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几何模型部分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如图,已知:点不在同一条直线, .

(1)求证: .

(2)如图②,分别为的平分线所在直线,试探究与的数量关系;

(3)如图③,在(2)的前提下,且有,直线交于点,,请直接写出 ________.

【答案】(1)证明:过点C作,则,

(2)解:过点Q作,则,

∵,

∵分别为的平分线所在直线∴

(3):1:2:2

【解析】【解答】解:(3)∵

∴ .故答案为: .

【分析】(1)过点C作,则,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即可;(2)过点Q作,则,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

,再结合(1)的结论即可得出答案;(3)由(2)的结论可得出,又因为,因此,联立即可求出两角的度数,再结合(1)的结论可得出的度数,再求答案即可.

2.将一副三角板放在同一平面内,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

(1)如图①,若∠AOB=155°,求∠AOD、∠BOC、∠DOC的度数.

(2)如图①,你发现∠AOD与∠BOC的大小有何关系?∠AOB与∠DOC有何关系?直接写出你发现的结论.

(3)如图②,当△AOC与△BOD没有重合部分时,(2)中你发现的结论是否还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

同理:

(2)解:∠AOD与∠BOC的大小关系为:∠AOB与∠DOC存在的数量关系为:

(3)解:仍然成立.

理由如下:∵

又∵

【解析】【分析】(1)先计算出

再根据

(2)根据(1)中得出的度数直接写出结论即可.(3)根据

即可得到利用周角定义得∠AOB+∠COD+∠AOC+∠BOD=360°,而∠AOC=∠BOD=90°,即可得到∠AOB+∠DOC=180°.

3.如图1,直线MN与直线AB、CD分别交于点E、F,∠1与∠2互补.

(1)试判断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EP与CD交于点G,点H是MN上一点,且GH⊥EG,求证:PF∥GH;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PH,K是GH上一点使∠PHK=∠HPK,作PQ平分∠EPK,问∠HPQ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值;若变化,说明理由.

【答案】(1)解:AB∥CD.理由如下:

如图1,

∵∠1与∠2互补,

∴∠1+∠2=180°.

又∵∠1=∠AEF,∠2=∠CFE,

∴∠AEF+∠CFE=180°,

∴AB∥CD;

(2)证明:如图2,由(1)知,AB∥CD,

∴∠BEF+∠EFD=180°.

又∵∠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

∴∠FEP+∠EFP= (∠BEF+∠EFD)=90°,

∴∠EPF=90°,

即EG⊥PF.

∵GH⊥EG,

∴PF∥G H;

(3)解:∠HPQ的大小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如图3,∵∠1=∠2,

∴∠3=2∠2.

又∵GH⊥EG,

∴∠4=90°-∠3=90°-2∠2.

∴∠EPK=180°-∠4=90°+2∠2.

∵PQ平分∠EPK,

∴∠QPK= ∠EPK=45°+∠2.

∴∠HPQ=∠QPK-∠2=45°,

∴∠HPQ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一直是45°.

【解析】【分析】(1)利用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可以推知同旁内角∠AEF、∠CFE互补,所以易证AB∥CD;

(2)利用(1)中平行线的性质推知°;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得∠EPF=90°,即EG⊥PF,故结合已知条件GH⊥EG,易证PF∥GH;

(3)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4=90°-∠3=90°-2∠2;然后由邻补角

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推知∠QPK= ∠EPK=45°+∠2;最后根据图形中的角与角间的和差关系求得∠HPQ的大小不变,是定值45°.

4.如图,点C在∠AOB的边OA上,过点C的直线DE∥OB,CF平分∠ACD,CG⊥CF于C.

(1)若∠O=40°,求∠ECF的度数;

(2)试说明CG平分∠OCD;

(3)当∠O为多少度时,CD平分∠OCF?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解:∵DE//OB ,∴∠O=∠AC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O =40°,

∴∠ACE =40°,∵∠ACD+∠ACE= (平角定义)∴∠ACD=

又∵CF平分∠ACD ,

∴ (角平分线定义)

∴∠ECF=

(2)证明:∵CG⊥CF,

∴ .

又∵)

∴ (等角的余角相等)

即CG平分∠OCD

(3)解:结论:当∠O=60°时,CD平分∠OCF .

当∠O=60°时

∵DE//OB,

∴∠DCO=∠O=60°.

∴∠ACD=120°.

又∵CF平分∠ACD

∴∠DCF=60°,

即CD平分∠OCF

【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得∠ACE=40°,根据平角的定义以及CF平分∠ACD ,可得到∠ACF=70°,然后求出∠ECF的度数;

(2)根据∠DCG+∠DCF=90°,∠GCO+∠FCA=90°,以及∠ACF=∠DCF,可得到∠GCO =∠GCD,即可证明CG平分∠OCD;

(3)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DCO=∠O=60°,根据角平分线可得到∠DCF=60°,以此可得∠DCO=∠DCF,即CD平分∠OCF.

5.如图①,△ABC的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P.

(1)如果∠A=80°,求∠BPC= ________.

(2)如图②,过点P作直线MN∥BC,分别交AB和AC于点M和N,试求∠MPB+∠NPC的度数(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________.

(3)将直线MN绕点P旋转。

(i)当直线MN与AB,AC的交点仍分别在线段AB和AC上时,如图③,试探索∠MPB,∠NPC,∠A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ii)当直线MN与AB的交点仍在线段AB上,而与AC的交点在A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④,试问(i)中∠MPB,∠NPC,∠A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你的理由;若不成立,请给出∠MPB,∠NPC,∠A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130°

(2)90°﹣∠A

(3)解:(i)∠MPB+∠NPC= ? ∠A.

理由如下:

∵∠BPC= +∠A,

∴∠MPB+∠NPC= ?∠BPC=180°?( + ∠A)= ?12 ∠A.

(ii)不成立,有∠MPB?∠NPC= ? ∠A.

理由如下:

由题图④可知∠MPB+∠BPC?∠NPC= ,

由(1)知:∠BPC= + ∠A,∴∠MPB?∠NPC= ?∠BPC= ?( + ∠A)=

? ∠A.

【解析】【解答】(1)

故答案为:

( 2 )由 = 得∠MPB+∠NPC= ?∠BPC= 1?( + ∠A)= ? ∠A;故答案为:∠MPB+∠NPC= ?∠A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PBC+∠PCB=(∠ABC+∠ACB),再根据三角形的

内角和定理及∠A的度数,求出∠ABC+∠ACB的值,然后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可求出∠BPC的度数。

(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PBC+∠PCB=(∠ABC+∠ACB),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BPC=180°-(∠PBC+∠PCB),∠ABC+∠ACB=180°-∠A ,代入计算即可得出结论。

(3)(i)根据∠MPB+∠NPC= 180 ° ?∠BPC和∠BPC= 90 ° + ∠ A,代入即可得出结论;(ii)根

据∠BPC= 90 ° + ∠ A及∠MPB?∠NPC= 180 ° ?∠BPC,代入求出即可得出结论

6.如图1,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O点作射线OC,使∠AOC:∠BOC=1:2,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

(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2的位置,使得ON落在射线OB 上,此时三角板旋转的角度为________度;

(2)继续将图2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3的位置,使得ON在∠AOC的内部.试探究∠AOM与∠NOC之间满足什么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上述直角三角板从图1逆时针旋转到图3的位置的过程中,若三角板绕点O按15°每秒的速度旋转,当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ON所在直线恰好平分∠AOC时,求此时三角板绕点O的运动时间t的值.

【答案】(1)90

(2)解:如图3,∠AOM﹣∠NOC=30°.

设∠AOC=α,由∠AOC:∠BOC=1:2可得

∠BOC=2α.

∵∠AOC+∠BOC=180°,

∴α+2α=180°.

解得α=60°.

即∠AOC=60°.

∴∠AON+∠NOC=60°.①

∵∠MON=90°,

∴∠AOM+∠AON=90°.②

由②﹣①,得∠AOM﹣∠NOC=30°;

(3)(ⅰ)如图4,当直角边ON在∠AOC外部时,

由OD平分∠AOC,可得∠BON=30°.

因此三角板绕点O逆时针旋转60°.

此时三角板的运动时间为:

t=60°÷15°=4(秒).

(ⅱ)如图5,当直角边ON在∠AOC内部时,

由ON平分∠AOC,可得∠CON=30°.

因此三角板绕点O逆时针旋转240°.

此时三角板的运动时间为:

t=240°÷15°=16(秒).

【解析】【解答】解:(1)由旋转的性质知,旋转角∠MON=90°.

故答案是:90;

【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知,旋转角是∠MON;(2)如图3,利用平角的定义,结合已知条件“∠AOC:∠BOC=1:2”求得∠AOC=60°;然后由直角的性质、图中角与角间的数量关系推知∠AOM﹣∠NOC=30°;(3)需要分类讨论:(ⅰ)当直角边ON在∠AOC外部时,旋转角是60°;(ⅱ)当直角边ON在∠AOC内部时,旋转角是240°.

7.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 cm,CB=6 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1)求线段MN的长;

(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 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

(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cm,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4)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吗?

【答案】(1)MN=MC+NC= AC+ BC= (AC+BC)= ×(8+6)= ×14=7

(2)MN=MC+NC= (AC+BC)= a

(3)MN=MC-NC= AC- BC= (AC-BC)= b

(4)如图,只要满足点C在线段AB所在直线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那么MN就等于AB的一半.

【解析】【分析】(1)根据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我们可得出MC、NC分别是AC、BC的一半,那么MC、CN的和就应该是AC、BC和的一半,也就是说MN是AB的一半,有了AC、CB的值,那么就有了AB的值,也就能求出MN的值了;(2)方法同(1)只不过AC、BC的值换成了AC+CB=a cm,其他步骤是一样的;(3)当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根据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我们可得出MC、NC分别是AC、BC的一半.于是,MC、NC的差就应该是AC、BC的差的一半,也就是说MN是AC-BC即AB的一半.有AC-BC的值,MN也就能求出来了;(4)综合上面我们可发现,无论C在线段AB 的什么位置(包括延长线),无论AC、BC的值是多少,MN都恒等于AB的一半.

8.如图1,在△ABC中,∠ABC的角平分线与∠ACB的外角∠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

(1)分别计算:当∠A分别为700、800时,求∠A1的度数.

(2)根据(1)中的计算结果,写出∠A与∠A1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

(3)∠A1BC的角平分线与∠A1C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A2,∠A2BC的角平分线与∠A2C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A3,如此继续下去可得A4,…,∠A n,请写出∠A5与∠A的数量关系________.

(4)如图2,若E为BA延长线上一动点,连EC,∠AEC与∠ACE的角平分线交于Q,当E 滑动时,有下面两个结论:①∠Q+∠A1的值为定值;②∠D-∠A1的值为定值.

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请写出正确结论,并求出其值.

【答案】(1)解:∵A1C、A1B分别是∠ACD、∠ABC的角平分线

∴∠A1BC= ∠ABC,∠A1CD= ∠ACD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A=∠ACD-∠ABC,∠A1=∠A1CD-∠A1BC,即:

∠A1= (∠ACD-∠ABC)= ∠A;

当∠A=70°时,∠A1=35°;当∠A=80°,∠A1=40°

(2)∠A=2∠A1

(3)∠A5= ∠A

(4)解:△ABC中,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BAC=∠AEC+∠ACE=2(∠QEC+∠QCE);即:2∠A1=2(180°-∠Q),

化简得:∠A1+∠Q=180°

故①的结论是正确,且这个定值为180°

【解析】【解答】解:(2)由(1)可知∠A1== ∠A

即∠A=2∠A1(3)同(1)可求得:

∠A2= ∠A1= ∠A,

∠A3= ∠A2= ∠A,

依此类推,∠A n= ∠A;

当n=5时,∠A5= ∠A= ∠A

【分析】(1)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易知:∠A=∠ACD-∠ABC,∠A1=∠A1CD-∠A1BC,而∠ABC的角平分线与∠ACB的外角∠ACD的平分线交于A1,可得∠A1= (∠ACD-

∠ABC)= ∠A(2)根据(1)可得到∠A=2∠A1(3)根据(1)可得到∠A2= ∠A1=

∠A,∠A3= ∠A2= ∠A,…依此类推,∠A n= ∠A,根据这个规律即可解题.(4)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解,易知2∠A1=∠AEC+∠ACE=2(∠QEC+∠QCE),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表示出∠QEC+∠QCE,即可得到∠A1和∠Q的关系.

9.如图

(1)图中,∠ABC的两边和∠DEF的两边分别互相平行,既AB∥DE,BC∥EF,试说明∠ABC=∠DEF.

(2)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除了图1中相等情形外,是否存在其他不相等情形,探究此情形下两个角的关系(画出图形,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3)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于另一个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是什么关系?(画出图形,直接写出结论)

(4)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其中一边互相平行,另一边互相垂直,则这两个角是什么关系?(画出图形,直接写出结论)

【答案】(1)∵ AB∥DE,∴∠E=∠EOB,∵BC∥EF ,∴∠EOB=∠B,∴∠ABC=∠DEF;

(2)如图,

∵ AB∥DC,∴∠1=∠DMB,∵BE∥FD ,∴∠BMD+∠2=180°,∴∠2+∠1=180°;

(3)此题分两种情况,

如图①∵PE⊥OA,PF⊥OB,∴∠PEO=∠PFO=90°,∴∠P+∠O=360°-∠PEO-∠PFO=180°;

如图② ∵PE⊥OA,PF⊥OB,∴∠PEO=∠PFO=90°,∴∠P=∠O;综上所述: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于另一个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如图所示,

①∵AB∥EH,∴∠ABC=∠BDE,∵BC⊥EG,∴∠CFE=90°,∴∠BDE+∠E=90°,∴∠E+∠ABC=90°;②∵BC⊥EG,∴∠CFE=90°,∵AB∥EH∴∠MBC=∠HDB,∵∠HDB=∠E+∠CFE=∠E +90°,∴∠MBC=∠E+90°,即∠MBC-∠E=90°,综上所述,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其中一边互相平行,另一边互相垂直,则这两个角是和为90°,或差为90°。

【解析】【分析】(1)根据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E=∠EOB,∠EOB=∠B,故∠ABC=∠DEF;

(2)根据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1=∠DMB,根据二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出∠BMD+∠2=180°,故∠2+∠1=180°;

(3)①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PEO=∠PFO=90°,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得出∠P+∠O=360°-∠PEO-∠PFO=180°;②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PEO=∠PFO=90°,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出∠P=∠O,综上所述: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于另一个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①根据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ABC=∠BDE,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CFE=9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得出∠BDE+∠E=90°,故∠E+∠ABC=90°;②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CFE=90°,根据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MBC=∠HDB,根据三角形外角定理得出∠HDB=∠E+∠CFE=∠E+90°,故∠MBC=∠E+90°,即∠MBC-∠E=90°,综上所述,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其中一边互相平行,另一边互相垂直,则这两个角是和为90°,或差为90°。

10.以直线AB上一点O为端点作射线OC,使∠BOC=60°,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注:∠DOE=90°)

(1)如图1,若直角三角板DOE的一边OD放在射线OB上,则∠COE=________;

(2)如图2,将直角三角板DOE绕点O逆时针方向转动到某个位置,若OE恰好平分∠AOC,请说明OD所在射线是∠BOC的平分线;

(3)如图3,将三角板DOE绕点O逆时针转动到某个位置时,若恰好∠COD=∠AOE,求∠BOD的度数?

【答案】(1)30

(2)解:∵OE平分∠AOC,

∴∠COE=∠AOE=∠COA,

∵∠EOD=90°,

∴∠AOE+∠DOB=90°,∠COE+∠COD=90°,

∴∠COD=∠DOB,

∴OD所在射线是∠BOC的平分线

(3)解:设∠COD=x,则∠AOE=5x.

∵∠AOE+∠DOE+∠COD+∠BOC=180°,∠DOE=90°,∠BOC=60°,

∴5x+90°+x+60°=180°,

解得x=5°,

即∠COD=5°.

∴∠BOD=∠COD+∠BOC=5°+60°=65°

∴∠BOD的度数为65°

【解析】【解答】(1)∵∠BOE=∠COE+∠COB=90°,

又∵∠COB=60°,

∴∠COE=30°,

故答案为:30;

【分析】(1)根据角的和差,由∠COE=∠BOE-∠COB即可算出答案;

(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COE=∠AOE=∠COA,根据角的和差及平角的定义得出∠AOE+∠DOB=90°,∠COE+∠COD=90°,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出∠COD=∠DOB,

故 OD所在射线是∠BOC的平分线;

(3)设∠COD=x,则∠AOE=5x ,根据平角的定义得出5x+90°+x+60°=180°,求解算出x的值,从而求出∠COD的度数,进而根据∠BOD=∠COD+∠BOC 即可算出答案。

11.己知AB∥CD,点E在直线AB,CD之间。

(1)如图①,试说明:∠AEC=∠BAE+∠ECD;

(2)若AH平分∠BAE,将线段CE沿射线CD平移至FG。

①如图②,若∠AEC=90°,FH平分∠DFG,求∠AHF的度数;

②如图③,若FH平分∠CFG,试判断∠AHF与∠AE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解:如图①

【法1】过点E作直线EK∥AB

因为AB∥CD,所以EK∥CD

所以∠BAE=∠AEK,∠DCE=∠CEK

所以∠AEC=∠AEK+∠CEK=∠BAE+∠ECD

【法2】连接AC,则∠BAC+∠DCA=180°

则∠BAC+∠DCA=180°

即∠BAE+∠EAC+∠ECA+∠ECD=180°

所以∠BAE+∠ECD=180°-(∠EAC+∠ECA)=∠AEC

即∠AEC=∠BAE+∠ECD

(2)解:①【法1】因为AH平分∠BAE,FH平分∠DFG,所以∠BAH=∠EAH,∠DFH=∠GFH

又因为FG∥CE,所以∠GFD=∠ECD

由(1)知,∠AHF=∠BAH+∠DFH

= ∠BAE+ ∠DFG= ∠BAE+ ∠DCE

= (∠BAE+∠DCE) = ∠AEC= ×90°=45°

【法2】因为AH平分∠BAE,所以∠BAH=∠EAH

因为HE平分∠DFG,设∠GFH=∠DFH=x

又CE∥FG,所以∠ECD=∠GFD=2x

又∠AEC=∠BAE+∠ECD,∠AEC=90°

所以∠BAH=∠EAH=45°-x

由(1) 知,易证∠AHF=∠BAH+∠DFH=45°-x+x=45°

②【法1】因为AH平分∠BAE,FH平分∠CFG,所以∠BAH=∠EAH,∠CFH=∠GFH

又因为FG∥CE,所以∠GFD=∠ECD

由(1)知,∠AHF=∠BAH+∠DFH

= ∠BAE+∠GFH+∠GFD= ∠BAE+ ∠CFG+∠GFD

= ∠BAE+ ∠(180°-∠GFD)+∠GFD=90°+ (∠BAE+∠GFD)

=90°+ (∠BAE+∠ECD)=90+ ∠AEC

【法2】设∠BAH=∠EAH=x,∠CED=y,则∠GFD=y

因为HF平分∠CFG,所以∠GFH=∠CFH=90°-

由(1)知∠AEC=∠BAE+∠ECD=2x+y

∠AHF=∠BAH+∠DFH=∠BAH+∠DFG+∠GFH

=x+y+90°- =x+ +90°= (2x+y)+90°= ∠AEC+90°

所以∠AHF= ∠AEC+90°(或2∠AHF=∠AEC+180°或2∠AHF-∠AEC=180°)

【解析】【分析】(1)过点E作直线EK∥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也可连接A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

(2)①根据(1)的结论可得∠AHF=∠BAH+∠DFH,再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AHF,即可求解;也可设∠GFH=∠DFH=x,则∠BAH=45°-x,再根据∠AHF=∠BAH+∠DFH求解;

②根据(1)的结论可得∠AHF=∠BAH+∠DFH,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将∠AHF用∠AEC表示出来;也可设∠BAH=∠EAH=x,∠CED=∠GFD=y,则有∠AEC=∠BAE+∠ECD=2x+y,再结合∠AHF=∠BAH+∠DFH即可求解.

12.如图,在△ ABC中,∠ ABC、∠ 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

(1)若∠ABC=40°,∠ ACB=50°,则∠BOC=________

(2)若∠ABC+∠ ACB=lO0°,则∠BOC="________"

(3)若∠A=70°,则∠BOC=________

(4)若∠BOC=140°,则∠A=________

(5)你能发现∠ BOC与∠ A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吗?写出并说明理由.

【答案】(1)135°

(2)130°

(3)125°

(4)100°

(5)解:BO平分∠ABC, CO平分∠ABC ∴∠OBC=0.5∠ABC ∠OCB=0.5∠ACB ∴∠OBC+∠OCB=0.5∠ABC+0.5∠ACB= 0.5(180-∠A)=90-0.5∠A ∴∠O=180-(∠OBC+∠OCB)=180-(90-0.5∠A)=90°+0.5∠A

【解析】【解答】解:(1)∵∠ABC=40°,∠ACB=50°,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

∴∠OBC= ∠ABC=20°,∠OCB= ∠ACB=25°,

∴∠BOC=180°-∠OBC-∠OCB=180°-20°-25°=135°,

故答案是:135°;

( 2 )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

∴∠OBC= ∠ABC,∠OCB= ∠ACB,

∴∠OBC+∠OCB= (∠ABC+∠ACB)=50°,

∴∠BOC=180°- (∠ABC+∠ACB)=180°-50°=130°,

故答案是130°.

( 3 )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

∴∠OBC= ∠ABC,∠OCB= ∠ACB,

∴∠OBC+∠OCB= (∠ABC+∠ACB)=55°,

∴∠BOC=180°- (∠ABC+∠ACB)=180°-55°=125°,

故答案是125°;

( 4 )∵∠BOC=140°,

∴∠OBC+OCB=40°,

∵∠OBC= ∠ABC,∠OCB= ∠ACB,

∴∠ABC+∠ACB=2(∠OBC+OCB)=80°,

∴∠A=100°,

故答案是:100°;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OBC和∠OCB与∠A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BOC的内角和定理得出∠BOC与∠A的关系.

最新初一数学几何图形初步(一)几何图形练习题

几何图形初步(一)几何图形练习题一、选择题 1.图1是边长为1的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它可以围成图2的正方体,则图1中正方形顶点A、B在围成的正方休中的距离是() A.0 B.1 C. D. 2.要在地球仪上确定深圳市的位置,需要知道的是() A.高度 B.经度 C.纬度 D.经度和纬度 3.如图的几何体中,它的俯视图是() 4.如图1是一个小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小正方体从图2所示的位置依次翻到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这时小正方体朝上一面的字是() A.北 B.京 C.精 D.神 5.(3分)如图,图案⑥是由①②③④⑤五种基本图形中的两种拼接而成的,这两种基本图形是() A.①⑤ B.②⑤ C.③⑤ D.②④

6.如图的立体图形可由哪个平面图形绕轴旋转而成() 7.如图是一个三棱柱的展开图.若AD=10,CD=2,则AB的长度可以是() A.2 B.3 C.4 D.5 8.下面四个几何体中,左视图是矩形的几何体是() 9.下列几何体的主视图是三角形的是()

10.如图,从左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能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A. B. C. D. 11.明明用纸(如图)折成了一个正方体的盒子,里面装了一瓶墨水,与其它空盒子混放在一起,只凭观察,选出墨水在哪个盒子中() 12.以下各图均有彼此连接的六个小正方形纸片组成,其中不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的是() 13.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不能截得三角形截面的几何体是() A.圆柱 B.圆锥 C.三棱柱 D.正方体

14.在下面的四个几何体中,它们各自的左视图与主视图不一样的是() 15.用4个小立方块搭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该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一、解答题 16.小强用5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制成如图所示的拼接图形(阴影部分),请你在图中的拼接图形上再接一个正方形,使新拼接成的图形经过折叠后能成为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 注意:只需添加一个符合要求的正方形,并用阴影表示. 17.如图,把边长为2的正方形剪成四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在下面对应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中画出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按要求分别拼成的新的多边形.(要求全部用上,互不重叠,互不留隙). (1)长方形(非正方形); (2)平行四边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全套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班级姓名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 1.下图分别是小华从什么方向看到的,请填一填。 2.用小正方体拼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如下图,至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个小正方体。 3. 从左面看有()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有()个正方形,从正面看有()个正方形。 4.若干小方块堆在一起,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1)搭成这个立体图形至少要用()块小方块。 (2)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最多要用()块小方块。 5. (1)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有()。(2)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有()。 (3)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有()。 二、“对号入座”选一选。(选择正 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2.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形体摆一摆,要求从正面看到,从左面看到,从上面看到 ,下面摆法中()符合要求。 3.一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形状是 ,从上面看形状是,共有()种搭法。 .6 C 三、连一连。 1. 从正面看从右面看从上面看 2. 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 3. 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

4. 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 四、摆一摆、画一画。 1.摆一摆,用方格纸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2.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单元自测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认真思考,正确填空。 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最大的因数是(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其中最小的倍数是( ) 2.写出符合要求的最小三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既是2和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 3.要使17□50同是被2、3、5的倍数,□最大能填( )最小能填( )。 的因数有( )这些因数中,( )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最小的质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奇数,个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写作( )。 6.3007至少要加上( )就是3的倍数。 7. 如果a 的最大因数是19,b 的最小倍数是1,则a+b 的和的所有因数有( )a-b 的差的所有因数有( ) 8.有因数3,也是2和5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 9.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45,这三个奇数分别是( )、( )和( )。 二、仔细推敲、辨析正误。(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既是质数也是偶数。 ( ) 2.一个合数最少有3个因数。 ( ) 3.因为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因数( )。 4.A ÷B=5,所以A 是B 的倍数,B 是A 的因数。 ( ) 5.在五个连续的自然数中,必有一个是5的倍数。 ( ) 6.523的个位上是3,所以523是3的倍数。 ( ) 7.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 ) 8.一个数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个位上一定是0。 ( )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老师相信 你一定又有新的收获吧,快来检验一下吧!

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2.1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 知识点: 一、认识几何图形 几何图形 二、几何图形的构成 1、面与面相交成___,线与线相交成___。 2、点动成___,___动成面,面动成___。 3、___、___、___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体是由___围成的。 4、面有___面和___面,线有___线和___线。 引申探讨:n 棱柱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 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柱体 锥体 球体 台体 圆柱 棱柱 圆锥 棱锥 圆台 棱台

2.2 点和线 知识点: 1、点的表示: A B 用一个大写的字母,例如:点A、点B 2、线段的表示: 方法一 :用表示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没有次序). 例如:线段AB、线段BA. 方法二:用一个小写字母.例如线段a. 3、射线的表示: 用表示端点的大写字母和其余任一点的字母(表示端点的大写字母必须写在前). 例如:射线AB 4、直线的表示: 方法一 :用表示任两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没有次序). 例如:直线AB、直线BA. 方法二:用一个小写字母.例如直线a. 5、线段、射线、直线的比较: 6、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7、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在直线上(直线经过点);点在直线外(直线不经过点) 引申探讨:1、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会有几条线段? 2、握手问题、票价问题、车票问题。

2.3线段的长短 知识点: 1、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两种) (1)度量法:是从数量的角度来比较 (2)叠合法:是从图形的角度来比较 另外了解估测法:依据已有的经验来判断 2、线段的画法: 3、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引申探讨:蚂蚁爬行问题 2.4 线段的和与差 知识点: 一、线段的和与差的概念及作图方法 二、线段的和与差的计算 三、线段的中点 2.5 角以及角的度量 知识点: 一、角的概念 二、角的表示方法: 1、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1)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此时要把表示顶点的字母写在中间)。 (2)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只有在某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而且这个字母必须用顶点的字母表示)。 2、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3、用小写希腊字母表示。 三、角的度量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综合练习题

五下综合练习 姓名 一、填空。 1、 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 )个这样的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2、4.6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6升=( )毫升 400分=( )时 73平方千米=( )公顷 3、把一条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这条绳子的( ),每段是( )米。 4、把一根100厘米长的铁丝,做成一个长8米,宽4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后,还剩下( )厘米。 5、一块长方形铁皮,长6分米,宽5分米。从四个角上各剪下一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后,可 以焊接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水箱。这个水箱的容积是( )升。 6、18÷( )= =( )÷5=( )[小数] 7、在 、 、 、 、 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8、一个正方体表面积是150平方米,它的棱长是( )米,体积是( )立方米。 9、至少要用( )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10、把5米长的绳子剪去15 米,还剩下( )米。 5米长的绳子剪去它的15 ,还剩下( )米。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与它的体积一样大。…………………………( ) 2、 吨既可表示为1吨的 ,也可表示3吨的 。 ………………………………( ) 3、边长是自然数的正方形,它的周长一定是合数。……………………………………( ) 4、比 小而比 大的分数只有 。………………………………………………( ) 5、体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表面积一定相等。………………………………………( )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几组数中,只有公约数1的两个数是( )。 ① 13和91 ② 26和18 ③ 9和85 ④ 11和22 2、把50克盐放入200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 A. 41 B. 51 C. 3 1 3、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 米,第二根截去绳长的 ,哪根截去的多?( ) ① 第一根 ② 第二根 ③ 不能确定 4、a 和b 都是自然数,而且a=4b ,那么a 和b 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① 4 ② b ③ a ④ ab 5、下面两个图形分别表示一个长方体的前面和右侧面,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 (单位:厘米) ① 36立方厘米 ② 12立方厘米 ③ 18立方厘米 7 211069116325128729443414311811611 7 6 2 3 2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 时间: 40分钟满分:100 一、填空。(每空1分,共23分) 1、9.87升=()毫升27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容积单位。 (1)小朋友每天要饮水1100()(2)一瓶洗发液约有500() (3)小军家每月用去食用油6()(4)一桶酸牛奶约有1.25() 3、最小自然数是(),最小奇数是(),最小质数是(),最小合数是(),用这四个数组成一个最大四位数是()。 4、长方体是()个面,()条棱,()个顶点。 5、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最大三位数是()。 6、千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十位上是最小的质数,个位上是最小的自然数,这个数是()。 7、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36cm,它的体积是(),表面积是()。 8、3个连续偶数的和是36,这3个偶数分别是()、()、()。 9、一根长方体木料的体积是4.5立方分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5立方分米,木料的长有()分米。 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 1、0是所以有非0自然数的因数。() 2、一个自然数,如果不是质数,就一定是合数。() 3、2是偶数,也是质数;9是奇数,也是合数。() 4、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这个数的约数大。() 5、个位上是0的多位数一定有因数2和5.。() 6、有9÷6=1.5的算式中,6能够整除9。() 7、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8、两个奇数的和还是奇数。()

9、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10、一个长方体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一只水桶可以装15升水,就是说水桶()是15升。 A、容积 B、容量 C、体积 2、用棱长为1cm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较大正方体,需要这样的小木块()个。 A、2 B、4 C、8 3、两个质数的和是()。 A、奇数 B、偶数 C、奇数或偶数 4、表示鱼缸中金鱼条数的数是()。 A、奇数 B、分数 C、自然数 5、物体所占()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 A、空间 B、位置 C、面积 6、把一根长方体的木料,等分成2段,表面积增加了()。 A、1个面 B、2个面 C、4个面 7、421减去(),就能被2、3、5分别整除。 A、1 B、11 C、21 8、1.5立方米=()立方分米 A、15 B、150 C、1500 9、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表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倍,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倍。 A、2 B、4 C、8 10、一本数学书的体积约是150() A、立方米 B、立方分米 C、立方厘米 四、按要求解答下列各题。(17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练习题及答案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可以是椭圆 B、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C、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体,截面可以是梯形 D、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长方体截面不能是正方形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球的截面一定是圆 B、组成长方体的各个面中不可能有正方形 C、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正方体,得到的都是正方形 D、圆锥的截面可能是圆 3、下列图形中,是棱锥展开图的是() A、 B、 C、 D、 4、下面图形不能围成一个长方体的是() A、 B、

C、 D、 5、下列图形是四棱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 6、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 7、将选项中的四个正方体分别展开后,所得的平面展开图与如图不同的是()A、 B、

C、 D、 8、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这个正方体可能是() A、 B、 C、 D、 9、一个几何体的展开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是() A、棱柱 B、棱锥 C、圆锥 D、圆柱 10、在下面的图形中,不可能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A、 B、

C、 D、 11、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 12、下列四个图形中是如图展形图的立体图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3、一个棱锥有7个面,这是________棱锥. 14、如果一个棱柱共有15条棱,那么它的底面一定是________边形. 15、长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有________个面,________条棱,________个顶点. 16、六棱柱有________个顶点,________个面,________条棱. 17、如图是由________、长方体、圆柱三种几何体组成的物体.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习题集 《数据收集整理》 一、下面的统计表记录的是二年级(1)班同学的课余生活情况: 1.二(1)班同学在课余时间喜欢()的人最多。 2.二(1)班同学在课余时间喜欢打游戏机的人数比喜欢读课外书的多()人。 3.你在课余时间喜欢()。 4.看了上面的统计表,你有什么发现?想给同学们提那些建议? 二、调查全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玩具。

1.最喜欢()的人数最多,最喜欢()的人数最少。 2.我喜欢()玩具,喜欢这种玩具的有()人。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4.玩具厂要生产玩具,请你根据调查结果,建议玩具厂多生产哪种玩具,为什么? 表内除法(一) 一、下面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一)()

(二)() (三)() (四)() 考查目的:使学生从直观上认识平均分的特点:每份分得同样多。 解析:这道题目对于学生来讲应该是最基础的题目,从图上可以很明确看出第一种是把8分成了3,3,2;第三种是把14分成了3,3,3,3,2;第四种是把19分成了5,9,5。只有第二种是把8分成了4和4,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 答案:(一)× (二)√ (三)× (四)× 二、圈一圈,分一分。 (一)分桃子 1.把16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个。

2.把16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个。 3.把16个桃子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个。(二)分苹果 1.把()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 2.把()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3.把()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个。 4.把()个苹果,平均分成9份,每份()个。 5.把()个苹果,平均分成18份,每份()个。 三、看图填一填。 (一)

初一下册数学几何图形练习

初一下册数学几何图形 练习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D C B A F E D C B A B A F E D C B A 初一数学几 何图形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对于 直线AB ,线段CD ,射 线EF ,其中能相交的 是( )。 2、C 是线段AB 上一点,D 是BC 的中点,若AB =12cm ,AC =2cm ,则BD 的长为( )。 A 、3cm B 、4cm C 、5cm D 、6cm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经过一点的直线可以有无数条 B .经过两点的直线只有一条 C .一条直线只能用一个字母表示 D .线段CD 和线段DC 是同一条线段 4、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点D ′、C ′位置,若∠EFB=65°, 则∠AED ′等于( )。A 、50° B 、55° C 、60° D 、65° 5、已知一个学生从点A 向北偏东60°方向走40米,到达点B ,再从B 沿北偏西30°方向走30米,到达点C ,此时,恰好在点A 的正北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A 到BC 的距离为30米 B 、点B 在点 C 的南偏东30o 方向40米处 C 、点A 在点B 的南偏西60o 方向30米处 D 、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 6、若时钟2点30分时,分针与时针夹角 度。 7、已知线段AB ,延长AB 到C ,使BC =2AB ,D 为AB 的中点,若BD=2.5cm ,则AC 的长 为 cm 。 8、30°的余角是 ,补角是 。 (第9题图) (第10题图) 9、如图,若AO ⊥OC ,DO ⊥OB ,∠AOB ∶∠BOC=2∶1,则∠COD= 。 10、如图,三条直线AB 、CD 、EF 相交于同一点O ,如果∠AOE=2∠AOC ,∠COF=23 ∠AOE , 那么∠DOE= 。 三、解答题。 11、计算。⑴ (180°-98°32′24″)÷3 (2)34°25′×2+35°56′ 12、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3 1 还少20°,求这个角。 65° C / D / F D C O D C B A O E D C B A

最新七年级的动态几何图形问题

七年级的动态几何图形问题 摘要:动态几何这类问题,已成为初中生他们日常学习中的重难点以及考试中的失分点。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重点介绍七年级动态几何问题的分类、特点以及解题方法,并对这类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解决几个典型例子中找出解决七年级动态几何问题的一般规律,帮助他们解决数学的一大障碍。 关键词:动点;数形结合;数轴;类比 七年级的动态几何问题主要有“点动”和“角动”这两类。 例1.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 (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_____ (2)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N的距离相等?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如果能利用数轴上的“中点”公式()、和动态点的数量表示

即起始点数a,向右(左)运动,速度为b,时间为t,就可表示为a+bt(a-bt),解决起来就容易得多。 解析:(1)点P到点M,点N的距离,P即为MN的中点,点P对应的值即为 (2)此题如果用一般的方法去解决,即先画图再分析数量关系,势必要画出运动过程的点的动态图形,例如图(2) 而图2只是其中一种图形而已,三个动点运动之后,还会出现图(3)、图(4)、图(5) 但是如果利用数轴上的中点公式和点的数量表示,P到点M,N的距离即分为两种情况,其1运动后的点P是点M’和N’的中点,,t=2;其2就是M’与N’两点重合,. 总结:解决动点问题要数形结合,巧用数轴“中点”公式和动态点的数量表示。 例2.如图1,A是数轴上一定点,A表示的数是5,B是数轴上一动点,B从原点O出发沿数轴正方向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C在点B的右侧,BC=1,点D在点B的左侧,BD=2AC,设B运动的时间为t秒。 (1)若点B在线段OA上运动,且CD=2,求t 的值.

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 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填一填。 1.50以内9的倍数有(),100以内19的倍数有()。 2.25的因数有( ),65的因数有()。 3.()既是9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4.从199起,连续写5个奇数(),从388起,连续写5个偶数() 5.10以内的非零自然数中,()是偶数,但不是合数;()是奇数,但不是质数。 6.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 奇数+偶数=(??? ) 7.24=1×24=2×()=()×()=()×() 8.在0、1、0.8、25.2、35、-4这些数中,自然数有( ) 9.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最小的质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十位上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个位上既是奇数又是合数,这个数是() 10.一个两位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最大是()。 二、辨一辨(对的打“√”,错的打“×”)。 1.因为7×6=42,所以42是倍数,7是因数。() 2.偶数的因数一定比奇数的因数多。() 3.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4.3、4、5这三个数字,无论怎样排列成三位数,一定是3的倍数。() 5.合数都是2的倍数。() 6.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7.3×0.4=1.2 ,3是1.2的因数。() 8.甲数除以乙数,商是15,那么甲数一定是乙数的倍数。() 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组数中,哪一组的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倍数。() 2.自然数包括()。 A.质数、合数 B.因数和倍数 C.奇数和偶数 3.2是最小的()。 A.合数 B.质数 C.自然数 D.偶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2014-2015年度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班级姓名 一、填一填。 以内9的倍数有(),100以内19的倍数有()。 的因数有( ),65的因数有()。 3.()既是9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4.从199起,连续写5个奇数(),从388起,连续写5个偶数() 以内的非零自然数中,()是偶数,但不是合数;()是奇数,但不是质数。 6.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 奇数+偶数=(??? ) =1×24=2×()=()×()=()×() 8.在0、1、、、35、-4这些数中,自然数有( ) 9.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最小的质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十位上既不是质 数也不是合数,个位上既是奇数又是合数,这个数是() 10.一个两位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最大是 ()。 二、辨一辨(对的打“√”,错的打“×”)。 1.因为7×6=42,所以42是倍数,7是因数。() 2.偶数的因数一定比奇数的因数多。() 3.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4、5这三个数字,无论怎样排列成三位数,一定是3的倍数。() 5.合数都是2的倍数。() 6.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 ,3是的因数。()

8.甲数除以乙数,商是15,那么甲数一定是乙数的倍数。 ( ) 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组数中,哪一组的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倍数。( ) 和9 和70 和100 和60 2.自然数包括( )。 A.质数、合数 B.因数和倍数 C.奇数和偶数 是最小的( )。 A.合数 B.质数 C.自然数 D.偶数 4.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的积一定是( )。 A.奇数 B.偶数 C.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5.一个奇数要( ),结果才能是偶数。 A.乘3 B.加2 C.减1 6.一个合数,它是由两个不同的质数相乘得来的,这个合数至少有( )因数。 D.不能确定 四、找一找、连一连。 五、想一想,写一写。 1.写出下面每个数的因数,然后再写出每个数的倍数(至少写4 个)。 9 因数: 倍数: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整理

几何图形初步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知识点比较简单,都是基础,当看书应该就能理解。 二、知识要点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比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比如:三角形、长方形、圆等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棱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相同的多边形,直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棱柱的侧面有可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7、三视图,如: 、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三、经验之谈 本节知识比较重要的是我们要对常见的立体图形有个概念性的认识,很多图形在小学就学习过,我们要巩固其相关求法。其次画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时候要小心,多在脑子里形成空间想象。

2018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卷 一、填空。(每题3分,共9分) 1.把一个魔方放在桌子上,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都是()。 2.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和上面看都是,从左面看是,则这个立体图形是由()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组成的。 3.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能看到()个面。 二、判断。(每题3分,共9分) 1.由相同个数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从上面看的图形都是相同的。( ) 2.由3个拼成一个物体,从正面看到的是,那么这3个只有2种摆法。( ) 3.一个物体从左面看到的是,这个物体不一定是由4个正方体摆成的。 () 三、选择。(每题3分,共18分) 1.如图,它是由6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将正方体①移走后,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新几何体与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原几何体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没有发生改变 B.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没有发生改变 C.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没有发生改变 D.从任何一面看到的图形都发生了改变 2. 用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要求从正面看到的是,从 左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下面的

摆法中,()符合要求。 A. B. C. D. 3.用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从上 面看是,从右面看是,这个立体图形是()。 A. B. C. D. 4.给左边的立体图形添一个,使得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如右图,摆法正确 的是()。 A B C D 5.一个立体图形由6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组成,从左面看形状是,从上面看形状是,共有()种不同的搭法。 A.3B.6 C.7 D.8

6.如图所示,是由几个相同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小正方形内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则这个几何体从前面看是 (),从右面看是()。 A B C D 四、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下面的几个物体。(每空3分,共18分) 1.从正面和左面看都是的有()。 2.( )和()从上面看是。 3.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都是。 4.如果从正面看到的和⑥一样,用5个正方体摆,摆成两行,有()种不同的摆法。 五、如图是由几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所组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小正方 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在下列方格图中画出从正面和 左面看到的图形。(10分)

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

几何图形初步 一、选择题 1、从上面看这四个几何体,看到相同图形的几何体是______; 从左面看这四个几何体,看到相同图形的几何体是______; 从正面看这四个几何体,看到相同图形的几何体是______. a b c d A.abcd,bcd,abcd B.abc,bcd,abcd C.abcd,abcd,abcd D.acd,bcd,abc 2、将如图所示的ABC Rt 绕直角边AB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A B C D 3、在下面的四个几何体中,左视图与主视图不相同的几何体是() A B C D 4、如图,是一个由5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A B C D 5、如图所示,将平面图形绕旋转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 ) A B C D 6、如图,AB OD ⊥于O ,OE OC ⊥,图中与AOC ∠互补的角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b a >( ) A.4 2 a a b π- B.2 2 b ab π- C.2 2 a a b π- D.4 2 b ab π- 8、在灯塔O 处观测到轮船A 位于北偏西?54的方向,同时轮船B 在南偏东?15的方向,那么AOB ∠的大小为( )

A.?126 B.?105 C.?144 D.?141 9、木工师傅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木板上画出两个点,然后过这两个点弹出一条墨线,这是因为(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D.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条直线可以看成一个平角 B.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C.若MB AM =,则点M 是AB 的中点 D.两点之间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射线AB 和射线BA 是同一条射线 B.直线AB 和直线BA 是同一条直线 C.线段AB 和线段BA 是同一条线段 D.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 12、下面四个角中,最有可能与?70角互补的角是( )

初中七年级数学 几何图形的三种形状图与展开图

第2课时几何图形的三种形状图与展开图 能力提升 1.下列四个图中,是三棱锥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2.下列图形经过折叠,能围成圆锥的是() 3. 将右面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重新折成正方体后,“共”字对面的字是() A.阖 B.家 C.幸 D.福 4.骰子是一种特殊的数字立方体(如图),它符合规则:相对两面的点数之和总是7,下面四幅图中可以折成符合规则的骰子的是() 5.下图是从不同方向看某一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则这个几何体是.

6.根据下列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填写多面体的名称: (1),(2),(3). 7.将下图所示的图形剪去一个小正方形,使余下的部分恰好能折成一个正方体,应剪去.(填序号) 8. 如图,画出所给几何体的从正面看、左面看和上面看得到的图形.

创新应用 ★9.如图是火箭腾空的立体图形(火箭圆柱底面的周长不等于圆柱的高),请你画出火箭的平面展开图.

★10.如图,水平放置的长方体的底面是边长为2和4的长方形,从左边看该长方体,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6,试求该长方体的体积. 参考答案 能力提升

1.B三棱锥的四个面都是三角形,还要能围成一个立体图形,可排除C,D;而A不能围成立体图形,故选B. 2.B 3.C 4.C根据题意,骰子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1”与面“6”相对,面“4”与面“3”相对,面“2”与面“5”相对.所以只有C中的相对两个面上的点数与立体图形一致. 5.圆柱 6.(1)长方体(2)三棱柱(3)三棱锥 7.1或2或6 8.解: 创新应用 9.解: 10.解:由题意知长方体的高为3,则体积为4×2×3=24.

五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填一填。(24 分)
1.在一个位置一次最多能看见正方体的( )个面。
2.
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 ;
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 ;
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
3.50 以内 9 的倍数有(
),100 以内 19 的倍数有(
)。
4.25 的因数有(
),65 的因数有(
)。
5.( )既是 9 的因数,又是 12 的因数。
6.从 199 起,连续写 5 个奇数(
),从 388 起,连续写 5 个偶
数( )
7.10 以内的非零自然数中,( )是偶数,但不是合数;( )是
奇数,但不是质数。
8.偶数+偶数=(
) 奇数+奇数=(
) 奇数+偶数=( )
9.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最小的质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十位上既不
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个位上既是奇数又是合数,这个数是(

10.一个两位数既是 3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 ),最大
是(
)。
11.长方体或者正方体(
)叫做它的表面积。
12.一个长方体长 4 分米,宽 3 分米,高 2 分米,它的全棱长时( )
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1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60 厘米,他的棱长是(
),表面积
是(
)。
二、辨一辨(对的打“√”,错的打“×”)。(5 分)
1.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
2.3、4、5 这三个数字,无论怎样排列成三位数,一定是 3 的倍数。( )
3.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
4.长方体中相交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
5.正方体的棱长扩大 5 倍,它的表面积也扩大 5 倍。
()
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 分)
1.下面各组数中,哪一组的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倍数。( )

初一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A卷

第八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 A 卷 基础知识点点通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 由图⑴可知,∠1 和∠2是一对( ) A.对顶角 B.同位角 C.内错角 D.同旁内角 2. 已知如图(2),∠1=∠2,则直线a 与直线b 的 关系是( ) A.平行 B.相交 C.垂直 D.不能确定 3. 平移图(3)中的图案,能得到下列哪一个图案 ( ) A. B. C. D. 4. 下列哪组数据能构成三角形( ) A.1cm 、2cm 、3cm B.2cm 、3cm 、4cm C.4cm 、4cm 、9cm D.1cm 、2cm 、4cm 5.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是( ) A.直线 B.线段 C.射线 D.以上都不对 6. 若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3,则这个三 角形中最大的内角度数为( ) 图(3)

A.30° B.45° C.60° D.90° 7.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440°,则此多边形的边数为( ) A.8边 B.9边 C.10边 D.11边 8. 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24°,则此多边形的内角和 ( ) A.2160° B.2340° C.2700° D.2880°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 9. 已知如图(4),∠1=∠B ,则 ∥ ,若 ∠3=∠4,则 ∥ ; 10.已知如图(5),a ∥b ,且∠1=117°,则∠3= °; 11.在△ABC 中,∠A ∶∠B ∶∠C=2∶3∶4,则∠A= °,∠B= °,∠C= °; 12.如图(6),在△ABC 中,∠ABC 与∠ACB 的平 分线交于点I ,若∠A=40°,则∠BIC= °; 13.如图(7),则x= °; 14.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 此多边形为 边形; 15.如图(8),则∠A+∠B+∠C+∠D+∠E+∠F= °; 三、解答题:(第16题6分,第17题6分,第18题8 分,共20分) 16.⑴作出△ABC 的三条高 D 图(4) E C B A 4 32 1 图(5) 3 21 c b a 图(6) I C B A D C B A 3x 2x 120° 图(7) 图(8) E D B C F A

新人教版七年级几何图形初步练习专题(一)---三视图、展开图专题

- 1 - / 3 三视图、展开图专题 【题型一】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 1、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 2、从左面看图中四个几何体,得到的图形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共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从不同方向看一只茶壶,如图,下列选项中从上往下看的效果图是( )。 4、从三个不同方向看一个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 )。 A. 圆柱 B. 三棱锥 C. 球 D. 圆锥 5、由四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建了一个积木,它的左视图和主视图均如图所示,则这堆积木不可能是( ) 6、由7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关于它的视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正面看面积最大 B . 从左面看面积最大 C . 从上面看面积最大 D . 三个视图的面积一样大 A B C D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从正面看 A B C D

- 2 - / 3 7、5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组成图所示的几何体. (1)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立方单位),表面积是 (平方单位). (2)画出从正面看和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 8、如图,这个图形从正面看是__________,从左面看是__________,从上面看是__________. 【题型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1、如图是一个长方体包装盒,则它的平面展开图是( ) A . B . C . D . 2、下列四张正方形硬纸片,剪去阴影部分后,如果沿虚线折叠,可以围成一个封闭的长方形包装盒的是( ) A . B . C . D . 3、把如图中的三棱柱展开,所得到的展开图是( ) A . B . C . D . 4、下列四个图形中,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 A . B . C . D .

五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卷面分1分 班级:姓名:得分: 一、口算(6分)错()题目 二、我会填,不信你瞧(16分) 2(1)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3分)1.5 ) 份。(( 3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减去((2)2 )个这样的分数4单位后是最小的质数。(1.5分) (3)某班有男生30人,女生24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分) (4)写出分母是6的所有最简真分数(),写出两个等于1的假分数()。(1分) ??6 =()= (小数)。(2 (5)()÷()= 分)??8(6)同时是2、3、5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是()。(1分) (7)( )和()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2分) (8)把两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体积是()。(2分) (9)一个数既是12的倍数,又是18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1分)(10)一根3米长的方钢,把它横截成3段时,表面积增加80平方厘米,原来方钢的体积是()。(1分) 三、A、B、C、D,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段,每段占全长的(5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4)把1(. 1414A、米B、米C、D、5555(2)下面的分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8279B、A、C、D、1215830(3)分母相同的分数()。 A、分数单位相同 B、分数的大小相同 C、所含的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同 (4)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A、都是质数 B、一个是质数一个是合数 C、只有公因数1 (5)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是()。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卷 一、填空。(每题3分,共9分) 1.把一个魔方放在桌子上,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都是( )。 2.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和上面看都是,从左面看是,则这个立体图形是由( )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组成的。 3.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能看到( )个面。 二、判断。(每题3分,共9分) 1.由相同个数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从上面看的图形都是相同的。( ) 2.由3个拼成一个物体,从正面看到的是,那么这3个只有2种摆法。 ( ) 3.一个物体从左面看到的是,这个物体不一定是由4个正方体摆成的。 ( ) 三、选择。(每题3分,共18分) 1.如图,它是由6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将正方体①移走后,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新几何体与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原几何体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没有发生改变 B.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没有发生改变 C.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没有发生改变 D.从任何一面看到的图形都发生了改变 2. 用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要求从正面看到的是,从左 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下面的摆法中,( )符合要求。 A B. C. D.

3.用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右面看是,这个立体图形是( )。 A B. C. D. 4.给左边的立体图形添一个,使得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如右图,摆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一个立体图形由6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组成,从左面看形状是,从上面看形状是,共有( )种不同的搭法。 A.3 B.6 C.7 D.8 6.如图所示,是由几个相同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小正方形内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则这个几何体从前面看是( ),从右面看是( )。 A B C D 四、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下面的几个物体。(每空3分,共18分) 1.从正面和左面看都是的有( )。 2.( )和( )从上面看是。 3.从正面看( )和从上面看( )都是。 4.如果从正面看到的和⑥一样,用5个正方体摆,摆成两行,有( )种不同的摆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