的匀空,而其他繁简程度相似的字,则保持了相同的匀空,另一个最简单的王字,则在保证篆法正确的前提之下,独立单独的匀空。
匀空看似简单,但却是摹印的重要大关节,掌握匀空原则,可以使临摹汉印的文字结构时,很快掌握印面结构,使临摹汉印快速上手。
(【老李刻堂】之67)。
篆刻临摹上石详细图文教程

篆刻临摹上石详细图文教程在学习篆刻的过程中,临摹前人的优秀篆刻作品是打好基础、提高水平唯一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没有之一。
在临摹的过程中,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最主要的困难就是如何把临摹作品印到石面上,如果手工描摹难免失真,失真度太高就失去了临摹学习的意义。
当然,现在也有透明粘贴印模,效果不错,我试过这种印模,它有几个不太令人满意的地方,一是选择性有限,只能选择商家做好的印模进行临刻;二是刻制时在细节处贴模容易脱落,临刻时不方便;三是贴纸操作需要一些技巧,稍有不慎可能就贴废了。
本教程介绍了一种篆刻临摹从印面图像处理到上石全过程的方法,供学习篆刻者参考。
因为是用风油精上石的原理,所以使用本教程的方法需要有一台激光打印机、一瓶市售的风油精,使用者能进行基本的photoshop操作。
好了,言归正传。
第一步是在网上找到欲临摹的篆刻作品图,这个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选择,作为例子,我选了一枚陈巨来的朱文印“平淡天真”,对图像的要求是尽量的大和清晰。
如果是在网上选的,在图像上点击右键,然后选择“复制图片”把图片存在剪贴板里,如图1所示:图1.第二步是在PS中导入所选的印稿,先打开PS,然后选择新建选项,如图2,在弹出的新建对话框中,为了使打印效果更细腻,把“分辨率”改成300像素/英寸,其他参数默认,如图3所示。
新文件建好后,打开编辑菜单,选择粘贴选项,把刚才放到剪贴板里的图片贴到新建文件里,如图4和图5所示。
图2.图3.图4.图5.第三步是在PS中处理导入的图片。
处理图片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保证打印出来图像的清晰,二是图片的大小与欲刻制的石料大小匹配。
观察已经导入的图片,觉得有两点需要调整,一是印面的颜色为红色,打印时墨粉的浓度可能不及黑色,二是印面线条以外的区域不是纯净的白色,而是有点灰白,这两点都会影响图片的对比度,从而影响上石的效果,对于篆刻临摹来说,实际需要的是黑白分明,边缘清晰,线条结构与原作一致的图片,因此我们按照这个原则对图片进行处理。
鲁美版高中美术选修篆刻:汉印的摹刻

临印欣赏
王义之印
临印欣赏
横海候印
临印欣赏
军曲候印
汉印的摹刻
知识点
壹· 汉印的临摹 贰· 仿汉创作
汉印的临摹
文人摹仿汉印风格治印,如果从宋 代算起,至今已有一千年;通过临摹汉 印学习篆刻的方法,盛行于明代,至今 也已有五百年。因此,以临摹汉印作为 学习篆刻艺术的入门途径已经成为一 种传统的学习方法。怎样临摹汉印,也 已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临摹模板的选择要求是:平正、工 稳、清晰、完整是最基本的原则。
汉印临摹的步骤
钩摹印稿
把薄纸覆盖在选好的印上,用细笔将笔画 及印边描出。
翻渡印稿
将印稿正面贴紧印面,用少许清水使纸 面湿润,另以毛边蒙在纸上,用大拇指指甲 反复压磨。
运刀仿刻 力求亦步亦趋,以冲刀的效果为佳。
篆刻
对比改进
摹刻完毕后要对照汉印原稿,认真思考得失。
仿汉创作
临摹首先要力求形似,但仅 仅满足于依样画葫芦,是不会有艺 术上的成绩的。我们在摹刻中充分 体味到汉印的形神,将神韵运用到 自己的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