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土壤中铅超标的处理措施

合集下载

(整理)土壤中铅超标的处理措施.

(整理)土壤中铅超标的处理措施.

下面是一些对排铅有作用的食物,可以协助排铅.牛奶:它所含的蛋白质成分,能与体内的铅结合成一种可溶性的化合物,从而阻止人体对铅的吸收.建议您每天喝上1~2杯牛奶.虾皮:每100克虾皮中含钙量高达2克.最新研究表明增加膳食钙的摄入量除了对儿童骨质发育有益外,还能降低胃肠道对铅的吸收和骨铅的蓄积,可有效减少儿童对铅的吸收,降低铅的毒性.对于接触低浓度铅的儿童,膳食中增加钙的摄入量可有效降低铅的吸收.海带:海带具有解毒排铅功效,可促进体内铅的排泄.大蒜:大蒜中的某些有机成分能结合铅,具有化解铅毒的作用.蔬菜:油菜,卷心菜,苦瓜等蔬菜中的维生素C与铅结合,会生成难溶于水且无毒的盐类,随粪便排出体外.一般情况下植物性食物的铅含量高于动物性的,且以根茎类的含铅量最高.水果:猕猴桃,枣,柑等所含的果胶物质,可使肠道中的铅沉淀,从而减少机体对铅的吸收.酸奶:可刺激肠蠕动减少铅吸收,并增加排泄.因为在你排铅时如果不改善卫生习惯和饮食,你又可能吸收到铅,使铅又一次偏高,所以排铅工作一定要持续下去,建议半年去医院做一次血铅检测.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法、化学修复法和植物修复法等。

通俗地讲,前两种都是通过在土壤中添加一些药剂以改变重金属的化学属性,从而达到降低毒性、改善污染的目的。

植物修复中的植物萃取技术则是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物质进行富集萃取,可以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因此是目前国际上比较经济、绿色、低能耗的先进修复技术。

在环境修复领域有个概念叫超富集植物,就是对重金属具有超常吸收和富集能力的特殊植物,堪称“土壤清洁工”。

它可以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和富集分散在土壤中的重金属。

例如蜈蚣草就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砷的超富集植物,它对砷的吸收能力比普通植物高20万倍。

这种植物的发现,对于国际植物修复领域的工程应用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国内植物修复技术的一个重要开端。

相比较其他修复方法,植物修复法投资和维护成本低,修复过程接近自然生态,不易产生二次污染。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修复方法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修复方法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修复方法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一些重金属元素因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超过环境负荷能力而导致其浓度异常增加的现象。

重金属污染土壤不仅会威胁人类健康,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处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非常重要的。

处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通过物理措施改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质地和结构,减少重金属的迁移和积累。

常用的物理方法有:-土壤改良:使用有机质或黏土对土壤进行改良,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水和保肥能力,从而减少重金属的迁移。

-土壤覆盖:通过在重金属污染土壤表层覆盖一层覆盖材料,如塑料薄膜或植物秸秆等,减少重金属的接触和迁移。

-土壤加固:使用水泥或其他胶结材料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加固,减少其扩散和迁移。

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改变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和溶解性,降低其毒性。

常用的化学方法有:-添加吸附剂:如活性炭、氧化铁等可以吸附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尽量减少重金属的迁移和积累。

-酸碱调节: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可以改变重金属的形态和溶解度,使其转化成为较为稳定的形态,减少毒性。

-配位剂处理:添加一定量的配位剂,如EDTA(乙二胺四乙酸)或EDTA钠盐等,可以与重金属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降低其毒性。

3.生物方法生物方法主要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对重金属的吸收、转化和解毒作用,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常用的生物方法有:-植物修复:一些具有较强重金属耐受性和积累能力的植物,如拟南芥、大豆等,可以通过自身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从而修复土壤。

-微生物修复: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可以通过菌根和菌丝的形成,在土壤中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元素,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综上所述,处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精品推荐】土壤铅污染的治理方法有哪些

【精品推荐】土壤铅污染的治理方法有哪些

土壤铅污染的治理方法有哪些
小编希望土壤铅污染的治理方法有哪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那么,铅会造成土壤污染吗?土壤铅污染的治理方法有哪些?想了解的朋友们请跟随小编一起来学习下相关的内容吧。

土壤铅污染的背景值我国土壤中铅的平均背景值为(26.0~12.4)mg/kg,土壤含铅量为2~200mg/kg,平均含量变幅为13~42mg/kg一般说,离城市远及未污染土壤的含铅量10~30mg/kg,城区公路两旁,以及低污染区土壤的含铅量30~100mg/kg,受铅锌矿企业污染的土壤含铅量可超过10000mg/kg含铅汽油含铅400~1000mg/kg,致使交通工具排出的尾气中含有大量铅,积累于公路两旁土壤此外,一些城郊污灌区以及果园土壤的含铅量也较高,是一种对环境污染很严重的污染物。

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应对铅污染给予足够的重视,土壤铅污染的治理方法有哪些呢?
铅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技术分为稳定固化法、物理和生物修复3种方法:
稳定固化法:土壤重金属污染解决方案,利用重金属博士开发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原位修复方案。

此法通过向土壤中针对性的投加科创重金属稳化剂,利用稳化剂对重金属的吸附、氧化还原、拮抗或沉淀作用,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使重金。

土壤中铅超标的修复方法

土壤中铅超标的修复方法

土壤中铅超标的修复方法哎呀,说起这个土壤里的铅超标,我可真是有话要说。

你知道吗,我家后院那块地,以前是个小工厂,后来工厂搬走了,留下那块地,我想着种点菜啥的,结果一检测,好家伙,铅超标!这可把我愁坏了,你说这菜要是种出来,谁敢吃啊?我就开始琢磨,这铅超标的土壤,得咋整呢?我上网搜了搜,哎哟,这方法可真不少。

有的说用石灰,有的说用植物,还有的说用微生物。

我想了想,这石灰吧,虽然便宜,但是得用好多,而且效果慢。

植物呢,得选那种能吸收铅的,但是长得慢,我这急性子可等不了。

微生物,听起来挺高科技的,但是得买专门的菌种,我又怕自己搞不定。

最后,我决定试试那个植物修复法。

我选了一种叫蜈蚣草的植物,这玩意儿据说能吸收土壤里的铅。

我在网上买了种子,然后按照说明,把种子种在了那块地里。

每天我都去浇水,看着它们一点点长大,心里那个期待啊。

过了几个月,那些蜈蚣草长得可好了,绿油油的,看着就让人喜欢。

我想着,这铅应该被吸收得差不多了吧?我又去检测了一下土壤,嘿,你猜怎么着,铅含量真的降低了!虽然还没完全达标,但是已经好很多了。

我继续种,又过了几个月,那块地的铅含量终于降到了安全范围。

我种的菜也长得特别好,绿油油的,看着就健康。

我尝了一口,嗯,味道还真不错!所以啊,这土壤铅超标,虽然听起来挺吓人的,但是只要方法得当,还是能解决的。

我这个方法虽然慢了点,但是成本低,效果也不错。

最重要的是,我亲眼看着那些蜈蚣草一点点把铅吸收掉,那种感觉,真的挺神奇的。

现在,我家后院那块地,已经成了我的小菜园了。

每次看到那些菜,我就会想起那段和铅超标斗争的日子。

虽然过程有点辛苦,但是看到成果,心里还是挺得意的。

这就是我的故事,一个普通人,用一种普通的方法,解决了一个看似不普通的问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铅、镉、汞、铬、镍等金属元素超出环境质量标准或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土壤重金属污染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成为当前环境保护领域至关重要的工作之一。

本文将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的相关方法,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1. 工业活动: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中含有重金属元素,并在降雨的作用下,通过气态、颗粒态等形式沉降到土壤中,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2. 农业活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中含有部分重金属元素,过量施用或者不当使用会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引发土壤重金属污染。

3. 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尾矿渣、城市垃圾等排放到土壤中,也会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1. 原位稳定化治理:采用添加剂固定化重金属,促进重金属形成不溶性或难溶性的稳定化物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金属的活性,减小其生物有效性和毒性。

常用的原位稳定化剂包括磷酸盐、氧化铁等物质。

2. 清除和修复: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含重金属的表层土壤剥离、清除或者在土壤中加入吸附剂、离子交换树脂等材料,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得到有效去除。

通过植物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手段,修复土壤的物理结构与肥力,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3. 植物修复: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超量吸收、转运与富集作用,通过种植金属超富集植物(如铜绿微姜、拟南芥等),促进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去除和修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4. 微生物修复:利用某些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的生物转化和去除作用,通过添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促进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转化和去除,实现土壤重金属的修复。

5. 热解吸收法:通过高温处理土壤,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被挥发或转化为无害物质,然后对土壤进行修复,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镉、铅、汞、铬等重金属元素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制,导致环境与生态系统遭到了危害。

这些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贡献的危害性非常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进行防治。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类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例如引起癫痫病、肝癌、肾衰竭和恶心等症状。

当污染物进入生态系统时,它们也会对环境造成长期的潜在危害。

水和空气也会被污染以及进一步传播含有重金属的污染物质。

除此之外,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的活动向环境释放大量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在土壤中长期积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粮食的品质受损,从而影响到农业生产。

尽管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很大,但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防治。

以下是一些最佳防治措施:(1)集中式的废水处理。

这种处理可以防止大量的污染物外流到环境中。

在处理废水之后,可以通过土壤过滤系统将污染物过滤掉。

(2)采用生物制剂和化学品来降低污染物和毒性物质的含量。

这种制剂和化学品可以通过改变微生物的行为和化学反应来实现这些效果。

(3)采用生物修复来降低毒性物质及盐湖中的盐含量。

这个过程是通过发展生物的一些特殊能力,将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恢复土壤的肥力。

(4)区域调查以设立土壤重金属污染预警体系。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它是从源头上控制的方法,可以帮助监控和改进环境质量,以便避免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5)降低化工与矿业在制造过程中排放出的废水、尾矿堆积与粉尘。

一些节约型的技术可以在制造时大量节约资源和劳动力,同时将产生的废物减至最少。

总之,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环境,需要如上所述的一些防治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来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我们可以保护我们的家园,保障人类的健康。

铅污染土壤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铅污染土壤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铅污染土壤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迅速增长,土壤污染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其中,铅污染土壤是污染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

铅是一种常见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而土壤铅污染也会对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铅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逐渐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本文将通过对铅污染土壤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物理治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疏解法和综合治理等四个方面。

一、物理治理法物理治理法是指利用物理、机械等手段将铅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迅速转移或移除的技术。

物理治理法主要有土壤搅拌、土壤曝气、土壤淋洗、土壤挖掘、土壤重组等技术。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将有害物质与土层分离,减少土壤铅污染程度。

但是,由于物理治理法具有强制性及短期性等特点,所以无法长期保证环境的生态平衡。

二、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指针对铅污染土壤应用各类化学剂浸泡、清洗、原位固化等技术来解决铅污染问题的方法。

化学处理法主要包括化学萃取、离子交换、氧化还原法、络合剂修复法等。

化学处理法具有处理效果明显、工期短、适用性广等特点,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技术经验要求高、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大等。

因此,选择化学处理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治理要求进行量身定制。

三、生物疏解法生物疏解法是指利用生物化学作用的惰性生物系统将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稳定物质,从而达到减轻土壤铅污染的效果。

生物疏解法主要包括土壤菌群调整、微生物促进铅结合等技术。

生物疏解法具有绿色环保、处理过程优良、所需时间相对较长等优势,但应注意土壤微生物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及工业连锁生态、土层修复等问题。

四、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指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式,在同一区域内采用多种技术对铅污染土壤进行处理的方法。

综合治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土壤铅含量,还能通过多种技术的互补作用,提高治理效果,保证长期的环境保护。

但此方法涉及复杂的工艺设备和技术,成本较高。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过环境容许限值,对土壤和植物生长产生危害的现象。

土壤重金属如镉、铬、铅等,通常是由于工业生产、矿业开采、污水排放等活动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标沉积而引起的。

这种污染不仅危害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也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到人类,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1.影响土壤肥力:重金属超标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生长。

2.污染地下水: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后可能通过渗漏、冲刷等方式进入地下水体,造成地下水污染。

3.影响植物生长: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会影响植物的吸收和利用,导致植物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4.影响人体健康:重金属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到人体,造成慢性中毒、免疫系统损伤等健康问题。

为了有效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采取以下措施:1.减少重金属排放: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规范工业生产、矿业开采等活动,减少重金属排放。

2.土壤修复技术:采用土壤修复技术对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处理,包括原位修复和外源修复等方法。

3.植物修复:选择对重金属具有吸收、蓄积、转运等能力的植物,进行植物修复,通过植物吸收重金属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4.土壤改良:采用有机物、石灰、磷酸钙等改良剂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的固化、稳定能力,减少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

5.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网络,加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监测评估,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进行防治。

只有通过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希望政府、企业和公众可以共同努力,为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带来的危害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是一些对排铅有作用的食物,可以协助排铅.牛奶:它所含的蛋白质成分,能与体内的铅结合成一种可溶性的化合物,从而阻止人体对铅的吸收.建议您每天喝上1~2杯牛奶.虾皮:每100克虾皮中含钙量高达2克.最新研究表明增加膳食钙的摄入量除了对儿童骨质发育有益外,还能降低胃肠道对铅的吸收和骨铅的蓄积,可有效减少儿童对铅的吸收,降低铅的毒性.对于接触低浓度铅的儿童,膳食中增加钙的摄入量可有效降低铅的吸收.海带:海带具有解毒排铅功效,可促进体内铅的排泄.大蒜:大蒜中的某些有机成分能结合铅,具有化解铅毒的作用.蔬菜:油菜,卷心菜,苦瓜等蔬菜中的维生素C与铅结合,会生成难溶于水且无毒的盐类,随粪便排出体外.一般情况下植物性食物的铅含量高于动物性的,且以根茎类的含铅量最高.水果:猕猴桃,枣,柑等所含的果胶物质,可使肠道中的铅沉淀,从而减少机体对铅的吸收.酸奶:可刺激肠蠕动减少铅吸收,并增加排泄.因为在你排铅时如果不改善卫生习惯和饮食,你又可能吸收到铅,使铅又一次偏高,所以排铅工作一定要持续下去,建议半年去医院做一次血铅检测.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法、化学修复法和植物修复法等。

通俗地讲,前两种都是通过在土壤中添加一些药剂以改变重金属的化学属性,从而达到降低毒性、改善污染的目的。

植物修复中的植物萃取技术则是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物质进行富集萃取,可以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因此是目前国际上比较经济、绿色、低能耗的先进修复技术。

在环境修复领域有个概念叫超富集植物,就是对重金属具有超常吸收和富集能力的特殊植物,堪称“土壤清洁工”。

它可以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和富集分散在土壤中的重金属。

例如蜈蚣草就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砷的超富集植物,它对砷的吸收能力比普通植物高20万倍。

这种植物的发现,对于国际植物修复领域的工程应用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国内植物修复技术的一个重要开端。

相比较其他修复方法,植物修复法投资和维护成本低,修复过程接近自然生态,不易产生二次污染。

同时,在修复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经济作物生产。

传统的办法修复一亩农田要花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而植物修复只需要几千元。

不过,这种修复技术对于某些重金属还存在周期相对较长的缺陷,一般至少需要3-5年。

因此,我们尝试在不中断农业生产的情况下,将超富集植物与有经济价值的农作物进行间作,修复效果不错,农民也易于接受。

问:我们了解到您的团队已经在国内部分地区建立了示范基地进行推广,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答:我们于2001年在湖南郴州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砷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基地,并相继在广西河池和云南个旧建立了重金属污染农田的修复技术示范基地。

郴州示范基地主要通过蜈蚣草进行修复,经过6年的努力,示范基地土壤中砷含量已由超标2-4倍降到安全范围,目前已交付给农民耕作。

2005年,我们又在广西河池市的环江县建立了试验示范基地,采用了蜈蚣草与桑叶或甘蔗、苎麻等经济作物间作的模式,使得污染土壤在得到稳步修复的同时,农民也有较好的经济收入。

云南个旧是闻名世界的锡都,重金属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有近20万亩矿区土地需要进行复垦和修复。

2005年9月,我们建立云锡矿区污染土地植物修复技术示范基地后,开发出了经济适用的产业化技术,目前治理修复的面积已达到100亩。

此外,我们还在北京等地进行了推广应用,并计划在其他地区试验推广。

重金属污染防治依然任重道远问:植物修复技术能否广泛推广?在推广过程中还有哪些困难?答:植物修复技术的关键是寻找能够大量去除目标污染物并且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超富集植物。

就目前发现的砷超富集植物而言,其自然分布多集中在我国淮河以南,而在淮河以北则很少发现。

其次,目前发现的超富集植物都是一些野生植物,其种苗的繁育存在技术难度,而大规模繁育种苗就更加困难。

因此,种苗的繁育供应是植物修复领域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通过几年的研究,我们解决了蜈蚣草种苗繁育的技术难题,一般先在大棚大规模繁殖种苗,然后再移植到需要修复的污染土壤中去。

问:有消息称,环保部将在今年6月底前编制完成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并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同时,还将制定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实施考核办法。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答:从1987年以来,我一直从事重金属研究工作,也积累了较多的经验。

因此,在这方面,我们一直在积极推动配合做一些工作。

我们团队从1987年就开始做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和修复的课题,专门从事重金属污染调查、健康风险评估和修复治理工作。

“十五”、“十一五”以来,在科技部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下,我们先后组织国内30多个单位开展了20多项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方面的重点课题,积累了一批资料、技术和工程经验,这些都可以作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规划的依据。

此外,要强调的是,我国需要关注砷污染的问题。

因为我国砷储量和开采量均居世界第一,砷作为砒霜的主要成分,毒性非常大。

我们团队经过近10年的努力,砷污染土壤修复中的技术问题已逐步得到解决,也初步形成了成套的技术,为重金属污染土地的修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国土部也正在酝酿《矿山土地复垦制度》,这对土地污染的防治结合,都非常有益。

虽然重金属污染治理会涉及到很多的社会经济问题,而且技术储备也很不充分,但只要从国家的高度开始重视起来,我们对于治理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铅超标防控要从源头抓起。

一是要控制好污染源。

环保部门对企业要加强监管,确保其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污染物达标排放。

企业要加大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这是防控的基础。

二是要切断污染物的传播途径。

比如在企业防护范围内采取土地流转、置换,种植适当的农作物,建设防护林带,切断铅从土壤传播的途径,这是防控的重要环节。

三是做好个人防护。

一方面要远离铅污染的环境,另一方面要少接触含铅物质,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膳食方面多注意补钙,补充维生素。

还要提醒的是,企业里边的职工,更应该加强个人防护,作业时要佩戴防尘口罩、穿工作服、戴手套。

工作后要洗澡、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的铅浓度,定期进行体检,做好防护,这是预防铅超标的关键。

中国铅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措施来源:《环境污染与防治》更新时间:08-8-4 16:32 作者: 黄冠星孙继朝等摘要:通过收集并分析大气、水体以及土壤环境铅污染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国局部地区的铅污染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总体环境铅污染仍然非常普遍,尤其是土壤环境铅污染最为突出。

相关学者根据铅的同位素组成推断出了环境中铅的主要来源,认为燃煤、汽车尾气以及陶瓷、冶金等工业用铅是造成中国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铅污染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铅污染现状防治措施铅是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的一种元素。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全世界大约有40%的铅用于制造蓄电池,20%以烷基铅形式加入汽油作为防爆剂,12%用于建筑材料,6%用于电缆外防护层,5%用于制造弹药,剩下17%用于其他用途[1]。

仅有约1/4的铅被回收再利用[2],其余大部分以废气、废水、废渣等各种形式排放于环境中,造成大面积的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铅污染[3-7]。

最终,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系统,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对儿童的危害最大。

根据有关医学研究表明:儿童血铅水平高于或等于100 μg/L时将对儿童智力发育产生影响,导致儿童智力下降[8];儿童的血铅含量与智商(IQ)呈显著负相关,当血铅水平每增加100 μg/L时,智商平均降低1~3分;国际医学权威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多次发表文章证明,儿童在发育早期严重铅中毒引起的智力和脑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9]。

笔者从加强意识防止我国铅污染的持续扩散并恶化的目的出发,阐述我国铅污染的现状及来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铅污染防治措施。

希望能对我国铅污染的防治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 铅污染现状与来源目前,有关铅污染的文献在我国常见报道,不但各个地区[4,5,7]有不同程度的铅污染现象,而且在大气、水体、土壤[3-5]等各种环境中都存在铅污染现象。

下面就针对各种环境分别阐述其铅污染的现状及其可能的来源。

1.1 大气铅污染大气环境中的铅污染现象已经非常普遍,近十几年,一些学者对大气颗粒物中的铅含量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根据铅同位素示踪技术探讨了大气颗粒物中铅的来源。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朱炳泉等[10]对广州、佛山两城市区1990—1994年的大气气溶胶中的铅含量进行了相关研究,认为珠江三角洲城市区大气中的铅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以及工业用铅,其中佛山市大气中铅主要来源于工业用铅。

20世纪90年代末期,王琬等[11]采集了北京市1998—1999年冬季大气颗粒物样品,测试结果显示北京市当时大气中铅的平均含量为(890±474)μg/g,并通过测试其铅同位素丰度比认为北京市大气中铅的来源多样,在铅含量较高的样品中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成分明显。

而李显芳等[12]对北京市大气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相关研究,认为随着汽油无铅化的趋势,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铅的主要来源为有色冶金排放和燃煤排放。

21世纪初,谈明光等对上海市近几年气溶胶的铅含量进行了相关研究。

于2002年和2003年采集了上海市的PM10气溶胶样品,测试结果显示上海市2002年和2003年大气气溶胶PM10中铅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69、237 ng/m3,并通过分析PM10样品的化学质量平衡和铅同位素比值认为上海市大气铅污染的主要来源为燃煤、冶金以及汽车尾气,其中,它们对气溶胶中铅的贡献率分别为50%、35%、15%,燃煤成为上海逐步停止使用含铅汽油后大气铅污染的最大来源[13,14]。

近几年,他们对上海市的大气颗粒物中铅含量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2004—2005年的PM2.5和PM10中的Pb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08±100)ng/m3和(167±104)ng/m3,与国内外发达大城市相比,上海市PM2.5和PM10中的Pb仍处在较高的水平。

通过本次的上海市铅同位素比值研究认为上海市大气环境铅污染的主要来源仍然为燃煤和冶金等工业用铅[15]。

最近,朱炳泉[16]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尘埃和气溶胶进行铅同位素测定认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大气铅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用铅,而汽车尾气铅污染占的比例较低。

其中广州和佛山两地气溶胶中铅含量竟高达1%左右,表明这两个地区大气环境铅污染比较严重。

他对气溶胶中的主要无机成分Si、Al、Ca、Mg、K、Na、Fe、S等进行了分析,结合其铅同位素比值认为陶瓷工业很可能是造成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铅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