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件 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合集下载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与文化发展(新人教必修3)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与文化发展(新人教必修3)

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政治
3.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二者的 关系,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这就 是文化传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 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在创造中继承,在推陈 中出新,创造出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文化。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 是推动文化发展的 重要因素 。
(3)思想运动是 社会变革 的先导,也促进文化自身的发 展。
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政治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 选择 、 传递、 创造文化 的特定功能,在人的 教化与培育 上始终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 ”,把文化 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 浓缩 的形式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 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 中将 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政治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1)关系: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 继承是发展的 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 必然要求 。 (2)如何处理二者关系: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 发展 ,在发 展的过程中 继承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 承传统文化,不断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 (3)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 关系,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 者和享用者 。
中华文化中 一个非常重 要的组成部 分
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必修3)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必修3)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方法】通过审题肢,马上可排除错误的题肢②文化 是由文人创造的,因为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得出正确答案C。
2.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是文化的继 承;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是文化的 发展。
(3)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继承的发展是“历史虚 无主义”;发展是最好的继承,只有发展传统文化才 能得到发扬,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4)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 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方法】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是日新月异的现实实践 活动,不选A。唐诗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和载体,现 今引用来告诫官员说明它有现实意义,故选B。C与题 意无关。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所以D错。
根据教育部网站2011年8月26日公布的通知,我国 将在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通 知指出,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 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 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 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 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
【方法】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和大众传 媒的影响,考查学生理解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准确调 用相关知识的能力。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新 媒体深入生活,说明④正确,催生了新的文化产业, 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①错 误,②正确。技术是文化的具体内涵之一,而不是文 化多样性的根源,排除③,答案选C。

201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201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
文化。Βιβλιοθήκη 26《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②侧重点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 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
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7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8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2010年7月13日,首届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 演表彰大会在钓鱼台国宾馆召开。四川省德阳市杂技团有 限责任公司创作的杂技音乐剧《飞翔》获表彰。 1.杂技音乐剧《飞翔》的创作背景是3 000年前的远古世 界,但它跨越时空穿梭远古和现实社会,融入青铜器时代 的符号和元素,也拥有现代的音符。带给观众的是一台出 乎意料,让你无法想象的视觉、听觉受到巨大感官冲击的 杂技盛会。从杂技音乐剧《飞翔》的创作你怎样理解继承 和发展的关系?
2.杂技音乐剧《飞翔》是一种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传 统杂技表演的基础上,利用高科技声、光、电等技术融入 了驯鸟、舞蹈、武术、魔术等元素,获得巨大的成功。高 科技对杂技音乐剧《飞翔》的成功起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 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
(2)联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是“推陈出新,革 故鼎新”的前提和基础;“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必然要求,二者是统一的,不
可分割的。
27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4课 文化的继承 新人教必修3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4课 文化的继承 新人教必修3

文 化 的 继 承 性 与 文 化 发 展
相对⑤ 稳定性 传统文化 民族性 传统文化 的主要特点 鲜明的⑥ 在今天 积极作用 传统文 化的作用 消极作用
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⑦ 取其精华 取其精华, ⑧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去其糟粕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同一过程的 两个方面
传统建筑
建筑被称为凝 固的艺术
传统文艺
古代文学、 传统戏曲、 传统绘画等
有悠久的历 史,蕴藏了 丰富的文化 内涵 中华民族灿 烂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京剧、武 术、诗赋、 散文、书 法等
传统思想
包括在长期历史 积淀中形成的理 论观点、学术思 想和道德观念 对今天中国人的 价值观念、生活 方式和中国的发 展道路,具有深 刻的影响 中华文化中一个 非常重要的组成 部分 “大同”世界 “天下为公” 的社会理想
影响
在世界建筑 史上写下了 光辉的一页
地位 例子
展示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标志 有宫廷、民用、 宗教、桥梁、 园林、城市建 筑等,如北京 菊儿胡同
3、传统文化的特点
⑴历史继承性 --薪火相传 历史性 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这种继承性表现在文化经过积累和较长时间的发展一 旦形成,就薪火相传,不断延续下去;文化的这种继 形成于一个民族的长期生活过程中,具有 承性非常稳定和持久,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从传 民族性 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文化的继承性。 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 ⑵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①基本特征,同时,它 相对稳 它不仅产生于过去,而且存在于现实,与 的具体内涵又能够②因时而变。 内容应该与时俱进 定性 人们的现实生活不可分割 ⑶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 渗透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 继承性 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 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 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 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 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位 之一
化的重要标志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典 例
元宵节看花灯、吃汤 圆,端午节赛龙舟、 吃粽子等
土楼、四合院等
京剧、武术、书法 等
“大同”世界和“天下 为公”的社会理想等
考点精讲
特点:
考点精讲
二、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
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 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 不同
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 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
予了新的内涵
展的精神纽带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
侧重
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
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
点不
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
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

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在具有历史继承性
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
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
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 )
A.文化平等 文化差异 文化交融
B.文化影响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C.文化借鉴 文化包容 文化繁荣
D.文化传播 文化市场 文化自觉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继承
考点概览
考点精讲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高三《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高三《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怎么办——具体要求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A.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 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B.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 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 剔除。
答案示例一 支持。理由:①古建筑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载体。“搬家”是对古建筑进行保护 的一种形式,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利于展 现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融、创新。②古建筑 保护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年久失修与缺乏维修费用 的矛盾,这种“搬家”解决了维修费用缺乏的问 题。③这种古建筑“搬家”的方式有利于发挥民 间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弥补财政不足的缺憾。 答案示例二 反对。理由:①一方水土,一方文 化,这种“搬家”会淡化古建筑的文化特色。② 部分不能离开整体,古建筑不能离开它的环境。
题组反思
从自身看 精华与糟粕
传 统 文 化
经济政治 从时代 决定文化 需要看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继承
要前 求提
推陈出新、革 故鼎新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
•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 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 首先,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 印;
• 其次,传统文化延伸到现在,仍然存在于现实 中。传统文化渗透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对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 的作用
传统文化如果一 成不变,就会阻 碍社会进步,妨 碍人的发展
知识梳理 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怎么办)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新人教必修3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新人教必修3

3.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__相__对__稳__定__性__。传统文化在世 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 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__民__族__性__。传统文化是 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 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 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__纽__带___。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_凝__固__的艺术,中 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 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 国人的价__值__观__念__、生活方式和中国的_社__会__发__展_ 具有深刻影响。
(2)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不断为人类物质生产开拓 新的空间,而且促进了人类思想一次又一次解放, 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化,引导人类走向更为先进的 文化,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 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 (3)科学技术对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科学技术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 化内容;②科学技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 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③科学技术改变着收 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2)面对传统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立场。即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具体地说,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 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 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 除。
(3)传统文化内容,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必须具体 分析,仔细鉴别。取其精华是文化发展的根基, 去其糟粕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唯有不断抛弃 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 因素,并根据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注入新的 时代内容,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地保持旺盛的生命 力。

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复习(共42张PPT)

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复习(共42张PPT)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 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已经

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 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艺术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 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民族精神的火 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1.春节,一种叫“中国红”的剪纸灯笼 挂满了大街小巷。这些灯笼透出浓浓的 “年味”,看上去很喜庆,很多市民买回 家,挂在窗前,图个喜庆。材料表明 () ①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产生持久的影响
诸多方面改变了农民过春节的习俗。以前
农民每到春节都要大量准备年货,但是现
在,由于超市开进乡村,农村购物与城市
一样方便,不少农民春节不再大量准备年
货,只是略微备点儿,够几天吃用的就行。 这说明( ) A .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习俗能够与时俱进 C.传统习俗经常变化 D.传统习俗不可捉 摸
2.剪纸作为我国最为普遍的民间艺
术,承载着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宝
贵遗产。新时期的剪纸艺术家面 向
现实,用古老的剪纸艺术形式表达
着现代人的生活和情结。剪纸艺术
家用古老的剪纸艺术形式表达着现
代人的生活 和情结,这体现了传统
文化具有( )
A.民族性
B.相对稳定性
C.多样性
D.继承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位 例子
元宵节看花灯、 有宫廷、民用、宗 吃汤圆,端午节 教、桥梁、园林、 吃粽子、赛龙舟, 城市建筑等,如北 中秋节赏月吃月 京菊儿胡同 饼等
展示中国传统文 中华民族灿 化的重要标志 烂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京剧、武 术、诗赋、 散文、书 法等
(2012届厦门5月质检)鸦片战争后,英美等列强曾在 岛上设立领事馆,同时,商人、传教士纷纷在此建公馆、 教堂、 洋行、医院、学校,形成了集教会、教育、医院、 民间戏曲等多元文化于一身的鼓浪屿文化,至今仍有千余 幢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被保存下来,鼓浪屿因此有“万国 建筑博览园”之称。你认为鼓浪屿申遗比较恰当的宣传词 应是 A.凝固的艺术 文明演进的缩影 独特的人居环境 B.流动的艺术 历史发展的见证 优美的风景名胜 C.精神的火炬 文化交流的圣殿 丰富的人文资源 D.独特的魅力 世界文化的交融 多彩的异国风情 【解析】本题关键在于说明传统建筑的意义和作用,A最 符合题意。流动的艺术、文化的交融说法不妥,BD不选, C是说传统文艺。
必修3 《文化生Βιβλιοθήκη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 与文化发展
考点考向概览
考点概览
2、文化传承与创新 (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 化的发展 ①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 及其影响 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 度 ③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 素 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 文化纵向的积累这一主线,重点 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 文化的正确态度及文化继承与发 展的关系等 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 现类、启示类和措施类选择题为 主。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继承 与发展的关系主要立足于信息的 解读,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及如何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 系的考查以启示类、措施类为主
高考复习策略 3.本课时的主线是“文化纵向的积累”,所以复 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 ①结合我国的传统节日、习俗等理解传统文化的 特点和影响; ②结合传统文化诵读活动,妈祖文化活动等,认 识传统文化的现实作用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③结合我国文化建设的具体事例或建设文化强省、 强市等具体材料,认识文化的继承性以及对待传 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等。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形式 含义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指在一定社会群 建筑被称为凝 体中约定俗成或 世代相传的风尚、 固的艺术 礼节和习惯
特点:
影响
对人们的物质 生活和精神生 活产生持久影 响 传统文化的基 本形式之一
在世界建筑 优美的艺术造型、 史上写下了 丰富的艺术装饰 光辉的一页
基本形式 正确态度
特点
传统 文化
文化继承 与文化发展
影响 (作用)
影响文化 发展的因素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①并保留在现实生 活②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③的文化。 概念解析: ①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各民族在 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传统文化总是与一定的政治经济 和社会制度紧密联系的。 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现实性:是在长期历史发展 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没有文化的继承,就 没有文化的积累。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为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的继承。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 化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思 维 拓 展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与联系
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 落脚点在文化,是 落脚点在传统,文化 对应于当代文化和 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外来文化而言的 具体 抽象 经过后天学习获得 潜意识支配人们
比较 对照物 区 抽象与否 存在方式 别 继承 主体性 历史角度 联系
有继承性 无需继承,自然存在 外在于主体 内在于主体 历史现象,已过去 历史的积累,凝聚在人 的存在 们的现实思想之中 都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特 别


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民族文化 某一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 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民 族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 总和 更多的是指至今仍存在着、 并不断发展更新着、表现 着民族生活面貌和精神世 界的文化内容,侧重于当 今的文化 主要特点是具有地域性
(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24)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 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古 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 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 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①表述错误。社会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说法不正确。传统文化是在长 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 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 化的积累;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 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④正确。故选D。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特 别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 其产品。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 在的反映。 (2)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 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 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就能对 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则会阻碍社会进步、 妨害人的全面发展。 (3)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 进的精神动力,它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 在文化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它又对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发 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是大范畴,包括了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包 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不包括其糟粕。
正确区分文化、传统文化和 先进文化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注意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传统文化就是古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中 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 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 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 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 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误区二:讲究传统即是复古。 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 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 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 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一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 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 致的。
(2012届福州3月质检)料三 福州市民俗文化节于2012 年2月4日开幕.文化节围绕“让民俗活起来、让民俗留长 久、让民俗乐万家”这条主线,并依托多媒体以舞台实景 的方式展示了茉莉花茶制作工艺、剪纸、花灯、高跷、茶 亭十番音乐、肉燕、纸伞等数十个民间绝活奇技或特色产 品,其中有不少是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期 间,人头攒动,观者如云。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民俗文化活动 观者如云的原因。(9分) 【答案】(3)①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3 分)。②民俗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3分)。③材料 中民俗文化活动内容丰富,贴近生活,传播方式新颖,为 人们所喜闻乐见(3分)。
独特的结构体系、
包括在长期历史 文学艺术, 积淀中形成的理 称为民族精 论观点、学术思 神的火炬 想和道德观念 对今天中国人的 有悠久的历 价值观念、生活 史,蕴藏了 方式和中国的发 丰富的文化 展道路,具有深 内涵 刻的影响 中华文化中一 个非常重要的 组成部分 “大同”世 界 “天下为公” 的社会理想
稳定 传统文化是历史留下仍 民族文化往往是在旧的 程度 保存在今天的,具有固定 基础上有新的开展与变 不同 性 化,是发展变化的 联 (1)都是指民族国家历史上形成的、固有的、能从各个不 系 同的层面表现出民族国家面貌特色的文化部分,都具有民 族性,都是反映一个民族的特点的文化。(2)民族文化本 身渗透着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高考复习策略 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以“文化纵向的积 累”为主线,立足传统文化,主要分析了传统文 化的特点、形式及影响。立足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主要分析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 承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复习本单元我们必须立 足“一般意义上文化的发展过程”这一核心,认 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的关系,理解 文化传播、传承和创新是三位一体、紧密联系的。 复习本课时,要与第五课的文化继承与创新、第 六课的中华文化的传承、第七课的弘扬和培育中 华民族精神、第十课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继 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等知识联系起来。
传统文化 含义不 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 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 同 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 对稳定性的文化 区 侧重点 更多的是指过去遗留 或流传下来的的文化 不同 内容,侧重于过去的 文化 别 特点不 具有相对稳定性,历 同 史性,继承性
参照物 往往是与现代文化相 往往是与外来文化相对而 不同 对而言 言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注意的几个误区
误区三:发扬传统就是拒绝此外来文化。 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 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 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 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为现实,也就是 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 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没有一种文化是纯而又纯的, 吸收外来文化是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 当然,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总是有所选择的,不适应本体 文化的外来文化完全应当淘汰也必然会被淘汰,但这和拒 绝一切外来文化的狭隘民族主义是完全不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