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剂及标本溶血对生化结果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1. 引言1.1 概述溶血现象是指红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破裂释放血红蛋白和其他细胞成分的现象。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可能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准确评估。
溶血现象可能导致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血小板计数不准确、电解质水平异常、肝功能指标异常等情况。
了解溶血现象对各项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实际检验中,如何准确识别和排除溶血现象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对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针对溶血现象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通过深入了解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2000字】1.2 溶血现象的定义溶血现象是指血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破坏,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和其他细胞内成分的现象。
溶血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生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免疫性因素等。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可能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溶血现象常见于血液采集、处理或保存过程中,也可能由疾病状态引起。
溶血现象的程度通常通过血清或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来评估,高浓度的游离血红蛋白会干扰多种生化检验项目的准确性,包括血红蛋白检测、血小板计数、电解质检测、肝功能检测和肾功能检测等。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需要警惕溶血现象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修正,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深入了解溶血现象对各项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对检测结果的解释和评估能力,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有益信息。
2. 正文2.1 溶血现象对血红蛋白检测的影响溶血现象对血红蛋白检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溶血会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使得血液中的游离血红蛋白增多,从而影响到血红蛋白的准确测定;二是溶血可能会破坏红细胞膜,导致其他血细胞或细胞碎片的释放,干扰到血红蛋白的测定。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在生化检验中,样本溶血是一种常见的错误操作。
他会对检验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样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标本溶血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标本溶血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
中性粒细胞酯酶(CAE)、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葡萄糖酸去氢酶(G6PD)等许多生化指标都是被储存在红细胞内的。
当红细胞发生溶解时,这些指标会释放出来,从而影响生化检验结果。
另外,红细胞溶解会引起游离血红蛋白的释放,使样本呈现浅红色或淡粉色。
光学或分光光度学检测和图像分析技术均易受到血红蛋白的影响。
因此,一旦出现标本溶血,许多生化指标结果会发生明显的偏差。
2. 标本溶血的常见原因了解标本溶血的原因,有助于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以下是常见的标本溶血原因:•操作不规范:将实验管过度摇动,强烈震荡等会导致标本溶血。
•采集方式错误:比如使用有毒的抗凝剂,球状细胞等不适合的采集管或采血时刺穿静脉较大的血管等。
•标本保存不当:比如长时间存储在高温或震动环境下的标本。
3. 预防标本溶血的对策预防标本溶血的关键是规范操作。
以下是具体的预防措施:•在采集之前检查采集管的有效期以及颜色是否与袖章上的颜色一致;•洗手及佩戴手套,遵守采血技术操作规程;•过度摇动或强烈震荡避免使用。
采样后应轻轻颠簸或温和震荡。
•使用适当的抗凝剂和针头大小;•采样后尽快入库并储存于正确的温度条件下。
4. 处理标本溶血的方法避免标本溶血的最好方法是在采样过程中采取措施,但当检验员发现样本已经溶血,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具体的标本溶血处理方法如下:•对于样本显着溶血的情况,应重新采集;•如果检测结果受到轻微溶血的影响,可进行部分修正或结果报告时说明结果受到影响。
5. 结论总的来说,标本溶血会影响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因此,在生化检验中,不仅仅要关注检测结果,同时也要注重样本处理的操作规范。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分析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分析发表时间:2018-08-20T14:58:02.313Z 来源:《医药界》2018年1月下作者:陈飞[导读]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2月至2017 年12月我院收治的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60例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结果生化检验依据。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山东省淄博市 255400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2月至2017 年12月我院收治的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60例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结果生化检验依据。
60例患者均抽取10mL 空腹静脉血,放在两个试管中,人为溶血的作为观察组,未溶血试管作为对照组。
针对未溶血标本、溶血标本进行分析。
结果:溶血标本的静脉尿酸、总蛋白、肌酐等指标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
结论:溶血将对生化检验中的各项指标结果造成严重干扰,容易使临床诊断出现误诊、漏诊,应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结果;干扰和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临床生化检验中,因血液标本不易保存而极易出现血液中红细胞的溶血情况,进而影响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准确度。
本文主要分析样本溶血对于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7 年12月60例健康体检者,肝肾功能正常,无心脑血管、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类疾病、血液类疾病等,其中女25例,男35例,年龄31~56岁,平均(40.5±2.3)岁。
1.2溶血制备空腹抽取60例体检者静脉血5mL,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按照常规负压缓慢加入血液,另一支试管将试管帽去除后用力挤压注入试管,循环10次导致溶血。
两种溶液经3800r/min离心10min后,分别作为正常管和溶血管。
选用北京豪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生化试剂、日本JCA-BM6010/C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朗道RANDOX定标液定标后测定总蛋白质(TP)、K+、Na+、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清蛋白(AL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高密度脂蛋白(HDL)等生化指标。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相关预防对策。
方法 170 例健康体检人员 , 依照临床标准手段进行生化检验 , 将被检者空腹状态下 10 ml 静脉血标本随机分为 2 份 , 每份 5 ml 。
两份血液标本分别在试管中进行常规处理和溶血处理 , 比较常规与溶血处理后白蛋白、总蛋白、葡萄糖、血清钾、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尿素氮及肌酸激酶水平。
结果常规处理后总蛋白、葡萄糖、血清钾、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酸激酶水平分别为(59. 11±6.65)g/L、(4. 65±0. 73)mmol/L、(3. 66±0. 44)mmol/L、(20. 04±30.16)U/L、(19. 04±11. 37)U/L、(10. 22±5. 03) μmol/L、(73. 46±22.07)U/L, 溶血处理后总蛋白、葡萄糖、血清钾、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酸激酶水平分别为(80. 17±6. 67)g/L、(2. 61±1. 15)mmol/L、(5. 59±0. 86)mmol/L、(45. 86± 53. 94)U/L、(33. 24±10. 59)U/L、(29.84±5. 68) μmol/L、(105. 33±20. 67)U/L;两种检验方法中总蛋白、葡萄糖、血清钾、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酸激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两种检验方法中白蛋白、尿素氮及谷丙转氨酶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溶血现象对生化检测指标产生很大影响 , 故此医护人员在采集、运送与保管血液样本期间 , 应施以有效措施规避溶血现象。
抗凝剂及标本溶血对生化结果的影响课件

标本溶血对肌酐、尿素等指标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01
总结词
标本溶血可以导致肌酐、尿素等生化指标的异常升高或降 低。
02 03
详细描述
标本溶血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破裂,导致细胞内物质进入 血清或血浆中。由于红细胞中含有较多的肌酐等代谢产物 ,因此溶血会导致血清或血浆中肌酐、尿素等指标的异常 升高或降低。此外,溶血还可能影响其他生化指标的测定 。
。
肝素
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 通过与血浆中的多种凝血因子结 合并抑制其活性,从而抑制血液
凝固。
草酸盐
通过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 成不溶性的草酸钙沉淀,从而阻
止血液凝固。
抗凝剂对生化结果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01
抗凝剂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标本凝 固,影响生化结果的准确性。
02
解决方法: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 当的抗凝剂,并按照规定的比例 和方式加入样本中。
加强采血操作规范,减少标本溶血的发生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规范化的采血操作和正确的运输保存条件是减少标本溶血 的关键。
采血操作应遵循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包括消毒、穿刺、抽 血、分离等步骤。同时,运输和保存标本时也需遵循规定 的温度和时间条件。此外,对于易发生溶血的标本,可以 采取特殊的处理方法,如离心前静止一段时间、调整离心 速度等。通过对采血过程和运输保存条件的严格控制,可 以大大减少标本溶血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06
参考文献
该文献对抗凝剂和标本溶血对生化结果的影响进行 了深入研究,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参考文献
该文献探讨了不同抗凝剂对生化结果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抗 凝剂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该文献关注标本溶血对生化结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减轻溶血的方 法。
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有何影响

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有何影响射洪市洋溪中心卫生院四川 629202目前,生化检测是疾病诊断与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现代医学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实验室对质量控制的重视,检测结果准确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然而,在样本的采集、运送、保存、离心等前处理过程中,、会因为许多因素而影响样本质量,导致检验结果准确性大大降低,而样本溶血就是常见的原因之一,溶血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血液样本检测结果,从而影响到准确诊断疾病。
样本溶血会导致如此严重后果,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血液溶血的呢?样本溶血又如何影响检测结果的呢?临床是否有办法能够避免发生血液溶血的现象呢?带着这些问题,请大家接着往下看。
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血液样本溶血。
血液样本溶血是指红细胞因各种原因被破坏,血红蛋白渗出细胞外,致使血清呈红色的现象[2]。
临床实践发现,引发样本溶血的主要原因包括:采血人员未按规程采集样本,保存与送检样本当中样本出现晃动,分离血清当中未控制好离心速度等[3]。
血液样本出现溶血情况后,会影响到各生化检验指标。
由于细胞内各类物质与血清中的含量存在浓度差异,浓度高的物质释放入血清中就会致血液内该物质值比溶血前要高,另一方面由于细胞破裂浓度低的物质或者液体释放入血清中会导致一些物质被稀释,在出现溶血后各指标值会较溶血前低。
红细胞溶血后释放的一些酶类和血红蛋白会对一些检测方法产生较大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
临床实践研究发现,由于ALT(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ST)、肌酸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K+ 等由于存在较大的浓度差,红细胞内ALT和AST分别是血清中的7倍和38倍,K+是血清中的20倍,CK为15倍,LDH活性是血清中的180倍。
当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后,释放入血清中势必会引起这些物质浓度高于真值。
胆红素指标水平同样也会出现很大变化,而检验胆红素的主要手段就是重氮法,实际操作当中,会产生“偶氮胆红素”类化合物,此物颜色为紫红色,能够吸收波长540~560 nm的光,而血红蛋白在此波长段也有光吸收,溶血后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清中势必会对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造成影响,致使检验结果比血清中真实含量偏高。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对策研究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对策研究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措施。
方法将我院接受体检的正常人50例纳入研究,对溶血的影响进行分析。
正常不溶血标本为对照组,溶血标本为研究组,采用全自动的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标本的相关生化指标含量进行检测。
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标本中总胆红素、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尿酸、葡萄糖、直接胆红素、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钾离子等11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甘油三酯、血尿素氮、尿肌酐、钙离子四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溶血会对生化检验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且影响涉及到的项目较多。
因此,在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中,要从采血到检验整个过程进行全程控制,避免标本溶血事件的发生,以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数据。
标签:标本溶血;生化检验;影响;对策在临床上,标本溶血是发生在被检测者的血液标本采集、运输、分离、保存或者检验等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在临床血液检验中,溶血现象并不罕见。
血压样本搜集时间、患者本身血液粘稠度等方面均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溶血现象目前已经成为了血液生化检测环节亟待改进、解决的问题,否则问题长期存在会影响到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不利于临床医师针对检测结果做出判断[2]。
基于此,本研究将我院接受体检的正常人50例纳入研究,对溶血的影响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資料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接受体检的被检测者50例纳入研究,其中男29例,女21例,被检测者的年龄19~84岁,平均年龄为(41.8±3.7)岁。
本次研究将患有严重精神类疾病以及不能保障全程参与配合的患者剔除,且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均为自愿参与研究。
1.2方法采用贝克曼AU58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和仪器。
两管血液标本中一管为未溶血;另一管采用人工促进溶血方式,使用消毒后的干净竹签将标本捣烂,之后利用离心机将标本制成溶血标本,均采用生化分析仪进行相关指标的分析。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引言:溶血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破裂,使得血红蛋白和其他细胞内成分溢出到血浆中的现象。
溶血对于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它会干扰到血液成分的正常测定。
在进行生化检验的时候,需要对溶血的影响有所了解和考虑。
本文将从溶血对不同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入手,分析其具体影响,并探讨如何减少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
一、溶血对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的影响在临床生化检验中,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计数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它们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贫血程度以及红细胞的数量。
溶血的发生会导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在体内释放出来,使得血液成分的测定受到干扰。
特别是在采集血样、离心、分离血清的过程中,如发生了溶血,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干扰。
二、溶血对血清钾、钠、氯离子的影响溶血会对血浆中的电解质含量产生影响,如钾、钠、氯离子的浓度。
因为红细胞本身含有丰富的钾离子,一旦发生溶血,其中的钾离子会大量释放到血浆中,导致血浆中钾离子的含量升高。
这样一来,如果在检测电解质的时候没有及时分离血清或者血浆,就会造成结果的错误。
因此在进行电解质检测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发生溶血,或者及时离心分离血清或者血浆。
三、溶血对肝功能、肾功能的影响肝功能和肾功能是临床上常见的重要生化检验项目,但是溶血的发生会影响到这两项检测指标的准确性。
在溶血过程中,红细胞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会通过肾脏排泄,而这些血红蛋白的排泄量会影响到肾功能检测中的一些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等。
溶血还会导致一些溶血酶等物质释放到血浆中,对肝功能的检测也会产生干扰,比如丙氨酸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指标。
四、溶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溶血会对凝血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血液中的红细胞本身含有一些凝血因子。
在溶血的过程中,这些凝血因子会被释放到血浆中,可能会对凝血功能的测定产生一定的干扰。
比如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等指标的准确性会受到影响,因此在进行凝血功能检测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出现溶血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抗凝剂及标本溶血对 生化结果的影响
检验科20150309期学习资料
结合我科室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收 临床护士错将带有EDTA-K2的血倒入生 化管中送检,而导致生化结果出现特殊 异常的案例搜集了此次资料做以总结, 为我们在以后工作中遇到此类情况时, 有足够的检验专业知识可以应对。
检验科20150309期学习资料
检验科20150309期学习资料
Hale Waihona Puke 溶血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检验科20150309期学习资料
总结:分析前标本是否合格是影响检验质量的 重要因素之一,而标本溶血是不合格标本中最常见 的情况,由于种种原因临床希望得到某些项目的一 个数据而不能简单地拒收。作为检验工作者,不仅 要明白所检测的项目受到多大程度溶血干扰时结果 不存在实验室意义上的偏差,更要明白标本溶血对 哪些检验项目影响比较大。应注重加强与临床的宣 教交流,这样在拒收溶血标本与临床联系时,让临 床医生正确判断标本检测是否对疾病诊断有价值, 这样既避免简单拒收耽误治疗,又不会做一些无效 劳动。
1.EDTA盐对生化结果的影响分析
EDTA盐对Ca2+ 、Mg2+ 、K+、Na+影响很大, 在抗凝剂EDTA盐中含有Na+或K+,抗凝后溶解 于标本中,使其浓度升高,而且EDTA和Ca2+螯 合后使Ca2+浓度降低,Ca2+是淀粉酶等酶的激活 剂,被螯合后抑制了酶的活性,使酶的活性检测 结果降低,EDTA盐干扰碱性磷酸酶的检测,使 其同样偏低。
检验科20150309期学习资料
2.草酸、枸橼酸盐及肝素对生化结果的干扰
1.草酸是酸性化合物,使血样的PH值降低,对酶的活性 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对LDH、AMY有抑制作用。
2.枸橼酸盐除螯合Ca2+外,其本身对酶的活性亦有影响。
3.肝素为含硫酸基团的粘多糖,对ALT、AST、LDH无 影响,适用于急诊时迅速分离进行测定,但值得注意的 是肝素对CK等酶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对总胆红素的检 测结果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