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给水管网

合集下载

《给水管网工程设计》课件

《给水管网工程设计》课件

质量记录
维护保养
根据管网材质和运行状况,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对管道、阀门等设施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
档案管理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对管网图纸、维修记录等进行归档管理,方便后期查询和使用。
应急处理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突发性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保障供水安全。
运行管理
建立健全的运行管理制度,定期巡查和维护给水管网,确保其正常运行。
功能
定义
给水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和生活质量,是保障民生的基础工程。
保障民生
给水管网的建设和维护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建设提供支撑。
促进经济发展
给水管网的安全运行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发生供水事故,将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维护社会稳定
给水管网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给水管网工程的技术和规模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给水管网工程设计》ppt课件
目录
给水管网工程概述给水管网设计基础给水管网系统规划给水管网结构设计给水管网施工与维护给水管网工程案例分析
01
CHAPTER
给水管网工程概述
给水管网是指由管道、泵站、调节构筑物、水塔等设施组成的系统,用于将饮用水输送到用户家中。
给水管网的主要功能是确保用户能够方便、安全地获得足够的饮用水,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总结词
05
CHAPTER
给水管网施工与维护
根据管网规模、地形地貌、交通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如明挖、顶管、盾构等。
施工方法
根据管材、管径、埋深等要求,采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如管沟开挖、管道安装、回填等。
施工工艺

给水管网施工方案

给水管网施工方案

给水管网施工方案一、引言给水管网是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为居民和各类建筑物提供清洁饮用水。

一个完善的给水管网方案不仅需要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还需要确保水质安全、管网可靠性和维护的便利性。

本文将从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探讨给水管网的施工方案。

二、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是给水管网施工方案制定的重要阶段。

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规划与选址: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居民的分布情况,确定给水管网的主要路线和布局,选择合适的施工地点。

2. 材料选择:根据当地的水质情况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合的管道材料,如塑料管、铸铁管或钢管等。

3. 管网设计:考虑到给水管网的供水能力、压力损失和适用范围等因素,进行管径、管道布局和连接方式等方面的设计。

4. 安全性考虑:设计阶段需要合理考虑给水管网的抗震、防腐蚀和防渗漏等安全性要求,确保管网的长期使用安全可靠。

三、施工阶段施工阶段是给水管网施工方案的具体实施阶段。

在施工阶段,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准备:施工前应确保相关设备、材料的准备就绪,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并制定施工计划。

2. 管道铺设: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管道的铺设,包括沟槽的开挖、管道的安装和连接等工作。

在铺设过程中,要注意管道的坡度和连接的紧密性。

3. 张拉和固定:对于较长的管道距离,需要进行张拉和固定,确保管道不会因外力影响而移动或震动。

4. 密封和防漏:在管道连接处使用密封材料,并进行测试,确保管道不会出现漏水情况。

5. 维修与验收:施工完成后,进行管道的维修和修复,进行验收工作,确保管道的正常运行。

四、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给水管网施工方案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管网的使用寿命和水质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与规范进行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检验:对各类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与规范。

2. 强度测试:对管道进行强度测试,确保管道能够承受设计要求的压力。

02室外给水管网技术标准

02室外给水管网技术标准

室外给水管网技术标准本技术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民用建筑群(小区)室外衬塑钢管给水安装工程和消防水泵接合器及室外消火栓安装工程。

编制依据: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5.《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6.《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一、管材质量要求1、管材的选择应按公司样品进行采购,并提供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厂家相关信息等质量证明文件。

给水(衬塑钢管)进场必须有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合格证原件。

管材应按规范CJ/T136-2007要求检查壁厚、外径、长度及外观质量(详见表1)。

二、管沟1、管道的坐标、标高、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管沟的沟底层应是原土层,或是夯实的回填土,沟底应平整,坡度应顺畅,不得有尖硬的物体、块石等;如沟基为岩石、不易清除的块石或为砾石层时,沟底应下挖100~200mm,填铺细砂或粒径不大于5mm 的细土,夯实到沟底标高后,方可进行管道敷设。

三、管道敷设1、管道连接应符合工艺要求,阀门、水表等安装位置应正确。

塑料给水管道上的水表、阀门等设施其重量或启闭装置的扭矩不得作用于管道上,当管径≥50mm 时必须设独立的支承装置。

2、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在不同标高平行敷设,其垂直间距在500mm 以内时,给水管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 的,管壁水平间距不得小于 1.5m;管径大于200mm的,不得小于3m。

3、铸铁管承插捻口连接的对口间隙应不小于3mm,捻口用的油麻填料必须清洁,填塞后应捻实,其深度应占整个环型间隙深度的1/3;采用水泥捻口的给水铸铁管,在安装地点有侵蚀性的地下水时,应在接口处涂抹沥清防腐层。

给水排水管网工程第二版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管网工程第二版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管网工程第二版课程设计设计任务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套在城市中利用给水排水管网的系统。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保证水的供应和排放,同时不能影响到周边环境和居民的生活。

设计要求1.设计需要考虑到城市居民的需求,包括供水和排水,要保证供水的量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同时排水时不能对城市周边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保证给水排水管网和其他城市建筑物之间的协调性。

3.设计需要考虑到管网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保证给水排水管网的系统运行稳定。

4.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城市当地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度、降雨情况等,保证系统的操作不受天气条件的影响。

设计方案1.先确定城市所需要的给水和排水量,计算出所需要的管网系统的容量和长度。

2.选择合适的管材和连接方式,保证整个管道系统的连接牢固和稳定。

3.在设计管道的位置和布局时,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同时保证给水排水管网和其他城市建筑物之间的协调性。

4.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尽可能地使用多个管道进行连接,以免出现单点故障。

5.在管道和排水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度、降雨情况等,以保证系统的操作不受天气条件的影响。

6.在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运维成本,尽可能地减少系统的维护和运维成本,同时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设计结果通过以上的设计方案,获得了一个可以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系统设计考虑到了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以及气候条件,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在系统的调试和运行中,满足了城市居民对于供水和排水的需求,同时未对周边环境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结论给水排水管网工程第二版课程设计中采用的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城市需求,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并且在运行中没有对周边环境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1-04 给水管网

1-04 给水管网
5、给水管道穿越河道、山谷时,可利用现有桥梁架设水管, 或建造桥架支撑管道穿越,或敷设倒虹管从河底或沟底穿越。 倒虹管维护检修不便,一般至少敷设两条。
6、城市道路下的给水管道一般多采用直埋的敷设方式。
5 管网水力计算
进行给水管网水力计算的主要目的,就是根据最 高日最大时用水量确定各管段流量,计算管网中 各管段的管径和水头损失,确定管网所需压力。
6 给水管材
1、球墨铸铁管:强度高、耐腐蚀、寿命长、安装方 便,适用高压、重载、振动等各种场合,较适合大 、中口径管道,是抗震主要措施之一。
2、钢筋混凝土管:防腐能力强、抗渗性和耐久性好 ;重、脆、装卸和搬运不便。
• 预应力混凝土管做大口径输水管,易爆管、漏水。 •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pccp)抗震性好、寿命长、不易 腐蚀渗透,是较理想的大水量输水管材。
7 管网附件及附属设施
4、闸门 排气阀和排气阀井:用以在投产、平时或检修后
排出管内空气。 • 排气阀装在管线高起部位。 • 地下管道的排气阀安装在排气阀井中,井内径
1200-2400mm (管径DN100-200时),管道埋深 确定其深度。 排水阀和排水阀井:排除管道中沉淀物检修时放 空存水,设在管线最低处。井内径1200-2400mm (管径DN200-1000时),管道埋深确定其深度。
降低管网水头损失,大大减轻水锤造成的影响。
管线总长度增加,投资增加。 一般在大、中城市的给水系统,用于供水安全可
靠性要求较高地区。
常由环状网和树状网相结合。 • 城市中心:环状网;郊区或城市次要地区:树状网 • 近期:树状网;远期:逐步增设管线构成环状网 • 规划时应以环状网为主,考虑分期建设的安排,对主 要管线以环状网搭起供水管线骨架。
消防用水。 • 供水范围大、昼夜供水量相差大的城市及低压

给水管网系统课件

给水管网系统课件
给水管网系统课件
目录
• 给水管网系统概述 • 给水管网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 给水管网系统的运行与管理 • 给水管网系统的优化与改造 • 给水管网系统的法规与标准
01
给水管网系统概述
给水管网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定义
给水管网系统是指通过管道、泵 站、储水设施等设施,将水从原 水处理厂输送到用户端的供水系 统。
更新改造的必要性
为了提高供水安全性和可 靠性,降低漏损和维修成 本,需要对老旧管网进行 更新改造。
改造方法
包括管材更换、管网重新 设计、加强管道基础等措 施,具体方法需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
供水管网的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的意义
节能减排是当前社会发展 的趋势,供水管网的节能 减排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 和减少环境污染。
泵站与水塔的设计
泵站设计
根据供水需求、扬程和流量等参数, 选择高效、低耗、可靠的泵机组,并 确定适宜的泵站规模和布局。
水塔设计
根据供水需求和水源条件等因素,设 计适宜的水塔高度和容量,以满足供 水调节和水压要求。
03
给水管网系统的运行与管 理
水源管理与调度
01
02
03
04
总结词
水源管理与调度是给水管网系 统运行的关键环节,确保供水
安全、稳定和连续。
监测水源
对水源进行实时监测,掌握水 位、流量、水质等参数,确保 水源充足且水质符合标准。
调度管理
根据用水需求和管网压力,合 理调度水源,平衡供求关系, 避免水压波动和水资源浪费。
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应对水源短缺 、水质突变等突发情况,确保
供水不间断。
水质监测与处理
总结词
水质监测与处理是保障供水安 全的重要措施,确保用户获得

给排水管网 (赵明)第02章

给排水管网 (赵明)第02章
2
第二章 设计用水量
2.1 用水量标准 一、生活用水量标准 是指每人每日的生活用水量,工厂每班每人生活用水 量或淋浴用水量,见规范规定;它受生活习惯、气候 、水资源、经济因素、居住条件等因素影响。 工业企业:生活:一般车间:25L/人•班 高温车间: 35L/人•班; 淋浴 : 40L/人•班 60L/人•班
12
第二章 设计用水量 本章重点: 1、 正确选择用水量标准 2 、用水量及变化系数的概念 3 、最高日用水量的求法
13
第二章 设计用水量
本章思考题: 1.设计城镇给水系统时应考虑哪些用水量? 2.影响生活用水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城市大小和消防流量的关系如何? 4.日变化系数和时变化系数的意义和它们的大小对 设计流量有何影响?
3
第二章 设计用水量
二、生产用水量标准 应根据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确定,有两种标准: 一种:单位产品计量,如每生产一吨钢要多少水; 二种:每台设备,每天计量。 一般生产用水量标准由生产部门提出。因水资源情 况、产品类型、生产工艺、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而 异。
4
第二章 设计用水量 三、消防用水量标准 消防用水是指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用于灭火 所需的水量。 特点:历时短、流量大。 ¾ 城市、居住区、工厂、仓库和民用建筑的 室外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 和一次灭火用水量确定。 ¾ 城市室外消防用水量包括工厂、仓库和民 用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
5
第二章 设计用水量
四、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标准 浇洒道路用水采用每平米每次1~ 1.5升,一般每日2~3次;绿化用水采 用每平米每天1.5~2升; 五、未预见水量 未预见水量采用10~15%,管网 漏损采用10%(国外7%),两项合并 按15~25%计算。

给水管网知识知识要点整理

给水管网知识知识要点整理

给水管网知识知识要点整理水管网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水从水源输送到用户的家中。

了解水管网的知识对于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和高效运行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给水管网的相关知识要点进行整理,包括给水管网的定义、组成部分、设计原则以及常见问题等。

一、给水管网的定义给水管网是指将水源引入城市并输送到用户用水点的系统,它是保障城市居民供水的重要设施。

一般由水源、水处理设施、输水管网和用户用水点组成。

二、给水管网的组成部分1. 水源:水源可以是自然的河流、湖泊、水库等,也可以是人工开凿的井或水厂提供的供水系统。

水源的选择需要考虑水质、水量、可持续性等因素。

2. 水处理设施:水处理设施负责对从水源获取的原水进行处理,包括过滤、消毒、除臭等工艺。

水处理设施的作用是保证提供给用户的水达到卫生安全标准。

3. 输水管网:输水管网是将处理后的水从水处理设施输送到用户的管道系统。

它包括输水主管道、支线管道、分配管道等。

输水管网需要考虑管道的材质、直径、布局等因素。

4. 用户用水点:用户用水点是指城市居民家庭、商业、工业等单位的用水设施。

用户用水点包括自来水管道、水表、水龙头等。

三、给水管网的设计原则1. 安全可靠:给水管网的设计要保证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同时能够满足用户的正常用水需求。

设计中需要考虑水源的选择、管道材质的抗腐蚀性等因素。

2. 高效节能:给水管网的设计要考虑水的输送效率和能源消耗。

合理选择管道直径、减少管道的弯曲和支线长度等方式可以提高输水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3. 可持续发展:给水管网的设计要考虑城市未来的发展需求,避免因为城市扩张或用水量增加而频繁改造管网。

设计中可以采用模块化的方式,便于后续扩展和维护。

四、给水管网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管网泄漏:管网泄漏是给水管网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它可能导致供水中断、损耗水资源等。

解决方法包括加强管道的维护保养、定期巡检和及时修复漏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Hp = H0 +hd +hs
2 、无水塔管网的二级泵站水泵扬程(最高时) 水压特征:A 、管网首末端压差大;B、供水压力变化较频
Hp= Zc+Hc+hs+ hc+ hn (m) hs—吸水管损失;hc—输水管(压水管)损失;hn—管网损失;Hc— 自由水头;Zc—控制点的地面标高与清水池最低水位的高程差 特点:A、管网压力高;B 、泵站制度复杂 25
2.1.2 生产用水量标准 应根据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确定,有两种标准: 一种:单位产品计量,如每生产一吨钢要多少水; 二种:每台设备,每天计量。 一般生产用水量标准由生产部门提出。因水资源情 况、产品类型、生产工艺、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而 异。
3
2.1.3 消防用水量标准 消防用水是指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用于灭火 所需的水量。 特点:历时短、流量大。 城市、居住区、工厂、仓库和民用建筑的 室外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 和一次灭火用水量确定。 城市室外消防用水量包括工厂、仓库和民 用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
29
水塔远离二泵站
Hp= Hc+Zc+hs+ hc+ hn (m) Ht= Hb+ hn-(Zt-Zb) (m) Hp’= Ht+Zt+H0+hs+ hc’+ hn’ (m) 这时的情况:网前水塔和对置水塔的综合。
30
3.3.3 消防时的二泵站扬程的确定 1 、说明几点 消防时的管网压力为核算依据 在设计时,管径、扬程是按最大时流量确定的;而在消 防时,对泵站和管网来说,又额外增加了消防流量,这 时将增加管网水头损失,必须核算以最高时确定的管径 和扬程(泵)是否能够满足消防时的流量和压力的需 要。 消防时的管网压力制度 两种:高压网,低压网。我国普遍用的低压制消防。 Hf=10m 二泵站在消防时的核算流量:最高时+消防 31
19
3.2 水塔和清水池的容积计算
3.2.1 流量调节作用 清水池调节一、二泵站的流量差额; 水塔、高位水池调节:二泵站与管网的流量差额。 即:当一泵站供水量大于二泵站供水量时,多余的水 进入清水池;当一泵站供水量小于二泵站供水量时, 不足的水由清水池流出;当二泵站的供水量大于管网 用水量时,多余的水进入水塔,当二泵站的供水量小 于管网用水量时,不足的水由水塔流出。
3.1.2 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流量
Qd 3 Q水 ( m / h) T Qd 3 Q水 ( m / h) T
地表水 地下水
T——一级泵站每天工作时数,24小时
16
3.1.3 输水管、管网的设计流量 二泵站到管网的输水管。 1、 无水塔管网:最高日最高时平均秒流量。 2 、网前水塔管网: 输水管:从二泵站——水塔:最大(高)一级供水量; 从水塔——管网:最高日最高时平均秒流量。 管网设计流量:最高日最高时平均秒流量。
第2章 设计用水量
设计年限:所设计的系统能够在符合设 计要求的条件下正常使用的年限。
给水工程的设计应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 的前提下,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近期 设计年限宜采用5~10年,远期规划年限宜 采用10~20年。
1
2.1 用水量标准
给水系统的设计水量是根据用水量标准而定的,用水 量标准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和法令性,涉及面很广,它 的选定,直接影响工程的投资,今后用水量的保证率 等。 2.1.1 生活用水量标准 是指每人每日的生活用水量,工厂每班每人生活用水 量或淋浴用水量,见规范规定;它受生活习惯、气候 、水资源、经济因素、居住条件等因素影响。 工业企业:生活:一般车间:25L/人•班 高温车间: 35L/人•班; 淋浴 : 40L/人•班 60L/人•班 2
12
本章重点: 1、 正确选择用水量标准 2 、用水量及变化系数的概念 3 、最高日用水量的求法
13
第3章 给水系统的工作情况
3.1 给水系统的流量关系
3.1.1 泵站的设计流量 1、一泵站的供水曲线及设计流量 供水曲线:水平线4.17% 最高日用水量 设计流量: Q Qd (m 3 / h) T 地下水:
21
3.3 给水系统的水压关系
讨论给水系统的水压关系,是为了求出扬程和塔高。上 节阐述了流量关系,每一时的各组成部分的流量,都与 系统各部分的压力对应,也就是给水系统的工作参数是 Q、H,是相互对应的。
22
3.3 给水系统的水压关系
3.3.1 一级泵站水泵扬程的确定
23
m H0——静扬程,即吸水井最低水位和水处理构筑物最高水 位的高程差,m; hd,hs——由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确定的吸水 管、压水管和泵站内管线中的水头损失,m。 3.3.2 二级泵站水泵扬程和水塔高度的确定 1 、管网控制点 所谓控制点是指管网中控制水压的点。该点的自由水压满足要求 ,其余各点均满足要求。离泵站最远,地形最高的点。这是管网 计算中重要的概念。因为要以控制点为计算水头损失的起点, 那么在设计时,要选定控制点的位置(不能以个别高层为准)。 特征:A 、地形最高点;B 、距二泵站最远点;C 、大用户点
10
2.3.2 日用水量变化曲线 1、绘制方法
11
2、意义 用水量变化曲线是反映每小时用水量占全天总用水量的百分 比。同样,泵站的供水曲线是反映每小时供水量占全天总供水 量的百分比。 确定二级泵站工作制度的依据(工作制度——选泵) 确定调节流量的依据 反映用水户的多少及大用户用水量(城市大就平缓) 求出时变化系数
8
2.3用水量变化
无论是生活用水量,还是生产用水量,在一年中的每天 ,都在变化的。具有随机性和周期性两个特征。 2.3.1 基本概念 1、最高日用水量:在设计年限内,用水最多的一日的用 水量。决定水处理系统各构筑物的规模。 平均日用水量:一年内总的用水量除以天数。 最高时用水量:在最高日内,用水最多的一小时的水 量。它决定管网系统的规模。 2 、日变化系数( Kd ):在一年中,最高日用水量与平 均日用水量的比值。 3 、时变化系数( Kh ):在最高日内,最高时用水量 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17
3 、对置水塔 以最高时水塔输出流量和二泵站输出流量为相应 输水管和管网的设计流量。 供水分界线: A、不固定 B、通过节点(分界线上节点由二泵与 水塔同时供水)
18
3.1.4 给水系统的流量特点 各部分的工作流量(设计)不同。 水塔与清水池的作用 解决供需矛盾——调节流量的作用 水塔和清水池统称为给水系统内的调节构筑物。
3.3.4 管网设计计算的核算条件 目的:验证最高日最高时所确定的管径、扬程(泵)能 否满足其它情况下水量,水压要求。 1 、最高时加消防; 2 、最大转输时(对置); 3 、事故时Q设为70%
4
2.1.4 其它 1、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 浇洒道路用水采用每平米每次1~ 1.5升,一般每日2~3次;绿化用水采 用每平米每天1.5~2升; 2、未预见水量
未预见水量采用10~15%,管网 漏损采用10%(国外7%),两项合并 按15~25%计算。
5
Q5
2.2 用水量计算
2.2.1 最高日用水量的求法 1、居住区(城镇)最高日生活用水总量
2 、无水塔管网
Hp’= Hf+Zc+h’s+ hc’+ hn’=∑h’+ Hf+Zc(m) Hp=∑h+ Hc+Zc 比较 ∑h’-∑h>Hc-Hf <Hc-Hf
32
3、 网前水塔管网
Hp’求法同无水塔管网,若Hp’ >Hp关水塔进出水管,反之 可不关。
33
4、对置水塔管网
Hp’求法同无水塔管网,管网末端为消防时最不利点;这 时着火点在水塔附近,而消防时的水压线低于最大时水 压线,所以水塔存水可以供消防时使用,但因容积小, 34 很快会放空。
4 、对置水塔管网的二级泵站水泵扬程和水塔高度
27
水压特征: 在最高时由水泵和水塔同时向管网供水,可视为无 水塔管网,网前水塔管网求Hp,Ht。 特点: 1 、转输流量问题,以最大转输时计; 2、 控制点不在分界线上时,不能用最小自由水头 计算,因在分界线上任何点的自由水头应大于 最小自由水头; 3、 在分界线上为满足转输需要,可放大管网个别 管径; 4 、分界线的移动(不固定)。
计划人口数
Q1 qi N i (m 3 / d )
i 1
n
第i区生活用水 量标准
2、 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及淋浴用水 Q2 m3/d 3、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 Q3 m3/d 4、 公共建筑,浇洒道路,绿化用水 Q4 m3/d 5、 未预见用水(15~25)%( Q1 +…+ Q)= Q5 m3/d 4 最高日用水量 Qd Q1 ... Q5 m3/d
28
5、 网中水塔管网的二泵站扬程和水塔高度 原因 当城市有高地可利用,或保证大用户时,水塔可放在网中,构成 网中给水系统,分为二种情况(根据位置不同) 水塔靠近二泵站
这时若泵站供水量大于泵站与水塔间用水量,类似于网前 水塔,无明显的供水分界线。水压特征:同网前水塔管网 Hp= Ht+Zt+H0+hs+ hc+ hn (m) Ht= Hc+ hn’-(Zt-Zc)
20
3.2.2 水塔的容积计算 总容积:W=W1+W2 ( m3 ) W1——调节容积,是根据供水量和用水量变化曲线推算 W2——消防储水容积。10分钟室内消防量。二股射流, 每股2 ~ 5升/秒 3.2.3 清水池的容积计算 总容积:W=W1+W2+ W3+ W4 ( m3 ) W1——调节容积 有水塔:一、二泵供水线差额 无水塔:一泵与用水曲线差额 W2——消防储水容积,按2小时计 W3——水厂自用水容积(5 ~ 10)% Qd W4 ——安全储量
6
Q1:由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规划 人口数、自来水普及率计算确定; Q2:由职工人数、用水定额、淋浴 人数、淋浴用水量计算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