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合集下载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1. 引言1.1 概述溶血现象是指红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破裂释放血红蛋白和其他细胞成分的现象。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可能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准确评估。

溶血现象可能导致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血小板计数不准确、电解质水平异常、肝功能指标异常等情况。

了解溶血现象对各项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实际检验中,如何准确识别和排除溶血现象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对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针对溶血现象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通过深入了解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2000字】1.2 溶血现象的定义溶血现象是指血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破坏,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和其他细胞内成分的现象。

溶血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生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免疫性因素等。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可能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溶血现象常见于血液采集、处理或保存过程中,也可能由疾病状态引起。

溶血现象的程度通常通过血清或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来评估,高浓度的游离血红蛋白会干扰多种生化检验项目的准确性,包括血红蛋白检测、血小板计数、电解质检测、肝功能检测和肾功能检测等。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需要警惕溶血现象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修正,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深入了解溶血现象对各项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对检测结果的解释和评估能力,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有益信息。

2. 正文2.1 溶血现象对血红蛋白检测的影响溶血现象对血红蛋白检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溶血会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使得血液中的游离血红蛋白增多,从而影响到血红蛋白的准确测定;二是溶血可能会破坏红细胞膜,导致其他血细胞或细胞碎片的释放,干扰到血红蛋白的测定。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方法应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00份正常人不溶血和溶血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及血钾(K+)等14项生化指标。

结果溶血血清中的ALT、AST、TBIL、TP、LDH、K+的测定值明显高于正常血清测定值(P<0.05);UA、GLU测定值低于正常血清测定值(P<0.05);DBIL、ALB、BUN、Cr、CHO、TG测定值未见明显改变(P>0.05)。

结论溶血对较多的生化检验项目有明显的干扰影响,如发生了标本溶血现象,可设置样品空白以减少影响。

标签:生化检验;标本溶血;影响;对策临床生化检验有诸多影响因素,溶血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除了常见的红细胞破坏外,血小板、白细胞等血细胞破坏所释放的某些细胞内成分也可干扰或影响临床生化指标的测定[1]。

本文对我院60例体检者进行了溶血和正常血清当中的相关生物化学指标的检查结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体检的100例体检者,全部患者的肝功能正常。

全部体检者进行早晨空腹采血,取血量为每位5ml,然后将每位受检者的血液标本平均等量的分为2份分别注入到2支干燥试管内。

取其中1支试管采取室温下自然分离,30min后以3000转/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5min,分离非溶血血清,血清无肉眼可见的黄疸和脂浊等。

然后置于对照组组别内。

取另外一支试管将其人为溶血,以3000转/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5min。

将溶血血清分离,然后置于观察组组别内。

1.2仪器与试剂采用7180生化分析仪(日立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迈克生物生化试剂。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标本溶血是指在血液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使血液呈现红色或粉红色的状态。

这种情况常见于不正确采集血样或处理样本时出现。

在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可能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对于在血红蛋白(Hb)含量高的样本中测定的生化指标。

本文将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控制和正确评价结果。

一、标本溶血对生化指标的影响1. 生化指标测定的原理在生化检测中,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肾功能、心脏酶以及肝功能等。

这些指标的测定原理主要是利用酶的活性、吸光度或电化学特性进行分析。

然而,当标本中出现溶血现象时,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到生化指标的测定。

2. 对吸光度测定的影响在吸光度法中,样品吸收物质的浓度与吸光值成正比。

然而,当样品中出现血红蛋白时,它们会吸收和散射光线,这可能会导致吸光值偏高,从而影响测定的结果,尤其是对那些波长处于Hb吸收峰附近的指标(如心肌酶谱中的LDH和CK-MB等)影响更大。

当红细胞破裂并释放出血红蛋白时,血红蛋白会与酶类分子竞争反应物,从而降低酶的活性,导致生化指标的测量结果偏低。

在肝功能的检测中尤其需要注意,因为标本溶血会引起Bilirubin和ALT等指标的测定偏低。

二、如何控制标本溶血并正确评价结果1. 采样技巧的控制首先,采集血样过程中应遵循正确采样和处理方法,避免在穿刺后猛吸减压或过分摇动采血管,这样会引起血细胞破裂并释放出血红蛋白,造成标本溶血。

如果将血样用于多种生化检测,则需要确保不同检测之间的最小差异,这需要在采集和处理样本的过程中精心控制,同时,保护样本免受其他振动和摇动的影响。

2. 标本的处理和分装在样品处理和分装之前,应进行样品质量检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标准。

如果出现标本溶血的情况,应尽早了解结果是否会受到影响,并在报告中注明具体情况。

在分装时应注意避免产生额外的振动和摇晃,并注意细心操作避免细胞破裂和血气交流,特别是对于样品中较高的血样Hb含量,要分装得更加谨慎。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在生化检验中,样本溶血是一种常见的错误操作。

他会对检验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样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标本溶血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标本溶血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

中性粒细胞酯酶(CAE)、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葡萄糖酸去氢酶(G6PD)等许多生化指标都是被储存在红细胞内的。

当红细胞发生溶解时,这些指标会释放出来,从而影响生化检验结果。

另外,红细胞溶解会引起游离血红蛋白的释放,使样本呈现浅红色或淡粉色。

光学或分光光度学检测和图像分析技术均易受到血红蛋白的影响。

因此,一旦出现标本溶血,许多生化指标结果会发生明显的偏差。

2. 标本溶血的常见原因了解标本溶血的原因,有助于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以下是常见的标本溶血原因:•操作不规范:将实验管过度摇动,强烈震荡等会导致标本溶血。

•采集方式错误:比如使用有毒的抗凝剂,球状细胞等不适合的采集管或采血时刺穿静脉较大的血管等。

•标本保存不当:比如长时间存储在高温或震动环境下的标本。

3. 预防标本溶血的对策预防标本溶血的关键是规范操作。

以下是具体的预防措施:•在采集之前检查采集管的有效期以及颜色是否与袖章上的颜色一致;•洗手及佩戴手套,遵守采血技术操作规程;•过度摇动或强烈震荡避免使用。

采样后应轻轻颠簸或温和震荡。

•使用适当的抗凝剂和针头大小;•采样后尽快入库并储存于正确的温度条件下。

4. 处理标本溶血的方法避免标本溶血的最好方法是在采样过程中采取措施,但当检验员发现样本已经溶血,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具体的标本溶血处理方法如下:•对于样本显着溶血的情况,应重新采集;•如果检测结果受到轻微溶血的影响,可进行部分修正或结果报告时说明结果受到影响。

5. 结论总的来说,标本溶血会影响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因此,在生化检验中,不仅仅要关注检测结果,同时也要注重样本处理的操作规范。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溶血现象是指在血液样品中红细胞受到破坏而释放出血红蛋白,使血浆呈现红色的现象。

溶血现象会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为血红蛋白释放出来后,会对多种生化指标造成干扰。

因此,对于生化检验来说,必须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从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对血浆胆固醇测定的影响红细胞膜破裂后,血红蛋白会与胆固醇结合,影响胆固醇的检测结果。

因此,在检测血浆中胆固醇水平前,必须避免样品出现溶血现象。

二、对肝功能检测的影响溶血现象会导致血红蛋白释放,进而形成黄疸,对肝功能检测结果造成干扰。

一些肝功能指标,如谷氨酸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转移酶(AST)等,都会受到溶血现象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肝功能检测时,应该注意避免溶血现象。

三、对电解质测定的影响溶血现象会导致钾、钠等离子体外泄,影响电解质的检测结果。

因此,在检测电解质时,应该注意样品的预处理及检测方法的选择。

为了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以下是几种预防措施的介绍:1、样本采集时的注意事项(1)先放血瓶,后放试管。

当采血的时候,应先取血瓶,后取试管,避免空气进入血管中,对红细胞产生损害。

(2)使用合适的针头和抽血容器。

使用合适的针头可以减少血管损伤的机会,而使用合适的容器可以减少血管摇晃时的机械撞击。

(3)轻轻拍打,避免过于剧烈。

在样品采集后要轻轻拍打容器,以混合血液和抗凝剂,但不能过于剧烈,避免产生力度过大的机械撞击损坏红细胞。

(1)保持样本的温度稳定。

在样本运输过程中,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样品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保温措施。

(2)避免样本震荡。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避免样本的震荡和颠簸,以防止红细胞破裂。

(1)尽早处理样本。

为了避免红细胞的破裂,应尽早处理样本并分离血浆。

(2)使用合适的分离技术。

使用合适的分离技术可以尽量保护红细胞,避免其在分离过程中破裂。

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分析

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分析

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并总结预防对策。

方法:择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5例体检者进行研究,对其血液标本进行分析,检验血液标本中的各项生化指标值,分析检验结果。

结果:出现溶血后,K+(血清钾)、TBIL(总胆红素)、AST(谷草转氨酶)、LDH(乳酸脱氢酶)、CK(肌酸激酶)、TP(总蛋白)、GLU(葡萄糖)等生化检验指标与溶血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LB(白蛋白)、ALT(谷丙转氨酶)、BUN(尿素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在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会产生严重影响,使检验结果缺乏可靠性,因此应尽量避免溶血现象出现,保证规范操作,严格控制各检验环节的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液标本;溶血现象;生化检验;影响;预防对策[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hemolysis in blood samples on biochemical test results and to summarize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will pick in May 2016 to May 2017,45 cases of our hospital medical research,to analyze the blood specimen and blood test specimens of the biochemical index,analysis of test results. Results:after a hemolysis,K +,serum potassium,TBIL(total bilirubin),AST(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LDH(lactate dehydrogenase),CK(creatine kinase)and TP(total protein),GLU(glucose)biochemical test indexes such as compared with hemolysis befor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 0.05),propagated(albumin),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BUN(urea nitroge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 Conclusion:in the biochemical test,hemolysis occur blood specimen produces serious influence,make the lack of reliability test results,thus avoid hemolysis phenomenon appears,ensure standardized operation,strictly control the quality of each inspection link,ensurethe accuracy of test results.[key words] blood samples;Hemolysis;Biochemical test;Influence;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在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溶血指的是在标本采集、分离以及运送等操作期间,可能因操作不当或不规范等诸多因素而破坏了其中的红细胞,血清中进入胞内物质,进而呈现出红色血清的现象。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摘要:生化检验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手段,而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会造成一定影响。

本文通过对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影响;对策一、引言生化检验是临床诊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为医生提供患者的体内代谢情况、器官功能状况等重要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但在生化检验的过程中,标本溶血的发生可能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1. 对血红蛋白的影响在标本溶血的情况下,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出来,会对血液中其他成分的检测造成干扰,特别是对于肯定大部分生化检验结果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 造成一些指标测不准比如说血钠、血钾这类电解质指标就会因为溶血等原因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而出现异常。

一些酶类指标,如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等,在血液溶血后也会释放出来,可能会造成检测结果偏高。

3. 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比如说在血糖检测中,血红蛋白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血糖的检测结果,造成假高或假低的血糖结果。

4. 影响其他相关检验项目标本溶血还可能对凝血功能、肾功能、肝功能等检验项目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结果的偏差。

三、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程度不同程度的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

一般来说,如果标本溶血程度较轻,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可能不太显著,但是一旦发生严重的溶血,就有可能导致生化检验结果的较大偏差。

四、减少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对策1. 采集血液标本时注意技术细节在采集血液标本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尽可能避免血液标本的溢出和振荡。

抽血时需要将血管针穿过医用胶管插头后进行采血操作,以减少空气与血液混合。

2. 立即禁用溶血标本一旦发现血液标本出现溶血,医务人员应立即禁用溶血标本,重新采集新的标本进行检验。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析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析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析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探讨预防策略。

方法:选取2015年间在我院进行正常身体检查的人员血液标本80例,根据标本溶血与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为发生标本溶血,对照组为未发生标本溶血,对比两组标本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葡萄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和血钾(K+)等14项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Cr、Ca2+、TG、BUN这4项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标本在ALT、TBIL、AST、DBIL、TP、LDH、UA、GLU、CHO、K+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要积极预防标本溶血。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影响,预防,对策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测中比较常见的干扰和影响因素,溶血造成部分检验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这对检测结果产生了一定影响,会造成一些疾病的假阳性检测结果,对病情分析和治疗不利。

本文将对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具体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如何预防标本溶血。

具体分析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间在我院进行正常身体检查的人员血液标本80例,根据标本溶血与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为发生标本溶血,对照组为未发生标本溶血。

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5.12±0.32)岁;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29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44.32±2.45)岁。

排除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乙型和丙型肝炎、有溶血或血沉增快的几类疾病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目的系统分析检验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所造成的
影响效应,揭示预防检验标本溶血现象发生的基本策略。

方法择取2016年1—11月到该院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6名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分别抽取该组66名研究对象的两份生化血液检验标本,其中一份实施溶血处理,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的总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TBIL)、直接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DBIL)、总蛋白含量生理指标(TP)、清蛋白含量生理指标(ALB)、肌酸激酶含量生理指标(CK)、谷丙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LT)、谷草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ST)、乳酸脱氢酶含量生理指标(LDH)、钾离子含量生理指标(K+)、葡萄糖含量生理指标(GLU)、尿酸含量生理指标(UA)、三酰甘油含量生理指标(TG)、尿素氮含量生理指标(BUN)、肌酐含量生理指标(Cr)、以及钙离子含量生理指标(Ca2+)实施实验室检验测定,比较两组检验标本的测定数据结果。

结果在标本溶血现象发生前后,两组检验样本的总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TBIL)、直接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DBIL)、总蛋白含量生理指标(TP)、清蛋白含量生理指标(ALB)、肌酸激酶含量生理指标(CK)、谷丙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LT)、谷草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ST)、乳酸脱氢酶含量生理指标(LDH)、钾离子含量生理指标(K+)、葡萄糖含量生理指标(GLU)、尿酸含量生理指标(UA)存在显著差异,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验标本的三酰甘油含量生理指标(TG)、尿素氮含量生理指标(BUN)、肌酐含量生理指标(Cr)、钙离子含量生理指标(Ca2+)无明显区别,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生化检验过程中,检验标本溶血事件的发生,通常会给实际获取的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显著改变,检验科医师应当借由采取适当类型的干预控制手段,最大限度降低和避免标本溶血事件的发生,提升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标签:标本溶血;生化檢验结果;准确性;影响作用;预防对策
生化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我国检验医学事业的综合性组织发展水平具备深刻影响,切实做好生化检验工作实践过程中各基础细节项目的操作过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和助力我国检验医学事业稳定优质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随着近年来我国基础检验医学事业的快速穩定有序发展,以及生化检验服务需求量水平的不断提升,标本溶血事件的发生给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的影响逐步引起了广泛关注,应当在全面分析基础性引致原因的前提条件之下,通过采取适当形式的技术措施加以干预控制。

2016年1—11月,该院以接收的66名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针对全部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两份血液深化检验标本采集,以及15项血清生化生理指标测定检验基础上,发现了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对血液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的影响,现报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1—11月到该院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6名作为该次研究
对象,全部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均处于良好状态,其中涉及男性健康体检志愿者35名,女性健康体检志愿者31名,年龄介于34~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6±4.24)岁。

全部健康体检志愿者在参与名次研究过程中的肝脏肾脏生理功能指标均处于正常状态,且不具备糖尿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等严重慢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同时也没有能够导致溶血和血沉速率过快的相关疾病既往病史。

1.2 研究方法
在运用适当操作处置方法的条件下,分别抽取该组66名研究对象的两份生化血压检验标本,其中一份实施溶血处理,针对患者的两组生化检验标本依次实施15项生化指标项目的实验室精确测定处理。

1.3 评价指标
该次研究过程中,观察比较两组生化检验标本的总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TBIL)、直接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DBIL)、总蛋白含量生理指标(TP)、清蛋白含量生理指标(ALB)、肌酸激酶含量生理指标(CK)、谷丙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LT)、谷草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ST)、乳酸脱氢酶含量生理指标(LDH)、钾离子含量生理指标(K+)、葡萄糖含量生理指标(GLU)、尿酸含量生理指标(UA)、三酰甘油含量生理指标(TG)、尿素氮含量生理指标(BUN)、肌酐含量生理指标(Cr)、以及钙离子含量生理指标(Ca2+)的测定数据结果。

1.4 统计方法
数据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选择(x±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标本溶血现象发生前后,两组检验样本的总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TBIL)、直接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DBIL)、总蛋白含量生理指标(TP)、清蛋白含量生理指标(ALB)、肌酸激酶含量生理指标(CK)、谷丙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LT)、谷草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ST)、乳酸脱氢酶含量生理指标(LDH)、钾离子含量生理指标(K+)、葡萄糖含量生理指标(GLU)、尿酸含量生理指标(UA)存在显著差异,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验标本的三酰甘油含量生理指标(TG)、尿素氮含量生理指标(BUN)、肌酐含量生理指标(Cr)、钙离子含量生理指标(Ca2+)无明显区别,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情参见表1。

3 讨论
血液基础生理指标检测工作是检验医学科中组织开展患者生理健康状态判断,以及基础性疾病诊断过程的基本环节。

做好血液基础生理指标检测工作,对
于提升疾病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1-4]。

已有研究报告资料显示,血液检验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通常会给血液生理指标检测活动的准确性和质量性水平造成显著不不良影响,因此切实做好生化指标检测工作过程中的溶血现象预防工作,对于有效改善生化指标检测过程中的结果准确性,具备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5-8]。

2016年1—11月,该院以接收的66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针对全部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两份血液深化检验标本采集,以及15项血清生化生理指标测定检验基础上,发现了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对血液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的影响,应当在检验科生化检验实践过程中给予充分关注。

4 结语
在生化检验过程中,检验标本溶血事件的发生,通常会给实际获取的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显著改变,检验科医师应当借由采取适当类型的干预控制手段,最大限度降低和避免标本溶血事件的发生,提升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陈永红.浅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1):54-55.
[2] 杨焱,杨文艳.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7):103.
[3] 张苏,唐先平,沈朝辉.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讨[J].中外医疗,2010,1(18):187.
[4] 李爱琴.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145.
[5] 黄远虹,陈鸿恩.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151-152.
[6] 谢小文.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4):90,92.
[7] 李恒.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24(1):54-55.
[8] 赵丽.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医学综述,2011,17(19):3031-3032.
(收稿日期:2017-0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