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化学分析法习题课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详解)

分析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3. 某矿石中钨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为:20.39,20.41,20.43。
计算标准偏差s 及置信度为95%时的置信区间。
答:分析结果的平均值x =20.41%()()()()2412043204120412041203920122212......-+-+-=--=∑=n xxs ni i=0.02%n=3,置信度为95%时,t = 4.303,有μ=nts x ±= (20.410.05)%7. 有一标样,其标准值为0.123%,今用一新方法测定,得四次数据如下(%):0.112,0.118,0.115和0.119,判断新方法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置信度选95%) 答:x =0.116%,s=0.003%n=6,置信度为95%时,t = 3.182,有t 计算=n sx μ-=4003012301160⨯-...=4.667> t新方法存在系统误差,结果偏低。
11.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 2.187×0.854 + 9.6×10-5 - 0.0326×0.00814; (2) 51.38/(8.709×0.09460);(3);(4)688103310161051---⨯⨯⨯⨯... 解:(1)1.868;(2)62.36;(3)705.2 ;(4)1.7×10-5。
第三章 滴定分析3.7. 计算下列溶液滴定度,以g·mL -1表示:(1) 以0.2015 mol·L -1HCl 溶液,用来测定Na 2CO 3,NH 3 (2) 以0.1896 mol·L -1NaOH 溶液,用来测定HNO 3,CH 3COOH 解: (1) 根据反应式Na 2CO 3 + 2HCl = H 2CO 3 + NaCl NH 3·H 2O + HCl = H 2O + NH 4 Cl 可以得到关系式 n Na 2CO 3 = HCl n 21, HCl NH n n =3, 所以=11000232-⋅⨯⨯L mL M c CO Na HCl =0.01068g/mL=110003-⋅⨯LmL M c NH HCl =0.003432g/mL(2) 根据NaOH 与HNO 3的反应可知 n NaOH =n HNO3 根据NaOH 与CH 3COOH 的反应可知 n NaOH =n CH3COOH所以=110003-⋅⨯LmL M c HNO NaOH = 0.01195g/mL ;=110003-⋅⨯L mL M c COOHCH NaOH = 0.01138g/mL3.8. 计算0.01135 mol·L -1HCl 溶液对CaO 的滴定度。
(2021年整理)分析化学课堂上练习题答案1

(完整)分析化学课堂上练习题答案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分析化学课堂上练习题答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分析化学课堂上练习题答案1的全部内容。
第十六章色谱概论一、选择题1.在色谱过程中,从总体上看,组分在流动相中停留的时间为:()。
A. t0 B。
t R C. t′R D。
k2.衡量色谱柱的柱效应使用( )。
A 保留值 B。
分离度 C.板高 D。
峰面积3.衡量色谱柱效能的参数为()。
A. 分离度B. 容量因子C. 塔板数D。
分配系数4.下列哪种色谱方法的流动相,对色谱选择性无影响?( ).A.液-固吸附色谱 B.液—液分配色谱 C.空间排阻色谱 D.离子交换色谱5.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
A.改变固定相的种类B.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C.改变色谱柱的柱温D.(A)和(C)1. A;2. C ;3.C ;4.C ;5.D二、判断题1.色谱柱越长,单位长度所包含的理论塔板数(片/米)就越多。
()2.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色谱柱越长,色谱峰越宽。
( )3.从总体上看,各种组分在流动相中停留的时间都等于死时间。
( )4.组分被载气完全带出色谱柱所消耗的载气体积为保留体积。
()5.某一组分的分配比 k=1/3,表明该组分的移动速度是流动相速度的 3倍。
( )1.×;2.√;3.√;4.×;5.×第十七章气相色谱法一、选择题1.在气相色谱法中其他条件均不改变,柱长增加一倍则将发生().A.物质对的分离度增大,但半峰宽不变 B.理论塔板高度增加C.分离度和半峰宽都增大至倍 D.每米所含塔板数增大2.在GC法中对某一组分来说,一定的柱长下,与组分的保留时间无关的是()A.保留比B.分配系数 C.扩散速度 D.分配比3.在一根 1 米长的柱上测得两组峰的分离度为 0。
分析化学习题课

答(1) δH2B =δHB-时,Ka1=[H+] = 10 -1.92 = 1.20 ×10 -2
δHB- =δB2-时, Ka2=[H+] =10 -6.22 =6.02×10 –7 (2)滴定至第一化学计量点时,产物为HB-,cHB=0.0500 mol/L, pH≈4.07, 选用甲基橙为指示剂。
[H+]= Ka1ca
ca/Ka1 ≥ 100
4 两弱酸(HA+HB)溶液
5 弱酸+弱碱(HA+B-)溶液
[H+]= KHAcHA
[H+]= KHAKHBcHA/cB
6 两性物质溶液
(1)酸式盐 NaHA
[H+]= Ka1Ka2
c >10 Ka1
pH = 1/2(pKa1 + pKa2)
(2)弱酸弱碱盐 NH4Ac
则三种溶液pH的大小关系是 ( D )
[已知pKa(HAc) = 4.74, pKa(NH4+) = 9.26]
(A) a<c<b (B) a = b<c (C) a = b>c (D) a = b = c
3. 分别简单阐述酸碱滴定指示剂,络合滴定指示剂, 氧化还原滴定指 示剂和沉淀滴定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的原理.
2.含有Zn2+和Al3+的酸性缓冲溶液,欲在pH=5~5.5的条件下,用 EDTA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Zn2+,加入一定量六亚甲基四胺的作用 是 控制酸度 ;加入NH4F的作用是 掩蔽Al3+ 。
3.某含EDTA、Zn2+和Ca2+的氨缓冲溶液中,lgα Y(H+)=0.45,
lgα Y(Ca2+)=4.7, lgα Zn(NH3)=2.5, 而lgKZnY=16.5, 故
分析化学-第三章《分光光度法》课后习题

第三章《分光光度法》课后习题
一、选择题
(1) 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某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加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分别是………()
(A) 不变、增加
(B) 不变、减小
(C) 向长波移动、不变
(D) 向短波移动、不变
(3)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Fe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eSCN2+的吸光度随着SCN-浓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
(B) FeSCN2+的吸光度随着Fe3+浓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
(C) 溶液的吸光度与透射率线性相关
(D) 溶液的条件摩尔吸光度系数随着波长变化
(5) 用常规分光光度法测得标准溶液的透射率为20%,试液的透射率为10%,若以示差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液,以标准溶液为参比,则试液的透过率为………( )
(A) 20%
(B) 40%
(C) 50%
(D) 80%
(7) 以KmnO4溶液滴定Fe2+,在MnO4-最大吸收波长处测量溶液吸光度的变化,得光度滴
定曲线………( )
(A) (B)
(C) (D)
(8) 标准工作曲线不过原点的可能的原因是………( )
(A) 显色反应得酸度控制不当
(B) 显色剂得浓度过高
(C) 吸收波长选择不当
(D) 参比溶液选择不当
二、计算题
作业说明:
课后习题与平时成绩及期末考核密切相关,请大家重视哈!此次作业中12300740022陈敏轩与12300740053胡可欣同学,作业认真严谨,值得表扬。
知道大家这学期课程较多,辛苦了。
望大家对大学生活早作规划,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一起加油!
马洪影
2013年10月16日。
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合编《分析化学》(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X射线光谱法)

1 / 1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②在 X 射线光谱法中,常用波长为 0.01~2.5nm。 2.X 射线的吸收 (1)吸收的特点 除最轻的元素外,散射的影响一般徆小,通常可忽略。 (2)吸收谱线 元素的吸收线和发射线类似,且其波长不元素的化学形态无关。 3.X 射线的散射和衍射 (1)非干散射 ①定义 非相干散射是指 X 射线不原子中束缚较松的电子作随机的非弹性碰撞,把部分能量给 予电子使电子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散射。 ②特点 a.非相干散射造成 X 射线能量降低,波长向长波方向秱动(Compton 效应); b.散射线的相位不入射线无确定关系,丌能产生干涉效应,对测定丌利。 (2)相干散射 ①定义 相干散射是指 X 射线不原子中束缚较紧的电子作弹性碰撞的散射。 ②特点 X 射线只改变方向而无能量损失,波长丌变,其相位不原来的相位有确定关系。 (3)X 射线发生衍射需要满足的条件 ①原子层之间的间距必须不辐射的波长大致相当; ②散射中心的空间分布必须非常规则。
6 / 12
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合编《分析化学》(第4版)(下册)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分子发光分析法【圣才出品】

第六章分子发光分析法1.解释下列名词:(1)荧光;(2)磷光;(3)化学发光;(4)荧光激发光谱;(5)荧光发射光谱;(6)荧光量子产率;(7)荧光猝灭。
答:(1)荧光如果分子被激发到某个电子激发态的某个振动能级上,处于这个能态的分子会通过振动弛豫、内转换等一系列非辐射方式衰变到S 1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发生10S S →的辐射跃迁,这个辐射跃迁过程即发射出荧光。
(2)磷光分子被激发到某个电子激发态的某个振动能级上后,通过振动弛豫、内转换和体系间窜跃等一系列非辐射方式衰变到T 1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发生01T S →的辐射跃迁,这个辐射跃迁过程即发射出磷光。
(3)化学发光在某些化学反应中,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以光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这种现象称为化学发光。
(4)荧光激发光谱以不同波长的入射光激发荧光物质,并在固定波长处测量激发出来的荧光强度,然后以激发波长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绘制关系曲线,便得到荧光激发光谱。
(5)荧光发射光谱固定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不变,测量不同波长处发射的荧光强度,绘制荧光强度随发射波长变化的关系曲线,便得到荧光发射光谱。
(6)荧光量子产率荧光量子产率是指荧光物质被激发后所发射荧光的光子数与吸收的激发光的光子数之比值。
(7)荧光猝灭荧光物质与溶液中其他物质发生作用,使荧光强度减弱或者消失的作用称为荧光猝灭。
2.简述影响物质的荧光发射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物质的荧光发射的主要因素如下:(1)分子结构①共轭 键体系:发荧光的物质中都含有共轭双键的强吸收基团,共轭体系越大,荧光效率越高;②刚性平面结构:荧光效率高的物质,其分子多是平面构型且具有一定的刚性;③取代基的影响:取代基对荧光物质的荧光特征和强度有很大影响,给电子取代基可使荧光增强,吸电子取代基使荧光减弱。
(2)环境因素①溶剂的影响:溶剂的极性对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产生影响,溶剂的极性越强,荧光强度越大;②温度的影响:温度对溶液荧光强度影响明显,对于大多数荧光物质,升高温度会使非辐射跃迁引起的荧光的效率降低;③pH的影响:溶液pH值对含有酸性或碱性取代基团的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性质有影响;④内滤光作用和自吸收作用:溶液中若存在能吸收激发光或荧光的物质,就会使实际测到的荧光减弱。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1.解释下列名词:(1)原子吸收线和原子发射线;(2)宽带吸收和窄带吸收;(3)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4)谱线的自然宽度和变宽;(5)谱线的热变宽和压力变宽;(6)石墨炉原子化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化法;(7)光谱通带;(8)基体改进剂;(9)特征浓度和特征质量;(10)共振原子荧光和非共振原子荧光。
答:(1)原子吸收线是基态原子吸收一定辐射能后被激发跃迁到不同的较高能态产生的光谱线;原子发射线是基态原子吸收一定的能量(光能、电能或辐射能)后被激发跃迁到较高的能态,然后从较高的能态跃迁回到基态时产生的光谱线。
(2)分子或离子的吸收为宽带吸收;气态基态原子的吸收为窄带吸收。
(3)积分吸收是吸收线轮廓的内的总面积即吸收系数对频率的积分;峰值吸收是中心频率0两旁很窄(d 0)范围内的积分吸收。
(4)在无外界条件影响时,谱线的固有宽度称为自然宽度;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谱线宽度增加称为变宽。
(5)谱线的热变宽是由原子在空间作相对热运动引起的谱线变宽;压力变宽是由同种辐射原子间或辐射原子与其它粒子间相互碰撞产生的谱线变宽,与气体的压力有关,又称为压力变宽。
(6)以石墨管作为电阻发热体使试样中待测元素原子化的方法称为石墨炉原子化法;反应生成的挥发性氢化物在以电加热或火焰加热的石英管原子化器中的原子化称为氢化物发生原子化法。
(7)光谱通带是指单色器出射光束波长区间的宽度。
(8)基体改进剂是指能改变基体或被测定元素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以避免化学干扰的化学试剂。
(9)把能产生1%吸收或产生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定元素的质量浓度定义为元素的特征浓度;把能产生1%吸收或产生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定元素的质量定义为元素的特征质量。
(10)共振原子荧光是指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的辐射和发射的荧光波长相同时产生的荧光;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的辐射和发射的荧光波长不相同时产生的荧光称为非共振原子荧光。
2.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为什么要使用锐线光源?空心阴极灯为什么可以发射出强度大的锐线光源?答:因为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约为103nm,所以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应使用锐线光源;由于空心阴极灯的工作电流一般在1~20 mA,放电时的温度较低,被溅射出的阴极自由原子密度也很低,同时又因为是在低压气氛中放电,因此发射线的热变宽D、压力变宽L和自吸变宽都很小,辐射出的特征谱线是半宽度很窄的锐线(104~10 3 nm)。
分析化学第七版李发美课后习题部分作业.doc

8. 电位法及永停滴定法1. 在25°C,将pH 玻璃电极与饱和U •汞电极浸入pH=6.87的标准缓冲溶液中,测得电动势为0.386V ;测定 另一未知试液时,测得电动势为0.508V 。
计算未知试液的pHo2. 若KH+,Na+=lXl (rX 这意味着提供相同电位时,溶液中允许Na*浓度是 丄浓度的多少倍?若Na*浓度为 1.0 mol/L 时,pH= 13.00的溶液所引起的相对误差是多少?(1)K H+,Na+=l X W 15时,意味着干扰离子Na*的活度比被测离子H 一的活度高1 X 1屮倍时,两者才产生相同 的电位。
9. 光学分析法概论1、 光学分析法有哪些类型。
基于辐射的发射建立的发射光谱分析法、火焰光度分析法、分子发光分析法、放射分析法等;基于辐射 的吸收建立的UV-V is 光度法、原子吸收光度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基丁辎射的散射建立的 比浊法、拉曼光谱法; 基睛辐射的折射建立的折射法、干涉法;基于辐射的衍射建立的x ・射线衍射法、电 子衍射法等;基于辐射的旋转建立的偏振法、旋光法、圆二色光谱法等。
2、 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有何异同?吸收光谱法为当物质所吸收的电磁辐射能由低能态或基态跃迁至较高的能态(激发态),得到的光谱发射光谱法为物质通过电致激发、热致激发或光致激发等激发过程获得能量,变为激发态原子或分子, 当从激发态过渡到低能态或基态时产生的光谱。
3、 什么是分子光谱法?什么是原子光谱法?原了光谱法:是由原了外层或内层电了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光谱,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
属于这类分析 方法的有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以及X 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分子光谱法:是由分子小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光谱,表现形武为带光谱。
属于这类 分析方法的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和分子磷光光谱法等。
4、 简述光学仪器三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问答题
1. 何谓元素的共振线、灵敏线、最后线、分析线,它们之间有何 联系?
解: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resonance line)。共振线具有最小的激发电位,因此最容易被激发,为该 元素最强的谱线。
灵敏线(sensitive line) 是元素激发电位低、强度较大的谱线, 多是共振线(resonance line)。
1.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物理干扰可用下述哪一种方法消 除: A.释放剂 ; B.保护剂; C.标准加入法;D.扣除背景; 2.光的波长、频率、能量之间具有下列关系: A.波长越长,频率越低,能量越小; B.波长越长,频率越高,能量越小; C.波长越长,频率越低,能量越大; D.波长越长,频率越高,能量越大; 3.光学分析法中,使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是: A.紫外分光光度法;B.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C.原子吸收光谱法;D.发射光谱分析法; 4.发射光谱分析法进行定性分析时的根据是: A.谱线的强度;B.谱线的波长; C.谱线的黑度;D.谱线的多少;
摄取铁光谱是由于铁的光谱谱线较多,而且每条谱线的波 长都已经精确测定,并载于谱线表内,因此可以用铁个谱 线作为波长的标尺,进而确定其它元素的谱线位置。
• 3.请简要写出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炬 (ICP) 光源 的优点。 [答] 温度高可达 10000 K,灵敏度高可达10-9; 稳定性好,准确度高,重现性好; 线性范围宽可达 4~5 个数量级; 可对一个试样同时进行多元素的含量测定; 自吸效应小; 基体效应小; 无电极污染。
7.在原子发射光谱中,公式I=acb,当b=1时,表示 ________________,在低浓度 b=__________。 8.产生红外光谱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 9.分析线和内标线符合均称线对的元素应该是 _____电 位和_______电位相近。 10.红外光谱研究最多的就是基本振动频率,而这种分子 振动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为( )振动和( )振 动. 11.AAS是基于( )对特征辐射的吸收而进行分析的方 法;UV-VIS是基于( )对特征辐射的吸收而进行分析 的方法.按其辐射的外形,前者表现为( )光谱,后者为( ) 光谱.
4、简述影响荧光效率的主要因素
答:荧光效率(Ψƒ)=发荧光的分子数/激发态分子总数。荧光效率越高, 辐射跃迁概率越大,物质发射的荧光也就越强,则Ψƒ=Kƒ/( Kƒ+∑Ki),一 般来说,Kƒ主要取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而∑Ki则主要取决于化学环境, 同时也与化学结构有关,其影响因素有: ①分子结构:发荧光的物质分子中必须含有共轭双键这样的强吸收基团,且 共轭体系越大,л电子的离域性越强,越易被激发而产生荧光。随着共轭 芳环增大,荧光效率提高,荧光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②a其次,分子的刚性平面结构有利于荧光的产生,有些有机配位剂与金属离 子形成螯合物后荧光大大增强;b给电子取代基如-OH、-NH2、-NR2 和-OR等可使共轭体系增大,导致荧光增强;吸电子基如-COOH、-NO 和-NO2等使荧光减弱,c 随着卤素取代基中卤素原子序数的增加,物质 的荧光减弱,而磷光增强。 ③环境 a 溶剂的极性增强,对激发态会产生更大的稳定作用,结果使物质的 荧光波长红移,荧光强度增大;b 对于大多数荧光物质,升高温度会使非 辐射跃迁概率增大,荧光效率降低;c 大多数含酸性或碱性取代基团的芳 香族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受溶液PH的影响很大;d 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存在 减小非辐射跃迁的概率,提高荧光效率;e 溶液中溶解氧的存在,使激发 态单重态分子向三重态的体系间窜跃速率加大,会使荧光效率减低。
8.在原子吸收分析法中, 被测定元素的灵敏度、准确度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 ) (1) 空心阴极灯 (2) 火焰 (3) 原子化系统 (4) 分光系统 9.为了消除火焰原子化器中待测元素的发射光谱干扰应采用下 列哪种措施? ( ) (1) 直流放大 (2) 交流放大 (3) 扣除背景 (4) 减小灯电流 10.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 ) A.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 B.在广泛的光谱区域内发射连续光谱 C.发射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的特征共振辐射 D.产生紫外线 11.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 ) A.波长变长 B.波长变短 C.波长不变 D.谱带蓝移
25. 下列关于分子振动的红外活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凡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 非极性分子的各种 振动都不是红外活性的 B 极性键的伸缩和变形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 C 分子的偶极矩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 即为红外活性振动 D 分子的偶极矩的大小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 必为红外活性振 动, 反之则不是 26.欲分析165~360nm的波谱区的原子吸收光谱, 应选用的光源 为( ) A钨灯 B能斯特灯 C空心阴极灯 D氘灯 27.可以概述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在产生原理上的共同 点是 ( ) A辐射能与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 B辐射能与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的辐射 C辐射能与原子内层电子产生的跃迁 D电、 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的跃迁
6、 和 是同分异构体,试分析两者 红外光谱的差异。 答:前者由于中含有一个-OH基团,因此在红 外光谱中有一强吸收峰在3700~3100cm-1, 且此分子中含有一个C=C双键,因此在 1680~1620cm-1也有一较弱的吸收峰。 红 外光谱中有2个特征峰,而后者中只含有一个 C=O特征官能团,因此反映在红外光谱中则 在1850~1600cm-1有一强吸收峰,即的红外 光谱只有一个特征吸收峰
5.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 点是 ( ) (1) 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 (2) 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 (3) 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 (4) 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6.分析线和内标线符合均称线对的元素应该是( ) (1)波长接近 (2)挥发率相近 (3)激发温度相同 (4)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相近 7.某摄谱仪刚刚可以分辨 310.0305 nm 及 309.9970 nm 的两条谱线,则用该摄谱仪可以分辨出的谱线组是: (1) Si 251.61 ─ Zn 251.58 nm (2) Ni 337.56 ─ Fe 337.57 nm (3) Mn 325.40 ─ Fe 325.395 nm (4) Cr 301.82 ─ Ce 301.88 nm
OH 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下列类型的电子能级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 A.* B.n* C.* D.* 13.下列气体中,不能吸收红外光的是( ) A.H2O B.CO2 C.HCI D.N2 14.*跃迁的特点是( ) A.摩尔吸光系数大 B. 属禁阻跃迁 C.谱带强度弱 D.是生色团的孤对电子向反键轨道跃迁产生的 15.带光谱是由下列哪一种情况产生的 ? ( ) A 炽热的固体 B 受激分子 C 受激原子 D 单原子离子 16.用发射光谱进行定量分析时,乳剂特性曲线的斜率较大,说 明( ) A 惰延量大 B 展度大 C 反衬度大 D 反衬度小 17.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 ) A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B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C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D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1.在紫外吸收光谱中,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吸收带波长 变长的称为___________,使吸收带波长变短的称为 ________________。 2.在紫外吸收光谱中,溶剂的极性增大,使*跃迁吸收带波 长___________,使 跃迁吸收带波长紫移。 3. 原子吸收光谱线的自然变宽是由___________,多谱勒变宽是 由_______________产生的。 4、原子吸收分析中,作背景校正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5、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发射光谱法,其共同点都是利用 _______________,但二者在本质上有区别,前者利用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而后者利用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6、发射光谱法常用的电弧和火花光源中阳极温度高的是 __________光源,具有负电阻特性的是 光源; 高压火花光源一般适合 试样的分析。
在 CH3CN 中 C≡N 键的力常数 k= 1.75×103 N/m,光 速c= 2.998×1010 cm/s,当发生红外吸收时,其吸收带的 频率是多少?(以波数表示) 阿伏加德罗常数 6.022×1023mol-1,Ar(C) = 12.0,Ar(N) = 14.0)
• • • • • N1/2 k m1 ·m2 据 σ = ─── ×(──)1/2 μ= ────── 2c μ m1 + m2 N = 6.022×1023 M1= 12 , M2= 14 (6.022×1023)1/2 12.0+14.0 • ∴ σ= ────────────×(17.5×105×──────)1/2 = 2×3.1416×2.998×1010 12.0×14.0 2144 cm-1
18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 的是 ( ) (1) K (2) Ca (3) Zn (4) Fe 19.原子发射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共同点在于( ) (1)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 (2)基态原子对共振线的吸收 (3)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 (4)激发态原子产生的辐射 20.发射光谱分析中, 具有低干扰、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宽线性 范围的激发光源是( ) (1) 直流电弧 (2) 低压交流电弧 (3) 电火花 (4)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21.工作范围为200-400nm的AES光谱仪,其照明透镜采 用的材料为( ) A .光学玻璃;B. 石英;C.氯化钠晶体C.有机玻璃 22. AAS,AES,AFS三种方法的共同点在于( ) A.光源; B.源自化器;C.线光谱;D.带光谱 23.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A 分子的振动 B 分子的转动 C 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 D 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 24. Cl2分子在红外光谱图上基频吸收峰的数目为( ) A0 B1 C2 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