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量规校准检验规程
量规仪器校正与管理程序

量规仪器校正与管理程序1.目的:为确保本公司之检验,量测与试验之设备等,保持准确度与精密度,避免因仪器量具之误差而影响产品品质及环境检测。
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检验,量测与试验的设备和仪器。
3.定义:3.1外部校验仪器:需送至厂外具有合格校验设备之实验室,进行校验仪器量具设备。
3.2 内部校验仪器:由公司内部仪器校验单位执行校验之仪器量具设备。
3.3 免校验:凡不用于产品检测用直尺,卷尺等量具,非特殊制程的生产设备上的仪表,不具重复性的一次性测试或破坏性测试用品,限度样品,样板等均可列入免校验范围,并记录于<仪器量具一览表>。
4.权责:4.1 外部校验仪器:品管单位依规定将受校仪器量具设备送外校验。
4.2 内部校验:品管单位负责校验。
5.作业程序:5.1 新品仪器量具校验流程图(附件一);5.2 使用中仪器与量具定期校验流程图(附件二);5.3 申请:各单位依实际使用需求填写<申购单>,由部门主管审核交经理级以上批准后,才可进行采购。
5.4 采购:厂商交货时可附上最近合格校验单位之校验报告,则于交货时转交仪校单位判定是否合格。
5.5 验收:5.5.1 经仪校单位验收判定不合格时,则退回总务采购处理。
5.5.2 经仪校单位验收合格时,则登记在<仪器量具一览表>中,外对贵重量规仪器必要时登记在<仪器量具履历表>中管制。
5.6 校验通知:5.6.1 校验周期:校验单位依<仪器量具一览表>规定的校正周期,实施送校外校仪器量具及内校仪器量具。
5.6.2 仪校单位在仪器设备校验到期的前一个月,依<仪器量具一览表>上之相关资料如仪器名称、编号、使用单位、校验周期等,必要时发出<校验通知单>通知使用单位按时送验。
5.6.3 强制召回:若未按时送校者经发出<校验通知单>后仍未送校者应由仪校单位强制取回校验。
5.7 校验准备:5.7.1 仪校单位可事先联络厂外校验机购,确认校验时间。
检验仪器量规校正管理办法

检验仪器量规校正管理办法引言检验仪器是保证产品质量合规性的重要设备之一。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检验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
为了确保检验仪器量规的准确性,提高产品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一套科学的检验仪器量规校正管理办法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检验仪器量规校正工作的规范和高效进行,保证量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本文档适用于所有对量规进行校正的单位和人员。
校正管理流程校正管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计划校正:根据检验仪器量规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确定校正周期,并制定校正计划。
2.校正标准选择: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选择适用于检验仪器量规的校正标准。
3.校正实施:根据校正标准的要求,进行检验仪器量规的校正工作。
校正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人员进行。
4.校正记录与报告:校正过程中,应编制详细的校正记录,记录校正的具体步骤和结果。
校正结束后,应编制校正报告,包括校正结果和建议。
5.校正结果评价:根据校正报告,对检验仪器量规的校正结果进行评价。
如存在问题,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6.校正追踪与管理:建立检验仪器量规校正的追踪和管理体系,保证校正工作的持续进行和有效管理。
校正措施和方法校正措施和方法是确保检验仪器量规校正结果准确和可靠的关键。
以下是常用的校正措施和方法:•校正标准器:使用具备较高准确度和稳定性的校正标准器进行校正。
•校正样品:使用已知准确度和稳定性的校正样品,与校正标准器进行对比。
•校正环境:校正工作应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避免温湿度等因素对校正结果的影响。
•校正方法:根据不同类型和特性的检验仪器量规,选择合适的校正方法,如比较法、权重法、交换法等。
校正结果评价和控制校正结果评价和控制是校正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评价和控制校正结果,确保检验仪器量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价校正结果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误差和不确定度:评估校正结果的误差和不确定度,以确定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量规仪器校验管理程序

1、目的确保量规仪器具有所需之精度以达检测精度的保证。
2.范围:凡公司内用于检验量规的仪器,无论是公司自有、借用,均属本程序范围。
3.定义:3.1校正:为一种比较过程,将量测设备的量测参数准确值,藉已知且更准确的量测系统,得以确定或修定并可追溯至国家标准。
3.2 内校:由本公司校正实验室执行量具/仪器之校正者为内校。
3.3 外校:量具/仪器或校正母机之校正,无法在厂内更精密之标准件作校正,而需经国家认可之校正室做校正。
3.4量测仪器验收时准确度及精密度需求的查验:3.4.1量测仪器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至少应较产品的规格公差或制程变异的1/10以下以满足测量需求。
3.4.2量测仪器验收时,应有校验合格证明文件,若无此文件至少应符合校验标准以及校验要求。
4.作业内容:4.1新购量规仪器4.1.1使用部门依需要提出[请购单]并签呈经该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统一由质管部请购;购买后由供货单位校准,且记录实际读值及外观功能是否正常,使用时填写[计量设备台帐]方可领用。
4.1.2本公司所有量规仪器均需登入[计量设备台帐],并于每次校验作业后,登录于[计量设备台帐]以利管理。
4.2 拟订校验计划:ME部于每年12月中旬拟定年度[计量设备检定计划表],呈ME部最高主管核准后依计划实施。
4.3校正环境要求:所有量具/仪器于校正过程中,必须管制校正实验室之校正环境的温度及湿度条件,其要求如下:(1)温度:20±5℃(2)湿度:80% 以下4.4 催校管理:为确保量规仪器之精度,依其使用频率、准确度、制造商的建议或旧有的记录订立校验计划周期。
4.5收件校验:量规仪器管理人员,依排定的校验计划于前月中旬发出「校验通知单」至各使用部门。
4.6 校正分类4.6.1量规仪器依其使用之对象、场所、特性,区分校验。
4.6.2校验又可分为内、外校,量规仪器入厂后由品保及工程人员一同判定仪器的内、外校校验方式。
4.6.3仪器校正周期参考:(1)国家标准(2)供货商建议周期(3)厂内使用现况而定4.6.4外校:4.6.4.1由使用单位将需外校之量测设备送至校正仪校室,再由量规仪器管理人员汇集厂内仪器送至国家技术监督局授权的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
检验仪器量规的管理校正办法

检验仪器量规的管理校正办法第一条冃勺确保检验仪器量规的精准,防止因仪器量规的误差,而产生不良品,并延长检验仪器量规的使用奇命匚第一条范也凡木公司所锁用的检验仪器量规’m说施单位质量管理单位及使用%位二勞四:条实施要点(一)所有检验仪器量规均需建卡,打比卫匕mw:谊、仪川、泊护保详及校匸:(二)为使员工确实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及维护保养与校正工作的实施,凡有关人员均需参加讲习,由质量管理单位负责排定课程讲授,如新进人员未参加讲习前就须使用检验仪器量规时,则由各该单位派人(三)检验仪器量规应放置于适宜的环境(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适宜的温度),且使用人员应依正确的使用方法实施检验,于使用后,如其有附件者应归复原位,以及尽量将量规存诙」:适当盒内=(四)右关维旷渥祥;n:1. 由伍用人乩匸实血:2、九便口前.「诚观壬活沽1.坊忌刑•3 .绘诩珈自射灯总埠划L呆养;忙」去;4.检验仪器量规如发生功能失效或损坏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送请专门技术人员修复。
5 •久不使用的电子仪器,匸止切护口卄靱::6•—切维护保养工作以本公司现有人员实施为原则,若限于技术上或特殊方法而无法自行实施时,则委托设备完善的其他机构协助,但须要提供维护保养证明书,或相当的凭证。
(五)和关校:ATll1 •由质量管理单位负责实施,并作记录,但在使用前后或使用中必须校正者,则由使用人滩时实施::2 •応rniTT:依校正周期,卅空口桿实K3 •用:时校B":(1)使用人在使用时发现,或质量管理单位在巡回检验时发现检验仪器、量规不精准,应左即校己(2)检验仪器、量规如功能失效或损坏,经修复后,必须先校正才能使用。
(3)外fh收刁厂'4•检验仪器、量规经校正后,若其精密度或准确度仍不符实施需要,应立即送请专门技术人员修复::5•若因技术上或设备上的困难,而无法自行校正者,则委托设备完善的其他机构代为校正,6 •检验仪器、量规经专门技术人员鉴定后,认为必须汰旧换新者,以及因检验工作实际的需要,必须新购或增置者,得由质量管理单位依本公司请购规定请购。
检验仪器量规的管理校正办法(1)

检验仪器量规的管理校正办法(1)在当前的生产制造中,精密测量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而量规作为一种常用的检验工具,对于产品的尺寸、形状等多个方面进行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量规作为一种常规使用的仪器,也需要定期进行管理校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管理校正量规的有效办法。
首先,为了保障量规的准确性,我们需要在使用前对其进行校准。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使用已知标准尺寸与量规进行对比来完成。
标准尺寸可以是一些经过校准的具备稳定尺寸的工具,比如块规、环规等。
在进行校准时,应当确保使用的标准尺寸具备相同的测量单位,并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以减少误差。
其次,在使用量规进行测量时,需要特别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
首先,应当保持量规的刀口干净,并避免碰撞或重物的挤压,以防止对量规的精度产生影响。
其次,在测量时,应当保持手持姿势稳定,并且将被测物体与量规箍持紧密贴合,以避免产生测量误差。
最后,在读数时,应当垂直与量规读取刻度,并注意去除任何可能导致误差的干扰因素,如视角偏差、反光等。
除了正确的使用方法,管理校正量规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档案记录。
这包括记录每次校准的时间、人员、校准结果等信息,并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系统。
通过建立良好的档案记录,可以及时追溯量规的使用情况,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也是管理校正量规的重要环节之一。
量规的刀口需要保持锐利,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应定期进行清洁,以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污物,避免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
对于某些具备防护装置的量规,还需要检查防护装置的完好性,确保其正常使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管理校正量规的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正。
如果量规的测量结果明显偏离标准值,可能需要进行更为详细的校准和修正。
在此过程中,应当仔细记录校准的步骤和结果,以备将来参考。
专用量检具的校准规程

专用量检具的校准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自制的间隙圈、校圆圈的校准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自制的间隙圈、校圆圈的校准。
2 技术要求及校准方法
2. 1 外观
2. 1. 1 要求
表面应无锈蚀、碰伤、毛刺、测量面有足够的光洁度,并涂有防锈油。
2. 1. 2 校准方法:目力观察。
2. 2 尺寸和圆柱度
2. 2. 1 要求
按图纸的技术要求。
2. 2. 2 校准方法
先用环规或千分尺对内径百分表进行校准,再用内径百分表对间隙圈、校圆圈进行校准,校准位置选取距基准面1~2mm处,在360°圆周范围至少均匀选取6个点。
3 记录
3. 1 新制的间隙圈、校圆圈进行校准后进行登记、编号,建立台帐。
3. 2 在用的间隙圈、校圆圈每次校准后,填写“专用量具校准检定记录”,见附录。
3. 3 校准记录保存两年。
附录:
专用量具检定记录
检定日期: 年月日名称编号型号规格检定结论检定员。
检验仪器量规的管理校正办法

检验仪器量规的管理校正办法一、引言在现代制造和检测工作中,检验仪器量规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准确的测量结果对于生产质量的控制以及产品的合格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长期的使用和环境变化等因素,检验仪器量规的测量准确度可能会发生偏差。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合理的检验仪器量规管理和校正办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检验仪器量规的分类检验仪器量规包括各种量具,如千分尺、游标卡尺、千分表、塞尺等。
根据其测量原理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将检验仪器量规分为以下几类:1. 直接测量量规:如千分尺、游标卡尺等,用于测量物体的线尺寸和外部尺寸。
2. 间接测量量规:如千分表、塞尺等,通过测量物体的其他尺寸间接得到所需测量值。
3. 专用量规:如螺纹量规、齿轮量规等,用于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工件的测量。
三、检验仪器量规管理流程1. 设定目标和计划:确定需要管理的检验仪器量规的范围和数量,制定量规的管理计划,并设定目标和标准。
2. 量规的标识:为每一个检验仪器量规进行编号,并建立相应的标识牌,标明量规的编号、型号规格、有效期等信息,以便于管理、查找和追溯。
3. 检查和校验:定期进行检查和校验工作,包括外观检查、量程检查、刻度检查、零位检查等。
对于数量较多或使用频率较高的量规,可以采用自动化的校正设备进行校正。
4. 校正记录和证明:对通过校正的量规进行记录,包括校正日期、校正结果、使用情况等信息,并出具相应的校正证明文件,以备查阅和证明。
5. 故障维修和淘汰更新:对于发现存在故障或者无法校正的量规,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量规的可用性和准确性。
6. 培训和意识普及:对使用量规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正确的使用方法、保养和管理要点等,提高其对量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四、校正的方法和要求1. 校正方法:根据量规的测量原理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校正方法。
一般校正方法包括直线法、对比法、标准物块法等。
同时,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校正方法,提高校正的精确度和效率。
量规校准规范

L =
1 n
∑
n
Li = 0 . 4331 µ m
− L)2
n −1
单次实验标准差
1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JJF xxxxxxxx
4.2.1 在 8 毫米长度上,三针的素线直线度不应大于 1.0µm。直径小于 0.866mm 的三针 可不进行直线度的校准。 4.2.2 针规的素线直线度见表 2。 4.2.3 标准针规的素线直线度在全长上不应大于 0.5µm。
复校时间间隔复校时间间隔建议不超过1pdfcreatedpdffactorytrialversionwwwpdffactorycomjjfxxxxxxxx附录a三针直径与棱形测头对应关系表三针标称直径mm测头尺寸在尾柄上标出三针标称直径mm测头尺寸在尾柄上标出专门制造的专门制造的专门制造的专门制造的m0专门制造的专门制造的专门制造的pdfcreatedpdffactorytrialversionwwwpdffactorycomjjfxxxxxxxx附录b三针直径示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c1测量方法用测长机直接测量
式中:
C3 输入量 L 的标准不确定度 u(L) 的评定 输入量 L 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是: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u(L1) ;测 长机最大允许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u(L2) 。 C3.1 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u(L1)的评定 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u(L1) ,可以通过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采用 A 类 方法进行评定。 选择直径为 0.433mm 的三针,连续测量 10 次,得到测量列 0.4331, 0.4329, 0.4332, 0.4330, 0.4331, 0.4330, 0.4332, 0.4330, 0.4330, 0.4332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用量规校准操作规程
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厂各种螺纹塞规、螺纹环规、半径规、自制圆柱塞规、芯轴和对表块的校准操作。
2 环境条件
2.1 校准室室内温度:20℃±5℃。
2.2 校准室室内湿度:≤80%RH。
3 校准准备
3.1 检查:对被校准(检定)的各种螺纹塞规、螺纹环规、半径规、自制圆柱塞规、芯轴和对表块等专用量检具,应用目力观察测量面是否有毛刺或赃物,并用油石打磨毛刺,用汽油清洗后再用丝绸布擦拭干净。
3.2 校准之前,用无腐蚀性的汽油将被校准量检具、校准样块、标准量检具进行清洗,用清洁的丝绸布擦拭干净,摆放在校准平板或木桌上以进行恒温处理。
3.3 恒温处理时间:
3.4 将校准(检定)过程中使用的原始记录表及各类辅助用具准备好。
4 校准项目
4.1 外观;
4.2 表面粗糙度;
4.3 规格尺寸;
4.4 淬火硬度(新投入的量检具)。
5 校准周期:见Q/MJ—G03—13—2004《测量装置周期检定计划》。
6 校准(检定)方法
6.1 外观:目测,工作面不应有影响使用的外观缺陷。
6.2 表面粗糙度:用粗糙度测量仪检测。
6.3 规格尺寸:
螺纹塞规、螺纹环规和半径规,采用对比的方法。
圆柱塞规、芯轴和对表块,用外检合格的相应规格和分度值的外径千分尺测量。
6.4 淬火硬度:用外检合格的适用的硬度计检测。
7 校准(检定)的判定
8 校准操作
8.1 使用标准样块、标准量检具时,戴好手套,
8.2 首先校核标准量检具的零线(即调零),以降低标准量检具的操作误差。
8.3 校准时,被校准量检具的各受检测量面与标准量检具应轻轻接触,不得有碰撞现象。
8.4 对被校准量检具的校准部位依次按序校准(检定)。
计量员校准完毕后,须由另一计量员核验,确保校准(检定)结果的准确性。
做好相应的原始记录,以便追溯。
8.5 校准(检定)结果符合技术要求的,填发校准(检定)合格证书或校准(检定)通知单,该量检具可以投入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填写报废处理单。
8.6 全部校准完毕后,将各类量检具用无腐蚀的汽油清洗干净,用清洁的丝绸布擦拭干净,再涂上防锈涂料,分别装入相应的盒内。
表1:专用量、检具周期检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