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的影响论文解析

合集下载

关于上海世博会的论文5篇

关于上海世博会的论文5篇

关于上海世博会的论文5篇第一篇:关于上海世博会的论文最难忘的记忆—世博志愿者摘要: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落下帷幕。

在这为期半年的盛会中,无论是园区志愿者“小白菜”,还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城市文明志愿者,他们都以饱满的精神、灿烂的微笑、优质的服务、快乐的形象,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年轻的志愿者们在用他们的方式向世界证明自己,用他们的努力成为本届世博会留给人们最难忘的记忆。

关键词:世博志愿者精神感动正文:走进世博园,随处可见的“小白菜”让这片土地“绿意盎然”。

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无时不露出善意的微笑,无论你有什么问题,他们都会耐心地帮忙解答。

都说世博会升华了上海这座城市,而难以计数的世博志愿者铸就的“精神雕塑”,也感动了整座城市。

世博志愿者队伍的组建整个世博会志愿者的框架布局可以概括为“一个称号三支队伍”。

一个称号是“世博会志愿者”,三支队伍分别是8万余人的园区志愿者、10万人左右的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以及197万人的城市文明志愿者。

园区志愿者和城市站点志愿者从2009年5月1号开始招募,报名数达到61万多人。

培训工作从2010年1月22号启动。

每位志愿者候选人要经过统一培训、并通过严格考核之后才能持证上岗。

朝气蓬勃的志愿者人们普遍认识到,在世博会的运行中,志愿者已然成为了本届世博会文明的形象大使,更成为了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生动演绎和实践者。

世博会志愿者行动让我们看到了清新活力的一代年轻人。

他们克服了疲劳的压力,承受着烈日的考验,却在助人后体验被感激的快乐,收获了一种“被需要”的幸福,和难能可贵的社会体验和精神成长。

世博会为这一代青年人创造了历练的机遇,也给了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

我们的80后、90后正在用汗水证明他们对“责任”的理解,证明着他们崭新和特有的时代特质。

为数不少的完成了世博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还报名参加西部计划项目,在暑假期间前往西部农村支教支医支农。

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核心是责任。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世博会既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集,也是东道主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综合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

一、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上海世博会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成了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世博会对人们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

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

世博会不仅对经济增长、科技进步起到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人文素质。

参加世博会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也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思想道德素质。

所以说,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二、上海世博会的效益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仍处于或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举行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经济影响广泛而深远。

中国旅游业将为世博会举办的过程中直接带来了广大的收益。

一名参观者对当地的各种产业有催动作用,直接包括:零售业、酒店、交通、通信、餐饮、观光等产业得到乐观的收益,其中的消费都主要来源于此。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转型国家,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世博会的举办成功能将增强海内外投资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带动国内投资和外商投资双升温。

使其投资效应扩大,推进中国经济增长,提高综合国力。

三、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2010上海世博会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世博会所造成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1、政治的影响。

世博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相互了解与沟通的开放平台。

纵观当今世界格局,合作与交流成为主流的沟通方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误解、分歧、争执仍然存在,有时甚至要通过战争这种最极端的途径来解决问题,上海世博会为我们架起了一座增进了解、释放善意、传递各自诉求的桥梁。

它成了一个我们和世界各国相互了解与沟通的范本,也成了检验中国人民智慧的范本,将使我们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地走向世界。

世博会论文一

世博会论文一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世博会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世博会带来的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以及带来的种种和谐发展的启示都让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和面对,正是世博会的重要意义和广泛影响,关于世博会的论文以及关于世博会的资料也成为许多人关注的重点。

一、世博会的发展现状分析世博会是世界博览会的简称,这是一项世界级的非贸易性的大规模的产品展示和技术交流活动。

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就因其独特的影响力与号召力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

但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传统的世博会产品展示形式已逐渐落后于时代。

从世博会的发展历程来看,目前正处于其发展低谷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世博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呈下降趋势,已远远不及奥运会、世界杯、NBA、F1等国际赛事的影响力。

世界各国信息交流的的媒介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世博会的产品展示功能逐渐淡化,成为看不到明确目标的聚会,甚至逐渐演变成一些举办城市“作秀”的舞台。

其次,世博会的权威性和参与程度下跌,全球参与的国家(地区)及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减少,甚至部分发达国家已逐渐失去了对世博会的兴趣。

随着世博会产品展示与交流功能的减弱,观光娱乐功能进日趋明显,这就使世博会偏离了举办的宗旨。

再次,世博会的狭义效益正在递减。

狭义效应是指世博会举办地对会场组织与实施运行的投入产出比,即直接的产出效应。

特别是像上海此次举办的这类综合性世博会,其举办基本上不存在盈利。

因此,如何把握好世博会的盈利状况及其工程的后续利用也是组委会不得不面对的重大挑战。

此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即将举办的上海世博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企业与国家的参展热情将大大削弱,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生存压力将降低人们的出游愿望。

二、上海世博会潜在的品牌价值(一)发展中国家的“零突破”成就“国家品牌”上海世博会是自世界博览会举办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注册类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影响和意义

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影响和意义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

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

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2)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

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

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2010年世博会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

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

浅谈上海世博会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浅谈上海世博会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浅谈上海世博会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历时半年的上海世博会已经圆满落幕,精彩的盛会过后,留给我们的是人类对于城市发展的不懈探索,以及将以吉国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精神文化资源。

各国带来的最佳创意和最能代表其社会发展的成就为城市设计者和建设者们提供了最直观、最深刻的感受,希望由此产生的灵感火花能够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一、我国的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历程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其发展速度超乎想象。

迈入21世纪,中国城市化平均水平已经超过40%,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程度甚至高达70%以上,以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发展水平的速度前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品质大幅提高。

中国城市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城市化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最根本的驱动力。

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在辉煌成就的背后,同时潜伏着风险并日益显现。

土地无序开发,耕地过度占用,地域文化丧失,房价居高不下,交通拥挤不堪,环境污染加剧……发达国家曾经历过的恶性循环,我们同样未能幸免。

在享受城市化和工业化带给人类的现代文明丰硕成果的同时,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演变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障碍,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城市发展和规划管理问题。

(二)城市化的代价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同时,如果盲目跟风,不讲科学,难免会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关键时期,为我们高呼警钟的是城市化带来的副产品“城市病”。

以在全国各地风行一时的创建园林城市为例,就出现了“古树移植”、“广场过大”、“吃水草坪”、“千城一面”等病症。

1、千城一面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造城运动”,一些城市在规划设计上单纯抄袭其他城市的规划思路,而不考虑自身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导致城市面貌千篇一律,有特色、有味道、有文化的新城难得一见。

“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的特色危机说明城市在急功近利的建设中丧失了个性。

浅析世博给上海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浅析世博给上海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89《商场现代化》2009年3月(上旬刊)总第568期世博会是全球最高层次的博览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为上海经济带来绝佳的发展机缘。

本文试图从世博给上海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两个方面做浅略地分析。

一、世博给上海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分析1.世博推动上海产业转型上海虽然第三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对经济的贡献率已经突破了50%,但10年来,第三产业的进步不明显,在经济中的比重停滞不前。

此外,上海在支柱产业方面发展前景并不明晰,重点支持的6 大支柱产业在总体经济中的贡献率低于50%,仅为45.3%,并且6大产业中缺乏鲜明的竞争优势,亮点并不突出。

如果对比中国的另外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香港,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在发展上更大的差距。

香港2007年GDP为1.6万亿,上海2007 年GDP为1.2万亿,两者差距并不大,但是在人均GDP上香港却是上海的3倍。

2006年香港人均GDP为21.5万港元,上海为7.6 万人民币。

在产业构成上,香港的第三产业占经济的比重已经突破了90%,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典型特征就是服务业比重基本都在70%以上。

此外,香港主导产业的发展也比较清晰,四大主导产业占经济的比重已经达到了57%。

香港目前在维护航运、金融中心的前提下,正大力发展旅游业。

通过对比,我们认为上海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上海要发展成为规划中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目前就有最好的契机,那就是世博会的举办。

借助这项目的实施,上海必然会成为大陆旅游的新坐标,带动相关消费服务产业链的持续繁荣。

这是世博会对于上海最关键的经济效益所在。

简单的说大致可以分为几点:(1)2010年世博会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世博会不仅对举办地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通过“旅游消费链”,还将对举办地周边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

上海位于长江之首,上海世博会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带动华东,辐射全国。

2010年世博会更将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为上海加快旅游业和会展业的发展以及旅游和会展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摘要: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近几届世博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它不仅能展示中国在科技、文化、产业方面的重大成果,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还能促进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过后的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一次契机。

世博会毫无疑问会给上海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论文分为两大部分:世博会经济影响理论分析、世博经济影响实证分析。

考察和借鉴了前几届世博会对承办城市和承办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的经验,比照世博会济效应促进这几个主办城市的发展情况,认同2010年世博会经济效应预期对上海经济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观点。

关键词:世博会;上海;经济影响Abstract:World Expo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 in recent sessions of the largest one, which can not only display the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and industries of the major achievements and enhance China's international image,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Shanghai and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for the financial crisis an opportunity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Shanghai World Expo will no doubt give a tremendous impact on the economy.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economic impact of Expo, Expo Economic Impact Analysis. Study and learn from the previous host cities and host the World Expo on countr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positive impact of the experience, mutatis mutandis, the Expo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everal host cities, recognizing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2010 World Expo in Shanghai economy is expected to produce tremendous impact on the point of view.Keywords: World Expo; Shanghai; economic impact第1章绪论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 研究背景众所周知,世博会是一个国家政府举办的向世界展示当代科技、文化、产业等方面的成果的具有深远影响的国际性博览活动。

上海世博会的利与弊

上海世博会的利与弊

世博会的利与弊摘要为了评价世博会的利弊,我们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选用了以“非常有利,比较有利,利弊相等,弊大于利”为评语的评语集,以“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为因素的因素集,最终得到综合评价向量:()B=0.33330.33330.19050.1429由最大隶属原则得出世博会的举办整体非常有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过快,拉大了城市之间的差距,对人们生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一.问题重述1.背景资料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简称“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

世博会是一次展现人类文明与发展的盛会,各个国家在展区设立展馆来向世界人民展示本国的文化,通过国家之间的交流,达到相互促进,相互了解的目的,从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而作为第一个举办世博会的发展中国家,上海世博会将给中国的发展与强大带来诸多积极影响。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期从5月1日到10月31日,一共184天。

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它包含了五个分主题: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城乡互动关系、城市与高科技发展关系、城市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

要求更适宜居住的环境,更高质量的生活,这是人类新世纪的梦想。

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实的反映了人类对城市发展前景的希望和渴求。

2.建模需要处理的问题建立相关模型,对举办这次上海世博会的利与弊给出分析和讨论。

二.问题分析为了对世博会利弊综合分析,我们考虑设定几个指标,然后进行模糊综合评判。

三.模型假设与符号假定1.v 表示模糊综合评判的评语集,1234,,,v v v v 表示对世博会利弊的评语。

2.u 表示模糊综合评判的因素集,1234,,,u u u u 表示世博会的四个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影响力的定量评估摘要本文针对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选取世博会期间推行的新能源汽车这一课题来反映世博会的影响力。

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我们分为新能源汽车与普通耗油车消费比较,普通耗油车污染物的排放和预测新能源汽车未来五年的销售量这三个部分进行研究,建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微分方程建模,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模型以及灰色预测模型,很好反应了新能源汽车低消费,低污染,销售前景良好的情况。

在问题一中,我们对纯电动汽车和普通汽油车的消费进行比较。

在查询电费,油费等相关信息后,行驶相同距离时,我们通过微分方程建模比较得出普通汽油车的耗费约是纯电动汽车的6倍。

当然,考虑到纯电动汽车的成本,我们再进行这两类车消费的综合比较,由matlab的图表中发现当行驶超过15万公里时,普通汽油车的消费将超过纯电动车,并在之后随着行程的增加,普通汽油车的消费将远大于纯电动汽车的消费。

在问题二中,我们分为两步进行。

首先我们建立logistic模型对我国的汽车保有量进行拟合预测,设logistic函数式:y=L/(1+a*exp(-k*x))在该模型求解中,我们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所得到的a和k的估计值和L=20000作为Logistic模型的拟合初值,对Logistic模型做非线性回归,并用matlab作图,得到直观的汽车保有量的趋势。

接着我们在此基础上计算一天普通耗油车所排放的CO2,SO2和含氮量,采用简单的线性方程,我们计算出15万量耗油车一天排放的CO2,SO2和含氮量分别为3.86*10^8 (Kg),3.48*10^3 (Kg),2.79*10^5 (Kg),如果采用新能源汽车将大大减少这类污染气体的排放和降低治理费用。

在问题三中,我们借用灰色预测模型来对未来5年的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进行预测。

首先,我们先用已有的数据对该预测模型的精度进行计算。

在该模型精度等级好的基础上,我们得出2013年到2017年的新能源汽车的预测销售量,并用matlab作图以便直观地了解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的走势。

在世博会之前,新能源汽车还没有投入使用,通过普通耗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比较,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能很好反应世博会的影响力。

关键词:微分方程,线性回归,logistic模型,灰色预测模型,消费比较,污染气体一、问题提出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绿色世博,而其中1000多辆的新能源汽车取得了广泛的关注。

故而我们选取新能源汽车这一研究课题,通过新能源汽车和传统耗油车的比较来反应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行驶成本,造价成本有哪些优越性和不足;2、研究普通耗油车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对比得出新能源汽车的优越性,突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必要性;3、根据世博会之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我们预测新能源汽车未来五年的销售量,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广阔市场空间。

二、基本假设1、假设1;模型一中不考虑汽车维修和保修费用,仅考虑行驶耗能费用和汽车成本,假设1升汽油为7.0元,一度电为0.525元。

2、假设2;在计算汽车保有量时不考虑不可抗力因素。

3、假设3;计算污染气体时,汽油完全燃烧产生CO2,SO2等。

4、假设4;在预测销售额时,假设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是完善的。

5、假设5;汽车行驶过程中为正常行驶,不考虑中途故障等因素。

三、符号说明四、问题分析经过大量的查阅,我们查得数据十分有限,因为新能源汽车推行时间较短,无法查得我们所需是我大量数据,故我们只能进行相对简单的研究,在数据处理方面会存在一定误差。

在现有数据基础上,我们首先选取纯电动汽车和汽油车的消费进行比较,忽略汽车的保修和维修费用,我们仅对汽车的成本和行驶过程中的耗能费用进行比较。

为了反应新能源汽车队环境空气污染的改善,我们又进行汽车保有量的估算,从而算出我们现有汽车在一天的时间内产生的污染气体。

在此过程中,我们选取空气污染气体中的CO2,SO2和汽油含氮量为代表,反应普通汽油车所排放的废弃的污染情况,突出新能源汽车推行对环境的有效作用。

最后我们在已有的近几年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推测出未来五年的销量,以此反应上海世博会的后续影响力。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5.1 问题一模型建立与求解5.1.1 问题一的分析我们选取上海一纯电动公交车825路进行问题一的研究。

目前825路一天开行7个来回,一个来回为22公里,总共行驶154公里。

假设纯电动公交车的续航里程足够确保一天的运营用电,纯电动公交车每行驶一百公里仅耗电110度,每度电0.52元,电动汽车行驶150公里需要21.2度电,汽油车燃烧1升油能跑15.8公里,并设一升汽油为7.0元。

纯电动车每公里耗电:21.2÷150≈0.14133(度/每公里)纯电动汽车行驶150公里耗电消费:0.14133×150×0.52≈11.024(元)汽油车行驶150公里消费:7×150÷15.8≈66.456(元)经过粗略的计算,我们看到纯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能节约大量财资,这与我们实际查得数据符合。

但是考虑到现在技术下它的成本相对较高,而政府又会给予一定补贴。

我们假设纯电动汽车和汽油车维修费用一样,在考虑成本的情况下建立以下模型,比较两类车的耗费情况。

5.1.2 问题一模型的建立纯电动车每公里耗电设为a度/公里,电费为m元/度,再设c1=p-r,其中p 为一辆纯电动汽车价格,r为政府补贴,纯电动汽车行驶dx公里花费为:Y1=∫a*m*dx+c1汽油车一升汽油为b元/升,n升/公里,并设c2为一辆普通汽车价格,则汽油车每行驶dx公里消费:Y2=∫b*n*dx+c2其中,a,b,m,n,p,c2,r为一常量,均可查得具体数据,但各地政策和各种车型不同会有不同取值。

5.1.3 问题一模型的求解我们取众泰5008纯电动汽车,指导价21万,国家补贴为6万,地方政府补贴3.6万;众泰z300 普通车,价格范围为5.90-7.00万。

(q取5.9万)先将这些数据代入,如下:(1)p =210000,r=96000,故c1=210000-96000=114000;取a=0.141,m=0.525,得Y1=∫0.141*0.525*dx+114000,即 Y1=∫0.074dx+114000;积分得:y1=(74*x)/1000 + 114000;(2)c2 =59000,取 b=7.0,n=0.063Y2=∫7*0.063*dx+59000,即 Y2=∫0.441*dx+59000;积分得:y2=(441*x)/1000 + 59000;现查阅得,国家规定每辆车行程为30万公里,超过即达报废标准。

故我们假设车子最大行程为30万公里,用matlab编辑程序可得以下结果:纯电动车与汽油车消费曲线x=1:10:300000;y1=(74*x)/1000 + 114000;y2=(441*x)/1000 + 59000;figureplot(x,y1)hold onplot(x,y2,'r')title('纯电动汽车和普通汽油车消费曲线')legend ('y1','y2')legend ('y1纯电动车','y2汽油车')syms xS = solve('y=(74*x)/1000 + 114000','y=(441*x)/1000 + 59000');S=[S.x S.y]x=55000000/367;y=45908000/367;plot(x,y,'*')text(x,y,'x=55000000/367,y=45908000/367')注:x为车子行驶路程,y1为纯电动车消费,y2为汽油车消费。

5.1.4 问题一结果的分析及验证从模型一的结果可见,纯电动汽车耗电消费远远低于耗油消费。

虽然它的成本相对较高,但行驶路程大概超过15万公里,纯电动汽车所消费的费用要远小于汽油车消耗的费用。

模型一仅考虑成本和行驶过程的耗费,并未对汽车维修等等其他方面的费用进行一个详细准确的计算,所以模型一存在一定误差。

但是我们主要研究纯电动汽车和普通汽油车消费的一个大致情况。

并且我们的研究重点是对空气污染,缓解能源压力的有效性,预测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量,所以在此对纯电动汽车消费仅进行简单的计算。

我们查阅资料知道,国内纯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不如发达国家成熟,而纯电动汽车主要电池是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和锰酸锂电池,价格相对较高。

但是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其纯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相对成熟,我们完全可以推测未来纯电动汽车将是汽车行业的主流,并且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其成本以及电池费用将会是大部分消费者所能承受的范围。

5.2.1 问题二的分析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研究,从世界范围上看,交通部门消耗的石油占石油总消耗的72%。

而传统汽、柴油汽车在消耗燃料的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CO2)。

因此,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不仅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并且对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

推广新能源汽车可以缓解汽车对石油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影响。

所以我们用汽车保有量计算汽车总燃料消耗量,再依据燃料碳含量和碳平衡法由燃料消耗量推算得到CO2排放。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近几年内汽车市场依旧以传统汽车为主,所以我们根据汽车能源消耗和CO2排放现状,预测到2030年的发展趋势,将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情况进行对比,对新能源汽车和生物燃料的推广产生的节能减排潜力进行分析。

准备工作如下:1.碳平衡法:可估算出1 kg 汽油或柴油在完全燃烧情况下产生约3 kg的CO2。

2.我国汽车1985—2012年保有量(万辆)统计表5.2.2 问题二模型一的建立根据网络上查出来的过去28年的我国汽车保有量数据,再在我国能源、土地、环境等状况的饱和限制下,我们利用logistic模型预测到2030年的我国汽车保有量情况。

Logistic模型是描述因变量随时间变动趋势的模型,它的计算简单,约束条件较少,整个过程只涉及到一种基于实际情况的参数估计,能够较为理想地反映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客观情况。

Logistic模型特点:初期高速增长,过一个特定时间点后增长速度减缓,且有上界控制.记y为x时刻我国汽车保有量,资源要求下汽车保有量的饱和量(最大需求量)为L,利用Logistic模型公式:y=L/(1+a*exp(-k*x))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所得到的a和k的估计值和L=20000作为Logistic模型的拟合初值,对Logistic模型做非线性回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